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

第1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1.1公路不平及雨雪带来的破坏

公路出现路面不平现象,是因为长期承受交通工具的压力,导致密度失衡。再加上雨雪的破坏,公路的稳定降低,最终出现变形。

1.2公路坍塌断裂或裂缝现象

农村公路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出现裂缝或者坍塌问题,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公路使用年限已到。年久失修,再加上特殊天气的影响,农村公路经常存在裂缝问题,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性。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很容易产生与行车方向相平行的纵向裂缝以及与行车方向相垂直的横向裂缝,这些裂缝会导致农村公路路段整体裂开,此外,还会出现类似网状的裂缝,农村公路的安全状况急需改善。

1.3车辆超载造成的公路车辙现象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促使农村机车数量增多。相应规章制度尚未完全约束农村公路行车,车辆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特殊天气的常年影响,就会形成公路车辙现象。农村公路车辙的出现破坏了原有的公路内部结构,造成路面承受压载不一,密度也随之发生一定变化。农村公路车辙问题,对交通安全行驶也有重要影响,为保障特殊天气交通安全就需要对此加以重视。

1.4积水现象和路基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农村公路建设虽然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并不代表结构简单。对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公路硬度和防水措施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公路路基和积水问题会对交通安全通畅流动造成影响。公路路基如果在特殊雨雪天气下长期处于浸泡状态,久而久之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稳定性降低。路基如果运用冻土、腐渣土等类型的劣质杂草土,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就难以保障,影响公路使用的耐久性。

2特殊天气条件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策略

2.1进一步完善排水设计

特殊天气很容易使得农村公路产生积水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去规划路基建设,做好排水设计工作。防止特殊天气条件下,路基由于长期浸泡发生交通安全故障问题。使用集中或分散形式的排水设计,采用暗沟渗沟等排水通道,防止雨雪等特殊天气对农村公路交通造成恶劣影响。2.2综合防护模式的使用与管理植物软设施和墙体硬设施的建立,可以加强农村公路在特殊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采用边坡种植草物或铺设草皮的方式,在容易被水腐蚀的地界也可考虑设立防护墙。当然也可以采用在水泥路面上铺设连续钢筋混凝土的方式,接着在此基础上加设沥青。这样一来,公路裂缝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此项工序流程成本高,工期长,不能长期应用。后来,SAMI橡胶沥青出现,它的应力吸收层可以达到反裂缝和防渗漏两项效果,因为其具有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在国内很快被推广应用,能很好地避免特殊天气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2.3橡胶沥青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提升车辆在农村公路行驶的安全性,防止特殊天气下出现交通安全问题,也可考虑在原先水泥路上铺盖沥青混合料。这种复合结构可有效解决原先农村公路的裂缝问题,但是,时间久了会发现,使用这种方式治理农村公路问题时,每一条混凝土板接缝都会反射到沥青面层上。局部错台现象时有发生,沥青在裂缝混合料脱落的地方会产生凹槽,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美观效应,也使得农村公路路况恶化。将玻璃纤维用于沥青道路,能大幅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恶劣天气对农村公路造成伤害,因此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2.4公路限行荷载要精确控制

特殊天气下,车辆在农村公路路面的行驶状况也会对路面结构造成影响。路面的不平整性会使得车轮和发动机产生一定程度的抖动,致使公路产生的应力与变形比静载情况下要大,这种荷载的动力作用使公路发生振动,造成内力加大的现象称为冲击作用。目前对冲击作用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符合实际的精确计算,一般根据在现代公路上所做的振动试验的结果,近似地以汽车荷载增大系数即冲击系数来计算荷载的冲击影响,避免特殊天气对农村公路造成影响。

3结语

第2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交通调查;安全设施;改善对策

一、引言

目前农村公路存在着技术等级低、路况差、设计不符合规范、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措施缺乏等问题。随着近几年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用机动车和农村驾驶员数量迅猛增加,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车、路矛盾的加剧,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找出合理而经济的改善方法,这在我国的农村公路上目前急需解决的内容。

二、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

(一)人的问题

农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通过实践走访沿线居民,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意识的问卷调查以及对话交谈,发现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诸如农民走路行走乡路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随意横穿乡道公路、搭乘农用车, 拖拉机、摩托车超载营运等现象突出;农村地区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安全素质和驾驶技能较低,一些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超载超速、争道抢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违法现象普遍。

(二)车的问题

所调研的镇中心乡村道路交通呈现出城市交通的特征。当地农民用农用运输车、变型拖拉机、摩托车等安全性能较差的车辆上路载客,农村农用运输车、变型拖拉机中老旧破车、无牌车、报废车上路行驶的行为增多。

(三)农村公路的技术问题

1、线形不良和线形组合不良,直线桥接小半径桥头曲线,小半径平曲线,连续下坡加小S弯道等。

2、路面损坏。由于超载车辆的行驶,对路面碾压导致路基沉降,路面下沉。经实地调研发现,道路上紧急刹车现象普遍,紧急刹车的车辆多为大型拉土拉煤拖挂车,此现象也使道路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3、交通干扰对于行车的影响。路侧做小生意的现象严重,路侧街道化,行车的横向干扰严重。

(四)交通安全设施问题

1、标志、标线损坏,缺失严重

标志问题:经沿线走访勘察,对于沿线标志标线进行详细观测分析,发现许多道路标志折损、老化问题严重,调研道路有两处与铁路交叉,交叉口处标志破损老化严重,标志表面反光效果差,夜间基本无反光效果

标线问题:针对调研路段走访,整段道路基本看不到标线,基本的中央分隔线磨损严重,难于辨识。该段道路刹车痕迹较多,紧急刹车对标线的损坏尤为严重。

2、路侧防护设施损坏、缺乏

防撞护栏: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较低,防撞护栏等基础设施在设计时均未考虑设置。在小半径平曲线,长大下坡等危险路段发生事故时,车辆驶出道路后人车俱毁,事故严重程度较高。

3、诱导设施缺乏

调研路段存在长下坡接“S”型弯道,经调研发现“S”型弯道视距不良,缺乏必要的视线诱导设施。

三、交通调查与分析

(一)交通量

1、提取调研路段工作日一天16h交通量数据(参照标准折算系数折算后)统计后的出如下结论:

依据该日交通量随小时变化的直方图可以看出,该段农村三级道路存在早晚高峰,早高峰时间大致为8:00-10:00,晚高峰时间大致为18:00-20;00,其中15:00-16:00存在一个小的高峰,推测为夏天时,农民下午外出工作时间推迟的原因。

依据高峰小时系数可以推测出早高峰小时为7:00-8:00,晚高峰小时不是很明显,时间段大致在17:00-20:00;早高峰小时系数为66.75。晚高峰小时系数为71.66.,由比较66.75

(二)车速

1、样本量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六个断面均采集样本量140个, k0005+300、k0007+300、k0008+150、k0009+550、k0010+170五个断面样本可用数量为138个,样本可利用率为98.6%,k0009+350断面样本可利用数量为133,样本可利用率为95%。

分析:调研三级农村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由数据可以看出,该段三级农村公路平均车速为55.06km/h,中位车速为53.56 km/h,85%车速为65.21 km/h,由85%车速大于道路设计速度,可知部分车辆存在超速现象,由分车型车速统计发现超速车种主要为小汽车,且小汽车速度在部分路段高于70 km/h,说明该三级农村公路存在小汽车超速现象。

四、交通安全设施调查与分析

(一)标志、标线问题

1、调研路段多数无标线或标线缺失严重,致使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混行现象严重,这是导致该路段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调研路段部分标志牌发生弯折,破损,老化,部分标志牌被沿线树木、建筑、广告牌遮挡,无法起到指示或警示作用。

(二)路侧防护、诱导设施问题

1、限宽墩在长期使用当中发生了严重的磨损、破坏,同时限宽墩表面无反光或警示性材料,车辆夜间行驶时难以观察,易发生碰撞事故。

2、限宽墩受猛烈撞击发生变形、移位,失去限宽作用。

3、交叉路口处涂有红白相间警示图案的警示桩被撞歪或人为破坏、丢失,失去交叉口处警示作用。

4、铁路与公路交叉口处交通安全设施混乱,标志牌表面无反光材料,夜间基本无反光效果。

5、路面排水设施差,雨天时,部分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在对路面造成损坏的同时使路面湿滑,对行车不利。

五、改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和宣传教育

镇村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深入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 应当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 交管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要把交通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础, 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法定职责的义务。

(二)道路条件及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对策

积极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 加强乡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可对一些高速公路上拆下的旧的护栏进行维修,翻新,将之应用到低等级的农村公路上)等措施,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标志标牌被树木枝叶、广告牌遮挡问题。建议交管部门及时与绿化养护部门协商沟通,建议绿化养护部门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确保沿线标志标牌的可视性;对一些影响视距的广告牌予以拆除、挪移位置等,确保道路视线良好。

第3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一、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人民政府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主体,要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辖区派出所负责农村交通安全监管的具体工作。

(二)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层机构。镇人民政府成立由镇武装部长曾学明任安办主任,万安派出所所长刘理兼任安办副主任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办”);各村要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 2—3 名村干部组成。

(三)强化镇派出所(交警中队)对农村道路的监管。发挥公安行政管理职能,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辖区内的机动车(包括私家车、面包车、摩托车、低速载货车、拖拉机等)车辆的清理力度,详细掌握每台车辆的车况和运营情况,逐车建立档案,与车主、驾驶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民警路段责任制,做到重点路段、重点人群和重点时段有人监管,有人负责;做好本辖区农村道路及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爱护,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治理;维护辖区农村道路及镇道路交通秩序,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协助交通部门查处辖区内非法载客车辆;指挥疏导交通,依法纠正和处罚道路上的各类一般交通违法行为。

(四)建立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镇人民政府主管、镇安办主抓、镇派出所(交警中队)监管、村民委员会配合的工作责任制,形成责任分工明确、工作合力强大、监督管理有力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日常巡查机制。镇政府要认真落实节假日、逢场日等特殊时段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明确一名领导值班,带领有关部门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加强巡查。三是建立定期会议制度。镇政府将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解决突出问题,督促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四是建立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民警路段责任机制。镇派出所(交警中队)要按照定人、定路段、定职责的原则,细化道路安全监管职责到人头,提高对乡村道路的管控力度,预防和减少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打造农村安全公路

(一)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在新建乡村道路的设计、建设中,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四川省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严格把好设计审查关、工程质量关和竣工验收关,确保新建道路不留下新的安全隐患。不能因地形和经费等因素降低坡度、坡长、转弯半径等技术标准。

(二)大力整治道路隐患。各村、社区要对辖区内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进行排查整治,查看各类标志、标牌、标线,特别是重点增设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长下坡路段的警示标志。

三、加强

第4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交巡警中队作为最基层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由于受到警力不足、国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强化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建设,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延伸到农村道路,是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和必由之路。

一、加强执法培训,提高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民警的执法水平,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前提

“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着辖区治安、刑事案件侦破和民事调解等方面职能,派出所民警对交通管理工作接触不多,管理技能欠缺。所以,加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交巡警的执法业务培训,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前提。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提高警务室民警的交通管理水平。一是集中培训。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的系统培训学习,使每名交巡警具备基本的交通管理法律常识和技能。二是岗位实践。主要采取跟班执勤的方式,选择经验丰富的交巡警带班执勤,让警务室交巡警在“学中干、干中学”,迅速积累执勤、办案经验。三是难点剖析。针对办理使用伪造证件、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等需要以一般程序处罚的案件,由于材料要求高,我们组织专题培训,避免出现“错案”。四是加强考评。对警务室交巡警执法办案情况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从中发现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和整改。

二、掌握辖区道路、驾驶人基本情况,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室的基础

依照警务室建设要求,我们重点从基础工作入手,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的驾驶人、车辆、安全隐患、道路状况、安全设施、事故情况等基础数据摸底排查,做到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好台帐,对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一是摸清“五小”车底数。组织交通警务室民警主动深入辖区乡镇社区、村组进行调查,掌握辖区车辆、驾驶人基本情况,加强源头交通安全监管,做到车车见底、人人见底。二是抓住“三种重点车型”和“三类重点对象”。即专业运输车、校车、摩托车“三种重点车型”,驾驶人、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三类重点对象”,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三是加大道路隐患排查力度。各交通警务室积极联系辖区交巡警中队,会同安监、交通、农林、水利等部门,从“镇村道路、新建道路”入手,认真排查危险桥梁、危险路段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并按“一患一档”要求,健全台帐,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加大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力度。

三、加强指导和引导,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关键

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能否紧贴全局工作,有效形成对辖区县乡道路的管控,确实起到压降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畅通,交巡警大队的指导和引导是关键。我们大队在市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带领警务室民警在全市道路开展了“摩托车专项整治”、“创卫专项整治”和“无牌无证机动车专项整治”等活动。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农村派出所交通警务室的指导和引导。一是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将“进农村”置于“五进”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丰富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在社区警务、村务公开栏上逐步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交通安全宣传阵地。二是强化道路秩序整治。坚持以治黑点、抓乱点、堵盲点为重点,扎实开展镇村道路显见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三是强化路面治安防控。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道路交通治安特点,各派出所交通警务室进一步强化勤务考核,完善联勤制度,提高勤务组织的针对性。在抓好交通管理的同时,与辖区交巡警中队联手,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治安整治行动。

四、硬件设施到位,是做强农村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室的保障

结合各个派出所的实际,在各派出所办公区域单独开辟1至2间办公用房作为交通警务室,设立接待交通违法群众的专用窗口,为警务室民警配备办公室,安装与各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等基本办公设备。警务室内相关工作职责上墙,办事程序、接处警和联系电话、交通警察和协管员名单等在适当位置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部分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室已配备了专用交通执勤警车、锥形桶、照明灯、照相机、标志牌等装备。

第5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高寒山区公路;安全管理;交通安全,安全设施

随着高寒山区公路里程和汽车持有量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由于高寒山区公路多处于山区,受地形限制,经济限制,导致公路防控水平偏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寒山区公路的安全防控技术做深入探讨,在有限的资金下尽可能的提供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控设施,以下首先是对高寒山区公路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一、高寒山区公路的道路与环境特征

1道路技术等级偏低。山岭地区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使得山区公路大多依山傍水修建,路线布设于河流两岸、沟谷及坡麓等处,道路的一侧大都是河流、山涧或悬崖"道路线形蜿蜒曲折,连续弯道多,不少路段连续弯道与长大纵坡往往同时出现,道路视距条件差,路面普遍较窄,宽度通常不超过7米,部分道路路面仍未硬化,附着系数低,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则尘土飞扬,公路技术等级多以低等级为主。

2道路安全设施匮乏。部分山区公路在设计时,对公路营运阶段的安全问题考虑不足,在高边坡或临河地段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多数山区公路交通标志数量少,种类单一,设置位置缺乏周密考虑,削弱了交通标志的管制作用;交通标线的设置则过于简单化,轮廓标线残缺不齐,车行道边缘线几乎没有,夜间行车,尤其危险,往往埋下恶通事故的隐患"

3道路养护力度不足。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道路养护的重点常常局限于不均与沉降的路基!压坏的路面和边沟的排水等,而对路面的抗滑能力!曲线超高!行车视距、沿线安全设施!公路限界净空!窄桥以及不良线形组合等关注不够,致使一些危害行车安全的道路因素得以长期保留"此外,各地投入的公路养护资金普遍不足,加剧了道路养护的这种不利局面。

4地质条件复杂。山岭地区土薄石多,地质复杂,道路两侧山体塌方、落石、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对行车危害较大。

5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山区公路受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大,冬季大雾、阴雨风雪时间长,路面积雪结冰,严重影响路面抗滑能力和能见度"夏季则易受山洪及泥石流等的影响,洪水淹没道路,冲毁路基,泥石流危害更大,对车辆和道路设施往往是毁灭性的破坏"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更大,农村公路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加上各地的地形限制,普遍具有等级较低,防控能力较弱,养护力度不够等特点,各地区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高寒山区公路大多属山区公路,弯多路窄,视线不良,建设等级低,抗灾能力差,使得农村公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其特点有:临水临崖多;视线不良多;大长坡多;平交路口多;穿村庄多;路基缺口多等。特别是安保工程设施设置存在许多的不足。

二、引起高寒山区公路现状的原因

由于高寒山区公路具有以上特点,是什么原因引起高寒山区公路如此薄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 历史遗留原因。由于地形特点,以山区为主,给公路的修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投入农村公路的资金有限,采用政府出资和农村凑资的方式修建,个别地方的农民对于自己出资不予理解,导致资金缺口较大,从而影响到公路修建的质量和进度。

2) 养护不力的原因。高寒山区公路近些年来路基养护相对以往有长足的进步,但有些工作还不尽人意,如公路水系养护,特别是边沟养护往往不被养护承包人所重视。高寒山区公路如果边沟排水不畅,则漫过路面冲刷路基造成路基塌方形成缺口。[1]

3) 路政管理缺位。由于体制和人员不足的原因,使得高寒山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经常处于失控状态,无暇顾及对侵害路产路权行为的查处。乱堆乱放乱开挖、非法搭接经常发生,这些行为必造成公路边沟堵塞和平交路口等安全隐患。

4) 运营者安全意识较低。由于山区的村级公路里程长,路况差,安保设施比较缺乏,不少村级公路都未通客车,不仅给农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还导致非法运营的车辆增多,据调查,摩托车、拖拉机、三轮车、农用车等车辆都加入到了客运的行列,由于非法营运的车辆车况差,加上运营者安全意识较低,从而给农村公路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2]

三、解决措施

1) 增加安全设施。安全设施的增加能有效的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能给驾驶员提供安全提醒和指路,首选,应该在危险路段两侧设置防撞设施,比如说在临崖路段、高路堤、路侧有池塘、河流路段,路面或车道发生变化的路段、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宽路窄桥等这些安全隐患比较大的地方,要设置好防撞设施。其次,对于标志应该放在恰当的位置,方便驾驶员识别,而且应该规范、统一、版面要清晰。在某些视距不良、桥面变窄等危险路段都要设置对应的交通标志。再次,做好我县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标线,在四级及以下的公路上面都设置对应的标线,这样能对行车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3]

2) 加大养护力度。山区农村公路由于长期非法运营的车辆较多,也容易遭受破坏,因此,加大养护力度对于延长山区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特别是边沟及水系养护要纳入路基养护承包合同,因为高寒山区公路一边靠山,一边临水,边沟排水的畅通是确保公路路基稳定的关键。

3) 加强路政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危害路产路权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搭接,同时要求当事人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同时要增强路政查处力度,对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往往鞭长莫及,形成了交通管理中的盲点和死角,只有加强依法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力度,才能对一些破坏农村公路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理。[4]

4) 增强村民对农村公路的保护意识。近年来驾驶员数量的增多,但高寒山区驾驶人教育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仍存在,驾驶人的技术水平不高,疏于对行驶车辆的例行检查和日常维护,因此为出行埋下了重要的安全隐患,因此,应该加强农村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应该加强山区农村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群众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随意在农村公路上晒粮打场、随意搭乘非客运车辆等现象十分普遍。某些群众甚至认为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不支持、不配合交通管理工作。因此,普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和法律意识是提高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高寒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现状,研究了高寒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发现了高寒山区公路管理力量薄弱,设施不完善,养护力度不够,交通安全意识差是高寒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可进一步制定符合高寒山区公路特点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尽可能地减少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朱汉容,刘唐志.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分析及改善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09.

[2] 郭艳彬.公路交通安全管理[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

第6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人本化水平,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条例》、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市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现就重点加强我市农村公路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桥梁管理

(一)精心组织,抓好桥梁的普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各镇(街道)要重点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桥梁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全面了解桥梁技术状况,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桥梁管理基础档案。当前要突出抓好大中型桥梁、特殊结构桥梁、双曲拱桥、系杆桥以及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老旧桥的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四、五类桥梁,要立即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实施交通管制措施,禁止或限制车辆通行,必要时派专人值守,现场监管。对于一时无法改造、加固但仍能维持使用的危桥,要设置明显的限载标志,提前向司乘人员发出警告,并向社会公告。

(二)落实责任,抓好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各镇(街道)要严格按照桥梁养护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桥梁养护的责任主体,建立相应的分级责任追究制度。凡因养护不到位而导致桥梁安全事故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对发现问题不及时以及处理不当的桥梁安全事故,要严格追究桥梁管养单位责任。

(三)落实资金,抓好危桥改造工作。各镇(街道)要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案,集中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部消灭农村公路危旧桥梁。当前要加大资金投入,对危桥和存在明显隐患桥梁优先安排改造。

(四)建章立制,完善桥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各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善桥梁管理和工作制度,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切实夯实桥梁养护基础,做到各方责任清晰,规章制度健全,投入满足需求,监督检查到位,从而建立起桥梁设施安全使用的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第7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二条为规范我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浙政办发〔20*〕4号)等法律法规、政策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县道养管实行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乡镇(街道)配合的体制;乡道、村道养管实行以乡镇(街道)为主、村级尽责的体制。

第五条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由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及年度养护目标;

(三)会同市财政部门编报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年度资金安排计划,管理、调配市级养护资金,积极向上争取养护资金,对养护与管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四)监督、检查、指导乡镇(街道)公路管理机构执行年度计划,组织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与管理;提供技术交流、专业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管理养护技术与经验;组织实施对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质量的检查、考核等工作;

(五)做好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以及村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相关的监督检查;

(六)组织实施县道日常养护管理及大中修和水毁工程;

(七)定期全市农村公路动态信息。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其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落实养护管理经费,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二)建立和健全养护与管理责任制,监督、检查、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

(三)组织实施乡道、村道日常养护管理及大中修和水毁工程;

(四)配合市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县道的养护管理及大中修和水毁工程的政策处理与协调工作,对农村公路养护所需的取砂、取石、取土、取水等事项给予支持和协助;

(五)配合市公路管理机构做好路政管理工作;

(六)积极开展文明公路创建工作;

(七)做好农村公路爱路护路宣传工作。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负责组织本村村道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筹措日常养护与管理经费;

(二)制定村民护路公约;

(三)配合市公路管理机构做好路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财政部门应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监督;

市交警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保障行车安全,指导乡镇(街道)交通安全管理站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工作;

市人劳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公路管理机构、核定人员编制;

市国土、规划部门审批临近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时,应按照本办法严格控制建筑物、构筑物与公路的距离;

市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农村公路绿化技术指导和行道树木砍伐审批工作;

市水利部门负责做好农村公路(含桥梁)规定的禁止范围内非法取砂、取水的监管工作;

市监察、发改、审计、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章养护管理

第九条农村公路应保持路基稳定、路面平整、路肩整洁、排水畅通、构造物和沿线各类设施完好。对桥梁、隧道、急弯、陡坡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应按照国家标准逐步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条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致使农村公路交通受阻、中断或者严重损坏时,市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及时上报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分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是指农村公路的大修和中修工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是指农村公路的小修、保洁、绿化管护、附属设施维护等。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应按照国家、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组织实施。

农村公路的养护工程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具有养护资质的作业单位组织实施。

农村公路中的村道养护有条件的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养护,也可由村级组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专业化养护、委托养护、个人分段承包养护、建立养护协会组织养护及企业领养等灵活多样的养护方式进行养护。

第十二条县道、乡道、村道养护管理机构应与养护作业单位或个人签订养护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乡道、村道的养护合同,应报市公路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市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民委员会应结合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在作业区间或施工路段两端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保障车辆通行的基本条件和安全,不得因养护作业而随意封道,中断交通。确因养护作业需要封道中断交通12个小时以上的,除紧急情况外,应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

(二)公路养护人员上路作业应穿着安全标志服,山区公路养护人员上路作业应戴安全帽;

(三)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应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

(四)养护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除遗留物;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县道和乡道的绿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规定执行;村道绿化应参照有关规定,因地制宜,自主实施。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砍伐公路绿化树木,确需更新砍伐的,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料档案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做好有关资料档案的统计上报工作。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十七条本办法所称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为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依法保护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管理农村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行政行为。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是指公路两侧边沟外缘向外一定距离内,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范围。

建筑控制区的具体范围: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村道不少于5米。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坚持公路管理机构专业管理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市公路管理机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负责做好农村公路中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并做好村道的占用挖掘公路、跨越穿越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相关的监督检查。

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及村民委员会要制定和完善村道路政管理的相关制度,保护路产路权,保障村道的完好、安全和畅通,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监督与指导。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农村公路上及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严格控制农村公路平面交叉道口和公路开口的设置。确需设置的,应符合保障畅通和合理布局的原则,经市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建设。

第二十二条新建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设置由公路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涂改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路附属设施。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标志、标线应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第二十四条乡道、村道公路出现坍塌、坑漕、水毁、隆起等损毁或交通标志等交通设施损毁、灭失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修复。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五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按照“省市补助,乡村自筹”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措机制。

第二十六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

(一)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每年安排的养护补助资金;

(二)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三)乡镇(街道)财政按规定筹措的养护配套资金;

(四)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落实的养护资金;

(五)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

(六)其它资金。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补助、自筹配套标准:

(一)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县道不低于4000元/年·公里,乡道不低于2000元/年·公里,村道不低于500元/年·公里;

(二)乡镇(街道)自筹配套:乡道不低于1000元/年·公里,村道不低于500元/年·公里。

第二十八条拖拉机与摩托车养路费应纳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应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并优先保证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

第二十九条市公路管理机构根据公路养护与管理考核结果按季下拨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乡镇(街道)村配套资金由公路所在的乡镇(街道)负责筹措,并按季划入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帐。

第三十条县道大中修及水毁工程资金根据年度计划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专项安排;乡道、村道大中修配套资金由乡镇(街道)、村筹措;乡道、村道水毁工程修复资金由乡镇(街道)、村筹措,市财政根据财力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财政和交通部门的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平调和挪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对违反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市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府或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职责的;

(二)因监督管理不力,造成农村公路较大损坏或他人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

养护工程作业单位的选择未依法进行招投标的;

截留、挤占、平调、挪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

第8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既是一项新任务,也是一项老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较难、比较繁。近年来,我市通过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基本解决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够和路况不适应问题。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没有很好地跟上去。按照“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今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中,从市领导、镇(街道)领导收集到的问题来看,当前老百姓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方面的意见比较多、比较大,反映的频率比较高、数量比较多。因此,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抓得好不好、深入不深入、到位不到位,是我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能否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我们必须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不打折扣地把上级有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尽快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的迫切需要

“十五”以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和“12360”两大目标,总投资近10亿元,全面实施了交通“六大工程”,全市公路建设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特别是投入了3亿元资金建成的农村康庄工程,使全市138个行政村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双百”目标。目前,除了个别镇(街道)之间村道存在断头路之外,其他村级道路的互通问题已得到了基本解决。根据计划,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农村康庄工程建设还将以每年30—50公里的速度加以推进。当然,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给广大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我市农村公路在加快建设的同时,“重建轻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无管养保障、无人员保障、无经费保障”的矛盾较为突出,以致目前农村公路失养现象呈现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因此,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于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确保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需要

这几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总体来说,成效不错,但是要保持全市交通安全事故指标零增长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已经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中,我们发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占比在逐步上升,这方面的压力确实很大,也是事出有因的,就是没有人去管。随着农村公路通行时间的增加,有些公路出现了坑洼、安全设施损毁等现象,但也存在没人去反映,没人去管的问题,导致这方面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在渡船桥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现场,我看到交通安全设施都配上去了,这样很好,可以从源头和根本上减少农村公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二、工作上要落实到位

对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市政府已经下了决心,国务院、省政府、嘉兴市政府也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各镇(街道)必须克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量大、难度高、时间紧的困难,务必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一)时间要到位。市政府文件中已经作了明确规定,要确保从20*年1月1日起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面实施。从黄姑的试点工作来看,共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现在距离全市全面实施这项工作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应该说时间是够的,但也是比较紧的,希望其他9个镇(街道)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从调查摸底、管养分离招投标、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人员要到位。市里要求每个镇(街道)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不增加编制,站长、副站长可以是兼职的,但要把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一线,具体的工作人员实行合同制。养护管理站的办公场所根据各镇(街道)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通过挖掘潜力来解决,也可以学习黄姑镇的做法,通过置换的方式来解决。

(三)经费要到位。市里已经明确,给予每个镇(街道)6万元的开办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由市交通局按照5万元/10公里、每增加1公里追加2500元的标准每年分期下拨,年底根据对各镇(街道)的考核结果下拨到位;各镇、街道按照市财政补助标准,实行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从黄姑镇的试点来看,全镇33公里农村公路实行招投标,有5个符合条件的公司参与投标,最终确定中标单位的中标价为13万多元,平均每公里3900多元,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同时,希望各镇(街道)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吸收经济组织投资或者个人捐资等筹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四)工作要到位。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人员、经费、场所都落实到位以后,归根到底就是要看养护管理的成效和标准,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推进这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公路两边种植的农作物的清理问题。在公路两边种菜、种毛豆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各镇(街道)要发动村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等做好百姓的思想工作,将工作做深做细,让老百姓主动把公路边的农作物清理掉,同时路边农作物一旦清理之后,养护管理工作要及时跟上,让形象出来,获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取得百姓的欢迎和满意。

三、组织上要强化保障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牵涉多个行业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查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机制完善,确保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成。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交通部门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履行好职责,加强对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比如,各镇(街道)养护管理人员全部到位以后,由于这些人员都是采取就近原则招聘的,且是兼职的,这就要求必须在业务培训方面跟上去。各镇(街道)要把农村公路养护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指定专人负责,配备相应养护管理(含路政协管)人员,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镇(街道)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农村公路养护情况汇报,亲自过问、亲自研究,切实解决公路养护管理中出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市发改、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农经、水利、环保、审计、安监、交警大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工作,共同把这项民心工程实施好。

(二)要加强督促管理。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采取走市场化路子,在市场化运作方式下,企业讲究的是效益最好,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养护人员在确保拿到工资的前提下,往往想工作干得越少越好,所以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市交通部门、公路段要加强对各镇(街道)的监管,实际上就是加强对各镇(街道)公路养护管理站的监管和考核,对工作做得好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得不好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另一方面,各镇(街道)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市场化保洁养护后,必须加强对养护管理站专(兼)职监管人员的管理,专职人员实行零时聘用制,合同一年一签,对做得好的,下一年优先聘用,并给予适当奖励,对做得不好的,下一年不再聘用,并相应扣发奖金;同时,要督促养护管理站监管人员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加强对中标单位的监督和检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市交通部门、各镇(街道)要将检查考评的结果与支付给中标单位的费用相挂钩,对做得好的全额支付养护经费,并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得不好的,要相应扣除合同约定的养护管理经费。

第9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rural highway, from reconnaissance,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ural highway design.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highway design

概述

2004年8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2009年6月交通运输部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我国的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在这两部法律、法规中,均未有农村公路的概念。

最早关于农村公路的概念出现在2003年3月原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制定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里,在该办法中对农村公路定义为:“农村公路一般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2004年7月原交通部制订的《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中对农村公路又表述为:农村公路一般指县道、乡道和村道。此后,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及2006年1月原交通部颁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均明确指出,农村公路主要指县道、乡道和村道。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345.5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6%以上。实践证明,农村公路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促进农村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8月原交通部印发并组织实施《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以及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攀枝花市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启动,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但由于攀枝花市所处地理位置和公路建设的特殊性,农村公路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浅谈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在今后设计时有所借鉴。

2攀枝花市地理特征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米易县、盐边县、东区、西区和仁和区,总面积7440.4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21.41万人。自1965年开始建设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长江流域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川滇交界处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地跨横断山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逐级下降趋势,海拔标高为937~4195.5米。全市幅员面积的88%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属中山~低山地貌,高山深谷夹局部宽谷、山沟盆地、低丘和小坪坝。河网稠密,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具有典型的山地河流特征。攀枝花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干燥型河谷气候,干燥而炎热。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旱、湿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76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达2600毫米,90%以上降雨量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20.4℃。攀枝花地区频有大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风季多在3~5月,年平均风速0.9m/s。区内植被分布不均匀,但随着二滩电站的建成和长江“造林”的实施,区域气候变得较过去湿润,植被覆盖率也大幅上升。

攀枝花市农村公路现状

攀枝花市农村公路主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成昆铁路时的施工便道、林区伐木道路以及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投劳所建,八十年代虽进行了改造,但仍存在路网结构简单、道路等级低和路况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并且大部分农村公路多为等外级,没有路面,地质灾害如滑坡、软基、岩崩及水毁等频繁发生,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地形复杂、造价高、筹资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及执行“十一五规划”以前,虽然全市连续9年实行交通年,但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十一五”期间,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及四川省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和优惠措施,2006年攀枝花市政府也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攀枝花市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0亿元,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526.88公里。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093.1公里,其中县道826公里,乡道621.6公里,村道1645.5公里,农村公路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3%,实现了100%乡镇和63%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或弹石路。但按技术等级划分,县道等级公路542公里,乡道等级公路246.7公里,村道等级公路413.2公里,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仅占39%。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抗灾害能力,以及交通运输辐射功能还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加强。

农村公路设计中常见问题

4.1 设计理念陈旧

“十一五”期间是攀枝花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初期,由于新的公路设计规范的颁布,公路的设计标准逐渐提高,但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对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不足,加之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公路设计仍保持着“经济思维”的理念,未能随着建设条件的改变及时进行调整。其中考虑工程和专业要求较多,从社会、环保角度考虑较少;有特点的设计少,照抄照搬现象较多;在技术指标掌握上,不能因地制宜,生搬硬套现象较普遍。对此,原交通部在2004年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并系统地总结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测设计新理念,其主要内容是:

⑴、树立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公路安全放在首位。

⑵、树立环保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

⑶、树立舒适理念,要线形流畅,路面平整完好,路域环境自然,视觉感官良好。

⑷、树立和谐理念,要充分考虑公路与沿线自然地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注重环境保护,使公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⑸、树立经济理念,力求在技术先进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

4.2 技术标准不适

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功能和作用有很大差别,干线公路主要是强调安全畅通,要求必要的通行能力,技术标准尽可能高,而农村公路等级不在高而在适用。因此,农村公路设计要按照“因地制宜、先通后畅、分步实施、逐步提高”的原则,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在具体设计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标准越高越好越安全。在适用标准上,往往生搬硬套,不考虑实际需要,结果造成不顾环境、不计造价、盲目追求高标准的现象。另一种倾向是,随意突破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指标。特殊情况下,经过充分论证,可在个别技术指标上有所突破,但要保证安全,绝不能随意突破。

公路技术标准是多年经验的总结,是搞好设计工作的行为准则。灵活掌握运用标准,是指要全面理解标准,灵活确定技术指标。对于强制性指标要严格执行,一般性指标要灵活运用,超限指标要论证采用。根据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调查情况分析,大多数农村公路都是利用旧路或机耕道改造而来。从各区县农村经济现状和地形、地质条件并结合交通量考虑,县道和重要的乡道宜采用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山区通乡公路宜采用四级(双车道)以上公路标准。通村油(水泥)路除受到地形、地质和经济条件限制下可适当降低标准外,其余应采用四级(单车道)公路标准。

4.3勘察深度不够

勘察尤其是地质勘察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直接影响工程方案的确定。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的增大,勘察设计别是地勘中出现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地勘深度不足,地勘工作量不够,勘察与设计脱节,勘察成果不能指导设计,由于地勘问题引起的工程变更、超概算问题较为严重。从部分新建项目的设计情况来看,大多数重大、较大设计变更都是由于地勘工作深度不够造成的。

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确保基础资料全面、实用、可信。在勘察工作开始前,要制定周密细致的勘察大纲,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严格按照勘察工作深度要求执行。要加强设计和勘察工作间的沟通。充分查明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尤其是查明各种特殊及不良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才能合理确定路线技术方案。

4.4设计周期过短

设计周期过短不仅仅是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设计中的问题,在全国其它地区也存在这一问题。由于周期严重不足,为了赶时间,设计人员就要生搬硬套,很少创新和充分论证,甚至连初步勘察设计都难以做透彻,而设计质量的深度与周期密切相关的。很多项目没有按程序做,工可还没有批复,初步设计就已经开始做了,等工可批下来了,设计又要重新调整,很容易造成变更和浪费。因此,建设管理单位要给设计人员一个合理的设计周期,以保证设计质量。对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程方案复杂的项目,设计周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增加。

4.5设计变更控制

根据调查了解,攀枝花市农村公路设计变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农村公路因开工时间紧,前期准备工作较短,设计深度不足,造成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

二是受投资限制,对技术标准的变更或建设项目不能按期施工,产生对设计内容的变更;

三是受国家土地政策限制,部分路段在实施中因为土地调整困难而产生变更。

因此,要想控制好农村公路设计变更,必须作好以下工作:

⑴、要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各方面的因素,实地勘察,充分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材料情况,核实现场测设基础资料,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⑵、各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施工图等能否满足实际要求进行审核、论证,严防“先天不足”,避免产生变更。

⑶、对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实行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和审计现场会签的办法,有效控制变更。

⑷、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审查审批程序。对重大、较大设计变更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报经原设计批复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⑸、对重大、较大设计变更要将审批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的监督,防止出现不合理变更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4.6 安保工程薄弱

在影响攀枝花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混合交通严重、车辆安全状况差等是主要因素之一。但由于国家投资少,很多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设计不全或不当,甚至在某些设计中没有考虑安保工程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一个因素。此外,由于安保工程不直接影响公路主体工程和车辆行驶,在一些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从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公路存在一定的安全保障缺陷。

对此,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是长陡纵坡行车安全问题,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此外,建设单位也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安保工作,加大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安保设施,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的设计应结合技术条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周围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的特殊性,分类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重点,合理把握建设规模,控制设计变更,着重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完善防护、排水和安防设施,增强通车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司.《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R].北京:交通部公路司,2004.

[2]交通部公路司.《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R].北京:交通部公路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