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铁路交通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交通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交通概论

第1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铁路高职 生产企业 教学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2-02

一、建设铁路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背景条件及必要性

目前,铁路交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0万公里,急需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解决操作难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形成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资源库。

二、 铁路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路、目标

(一)案例库建设思路

(1)分类注重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相关性[1]。在案例库的建设中,始终围绕铁路交通专业拟讲授的核心课程和基本理论编制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且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已发生的我国铁路交通运营企业生产现场实际案例。(2)通过运输生产案例库的开拓,强调对铁路现有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总结当前运营案例教学法优劣的基础上,实现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创新。(3)案例评价的市场化[2]。对于案例库,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是市场是否需要。通过案例的启发性[3]教育,不断得到高职教学检验和铁路企业市场检验,从而使案例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4)案例入库实现动态化。

(二)案例库建设的目标

建设铁路生产案例库的总体目标:可建立5个子案例库,分为:行车调度指挥、接发列车、调车安全、客运安全、货运安全等5个案例库子系统。

三、案例库建设的标准及维护

(一)建立案例库规范和标准

建立案例编写规范:遵循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基本结构可概括为两部分,即铁路企业案例正文+使用说明。

(二)案例库网站建设与维护

功能设计方面:铁路生产教学案例库网站功能设计应遵循实用、便捷的原则,注重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方便用户对案例进行查询和检索;给用户提供一个案例教学与研究的共享平台;有效地实现案例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维护和更新方面:设置专人负责案例库建设管理工作,相应制订案例库更新计划,及时补充案例库。

四、案例库设置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达到高职铁路交通运营专业实际教学案例库的标准和目标,筹建铁路交通运营核心课程专业生产案例库,可主要设置含5个子案例库:

(一)接发列车子案例库

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该子案例库以现行《技规》和《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为依据,以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为重点,结合分类安全事故案例,编辑接发列车子案例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接发列车子案例库要点:电话中断时的接发列车案例;无空闲线路时的接发列车案例;设备故障时的接发列车案例;特种列车的接发列车案例;超长列车的接发列车案例;恶劣天气下的接发列车案例;危险货物的接发列车案例;施工条件下的行车组织案例;事故救援列车开行案例;行车事故处理案例。

(二)调车作业子案例库

调车作业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子案例库以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出发、通过以及在区间内运行、列车解体、编组、摘挂、转场等安全隐患较大作业为开发的重点。

调车作业子案例库要点:平面调车作业案例 驼峰调车作业案例; 推进调车作业案例;调车挤岔事故案例;调车冲突事故案例;调车脱线事故案例;调车人员安全上、下车案例;调车作业动、静观速;动、静观距案例; 调车作业人身安全防护案例;调车事故处理案例。

(三)行车调度指挥子案例库

行车调度指挥是铁路日常运输生产的中枢组织。该子案例库以列车运行严格实行单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为开发的重点。

行车调度指挥子案例库要点:调度集中系统安全应用案例;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使用案例;列车运行图编制案例;调度命令运用案例;红色许可证使用案例;施工调度安全组织案例;防台、防洪行车应急预案;电气化铁路安全调度指挥案例;高速铁路事故处理案例;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四)客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

客运安全组织是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子案例库以提高乘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突出旅客列车安全行车组织、旅客运输事故处理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案例。

客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重点为:客运站安全管理案例;客运站人身安全防护案例;旅客上、下车安全案例;旅客行李安检案例;客票预售和站车服务系统安全案例;高速列车事故应急预案;乘务员岗位安全案例。

(五)货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

货运工作就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铁路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及国家临时指定的重点运输任务。该子案例库以坚持计划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和均衡运输为重点,突出货运安全案例,确保货运安全为目标。

货运安全工作组织案例库要点:货运交接安全程序案例;货物装载安全案例;危险货物运输案例;货运调度安全指挥案例;货运编组事故案例;货票分离事故案例。

总体要求:以上案例库所有约50个典型案例都来源于现场生产及各级行车人员密切配合、联劳协作的实践。案例要紧扣铁路交通运营各专业核心课程和关键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五、建设案例库实施的步骤

具体的步骤程序如下:(图表1)

图表1 高职铁路运营专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实施总体方案

六、成果及展望

(一)成果

直接成果:1)建立5个高职铁路运营专业生产企业实际教学子案例库,收集50个典型案例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核心课程总案例信息化数据库;2)发表与铁路运营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相关的论文5篇;3)建立共享信息的轨道交通运营案例库教学门户网站1个。

间接成果:1)面向全国铁路高职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企业在岗职工、社会学习者的应用;2)为全国铁路交通运输教师教学服务;3)面向铁路企业单位培训与资源建设单位的应用。

(二)展望

铁路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建设与使用能够促进专业教师建立“统揽全局”、“点面结合”的教学理念,树立知识融合与知识集成、案例研讨与实践检验、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观,同时,对培养适应当前国家铁路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应用型及技术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东佐.建设法规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35

[2]王宏丽.对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2

[3]赵剑锋.案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施[J].大连铁道学报,2009(6),29

第2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铁路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评价

众所周知,铁路是一个国家连通他国的重要动脉,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间的联系方式,因此它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程度的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么,机车在运行中的安全,便是铁路运输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机车运行是否安全也是衡量铁路管理的标志之一。机车乘务员是机车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核心,安全作业评价是以实现铁路运输安全为目的,依照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分析乘务员一次出乘标准化作业程序,列出安全节点,建立乘务员作业的安全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机车乘务员的作业能力,也能够提升机务段安全管理效率,最终保障了铁路运输全过程的安全。

1 安全评价含义

安全评价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主要涵括了危险性辨识与评价。这就要求铁路机车乘务员必须要全面掌握安全评价的内涵,才可以有效的规避铁路风险。危险性辨识要紧扣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切不可妄谈。通过严谨的分析,并且做出系统的阐述,最终使安全评价有据可依。那么,危险性评价的主体就是围绕辨识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排除危险隐患。同时,以它与原基础安全指标作对比,从而判定此危险水平是否达到社会所规定的安全水平。安全评价也不是纸上谈兵,对于机车乘务员一定要深入实际,做好铁路机车危险防范工作,遵循安全评价的原理,如下:

(1)因果关系原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关事物在演变中相互影响的结果。

(2)类推与概率推断原理:当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规律是己知的,便可利用先导事件的发展规律来评价迟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3)惯性原理:惯性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利用惯性这一特征进行评价,必须以系统相对稳定为条件。因此,要抓住惯性发展的主要环节及其偏离程度,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 铁路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评价研究的指导思想

铁路运输系统包含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威胁到铁路机车的安全性,其中机车乘务员作业最值得人们关注,它有着显著的特征性。比如:注意力非常集中、出乘时间流动强、工作环境较为复杂等等。而且,机车乘务员在工作中要拥有极佳的处事能力,在面对特殊情况时要及时作出判断,镇静的列出多套解决措施,并始终以“安全第一”作为工作理念。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险情,切忌不可妄自尊大的进行排险,因为判断的正误直接影响了机车正常的运行。

通过上述能够了解,机车乘务员作业一定是机务管理的核心之一。所以,我们不能避重就轻,只看到它利好的一面,却忽视了它的弊端。至今为止。作业安全评价还是以理论为指导,事故指标的确立是根据采集的安全数据为主,依然将“安全天数”作为安全质量水平的衡量指标。这样的情况就是只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使得安全管理措施不能够主动实施。因此,机车乘务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循作业安全评价规律,切实的投入铁路机车作业安全评价工作中,使得达到“防之有效”的目的。

针对铁路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评价的现状,以安全评价理论为指导,文章提出以下铁路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评价研究的指导思想。

2.1 安全评价的方法

就目前而言,模糊综合评价法相对于其他方法还是比较成熟的,它的应用面也比较广。模糊综合评价法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具有较高的科学严谨态度。它主要是多因素分析方法,测取数据非常轻松。在铁路机车乘务员安全作业评价工作中,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一系列优点都展现出来,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才是作业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它联系实际,进而构成安全评价模型,最终达到作业安全评价的目的。

2.2 安全评价的核心

通俗地讲,评价安全就是对危险程度的一种评级,危险因素不是个体存在的,它是与周围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比如环境气候、设备状态等等,所以它们才是影响系统危险性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评价系统安全的主要任务便是针对危险因素周边进行悉心的分析,进而完成评价工作。因此,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评价工作是有理可依的,安全管理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那么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及时辨别具有危险的事故,有效的实施相应的手段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安全评价的基础

安全评价的基础是指标。由于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问题涉及面较广阔,既有环境性的指标又有社会性的指标,既有动态的指标又有静态的指标,既有定性的指标又有定量的指标,为了实现系统安全的目标,根据安全评价的指标需求,在构建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特别注重能较全面地反映这些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又要尽量准确、全面、有效地体现被评价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状况的指标。

2.4 安全评价的关键

只要运用科学知识和手段,对既定系统或作业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断,把安全中的一些非量化的问题采取量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做出估计和评价,就可以将安全从抽象概念化为一个数量指标,从而为安全管理、事故预测和方案优选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评价的关健是确定每个指标在整个安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也就是确定哪个指标对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影响更大些,那些指标相对要弱一些,从而为反映机车乘务员作业安全的多项指标的信息汇集铺平道路,达到从整体上反映被评价机车乘务员作业的安全情况。

3 结束语

铁路乘务员作为机车运行中的核心,其作业安全评价直接影响铁路建设的发展,也时刻威胁着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只有铁路乘务员以身作则,真正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物,才能够保证作业安全评价的顺畅,最终保障机车运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宾任祥.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 高速铁路;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产业结构

一、我国高铁未来发展势在必行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发达的铁路网,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快实现铁路的信息化,全面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推进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服务质量基本满足旅客货主需求。高速铁路是高科技应用于铁路的神来之笔,具有运能大,速度高,安全环保等优势,是解决日前越来越严峻的运输“瓶颈”的有力工具。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客货运输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营的速度间接地制约经济发展之速。与此同时,高速铁路的开发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高速铁路的建设和管理是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开路标,我国高铁未来发展势在必行。

二、高铁战略关键――获取并保持核心竞争力

戴维在他的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能够持久经营的关键是获取并保持核心竞争力。高速铁路是依托高科技的产业,核心技术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高铁正以自己高端的技术领跑世界,并已经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高铁是我国可以对外出口技术的产业,是真正获得贸易主动权的领域,高铁产业仍要发挥技术优势,不断自主创新,带给世界更高速、更安全、更环保的高速铁路,不断保持鲜活的竞争力。高速铁路的线路建设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改造既有铁路线,二是新建高速专线。改造上,对既有线进行加强取直,采用新型的上部建筑和无缝线冻对小半径曲线进行取直,使符合规定的高速要求,在运营上实行客货共线运行。新建上,牵引动力应采取电力为主内燃过渡的方案,以发展动车组为主。在这两方面上,我国高铁要持续发扬自主创新的优势,才能保证在技术上更胜一筹。

三、战略执行――降低成本、达到规模效应

(1)关键措施是发挥技术降低成本的作用。通过技术更新,降低高铁建设中遇到的风险,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资源,尤其是重要干线的建设,加强监管,杜绝浪费。大力发展高铁建设,增强规模效应,达到全国重要线路高铁化,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定价。(2)通过加强高速铁路成本核算管理,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采用现代化经营模式,在高速铁路(包括高速列车与中速列车)客运价格制定方面,高速铁路管理部门应与其它相关铁路部门协调配合,根据客运市场行情及客流动态变化,采取机动灵活的定价方式,如采取季节性票价浮动、出售往返、定期票(如月票)等经营手段,既保证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经济效益,也增强了铁路运输方式的竞争力。(3)随着网络时代牵引的消费新趋势。作者建议铁道部应密切关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速铁路带来的影响。如今世界互联网用户每年以指数倍增长,网民消费销售额也在迅速膨胀,可以先建立“高速铁路网站”,首先实现高速铁路“网上建成”。采用信息管理系统,跟踪每一笔订票,清楚掌握高铁乘客人数、车次、运行速度和时间,全面掌握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水平。

四、战略控制――调整高铁结构

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铁路现代化。从目前高铁开发的现状看,“八纵八横”都在积极的建设当中,我国的大江南北,只要是地质条件符合,能够带动沿线发展的区域都将有高铁的身影。根据产业发展周期来看,过度和超速的开发可能会提前进入产业的成熟期和衰退期,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才能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高铁结构是防止产业过剩的有效手段:(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较发达地区实现“小时圈”,着重提高高铁速度和运营能力,加快人员、技术和资源的流动,并保证高铁技术在此区域的即时更新;欠发达地区,逐步实现高铁化,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开发和完善,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2)从营销策略上,调整高铁产业结构。高铁的竞争优势在中长途客货运上,对中长途线路的建设和管理是重头戏,通过成本管理降低中长途线路成本,优先发展高速安全的中长途线路,并配合公关关系宣传等营销手段,推动中长途线路的持续发展。(3)实现人货分流。人员上以城市发展为优先考虑,解决人员工作、旅游、探亲等需要;货物上,以市场需要为优先考虑,解决经济开发中对资源的利用,要处理好铁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货物运输尽量绕开城区。

参考文献

第4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铁路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简介:苏宏升(1969-),男,甘肃靖远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教授;董海鹰(1966-),男,陕西临潼人,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27-03

一、历史沿革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由姜嘉猷教授等一批电机工程专家组建的电力机车专业和1959年组建的电力机车供电专业。1999年,学校根据国家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2000年,该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管理的专业点名单,并于2004年获得了财政部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资助。[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成立以来,沿袭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多年优良的办学传统,本着服务铁路和面向地方电力系统领域进行人才培养的原则,已为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铁道电气化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建设,特别是西部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高校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期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期,而大众化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毕业生的就业分配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演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这仅仅通过提升教学质量,狠抓教学水平的努力是难以办到的。因此必须从社会分析做起,正确定位,找好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做好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完成高校肩负的三项主要职能:人才培养、科研转化和服务社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工科院校普遍设立的一个专业,专业规模相对庞大,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如前所述,兰州交通大学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学生,在当前诸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关系到该专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在对当前该专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原铁路院校类特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即将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在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有方向的基础上设立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和接触网工程两个特色专业方向,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两年的专业尝试,证明电气工程系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于铁路特色专业的实践是完全正确的,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少人已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良好成绩,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特色专业方向的设立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规定》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特殊需要及自身优势和特点,可在完成基础课教学后,在现设专业范围内自主审定专业方向”。在此规则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开展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立特色专业方向的探讨和研究工作。

1.电气专业宽口径下的问题分析

纵观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部分高校沿袭着我国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忽略了人自身的教育,又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导致培养目标过大而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缺乏创新。教学以具体专业为导向,将相应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较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是否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专业化日益突出,培养更加专业的电气方面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建立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决定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铁路电力牵引相比其他牵引方式在高速、重载、环保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是未来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发展的牵引模式。“九五”后期,随着一批时速超过200km的客货共线铁路和200~350km的客运专线铁路的建成,我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期,加上这些铁路多采用信息技术控制和管理,客观上决定了对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更高要求:要求电气专业对铁道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要求作为铁路自动化、现代化和科技化代表的牵引供电系统要从可靠性到先进性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要求;要求现代的电力牵引供电要向专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且正在向新疆、等边远地区渗透,而这些铁路建设的特点是高起点和高标准,急需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铁路供电和接触网方面的人才,从事与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有关的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另外,由于兰州交通大学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朗或培养计划满足不了高速铁路发展的要求,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

根据我们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哈尔滨、武汉、郑州、兰州等铁路局和青藏铁路公司,以及南车、北车等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调查而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些企业每年对牵引供电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是学校能够提供的三分之一,缺口达一半以上,而且这些铁路企业对牵引供电的人才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一方面是宽口径下电气专业学生由于技能欠缺和诸多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带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铁路牵引供电专业的人才匮乏,出现了多家用人单位提前到学校争抢人才而无法满足人才需求的局面。鉴于此,根据兰州交通大学原铁路类院校特色,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决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开辟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同时,考虑到接触网是电力牵引必不可少的载体,与运营维护工作往往纠结在一起,密不可分,因此又设立了接触网工程方向。这样和原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一起,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共有三个专业方向,即两个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和一个传统专业方向,较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改革的具体措施

电气工程系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确定就成为兰州交通大学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这也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的一个有该方向的本科院校。为了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即铁道供电和接触网方向)的教学要求,院系两级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得到了学校的大力资助。

1.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设置的完善

电气工程系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而设置的,具有课程门类比较齐全,覆盖面广的特点。缺点是缺乏特色,定向模糊,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为了能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之既能符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又能体现铁路特色供电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此,研究小组认为:新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充分反映本课程方向的新技术和发展前景;删减就繁,除旧布新,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结合大纲对原教学计划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2]

(1)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除执行全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外,学院还构建了由14门课程组成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平台:“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导论”、“DSP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开发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Web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鉴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对数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修订计划时增加了工程数学教学方面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方程”、“矢量分析与场论”、“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为学生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厚实的基础。

这样学生既能在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宽口径下学习,又能掌握特色专业方向课的基础课教学内容,为以后分专业方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包括“电路分析”、“电路实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气工程导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10门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大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大平台。

由于接触网专业对机械和力学知识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平台中增加了“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力学”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为以后学好接触网专业方向奠定了基础。

(3)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涉及“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测试技术”、“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络自动化”等课程,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起构建专业技能获取平台。

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修订对确保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做了较大的调整。针对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专业方向,增加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与设计”、“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及装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牵引供电所设计与施工”课程以及这些课的课程设计。针对接触网工程专业方向,增加了“接触网工程与设计”、“接触网规程与规则”、“接触网施工”、“接触网检测”以及“接触网工程与设计课程设计”。上述两个特色方向除必修课外,均有9个学分的选修课。表1是调整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计划。

(4)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修订。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平台的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调整工程实践平台本身的实训内容,如认识实习由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改为参观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东牵引变电所,生产实习由原来的兰州电机厂实习改为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陇西分站接触网实训基地实习。二是开辟新的实训内容或实训基地,如增加了有关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的零部件拆装实习,以及开辟了兰州铁路局供电段电调中心实习基地。此外,学院还定期聘请各大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公司、青藏铁路公司等现场专业人员来学院任课或作报告,使得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学习到现场的知识。

2.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师资力量的配备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成败。在优化师资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体措施:一是安排教师到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如2008年安排张廷荣、李红两位青年教师去华东交通大学学习,安排李亚宁教师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学习,2009年安排张廷荣、李红去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兰州分院学习,2010年安排闵永智教师去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除了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进修实习外,学院还着力出台了“1+2”研修计划和“1+1”帮带计划。二是鼓励教师利用暑、寒期到工厂或铁路建设现场实地考察,与现场工人、技师交流学习,做到真正实践学习。三是在院内积极开展铁路特色专业方向方面的科研工作,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通过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四是强化教师专业队伍,引进高水平人才,要特别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3.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立

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对于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铁道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和接触网专业方向建立之前,我们就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论证工作,一经专业方向确立就开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由于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和庞大性,所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有代表性的实验设备从而完成实验室建设,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异常重要。学校采取了以自我建设为主的方式,同时加强外来资金的引入。一方面,学校利用日元贷款大力建设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实验室,先期建成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模型实验室,包括一个电力系统沙盘及一个牵引供电系统沙盘;全部偿、半补偿及接触网简单悬挂模型;断路器、隔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牵引变电所电力设备模型;AT、BT及接触网直供方式下的挂板模型;牵引所二次回路、直流操作电源的挂板模型,满足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利用财政部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和特色办学机会,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通过各方积极努力,获得财政部数百万元建设基金,建立了远动及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最后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学校投入配套资金进行二次开发,展开对遥测、遥信和遥控系统的深入研究,完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3]

关于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接触网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规程测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其特殊性决定了实习的重要性。利用现有条件和依托相关企业单位建设新的实习基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利用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接触网实习基地的优势,在实习阶段将学生送到接触网实习基地进行接触网零部件拆装练习,并设法考取上岗证。另外,和企业积极联合,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如与兰州铁路局兰东供电段达成就业实习协议,给学生一个熟悉和实习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地尝试,目的是寻求利于学生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教学内容上不再采取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在教材的选取上采用“三位一体”的教材,再经过大量的比对,选取最好、最先进的教材。对不恰当的教材经过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进行修正;课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从交流单位引进录像,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去现场实地制作教学录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注重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些课程采取了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方式。例如,对于轨道交通概论,任课教师讲完部分课件后,布置学生课后通过资料查取完成一定任务,并让学生们课堂讲解。由于学生查阅的知识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教师在其中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共同受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

五、铁路特色专业方向取得的实效

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铁路特色专业方向一经开始就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校内受到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铁路局、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局、中铁建和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的认可和好评。目前除部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外,大部分学生已走上工作岗位,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最近连续三届的毕业生就业分配中,无1人待业。在最近连续两年的高考中,报考该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该专业与铁路信号、机车控制两个专业配套,构造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填补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空白。

六、结束语

自199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恢复招生以来,历经10年有余。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下,电气工程系教师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建立了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两个平台,设立了电气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吸引了大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专科学校、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乌克兰克列门丘格国立大学和斯洛伐克马捷贝尔大学等院校教师来中心参观、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苏宏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193-195.

第5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 铁路院校 高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01-03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10月,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强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是互联互通。他表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基础设施优先“走出去”,特别是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的中国高铁成了先行军,这无疑为我国铁路院校装上了发展新“引擎”。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

中国高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仅靠硬件是不够的,人才支撑始终是关键。业内人士指出,想要让中国高铁赢得世界的认可,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做出贡献,最根本的还是要靠铁路装备方面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运营经验。

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各省大多是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缺乏高端人才,这正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开发并将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巨大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院校也由此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那么如何培养高铁国际化人才呢?铁路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应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深刻领会“一带一路”建设思想的内涵,扎实基础,加强实践,注重就业,兼顾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一带一路”建设下高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带一路”所经国家众多,空间辽阔,地理、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差异极大,因此在实施、推进这一战略时,需要知己知彼,而不是盲目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铺开,对我国铁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铁人才的国际视野;二是过硬的职业操作能力和精湛的技术;三是人格健全,高效的涉外沟通能力与认知能力;四是学习创新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铁路院校高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出一批既具有学科专业技术能力,又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社会文化,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知行合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二、“一带一路”建设下高铁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为使高铁人才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笔者试图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倒逼区域开放发展而产生的对人才资源的新需求,分析战略性人才培养的对策和特点。首先以培养理念创新为引领,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发展,重新梳理确立铁路人才全方位的软能力框架,开发以“软实力”培育为导向的课程与素质拓展模块。其次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下面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下高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整合、培养方式等方面探究铁路院校高铁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一)课程体系创新,专业建设体现适需性、动态发展,注重素质拓展教育和移动课堂。铁路院校铁路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个人特质为基础,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设计相应的培养计划,调整对应的课程及教材,在加强应用实操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素质拓展教育和移动课堂与行动学习。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三年制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情况为例,该专业总学分为144.0,其中专业基本素质课学分为57.0,专业主干课学分为77.5,专业拓展课学分为9.5;总学时2546,其中实践学时1324。专业基本素质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艺术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公选课有应用文写作、公关礼仪、铁道概论;专业主干课有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维护、铁路车站自动控制系统维护、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铁路区间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专业综合技能培训、毕业见习、信号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专业拓展课有铁路信号中的通信技术应用、信号规章与业务管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技能操作实训、专业外语。总体来看,专业建设结构合理,体现出够用、实用原则,注重学生的实操应用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

但是,该学校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不足,未能体现出“一带一路”建设下对人才培养的新发展。为使高铁人才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专业建设还应体现适需性,动态发展,注重素质拓展教育和移动课堂。笔者对照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得知,目前还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小语种选修课等,专业建设没有体现出适需性和动态发展,以及毕业生将来就业工作环境需要的职业素质。学校在保证专业主干课模块学时学分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专业基本素质课、专业拓展课模块里面分一些学时、学分用于素质拓展课上,比如减少英语的学时,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小语种,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抗挫折弹性及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高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认知能力等,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质;同时,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商务礼仪等个人修养塑造模块,供有意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学选修。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增加移动课堂与行动学习模块,在学生实训或顶岗实习期间增加海外游学项目,在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社会人文、风土人情的认知。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凸显校企政合作,把“以岗导学、多元合作”作为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即把“以岗导学、多元合作”作为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中,主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考证训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建立校企多元合作办学机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功能化和一体化,成立产学合作促进会、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工作,建立起政、产、学深度融合的战略联盟,企业的实际项目直接走进学校,实践性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邀请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评价,依据人才调研报告制订、修改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推行以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工学结合形式,与多家企业以订单、半订单形式,为企业量身培养适需人才。把顶岗实习作为开展工学结合的重点,建立“校企共管共育、院系巡查跟踪”的顶岗实习运行制度,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三)优势互补促合作,协同共哺育人,以教学资源的强力整合来实现高铁人才培养新途径的开辟。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课程开发团队。在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设计中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参与,同时吸收铁路总公司、铁路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与课程开发,尽可能拓宽专业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教育还应跟着产业走,职业院校要在政府指导协调下,与相关铁路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调整专业结构,共建专业教学标准,合作培养人才,大力实施“企业走出去职业教育伴随计划”,主动适应,主动作为,与走出去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国内、境外实习锻炼的机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共同培养一大批适应境外工作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高铁人才。其次,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构建高职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功能化和一体化,但学校毕竟是高职,在办学层次、师资方面还存在欠缺。本科院校虽然文化底蕴厚、师资力量强、办学层次高,但它的实训基地建设欠缺。整合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共哺,校际合作办学成为一种前景很好的办学方式。我们应主动适应,抢抓机遇,开放合作,积极与区内外有交通专业的本科院校合作办学。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该校是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高校。该校的铁道通信专业与广西民族大学相关专业联合办学,双方师生反响很好。双方应继续深化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面,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形成推广效益,甚至持续提升联合培养人才的档次,努力朝着联合培养高端应用型硕士人才的目标奋进。

与此同时,2015年9月,在第二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交通大学就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构建高本院校国际化合作新模式。北京交通大学将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定期派外国留学生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践教学。2016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将选派部分蒙古、非洲留学生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并支持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广西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广西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发展与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研究。双方合作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际化铁路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后盾。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其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目前与北京交通大学开展校际合作办学,其实力如虎添翼。

(四)送出与引进相结合,借助海外游学项目,开展双向留学生培养工程。2015 年3 月27 日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指出,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促进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扩大相互间教育交流规模,开展合作办学。

中国高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间教育发展极不均衡,铁路交通设施落后。相比而言,我国高铁无论是在硬件和软件上在国际上实力更为雄厚。因此,中国有能力和责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人才协同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

伴随着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急需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高铁技术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需要培养高铁人才,需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我国要本着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教育交流。我国铁路交通院校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国内铁路交通院校开办“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试点班,定向吸收留学生,培养服务“一带一路”经济主战场的高铁专业人才。第二,选取部分试点高校,在国内定向招生部分有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铁路专业学生,同时引进小语种母语国教师。针对这部分铁路人才单独制订培养方案、并在大三实训、顶岗实习环节中安排“3个月至半年的“一带一路”海外游学项目,开展沿线国家高等学府的访学、企业的参观、调研,增强学生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社会人文、风土人情的认知。第三,互派领导、师生,加强与周边国家对口学校交流往来。双方可定期开展校际互访交流,通过论坛、参观访问、游学、实地考察等形式相互学习,发现商机。双方还可以派遣教师到伙伴学校进行支教帮教,加深彼此了解和认识,互学互鉴,夯实伙伴关系。第四,合理利用政府奖学金和贫困生助学金,资助一些优秀学生到周边国家游学交流。《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我国每年向沿线各国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要用好中国政府奖学金,可将一定比例的名额用于周边国家职业教育学生。同时,我国每年对优秀的贫困生提供丰厚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学院特等奖学金等,在对流学校框架下,学校也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奖学金资助优秀的贫困生到周边国家合作学校进行短期学习体验和实习,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是一种很好的励志教育方式。

随着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落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主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紧扣柳州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目标,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制定了“向北合作,向南发展”国际化行动构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带”向北,以引进资源,培养国内学生,拓宽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为合作目标,助力高铁技术走向世界。2015年9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联合举办“中俄丝路学院”,双方就合作招生、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合作办学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与俄罗斯铁路院校开展“2+2”学历教育,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国通号等国有企业走出去培养大批既懂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又懂俄语国家民族文化的人才。

“一路”向南,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针对东盟国家产业发展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实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发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行业独特优势,对东盟国家开展高铁技术服务输出,职业教育机构落地国外,以培养本地化的铁路运营人才为发展目标,助推我国企业更好地与东盟本地经济接轨。2015年9月18日,在“2015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开幕式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城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并与泰国博仁大学建立了“泰国博仁大学――东盟国际学院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3月22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泰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铁道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2个专业;2016年3月21日,与印尼苏莱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轨道交通学院”。至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新里程。

按照“校―校―企”国际化合作模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将继续深化国际化战略,建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国际合作中外学生达1000人,其中境外合作机构不低于600人;牵头组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建设“东盟国家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泛开展境内外学生交流项目。

综上,高铁人才将成为我们撬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走向世界,并将引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作为依铁路而生、伴铁路成长的铁路院校,在这个前所未有的中国铁路大发展时代,为更好地配合中国高速铁路国际化战略,各铁路院校应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根据高铁人才培养新发展,主动适应、开放合作,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和职业教育国际化,通过多渠道的教育融资,适时动态地升级改造专业设施和设置、教师专业素质,以及人才培养校际化、国际化等,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扣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目标,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为实现“互联互通”的美好蓝图搭建最稳固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安娜.中国高铁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9)

[2]杨宝,李春华.服务“一带一路”的高端财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企业管理,2015(6)

[3]柳铁职院“走出去”教学战略 服务“一带一路”[EB/OL].http:///news/china/1460381873731.shtml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2014JGA395);2015年度柳州市德育研究工作专项立项课题(2015SC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6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25HZ相敏轨道电路 电气集中联锁 电路 化牵引区段

西编组站铁路信号电气集中联锁采用了25HZ相敏轨道电路来满足西编组站与西站电气化牵引区段对轨道电路的特殊要求。这种非工频制式的轨道电路对50HZ牵引电流的基波及其谐振干扰具备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保证了轨道电路设备可靠地工作。西编组站铁路信号6502电气集中联锁中使用了安全型继电器控制,色灯信号机,锁闭设备等基础设备,它们的使用完成了指挥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向行车有关人员指示运行条件,对行车运行方向、运行间隔、运行进路以及运行速度进行控制,提高了运输效率。电动转辙机和色灯信号机在电气集中联锁中的使用使道岔转换及进路的指示等在室内完成,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即使在恶劣天气环境下仍能保证安全行车和可靠运输。

一、6502电气集中联锁的基本设备组成

西编组站6502电气集中联锁由室内控制台,区段人工解锁按钮盘,继电器组合及组合架,电源屏和分线盘;室外色灯信号机,电动转辙机,轨道电路和电缆线路组成。

二、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组成

送电端设备构成:送电扼流变压器BE25、轨道变压器BG25、电阻R1、保险RD、保险RD。

受电端设备构成:受电扼流变压器BE25、轨道变压器BG25、电阻R2、保险RD、防雷、防护盒HF、25HZ轨道继电器GJ(JRJC1-70/240)。另外25HZ轨道电路的轨道电源和局部电源分别由独立的轨道分频器和局部分频器给轨道继电器的轨道线圈和局部线圈供电。

1.扼流变压器。扼流变压器的牵引线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线圈匝数相同,而两线圈电流方向相反,所产生磁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信号线圈中不产生50Hz感应电流,对25HZ信号电流来说,是由一根钢轨流向另一根钢轨,从一个方向流经上、下牵引线圈,与信号线圈共同形成变压器。

2.轨道变压器。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送受电端使用同一类型的变压器,新型号为BGz-130/25,BG3-130/25,BGz-130/25采用CD型400Hz铁芯,主要用于移频电码化区段。BG3-130/25采用CD型50Hz铁芯,用于送电端时作为供电变压器,用作中继变压器时,为使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的高阻抗与轨道的低阻抗相匹配,其变比费固定的,与扼流变压器连按时,变比采用1/13.89,无扼流变压器时,变比采用1/50。

3.固定抽头式电阻器:(1)R1-4.4/440-0.2Ω+0.4Ω+0.5Ω+1.1Ω+2.2Ω允许通过电流10A。(2)R2-2.2/220-0.2Ω+0.4Ω+0.5Ω+1.1Ω允许通过电流10A。

4.25HZ轨道继电器(JRJC1-70/240)。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接收器采用二元二位继电器,属于交流感应式继电器,是据电磁所建立的交变磁场与金属转子中感应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而动作的。JRJC-72/240型继电器由带轴翼板、局部线圈、轨道线圈和接点组四大部分组成,安装在铸铝合金支架内,活动部分来用滚珠轴承双重防护,可靠性更高,便翼板转动灵活,耐久。

当通以规定颇率的电流,且局部线图电压超前轨道线圈电压的角度0°

三、25HZ轨道电路的特点

1.相敏25HZ轨道电路由于采用了二元二位继电器,其具有可靠的相位选择性和频率选择性,因而对轨端绝缘破损和外界牵引电流或其他频率电流的干扰能可靠的进行防护。

2.25HZ轨道电路采用25HZ频率后,与其它工频连续式轨道电路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受道渣电阻变化影响小。

3.25HZ电源是运用分频的原理构成的,由于50Hz工频稳定,所以它也有频率稳定的特性,其频率衡定在50Hz的一半。

4.由于25HZ分频器的固定特性,当两个分频器的输入端反向连接时,则其输出电压相差90°,易于做成局部电源电压恒定超前轨道电源电压90°,因而可以采用其中调相方式。

5.25HZ分频器具有不可逆性,虽然50Hz不平衡牵引电流通过扼流变、轨道变压器流入轨道分频器的输出回路,但在其输入端不可能有100Hz电流。同时室内轨道继电器的局部线圈是由局部电源单独供电,他不与钢轨或轨道分频器的输出相连,又不经过室外电缆线路,不受接触网电流产生的50Hz干扰电压的影响。

6.“田”字型分频器的两线圈呈90°位置放置,输入线圈的交流产生的磁通不与谐振线圈完全相交,因而原则上排除了在输入线圈间有局部断路时输入线圈50Hz电流向分频器输出电路的变化,大大降低25HZ输出回路中50Hz成分。

7.分频器具有稳定特性,当输入的50Hz电源电压在220V(+33,-44),负载由空载至满载的范围变化时,分频器的输出电压在220(+6.6,-6.6)V范围变化,因而提高了轨道电路工作的稳定性。

四、主要技术指标

1.使用于钢轨连续牵引总电流不大于800A,不平衡电流不大于60A的交流电气化区段的站内和预告区段的轨道电路。2.50Hz为220+40.220-60V范围内,在极限长度范围内,能可靠的满足调整和分路的要求,并能实现一次调整。3.一送一受的轨道电路,以标准的0.06Ω分路电阻在区段内任意点分路时,保证至少有一个轨道继电器可靠落下。4.每段轨道电路最多可设四个扼流变压器(包括空扼流变压器)。5.能实现叠加或预叠加电码化。6.在无迂回回路的条件下,任何故障均可靠的分路检查。7.系统抗不平衡电流冲击干扰有原来的10A提高到60A。轨道电路极限长度由原来的1200m提高到1500m,可适应重载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25HZ相敏轨道电路(第三版).人民铁道出版社.

[2]陈广存.铁路信号概论.

第7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问题;天窗开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 U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89-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铁路系统也得到极大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速度方面。铁路的运行速度不断刷新着记录,而且我国的铁路系统也更加呈现出铁路系统网络覆盖广、跨度大、运载量大、列车种类多、密度大等特点。作为在铁路综合维修中的重要时间段,如何利用好“天窗”时间,渐渐成为改善和提升铁路系统的发展以及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

1 天窗开设形式研究

所谓“天窗”即在铁路系统列车运行过程中预留维修施工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对列车线路和相关的软硬件装备进行综合维修保养。根据国内外天窗开设的经验一般天窗可分为四个种类:日常维修、大修、电务维修、接触网维修。

由于铁路高密度的运作,一旦发生停待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但是为了保障安全运行,相关设备的维修保养又是必要的。因此,要统筹好列车的运行时间与设备的维修施工时间。作为在列车运行安排时间上的“空隙”,天窗这项技术措施的出现能够最大限度地减缓列车行车与维修施工时间之间的矛盾。

1.1 天窗开设原则

①天窗的开设必需依据列车实际的运行状况做数据统计,再根据统计分析划分一般干和繁忙干线,一般干线可利用车辆运行间隔时间来设定,但必须保证施工与列车运行的连续性;繁忙干线则需提前预留维修时间来设定;②对采取预留天窗时间的开设,首要原则是必须保证维修员工和列车的安全;③天窗的开设一般情况下其主要的原则还是采取白天列车正常运行,夜间停运时间进行维修;④针对天窗类型也应因地适宜,特别是在接触网检修时,对于垂直天窗内的操作,须确保无运行列车;对于V形天窗内的操作,须保证无列车反方向运行。

1.2 天窗开设的方式

天窗开设的方式主要有垂直型和V型两类,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组合天窗开设。

①垂直型。垂直型天窗开设方式可分为上下行重合的垂直天窗、上下行分设的垂直天窗、区段垂直天窗。上下行重合的垂直天窗即上下行列车运行线路均停电的情况;上下行分设的垂直天窗顾名思义即按照上、下行分开分别单独进行维修的开窗方式;区段垂直天窗及按照时间段进行单独维修的开窗方式,整合时间段且相互垂直。②V型天窗。V型天窗即按照铁路电气化线路的供电臂进行上下行正线的停电检修方式(如图1),能够保证列车运行的连续性。③混合型天窗。在列车运行的适当时间段,按照上下行分别开设垂直天窗的方式,主要的混合型天窗开设有如下几种:分段矩形天窗;X型天窗;Y型天窗;r型天窗;单向隔日矩形天窗;双向分隔式矩形天窗。

2 天窗的设计研究

为了保证铁路综合维修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最小,同时又保证维修的时间足够,即天窗的开设时间既不能太长影响列车通行,也不能太短影响维修效果,这就要对天窗的开设时间进行研究,以最大限度的解决铁路综合维修与列车运行之间的冲突。在进行天窗的最佳开设时间研究前首先需结合列车实际的运行状况、维修要求、线路运行能力、设备能力、技术设计要求、列车运行要求等方面,再进行综合分析,模拟试验,研究得出最佳的天窗开设时间。

2.1 影响因素分析

天窗开设时间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窗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长、开设频率等方面。首先天窗开设的维修至少需含有工务维修、接触网维修、电务维修三个内容,为了满足维修内容的需求必须对影响天窗开设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影响天窗开设持续时长的因素包含维修内容、列车轨道结构、人工或机械的维修方式、列车运行密度种类速度、以及管理模式、技术人员技能水平、设备维修能力等;而影响天窗的起始时间包括整个铁路系统中列车运行流量规律、相邻区段天窗的多区段协助作用、列车周转周期、列车运行安排、气候等因素;天窗开设频率主要受控于铁路列车的通行计划。

2.2 天窗开设的时间

天窗的开设目的就是以最大限度解决铁路综合维修与列车运行之间的冲突,在基于充分考虑维修天窗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下建立线性模型,约束条件为天窗的开设及维修时间、车辆运行时间、间隔追踪时间等,目标函数即是列车运行增加时间量值,求取其最小数值已确定天窗开设的最佳时间。

通过对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校正,再构建处罚函数将合理时间范围约束,采用AHP法求解。根据其结果分析可知,天窗开设时,随着维修时间的加长,维修效果损失也在增加。天窗持续时长在5小时以上时损失效果变化的幅度减缓;2-3小时的时候其天窗开设效果是最差的,因此综合而看,3-5小时较为理想。

3 不同条件下的天窗开设方案研究

3.1 单线铁路天窗开设方案

目前我国的单线铁路状况是客运与货运列车混跑、等级不同的列车混跑,这样就导致其白天较为繁忙,单线流量大;同时对于客运而言受列车时刻表的约束,在运行时间上的可调性较小,相反,货运则在运行和停止方面可控性较高。

针对上述单线铁路的特点,其天窗开设需结合线路本身的运行特点作为基础,在繁忙的干线考虑到列车间的运行,必须较小对客运的影响,同时避免线路列车的停待,通过对比试验若采用垂直型天窗开设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根据客运运行表选择上下行重合或者上下行分设的垂直天窗,能有效提高整个单线铁路运行的平衡性。

3.2 双线铁路天窗开设方案

随着我国铁路工程的不断提速发展,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缩短到6-7min甚至更短,双线铁路的列车重量也不断提高,列车运行密度更不断增大。若参照以往利用列车运行的间隙进行维修服务已不能再满足当前铁路综合维修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双线铁路天窗开设方案研究时,首先必须考虑相邻列车运行区段的相互影响以及与整个线路的衔接问题。通过单次天窗开设时长的基准下建立比较矩阵,在天窗所处列车运行时段准则、开设间隔准则、维修环境安全程度准则、天窗难易度变更准则、天窗平衡性时间分布准则、天窗在相邻运行区段下协调性平行适应性准则、对列车运行速度和开始终点时间带影响准则下建立判断矩阵,对比V型天窗、分段矩形天窗、单向隔日矩形天窗开设效果,根据AHP运算排序,得出单向隔日矩形天窗优于其他方案。

3.3 客运专线天窗开设方案

由于客运专线的天窗存在速度高、行车密度高等特点,天窗开设方式对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有极大的影响。考虑到白天高密度的客车运行,天窗的开设时间一般安排在夜间凌晨到早上六点之间进行综合维修。

在研究中经过充分论证发现针对“一线维修、一线行车”,如采用该方式,一线维修时相邻的列车运行速度会得到限制,以单线隔日矩形天窗进行综合维修效果较好;若不采用该方式,客运双向均不受影响,列车运行较为平衡,因此采用垂直型天窗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方式。

4 结论

本文从天窗开设方式、开设时间的研究入手,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铁路线路研究出其较为理想的天窗开设方案,首先天窗的开设时间一般以夜间为主,时长以3-5h为佳;单线铁路采用垂直型天窗开设方案;双线铁路采用单日间隔矩形天窗开设方案,根据每条线路的实际运行安排选择上下线重合或者分设;客运专线则两者结合,根据组织方式的不同选择垂直型或单日间隔矩形天窗开设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黄方林.现代铁路运输概论[M].北京: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焕云.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2006.

第8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轨道交通行业是广东省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按照规划,到2020年高速铁路建成1866公里,广东省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690公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1593公里。随着上述规划的实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各种技术装备的发展,所有这些新型技术装备的维护自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另外装备制造业生产的各种装备的装配、调试也需要大量熟悉机电业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各种机电设备尽管形态千差万别,但是基本技术原理具有相同性。“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检测传感技术、伺服控制技术、系统工程等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它代表着机电工程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强大的创新应用潜力。而如何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服务轨道交通行业,针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车站相关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及车辆检修基地等技术岗位,着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工科类职业学院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对相关院校的调研,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大体上可归纳为:培养以机械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熟悉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技术的,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局部设计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以及产品管理、推广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尽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但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了32门专业课程,其中带有航空或飞行器字样的课程就有9门,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特色鲜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紧紧依靠啤酒、食品包装等轻工行业,培养在自动生产线及相关自动化机械工作岗位从事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管理、技改与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其校企合作基础扎实,人才培养质量稳定,社会声誉较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向兄弟院校学习的基础上,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及创一流高职院校中针对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专业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二、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一)专业定位

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宽广,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很宽泛的专业,也可以说是一个专业平台。[3]我们对接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对机电专业相关的企业、行业、企业联盟调研,分析与预测专业对应的区域产业人才需求,提炼出轨道交通行业特定工作岗位(岗位群)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要求,其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行业,以及轨道交通行业的机电产品研发制造企业、设备运行等就业单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有:自动化设备检修、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机电产品开发、设计等。据此,我们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珠江三角洲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型特色制造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以“产教一体,寓学于工”的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保养、管理等工作岗位,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坚持一条主线、强化能力的原则。即从专业技术应用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运用倒推法,从职业能力结构,演绎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直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其“公共基础课”按照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设置基础性人文课程以外,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市场需求,精心设置了“机械+电气”双支撑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设置了“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六门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核心课”和“综合能力课”,专业核心课开设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机器人技术应用”;综合能力课开设了机加工实训、钳工实训、机电设备拆装实训、电气控制综合实训、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毕业顶岗实习。专业核心课中还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车站电梯维护课程;专业选修模块中还设置了铁道概论、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维修、车站空调与通风系统维护课程,以对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对车站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需求。为了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开设了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以及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或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学生可以免修该课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深入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通过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使教师利用课程平台,自主搭建课程、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利用该开放的平台,通过动画变换视角、直观形象地学习抽象的概念,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自然思维习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用虚拟仿真替代危险性高或难以安排的现场实习,或展示现实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以外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构建选课平台,借助网络学习,真正实现弹性教学模式[4]。

三、专业的主要特色和成就

(一)进行订单班培养模式探索

紧密对接广东省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依托学院的传统和专业集群优势,牵手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适应企业特殊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与广州地铁、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东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等轨道行业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逐渐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开设“2+1”模式订单班。校企双方形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学生、师傅教师互派共培、资源共享的机制。同时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与校内教师共同讲授课程,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技能进行授课。在跟岗、顶岗过程中采用企业教师一对多、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学生独立操作。通过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顶岗实习与工作岗位对接。

(二)建成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

近年来先后实施了3+证书、三二分段、中职自主招生等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培养模式、实训条件建设及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做好衔接和沟通,探索构建中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项目建设中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并制订了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三)利用工学结合园中的“校中厂”和校内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以校内专业岗位实践和校外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到繁,从单一到综合的逻辑进行安排。校内生产性实训注重单项能力的强化训练及简单功能系统的设计、装调、维修等。为此我们通过“引企入园”的方式,引进了广州市鸿辉电工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冠通机械设备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景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以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主业的实体企业,校企共建“校中厂”。在“校中厂”内安排对应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达到综合锻炼毕业生解决问题、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培养目标。如在“校中厂”进行可编程控制设计、机电设备拆装实训、单片机产品控制系统设计、生产线的安装与运行调试、数控机床的电气线路连接及系统调试等。

(四)毕业生得到社会认可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麦可斯MICOS对毕业生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达100%,高于全国94%的水平。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746元,高于其他国家骨干校相第2期邹伟全,张晓东,张杨: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关专业3478元的水平。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100%,优良率大于70%。毕业生就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其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知识面宽,上手快,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报考、报到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从广东省自主招生分专业报名情况来看,机电一体化专业报考率2015年达604.44%,2016年达513.24%;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2015年报考率达147.37%,2016年达153.22%。从报到率来看,2015年为92.39%,2016年为93.12%,以上数据说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传统和集群优势,定位于轨道交通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特色专业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特色更加鲜明,现已成为面向轨道交通车站培养特色专门人才的基地。

作者:邹伟全 张晓东 张杨 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职成[2015]9号.

[2]朱敏红,闫红蕾.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技能体系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2(3):20.

第9篇:铁路交通概论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 建筑材料 新理念 高模量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04-01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建造桥梁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越来越大,结构型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桥梁的功能和美观,使桥梁在满足越来越高的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又能给L--种以美的享受。自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世界桥梁建设的重心已偏向中国,21世纪中国桥梁的建设的水平将代表着世界桥梁建设的水平。“十二五”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及公路建设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作为道路基础工程的桥梁结构必将迎来长足发展。本文就中国桥梁未来发展的趋势做简单论述。

2 桥梁跨度继续增大

桥梁跨越能力是衡量桥梁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为了适应更大的陆路、水运交通发展,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桥式都在刷新跨越记录。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航、陆运等需求的不断膨胀,需要更大跨度的桥梁出现;另一方面,人类喜欢挑战的天性也促使人们去建造更大跨越能力的桥梁。据统计,在过去50年(截至2000年)内,悬索桥的跨度增加一倍,而斜拉桥的跨度增加了三倍多。

人们对于仅仅在江河上建桥已不能满足,修建跨海(峡)大桥也是促使桥梁向更大跨度发展的重要因素。21世纪,我国陆地交通工程将有更大规模的发展,即要修建一系列跨海(峡)和连岛工程。根据交通部国道主干线系统的规划布局,将在21世纪初期完成3.5万公里的纵横国道主干线建设。同时,铁道部规划的高铁发展计划,在中国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这些都就意味着需要建设很多大跨度的桥梁。

3 材料结构高强、轻质、多功能化

当桥梁结构往大跨度方向发展的同时,未来桥梁新材料应具有高强、高模量、轻质、多功能的特点,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目前材料的使用仅仅考虑其自身物理属性对材料使用寿命的影响,然而材料科学的发展在不改变材料属性的基础上,为实现材料的高强、轻质以及充分利用材料潜在的承载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在钢筋混凝土桥中,预应力钢丝是向大直径、耐腐蚀、低松弛、高强度、拼接便利、与混凝土粘结力高的方向发展。高强度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抗冲击性能好等优点,将其用于桥梁工程中,既可减小梁高,又可减轻梁体自重从而增大跨度。

轻质、高强材料在保证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材料用量,减轻自重,增大桥梁跨度。轻质混凝土(密度在1.6-2.0)在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同时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高强度铝合金等也在桥梁工程开始应用。在材料的功能方面,高性能钢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保持了较高的强度,同时在抗腐蚀、耐候性能和疲劳性能等方面都比传统钢材有明显提高。

利用材料之间组合进行设计,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来配置各部分的材料,以便充分发挥各自特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其跨度可能会超过斜拉桥。钢管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将钢管和混凝士两种材料有机组合在一起,借助钢管来内填混凝土。在受力上,使内填的混凝土出于三向受力状态,提高了混凝士的抗压承载力,同时利用混凝土来提高钢管结构的稳定性。两种受力性能优势互补,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 日益注重桥梁美学、生态景观设计

桥梁作为一种建筑实体,它不仅仅要提供给大众建筑使用功能外,它还应该作为一种建筑审美客体而存在,应该具有使用和观赏两重性能。其主要功能是给人们提供跨越障碍的方式,具有形体庞大、位置固定、耗资巨大等特点。由桥梁的特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是一个公共、开放的体系,每个人随时都可以使用它,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必然是桥梁设计的原则。

在桥梁建筑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概念,使桥梁材料结构本身提供其服役期间所需的能源供给,这些在国外已开始有所涉及。例如,在斜拉桥或者悬索桥索塔上巧妙的安装风力及太阳能发电装置,桥面上间断的铺设可发电的地板等,可以利用桥梁本身提供路灯照明等。

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众审美要求的提高,以及自我标识意识在社会中的盛行,将会导致桥梁设汁理念的不断改变。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重视桥梁美学,更好的体现时代特色,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后人留下可珍视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5 结语

桥梁建设的水平从侧面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代的桥梁设计,应该引入新的理念,在保证结构功能的同时朝着绿色和谐的方向发展。现如今中国作为一个桥梁大国已毫无悬念,而成为桥梁强国,则需要当代桥梁工程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列,郭建勋,李小珍.高速铁路钢系杆拱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陈宪明,顾安邦.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成套技术的结晶[J].桥梁2010(I):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