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卫生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新医改实施至今,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基层医疗建设,在政策上、财政上均给予大力支持。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指出,要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今年是我国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面貌在这两年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高润霖说,他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调研时,亲身感受到了乡镇卫生院在改革中的巨大变化。即使在边远地区,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也已按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和修建,使用了卫生部规定的统一标识,油漆的颜色都是相同的,科室标牌还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不过,与硬件条件的巨变不同步的是,几乎所有乡镇卫生院就诊病人都很少,即使一些有规模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病人也不多。其主要原因是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这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据了解,当前边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基本无正规大专学历的医务人员,老中专毕业生已算较高学历;较发达地区有正规大专学历者一般也不超过10%,经成人教育获得大专学历者可达到20%~50%。
为了强化基层医疗,国务院实施方案指出,制订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生计划,用三年时间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当年已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5000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8958名;实施方案还指出,要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好城市医院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等。这些政策的及时出台,可为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来源提供保证;但如何确保这些人才“留得住”,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润霖院士建议,应制订具体措施保证国家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能回到农村服务,并保证至少连续服务几年以上;解决好乡镇卫生院医师的编制、工资、业务学习等问题,对基层医务人员晋升的标准另行制定,不宜与大医院采用相同标准;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除修建工作用房外,还应由政府出资修建职工周转生活用房,保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能“下得去”,也“待得住”,能安心工作。
表2显示:2004—2008年国内查新项目与国内外查新项目的比例分别为55.8%、44.2%,说明国内查新多于国内外查新。一方面是因为中医药研究为我省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是因为地县市科研力量薄弱,以技术引进和本地特色为主;而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国内外查新项目较多,这说明这些单位科研能力强,承担了前沿科技项目。
查新项目学科、专业分类
学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分类。
(1)表3显示:临床医学的查新项目在总查新项目中所占比例为52.2%,中医学与中药学占22.8%,交叉学科占10.6%,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占8.7%,基础医学占2.8%,药学占2.6%,其余学科比例均较小,说明临床医学的研究课题在科研中占主导地位。此外,基础医学查新项目占2.8%,这可能与基础医学课题的完成需要时间较长,且较难出成果有关。还需关注的是交叉学科也在以每年接近3.5%的数量增加,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医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学科交叉,表明对临床医学的研究逐步向专科兼顾全科发展。
(2)表4为部分专业分类的统计结果,笔者选择研究项目较多或每年数量有所增长的专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较多的专业依次是中药学、肿瘤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心血管病学等。近几年研究也侧重于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流行病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传染病学等,研究人员开始重视对人类威胁较大的疾病,注重改善人们的生活、生存质量,提高疾病的诊治能力。在基础医学中,生物医学工程学每年都有近5项的查新。卫生管理学2008年增至7项。
查新项目月分布
由图1可知,每年不同的月份查新项目的数量有较大的波动,查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7月和10~12月,这主要与课题申报和申报奖励规定的时间有关,申报奖励月份多在每年的4、5月,科研立项查新多在10月,而课题鉴定主要集中在年底。查新时间过于集中,查新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出具多份查新报告,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影响查新质量。为此,应建立灵活的应急措施,并与科研管理机构沟通,及早通知项目负责人提前准备,分散课题,还可以组织讲座,使项目负责人了解查新流程,了解查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进而提高科研质量。
查新单位性质的分布
表5统计的数据显示:2004—2008年查新项目最多的查新项目单位性质以省直医院为多,占总查新单位的51.8%,其次是地市医院占15.9%,再次是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县区医院、企业医院。
大中专院校所占比例不大,原因是高校图书馆设有查新点,另外一部分查新项目因地理位置分流至省科技情报所;部队医院查新项目占1.7%,主要为科研立项或申报奖励,申报项目的级别较高,包括国家“863”、“973”项目;私立医院、制药厂或医药公司的查新课题从无到有,说明它们重视提高医药质量,逐步走向规范管理。另外,有个别项目是医院和制药公司合作承担,项目委托者是制药公司,联系人是医院,说明研究人员渐渐意识到创新不仅要在理论上创新,还要真正应用于临床中。
查新地区分布
由表6可知,兰州市的查新项目最多,占总查新地区分布的76.9%,主要是因为兰州作为省会城市,省级医院、科研院所、高校等都设在这里,其他地区以武威、天水、酒泉、白银居多,金昌、张掖、庆阳等地的查新项目较少,这与该地区的科研项目管理政策有关。
课题负责人职称
表7统计结果显示:20.0%的课题由正高人员负责,41.4%由副高人员负责,38.1%由中级人员负责。副高人员的比例和中级人员的比例较高,说明正高人员主要是负责一些前沿的、级别较高的科研项目;副高为中间力量,既担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又担负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任;中级人员实践经验多,由高级人员帮助负责一些项目的完成。
体会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渠道相应增加,统计的查新项目数量显示:每年申报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请等都在递增;查新报告也是科技项目申报时必须提供的材料。由此可见,查新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已成为科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研究人员来说,通过查新可以了解其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研究热点和空白点,补充研究项目的内容,指导研究方向,增强研究人员创新意识,更加明确选题,提高科研素质。从这次的查新统计分析中,笔者深切体会到,查新需要更科学、更规范、更方便的管理,以配合科技管理部门的高效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的服务,促进查新工作的开展。
(1)在整理数据资料中,笔者体会到查新的接题受理环节是查新工作的第一步,这一步直接决定以后存档资料的完整性。查新接题受理人员也是查新人员,遇到高峰期只关注查新的内容,不注意委托人的一般信息。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发现有些查新委托合同填写不全:委托单位地址不填、项目负责人职称不具体(笼统的填“副高”或“中级”等)、查新性质填错、项目来源和级别含糊、申报部门不明确等,这使存档资料不完整。在统计过程中,笔者返工补全资料,加大了工作量,占用了一定的时间。登记表的项目较
委托书简单,有些项目已不好查补,在这次统计指标中,将原本要统计分析的项目来源、申报渠道、课题级别,课题负责人的年龄、学历、研究领域等因数据不完整未做进一步的分析。 (2)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将统计数据先录入Excel表格中,再进行分项统计,工作量大,统计项目不全,如要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由于关键词、主题词没有录入,仅靠项目名称还无法准确分析。在查新项目管理中,提供统计数据只能从登记表中获取,因统计指标少,对于多项检索与查询,不能一目了然;在日常工作中,查新委托人当面或通过电子邮件提供委托合同,查新人员受理后手工登记、备案,影响工作效率,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查新项目的科学管理。
(3)这次统计分析中,笔者对项目的资金渠道及项目获奖情况未能统计。项目资金及所获奖项情况,要通过查新用户的意见反馈或查新人员的回访确定。现在的工作模式,使这项工作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用户随时查询其报告的完成进度。
(4)目前还没有评价查新质量的标准。影响医药卫生项目查新质量的人为因素主要有查新人员所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图书情报知识、文献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受理的查新项目专业繁多,查新人员需要请教相关专家,但在查新工作中并没有现成的专家。如笔者的统计指标中仅有课题负责人姓名、职称等,其专业并不具体,这提示必须有一个专家平台,以提高查新质量,促进查新工作的发展。
(5)在分析查新数据中,笔者发现目前查新的服务范围较窄,主要为课题立项与鉴定,这一方面反映科研人员的查新意识淡薄,认为查新只是申报和鉴定课题的一个必要条件,还没有认识到查新是一种提供信息情报的方式;另一方面反映出查新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查新咨询不仅可以查新,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选题、定题、文献跟踪服务,再深层次可利用数据资源开展专题信息分析、情报竞争研究等。
(6)科技管理部门要求申报课题必须提交查新报告,很多资金项目要求网络上报。笔者目前还是通过扫描查新报告上报,这给用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医药卫生查新管理系统构想
鉴于以上体会,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查新工作效率、查新报告质量、查新管理水平以及查新服务能力,必须开发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管理系统或信息平台,将传统的查新工作模式转变为开放式、多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模式。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科技查新管理系统的研发也在不断地改进。2005年前公开报道的“四川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管理系统”、“东南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档案管理系统”、“甘肃省科技查新项目管理系统”、“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多局限于实现科技查新档案的管理。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工艺条件;优化
中图分类号:TQ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272-04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Feeds
LIN Biao-shenga,b,LI Jina,LIN Qiao-xuea,WEN Yun-yana,YANG Xiao-yana,b
(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b. Fujian Universities Key Laboratory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and Biotechnology,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feeds were optimized on starch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water content, pH value, temperature and fermenta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sa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 included 250 kg cornstarch, 4 000 kg soybean meal, 0.85 kg amylase, 0.30 kg saccharifying enzyme, 34%~36% moisture, fermentation 90 h under pH 5.0 and at 30 ℃.
Key words: microorganism; fermentation feed; technology condition; optimization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是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最热门的内容[1],其生产和应用历史也较为悠久,形式多样[2]。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种,对农业和轻工业生产的各种副产物进行发酵降解,生成含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物质,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有益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3]。除菌种外,生产工艺条件也是决定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4]。本试验通过对一种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原料种类、配比组成、发酵温度、发酵菌液pH及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的研究,探讨适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或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发酵原料:豆粕、陈米粉、红糖、棉粕、菜粕、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均由福建龙岩金和动物饲料有限公司提供。
其他试剂及材料:淀粉酶(1,4-α-D-葡聚糖麦芽水解酶),购自南京都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酶活2 000 U/g;糖化酶(α-1,4-葡萄糖水解酶),购自上海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活10万U/g;XIBA-6B型直插式水分仪,购自济南恒安商贸有限公司。
菌种:酿酒酵母(Sa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乳酸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均由福建龙岩金和动物饲料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整体工艺流程 在蒸煮锅内加入淀粉(150 kg陈米粉)和1 000 kg水混合通入蒸汽,100~105 ℃蒸煮30 min 冷却到70 ℃,加入0.5 kg淀粉酶,作用120 min加入0.2 kg糖化酶,搅拌3 min 与蛋白饲料原料(4 000 kg豆粕,含水量13.0%,粉碎过20目筛)混合冷却到35 ℃以下,加入红糖水(8 kg红糖+75 kg水)活化的菌液(pH 5.5),菌液含5 L乳酸菌培养液(109 CFU/mL)和2 kg活性干酵母粉(109 CFU/g)放入发酵罐中发酵,顶部压实,不留空隙,通冷却水直至发酵结束(环境温度20~26 ℃,冷却水的温度20~22 ℃),发酵时间96 h气流干燥,获得产品检测产品乳酸含量。
1.2.2 发酵产品检测 水分测定:采用水分仪检测发酵物料含水量(%)。发酵温度的测定:发酵罐物料中心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探头,可随时测定发酵物料中心温度。乳酸含量的测定:参照罗建等[5]的方法,采用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
1.2.3 发酵淀粉原料优化试验 发酵工艺采用了陈米粉、红糖等淀粉原料进行发酵,本试验对发酵的淀粉原料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了优化。
1)淀粉原料的选择试验。试验采用两种不同的淀粉原料进行对比试验。对照组采用的发酵淀粉原料为红糖(150 kg),无需加入淀粉酶和糖化酶,可为发酵菌种直接利用。试验组采用的是陈米粉(150 kg)完全代替红糖,并添加一定量的淀粉酶和糖化酶辅助陈米粉水解。陈米粉价格(1 000元/t)远低于红糖价格,可节省一定的生产成本。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需使用8 kg红糖活化菌种,作为启动糖源。具体原料组成见表1。
2)陈米粉不同用量对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前一试验的基础上,考察陈米粉不同用量(200、250、300 kg)对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用原料为4 000 kg豆粕,启动糖源为红糖8 kg,淀粉酶和糖化酶的量作相应的调整,所有其他操作参数和工艺流程保持不变。具体原料组成见表2。
3)陈米粉淀粉原料替代试验。在前一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等量的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代替陈米粉淀粉对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其他所有的操作工艺均按前面所述的优化条件进行。
1.2.4 发酵工艺优化试验
1)在确定最优淀粉原料组成的基础上,将物料总体含水量分别配制成24%、26%、28%、30%、32%、34%、36%、38%和40%,在环境温度26 ℃下共发酵100 h。在发酵60~100 h期间,每隔10 h取样一次测定其乳酸含量,考察物料不同水分含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2)在选定的最优物料含水量的基础上,设置发酵菌液pH分别为5.0、5.5、6.0,在环境温度26 ℃下发酵100 h。在发酵60~100 h期间,每隔10 h取样一次测定其乳酸含量,考察加入不同pH的发酵菌液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3)在选定的最优物料含水量及发酵菌液pH基础上,设置3种发酵温度(20、25、30 ℃),共发酵100 h。在发酵60~100 h期间,每隔5 h取样一次测定其乳酸含量,考察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4)在选定的最优物料含水量、发酵菌液pH、发酵温度的条件下共发酵100 h。在发酵60~100 h期间,每隔5 h取样一次测定其乳酸含量,以确定最优的发酵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淀粉原料优化试验结果
2.1.1 淀粉原料的选择试验结果 由图1、表3可见,试验组的乳酸产量比对照组高16.7%,发酵中心温度比对照组低11 ℃,降温效果很显著。虽然试验组发酵成熟时间比对照组延长了24 h,但是其综合效益还是优于对照组的。
2.1.2 陈米粉不同用量对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 由图2、表4可见,随着陈米粉用量的增加,发酵中心温度随之升高,发酵成熟时间随之缩短。但发酵效果(乳酸产量)截然不同。当陈米粉用量由200 kg增加到250 kg时,其乳酸产量明显增加;而当陈米粉用量再继续增加(300 kg)时,其乳酸产量却急剧减少。因此,选择陈米粉用量250 kg、淀粉酶用量0.85 kg、糖化酶用量0.30 kg、物料含水量34.95%为适宜的发酵条件。
2.1.3 陈米粉淀粉原料替代试验结果 按前一试验确定的优化条件,分别选用250 kg的玉米淀粉和250 kg马铃薯淀粉代替陈米粉淀粉,其他操作条件和工艺不变,试验结果见图3、表5。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发酵中心温度均稍低于陈米粉淀粉。与陈米粉淀粉发酵相比,马铃薯淀粉发酵乳酸产量较低,且发酵时间较长,不是理想的发酵淀粉原料;玉米淀粉虽然发酵时间稍长,但乳酸产量更高,且为非主要粮食作物,更具有生产应用价值,是理想的发酵淀粉原料,能代替陈米粉淀粉进行发酵生产。
2.2 发酵工艺优化试验结果
2.2.1 物料不同含水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由图4可见,物料的含水量越高,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越快。但在实际生产中,随着物料水分含量增大,其操作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防止杂菌污染、收获成品等方面[6])。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含水量在34%~36%之间是比较合适的,不仅能保证较快的乳酸菌生长速度,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又能适当降低操作成本。
2.2.2 不同发酵菌液pH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由图5可见,发酵菌液pH越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越快,乳酸产量越高。因此选择发酵菌液pH为5.0较为适宜。
2.2.3 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由图6可见,发酵的环境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微生物(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生长越快,发酵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因此,选择30 ℃作为发酵温度较为适宜。
2.2.4 优化条件下发酵时间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在最优的物料含水量、发酵菌液pH、发酵温度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如图7所示。由图7可见,在该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在发酵90 h左右就能达到峰值。因此选择90 h为最优发酵时间。
3 小结与讨论
微生物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乳酸菌、酵母菌等),在生产上应用能起到减少腹泻以及改善猪肠道健康的功效[7]。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对解决抗生素的滥用、残留和耐药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已成为了世界各国在无抗饲养应用方面研究的热点[8]。目前微生物发酵饲料比较成功的技术包括传统的青贮饲料[9]、单细胞蛋白饲料[10]、呼吸膜移动固态发酵饲料等[5]。目前国内外发酵饲料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原料组成、发酵菌株种类和配比、生产工艺条件等方面[11]。
本试验对微生物制备发酵饲料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以4 000 kg豆粕作为蛋白原料、添加250 kg玉米淀粉、0.85 kg淀粉酶、0.30 kg糖化酶、物料含水量34%~36%、在30 ℃下接种pH 5.0酿酒酵母和嗜热乳酸菌混合菌液进行发酵,发酵90 h其乳酸产量即能达到峰值。在此优化条件下,不仅能以较快的发酵速度得到较好的乳酸饲料产品,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可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实践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12]。
参考文献:
[1] 陆文清.发酵饲料生产与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 饶 辉.国内外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J].湖南饲料,2009,32(2):31-33.
[3] 陆文清,胡起源.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与应用[J].饲料与畜牧,2008(7):5-9.
[4] 叶元土,林仕梅,罗 莉.对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科学认识和品质鉴定[J].饲料工业,1996,17(7):35-37.
[5] 罗 建,林标声,何玉琴,等. 微生物发酵饲料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J].饲料博览,2012(5):37-39.
[6] 高大威.微生物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J].黄牛杂志,2001,27(5):40-42.
[7] 林标声,罗 建,戴爱玲,等.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78-2380.
[8] 王娟娟,王顺喜,陆文清,等.发酵饲料对生长肥育猪脂肪品质的影响[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6):59-62.
[9] 华金玲,张永根,王德福,等.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水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73-477.
[10] 张向东,杨 谦,余 佳,等. 利用短小芽孢杆菌发酵马铃薯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5):26-42.
关键词:医疗器械 微生物学检验 过程 方法
0 引言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伴随着国家对此的大力支持还有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快速发展着,医疗器械在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的广泛使得人们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医疗器械的卫生以及安全方面是否合格和达标?会不会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这也必将带动医疗方法的进步,而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且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医疗器械的微生物检验。
1 微生物的概念
用人的肉眼无法分别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的结构十分简单,且活性极强,数目庞大。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一套包括显微技术以及纯培养技术和培养皿等在内的微生物学检验成为了一个独立学科。
2 采集检验样品
笔者随机对十家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进行了样品的随机抽取,并对样品进行了调查以及分析,为的是对于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的微生物学指标的检验现状予以较为精确的把握。
首先,以随机抽样作为样品的选取办法,尽力保证选取的样品可以代表被检验的物质。其次,在进行采样环节的时候,笔者先对这些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周围的环境等基本的情况加以了解和把握。对其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等进行初步审视和检查。这样做也可以对这些样本的卫生状况及其质量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反映。
对样品的选取必须要依照无菌操作的程序要求,要对样品进行灭菌处理,将环境当中的微生物污染等进行避免,为了免除杀掉样品中的微生物这一隐患,包括所用的用具在内,一定不可以用酒精等等来进行处理。要使样品当中的微生物状况保持原来的样子,在检验进行之前一定不能发生变动。要对项目和分析方法还有被检验物的均匀程度等要求为参照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来确定采样的数量。为检验和复检以及留样,样品需要一式三份。
3 检验样品管理程序
迄今为止,判定某种产品的质量主要是通过检验该产品的样品实现的,如果样品检验合格就推断所检批次的产品合格,反之就不合格。样品在这个推理链中起着纽带的作用,应确保其可信度或可靠度。样品从采集到检验以及最后的处置,经历了多个环节,如果失控,随时都能改变其可信度或可靠度。因此,必须对样品进行规范、科学和严格的管理。规范的样品管理程序一般包括采样管理、运送过程管理,输入管理(接收、标识、贮存)输出管理(确认、准备、流转)等环节。
根据ISO/IEC-17025实验室国家认可对样品管理的要求,实验室(特别是第三方实验室)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应根据上述环节建立如下的样品管理程序:委托书任务单采样标识运送接收唯一性标识贮存、准备、确认流转处置。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样品进行检验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一切器皿和试剂还有溶液是必须要经过灭菌处理的;在检验实验室当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一切设备都应当对其进行校正和检查;在采集选取完样品之后,要以国家的标准检验方法为参照,保持负责和认真的态度来对样品检验外观,一定要注意,样品不要受到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污染;必须选用被玻璃器皿蒸馏过的蒸馏水抑或是无离子水来供培养基以及试剂所用;在结束对选取的样本的检验工作之后,要立即清洗携带细菌的器皿等。
4 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细胞以及分子等等都已经被微生物学检验所深入,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的微生物学检验中已经利用了不少新的方法以及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的项目当中,当数细菌学检验为推广广度最广的项目了。细菌检验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细菌形态学检查了。该检查可以以其形态一级结构还有染色反应为参照根据,也是细菌的分类以及鉴定的基本。
4.1 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类肉眼无法分辨的个体及其微小的细菌。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光学显微镜;二是电子显微镜,其中光学显微镜是用来观察一般的形态以及结构的,只用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新的内部结构。另外,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镜等,电子显微镜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4.2 染色标本检查 细菌和周围的环境在经过染色之后会产生比较鲜明的对比,细菌的大小以及排列等特征以及其特殊的结构会经由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菌染色的程序大多是:干燥-固定-媒染-脱色-复染。
染色标本检查常用的方法为以下几种:
4.2.1 单染色法。用一种染料将细菌和周围物体染成同一种颜色。细菌经单染色法处理后,可观察其形态、排列、大小及简单的结构,但不能显示各种细菌染色性的差异。
4.2.2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以上的染料染色的方法。常用的包括革兰染色法以及抗酸染色法。
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除粪便、血液等极少数标本外,绝大多数标本在分离培养之前都要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进行革兰染色可鉴别细菌,初步识别细菌,缩小范围,有助于进一步鉴定。
抗酸染色分为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两类。
4.2.3 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法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结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除以上所述染色方法外,还有鞭毛染色、异染颗粒染色等等几种。
4.3 不染色标本检查 细菌标本不经染色直接镜检,可观察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形态及其运动情况,一般常有悬滴法、压滴法。悬滴法是在凹型载玻片的凹窝周围涂上少量的凡士林,同时在干净的盖玻片的中间用接种环点少量无菌水,在其中再点上少许培养好的细菌。如果液体培养物就直接将培养液滴一小滴在盖玻片上。然后,将此盖玻片翻过来,使液滴下悬,正好使液滴容纳在凹型载玻片的凹窝中,轻轻地按一下,使其和凡士林粘紧。而压滴法是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培养液或细菌生理盐水悬液两环,置于洁净载玻片中央,覆以盖玻片。制片时,菌液要适量,不可外溢,并避免产生气泡。
4.4 基因探针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同源序列的核酸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稳定的互补DNA、RNA或DNA、DNA链条,此时可以利用具备高度特异性片段制成的基因探针来对不同细菌进行识别。基因探针具有减少因基因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导致的分析条带数的增多,例如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GEN、PROBE基因探针检测系统,对特定菌落进行分离并进行确证试验仅需要30分钟。这项技术的缺点是对目标菌以外的细菌无法检测识别。
4.5 细菌直接计数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固相细胞计数(solid phase cytometry,SPC)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激光作为发光源,光束在聚焦、调整后对样品流进行垂直照射,这样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就能够产生散色光和激发荧光。光散射的信号能够标志细胞体积的大小,信号强度则是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轻度或者核内物质浓度的反应,基于此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就能够对微生物的大小、数量、形状进行预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且可以对细菌的性质与数量同时鉴定。目前这项技术可以对细菌总数、致病性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等进行检测。对特定细胞进行技术统计,就能够对不同细胞进行精确度较高的检测。进行过滤样品的操作之后,实验者可以存留的微生物进行荧光标记,用激光扫描仪就可以对其鉴别。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对生长速度慢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快速检测,其检测速度能够远高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缺点是成本较高,因此推广使用具有一定困难。
另外,除了上述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外,还存在一些准确、省时、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检验方法,比如即用型纸片法、生物化学技术、选择鉴定用培养基法、免疫学技术、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等。
5 结束语
在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当中,以法定的标准以及方法为参照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些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细菌学检验。不久的将来,在对于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领域,更多的方法会被研究。微生物学检验也会更加被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娟丽.浅谈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学检验过程和方法[J].学术管理,2009,11:34.
[关键词]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 医疗器械 影响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2010年将有200多亿元用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有数亿元将用于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条件。”根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未来5年中,近3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有关中央重点支持的项目建设投资安排表明了这一点。如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投资约占200多亿元总投资的65%;用于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的投资额约占投资总额的30%,其中用于乡镇卫生院设备的投资约占整个设备投资的60%。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影响分析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医疗器械带来具体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9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给我国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低端医疗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比如我国政府大规模采购的大都是一些中低端的医疗器械产品,配置频率最高的就是X光机、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消毒灭菌设备。采购金额最大的是X光机和消毒设备。由于是政府采购,又是配置中低端仪器,国产设备就成为了选择的主要对象,比如上市公司中的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分别在中低端的X光机和消毒灭菌设备领域是领军企业,市场份额都在50%以上,是政府采购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加快医疗企业的研发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企业就应该来加快研发,如何研制出成本比价低,使用灵活和方便的医疗企业,是医疗企业需要做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领域的创新研发,他们在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尤其注重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将目标锁定面向基层的普及型DR产品。该公司其承担的科技部、卫生部十五攻关项目――普及型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射线机一经上市,就因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青睐。
三、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国内医疗企业为重点扶植对象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中央政府重点支持配置设备的方向大致为:其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如常规检查、急救、产科等。”在采购过程中应本着“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的原则,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将按“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例如2008年卫生部与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了34种产品目录作为农村卫生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装备品目,其中既有X射线机、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等常规设备,也有消毒锅、担架、一次性器具毁形器等价值不高的品种。
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在这些设备的研发、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在在国内市场上我国国内企业应该成为主要的选择对象。同时在招标过程价格因素所占比重不宜过大,招标采购要透明、公正。”在招标时一定要强调服务。”在招标采购中,国家应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医疗企业应该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
就市场的本质而言,需求必将推动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农村市场非常重要,产品定位一定要满足五大特点: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既要现代化又要简单易学;成本要低,以保证价格低廉;售后服务应比城市更好。”
此外农村和社区市场点多面广,配送成本势必比城市大中型医院高很多,企业需要一种新的配送思路。”根据预测,医疗器械行业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变化,“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有1万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80%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操作更灵活,在农村和社区市场将前途无量。”另外,由于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长期工程,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很快,不久他们也会加入该领域竞争。
无论如何,目前是难得的机遇期。在这块新大陆没有被跨国公司占领之前,本土企业一定要抢先出手。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完善医疗器械法规建设,为医疗器械进军农村和社区市场铺平道路。
3.加快医疗器械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目前由于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医疗器械企业在准备抢食“蛋糕”的同时还有问题需要考虑。因此本文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品种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购置投资的费用,还要考虑如何减少使用、维护及辅助设施的费用,符合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一方面保证基层卫生院能用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产品,另一方面给企业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政府采购通常会对产业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合理的方案必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良性发展,从而保证医疗的后续应用。例如就放射设备而言,在人口较多地区的基层中心医院应适当配置国产低价位DR。”而对于以投资需求较大产品为主导的企业来说,政府能否在产品的先进性和价格之间进行平衡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实践;探索
一、前言
在1998年,国家颁布了医院财务与会计制度,这个制度对于正处于转型初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与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加大了投入,基层医疗机构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健全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保证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出现经济漏洞,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财务机构走向正规化。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出现的问题
1.专业会计从事人员少并且业务能力强的少
出于编制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匮乏,由于规模小,业务少,政府不愿招聘会计人员,导致了有很多会计无证从业的现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于会计的培训少,部分人员对于培训敷衍了事,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普遍业务能力不强,电算能力差,还有很多都是手记,有些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机软件都不会使用。
2.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财务管理方面,漏洞很多。首先是发票的问题,管理不完善,签字不完善,白条入账;计提费用不规范,有的提,有的不提,标准也不统一,很随意;滥发津贴、奖金;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限,账实、账账、账表等与事实不符,也有少部分用电子表格做报表的,公式使用混乱,数字出现错误;有一些账务处理不及时,收支不配比,财务信息失真。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散,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关制度,很多制度也只是虚设而已,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多卫生院采用的还是家庭管理模式。做账很随意,缺乏监管。
4.资产管理不当
很多卫生院并没有固定的资产明细,以及一些账目往来的明细,对于自身资产不清,盲目采购,导致积压过期或者是浪费。
三、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意义
对于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基层卫生财务机构的管理现状,纠正基层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直接资金,集中核算符合基层卫生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堵塞漏洞。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进行集中核算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核算的实践中取得的成就
1.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
政府的有关部门,推行相关管理条例,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在原有的预算管理权、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保证不变的前提下,对于乡镇的卫生院进行集中管理,单独核算,成立集中核算管理办公室,开设集中管理账户,同意电算化管理,负责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
2.集中核算管理的实施
财务集中制核算实施后,对于单笔超过1000元的支出需要审批制度,大额款项报销必须银行转账支付,各项支出必须公开化,做到有据可依。药品要实行零差价销售,要款集中支付。针对于村镇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实行一体化管理,以保证村医报酬。通过这种集中核算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合疗基金和公卫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也避免了经济犯罪的发生。
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电算化管理,使财务资料以及进出明细更加清晰明了,使财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是有效。同时,加大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暗箱操作,经济犯罪的发生,让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加强对于外部财务监管制约机制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财务人员统一受上一级的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本单位牵连较少,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于本单位的制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财务程序审核上,能够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来自外界的干扰减少,能够保证严格审核,确保各项收支的准确性,避免鱼目混珠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使用和分配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也得到强化,有效防范了挪用、挤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的调动与使用,如果没有相关管理条例或者办公机构的制约,账目报销以及进出账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公款私用的情况,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才能保证财政资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得到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荣军,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3(4).
[2]吕崇喜.论如何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业务[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
关键词 医疗卫生工程 项目管理 PMT管理模式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大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就医环境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引入,使医疗卫生建筑逐步向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性和管理复杂性也越来越高。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卫生系统开始了新一轮大范围、大规模的新建及改扩建。许多医院需要在不停诊、不影响运行的条件下进行改扩建,由于医疗行业的特点,在建设规划和实施中需要充分考虑医疗流程问题、洁污分流问题、净化问题、大型医疗设备机房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空间问题,可见建设难度大、专业多、系统复杂。而作为医疗卫生工程的建设管理方,缺乏了解医疗建筑特性,缺少精通工程管理的人才及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将很难管理好大型医疗卫生工程。
多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工程的传统管理模式是设计—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模式,即先规划设计,再确定监理单位、施工总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及设备供应单位的工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业主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设计与施工脱节,一旦出现问题,相互推脱责任,导致工期延长,成本难以控制;基建管理成员中缺少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工程建设的经验,易承担较大的风险。
由于现代医疗卫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从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到投入运营均需要周密策划,详细论证,要求结合具体需求精心设计,严格组织施工。因此,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建设管理团队,很难实现现代医疗卫生工程的各项建设目标。
一、现代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现代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主要是面向市场和竞争,传播建设项目管理的现念,注重人的因素、注重柔性管理、注重管理工具,由此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工程质量与管理水平。近年来,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来自国际上从事工程建设的大型工程公司或管理公司,主要有以下3种模式:
(一)业主委托建设承包商总承包模式
即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Turn Key。它是由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行服务等全过程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克服了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相互脱节甚至制约的矛盾,使一个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能有效地对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与工程效益。
(二)业主聘请项目管理公司承包模式
即PM/PMC——PROJECT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方式。由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其工作一般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定义工作,PMC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前期进行管理,包括优化建设方案、协助项目融资、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技术与专业设计、编制各类标书、确定项目总承包商等。第二阶段为执行工作,PMC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与监督,直至项目完成。
(三)项目管理组团队式
即PMT——PROJECT MANAGEMENT TEAM方式。它是由项目管理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与业主共同组成一个项目管理组,充分结合业主的优势及管理公司工程管理的经验,对工程项目进行组合式组织管理。PMT是业主机构的延伸,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对大型医疗卫生工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T进行项目管理。
二、现代医疗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探索
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项目的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技术复杂、管理复杂的现代医疗卫生工程的发展需要。2003年2月原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在现代医疗卫生工程建设中引入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的理念,选择一种适合现阶段现代医疗卫生工程的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现代医疗卫生工程的特殊性,项目建设内容除了水、电、消防、暖通、电梯、供配电等配套专业外,还有为满足医疗工艺要求的净化系统、医疗气体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物流传送系统、医疗垃圾处理、医疗污水处理、防辐射防护处理、标识系统等。工程建设需要结合医疗管理和工程管理的经验,充分发挥业主方在医疗管理上的优势和项目管理公司在工程管理上的特长,由业主方和项目管理方组成既精通工程又熟知医疗建筑特点的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管理,既可以弥补业主在技术、项目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又能够发挥专业管理公司的技术特长,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要求,有效地控制质量、进度、费用和安全,较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的目标。
三、PMT管理模式在医疗卫生工程中的应用
(一) PMT管理模式的管理范围及内容
PMT模式,是在业主自有建设指挥部人员基础上,委托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的扩展和延伸,业主人员和项目管理承包商的项目部共同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完成大型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和项目管理规划、进度计划、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设计、采购、施工、验收、开办、运营管理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控制项目的范围、质量、进度、费用和安全等,实现项目目标。
PMT项目管理一般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为定义阶段或者前期阶段,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运营维护阶段。
在项目定义阶段,PMT的任务是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负责组织管理项目设计,包括规划、建筑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并编制和评审项目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项目资金筹措;对项目风险进行优化管理,有效管理项目风险;组织管理项目采购工作,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办理项目审批、规划、消防、人防、建设等各项工程手续,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现场准备,拆迁、场地平整、等。
在实施阶段,由中标的总承包商负责开工准备、资源计划和组织、机具设备到位等;招标选择分包商和设备材料供应商;组织各专业、各承包单位的施工监督、控制、整改、验收直至交付使用;项目进展汇报和绩效评价。
在运营阶段,负责项目的正常使用、各机电系统的运行维护、物业管理以及正常营业的辅助服务等。在各个阶段,PMT应及时向业主进行报告,并接受相应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根据评价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调整与优化。
(二)PMT项目管理的优势
与其它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PMT具备下列优势:
1.有助于提高建设期整个项目管理的水平,确保项目成功建成。由于业主所选择承担PMT的公司大都是业内知名的公司,他们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因其专业从事工程建设管理,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整体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2.有利于节约项目投资。由于业主在签定合同中大都有节约投资给予相应奖励的规定,他们一般从设计开始到工程竣工为止全面介入进行项目管理,以达到费用节约的目的。PMT具有能力和动力,在确保完成项目质量、工期等目标的情况下,尽力为业主节约投资。
3.PMT模式不同于EPC模式,业主对项目具有领导权、决策权、监督权、确认权。PMT以业主总的身份,对项目进行系统管理,强化了业主对设计、施工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4.有利于精简业主管理机构。对于大型项目,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业主需要组建一个人数众多、组织机构复杂的指挥部,而工程竣工后往往出现人员闲置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浪费,如何进行安置也是较为头疼的问题。而PMT和业主之间是一种合同雇佣关系,在工程建设期间,会针对项目特点组成适合项目的组织机构协助业主进行工作,业主仅需保留较少的管理人员,从而精简机构。
四、结束语
综上,PMT管理模式强调在结合业主优势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与专业人员进行项目管理,所谓“专业人做专业事”。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医疗卫生工程项目,既可以弥补业主在技术、项目管理方面的欠缺,又能够体现业主在医疗管理理念、医疗需求等方面的诉求,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要求,有效控制质量、进度、费用和安全,较高质量地实现建设任务的目标。PMT项目管理模式是科学的、先进的、可实施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较适合我国现阶段较大型卫生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 (编辑 王海燕)
参考文献
[1]海峰.管理集成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李宝山,刘志伟.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清,陈禹六.信息化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王乾坤,邵彦.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是实现方式[J].国外建材科技,2006(2):133-135
90年代中期,因行政区划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万源市共设置了5所县级综合性医院,即原市人民医院更名为市中心医院;原白沙工农区人民医院更名为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加挂白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原达川地区青花钢铁厂职工医院移交地方管理,更名为市第三人民医院,加挂市精神病医院、青花中心卫生院两块牌子;原达川地区万福钢铁厂职工医院移交地方管理,更名为市第四人民医院,加挂沙滩中心卫生院牌子;原城守医院与太平镇卫生院合并成立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加挂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
二、存在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按照《四川省2008-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八条规定:“人口10万人以上的县(市)设置一所综合医院,原则上每个县设置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80万人以上县允许设置三级综合医院。”而万源作为县级市,因历史原因设置综合医院达5所,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设置体制,既不符合上级的相关政策规定,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更不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二)公益类别不明晰。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公共卫生及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一类和承担非营利医疗服务的公益二类,对于兼有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特征的事业单位,根据主要职责任务确定其类别,具备条件的,可先行剥离职能,再进行类别划分。上述医疗卫生单位,如市二、三、五人民医院存在一院身兼多项职能,既承担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又从事非营利医疗服务,公益类别界定不清。
(三)职责履行不到位。上述医疗卫生单位因挂牌较多,身兼多项职能,往往更偏重于非营利医疗服务,而忽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如市复康医院,还存在工作任务减少、职责与疾控中心职责相同相近的情况。
(四)编制使用不规范。如二、三、四、五医院均存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事业编制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专项事业编制、基层医疗机构事业编制混合使用,导致人员混岗使用,身份不明晰,管理不规范,增加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难度。
(五)编制需求呼声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疗卫生单位对人员编制需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甚至通过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形式要求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力量。
三、对策实践
由市编办牵头,会同卫生主管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医疗卫生单位,就办院规模、床位数、年均诊疗数、职责履行、功能发挥等情况,实地开展全面调研摸底,准确掌握基本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经市委编委会研究,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构建起资源配置合理、公益属性明晰、服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规范设置机构,整合卫生资源。按照《四川省2008-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第八条“人口l0万以上的县(市)设置一所综合医院……对精神病防治任务重,所属市(州)区域内精神专科床位设置总量缺口较大的,可设置一所精神卫生机构”的规定和中央、省、市关于“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对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地不得突破总量新设事业单位、新增事业编制。确属需要加强的公益服务事业,要在本地现有事业机构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的要求,在全市事业机构总量内,撤销市第二、三、四、五人民医院和卫生复康医院,规范设置1所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1所专科医院―市精神病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太平镇、白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卫生服务机构―青花、沙滩中心卫生院。将市二人民医院整体并入市中心医院,将市卫生复康医院职责划入市疾控中心。通过规范设置机构,使各医疗卫生单位找准定位,明确职责,不错位,不越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合理配置编制,强化公益职能。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四川省先后出台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编制配备标准,但中央、省一直未出台公立医院编制配备标准,对公立医院编制没有核定的政策依据。为了保证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市中心医院创建三乙医院和市中医院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的实际,参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四川省2008-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在涉改医疗卫生单位编制总量内,对调整后的医疗卫生单位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重点保证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等医疗任务繁重和服务功能增加单位的编制需求,确保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医疗卫生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23-01
当前,我院信息化建设如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样,在各领域中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我院发展的步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服务为医院全面信息化管理以及患者就医提供了相当的便捷,是实现基本现代化医院的必备条件。在医疗保险大面积推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消费透明化,医药分家的现实环境下,使得复杂的医疗诊断工作能够在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中顺利进行并及时完成。
1 我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现状
进展情况:最初,我们把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看成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问题,并没有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管理和实施,误变为只要投资购入一定规模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自行组织一些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进行编程开发就能解决问题。后来,我院成立了信息部,主要由统计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职能部室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但以往这些专业归属各异,工作内容相互独立,各职能部室之间联系松散。此外信息专业人才缺乏,又受经验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各级管理者信息意识淡漠,对信息职能部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这个时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并无实质性进展。
随着我国卫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部自筹建以来,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原则,逐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HIS、PACS、LIS已成为我院“信息技术”的亮点。
1.1 HIS系统:HIS具有增加效益、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能力,并能节省资金的突出优势。包括管理员系统、西药库管理系统、中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挂号管理系统、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住院结算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病房摆药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病人查询系统、住院病案管理系统、院长查询系统、综合统计系统、医技计费系统、物质库房管理系统等。
1.2 PACS系统:PAC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网络工程、影像工作站、临床医生工作站及存储设备所建立的综合性信息系统,是现代医学服务中的CT、MRI、B超、DSA等诊断工具的最佳管理方案。我院现已经联接影像科大型设备,全院60个浏览、管理终端。PACS系统的运用是现代医疗诊断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影像系统无胶片化和实时传播。依靠PACS系统,使整个医院的其他科室都能共享到影像科内部的信息资源。
1.3 医疗保险结算系统:我院为济南市医保定点医院。医保系统联接了济南市医保办、济南市物价局,设置了圈存机,导医部、收费处、药房、住院处等部门设置了专用医保窗口。信息处理实现无纸化和无片化,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
2 推动我院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2.1 依靠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根据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求到2010年我国80%的医院将达到全面实施医院管理系统目标。去年8月,在北京启动的“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从医院管理改革和信息化建设需求出发,引导我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面向医院开展长期广泛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2.2 提高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特别是院领导班子的意识程度。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地购置一些硬件设备,上一套在别的医院应用还算成功的软件就完成了,它还需要与医院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信息化牵涉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它应该是全院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的事情,全院对信息工作的配合与使用,也直接影响到一个HIS系统能否生存下去。
2.3 引进全面的竞争机制:要竞争就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医院信息系统的逐步建设与完善为改善病人年覆盖面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形象、提升医院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2.4 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IT培训可以为医院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投资效益,取得双赢效果。
2.5 卫生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具有公益性和社会统筹安排的特点,因此要建立以政府宏观协调主导的卫生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进行无缝衔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传递流畅,资源共享,为医卫生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卫生服务信息。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在新形势下,我院信息系统存在着功能不完善、有部分职工对信息管理工作认识不够,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职工对电脑操作技术不能完全掌握,在电脑记录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等行为。如何从庞大的医院信息数据库中挖掘、集成已有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模型,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领导决策和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参考依据,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3.2 目前我院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网络信息化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竞争中优势主要来自信息资源的有效建设开发、利用、管理。我院通过培养电脑专业人才,组织人员参加与系统程序与供应开发商一起完善在应用过程中系统出现的问题,推荐在岗青年参加信息管理专业学习。医院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现代医院管理必须加快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发展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医院统计管理工作达到信息管理有序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整体化,基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形成现代化的网络体系。应用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