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摊经济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贸易结构;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2.019
近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而且正从一个环境问题演变成涉及全球的政治、经济、贸易和社会等的复杂问题。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长期沿用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增长方式,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长期依赖资源型出口产品的外贸结构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相违背,亟待加以改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不仅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也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上,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05-2020年期间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年均至少需要降低3.35%—3.9%[1]。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正面临着艰巨的减排目标和任务。
当前低碳产品日渐成为国际商品贸易市场中的新主角,以低碳认证为主的绿色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这导致主要以出口加工贸易方式为主、过分依赖中低端制成品出口的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中显得越来越难以持续[2]。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生产和消费发生分离,在一国生产的产品可能在世界其他地方消费,而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又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从而留在生产国。因此,国际贸易可能会使生产国的能源利用和环境状况遭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它是指基于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低碳经济”这一名词被提出以后,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低碳经济研究的热潮,其中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和转型的研究也已开展起来,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以及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结构转型路径研究两个方面。
1 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1.1 国际贸易和能源消费研究
AryeL.Hillman等使用投入产出法,在 H-O理论模型中把能源作为解释变量,放宽假设,采用 3*2*2 的模式,即三种要素投入两个国家两种产出,最终通过这个新的模型,对投入产出法的研究作了更深入的探讨[3]。Machado G等研究了1970-1992年间巴西的国际贸易对其能源消耗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95年巴西出口的非能源产品中的能源含量明显大于进口产品中的含量,巴西每单位产值出口商品平均要比进口商品多消耗40%的能源[4]。Chen Ying等利用投入产出法,对2001-2006年中国贸易隐含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巨大的外贸出口引起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由于国际贸易,中国实际是隐含能源的净出口国。2002年中国出口隐含能源为4.1亿吨标准煤,但如果排除进口商品隐含能源1.7亿吨,中国净出口隐含能源为2.4亿吨[5]。Lan Yisheng等认为高出口增长和高能源消费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一大特征,并对21种出口行业工业品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过去的32年里隐含能源出口保持着年均23.6%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中国隐含能源的出口量将是能源产出量的8倍。作为一个人均能源产量比较低的国家,中国必须改变出口贸易模式,根据能源消费敏感度,对不同出口产品采取鼓励或限制的政策[6]。
赵晓丽等运用投入产出理论,通过建立能源消费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模型,运用1992、1997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首次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分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7]。朱启荣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量,分析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由此形成的贸易结构不利于国内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8]。熊妍婷应用面板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检验了中国能源消费和贸易开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贸易每增长1%,带来人均能耗0.09%的增加,人均能耗对进出口的长期弹性约为0.5[9]。赵晓丽等运用指数因素分解法,根据“联合产生和平等贡献”原理,研究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认为1980-2005年中国进出口能源强度的下降,是由于出口商品能源效率变化的推动,高耗能产品净进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10]。刘强等利用生命周期的评价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中的46种重点产品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11]。Fredrich Kahrl等也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活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迅速增长是导致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12]。王元道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证明出口贸易内涵能源的增加是我国整体能耗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13]。蒋和平等对广西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关系进行研究,指出出口贸易波动对能源消费产生持续负向影响[14]。
1.2 国际贸易与碳排放研究
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首先提出隐含碳(Embodied Carbon)的概念,用以衡量某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隐含碳”和转移排放有许多相似之处,隐含碳核算又和投入产出原理密切相关,因此投入产出中的许多概念被应用到隐含碳的分析中,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也成为测算隐含碳排放的重要方法之一[15]。
在进出口贸易和碳排放关系上,国外的研究主要有:Wyckoff对6个OECD国家1984-1986年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制成品中隐含碳占到总排放量的13%左右,认为进口产品会抵消国内减排措施的效果[16]。M.T.Tolmasquim在对巴西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中指出,一个国家向能源密集型的经济结构转变将会给该国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巴西在1990年代CO2排放量的增加与贸易专业化向能源密集型转变存在密切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巴西碳排放增长7.1%[17]。
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出口商品隐含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Shui等通过研究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指出中美双边贸易为全球增加了7.2亿吨的碳排放量,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7%-14%[18]。Dabo Guan等分析了中国1980-2030年的碳排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是中国碳排放增加的三个主要因素[19]。齐晔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20]。孟祺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出口商品国内的碳排放情况,指出进口中间产品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全世界都起到“减排”的作用[21]。李善同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各产业能源强度差异进行因素分解分析[22]。王媛等应用对数平均指数法(LMDI)对中国影响隐含碳净转移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并对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进行估算[23]。魏本勇等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对中国2002年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2002年中国为满足对外出口需求而产生的碳排放约为288.22-330.49亿吨,其中国内产生的碳排放量261.19亿吨,约占当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3.45%,单位产值出口的平均碳排放为0.093-0.106千克,其中0.084千克是在国内排放的[24]。李艳梅等通过结构分解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对1997-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次是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25]。宁学敏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中国1988-2007年碳排放量和商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量和对外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两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出口的短期变动也同样对碳排放量存在着正向影响[26]。周新研究了国际贸易所引起的“碳泄露”问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并通过“消费者污染负担”和“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负担”原则,重新测算各国或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发现美国是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最大净进口国(464亿吨),而中国则是最大净出口国(452亿吨)[27]。
2 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结构转型路径研究
目前,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的首要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报告认为,全球碳排放量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为此,发达国家应实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0%,发展中国家实现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28]。Stern提出到2050年,碳排放量至少要比1990年减少50%,发达国家应到2050年减排80%,多数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应该承诺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29]。丁仲礼等根据人均累计排放相对原则,通过计算各国的排放配额和剩余的排放空间,将世界各国或地区分为四大类:已形成排放赤字国家、排放增量需降低国家或地区、排放增速需降低国家或地区、可保持目前排放增速的国家或地区[30]。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贸易结构转型,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可能的实现路径和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发展低碳出口产业;二是加强低碳贸易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城镇银行 格莱珉 地摊 信用贷款
・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开办的格莱珉银行(贫民银行),在该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努斯及格莱珉银行也因此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可借鉴格莱珉模式,针对地摊商贩这些城市贫民推出信用贷款。
一、地摊的特点以及城镇银行开展贷款的可行性简析
地摊是指直接铺设在地上的摊点,例如常见的早市、夜市以及骑自行车、三轮车出摊。地摊商贩由哪些人员组成:城市下岗职工、城市无业人员、进城农民、隐性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需要靠地摊微薄收入来补贴家用,或者是家庭的唯一收入来源。地摊上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吃、穿、用,凡是适合一、两平米摆放、制作的都有,物美价廉。这些群体比农民更艰辛,农民实行土地均包,现行的政策不用交工粮,种点庄稼吃的不用愁,而城市贫民在社会保障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不摆地摊连吃的都难以保障,尤其是40、50的城市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工作不好找,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
没有实际接触和切身体会,你就不会体会到他们有多么辛苦。站在马路口寒风中,不到一个小时,穿的再厚也是浑身冻僵,平均一天只挣十元钱,偶尔有一天赚二十元,全家都会很高兴。日常生活省到不能再省,省下的钱还得子女上学用。我经历过,所以知道,了解他们。他们遇到一些情况需要微额信用贷款,家里人生病,子女上学,而银行贷款需要的抵、质押品他们提供不了,国家助学款不一定能申请下来,这些信贷资金需求通常很小,一般是几千元,怎么办?
我们可以借鉴格莱珉模式,国内学者在研究如何将格莱珉模式运用在我国,作了大量研究,其中李明贤[1]认为,格莱珉模式成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经济条件:孟加拉国人民生活的贫困凸显了小额信贷资金的重要性,其高度集中的土地私有制导致的巨大生存压力决定了借贷主体的高努力性和小额信贷资金铁多用途性,而全国性的短缺经济形势保证了小额信贷资金使用的收益性。笔者将其总结为:贫困、生存压力、短缺经济。地摊主显然符合前两个条件上,至于“短缺经济”,地摊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与方便,一些手工制品如手工纳的鞋和鞋垫很抢手,小吃如煎饼果子,立等可取,拿着就去上班,很受欢迎,晚上饿了去夜市大排档,他们通常营业到很晚,地摊生意挣的是辛苦钱,方便了市民,弥补了商业、餐饮业的不足,属于“短缺经济”。
由地摊的特点以及格莱珉成功模式,不难得出,地摊商贩小额信贷可行。但是,由谁贷给他们款项呢?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以下简称城镇银行)可以从事该项业务。我国的村镇银行均是借鉴格莱珉模式建立的,但是,笔者认为该种模式更适用于城市地摊主,孟加拉国土地私有集中度极高,而我国农民土地均包制,在“生存压力”和“短缺经济”方面不如城市地摊主强烈。
城镇银行与大型股份制银行比较,其竞争力弱,笔者所提出的构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服务于特定的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格莱珉银行多年的经营,连年赢利完全证明了“贷贫”可行,综合98.9%的回收率,1.1%的不良率其实比富人的信用要好。下面结合贷款的流程详细探讨一下笔者的构想。
二、借鉴格莱珉模式的地摊商贩贷款流程
贷款业务流程大体分为:营销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五大环节,其业务流程与普通个人贷款并无区别,下面探讨一下可借鉴之处:
(一)“五人小组”互保信用贷款方式
借鉴格莱珉银行“五人小组”互保方式,银行要求每个申请人都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小组[2]。格莱珉实践证明那些自发成立的小组会更稳定。该种模式实践证明可以节约大量的贷后管理时间,由“五人小组”自律进行相互监督和管理,节约了大量银行人力,实际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将近1%的不良就是良好的证明。格莱珉银行贷款回收期间是每周,一年期的贷款,一年大概分为50次进行回收,这也是他们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
(二)利率政策
格莱珉的利率政策值得城镇银行借鉴,他们有四种利率:创收目的的贷款利率为20%,自建住房贷款利率8%,学生贷款利率5%,艰难成员贷款0利率,而所有利率都是简单利息,并非复利计息。孟加拉国基准小额贷款利率为11%。
三、笔者创新提出的积分贡献方式
城市贫民往往缺少技术和相应的培训,怎么办?笔者创新的提出了积分贡献方式,城镇银行鼓励地铺商贩贷款者将自己的技术、经验贡献出来,贡献技术和经验可以获得银行积分;代培学徒,学徒出师后申请贷款独立经营也可以获得相应的银行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礼品,积分分级管理,不同的积分级别可以享受到不同的贷款利率优惠,积分兑换礼品不影响个人积分级别。
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在记者采访他和一些重要国际型会议时,都会为本国人民的手工产品做义务广告宣传。受此启发,城镇银行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面,专门开辟出一块产销区域,推销城市贫民的手工制品。
综上所述,针对城市地摊商贩这些城市贫民的格莱珉模式贷款可行。笔者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和流程设计。城市地摊商贩个人信用贷款,不仅对于城镇银行有“利”,而且本身也有“益”(做好事,好口碑),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工农中建、交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可以参照上文开展该项业务。
参考文献
[1]李明贤、李学文.孟加拉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及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9期.
投资者在地摊儿上经常会遇到既无法查证某些藏品的资料,又要马上做出是否投资决断的情况。因为地摊儿上人来人往,藏品很快就会有其他人来关注。虽然一般情况下,其他投资者会遵守惯例,不会横刀夺爱。但是,第一,你不能无限期地等待下去;第二,也有可能出现不遵守惯例的横刀夺爱者,摊主是商人,他不会不赚钱的;最后,你如果长时间决定不了,也就可能让摊主看出你的破绽,从而设计出针对你的方案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考验投资者的功力了:有没有能力以现有的水平和知识对藏品做出推理性的判断;在做出推理性的判断之后,有没有果断作出投资决定的勇气,或者,能不能虚心求教,向摊主或者其他投资者请教一番,从而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能不能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先将藏品定下,待查证或鉴定好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笔者建议,在资料无法查证之时,还是以停为好。虽然会错过一些投资机会,但是,比起“吃药”之后再后悔,那要强上一万倍。
十一、遛摊儿的路线
投资者如果能正确地选择遛摊儿的路线,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遛摊儿的路线可以选择先浏览、再系统、再重点这种步步推进的方式。在场内先粗粗地浏览一遍,再有重点、有目的、有方向地细看,这样有如下好处:
1. 能及时发现新的、有特点的藏品,免得去晚了让其他人占先;
2. 能及时了解新的流行趋势,以及时跟上新的投资时尚;
3. 能及时了解场内热门成交的品种,判断自己的投资规划是否应该进行调整;
4. 能及时了解自己已有藏品和欲购藏品的价位变化,感受场内特定藏品的成交气氛;
5. 能及时发现场内的整体市场价位变化,了解市场的景气情况;
6. 能及时发现场内造假的新趋势、新动向,以利于投资之时的鉴定;
7. 能及时发现新的赝品种类;
8. 能及时了解各省来货的新趋势。
十二、和摊主们交朋友
和摊主交朋友是为了能获得他们的特殊服务,已经是朋友了,他们会更尽心、尽力;同时,也是为了能拿到第一手的货,能见到第一眼。在艺术品投资之中,这第一眼非常重要;这样做还是为了让他们帮投资者找货。和摊主成为朋友,货品的品相就相对更有保障。摊主们若是入了好货、鲜货,会想着给您留着。他们会为投资者收集各种信息,会成为投资者的情报站。能和摊主交朋友,对于鉴定也有帮助,对于弄清藏品的真、赝问题,相对有更多的保障。而且,可以减少投资成本,买到便宜的东西。
十三、其它交易技巧
投资者遛摊儿之时,还有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小节。比如,您的衣物鞋帽、钢笔、手表、鉴定工具、汽车钥匙、戒指、佩饰等,如果过于光鲜、豪华,摊主们给您开的价,相对于给其他人开的价,也就会相应“光鲜”和“豪华”些。所以,投资者去遛摊儿时,请在着装、饰品和鉴定工具等方面保持低调,车辆停得远一点,车钥匙收好。对于同一位摊主,不宜多次使用同一种交易手法,也不宜经常按一定规律、周期变换手法。总之,尽量不要让摊主掌握您的规律。
具体的交易技巧还有许多,投资者还可以不断地总结出新的交易技巧、交易门道,希望投资者能与笔者交流,更好地为广大投资者服务。
(三)遛摊儿的规划和预算
投资者千万不要因为地摊儿的投资代价小、不成规模,就忽略或者放松对它的投资规划和预算。投资者对地摊儿投资的规划和预算,应注意考虑风险控制、投资规模、回报测算以及再流通性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地摊儿投资的风险
投资者应该清楚,地摊儿投资同样也需要有风险意识,同样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因为许多艺术品的增长潜力有限,更何况某些艺术品是行活,是低价值的物品,甚至是赝品、假货。地摊儿投资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需要知道风险的来源。地摊儿投资的风险主要来源于:
1. 再流通性低
投资者不要以为在地摊儿进行投资,所买藏品的再流通性就不会低。其实,就是在地摊儿进行投资,所买藏品的再流通性才可能会低。因为在古玩店、画廊、拍卖公司等地进行投资,藏品已经是被各种专家一级、一级地筛选过的,所以再流通性就相对有保障。
2. “打眼”、“吃药”
因为投资者的鉴定功夫不到位,或者是投资者所聘请的专家比较“水”、“菜”,致使投资者买了“打眼”货、吃了“药”。
3.买了不该买的东西
因为便宜,投资者买了所谓不该买的东西,或者更惨,以高昂的代价买了一时的流行性藏品。
4. 买了格格不入的藏品
因为贪便宜,买了与其它藏品格格不入的藏品。
5. 买了不能配套的藏品
因为地摊儿的条件限制,无法与已有藏品进行对比,买回去才发现藏品在色泽、大小、重量、质感、品种、质量、内部结构、系列、套路、附件、功能及附属功能等方面与已有藏品不一致、不统一、不般配,因而不能配套。
6. 买了不了解的藏品
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或者决策失误,买了投资者不了解的藏品。
二、地摊儿投资的规划
许多投资者都持有“地摊儿投资数额细、影响小”的观点,根本就不进行投资前的规划,或者即便规划,也不细致,不准确,经常会买来一大堆无用之物,到头来大量堆积。等发现之时,已经损失巨大。
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划在地摊儿上的投资
1. 科学地确定投资品价值范围
投资者在分析自己的投资实力之后,需要科学地确定所选择投资品的价值范围,并且严格遵守,这样就可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比如,当投资者确定了在地摊上的投资品价值范围在人民币300元至1200元之后,凡是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的藏品,就坚决不买。这样做可以保证不突破预算。可以保证该在哪里买的东西(比如古玩店、画廊、拍卖公司)就去哪里买。
2. 确定投资品档次级别
在确定了藏品的价值之后,还应当确定投资品档次级别。这两项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其实不然。因为比如绣片这类藏品,再高档的藏品价值也不是非常高。而且,在大型拍卖公司的年度大拍之上,投资者也不见得能买到它。又比如钻石等珠宝,再便宜的东西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可能在地摊儿上买到。所以,投资者要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投资品档次级别。地摊儿投资档次级别确定之后,严格遵守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投资者有着严格的纪律性。
3. 确定投资规模
投资者为地摊儿投资所分配的资金数额,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投资者不能随便给地摊儿投资定一个标准,而且在执行过程之中,也不应随便进行削减,或者随便进行追加。在一般投资者的年度艺术品投资财政预算之中,地摊儿投资的资金配额,应该占总投资盘子的25%至35%以下,绝对不应该高于这一水平。
4. 确定投资频率
投资者保持一定的投资频率,可以和市场有一个相对紧密的联系,让资金和藏品有一个连续的运转和流动,并令投资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获得不断地学习并熟悉艺术品投资和鉴定方法、技巧的机会。
5. 确定投资品方向
投资者在确定了投资品的价值范围、投资规模、档次级别和投资频率之后,应该根据个人喜好来确定投资品方向。因为只有喜好才能持久,而艺术品投资是属于长线投资,必须持久才能有所成就。
三、 地摊儿投资的预算
地摊儿投资预算的原则要适当地强调灵活性,因为地摊儿藏品不论是种类、数量和价值,都相对比较杂。投资者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益,就不能被太多、太具体的条款限制死。所以,地摊儿投资预算的原则要适当地宽松。但要求预算项目要尽量严谨和细致。笔者建议,地摊儿预算占投资者总体艺术品投资的25%至35%比较适宜。主要因为:地摊儿不是,也不能作为艺术品投资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地摊儿投资的资金确定之后,应按季、月度与按淡旺季将这笔资金分配好,一般不得超用、追加,只可节余流转,以及节余划拨至其他投资渠道。如果一个投资者有两个以上的主要投资品类,比如书画和瓷器,那么就要分别对每一品类的预算进行规定。如果两个品类的市场周期或者淡旺季不一致,就更应该分别建立预算账册,而且应该严格执行,不提倡在两个品类之间相互挤占、挪用预算款。
捡“漏儿”
捡“漏儿”指投资者以极小的代价,买入一件价值极高的藏品;或者以赝品的价格买入一件真品,以普通藏品的价格买入一件珍品、极品,以常见藏品的价格买入一件罕见品、绝世品。捡“漏儿”是许多投资者所期望的,甚至是梦寐以求的。
在我们周围,捡“漏儿”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见。投资者希望“捡漏儿”的心情、愿望是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捡“漏儿”的机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轻易得到的。许多举世瞩目的大收藏家一辈子可能也没有捡过几次“漏儿”,有些甚至终生也没有捡过一回“漏儿”。可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没捡过几回“漏儿”,而就不是大收藏家了。但是,能捡“漏儿”毕竟是投资者的一大愿望。能捡到“漏儿”,其实是功力厚积薄发的一种集中体现,也需要同时符合许多条件:
1心态
捡“漏儿”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的投资者,即使有大“漏儿”当前,大“漏儿”临头,也会因为紧张、慌乱,或者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与其失之交臂。
2基本功
捡“漏儿”需要有良好的训练和扎实的根基。捡“漏儿”所需的基本功是:
对行情及行情的动态有着十分透彻、及时的了解;
对藏品的真、赝,有明白、正确的鉴定;
对藏品真、赝的鉴定迅速、果断;
对藏品的内在价值有深入、细致和特别的研究;
对藏品市场未来的趋势有超前、敏锐的见解;
面对认准的藏品,还要大胆、果断购进,遛摊儿的人多,藏品不会老在那里等您。
这六项基本功同等重要,互为关联、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3. 机会
相比较而言,地摊儿上应该是捡“漏儿”机会最多的地方,其次是在古玩店,至于拍卖会和画廊,则是捡“漏儿”机会最小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讲,地摊儿上的藏品真假难辨,地摊儿投资需要快速决断。大多数人恰恰是快速决断的能力相对较低。
在古玩店捡“漏儿”的机会,要较之在地摊儿上低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古玩商是行家,他们已经对藏品进行过筛选,给投资者的机会基本上没有。但是因为古玩店的客源方向有限,有时因为上来的货不一定适宜其基础买家,古玩店又需要套现,投资者还是有可能捡“漏儿”的。
拍卖会在开始之前要公告天下,而且拍卖公司的运作能力、招商能力、经济实力要比一般的古玩店大许多倍。而且,在许多情况之下,拍品即使溜拍,拍卖公司照样有未成交费可以拿。拍卖公司以及客户们,一般对拍品的发掘工作也较深入、细致。所以,在拍卖公司捡“漏儿”的可能性不太大。
画廊是推广和运作现代作品的,对于古代作品也是以的手段做持续性的经营,他们对自己所经营的作品了如指掌,投资者在画廊捡“漏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存在着捡“漏儿”的机会:
① 搬迁
艺术品投资市场还有一个极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一般的古玩或艺术品市场都是自发形成、多年延续下来的。有些地方因规划发展的需要,将自发形成的艺术品市场进行搬迁,这些都会导致市场的停滞,甚至消亡。所以在某一古玩市场即将进行搬迁的前后一段时间,是投资者捡“漏儿”的大好时机。
② 店家倒闭
一般情况下,做古玩的摊位、店家是不容易倒闭的。可是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有的摊位、店家经营不下去了,要将存货盘出,此时就是投资者捡“漏儿”的大好时机。
③ 新开张、新扩张
做古玩的摊位、店家或拍卖公司等新开张、新扩张时,有些人可能是新手,或者可能对新扩张时、新增加的品种不熟悉、不了解,或者对所经营的藏品信心不足,估价也可能不准确,对藏品品名的确定也有可能出错,将品类划分错误,或者他们的基础买家不充分、实力不强,他们招商不力、招商渠道不畅,他们的信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很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藏品交易的通畅性,增加卖方资金的占用时间,降低藏品的成交价格。这些都是投资者捡“漏儿”的大好时机。
④ 某地受灾如果某地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有战争、动乱,当地的艺术品会大量流出,或者本应流向该地的艺术品会转而流向他方,此时的价位也会有波动,这时可能是投资者捡“漏儿”的时机。
⑤ 留心处处都有“漏儿”
笔者有个朋友,是一位处处留心的细心人。一次他到外地出差,看见一家糖果店用来装糖的罐子挺特别,就加了注意。与老板的攀谈,老板也没有拿它当回事。他就与糖果店老板协商将这个装糖的罐子买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就以一个“糖罐”的价格将这个东西买下。回到宾馆将其刷洗干净后,原来是一件康熙民窑青花大画缸。这着实让他捡了个大“漏儿”。同时,这件事也向我们说明,只要你是细心人,就留心处处都有“漏儿”。
关键词 茶树新品系;桂红1号;绿茶工艺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280-02
桂红1号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从临桂县宛田大叶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系,于1979―1981年进行农艺性状早期鉴定。1982―1988年与亲本及云南大叶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桂红1号的主要性状是灌木型、中叶种、特早芽,在桂林于2月下旬1芽1叶展,芽叶呈紫红色,育芽能力强,发芽密度大,适应性强,移栽种植成活率达99.5%,易成园,产量高于亲本和云南大叶对照种。六年生产鲜叶(1芽2叶)7 650 kg/hm2,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均强于亲本及对照种。现对其进行绿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总结,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原料为桂红1号1芽2叶鲜叶,采自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品比试验园成龄丰产茶园,试验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科研加工厂进行。
1.2 主要没备
微波炉、电炒锅、液化气滚筒杀青机进、揉捻机、名茶提香机。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杀青工艺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杀青是加工名优绿茶最重要的工序,利用高温措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将采摘下的标准1芽2叶的鲜叶均匀地摊放在木板上,厚2 cm,摊青时间6 h。目的是散热、失水、挥发青草气和促进鲜叶内含成分的转化,使芽叶变软,便于杀青,萎凋失水率为20%~25%,要求萎凋程度为手摸鲜叶叶质柔软,有清香。萎凋结束后进行不同杀青工艺试验。
(1)微波炉杀青。摊青6 h后,采用微波炉杀青,投叶量为加热碗的1/2,加热时不盖盖子,杀青出来立即抖洒到细竹筛上薄摊冷却。杀青结束后用35型揉捻机揉捻,揉捻以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空压为原则,揉捻时间为20~25 min。揉捻结束进行解块、均匀薄摊于网筛上,用名茶烘干机进行初烘(毛火),温度120 ℃,摊晾均衡水分后90 ℃足火干燥,保存等待审评[1]。
(2)电炒锅杀青。摊青6 h,采用电炒锅杀青,当锅温达到160~170 ℃时开始杀青,投叶量为250 g/锅,鲜叶下锅后,抛炒至热气上升时采用抖闷结合的手法,多抖少闷。当叶色转暗,叶质柔软不粘手、含水量50%~60%时出锅,杀青出来立即抖洒到细竹筛上薄摊冷却,揉捻和干燥与1.3.1(1)相同[2]。
(3)滚筒杀青。摊青6 h,采用液化气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当筒体预热到220~250 ℃可进行杀青,每锅投叶量1.5~2.0 kg,杀青程度要求嫩茎梗折之不断,色转暗,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杀青叶出机后,摊凉至室温,簸去焦片,,回潮时间30 min。揉捻和干燥与1.3.1(1)相同[3]。
1.3.2 不同萎凋时间对干茶品质的影响试验。鲜叶萎凋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量,提高鲜爽度的工艺措施。将试验用1芽2叶的鲜叶均匀地摊放在木板上,厚2 cm,在摊青时间到达4、6、8 h时分别进行杀青,进行不同萎凋时间加工绿茶工艺试验。
(1)摊青4 h,采用液化气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叶冷却后揉捻、解块,再进行薄摊初烘120 ℃、足火90 ℃烘干保存。
(2)摊青6 h,其余工艺参数与1.3.2(1)工艺流程相同。
(3)摊青8 h,其余工艺参数与1.3.2(1)工艺流程相同。
1.4 感官审评方法
采用《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2008)》和《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T787―2004)》标准,由专业评茶员进行审评[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青工艺干茶感官审评结果
如表1所示,用同一原料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杀青工艺制成的桂红1号绿茶,品质有差异,综合得分最高的为滚筒杀青工艺,为91.4分,微波炉杀青工艺与电炒锅杀青工艺的得分相当,分别为89.5、89.3分,说明滚筒杀青工艺优于微波炉杀青工艺和电炒锅杀青工艺。
2.2 不同萎凋时间干茶感官审评结果
如表2所示,桂红1号制绿茶,1芽2叶鲜叶萎凋时间以6~8 h为宜,不同萎凋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萎凋6 h工艺综合得分最高,为92.4分,香气高锐,滋味醇爽回甘。其次是萎凋8 h工艺,为91.6分,香气高、滋味醇爽。
3 结论与讨论
桂红1号茶树新品系制绿茶最佳工艺为:萎凋6~8 h滚筒杀青(适当老杀)揉捻解块120 ℃毛火摊晾均衡水分90 ℃足火成品茶。以桂红1号鲜叶制作绿茶,萎凋时间较其他品种适当延长,花香较易显露,因该新品系含果胶类物质比较多,杀青适当老杀,便于揉捻造型。本次试验结果仅供参考,其他地区可以根据当地鲜叶及气候条件等情况采用适合的制茶工艺,适当调整工艺参数,提高制茶品质,充分新品系优势,使其产品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方世辉,李支霞,胡绍德.不同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J].中国茶叶加工,2002(3):22-24.
[2] 刘汉焱,梁光志,马仙花,等.茶树桂热1号加工绿茶技术研究[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3(1):15-17.
因此,很多行业也早已不是“金字塔”型的品牌分布,而呈现出“橄榄球”状的品牌密集,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品牌较少,而“山腰”市场却泛滥成灾,导致了异常火热的竞争格局。
然而,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恰恰是一个新品牌进入市场的误区所在,本应该很多品牌都可以发展成为强势品牌,正因为选择了“山腰”市场,却与“侏儒”和“残废”结缘,上演了一处处“生不如死”的悲剧。
因此,我们建议我们的企业,要想以新品牌的方式进入一个市场,一定要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慎重进入“山腰”市场,尽可能减少经营风险,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具体理由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一、两级分化是一种自然规律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政治力量把社会财富“铲平”了,但不到50年的时间,两极分化现象同样会发生,即:一部分变得更加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变得更加贫穷,而夹于中间的人群越来越少。
尤其,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就拿日本为例,近20年来,日本的富裕阶层和温饱阶层的比例迅速提高,而中产阶级的比例迅速减少,形成了典型的“M”型社会。
根据有关机构监测,“M”现象在中国也已经崭露头角,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富豪在我国已经超过87万,而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的超级富豪也突破5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富豪们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城市贫富差距。
因此,笔者认为,两极分化是一种自然规律,虽然这种规律受到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或影响,但总体上还是难以阻挡。
那么,如果大家能够认同这一规律的存在,紧接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对市场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这种分化必将对很多行业的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基础。这也是在全球范围那些天价的奢侈品为什么不会灭绝、那些廉价的“地摊货”为什么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所以,笔者认为,很多行业的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没有机会。
二、消费者偏爱极端
把两极分化放在一边,就算研究消费者心理,我们也能不难发现,“两端”市场同样有很多机会,而这种机会就来自于消费者偏爱极端的心理。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购买房子、购买汽车、购买家电、购买衣服,甚至购买日用品的情景,这种“极端消费”的思想是否处处体现。
当你第一次买房子的时候,往往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会选择价格低、平米小的房子来过渡,或者干脆租房来将就;而当你的经济条件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你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一套像样的大房子,甚至贷款买个别墅住。
当你购买汽车时,也是一样的。要么买个便宜的临时代步,要么干脆买个好的尽情享受。其实你仔细回忆,几乎你所有的购买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带着这种“极端消费”的影子。
彩电:要么买个超大超高清LED,要么买个特价处理的液晶屏;
衣服:要么买个世界顶级品牌,要么买个最好看不见品牌的地摊货;
首饰:要么戴个真金实银,要么干脆什么都不戴;
手机:要么买个最贵最新款,要么选择廉价淘汰款;
相机:要么买个专业的单板相机,要么买个山寨的傻瓜机;
白酒:要么品尝天价好酒,要么就喝廉价二锅头;
护肤品:要么买最贵的,要么买最便宜的;
假期旅游:要么去像样的旅游胜地,要么就去郊区的森林公园;
……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极端主义必将会促使“两端”市场的蓬勃发展,给新品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随着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高,这种“极端消费”行为将会更加明显。为什么那么多豪华轿车、豪华家具、高档服饰以及高档饮料品牌都那么看好中国市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极端消费”已经震惊了世界。
三、“两端”市场促使你建立更长久的竞争力
多数企业畏惧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也有它的合理性。那就是,高端市场必须通过消费体验的难关,而低端市场必须面对盈利能力的考验。
然而,我们在很多行业里也看到不少进入两端市场的成功品牌,它们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信心和思考。比如:特仑苏进入高端牛奶市场,开创了一个新品类,从此改变了中国乳业的竞争方式;蓝色经典进入高端白酒市场,开拓一条与茅台、五粮液不同的路子,也基本立足脚跟;九龙斋进入高端饮料市场,卖老北京的凉汤文化,有望打造继王老吉之后的第二个神话。低端市场同样也有诸多成功的品牌,比如:神州电脑、格兰仕微波炉、如家商务酒店等等,它们都在人们“不可能成功”的低端市场取得了成功。
那么,它们在“两端”市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简单总结,就是四个字:打破常规。当所有的乳品企业参与价格战的时候,蒙牛特仑苏做到了逆向前行;当所有的高档白酒品牌都与浓香型和酱香型较真的时候,蓝色经典做到了另辟蹊径;而当所有的酒店都围绕“星级”做文章的时候,如家就做到了与众不同……
也许,当它们打破常规去引领一个新品类或追求一个新价值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它们的日子是艰难的,它们的付出是巨大的。但是,一旦这一尝试获得成功,便会建立起更大、更长久的竞争力,很容易把你推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也是为什么“天语手机”从“麻雀”蜕变成“凤凰”的原因所在。
四、“山腰”市场更容易同质化
分析完“两端”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和价值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中端”市场,也就是“山腰”市场会有什么问题。
笔者的观点是,“山腰”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同质化,更容易打起价格战,更容易陷入“无特色”、“无差异”的深渊。
因为,“山腰”市场是“更好”的营销行为泛滥的地带。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更强的功能,更大的优惠;更多的促销,更猛的宣传。打入“山腰”市场的品牌,无一例外地都采取这种策略。
然而,这种“更好”的策略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更多的是:事倍功半,甚至把你推向亏损的边缘。如果你是“山腰”市场的品牌,我敢断言:平时你比谁都忙,但一年下来赚的钱却不太理想。
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你能做到的“更好”,竞争对手也能做到。这样下来的结果,品牌之间的差异性就越来越缩小,最后剩下的唯一的杀手锏就是价格。而过度使用价格战的恶果就是亏损,甚至资金链的崩溃以及整个行业的洗牌。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大凡在教学初期,面对一个个新知识点,学生往往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初级阶段,这也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学生的财会知识和某些社会经验的逐渐丰富,这就要求学科教师更多地赋予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合理、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财会课堂的学习主人。例如,在教学有关“资产”概念的时候,笔者根据“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所引起的、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资产定义,可以识别在汽车制造企业仓库里存放的汽车是产成品,而在纺织企业它可能是固定资产,对于家庭来讲它又可能是家庭的生活资料,任何财会主体所拥有的、能作为资产要素确认的东西都必须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一旦有了资产概念,也就有了认识事物共同的标准,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对照定义,举出一些资产的事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演绎推理方法,以及依据对许多个别性事物的认识揭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再比如,现在的会计准则为了使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都采用了谨慎原则,因此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中都采用了会计的谨慎原则,这一原则在众多的章节中的应用原理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在讲完这些章节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即从众多的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中总结出谨慎原则的应用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将多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融通,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归纳推理思维方式,学会触类旁通。
二、有效进行训练操作,增强学生的协作性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个学生都是现在学习的主体与将来的工作主体,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因而,着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不断坚强知识技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讲到待摊费用与递延资产的区别一内容时,我首先采用事例导入的方法,布置了以下练习:某企业对办公大楼进行大修理,领用原材料31500元,耗用工人工资12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5992元,摊销期为2年。假设现在你就是这个企业的财务人员,你如何做这笔业务的账务处理?然后分成四小组讨论,并要求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结果有三个组一样,一个组不同。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把“固定资产大修理费”记入“待摊费用”,后者则记入“递延资产”。接着请两组说出他们的理由,一组学生代表说“这是大修理业务,采用待摊的方法对大修理费进行帐务处理。首先将大修理费记入“待摊费用”,然后再按日分期摊销。所以摊销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同时冲成“待摊费用”。另一组学生代表说“我们的想法与他们的不同。题目中最后一句话说“摊销期为2年”,我们在前边学过,摊销期超过1年的待摊费用应记入“递延资产”,而不能记入“待摊费用””。听了最后同学的发言,有的恍然大悟,有的立刻修改自己的帐目。通过合作,通过讨论,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大家对递延资产与待摊费用的区别已顺利掌握。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各组合作,看谁完成得最好。所以,提供交往的条件,体验合作的成功,是帮助学生学会合作的关键。现代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真诚地希望在我们的教育中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财会学教材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材,很多时候就是一本书,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配套练习。学生学完后得不到知识的巩固和反馈,根据这一情况,我一般的做法都是自己出配套的练习,或在课堂上做,或在课后做,或进行一次测验。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很多,碰到问题也喜欢找老师请教,学习效果果然与以往不同,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三、适时呈现经济事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机缘巧合 走上了收藏道路
说起为什么开始收藏,田唐春说:1974年他高中毕业,正好赶上招工大潮,他来到淮南市谢家集建筑公司,开始当一名工人,后因文笔较好,1976年他以工人身份到机关做一名宣传干事,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信件,当时的一些信件上的邮票非常有特色,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收集邮票,慢慢的,邮票越来越多。但田唐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只能算是一种习惯,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他后来成为淮南市谢家集建筑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从未间断过。田唐春告诉我们,他真正开始收藏是在九十年代末期,那是一个意外。2000年,他和朋友们一起去安徽天堂寨游玩,那天也在下雨,因为身体不舒服,他没有去爬山,就在山脚下的地摊上转悠,其中有一位老人家卖的一块水晶手表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块手表当时要价100元,样式非常精美,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田唐春以50元的价格购买了这块手表。后来一个搞收藏的朋友说,这块表在当时就要价值一万元。这一次小小的收获,让田唐春感受到了收藏的快乐,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获,还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从那以后,他就开始逛地摊,开始了他的收藏路。刚开始,田唐吞只买一些小砚台,价值也不高,两三百元左右,后来慢慢买了一些价值不高的青铜器,但后来证明他买的都是一些假的东西。田唐春说,虽然他的这些收藏都是失败的,但他的方向是对的,他认为:初涉收藏就是要从常见品开始,收藏初期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寻找感觉、锻炼眼力、积累知识上,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收藏到精吊。
吃亏上当 只因跟错了人
在经历了若干次上当受骗,购买了赝品后,田唐春意识到自己的收藏经验不足,收藏知识积累得也不够,需要一名专业人士来指导自己的收藏,于是他找到了一名当时在玉器界颇有名气的博物馆专家,请他帮忙看东西,但就是这位专家,让他吃了很多“药”。田唐春在玉器方面吃“药”最多,主要就是因为这位专家。这个专家曾带他去邳县(徐州地区)买玉,第一次花了6万元,买了两个席枕,一个玉璧,结果是假的;第二次又花了几万元,买的玉器和镜子也都是假的;最惨的一次是买的一对青铜壶,有60厘米高,花了10万元,“一眼货,大开门”,在专家的认可下购买了,但后来这件青铜壶在网上争议了许久,后来证实这对青铜壶的胎是对的,但工是后添的。
收藏要会总结,要回味,不能在多次吃亏上当后还不知道回头,那么将会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田唐春在吃了三十多万元“药”后,他终于发现这位专家不能再相信。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上,田唐春结识了同是淮南的资深藏家、青铜器修复专家翟传好。他们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很快的,田唐春的收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收藏的东西也慢慢精致起来。
田唐春说,收藏一定要尽可能多交一些有较高层次和人品好的收藏界朋友,多向他们虚心请教,当你的眼力渐足时,你的收藏就会水到渠成。
出手果敢 才能收藏到好的藏品
值得收藏的藏品多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适合的藏品一定要果断购藏。当然,这是建立在长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收藏方向、市场价格要有充分地了解。这一点田唐春深有体会。2006年,他和翟传好一起到洛阳看东西,碰到一面龙镜,要价1.8万,但他们没有购买,之所以没有买,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身上没有那么多钱,另一方面是因为对这面龙镜当时的市场价并不了解,不敢买。后来,这面龙镜被拍到100多万。至今,田唐春说起这件事时,都带着深深的遗憾。后来,田唐春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收藏知识,大量读书,认真钻研,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多方交流,经常出没于各种大型拍卖会,开阔自己的眼界。渐渐地,田唐春看东西的眼力越来越毒,很少有打眼的时候,也很少有错失良机的时候。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收藏了从商代到战国时间的车辖軎几十对,这在收藏界都是很少见的;而青铜镜,光是精品的就有一百多面,每年保利、嘉德、中拍国际、瀚海等这些大拍卖公司都从他这儿寻找拍品。说话间,田唐春随手从他的藏品中拿出了几件藏品,给我们介绍了起来:“这件直径23厘米的三龙三凤镜,是典型的楚式镜。在云雷纹为地纹的上面,浮雕三龙三凤互相缠绕,在龙凤身上又阴刻纹饰,这种三层花纹饰,代表了战国铸造工艺最高水平:这件春秋时期的钩鑃,是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整体纹饰丰富,在甬部一个平面中有凹凸两纹饰,非常少见。这件钩鑃对研究春秋时期的铸造工艺有很大的价值;而这件汉代的甑,俗称蒸锅,能够体现青铜时代结束后,青铜器没落的历史趋势。”现在的田唐春收藏理念已经提高,不是精品的不要,没有历史价值的不要。
田唐春说:收藏是需要一定的悟性和文化修养的,这是因为发现和收藏好的藏品,不仅需要机遇,更需要一个人在已有的文化内涵、审美水准、艺术修养的基础上,通过心灵的感悟来完成对好的藏品的审美过程。收藏还需要一定的魄力,魄力对于藏家来说非常重要,推动藏家最终决定买下藏品的,往往就是魄力。但是魄力并不等于盲目,极端冷静下的价值判断,才是魄力的本来面目。所以,买东西时一定不能理会各种出处来源的叙述或故事,不能为任何表面现象所动,什么时候都要排除外因的干扰,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东西,即使失去了捡漏的机会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这是自己眼力和知识还不够的原因。
快乐收藏 心态好是最重要的
在谈话过程中,田唐春一再强调,收藏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收藏不一定非得名书名画,也不一定非得古玉老瓷,只要收藏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就是值得的;如果收藏让自己烦恼,那就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收藏者有一个良好的收藏心态。心态平和,收藏者就会自觉做到“不爱不懂不出手”、“不为‘捡漏’而痴狂”、“不听别人劝告,一条路走到头”,从而避免浮躁,避免上当。田唐春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收藏,在于他的收藏心态非常良好,敢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现在的他已经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当初买下的那些赝品,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他将自己收藏的赝品在一个显眼的位置展示出来,当有藏友来交流时,他都会一一说出这些藏品的故事。
“敢于说实话”也是田唐吞能够快乐收藏重要的一点。在与藏友交流藏品时,田唐春总是实话实说,也因此得罪了不少藏友,但他仍乐此不疲,他觉得这样可以让藏友少走弯路,是任何快乐都无法替代的。有一次,寿县的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家拎了一蛇皮袋的藏品来与他交流,在认真看了藏品后,他告诉老人家不要再收藏此类藏品,但老人家认为他不懂收藏而拒绝了他的好意,田唐春感到非常无奈。
田唐春觉得他收藏的快乐还来源于他的家人对他的支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还有行动上的支持,他的夫人经常陪着他到各个博物馆、拍卖会去参观,参加各种藏友聚会,这些成了他收藏的最大助力。他还说,他所有的藏品所使用的盒子都是自己亲手做的,看着自己亲手做的盒子装着自己心爱的宝贝,那种幸福感无以言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田唐春很愿意把自己的收藏分享给社会。他多次带领淮南的藏家康杰、翟传好向淮南市博物馆捐赠藏品。他还积极响应市政府建文化大市的号召,现在正筹建一个楚汉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把自己这些年来的收藏展示出来,为文化建设服务。
精美藏品 收藏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
我们今天一讲到收藏,聚焦点都放在了经济价值上,事实上,世界上公认文物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三种价值和教育作用、借鉴作用、科学研究作用三种作用,而经济价值只是人赋予它的,不是文物本身所有的。
喜欢螺蛳粉 爱一行干一行
2010年在北京开了一家实体店叫螺蛳粉先生,最开始开店的时候很简陋,在海淀区蓟门里小区一个菜市场的小铺面里,当时只有五张桌子,连我只有四个员工,投入的资金也不到十万。有时候生意忙,凌晨两点都不能休息,因为螺蛳粉这个东西要做很多准备工作,第二天早上七点又要起来去采购。总之,刚开始那段,太辛苦了。相对上班来说,收入还不错,一年之后算是得到了螺蛳粉的第一桶金吧。
因为谈不上什么企业,也谈不上什么创业,都是顺其自然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挺好。刚开始需要钱的时候跟朋友借了一些,后来就是慢慢的完善和琢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等一些问题,循序渐进。
总体来说,选择创业,一个是生活压力,一个则是我比较喜欢自由的生活状态。
成本太高 转战电商
2011年的时候开了第二家螺蛳粉先生店,因为是临时建筑,不到一年被拆迁了,损失了20多万。开实体店的想法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突然冒出了在当地开淘宝店的想法,并开始和朋友研发怎么改装产品。
2013年3月,淘宝店开张。因为实体店的名气也不小,所以淘宝店一开就非常火爆,当时根本供不应求,天天加班,我记得是13天就卖了10000碗。延续实体店的做法,电商也主要做螺蛳粉这个品类,但区别于实体店的是,电商主要做的是螺蛳粉的真空包装,以及各种配料。
现在我主要负责电商这块,经营方式大同小异,都是服务业和销售业,电商更注重于销售,实体店更注重于服务。电商不仅为我解决了房租这个高成本的投入,改变了面对面的服务性质,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改进产品。为小成本经营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1992年,陈汪潮去郑州上大学,家里经济非常困难,借钱交学费。为了赚生活费,陈汪潮利用课余时间去夜市摆地摊卖皮带。穷学生一个的他完全没想到,有一天会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取自他名字谐音的“王朝凉席”成了“中国第一凉席”。
为挣学费摆地摊
“读书时,谁不想两耳不闻窗外事?可惜我不行,我要生活费。 ”陈汪潮说自己读书时,从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个穷学生。他家在农村,母亲的身体不太好,田地里的收入有限,家里经济非常困难,“那时一家人几年都不买一件新衣服”。农家的孩子很懂事,陈汪潮学习努力,1992年考入了河南的一所大学,那是村里20年来唯一的一个大学生,淳朴的村民都非常高兴,但大家都困难,东挪西借的,才终于凑足了第一学期的学费。
“到了学校才发现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首先生活费就是一个难题。 ”陈汪潮决定勤工俭学。他到附近的夜市摆地摊,卖箱包、皮带等小商品,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那时累得坐着都能睡着,但晚上回宿舍数着自己赚回的钱,觉得好快乐! ”陈汪潮说,他从不卖假货,非常讲诚信,很快就在夜市里有了口碑。第二学期起,他就没向父母要过学费了。他不说自己摆摊,而是说学校政策好,有很多照顾。
放弃工作去创业
毕业后,学法律专业的他进入了法院工作,但对做生意已产生兴趣的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创业,但父母反对,认为法院稳定的工作非常好。思前想后,他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想法,去创业了。
陈汪潮瞄上了家纺行业,因为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当时国内凉席行业发展参差不齐,从生产、供应到终端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各地市场区域性竞争,能算得上是品牌的,屈指可数。陈汪潮去请教社科院的专家,就自己成本小等特点,制定发展路线。他跑工厂,说服工厂为他加工他自己设计的家纺,做自己的品牌。
“我开始没有大成本,最好是走品牌管理、销售路线。”他的品牌非常讲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核心,产品上多有刺绣,推出后很受欢迎。因为对质量要求高,诚实守信,很快,陈汪潮就拥有了20家合作工厂,他的“王朝家纺”品牌从郑州走了出来,但市场占有率却不高。因为王朝定位于中高端,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拓宽产品线,扩大市场投放量。2000年,有了一定积累的陈汪潮推出新品牌――清凉风凉席,以中低档的凉席为切入点,凭借优势品牌的拉动,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快速导入市场。清凉风凉席入市即获利,陈汪潮信心大增,全力覆盖凉席全系产品。
如今,王朝的产品包括床上用品、皮毛制品、竹木制品等。床上用品有床垫类、被芯类、件套类等,包括羽绒制品、羊毛制品、蚕丝制品、窗帘布艺、电热毯、毛毯、毛巾、睡帐等绿色家纺产品;皮毛制品有羊剪绒床垫、沙发垫、汽车垫、牛皮席垫等豪华舒适产品;竹木制品包括亚草席、草席、竹席、竹纤维席等夏凉产品。
创出“中国第一凉席”
王朝家居酝酿多年,推出全新的营销模式――数码店。数码店是针对家纺行业投资过大,费用过高的现状提出了最新的解决方案:只需要30平米左右就可以开一间家纺专卖店,另外该营销模式也解决了专卖店库存大、资金周转方面的难题。
王朝家纺全国有700多个专营店,销售中、高档家饰用品,包括床上用品、皮毛制品、竹木制品等,其中“王朝凉席”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十大凉席品牌之首,被业界称为“中国第一席”。此前,陈汪潮的经营范围主要针对长江以北,随着上海公司的成立,江南的家纺市场也逐渐打开。
在中国(台州)夏季居室用品展暨全国凉席产品交易会上,陈汪潮以中国凉席网董事长、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家居夏凉用品分会副会长的双重身份出席。15000平方米的展会现场,参展企业有150家,是国内首个成规模的专业凉席展会。竹席、草席、亚麻席、牛皮席、碳化竹席等各类凉席应有尽有,并有家用纺织、蚊帐、空调被等夏季居室用品和凉席基础原料、生产机械等同时亮相,并充分展示了浙江台州路桥植物纤维席、宁波鄞州蔺草席、安吉竹木席这三个国内重要凉席生产加工基地的产业优势。由于该展会是国内首个大型专业凉席展,故受到湖南益阳、桃江和福建龙岩、沙县等国内多个不同种类著名凉席生产加工基地相关企业的关注和响应。
2013年6月,凉席行业突发地震――“凉席甲醛含量超标”见诸各大媒体,一批凉席企业和品牌被曝光。随机,监管部门检查和行业自查接踵而至,王朝凉席向来选料考究,使用环保胶水,因此平安度过风波,不仅如此,陈汪潮还成为典型被各家媒体采访,指导消费者选购、保养凉席。王朝凉席不但没有收到冲击,反而名声大噪。例如赠送话剧演出票,发微博截图就可参与团购优惠,鼓励顾客拍下店里的螺蛳粉成品照放到微博参加互动。甚至有一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家人包的粽子,都统统送给了顾客。
当然,我也有自身优势,作为作家,自己的圈中好友常常在店里聚会,作家柏邦妮、蒋峰、蔡骏、吴虹飞,美食家陈晓卿等微博红人都是“螺蛳粉先生”的常客,饕餮一番难免要在微博中晒晒。粗略统计,有80%的客人是从微博上知道我们的。
我总结了下营销成功的原因:首先,实体店生意和口碑都很好,赢得了一部分忠实的顾客群体;第二,我采用微博作为宣传本店的载体,这些忠实的顾客都聚集在我的微博里,关注我的微博,并且经常互动,80%的客人是从微博上知道我们的;第三,有大V的朋友帮忙吆喝,他们有着更大粉丝群体,所以宣传面就广了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确保品质,只有回头客多了,生意才能稳定,只要口碑相传了,生意才能越做越好。
任何营销的基础都是产品质量。在网上卖螺蛳粉,也不是一个什么新奇的产业。在我之前就有很多家,在我之后就更多了。我想我只是在对的时间做了一件对的事情。电商有很多花销的营销手段,很多人本末倒置,只重营销不重产品质量,这是不可取的。
问心无愧就不怕失败
即使是同一件商品,不同的厂家生产的都是有一定区别的。同一个配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原材料都会做出不一样的味道。竞争是商品社会的主题,同行也有很多优点和可取之处的,大大方方的和大家相处即可。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我最大特点是尽可能为顾客着想,常常站在买家的角度分析。我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我买了你的产品之后会不会继续买你的产品?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要善于换位思考,比方说,你开饭店,你要爱吃你弄的东西,客人用什么碗筷,你就用什么碗筷,客人吃什么东西,你就吃什么东西。只有做好了这些,你问心无愧,就不怕失败了。
给中小企业的启示: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都很薄弱,低成本的微营销作为营销手段就非常合适。因为微博、微信等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化平台,不需要付广告费,而且还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精准地找到目标用户。
而这20年,也是中国休闲男装发展的一个缩影。
1989年,而立之年的黄昌梁就职于广东省联合食品中心,本来安逸的生活因为整个南中国的“下海淘金热”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机会。“那个时候流行停薪留职,下海创业,刚好有朋友做外贸工厂,他们愿意提供出口积压的服装给我寄卖。”
不过,浪比时的前身不是地摊,黄昌梁选择在城东的高级宾馆的商场作为开始销售的柜台。“宾馆里的商场是商务男士最为集中的购物圣地,因为当时没有正规的写字楼,公司都是开在宾馆里。”
买卖出口积压男装的初试锋芒为黄昌梁带来了商品经济的新鲜刺激和品牌化的冲动。这个时期,国内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男装品牌,后来占据休闲男装霸主地位的不少男装品牌和浪比时一样,都在品牌萌生状态,大家面临的形势都一样:“销售渠道要扩大,就得有个品牌称呼,卖东西的人,最终总会想到建立自己的品牌。”
“中国男人的服装风格有迹可循:前穿粗棉;1979年以后一窝蜂的流行化纤类和毛质进口面料;1990年,我把当时国际流行的棉布面料,通过水洗工艺改造加工,推出男装休闲穿衣新风格。于是浪比时这个品牌一炮而红。我坚定地相信,水洗棉服注定成为未来的穿着潮流。”
事实验证了信念,直到今天,水洗棉工艺男裤仍然是中国男人挚爱的日常穿着,包括国内外大多数流行男装品牌的主打产品仍然集中于此。
自建专卖店,不跟百货商场玩了
意气风发的浪比时走向品牌扩张黄金期。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开发,1998年,在全国的二、三线城市拥有近60家加盟商。随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7个城市连开了7家分公司。
福兮祸之所倚。
好景不长,到了2000年,市场风云突变,大量国外注册国内操作的傍洋品牌涌入市场,占据百货商场男装楼层柜台。同质化竞争下,浪比时的品牌优势慢慢丧失,市场份额被一步一步压缩,到2002年,7家分公司全部停业。
“跟市场作对是没有好戏唱的,在傍洋品牌风行的状态下浪比时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不就再造假洋品牌,参与‘假洋鬼子’运动;要不就退回来重新研究自己的市场所在。如何保证销路的畅通,是我用了好几年来思考的问题,其实矛盾集中在与商场的‘利益制衡’关系上。”
这一分析,黄昌梁吃惊地发现,目前大多数商场从品牌赖以生存的亲密伙伴,变成了品牌淘汰的战场,当然这就是商业竞争。
在中国经济刚刚起飞阶段,商场对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保证是有效的。但是到了经济稳定发展期,面对分类营销的格局,百货商场正在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黄昌梁不紧不慢算了一笔帐:“在商场开设一个销售区,商场分成占销售收入的30%,加上管理费、促销费、电脑费等等,将会抽去产品价格的50%多,而且商场的结算周期是60天,也就是说,一月份你卖出了一件服装,要到3月份才能收到款。”
缺乏创新的模仿和追随策略的负作用逐渐显现,商场成为品牌产品同质化合作的卖场,这些都让现在所有的供应商不得不痛定思痛。黄昌梁总结教训,要跟百货商场合作,也要讲“利益制衡”,有钱应该大家赚,同时扩大品牌目标群和影响力,就要豁出去自己开专卖店经营。
委托代工,改变设计部门职能
渐渐地从商场柜台为主变为专卖店经营为主,黄昌梁承认直到现在,品牌仍然处于渠道转型期:“在多元化拓展的同时,如何保证管理的到位和各条通路的畅通,是目前浪比时和其他所有中国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
不整个队伍要从外销型转向内销型,庞大的销售部门没了用处,而专卖店经营急需的财务人员、店长等人才又必须尽快解决,重组一支队伍非常艰难。
凭借10多年经营积累出来的市场经验,黄昌梁带领浪比时迅速转型,设计出针对不同定位的5条产品组合线,不同形象和产品线面对不同的顾客群体,让浪比时的经营模式大大扩宽。
趁着这一次转型,黄昌梁还做出一个更加超前的决定:改变设计部门的功能,委托工厂加工的形式进行运营,品牌的设计功能则交由营销人员完成初步的构思。对此,黄昌梁的解释是:“中国的服装行业还没有到能够引导时尚设计潮流的地步。品牌要赚钱就得紧跟市场,确定包装策略和设计思路。玩什么,取决于穿衣服的人在想什么。”
目前浪比时品牌没有专职的设计部门,每一季由销售主管和生产部门人员轮流奔赴世界各地采购服装样衣,带回来开选款会讨论及改进款式,选款会上甚至会邀请VIP顾客一起讨论款式细节。这有点类似于H&M、ZARA等快速时尚品牌的全球买手制度,派市场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热销服装,带回来迅速复制和更改细节以适应下一季潮流,由市场人员和消费者决定设计思路,再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决定工厂的订单量。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稳健发展后,浪比时等中国男装品牌现在也学会了借力打力,不和洋品牌“硬拼”,也不在非绝对优势的领域耗费太多精力,当中国的男人们开始选择自主品牌的休闲服装时,这些穿衣人也从侧面和浪比时这样的民营企业一起,有了属于中国男性自己的穿衣品味。
但和其他男装品牌一样的问题是,在树立了知名度和渠道后,什么时候能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并且占领休闲男装绝对高地,仍然是包括浪比时在内的民营男装企业需要历练的课题。
1979年 男装一窝蜂流行化纤类和毛质进口面料。
1990年 国际流行的棉布面料,通过水洗工艺改造加工,推出男装休闲穿衣新风格。至今水洗面料仍然是休闲男装的主要用料。
2000年 跟市场作对是没有好戏唱的,在傍洋品牌风行的状态下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不就再造假洋品牌,参与假洋鬼子运动;要不就退回来重新研究自己的市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