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光伏的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的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伏的发展史

第1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变革;发展

一、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社会语境

在国际政治关系风起云涌的变化下,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的态势下,在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逐步确立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社会语境。

(一) 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展

首先,在整个大环境下,广播电视也挟裹其中,不能例外,广播电视的全球化集团化发放,是在全球市场化进程、新技术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关系形势走向中呈现的必然趋势。

其次,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除了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等属性以外,同时也具备其自身的经济属性和产业价值。广播电视行业其实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够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来推动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形成它作为一个产业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链条。而全球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正是广播电视行业自身发展的提高与改进进程。

最后,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于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方向的转变趋势,各国政府针对广电产业的管制正在逐步松动,全球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国际资本会进入这个产业,国际化、全球化将不再是问题。

(二) 广播电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传播环境。模拟广播电视的特点是:建立在有限的频道资源基础上;传播者数量有限,容易形成垄断;一对多的信息流模式;由单独的部门管理;线性的节目编排;间接收费;国与国之间区别很大。所有这些特点使人相信,由于广播电视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影响力,它的内容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行规范,保证节目的高质量、多样化、公正和公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则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参与者众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部门整合;非线性的节目编排(点播);非间接消费,个性消费;跨国界、全球化的传播。

二、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一个网民数量极大的国家,传统的媒介,譬如广播电视与之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网络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视听新媒体的交互兼容,竞争合作,对新型的广播电视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新挑战,使多元化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广播电视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有效的传媒方式,它的使命更加增强了,这无疑是一种有利的局面,如何利用这种新的载体和新的渠道,是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面对和重视的。

信息供给渠道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传播便捷、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日趋成熟。受众为之耳目一新的节目存出不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给新兴的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生机,为其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三、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 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要顺应当前的形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向以下两个方向努力:

一是从之前注重传输覆盖建设,转到现在注重内容建设的轨道上来,同时传输覆盖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广播电视媒介发展,除了扩大受众,还要在节目内容上狠下功夫实现转变,在上述这些标准的制约和激励之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所保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究竟应该如何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绩效评估。本着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为了使评估结果具备社会公信力,让评估客体与公众信服,绩效评估需要涉及到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奖惩制度、法规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媒体的责任也义务,但如何面对受众之广,必须靠提供分类服务来满足不同的受众体需求。针对城乡居民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区别,还有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的不同需求,找到这些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他们之间分门别类的打造不同的节目内容,供他们选择,也是需要我们在转型升级中认真对待的。因为它关系到媒体机构的效益甚至存亡。有人提出应当将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和为市场服务的主体相分离,那么,这种分离到底是分别成立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机构和商业广播电视机构,还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内部的分离,杨明品观点是在现有的一元体制下实现内部的分离,在广播电视机构内部,将公共服务职能和商业职能分开管理。

(二) 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

在新的传媒社会语境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应该做好自己的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当重点把握:

a) 强化公共服务理念,推进产业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在公共服务这一大的的范畴进行理论探讨之后,具体到广播电视领域,还需总结己经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走在前列的欧美等国的具体实践经验,欧美国家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教育电视”的含义扩大为"公共电视”,“公共电视”这个词更好的描述了公众的需要因而迅速流行开来。这一报告主要是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绘出蓝图。认为公共电视将会成为“未被听到的声音”的讲坛,成为“辩论(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86页) 和争论”的讲坛,成为“美国多样化的清晰体现”,并最终成为一个“以开放和多元为骄傲”的社会。

b) 强基固本,健全政府及相关事业机构的职能配置

政府是公共服务责任的主体构成。在整个改革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所担任的角色始终是第一的,他必须要在各个方面体现责任与落实,包括职能的配置与落实,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上,要有监督机构来责成政府行为与责任的落实,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估机制,以促进政府在传媒业的主导地位和责任。每一级政府都要有完善的职能配置与构成,公共服务的概念,涵盖所有涉及大众利益的事务,并在国家政权保护下运行,因此,属于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

c) 以城促乡,推进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差异化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公共服务,让其均等化发展。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的广播电视资源相对丰富,而乡镇相对单一落后,这种二元结构是多年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新统一配置优化资源。广大的乡镇有众多的受益人群,他们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也会促使资源的再分配。事实上,合理的分配好优质信息资源,也是对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城市的一带多功能,将城市的优化资源辐射到乡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民众,加快缩小城镇差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不断推出新型的适合受众的节目,既提高了受众面,也带来了媒体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石长顺,张建红著:《公共电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石长顺著:《电视话语的重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胡正荣,李继东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和实践研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版

第2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市广播电视局

2006年4月19日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服务业,必将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发挥和利用人才,加快全市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产业,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和部门,广播电视部门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文化信息产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进程中,广播电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作用,推动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能

全市广电系统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加强管理创新,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快捷服务、贴心服务,提高服务效能。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严格依法行政,实施统一、透明、规范、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就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制定出台的相关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服务观念,为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为推动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持,推动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提高舆论宣传水平,营造浓厚的服务业发展氛围,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全市广电系统要紧扣“服务”主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制定的相关鼓励政策和举措,为推动我市服务业大发展加油鼓劲,为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全市各级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在更新服务理念、激活服务主体、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诸方面找准切入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服务业发展的榜样,树立服务优先、服务至上、争创一流服务的先进思想,通过典型引导和舆论监督,在全社会营造创办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赢效益的良好氛围。在宣传中要把握新闻宣传规律,创新宣传形式,找准切入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尽量反映身边的典型,使受众感到所树立的典型言之有物,从而引导更多的人自觉投身到讲服务、重服务、以服务赢效益中去。可采取“新闻报道、”“专栏论坛”、“互动访谈”等形式,采访一些本市服务业的成功人士,以典型开路、以典型引导,并着重反映服务业成功人士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以及通过提高服务赢得市场、赢得效益的成功经验及有效做法。要通过大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营造投资兴业的诚信环境,激发更多有创业能力的人士投资兴办服务业项目,把服务业作为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创优的新空间。要加强舆论监督,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要适时适量地开办一些舆论监督类栏目,对一些阻碍和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人和事,对那些有悖服务公德或服务意识不强和重收费、轻服务、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以及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的自己不提供优质服务,又看不得别人服务、挑刺找毛病、甚至恶意中伤等歪风邪气,要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用辩证的观点、从帮忙的角度、教育引导人的愿望出发,进行批评报道,推动全市上下形成讲服务、重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主业,积极延伸拓展服务业

近年来,全市广电系统不断强化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全市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今后几年,全市广电系统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结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因地制宜,着眼市场,确立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内容为主的广电产业的同时,积极延伸拓展广电服务业。

一是立足发挥广播电视资源潜力和优势,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业,努力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广播电视资源,按照市场要求进行优化配置,积极鼓励现有的文化产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建设和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建设等工程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引进先进文化,精心打造品牌,逐步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产业。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延伸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做大做精电视购物服务栏目,为扩大市场消费起到指南引导作用;抓紧创办广播电视少儿艺术团,为培养少年儿童的文化艺术兴趣,开启青少年一代的智慧天地提供舞台,以拓宽满足广大市民多渠道精心培育下一代美好愿望途径。

第3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根据部分数字广告公司的最新研究,由于点击Facebook桌面和移动广告的用户增多,该公司最近能够向广告主收取更高的费用。那些报告还发现,包括“赞助内容”(sponsored stories)在内的一些Facebook新型广告形式,在点击率方面正显示出初步的成功。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部分广告主正缩减他们的Facebook广告预算。eMarketer在报告中援引了一些调查数据,称去年很多广告主都加大Facebook广告支出,但今年有一些广告主已经削减他们的支出。

这些调查结果对Facebook而言喜忧参半。该社交网络将于美国时间周四公布上市后的首份财务报告。汤森路透调查的分析师预计,Facebook第二季度将实现营收11亿美元,净利润3.028亿美元。去年同期,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则分别为8.95亿美元和2.4亿美元。

Facebook拒绝对此置评。

部分最新研究显示,Facebook移动广告正取得进展。本月来自AdParlor的一份调查发现,Facebook移动广告点击率比桌面广告要高15倍。

第4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 传统广播;覆盖特点;移动互联网广播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161-02

近年来,4G技术迅猛发展并被普及应用,各大运营商为了推动自身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数据服务的资费,再加上用户习惯的改变,促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得以加快。在广播覆盖方面,用户逐渐转变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收听广播,比如通过微信、微博、各类APP等平台收听广播。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达到47.8%,提示传统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收听广播的人群被分流。在这样的情势下,需要对两种广播覆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索广播产业在当前格局下的发展路径。

1 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的覆盖特点

1.1 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特点

就传统广播覆盖情况来看,由于较少人收听其短、中波覆盖的广播,所以文中的传统广播覆盖以调频覆盖为例。从其覆盖方式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收听成本低。用户要想收听传统广播,其成本如下:一台收音机(价格为几十到几百元)、电池(几块到十几块),而广播信号免费,总体收听成本非常低。用户若想收听移动互联网广播,则需要购买智能手机终端,价格至少几百元以上,耗电量大,且收听时产生较大的数据流量,在流量计费的背景下,用户的数据流量费用较多。

2)收听效果好。传统广播历史悠久,在广播覆盖中,主要通过FM发射,发射台的信号源基本上属于模拟信号,可以通过调频直接收听,无需压缩和解码;即使通过卫星接收、转播,为了方便用户收听,大多数电台采取的、也是比较低的编码格式压缩比,信号损耗小,借助卫星直接转发,耗时短,用户采用收音机接收,不会出现受网速、带宽等影响而产生的困扰,音质好、实时性强。而在移动互联网广播中,为了用户可以良接收信号,采取比较高的编码格式压缩比,信号损耗大,且其中的中转环节较多,受网络带宽影响,出现延时情况,且声音变化大,失真度较高,若太多用户同时在线,缓冲延时会更严重。

3)听众较稳定。在移动互联网广播的收听人群中,大多是年轻人群,他们接触新媒体较快,人群的个性较分明,对节目要求较高,风格多变,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很难固定某一个电台。而在传统广播的收听人群中,大多是车载人群、学生、中老人、农村老百姓等,收听广播的时间较长,会固定收听广播的习惯,对感兴趣的节目比较忠诚,不易转移。因此,传统广播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听众。

4)特殊职能的无可替代性。传统广播除了满足人们的娱乐、新闻等功能外,还具有另外的特殊职能,即对特定人群的公益及公共服务和主流宣传,比如农技卫生服务、应急广播等(面向广大农村百姓和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群);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面向新疆等边疆省市),在维护民族统一等方面的职能尤为突出,这些都还是优势之一。

1.2 移动互联网广播覆盖的特点

1)更高的互动性。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移动手机终端的智能化程度,市场上的广播收听软件的数量、功能日益增多,且用户与广播的参与性较传统传播明显增强。移动互联网广播为用户提供广播节目时,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用户关心的美食、导航、上门一对一服务等,还可以点播回放自己喜欢的节目。转变了传统广播的单向、被动的接收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海量、即时性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2)更广的覆盖范围。为了提供自身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各大运营商不断改善服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比如在信号覆盖方面加大基站建设。目前,只要有人到达,都有无线通讯信号的相伴。随着4G技术的普及,各基站原有的信道、带宽均得以扩充。在这样强大的数据服务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收听自己感兴趣的音频。由此可见,与传统广播相比,移动终端有声产品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

3)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移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用户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可以打破传统广播的地域限制,只要用户所在的地区可提供数据服务,就可以任意收听自己感兴趣的节目、频道、有声产品等,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定制应用。但是,传统广播则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要想收听自己感兴趣的广播节目,需要在当地有信号覆盖的频道,而且频道的数量有限,大多是CNR(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套,或是当地各电台自办的节目等,基本上都是一些固定的广播节目,广播里播什么,听众就只能听什么,自主选择空间较小。

2 传统广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移动终端的有声应用,都是时展的产物。正如“立体声”的出现催生了“音乐广播”;“固定电话”的普及催生了电台热线节目;“手机”的出现促动了现场连线报道和短信互动平台;“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类型广播浪潮;“3G移动终端”乃至“4G”的普及也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广播、乃至传统媒体的生态。回望历史,广播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都是由“技术变革”推动和引发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广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2.1 二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处于并存状态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具有收听成本低、收听效果好、听众较稳定、特殊功能的无可替代性等优势;而移动互联网广播则具有互动性高、覆盖范围广泛、用户自主选择空间大等优势,二者各有自身的特点。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移动终端有声应用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音质、成本、延时等问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会处于并存状态,为不同的收听人群提供类型化的服务,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2.2 二者的优势会更加凸显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喜爱网络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广播事业会朝着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互动性方向发展和完善,与未来的广播收听人群的需求日益吻合。因此,收听移动终端广播或有声应用的人群会越来越多,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步上升。与此同时,由于广大农村受众等类型人群受各自的收听习惯、收听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会选择传统广播覆盖来收听音频节目,传统广播也有为这些人群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其主流宣传、公益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仍会继续凸显。

2.3 车载人群是移动终端发展的推动者

车载人群具有目的明确(当地交通广播提供的各类对象化信息服务)、忠诚度高等特点。但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中,干线公路的传统广播覆盖不够完整,而且很多乡村公路还接收不到,给车载人群的广播收听带来了不便。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移动互联网广播的收听成本能够下降,达到人群可以承受的心理预期之后,这类人群就会选择无线上网的方法进行广播收听。这样一来,借助车载人群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移动终端的发展。

3 结论

传统广播和移动互联网广播覆盖各有自身的优势,而技术的革新才是推动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和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二者虽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并存状态。但随着4G技术的升级,收听成本的下降,移动互联网会给广播收听人群带来更大的便利。相信人们会越来越趋向于移动广播终端,满足多方面的订阅与推送的音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安远.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广播的大胆尝试――浅析浙江新闻广播FM98.8[J].视听纵横,2014(6):55-58,1.

[2]王春美,王岚岚,葛文婕.国内外广播发展动向及趋势[J].中国广播,2015(2):43-46.

[3]安远.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App的发展与传统广播的转型[J].视听纵横,2015(1):106-109.

第5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一、 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一)加大专项投入的力度

1.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属于国家的一个工作部门,整体的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投入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探寻时必须加强专项投入的力度。在强化投入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经费下发制度,来有效保障每项拨款的实际落实,真正的强化基层建设。

2.还需要建立起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专项拨款制度,来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进行完善和强化,使整个运行体系能够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

3.在加大各项投资力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与此相适应并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行管理和强化,使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在建设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保持整体上的可行性。

(二)领导阶层加强重视力度,巩固最基层的农机队伍建设

进行农机推广建设时,须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进行汇报工作,使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机事业的重视,并对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时,担负着推广工作的基层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专门的办公场所以及实验师范基地的设置,以更好地去满足市场经济条件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所提出的要求,使得其基本体系能够更加规范化,进而满足在推广手段上面的现代化,使整体的推广更加具体和有效。

(三) 强化农机建设队伍的素质管理,加快信息化服务管理

在进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时,必须要对农机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和管理,并有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快整个服务体系的更加快速灵活运转。

1. 上级管理部门需要对基层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集中的培训工作,以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性的先进的工作技能和整体的服务理念,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素质的积累和提高。

2. 参与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对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热爱心态,自身具备良好的专业性和工作态度的责任意识,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各项工作,并抱有积极良好的心态进行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修养。

3. 在工作人员进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有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来保障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此外,还需要对基层员工的基本待遇有所提高,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人才要求,并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

(四) 强化示范点的推动作用

在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时需要进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示范基地建设。来对农机推广的基本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和示范作用。负责推广的相关部门需要从本地的具体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具体地理条件和农艺要求的且有代表性的示范点来展开示范工作,然后对实际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在有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引导下为农民指导应用型的新型农机的使用。

(五)具有针对性的推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业生产因为自然环境的限制,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所以在进行农业机械服务的建设时,需要遵循当地的实际条件和整体环境了开展实施工作。并在实际的执行和应用中加强借鉴引用,一定程度上有效打破行政区域的划分,从整个的农业大环境上进行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和功能,有效引导区域间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和运行。

在联系当地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同市场经营活动进行联合,在有效的经营推动下加快农机服务的发展和进步,使整体的推广服务工作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应用性。并且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有效的组建和指导工作,有效完善整个推广体系的建设发展和整体运行。

结束语

第6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企业面临着亏损、裁员、倒闭、破产甚至光伏老板无奈跳楼。一系列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笼罩在光伏企业家头顶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

去年10月美国掀起“双反”浪潮后,又逐步扩散至欧洲,无疑将中国光伏产业推到了生死边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曾对媒体表示,未来两三年内,光伏企业将超过30%被踢出局。

深陷困境的中国光伏企业应该如何自救,该得到怎样帮助?又该怎样突围?

光伏劫难

10月15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短期融资券兑付公告,此举意味着于21日到期的4亿元“11江西赛维CP001”短融券将会如期兑付。此前,市场一度担心该期短融券存在兑付风险。

即便如此,赛维还有巨大的债务偿还压力。而对于目前资产负债率普遍高达70%-80%的中国各大光伏企业来说,偿债压力是萦绕在身边挥之不去的阴云。晶科能源企业债净值自今年8月以来一直处在下跌通道中,市场对其债务问题也存在担忧。

巨大的债务压力使得很多光伏企业裁员或者削减产能,以此来度过危机。今年以来,赛维共计裁员5554人,占员工总数五分之一以上,到了9月,更是将部分房地产物业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新余市政府。另一巨头尚德日子也很难捱,不久前,尚德宣布削减四分之一光伏电池产能,1500名员工绝大部分离职。

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中国最主要的两家光伏企业尚德和赛维LDK已经濒临破产,其市值相对最顶峰时已经跌去95%以上,目前仅分别为1.3亿美元和1.7亿美元。中小企业破产者更是不在少数。

于是,悲观甚至绝望情绪油然而生: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产业,似乎整体性地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纵观中国光伏业十多年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个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样板的标签:中国经济需要能源保障,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中国需要告别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制造,而光伏业符合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符合高附加值产业的特点。

更为重要的是,光伏业需要较高的初期投入资本,而且生产过程中的难度已经被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大大降低,而这两项都正符合过去政府推动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标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它可以人为降低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使得行业迅速繁荣,与此同时,难免泥沙俱下。

在行业发展初期,政府在其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地为了争夺光伏创业人才和资本的流入,对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支持,而这些支持暂时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和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行业的快速启动。由于光伏业是一个对固定资产需求非常高的行业,一旦投资到位,赛维、尚德、英利等巨头脱颖而出,整个行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张。

截止2011年末,全球光伏业中资产排名前三的企业中,赛维总资产为68.5亿美元,First Solar为57.8亿美元,尚德为45.4亿美元,而三家的财产、厂房和设备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56.5%、31.5%、34.6%,资产收入比分别为3.17,2.1,1.44。

由此可见,光伏企业很多技术被凝聚到设备中,技术门槛无形中降低,这意味着,光伏企业最大的难点就是设备投资的资金,而在当前投资热的中国,这并非难事;此外,由于设备占有较高的投资比重,反过来会提高其产品的固定成本,导致一旦产能过剩,企业打起价格战来会不惜血本。

以尚德为例:过去五年,尚德的毛利率除了2011年下降为13%,以及受到美国双反影响,在今年第一季度骤然下降到0.6%,其他时间都在20%左右,这让该公司仍然有利可图。不过赛维就没有这么幸运,虽然它在2007年时的毛利率还高达32.5%,但随后随着中国各地大量企业进入上游的硅片制造环节,导致价格急剧下降,它在2009年和2011年的毛利率甚至出现负数。与此同时,First Solar在2011年毛利率仍然高达35.1%,此前更是高达40%以上。

由于政府支持和投资过热,中国光伏行业在兴起之初,就已经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今年我国光伏产量在7-8GW,目前产能估计在15-20GW,相当于全世界的消费总需求。根据光伏产业规划,2020年光伏发电量目标为2000万千瓦,近两年每年新增50万千瓦,2012年后每年新增100万千瓦。反观我们现在的产能,已经达到每年1500万千瓦,是国内市场目前年需求的30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造成现在光伏产能过剩的问题,说到底是我国国内企业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布局,对产业政策缺乏考虑,企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对中国集体说“不”的时候,大部分还是依靠出口的中国企业,可以说毫无还击之力。

我们再从几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来看看:赛维2007年的负债率为47%,而2011年已高达87.7%,尚德2007年的负债率为58%,2011年已经上升到79%;相比之下,First Solar在2007年的负债率为20%,2011年大幅上升后,也仅为37%。

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对外部资本依赖的模式不仅使得中国企业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反倾销调查,也使得业内恶性竞争不断——在光伏业,企业提高回报率有两种主要的途径,一是通过投资研发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从而获得回报,一是通过不断进行规模上的投资,以期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

由于产能过剩,必将导致企业大打价格战,这使得重视研发的企业也无法幸免。必将造成全行业混乱。

自我救赎

据媒体报道,2005年落户江西新余的赛维享受的是当地政府“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不仅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还在土地、供电、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周到服务。然而,即便是这个全天候保姆也拯救不了赛维,这个曾经的“光速神话”缔造者如今正游走在破产边缘。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褚大建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夕阳做法”。光伏名义上是高技术产业,但我们却做成了传统的、缺乏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材料和新工艺设备都是国外的,市场也是国外的,我们就组件加工。听起来很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思路却是老套的。前几年国外供应不够,关卡少,价格卖得很高,现在门槛抬高,关税上升,马上就亏了。

我们来看数据:2009年-2011年,First Solar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收入比重分别为3.8%,3.7%和5.1%,而尚德分别为1.71%,1.39%和1.23%,赛维分别为0.76%,0.43%和2.16%。与中国公司相比,First Solar显然更注重在研发上的投入。

而一些地方政府,准入门槛很低,一看是战略型产业,一开始很来钱,就爽快给地、给贷款、给人,一哄而上,扩大产能,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思路,他们更看重的是规模和数量。政府浮躁传导到企业,使得企业一味求大,注重当前利益。产业要做强做持久很难,但要一哄而上托起来却总是很快,结果往往是大起大落。

因此在新的产业机遇面前,政府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采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从夕阳做法转化为朝阳做法,建立一套将支持力度与技术水平相挂钩的奖励扶持措施,彻底放弃过去单纯基于规模的激励政策,真正跟中国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才是亟待反思的关键。

已经有国内企业在做这样的尝试。以太阳能电池为例,太阳能电池占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六成以上,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是降低发电成本的主要途径。要想达到1元/千瓦时的“平价电网”电价水平,光伏系统售价要低于8元/瓦,转换效率要高于20%;非晶硅等薄膜组件的单价要低于6元/瓦,转换效率要高于12%。英利自主研发的第五代“熊猫”N型单晶硅高效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9.5%。该产品结构简单,生产成本比同类产品低30%,光电转换效率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成本可降低7%。

其次,上述专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针对光伏企业提出“扶优扶强”的政策,他比较认可,但他同时建议,对于大型光伏企业破产,政府不一定要兜底,使之逐渐“国有化”,而是选择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由国有能源巨头出面,或鼓励有实力的社会资本进入,参与其私有化,当然更多的企业存留应该交给市场决定。

第三,光伏企业将市场重点转向国内,逐步启动中国光伏市场,对于光伏业的振兴也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智能电网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未来中国光伏需求将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在此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应“自力更生”,加快技术进步,同时将市场重点转向国内,逐步启动中国光伏市场,并时刻视欧美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政策,采取对等的开放政策,这样即便完全失去欧美市场,也可以通过将欧美企业排斥在中国之外,而使中国企业拥有一段积蓄力量的时期。

近日,为鼓励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装机容量目标再次作出调整,由21兆瓦(GW)调整到40GW,且上不封顶。而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为3.6GW。这意味着未来3年中,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10倍以上。可见,国内下游市场的需求增长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企业应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相关设备、组件生产成本。

最后,重中之重,是政府应该退居幕后,成为单纯的游戏规则制定者,让资本的市场定价原则在这里重新生效。最近传言某地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帮助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这固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却是下下之策。

与之相反的是,记者从国家能源局权威人士处了解,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将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创新进步等多个方面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孟宪淦也透露,一份题为《国家电网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已上报国家层面,近日国家电网开会原则拟定有条件免除光伏并网的接入费用。“并网一直是影响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启动的一个重要瓶颈,此举意味着这一瓶颈将极有可能被打破。”

第7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廊坊市市长王爱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廊坊13个园区占用全市的土地面积仅为1%,可就这1%的土地却产出了廊坊一半以上的经济财富。2008年,廊坊13个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全市80%以上的新引进项目落户园区。可以说,园区经济支撑起廊坊半壁江山。廊坊坚持“集约发展靠园区”理念,按照“一个县、一园区、一产业、一新城”的思路,狠抓“规划、机制、人才”三要素,把人力、物力、资源向园区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随意摆放项目,因此避免了经济粗放式发展。

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实现科学发展

王爱民市长认为,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是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廊坊市在园区发展规划上,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廊坊各开发园区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建成河北省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邀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实力的咨询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掀起“二次创业”新。燕郊开发区聘请国家权威机构对园区建设进行全方位规划定位,采取“一区多园”的形式,规划建设了华隆工业园、京东文化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化“区中园”14个,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生成,优化了区内产业布局。固安、龙河园区聘请德国罗兰贝格、新加坡裕朗公司等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做园区规划,永清工业区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霸州开发区委托德国SPK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有效提升了园区建设档次。

创新运作机制增强园区竞争力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廊坊各个园区都建立了集行政审批、企业建设、政策咨询、事务、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全程一站式投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燕郊开发区为客商建立了“绿色通道”,对人区企业实行规范的封闭式管理,提供“九通一平”工业配套标准。龙河工业园为富士康项目建设搞好全方位服务。富士康项目从洽谈到正式签约,只用了不到100天的时间,被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称赞为创造了富士康集团发展史上的“三个最”: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最受地方政府重视。园区成为产业聚集平台

第8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总而言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低频技术到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方向发展。当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成为环保、节能、全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向着应用技术高频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硬件结构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2电力电子技术对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由输配电路器、发电设备和伏在用电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电力系统是历史上逐步扩建,直到联网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地域分布广、设备众多、运行参数相互影响且瞬变很快的大系统,其对于安全、经济、高效、优质的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已经着手进入电力系统,并为解决电能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据不完全估计,发达国家在用户最终使用的电能中,有60%以上的电能不得不经过一次或者更多的电子变流装置的处理。电力系统在面向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力电子技术就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不放厥词地说,如果脱离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在如今的成就将不会如此。

3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应用与研究在先前的40多年内,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基础的控制阶段;以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台电脑机器系统协调的控制阶段;智能性的控制阶段。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基本上是用来解决和处理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和解释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是用于具有强非线性、模型不确定性、需要很强适应性的复杂系统。所以说,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某些应用方面的前景与路线非常广阔,在对其进行应用时,要由某些人工设置好的神经网络加以协调和控制。

3.2柔流输电系统

在输电系统一些特别重要的地方,采用电力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相位差、电压、电抗、感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更加精确,能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微机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控性、运行性、可靠性能和电能质量,而且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4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

4.1前景

对于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是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型的重要原动力。传统的集中式、大容量、可计划的发电方式正在受到清洁化、不稳定、灵活可调节、分布式的发电方式冲击。以前的结构是电厂尽可能集中、大容量。这种集中式大容量的电厂发出来的电,通过电网输配电送到千家万户使用,它是单向的。而现在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对电网的稳定性、可调性提高了要求。但可再生能源由于具有清洁、靠近用户侧的优势,未来前景广阔,如何解决其先天的不稳定劣势,这就需要可再生能源发电变得更加智能,比如通过信息化、IT的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实现预测功能。因此,可再生能源是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迁移的重要原动力之一。一旦实现了向智能电网的转型,电价就可以根据未来的天气做出调整,人们的很多生活方式都会受到影响。智能电网影响的是整个产业链,无论是发电端,还是输配电环节,一直到最终的售电用电环节都会有深刻的变化。

4.2实现的手段

要让能源变得更加智慧,自然少不了IT技术的帮助。电力和IT,也就是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到一起。以前的IT技术对电网来说是起支撑作用,但到了智能电网阶段,IT是真正实现智能电网的驱动力,是深度融合的,不可分割的。IT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对整个智能电网的构成是基础性的,这对我们来讲是个很大的机会。更美好的智能电网,是一个将用户、电力、设备紧密联接在一起的电网,是一个无时不在、无瓦不用的全联接电网。而这种美好图景,未来将与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结合在一起,巨大的革新需要众多企业参与其中。

5结束语

第9篇:光伏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赫哲族鱼皮文化;图案造型;经典分析;应用拓展;建筑外表皮;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北方赫哲族是典型的生活在寒带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历史上的赫哲人以渔猎为生,以鱼皮为衣。鱼皮装饰图案,鱼皮图案纹饰陆续出现在赫哲人的服装以生活用品上,鱼皮图案的形式种类丰富多彩、不胜枚举,以至于发展到雕镂刻、岩画、剪纸等艺术创作当中。在民族学史上,提起图案纹饰,就会想到赫哲族。为拯救赫哲人鱼皮文化,发扬、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精髓,可创新、扩展、应用于建筑内外装饰、造型等其他不同行业和领域中,使建筑凝聚、沉淀民族文化和艺术精髓,增加建筑外表皮材料的变幻无穷的诸多形式。给后人留下值得借鉴研究的、健康的宝贵建筑遗产。

随着科学技术、建筑新材料不断发展和创新。建筑外表皮的形式、材料已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城市林立的高楼、公共建筑、别墅,新农村房舍等无不具备优美的造型和极致的建筑外装饰。 异形幕墙、玻璃外墙、金属外墙、石材幕墙及单元幕墙的设计;球形、椭形、锥形幕墙设计,各种结构采光顶的设计;光伏建筑一体化、动态幕墙等等。人性化的闪亮设计,轻薄的外表皮下面遮掩着复杂的框架结构,上海世博会的麦秸板墙、藤编织墙和大豆纤维等环保型材料墙面,已让人们刮目相看、叹为观止了,等等,仅建筑幕墙便各具风采。它们变幻多姿、细腻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这些建筑外表皮,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有的光滑反射;有的瓷砖牢度不够,冬季受冻害脱落伤人;有的和地域文化无关;有的无生态环保作用;有的豪华奢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就已经开始重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环保健康宜人居住的环境。从建筑材料的源头就开始制止污染、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通过对风、水、生物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改善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环境。技术的发展,推动各种功能新材料创新的同时,依然需要将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建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不断地完善建筑材料表现形式,产生具有艺术美的形式的建筑材料。从国内外对建筑外表皮的实践研究看,建筑外表皮的形式、造型和图案,构成了建筑外表皮材料研究的基础,那就是无论多么高级、环保节能的建筑外表皮的应用都离不开这些新材料的表现形式。它是用建筑外表皮的图案与造型这些简练的语言表达整体建筑的魅力、时尚与唯美。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建筑外表皮的形式和材料也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从中西方的建筑发展史来看,建筑外表皮的表现形式和造型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如,西方的浮雕、壁雕,东方的廊柱、屋面、吻兽、檐口等,到现代弗兰克.盖瑞的巴塞罗那奥运村的冲孔金属鱼雕塑、布拉格会跳舞的房子,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水立方、鸟巢,外皮被一层像人体血管一样网状结构系统覆盖的迪拜类生物建筑等等。无不通过建筑外表皮形式来改善视觉效果,因此,建筑外表皮材料多种形式、多样性和环保节能的开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人们对建筑的欣赏和感受其魅力,无疑是从空间、组合、造型、构图、色彩、比例、尺度、韵律开始的。建筑外表皮的材料形式同样重要,在研制建筑材料时,将特有的赫哲人图案纹饰及造型考虑在内,更确切地说研制新型的具有独特图案、丰富多彩造型构造方式的建筑外表皮节能环保材料,应用于建筑外表皮。那么,建筑外表皮以及建筑本身的灵魂中便蕴涵了生机。建筑师的个性、思想在建筑中表达的同时,也将人们美的视觉感受争取到他所设计的别具一格的建筑上。最近又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讨论“智能和具有适应力的建筑外表皮”、“建筑外表皮结合光伏技术的成本问题”、“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经验”、“光伏技术新发展”等节能环保主题,是否可以考虑将更多的、被忽略的图案、造型等形式和研制、开发、生产这些建筑外表皮的新材料时一并进行。以防新材料在建筑外表皮的应用中显得单调和突兀,或达不到预期功能效果。建筑外表皮的形式还有相当部分是用较为简单的材料来体现的,如:赫哲人撮罗子(房子)进化和发展而成的木刻楞房屋。学名叫井干式建筑,目前也称之为木制别墅。此房尖顶、悬山式,木质榫卯相扣而成的。如此建筑风格,在中国少数山区也存在,目前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多这样的建筑风格。使用可再生资源的硬木建造房屋,建筑外表皮直接根据功能用途设计产生,但尽量保留其天然的木本色。无论什么风格的木质建筑,为避免屋面承重和防潮,屋顶都是锥形和楔形的长悬檐的悬山屋面,也可根据自己的采光需要屋面开老虎窗。设计者可在屋面上应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耐火新材料鱼鳞状瓦片,既美观又轻便而且透气,保证瓦片下面的木质屋面雨后速干。室外的围廊、门廊、露台,更给人以清新自然感觉,采用俄松铺设的室廊、露台的地板,围上天然形状的原木围栏,檐下的鸟巢、门旁的狗窝等等为生物的繁衍生息留下了和谐的余地。是任何都市大厦都不可比拟的。民族的精彩成就了伟大。这种建筑建造也有许多不足:木材越来越少了;木材的规格尺寸限制了开间、使用面积和建筑层高。但是聪明的建筑师受这种井干式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赫哲人传统文化艺术的启发,按照功能、环境和地域要求创作设计出了高大雄伟的、别具一格的哈尔滨滑雪场服务中心。此建筑采用混凝土仿木质别墅的结构、形式和风格建造,建筑中所涉及到的板材、杆材、木方、梁、檩、椽、柱、建筑外表皮的形式都是粗大树木的木质肌理感觉,凸凹有致、曲直分明,甚至连大木方上面的树结子、立柱上面的树皮纹路感觉也是肌理细腻和惟妙惟肖。远处望去这幢建筑彷佛刚从森林取下的木材建造的。此建筑克服了木制建筑缺乏木材、开间小、面积和层高受限的缺点。置身于逶迤群山中心的盆地,站在银光闪烁的皑皑白雪上,呼吸森林滑雪场上的新鲜空气,欣赏一幢矗立于山脚下庞大的木质本色建筑,让人有一种温暖的、回归自然生态之美的感觉。这便是建筑师所创造的建筑外表皮形式给我们带来的地域文化气息的享受。

建筑外表皮的特征形式不是孤立绝对的,建筑外表皮的形式与建筑功能及空间构成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的,形式与功能又各具有相对独立性,形式和功能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而美来自于实用,森佩尔也强调过:“真正的艺术源自需求”。需求和美是有机结合的。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里克森认为:“建筑设计不是建筑师的想像, 而是他的目的和他的环境这两个条件的必然结果。目的和环境像是两个相对的力量,一个通过设计要求这个压力由内而外推出它的形式,另一个则通过环境这个压力由外而内对它进行塑造”。了解了材料,了解了功能,那么研究和探讨建筑外表皮的形式,以建筑外表皮的形式选取相应功能的建筑材料,或直接将建筑材料以相应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是通过创造新形式建筑材料的希望而使建筑外表皮变得新颖。建筑外表皮的形式的研究探讨,取决于建筑界对建筑外表皮材料、形式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开发商、建筑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建筑市场便会极度缺乏有关建筑外表皮材料形式研究开发。

建筑除了功能之外,更为明显的特征是地域性,建筑外表皮也是如此。建筑外表皮形式的创作和地域环境、空间场所、生产技术、审美意识有直接的关系,地域中渗透着乡情和民情的传统,而且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各有其特点。不同时期的建筑,要体现出不同传统风格。它不同于文学、绘画和音乐等作品不受地域场合的限制,而建筑构成了自己的环境特征,很多建筑物的效果取决于他所在的地域环境,地域建筑物就是包含了特定环境的传统自然元素的建筑。它不可以复制。如,五大连池宾馆,位于火山爆发后岩浆凝固成大片石块群之间,森林中美观大方的山间俄式小楼外表皮,就装饰着以火山岩石割制而成的的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贴面砖,砖上满是蜂窝眼。深灰色贴面砖,白色水泥勾缝,格调素雅考究。冬日覆盖白雪之中、夏日展现于绿色之内,美不胜收,风格独特。再加上曲径回廊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此建筑适应自然地理特征,采用天然地方材料,体现了和延续了地域文化。所以,在某一时期应用开发某些赫哲族图案纹饰或造型应用于建筑外表皮的时候必须考虑地域性。

建筑外表皮除了满足通风、采光、隔声、隔热、防火、安全等功能需要外,建筑外表皮也是审美的需要。美是轮回的,夏季的花,冬季没了,明年又重新开放了。古罗马的建筑不被喜欢了,而若干年之后又文艺复兴了。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会在复兴中进步,丰富多彩的赫哲族图案纹饰艺术当然也会在广袤的土地上得以复兴、发展和创新。建筑外表皮材料的表现形式既然是满足人们对建筑审美的需求。通过改善、变换建筑外表皮材料的表现形式,将其多元化、多样化,那么,一定会促进建筑外表皮艺术审美的发展,并会更深层次的提升整个建筑形象在人们心中美的感受。

将建筑外表皮和建筑设计一并考虑。建筑设计时建筑师除了考虑环境、功能等元素之外,将建筑外表皮材料、形式特征等元素也考虑在内,施工生产时也一并进行,那么,除了能够节省材料、能源和增加牢度之外,它所表达的建筑形象肯定具备了更多、更为合理的审美需求。如前述哈尔滨滑雪场服务中心就是典型的例证。

多种图案和造型组合也会产生独辟蹊径的建筑外表皮创新之作。尚存保护价值的哈尔滨道外历史街区的巴洛克建筑群落的修复改造,建筑外表皮和街道、广场细部采用的蝙蝠、石榴、金蝉、牡丹、灵芝、松鹤、鹿、鲤鱼等组合的浮雕,四合院内的精雕细刻的回廊、栅栏、屋檐,充满了民族特色,覆盖了百年岁月无情浊蚀的痕迹,展现出当年的风采依旧,这些都是赫哲人图案纹饰表达的民族文化艺术,建筑穹窿顶的外表皮也多采用鱼鳞纹状凸凹有致的彩钢板制作,它们色彩协调、形态迥异都体现出赫哲族文化和欧式建筑的完美结合。有很多材料都是质朴传统、简单常用的建筑外表皮材料,无需对其进行太深的研究探讨,只需改变它的形式、造型,就会产生与众不同的建筑外表皮,它的真实魅力是给人以归属感和亲近感。

将本真天然的赫哲族图案纹饰艺术通过创造学技法中的“扩散发明法”、“类比发明法”、“综合发明法”、“信息交合法”、“联想发明法”等等,扩展到建筑外表皮图案形式的开发创造上。采用组合创造技法的形态分析法的二维平面坐标系或三维空间坐标系,来完成每一种形式、功能等三个独立要素的空间对应关系,就会产生许多不同形态,不同独立要素和形态之间的组合就是一种设计方案,而每个独立要素又有许多种形态。于是便会产生无以计数的设计创意。再有良好的建设质量跟踪,那么,赫哲族民族图案艺术发展成建筑外皮形式和造型的需要,就能得到极大满足。

以上已对建筑外表皮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它所涉及到的赫哲族传统图案艺术的启发、外表皮形式和材料的关系、形式与建筑功能的关系、形式与地域的关系、审美对形式的需求、多重图案组合、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筑外表皮对施工质量的要求等,都不是研究开发人类所需建筑外表皮的形式的难题。而我们最应该攻克的难题是提高建筑师、开发商、用户等对建筑外表皮材料形式的充分重视,是将地域文化、节能利废、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刺激建筑市场对新材料形式和造型的开发和应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髓才会得以传承和开创新领域,建筑外表皮才会在住宅、商服、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书目:1 荆其敏,张丽安 著 西方现代建筑与建筑师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9月1日

2布莱恩.爱德华兹 可持续性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3

3吴剑平.发明创造方法概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世卿 王积信 吕品 《赫哲鱼文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1

5张敏杰 章 《渔家绝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6王英海 孙熠 吕品《赫哲族传统图案集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7刘先觉 译 建筑美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8刘叔成 夏之放 楼昔勇著 美学基本原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祁嘉华 建筑品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10 吴良镛 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 昆仑出版社20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