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社会医学的性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医学的性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医学的性质

第1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94-02

一、背景资料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学科成就及积极学校功能有关。已经有很多课题研究了学生积极学校功能的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是学生积极学校表现的预测因素之一。主观幸福感由三种预测因素组成,一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二是积极情感,三为消极情感或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的学业满意度有关。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的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2]。社会支持代表着社会结构中其他人可以提供的资源,这些资源满足个人功能性需要,可以是情感性也可以是工具性的支持,工具性支持包括物质的、材料性的和消息情报等。这些支持通常在避免个人受到压力情境的不利影响下出现。社会支持一个直接且积极的作用便是它可以产生使人产生积极体验、稳定感和自我价值感。

我国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较多,在这些研究中虽然有关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感差异的研究,但单独针对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少。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医学生在医学院校课业多,需要记忆及实践多,学业压力较大,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学生目前生活的感受及生活满意度,并讨论医学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不同的社会支持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何影响,从而对以后医学生在校学习及心理健康程度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研究材料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编制,量表一共10个项目,分为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支持利用度(3条)3个维度,3个维度得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分数越高,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本量表重测总分一致性为r=0.92,各分条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间[3],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高,在国内应用广泛。

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收拾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量表共有33项[4]。在本项研究中结合大学生实际只取该量表的前18项,量表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

3.背景资料问卷(自编),主要人口统计学资料。

4.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采用准确的指导语集体施测,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医学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医学生的幸福感总体不错,男生幸福感平均数大于常模(M=75分,SD=15),差异不显著,女生幸福感平均数大于常模(M=71分,SD=18)差异显著,说明医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不低于其他大学生(见表1)。

2.医学生社会支持基本情况见表

社会支持方面,在社会支持的个维度上女生均分大于男生均分,但差异不显著,男女生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存在差异(见表2)。

3.医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成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均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最高,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及客观支持(见表3)。

四、讨论

1.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较好,男女生幸福感分数均高于常模,女生差异显著,男生不显著,未能证实在不同专业中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的结论。有的研究认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艺术类和体育类大学生主管幸福感体验最高,其次是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工科学生和医科生的幸福感体验最低,而陈静、杨宏飞(2003)、李银萍等研究认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感没有明显差异[5]。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来源不同有关。本次研究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这与以前的某些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报道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来源不同有关。

2.医学生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

在社会支持方面,医学生女生在各维度上均高于男生,但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刘广珠的研究结果相同。丁锦红和王净(2000)等研究发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男生,同时女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两方面[6],而有的研究则表明男生的社会支持程度高于女生。关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性别差异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这有可能是由于取样及测评工具的不同而造成的。

3.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在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有研究说明了自尊、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它们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7]。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能够满足大学生自尊的需要,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提供信息和情绪情感支持,使他们有倾诉的机会,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主要反映在情绪支持和社会结构中亲密人员的陪伴上,而这正是主观支持所包含的内容,主观支持是指主观体验到的来自朋友、老师、同学、家庭成员等情感上的支持,从而与本研究主观支持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最高一致,与李雯、郑日昌针对大学生的关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一致[8]。客观支持是社会支持的另一主要内容,它在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正相关次于主观支持,但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可信赖的成员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帮助大学生的日常需要,那么物质的和信息的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参与,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将是虚无的[9]。可见,在社会支持中无论是主观支持还是客观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到对他们进行主观支持,也要对客观支持方面做一些工作。社会支持的最后一方面是支持利用度,医学生对于来自于各种支持的利用情况也影响到医学生的幸福感。本研究中支持利用度这一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小于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维度。因而,在给予医学生社会支持时,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些支持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工作。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医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总体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幸福感相关最高。医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男女生并无显著性差异。为学校怎样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Diener E,Biswas-Diener R. New directions in subjective well- being research:The cutting edge[J]. 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0,(2).

[2]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9).

[3]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G]//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42-46.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7-79.

[5]郑祥专,孟万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7]张茜,邹德恒.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1).

第2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 学生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难做。在网络时代下,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未成熟,“三观”极其容易受外界影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如果小学生看到一些负面信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发展。在现实中,我国很容易见到小学生去网吧、游戏厅、抽烟、染发、炫富、打架等现象,并且这种负面现象愈加严重。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必须要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让小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而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创新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更是我国未来的社会生产力,小学生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强弱与祖国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二胎开放不久,目前在校小学生大部分都是之前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造就当今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装口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现象,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基础做起、从小学做起,一步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创新工作。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促进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进而逐渐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为祖国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保障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创新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书记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理念,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一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避免德育教育流于表面,以养成教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爱祖国、劾投、爱学习、爱人民等社会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初步了解法律意识、树立集体意识,不断引导学生能够养成诚实守信、感恩孝敬、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创新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

(一)低年级小学教育重点以养成教育为主

(1)学会爱护自己。很多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家长照顾较少,或家长过于照顾,一旦家长没时间打理,便出现了孩子在上课时头发凌乱,脸也洗的不认真。针对此类问题,我们通过展开主题班队会活动;教师示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会自己梳头发、洗脸、剪指甲、打扫卫生等。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养成一定的自理能力,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爱护自己。只有学生学会怎么爱护自己,才能够学生怎么爱护他人、爱护书本。

(2)遵守社会基本公德。公共场合人们的行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渠道。很多小学生基本公德欠缺,大声喧哗、乱扔果皮、乱写乱画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小学生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口大叫。给予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基本公德,树立学生良好的公德意识,要加强小学生的基本公德教育。例如在新生入学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分钟完成集队、队列要是一条直线、各班级要一片安静。并给予此来扩展公德教育知识,要求小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快”、“整”、“静”。

(二)中、高年级要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每日一孝”教育活动。孝道是我传统文化观念之一,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更是我国耳熟能详的文化理念。现如今,由于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并且由爷爷、奶奶等看管,爷爷辈通常都比较孙子、孙女,这就给孩子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之前看到一个网络视频,其内容大致是:孙子想要一个玩具,但由于价格太贵,奶奶就没给孩子买,这时视频中展现出孙子扯着奶发大口大叫。通过这个视频可以看出,我国孝道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社会所淡化。基于此,学生可以展开“每日一孝”的感恩教育活动。这种体验式教育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该主题,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案,并由教师、家长来知道学生完成这一体验式活动。通过“每日一孝”活动,让学生每天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说一些心里话、为父母庆祝一次生日、为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家长的辛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日常技能与知识。

(2)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项活动以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例如清明的扫墓活动、端午解吃粽子的风俗等节日的活动来,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手段落实民族文化教育,例如文艺汇演、讲故事、知识问答等,同时也可以营造出民族性的校园文化,例如宣传走廊、黑板报、校园广播等。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1)德育教育与其它科目融合。德育教育直接关乎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仅凭借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每周两节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育中的各个方面。例如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在家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孝敬意识,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体育教育时,由于一些体育项目需要展开团体游戏,教师可以在体育驾驭中渗透团队合作的德育观。只要教师能够深入探究、积极思考,能够在所有科目中挖掘德育教育点。

(2)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展开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展开烈士纪念活动;重阳节展开公益活动,到军烈家属展开慰问活动;农忙季节时,下乡进行帮助农民做一些农活等。

结束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应用到实践,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要能够有所侧重、有步骤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中的各个方面,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铮,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4(05):22-23.

第3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社会学意义

资料与方法

30例2型糠尿病患者均为2006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CSII组与MSII组,其中CSII组30例,男18例,女12例;MSII组男17例,女13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CSII组采用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IP-101型胰岛素泵,使用诺和灵R(100U/ml),选择脐周组织为注入点,根据患者入院前是否使用胰岛素和其剂量及入院时测得的体重计算,取全日诺和灵R剂量的50%为基础量输入,进餐前再按需要输入负荷量(其余的50%)。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基础量胰岛素或餐前胰岛素用量。MSII组采用诺和灵R三餐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达标标准:两组病人均采用拜耳公司生产的拜安易血糖仪测定指尖外周血4~8次/天(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3:00),空腹血糖稳定于5.0~8.0mmol/L,餐后血糖稳定于7.0~10.0mmol/L。

统计方法:两组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能有效控制血糖。

CSII组达血糖良好控制所需时间较MSII组明显缩短(P<0.01),且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P<0.01)。

CSII组无低血糖发生,MSII组发生低血糖10人次,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

CSII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和减轻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试验(DCCT)和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均表明,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单一或联合口服降糖药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需联合胰岛素注射或完全胰岛素替代治疗才能使血糖严格控制,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组资料比较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及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泵治疗控制血糖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泵通过输注基础量胰岛素来维持肝糖元输出,以满足外周组织的基础糖利用;餐前大剂量可能及时补充因进食导致胰岛功能代偿不足所需要的外源性胰岛素,从而防止餐后的高血糖[2]。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全天胰岛素总量的50%经基础量输入使餐前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降低了全天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餐后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泵又采用速效胰岛素,只有一个部位输注,吸收更为准确和稳定,几乎无胰岛素皮下沉积,避免了运动后加速胰岛素吸收的危险;还可通过分段设定适当夜间基础量,避免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及Somogyi效应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灵活的输注方式。更重要的是血糖长期稳定有效控制,从而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病人负担。而且,胰岛素泵的人性化设计,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用相对方便。

总之,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益处是显而益见的。我们可以预见,若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不仅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能得以更好控制,同时可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和时间,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费用,节省大量社会资源,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志愿服务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31

Abstract Art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need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also is the need of times development.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necessary factors,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rts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more ways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Key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unteer service;practic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高校大W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发扬志愿者精神,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引导意义。而在艺术类院校,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体是艺术类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他们想象丰富、创新能力强,也接受过较高的专业技能培训,但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忽视自身文化思想修养的提升。在参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往往显现出比较明显的情绪化、个性化、自由化特点。因此,艺术院校在开展志愿者服务时应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将自己的个性和专业融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当中,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发展。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因素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队伍不断增大,志愿服务精神也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践行到实际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有创意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精神既是不断完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也是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以此激发广大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

1.2 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

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激起广大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度与感知度,提高广大人群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念。志愿服务活动连接着生活与学习,扩大广大人群的交际范围,令广大人群深深体会到志愿精神的魅力。同样志愿服务活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分析

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来说,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这种艺术素质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具有特有的优势。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有着与其他高校不一样的特色体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志愿者服务的认知

志愿者服务在中国的发展属于新兴事业,发展的时间也不长,社会各界的人对于志愿者服务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是一项以自觉自愿奉献个人的精力、时间、智慧的行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等提供服务及支持的行为,而通过对志愿者认知的调查,会有一部分同学将志愿服务理解成为慈善,有的同学会把志愿服务理解为像雷锋一样做好事。这种认知的偏差在艺术院校里还是非常普遍的,艺术院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一般以学校统一组织,有很强的任务性,目的性、功利性,使得学生丢失了志愿者服务无私的慷慨的特质,使得志愿服务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与普及,这些问题对于志愿服务在艺术院校的发展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2.2 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在西方国家,志愿服务组织具有独立的机构和地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我们中国,志愿服务往往依附于国内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也往往由学校团委组织开展,自上而下地执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任务性。

艺术院校里对于志愿服务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在团委的领导下,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行政化的组织和志愿服务是相违背的,很多参与者是在组织的影响下参与,但是自身是不认同的。而且大学生们做着相差无几的志愿活动,干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都不影响结果,他们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志愿者证书。这势必造成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逐渐消减,会扼杀志愿服务的精神,打击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

2.3 志愿者个人素质

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还是积极参加的,然而当大学生志愿者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他们总会会产生焦躁的心理,不想参加专业技能不强的志愿服务活动,而在问及在参加志愿活动时间长短时,多数学生并不能坚持下来。

不论是提供服务、宣传社会、一切活动开展的成功大多都取决于志愿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艺术类大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了解有限,经常出现不善于沟通交流,不能很快的融入志愿服务团队中,甚至于为人处事都有问题,在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上过于欠缺,影响志愿服务活动质量。

3 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有效途径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艺术院校大学生一定要把握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活动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对于传统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志愿者的活优嘌狄约袄砺垩习,加强学生们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来创新艺术院校志愿者活动内容。运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志愿服务新方向,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使广大青年对志愿者队伍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自愿主动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着全社会的思想潮流,规范着全社会的道德和信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及活动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

3.2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体系。

在培训机制方面,可以建立院校志愿服务组织、各院系志愿服务分队等统一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亦可根据志愿者的专业、技能、爱好等特长,进行志愿服务内容的区分,完善志愿服务的各个方面。在志愿服务培训之后,可让志愿者结组讨论这次活动的优缺点,写下各自的心得与活动总结,从而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

在奖励机制方面,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相互配合的原则,通过制订“志愿者星级评选制度”、“志愿者工作考核办法”等,建立“优秀志愿者”、“杰出志愿者”等评选表彰制度,而不是单一的志愿者证。亦可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团员推优体系,表彰先进、推动后进,以此来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服务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加强学习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志愿服务活动新内容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差异,还未能完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工作领导者要加强学习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时,开拓思想、勇于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领导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将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创新基本活动内容。把艺术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引向免费设计改造衣物、举行公益画室、关注老人群体、学龄前儿童课余艺术生活等新形式。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志愿者行业中应完善自我修养,同时学校应健全培养体系,在活动中完善保障和激励制度,坚持高校志愿者以大学生为主,确保志愿者活动的行动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渗入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引起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的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志愿活动具有文化价值。

3.4 精心组织,完善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类大学生对生活有着追求和热爱,对公益活动有着积极性与热情,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例举本校,对有艺术追求、艺术欣赏的在校学生,学院的“公益画室”免费进行绘画教学、工艺制作、设计指导、软件教学等培训,进一步拓展到对学校内外学龄前儿童培训、小学艺术培训、社区服务、暑假社会实践义务支教、扶贫。学院以传承、创新的理念,把学院坚持多年的公益活动进行凝练与提升,探索建立具有艺术学院特色的“以师生志愿者为活动主体,以志愿服务为宗旨,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视、学院助推、自我管理”的公益模式,让“艺路随行”引领志愿服务新面貌,以志愿服务为基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从而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这体现出并且要求我们将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遍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联系实际情况,把志愿精神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4 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要时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理论层面为基础,引领思想、精神、实践各个层面的科学观念。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使广大青年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有正确的认识,对提高青年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思想觉悟的培养有极大的引领作用。艺术院校青年学开展志愿者活动中生应以专业特长为抓手,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大力组织团员青年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下基层等实践活动,推动志愿者活动品牌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武汉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编号15SHA180)

参考文献

[1] 隋笑飞.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N].人民日报,2012.2.

[2] 杨军.志愿者活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突破口[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第5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同感;当代大学生;辅导员作用探究;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公民经过系统的培养和培训应当具有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运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并以此作为人生价值的观念。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而言,拥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对个人而言是一件好事,可以提升个人的作为公民的素质,而且,对于国家民族而言,也更具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使公民能够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观念。

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定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作为国家民族的栋梁,大学生应当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任务。所以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身作则起好引领作用,使全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

二、我国关于辅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笔者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了解了我国一些著名高校如:上海交大、西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等。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定量和不定量分析、专题分析等方式,发现如下状况:

其一:亮点频出,令人欣喜。总体而言,对于辅导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方面,我国不少知名大学的总体情况比较良好。师生们对此的认识的都比较到位,绝大部分学生拥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多老师对于辅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都抓得很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辅导员在其成长当中作用挺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辅导员的作用并不看好,甚至认为他们几乎没有能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起到什么作用。有些学生还反映,辅导员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做得不到位,态度急躁。

其二、认知缺失,不足令人堪忧。亮点的存在固然可喜,不足的存在却也令人忧虑,必须予以探讨,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辅导工作不至于在大学管理工作中处于滞后的地位。

不足主要表现为:由于当今社会主义经济思潮的负面影响及西方各形各色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使我们的辅导工作方式单一,导致不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缺乏高度的认同感。同时,在辅导教师的课堂中,教学思路显得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情况不太良好,学生对于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不够积极,学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考核和相关的投入都还有待商榷。

三、西方关于辅导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做法和借鉴实施

西方不少国家中一些知名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等等,均能搞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工作,采用五个纬度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健康、人生价值观,从深度和高度上进行引领,教师的辅导工作做得非常落实。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就业规划等进行指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社会认同程序。一些国家还专门就此建立了专题档案,规范要求学生在求职、就业等多方面均能合乎其在专题档案中所预计的目标。

这种职业追踪挡案体制,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实施于我们的辅导教学中,并给合我国国情制定完善体系,促使大学生群体进入社会之后也能够保持其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并予以落实。

四、面临的挑战和科学的对策研究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等各方面合格和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而一些学校在此方面的辅导工作流于形式,学校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辅导工作,方式单一,又急于求成,很难引起学生的认同。很难适应我国人才挑选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其一、用多种方式激励辅导员发挥其专业指导者的引领热情

一些大学在考核机制,人才评聘诸方面不够落实,导致耐心辅导、成绩卓越的辅导员和工作状况不够良好的辅导员在绩效考核上无法区分而伤害了其工作的热情。

第二、提高教师辅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为此,学校应当使用粗线条方式进行掌控,教师采用精细化的手法进行辅导和管理,力求帮助学生处理好大学学习中成为人才、选择朋友、选择职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健康乐观生活等一系列的人生问题,真正成为祖国的优秀人才。

其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的一系列完整的体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必须建立一系列实用性的体制,才能帮助辅导员积极开展对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就业方向、职业道德感等方面的辅导工作。并建立具体的亮点和问题档案以提高师生对此的思想认知和综合素质。无论举手投足还是实践工作,都可以力争落到实处,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反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特色的职业规划和定位,使其为将来适应社会主义职业发展和奉献社会主义事业而打下思想基础。

其四、身正为范,增强辅导员的学识和人格魅力

在辅导教师的选用上克服一些学校的随意性,选择一些学识过人、经验丰富、耐心细致、擅长心理工作的教师通过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带着严谨的辅导工作态度,去感动、关爱、说服和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在点滴的行为中,处处践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大一到大四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职业思想规划,帮助学生成长,并且快乐地走向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岗位。

其五、“知”“行”结合以生动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完全脱离职业利益的理论导向,必定枯燥乏味缺少说服力。以社会实践生活作为教育来导向,如西方社会的义工跟踪制度,可以借鉴来让学生体验奉献的快乐,使其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自然地延伸到社会课堂中去。用鲜活的方式评价和培养学生,并予以评估,最终使其自觉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心价值观。

结束语

如果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大学生就是民族的栋梁,辅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工作,意义非凡。诚愿此文对你对我都有帮助。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10-01

中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新时期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当前,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一、目前中职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的价值观主流属于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但是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以及社会经济呈现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同时网络发展很迅猛并越来越得到普及,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更加便捷,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逐渐打破了封闭的格局,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中职学生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学生由于挡不住社会的诱惑,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的侵袭,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致使思想比较混乱、精神信仰不够坚定。

2.中职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

就业难、看病难与住房难等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中职学生在思想上容易关注自己的利益,并以自身的利益为中心,致使价值取向逐渐功利化。笔者还发现,一些学生呈现出比较强的个人主义,讲究个人利益,对集体与国家的利益视而不见。他们在思想上往往想从弄虚作假与走后门等途径去实现自己个人的价值,而不愿去通过努力奋斗及公平竞争去实现。有些学生甚至盲目地崇拜国外西方价值观,将金钱看为实现人生价值之尺度,大搞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为了金钱不惜一切手段,铤而走险,步入犯罪深渊。

3.中职学生价值取向呈现矛盾化

中职学习阶段是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中职学生的价值思维与价值取向尚未成型。因为受到多元价值的影响,许多中职学生往往在个人价值的选择上存在一些困惑及矛盾。有些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既认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又认同西方国家倡导的民主与自由;虽然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感,可是严重缺失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加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通过德育课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德育课堂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中职学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德育课堂中,将其当作德育课堂教学的一项必要的内容,让德育课堂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德育课堂,教师应该从理论高度向学生仔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爱国教育,着重提升学生的是非明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抵御西方不良社会思潮之侵蚀的能力,同时也要大力提高学生学会应用观看待问题及解决问题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2.通过校园文化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阵地比较多,比如有班报、宣传橱窗、校报与广播等。中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占领中职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的阵地,积极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多方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感召力,切实让中职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主题鲜明的班会以及第二课堂,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可以通过开展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举办蓝球、羽毛球与拔河比赛等各种比赛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集体观念。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在雷锋月参加学校雷锋活动,在八一建军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参加祭扫革命烈士墓等一系列活动。可在周一举办升国旗仪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诵读优秀经典作品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美德。

3.通过社会实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属于加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深入社区”等,在寒暑假及其他时间定期参加社会调查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国情、了解民生,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个人价值,大力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热情,以大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完全认同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总之,中职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养成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可以说,中职学生的思想可塑性比较大,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及冲击,容易发生价值观偏差甚至扭曲。为此,中职学校应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中职学校应该结合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大幅度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入于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曙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中的若干问题[J]. 理论视野. 2013(05).

[2]黄中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J].新湘评论.2014(07) .

[3]蒋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J]. 学习月刊. 2014(07) .

第7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2012年11月,党的十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党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出具体界定,“三个倡导”从不同层面上对我们提出了相关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无疑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军,当代大学生掌握着最新的科学知识,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同与否,同时是否能把社会主义核心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实践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技术性很强的前沿问题,这需要高校的工作者们能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在苏州市国际教育园北区四所高校中开展,这四所高校分别为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技师学院。本次问卷共发放400份,每个高校100份,最终回收试卷379份,有效问卷360份。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一部分是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问卷的设计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目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以及学生认为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加以解决。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大学生对于国家国际形势政策新闻比较关注者占47.2%,经常关注者占18%,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事务比较关心,有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但是依然有13%的学生表示对于国际国家形势政策新闻根本不关注,这也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缺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调查的问题上,60%的同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以及基本内容了解的非常清楚,但是依然有20%的同学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高校中宣传的力度依然不够,并没有被大学生广泛接受、理解并加以践行。在调查大学生是否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意义方面,74.3%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持认可态度的,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统一全民族的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明大部分学生是愿意学习新理论、新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同时认可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政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方面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比较明确积极的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状况良好。大部分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过相应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认为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行为比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从小事做起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80.6%的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并能从中受益。

 

(三)在如何接受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

 

调查显示,92%的大学生认为在高校有必要开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为大学生必须要了解并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能在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0.6%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思政课程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同学们不喜欢枯燥的传统授课模式,认为思政课程应该更多的反应学生心声,贴近学生,创新宣传和教育的手段,20.3%的学生认可通过专题讲座和培训的方式,56.4%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源进行网络互动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语言风格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活活泼、语言大众化的风格更易于接受和理解,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枯燥的授课模式被认为是影响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高校中应该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掘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改善课程之间的衔接度,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强化认同的引导体系,让大学生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认同的基础工程——理性认知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认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认同和践行统一于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外在的实践活动,首先就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实践意义等基础知识,做到在理论层面起码的认知。高校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讲解工作,让学生系统学习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着力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彩和意义,着力在课外学术沙龙的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辨别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让学生做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才可能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且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加以遵守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发挥它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认同的重点工作——情感共鸣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理性认知以后应该进一步在思想方面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引导他们从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是建立在大学生对其理性认知基础之上的,情感共鸣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工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其重点工作,它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接受起来往往比较抽象,难以在情感方面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大学生往往对于社会焦点问题和涉及到自身成长成才的问题比较关注和感兴趣,因此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溶于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和一些大学生较为关注的和他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成长成才问题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并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三)认同的终点目标——沉淀固化

 

大学生在理性认知并引起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会反复通过灌输——自学——研讨循环过程对其进一步深化沉淀并在理论与实际的相互映衬下逐渐固化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大学生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沉淀固化实质上是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随着自身知识、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大部分学生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了解自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差距并据此重新做出调整,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个人能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所在。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大学生应该进一步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加以践行,这也是在大学生中宣传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点目标。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行为和实践更为重要,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就是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与精神实质,并在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的行为中加以遵守和贯彻,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进而形成并强化价值认同。可以引导大学生参加具有一定价值内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比方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学雷锋活动、社会救助公益活动等等,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再通过自身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沉淀固化。只有经过沉淀固化这一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才能最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本人的价值并外化为日常的实践行为,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最终发挥它的作用和意义。

第8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42-02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箴言,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追求,自觉行动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和任务,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理论体系之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于以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灵魂。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产业升级,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导致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国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多样并存、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这种变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践行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1.政治信仰迷茫:部分大学生迷信“有权就有一切”,在政治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

2.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公德修养淡薄。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显示出心态。社会公德行为与社会公德意识不容乐观,知与行相分离,道德追求不强烈,道德修养不完善。

3.强烈的自我意识,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当少数人面对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决定其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

4.盲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部分大学生以“混文凭”、“轻实践”盲目跟风,不以事实情况设计合理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以个人需要为中心,以实用有效为价值目标的自我设计方向和功利主义倾向。

5.缺乏严肃认真的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经济利益,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当代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物质化”趋势和“游戏化”味道。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严重,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

1.当代大学生要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是基础和前提。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又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坚持指导思想,用发展着的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2.当代大学生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核心内容。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要从响应“三个倡导”做起,为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增砖添瓦,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使社会更加和谐,凝心聚力,不断提供正能量。但更重要的,还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行为。比如说爱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知道如何爱国。爱国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天涯论坛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3.当代大学生要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要具体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大学生只有品学兼优,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其二“敏于创新,勤于实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大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其三“全面发展,保持个性”。教育事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追求。但全面发展不是不要个性,更不是泯灭个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4.当代大学生要坚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关键。坚持学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积极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净化心灵、熏陶思想、提高觉悟。同志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好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青年大学生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有实在的立足点和可靠的抓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瑞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价值关系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第9篇:社会医学的性质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33-02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迎来了多元化的发展高峰期,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思想的前锋,在思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都受其多方面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机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载体。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说,如何在高等教育机构增强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道德滑坡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了不良影响。高校作为我国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理想形态,中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去进行个体和集体以及国家的层次的提升,通过努力工作提升自身素质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增强实效性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高校要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充分发挥“四种作用”,即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网络阵地的宣传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及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合理的运用马列主义的最近成果,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形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问题,正确分辨各种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和方向原则。另一方面要革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地用启发式教育和讨论性质的教育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改变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精髓与本质。同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都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和评论,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认同,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分析理论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宣传作用

要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建设,大力发挥其宣传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校可建立具有主题鲜明、联系实际、积极向上,融合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身的主题网站或网页,并且开辟丰富多彩的专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实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正确审视各种社会思潮,提高大学生的鉴别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高校要依据国家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网络运行规范,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甄别和筛选丰富的网络资讯,对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屏蔽,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对恶意传播不良信息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切实净化校园网络运行环境。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要立足于打造活动主题鲜明、文化品味高尚的经典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充分捕捉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敢于挑战等特点,寓教于乐,有针对性的设计校园文化活动,以真正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及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运用红歌会、文艺汇演、表彰大会等载体开展纪念“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不忘历史,充分吸取历史教训,继承中华优良传统,运用升旗仪式、朗诵会、演讲比赛、最佳党日等形式开展庆祝国庆节、建军节、党建日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够激发起大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又能起到思想引领和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拓展与指导,以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在学生中真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要扩大社会实践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比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教育,而且需要将他们放到社会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让其感受到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国家和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通过自身的理解来加深对于课程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认知水平,合理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主要以社会调查为重点来认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主要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就业需求,端正就业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同时,学校要利用寒暑假、课余、教学实践环节等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品质、净化心灵,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中国要为大学生所熟知、认同并且外化于行,就必须构建科学、有实效的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只有多方面、成体系地拓展路径,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去。

参考文献:

[1] 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