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科技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技创新;两面性;农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是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跳跃或是质的转变,“能够实现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促使劳动力和资本效率提高”,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科技创新也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
一、科技创新的涵义及内容
(一)科技创新的涵义
所谓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第一,科技创新首先是一个过程,在一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现有的技术发展状况基础上,新技术被开发、创造,并最终被转化、利用的实践性过程;第二,科技创新必然会以领先发展的新科学知识为指导,综合了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人们的认知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管理模式等会影响到科技创新的发展;第三,科技创新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新科技成果的物质转化,也会引起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选择。
(二)科技创新的内容
一般说来,科技创新的内容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所谓知识创新就是“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某一具体的技术载体,从其设计、开发到推广应用的过程,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把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所谓管理创新的,就是“针对影响企业发展成长的问题,改进原来的管理,或者探索新的出路,开创新型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系统活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酝酿和准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理论以及新方法等,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理论知识引导,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以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为前提;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价值集成和转化,同时又是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物质依据,是促进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动力;管理创新不仅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起了协调与整合作用,保障技术创新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还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利用创新产品的积极性,最终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科技创新内容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社会发展和生产需求的变化会对科学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对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科技创新正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基础上,对这种压力所做出的应对性的反应。因此,一种新的科技产品或工艺的出现,总是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期待相符合。实践证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范围的拓展、农业产量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等体现出来。
(一)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的农业科技的应用往往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各类农机用具不断推陈出新,先是机械化农机工具的使用代替了简单的手工农业工具,把农业生产推进到机械化时期;后来在此基础上,在新的科学技术推动下,新的农机工具被不断发明、创造出来,各类先进的农机用具、机械装备等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科技创新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范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们扩大了劳动范围,更多的农田被开垦出来;在新的科学技术支持下,农业生产降低了对降水等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赖现象,原先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找到了被重新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人们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段加以具体规划,在山区修建梯田,宜农的种植农作物,宜林的栽植林木、果树,植林护坡、养草放牧等等,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水产养殖业通过对新技术利用获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协调,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
(三)科技创新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促成了新的耕作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科技创新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巨大飞跃,目前,良种覆盖率从1949年的0.06%提高到现在96%,粮食平均单产水平从1949年的69公斤/亩增至现在的335公斤/亩,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00亿公斤跃上了5000亿公斤的台阶。此外,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杂交二期超级稻,亩产量近800公斤,大大提高了农田产出率。而且,新的农作物品种,其抗病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促成了塑料大棚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新的耕作模式,这些新的耕作模式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业产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塑料大棚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作物对季节的依赖,丰富了同一季节中的农产品种类,改变了农田季节性闲置问题,提高了农业收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产值效益。
(四)科技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对新技术的掌握是农业劳动者使用新农机工具和其它新农业产品的前提,农业科技创新只有被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只有对新的农机产品的性能、使用条件、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有了解,才能够做到正确使用。农业劳动者在对各项农机工具、农业肥料、农用药品等新产品的了解过程中,不断与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相接触,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五)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生产者的知识水平的提高会使他们的认识能力提高,必然引起对农业经营以及管理理念的变化。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从家庭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转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劳动者走出了专门的农业生产领域,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负作用
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会显示出来,科技创新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工业废料的污染
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另外还有一些工业产品,最常见的是塑料包装盒、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如果工业废弃物的处理措施跟不上,或是排污处理技术不成熟,工业废水、废料等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污染当地的水土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化学肥料能补足土壤中的某些营养元素,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施加化学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使用或是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中的重金属富集,土壤酸化、土地板结,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力降低等。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喷洒到农田或作物上的农药,有70%—80%会渗透农田环境中,对水土资源及农产品造成严重的污染。
(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场的牲畜粪便对水产养殖的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场的牲畜粪便等不加处理地排放,会造成附近的河流、湖泊、池塘、浅海等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水生生物死亡。
(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问题
现代化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的辅助材料,比如地膜造成的污染等。塑料地膜不易降解,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到土壤中去,有害物质的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的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
加强对科学技术两面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把农产品质量、粮食安全放到首位,建设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农业建设,继续发展新科技、加强技术监督、对人们进行科学教育,从技术因素、政策规范和人们的行为自觉等方面改善科技创新成果对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药剂科 科学管理 发展趋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248-02
药品是进行医疗工作的基本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管理是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医院药剂工作是一门专业学科和技术,同时又具有行政事务性,与经济有密切关系。医院药剂科必须根据医疗和科研的需要,及时准确地调配处方和制剂,搞好药品管理供应和药品质量检查监督,开展临床药学和科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药剂科管理工作是现代综合医院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各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从药品采购进入药剂科到应用在病人身上,要经过采购、入库、保管、出库、划价、调剂等部门之后应用于患者。除各部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积极做好管理和协调工作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身体的康复甚至生命安危。如何进一步完善药剂科的科学管理和各项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以适应现代化医院飞速发展的需要,这是药剂科同行们不断探索的新课题。现将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建议陈述如下,仅供参考。
1 药剂科的基本任务
①科学地管理全院药品;②为医院需要及时准确地调配处方和各种制剂;③供应质量合格的药物;④开展临床药学;⑤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2 药剂科的组织
药剂科的组织机构一般设中西药调剂室、中西药制剂室、中西药库(包括普通药品、特殊药品、中草药),药品检验室及临床药学组。有条件的可设药剂实验室和情报资料室。
药剂人员必须经过高级和中初级专业训练。在药剂人员中,药师所占比例一般应不少于20%。药剂人员的配备应按照卫生部编制草案,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根据需要可配备一定的财会人员和勤杂人员。
3 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
药品的采购最好是由院内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决定,之后由库管员提出药品用量计划单,并由采购员采购入院。临床科室根据治疗的需要可以提出新药使用申请,并经上述过程采购入院。采购员在选择药品进货渠道时,要选择信誉度高、送货快、售后服务优质、退货政策灵活、包装质量好、价格合理的生产厂商及经营商。在进货后,应主动听取临床科室及调剂台的药品使用的反馈意见,以调整进货渠道以确保药品质量,保护患者的利益。临床治疗中某些特殊病人的特殊用药的采购比较难,既零散不易买到,又容易造成积压和断档。因为这些药品不是常用药品,应用范围窄,生产厂家少,如果买少了,下次购买时在短时间内送不到货就会断档;如果买多了别的患者用不上易产生积压。因此,在这种药品进药时,采购员、库管员与临床科室主任或医生及时沟通并协商药品用量,一定不能大量购入,以免药品的积压。如若病人使用后过敏或死亡等的剩余药品,应及时找厂家退回,以免医院经济损失。调剂室负责人如若发现某些药品长期不用,应及时向科主任反映,并及时处理。为此,在临床科室与药剂科之间及药剂科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监督工作,应建立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以明确责任。例如,对于药品应用中的断档要分清是由于采购不及时,还是库管员没及时提出购药计划,还是调剂台没有及时请领药品。因此,将责任分清应是提高药剂科各部门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基本制度。
4 药品的供应和保管
药品的供应就是按计划采购药品并分配给有关部门的业务。药品采购亦可由医院物资供应科统一采购供应,目前多数医院仍由药剂部门采购。药品储备应有定额,一般应有一个月左右的储备量。药品入库应有验收制度,对质量可疑的药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库存药品要建账立卡,作到入出有据、账物相符、定期盘点。药库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如防潮、通风、冷藏等。要按药品性质分类保管,对危险性药品如酒精等应另设仓库,单独存放。对中草药保管要注意防霉、防蛀、防鼠,定期翻晒。对、毒剧药的管理应严格执行条例。对贵重药品要单独管理。为方便危重病人抢救,应建立特种药品柜。
5 提高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无论是门诊药房还是病区中心药房都是医院的对外服务窗口,从这里药剂人员把药品发到患者或者取药护士手里,完成药品从药房发出的最后一个环节。他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千万个病人的悲喜忧欢及这个医院的社会声誉,是外部人员衡量药房人员素质及医院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药剂人员要充分认识药剂人员窗口服务的重要性,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抱着对病人生命安危极端负责的态度,在处方调配中要快速、准确、耐心、科学地向病人介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得到简要明确的用药指导和心理安慰。
随着医院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医院已实行了“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对病人的治疗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给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临床药师”的正确指导下,会产生一个安全、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将会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临床药师”制度的实施,给我们药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在掌握药学的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治疗学,与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要求我们要更多地接触临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保证病人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药剂人员应及时与采购员、库管员和临床医师沟通,不断提高药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最优良的服务。
6 建立完善的药剂科管理体制与制度
一个合格的药剂科,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完整的管理制度。其具体内容为:①西药房的管理制度;②西药房的工作制度;③毒麻药品管理制度;④贵重药品管理制度;⑤药价管理制度;⑥药品盘存制度;⑦药品采购制度;⑧药品库房保管制度;⑨药剂科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现代科学管理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地管理全院药品,为临床医疗的需要及时准确地调配药品和处方,供应合格的药品,积极配合医疗需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主动开展医药科研工作是药房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把药剂科管理体制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现代化的运行轨道上来,使药剂科的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7 计算机管理是现代药剂科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技术;奥林匹克运动;出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307-02
0 引言
众所周知,自18世纪中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依靠技术进步逐步建立了我们人类主体的世界,从而也建立了一个技术的世界。在这个技术世界里,现代技术充斥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体育当然也不例外。
现代技术在奥林匹克运动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但逐渐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且依据其自我逻辑建构起一个“技术——奥林匹克”体系,使奥林匹克运动走上了技术化发展的道路。
1 现代技术制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1.1 人的主体地位的缺失 我们知道: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心思想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即体现人的和谐发展。因此,奥林匹克主义明确地宣布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箴言——“更高、更快、更强”和“重在参与”。因此,就本质而言,技术化以前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人为主体的,主要是强调主体感觉的人类文化活动和教育活动方式。
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奥林匹克运动越来越依赖技术力量和技术规则来重新规范与发展。这样,技术日益成为决定运动成绩好坏以及超越所谓的“记录”的关键因素和主角。可以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不能脱离现代技术而独立存在了。由此可见,人们已经基本放弃了自己相对于技术的独立主体地位,而使自己服从于现实的或想象的技术必然性,这样,人类在自身运动的领域——奥林匹克运动领域中也完全地屈从于技术权威,缺失了自我的主体地位。
1.2 公平竞争精神的破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初期,虽然有人发现了借用技术的帮助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人们对现代技术推动运动成绩的巨大作用还没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对技术的采用仍然处于一种自觉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自发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目前,人们根据各种运动项目的特殊要求和运动员自身运动的特点来主动地研发个性化的技术产品,使现代技术与运动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地树立了技术的权威。技术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不公平竞争成为必然,“公平竞争精神”遭到严重破坏。
1.3 运动损伤的加剧 现如今,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必须依靠高科技,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有人认为,现代运动训练的过程就是众多科技手段、众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一项新技术改革或一种卓有成效的训练方法的出现就会推动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快速发展和提高。诚然,现代技术的广泛采用的确提高了训练水平,然而也造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技术的过度依赖,这样不仅增加了运动的技术难度,而且导致运动员身体和心理承受起越来越重的“外来”压力,使运动员对自身肌体的可控能力下降,从而必然增加运动损伤的偶然性概率。
1.4 兴奋剂使用的泛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运动医学水平的日益提高,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利用医学方法和药物来提高运动员肌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等行为催生了兴奋剂的研发、采用和日益泛滥。医学研究表明,不同类别的兴奋剂对人体的危害各不相同。其危害是:在输血过程中容易引起感染,出现代谢性体克,引起基性溶血反应,肾功能损害以及各种病毒性肝炎等等。由此可见,兴奋剂的使用不仅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之“公平竞争”精神与原则,而且也严重地威胁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走投无路原因分析
2.1 从思想意识上重新关注和审视奥林匹克运动价值 体育运动兴起之初,体育是人类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能力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同时体育理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体育感性和理性本来是统一于体育本身,互补互生的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体育理性价值被日益扩大。这种扩大满足了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技术扩张的需要和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效率优先原则的确立,强化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结果效率的追求。而与此同时,由于人类不再相信感性的东西,并将感性排除在人类理性认识的区域之外,所以体育感性的重要性被日益忽视与淡化,这样就抑制了体育感性的发展,从而造成体育唯理性发展的态势。从这个意义而言,是人类将体育理性和感性分裂开来,造成了理性与感性的对立。
2.2 从行动上设定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限制体育理性的过度扩张
2.2.1 技术应用的辅原则 技术作为人类活动产物之一,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应该成为人类生活的辅助角色,而不能成为人类社会的统治者。只有当技术成为辅助角色的时候,奥林匹克运动才能仍然是人类自我活动形式之一,人才能成为主角,人的主体地位才不会缺失。
一、丰富教研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一直以来,一线教师因忙于教学,走出校门亲近名师、接受新理念的机会较少。为了促进他们专业化成长,学校努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研形式。
首先,通过校园网链接名校,向老师们推荐了一系列的“课堂优课”课例,让他们在每周二的年级组集体教研时,通过优课课例来学习如何观课、评课,再通过“校园网”的“说议讲评”教育论坛,在实践中去尝试,努力向名校优课靠拢。而刚建成的录播教室,更使我们的网络信息化教研如虎添翼。校长亲自对各学科老师进行培训,学成后的老师们每人录制了一节公开课,并上传服务器作为优课资源保存,以备后用。同时利用录播教室的直播功能,我们还多次与兄弟学校进行校际教研。录播教室的启用,让教研打破了学科间、年级间、学校间的局限性,使教研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大范围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自评和他评。
二、更新教学理念,整合高效课堂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做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
近年来,我所在的学校加大投入,所有教室更新了电子白板、实物展台、无线话筒等多媒体设备。白板教学,直观形象,语文课上随意圈画、标注(语文白板公开课);数学课上聚焦、放大、转变图形,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英语学科开展的“一起作业网”,老师通过无线话筒引领学生听音、跟读、录音、评分、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酸雨》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中国科普网了解酸雨形成、分布、危害,酸雨与环境、酸雨的检测 、酸雨的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际测量雨水的PH值、分析数据,运用数学知识预测当地酸雨发生的时间;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网络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或者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指导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结论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拓展、应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非常好。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微课程与教学相整合,提升课堂活力
上学期,我校承担了某课题研究,面对新形势新任眨我们没有观望退缩。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微课制作,又请电教站的专业老师到校指导。然后鼓励教师根据任教学科特点,逐步尝试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外延到随时随地。教学中,老师们会将一些重难点,制作成一个个精美实用的微课。而后又将这些优质资源在网络上、QQ群中创建资源共享,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实现了网络一对一教学,避免了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也得到了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77―01
现阶段,校本课程成为了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所谓的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很多情况下学校会将课程开发的权利进行下放,并对课程开发的资源进行分配,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民主化以及完善性。其中,将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融入到语文校本课程优化中,能够丰富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语文校本课程的创新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对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特点以及对语文校本课程优化问题加以分析与探究,以此实现语文校本课程的有序发展与进步。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毋庸置疑,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最受关注的媒介载体,在教育体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这是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当然,也正是这一交互性能够实现视觉与听觉的有效结合,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成人机交互。从教学角度分析,这种交互方式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形成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动力。在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内容,其中古诗词便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一般情况下,有的学生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不理解,无法对具体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爱国情感有所认识,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并以此渲染气氛,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觉。当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校本课程编写以及设计的^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且从实际角度出发,在编写的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古诗词有所认识。与此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视频与音频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清楚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愉快的心情,进而提高自己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有利于优化校本知识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集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的,其具有海量的信息,且信息的变更速度比较快,具有非常高的信息共享性,这也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在语文校本课程的设计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如果不融入现代信息技术,那么所有的信息只能来源于杂志、图书馆等,这样一来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语文校本课程内容也无法体现出丰富性。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教师以及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所需要的资源。其中网络提供了非常多的交流工具,包括电子邮箱、各种网站、各种聊天工具等。除此之外,在语文校本课程相关问题的解决中,因为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会导致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然而通过QQ、微信或者微博等聊天工具,能够实现异步交流。说到底,现代信息技术是虚拟的空间,在该空间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存在学生惧怕老师的现象,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局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老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在交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教师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来完成教育任务,那就远远不足于当前发展的需求。因此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的与应用,对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是一种冲击,一种挑战,它对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之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由此可见,现代教育观念是一种“大教育”观念,它要求教师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还要放眼社会、放眼未来,要认真研究未来人发展需要,要认真培养符合时代精神和经济建设要求的各种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有掌握与运用,主要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恰当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对于硬件要会正确操作使用,对于软件要具有基本的编程知识和简单的软件制作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直观感觉开始的。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依靠教师语言和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教育模式枯燥、乏味,“动态”的信息几乎就是空白,这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最大的优点和优势就在于它能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教师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使一些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理解的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形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摆脱了教师单纯的教,学生枯燥的学,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如板书、内容重现等。现代教育技术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简化,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尤其在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基础的内容方面,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侓,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即使教师表述清楚了,学生也是云里雾里。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五、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合理适度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尽量避免走进误区
1.处理好教学与辅助教学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现代教育技术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适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有适用性,而不是生硬地掺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正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主体是软件,建议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努力提高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
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也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应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的。
3、认真研究如何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把优秀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整合;有效地进行课后答疑;研究多媒体条件下改善考试考核方式等,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图文声情并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改进了教学方法。多媒体进入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持久的保持注意力集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是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让多媒体走进课堂是件好事,只要我们更好的发挥其辅助优势,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课堂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24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直观形象激发学生英语审美情感,教学中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的融入视听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讲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图象、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
所谓语言情境即情景和语境。是指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时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任何形式的语言交流,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交际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情境是交际活动的基础。由于情境还决定语言表述的内容和意义,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又是语言学习的途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介绍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真实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使用英语时才能掌握。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这样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上。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英语是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指导犹为必要,一方面是对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来辅助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功能性目标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成为语言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同时,创造或创造出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而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有益教学的信息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拓宽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对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富于想象,敢于挑战传统习惯,不怕冒险,具有创造动机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是融合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是体现在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的,教师应刻意去做的是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训学习策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在完成“英语学科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特殊的“载体”驱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被激活,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英语语学习任务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情境;教学设计;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57-01
现代教育技术有别于我们以往所经常提到的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指:“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由此可见,电化教育注重媒体运用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要素的研究,事实证明是不可能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明确概括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又是如何运用的呢?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在了解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里开始学习非常重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因为对知识缺乏强烈的需求,一旦让他们变“让学”为“要学”,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创设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刺激”能够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鼓励质疑,有疑才能有思,有问才能有究,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用真实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共鸣,从而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学习。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二、现代教育技术引领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需要为立足点,从确立目标出发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优途径与措施,建立起解决教学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所倡导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又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学机智,根据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学生反馈灵活运用设计方案。通过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加工处理、集成与开发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学生伴随着教学设计的实施开展各项活动,积极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们既学习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激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随时代的变迁而时刻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尤其在当代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更是应该与时俱进。解剖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医学科目,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学生学好解剖学将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医学教育和学习,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剖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好现代科技这个教学媒介,实现高效教学效果。
1 现代科技概念和发展趋势
要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科技,首先需要了解和明白现代科技有哪些,都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现代科技全称为现代科学技术,是指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是由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各交叉学科所形成的新学科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为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运用到生活生产突飞猛进。现代科技在现在表现出一方面高度细化深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高度的综合化,尤其是学科间的融合。这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综合紧密联系的关系,正是辩证发展中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由于现代科技中的各个学科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综合,使学科与学科之间越来越紧密联系,各学科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现代科技与教学的关系也是如此。
2 现代科技与解剖学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是通过教师的直观语言来影响学生,这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时间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下降。而现代科技运用到解剖学教学中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现代科技表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多样,表现形式便捷多元,能把解剖学中重点、难点内容通过现代科技简便的展示出来,课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和互动性都能加强,运用现代科技后的解剖学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反之,解剖学的教学需要也促使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实用便捷的现代科技产品。这样来说,现代科技和解剖学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关系。
3 现代科技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科技运用到解剖学的教学中来,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拓展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知识认知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和分析研究,现代科技运用到解剖学教学中主要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3.1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需要现代科技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化社会,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超越以前,科技设备加速了学生的人际交流,如智能手机、3D技术、APP程序运用和4G网络等都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现代科技运用到解剖学教学中也是时代的必然,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课堂,还是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就会跟不上信息化节奏,课堂学习提不起精神,感觉自己学到的知识陈旧,没有新颖性,造成学习兴趣和动机低下,不能正视学习内容,对后期的学习埋下反感作用。而课堂中运用现代科技,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的提升,如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对新技术的好奇,新技术能有利于讲授知识点,简化学习过程,起到学生联想思维等,这样现代科技就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2 现代科技优化教学情景
在解剖学的教学中,教学外部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外部环境的好坏和优劣能直接通过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情景的设置是教学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做好了教学情景的设置就能很好的开展教学。传统的教学情景设置主要是通过教师直观的造型、实物化的教室摆设、模拟情景的人物表演等形式,表现手段单一,展现形式简单,情景效果不突出,还受参与者心境影响大,达不到教学效果。运用了现代科技的教学课堂,可以很轻易的设计和模拟教学情景,如3D技术能三维化显示实物的特征,无线连接技术简化环境设置,智能手机丰富教学情景内容,多媒体技术展现情景多元化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对丰富解剖学课堂的情景模式起到了重要重要,可以把教师的解剖实验过程展示,可以创设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治疗实景,可以展现人体的解剖学奥秘。
3.3 现代科技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多集中在教师的讲授,利用简洁的挂图、教师的板书、教材的直观图等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选择面有限,教师授课难度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大。现代科技的运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现代科技下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和多媒体课就改变和丰富了解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很轻松的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更好的让学生学习上,而不是向以前要把大量精力放在黑板画图书写、挂图查找和收集等工作上,为教师节约工作时间,减轻工作量,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模式,加深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能学到解剖知识。
3.4 现代科技加速评价反馈
教学评价和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学生学得好不好,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都需要教学评价,以前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课堂上下教师考察学生得到的主观评价,课堂中做习题和考试得到的客观评价,对学生更细致的了解和评价很难及时做到,是因为学生人数多,差异性大,教师和学生时空受限制,造成学生和老师沟通困难。现代科技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如QQ、微信、易信等APP沟通软件的运用,学生和老师可以很容易的随时进行交流,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双方情况,便于教学评价和反馈。
4 结论和建议
现代科技运用到解剖学教学中的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情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善教学评价和反馈等作用,从教学技术上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增加教学媒介选择面,学生也能更广的信息化知识,改善学习途径等问题。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能运用到解剖学教学领域的科技也越来越多,这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现代科技的变化,随时能把最新科技运用到解剖学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