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传统生态农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生态农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生态农业

第1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位于横断山区,其基本的地理特征是山谷并列,高差悬殊。由于小气候差异极大,涵盖了从亚热带季风到寒温带间的所有类型,动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

从土地资源看,凉山州有土地面积9017万亩,其中,耕地765万亩,林地5832万亩,草地2900万亩,成片果园46万亩,未利用土地300多万亩,水域100万亩。甘孜州有耕地面积179万亩,林地面积7655万亩,草地面积13284万亩,内陆水域面积276.46万亩。阿坝州有耕地面积167.99万亩,林业用地580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5633.51万亩。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到2012年底,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民族地区GDP中的比重达到19.6%,有超过50%的人口依靠农业生存和发展,农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

从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看,适于农耕的土地大部分位于高山峡谷区或者高山峡谷间的小盆地中。耕地比较零星,宜于生产小批量的优质农产品。适于畜牧的区域广阔,畜种多样,大多数地区均农牧兼营,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对传统农业的生态化改造。整体而言,包括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化改造、循环经济的建立、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牧民收入增加。

生态农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多年来,在四川民族地区耕地条件和畜牧业、林业基础上,在与市场不断适应的过程中,生态农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凉山州的生态农业布局中,规划了高寒山区以昭觉、布拖为核心的350万亩绿色马铃薯产业带和以美姑、布拖为核心的100万亩优质苦荞产业带;二半山区以盐源、会理为核心的70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带和以昭觉、普格、盐源为重点的40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带;安宁河谷地区以西昌、冕宁为核心的8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带,以西昌、德昌为核心的10万亩高档花卉产业带和50万亩错季蔬菜产业带;金沙江流域以宁南、会理、会东为核心的20万亩热带水果产业带,以雷波、金阳、宁南为核心的10万亩优质脐橙产业带,以宁南、会东为核心的50万亩优质茧丝产业带。

在形成合理生态农业布局同时,依托牧业优势发展生态养殖业。在安宁河谷地区和低山地区建设优质肉猪、禽蛋、肉兔主产区。二半山区建设优质肉牛和肉羊主产区。高山区建立优质牦牛和藏绵羊主产区。依托林业优势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到2015年,营造人工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41万亩,配套荒山造林54万亩,封山育林428万亩。突出抓好短周期木质原料林、生物质能源及干果、木本油料、木本药材、森林蔬菜等特色林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以核桃、青(红)花椒、油橄榄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10万亩,新建林药林化原料林基地72万亩,改造低质、低效商品林130万亩,其中滇杨30万亩、桤木15万亩、麻风树20万亩、核桃30万亩、青花椒30万亩、板栗5万亩。

阿坝州至2010年建立了五大生态农业基地。其中反季节商品蔬菜基地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了22余万亩,总产量达到70万吨。商品蔬菜销售覆盖了以成渝为核心的各大中城市;特色水果基地发展到24万亩。甜樱桃、酿酒葡萄、红富士苹果、青脆李、枇杷等优质特色水果广受市场欢迎;高原反季节中低温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州高原反季节金针菇生产总规模已达到2700万袋以上,总产达3万吨以上,占成都市场夏秋季金针菇批发总量的80%;高原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达到19.3万亩。

甘孜州也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50万亩,其中农业标准化示范片20万亩。

在四川民族地区耕地条件和畜牧业、林业基础上,在与市场不断适应的过程中,生态农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化改造和循环经济的建立

影响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生产环境的因素很多,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自1998年以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金土地”土地整理等项目的实施,民族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耕地资源的生态化利用得到发展。

凉山州干热河谷地区大多数土壤质地好,适耕期长,具有一定的保肥保水和供肥能力,宜种性广,开发利用潜力大。目前有宜农荒地400万亩左右,近期可开发耕地100多万亩。但该区域受缺水和水土流失影响,耕地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现有的765万亩耕地中,田140万亩,旱地6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181万亩。还需要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甘孜州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低产田土比重大,土壤肥力不足,耕地保灌面积小,农机装备水平低的现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全年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82万亩,完成耕地地力建设10.04万亩次。

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是农业生态化改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民族地区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不断提高秸秆、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逐步实现适宜区沼气普及率占适宜户的6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粪便沼气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在沼气适宜区外,大力推广使用农村省柴节煤炉灶和清洁能源,从能源结构调整上,切实减轻农村生态压力。同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提高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仅甘孜州2012年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口,推广生物质灶7000台。

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推广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立体生态农业。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壳壳村是茂县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基地。该村在抓好青脆李这一特色水果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养猪产生的农家肥,按季在林下间种莴笋、番茄、白菜等绿色蔬菜,果蔬结合,一年四收,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2012年示范基地生态农业每亩收入达到2.4万元左右,其主打品种青脆李每亩收入1万元。林下蔬菜中,第一季春莴笋每亩收入0.4万元。第二季越夏番茄每亩收入0.6万元。第三季秋白菜每亩收入0.4万元。该模式科学统筹成为干旱河谷地区立体生态农业发展典范。

影响民族地区生态农业生产环境的因素很多,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

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产品质量的控制

科技支撑是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科技服务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

2012年,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有机黑苦荞产业化种植与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启动种植基地建设。凉山州甘洛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彝家山寨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坪坝乡三十户村建设基地,科学化、规范化种植黑苦荞1000亩,拓展种植500亩。到7月黑苦荞收割季节,经测产验收,黑苦荞的产量、质量均创甘洛县历史新高,产出优质黑苦荞约56万余斤,亩产达到373斤。为项目实施新产品研究、加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甘洛县黑苦荞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阿坝州茂县南新镇罗山村在脆红李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制定了脆红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分别在定植期、盛果期、土壤管理方面、肥水管理等方面科学筹划。脆红李盛果期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目前,该村拥有标准化脆红李核心示范园1200亩,年产优质水果2400吨,产值达1680万元,实现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较大突破。罗山村已成为高半山特色产业发展典范,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阿坝州理县是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理县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理县大白菜肥料使用准则》等5个大白菜质量标准,全县都被列为国家级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凉山州会东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在打造“大凉山”品牌中,会东“馨云川”生态鸡引进先进的芯片植入技术,从养殖到销售形成了可监控的质量可追溯体系。‘

科技支撑是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科技服务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

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牧民增收

生态农业发展是否成功,农牧民增收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为从立足资源优势向立足市场优势转变,民族地区采取了许多措施:一边引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一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农业产业链在逐渐延伸,效益也不断增加,生态农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凉山州宁南县经过多年努力,将桑蚕养殖业培植成为了支柱产业。为延长产业链,提高群众收入,宁南县全面启动了国际桑茧丝绸产业园区建设。到2012年底,园区有生产企业1户,即南丝路集团谊兴丝业公司;在建项目1个,即银鸿丝业公司投资8000万元、20组自动缫技改扩能项目;已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的项目4个,即浙江丝绸之路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的50组自动缫项目,金鹰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1000吨绢丝项目,维维集团投资3.6亿元的5亿罐冬桑凉茶项目,四川舜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9亿元、年加工处理桑枝30万吨的桑枝综合利用项目,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可实现产值57.6亿元。上述项目建设一旦完成,宁南县将形成对桑蚕资源的全面利用,形成桑-蚕-丝、桑叶-饮料、桑枝-桑皮纤维棉-糠醛-纸浆-沉淀木质素等多个循环经济链条,大大提高桑蚕产业的经济效益,富民强县。

阿坝州小金县通过“引进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紫葡萄、红苹果、金土豆”三大主导产业及其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葡萄酒业、宝清果业、必喜食品等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4445万元,带动农户1.5万户,实现农户增收3470万元。在农村专合组织中,小金县利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用特别突出,该社有社员172户,蔬菜基地达1100亩,带动农户1620户,年外销蔬菜8000多吨。

2009年,甘孜州乡城县政府引进四川康南农业科技公司进行蓝莓种植,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让荒坡荒地变成村民增收的“金土地”。一亩地的收益远远超过种植传统农作物的3倍。

第2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都有所不同。生态农业在吸收了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科学技术,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和农业生态工程和农业技术,从而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真正需求,使各个地区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其地区优势,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高效发展。

(2)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生态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的负外部性,充分强调了既要发展农业也要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和生态双赢的目标。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注重发挥自然资源的潜力和生物的多样性优势,注重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发展,着重强调农业产业体系的整体利益和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则,全面规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有效增强农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要求

(1)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一定要考虑到农业生态区域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区,都有着不同的农业生态因素存在,要选择不同的农业技术和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必须要考虑到生态区域的地形、土壤、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也不能仅限于简单的技术推广,应该把重点放在生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让农民懂得如何利用生态规律,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又能更加高效、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保证生态平衡。

(3)生态农业给我们带来的是低碳环保式的农业生产模式。所以,我国职能部门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投资。站在市场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加强在生态农业技术上的投入。同时,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一下其长远的经济效益。

3生态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生态农业技术发展迅速,但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相对滞后。导致整体生态农业发展势头缓慢。目前,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难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速度。在运作过程中,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分离;科、教、研及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系统间相互协调困难,很难产生协同效应。很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的推广方式还在使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通过试验和培训指导以及咨询等方式进行推广。这种推广属于单纯的耕作技术推广,没有考虑到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致使农业推广仅限于农业生产这个环节上。这种推广方式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在生态农业推广上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但是,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的拨款在逐年减少,用在生态农业推广上的资金又很少,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资金问题难以维持下去。所以,经费不足也是影响我国生态农业推广工作的一大不利因素。

4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问题的办法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研究机构和农业高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相互合作,形成彼此分工、相互联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把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成果与农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农业机构研究形成先进和实用的科技成果,只有让农户把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的农业生长中,我们才能摆脱研究开发与产业脱节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农业科技成果保密性差,因此我们要制定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保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

(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原有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重新测算农技推广所需要的岗位,定编和定岗。建立和完善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激励机制,生态农业技术取得的成果属于公共产品,生态农业技术属于公益性技术的推广范围。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农业推广人员依法进行技术承包,得到的合理收入应该给予保护。

(3)在惠民政策上应该给予适当倾斜,促成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投资主体多元化。由于生态农业科技成果的保密性差,生态农业推广到市场以后所得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远不能够收回投入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依靠国家给予的强大支持。

第3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1、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建.设体系

第一,要加大现代生态农业宣传,使山东省群众尤其是农民能够更好地认识生态农业。为此,要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综合使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在山东省普及生态农业技术和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与法律法规,以便当地农民能够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意识,培养绿色消费和清洁生产等习惯[1]。第二,要建立科学发展观念,加强理论整合与创新。例如,可以对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以及农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并综合山东省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现状进行优化、完善,以便构建的农业理论体系既顺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形势,又符合山东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从而确保山东省能够有序开展现代生态农业活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要积极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尤其要合理借鉴关于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在学习借鉴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山东省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免因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产生消极作用,甚至妨碍生态农业建设。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核算体系,优化成本核算制度,并努力将我国制定的绿色GDP统计政策落到实处,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采取积极措施建立系统、全面的经济评价体系,促使生态农业朝着健康、可量化的方向发展。

2、重视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进程

第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与生态农业发展相匹配的政策体系。现代生态农业对物力、人力、财力以及科技力有着相对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进程,必须重视前期投入。山东省生态农业具有起点低、经济效益薄弱、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发展层次低等特点,这都要求山东各级政府重视制约因素,通过学习优秀经验结合当地情况,增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以及相关工程建设等。第二,要重视机制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并完善生态农业建设的激励机制,促进当地企业、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来,通过水土保护、植树绿化等一系列的农业综合开发行动,促进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第三,要加强对当地环境污染的控制,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使用有机肥与无毒副作用的生物肥料,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相关化学物的使用,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控制减少污染,加强生态防护林等体系的建设,控制山东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并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另外,要实现生态农业的标准化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从而有效发挥标准化的积极作用,指导山东省生态农业朝着有序方向发展。

3、深化技术创新,夯实技术基础

第一,要增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深化技术创新,不断夯实生态农业技术基础,促进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建立多种生态农业科技投资体系,为当地生态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收益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第二,传统农业的优秀技术要加以改进与创新,促进传统技术的有效利用与发展。山东省传统农业发展基础浓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有效的继承发展。第三,要对生态农业技术进行有效推广,丰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建立全面的推广体系,培养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从而促进山东省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利用率的提升[2]。

4、增强农民素质,构建多重模式

第一,要重视农民素质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促进生态农业的长远发展。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加强农民文化技术修养的积累,促进山东省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全面有效提升。第二,要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指导农民进行科学饲养、科学施肥施药,从而实现科学耕作,生态种植,促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升生态农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第三,要有效发挥山东省优秀的农业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构建生态农业发展的多重模式。首先,要不断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山东省农业种植业结构,促进优质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多种方式经营。其次,要将水土保持与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山东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

第4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发展

 

今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导致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不断的挤占农业用地,造成我国的耕用土地不断的减少,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超过0.1公顷,水资源不到全球水平的40%,农业土地资源十分匮乏,加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上的发展。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我国农业发展中社会的自然生态和经济发展中出现难对等发展的情况。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村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吃到绿色、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因此,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无公害发展、循环发展是顺应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怎样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公害少、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也是越来越多农业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二)加快传统农业发展的变革

 

现代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如大量的生态资源被损耗且没得到合理的运用,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随着这些问题的加剧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难以弥补的损失。要在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最大化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可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都综合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中,由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不同步转化为同步发展。

 

(三)生态农业发展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

 

民以食为天,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的人生活水平一天天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在是满足于过去的“吃饱”,更要求食品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因此,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将新型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效率,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取福利。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特点

 

(一)综合性的发展农业经济。

 

(二)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利用传统农业的经验将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

 

(三)多样性的发展农业经济。

 

(四)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南北气候、地质条件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将农业生物的多样关系加以利用,可以起到促进多种农作物同时发展。如云南农业学家朱有勇将糯稻和抗病杂交稻间种植就可以防止稻瘟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在西北不少农民将向日葵种植在石榴园,避免石榴对害虫的侵害等。节约成本的同时促进了不同种植物的多样发展。

 

(五)高效性的发展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的发展的保证了对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例如对饲养动物粪便的再利用,降低的生产成本,提高的经济效益,也减少通过化肥肥料等化学用品对种植物带来危害,生产更多绿色食品。

 

(六)可持续的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的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循环使用上,如有人在自己的山鸡饲养场里同时也养殖蜗牛,让蜗牛吃叶子,鸡吃蜗牛,鸡的粪便作为叶子的养料等,建立一个循环的生物圈,减少人工饲料和化学品的使用,最大程度的提高的产品的安全性,满足了人民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三、怎样做好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多展开宣讲,增强农民对生态农业的了解

 

有些农民的生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农业的种植停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里,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因此,使农民明确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能带来什么实际性的好处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如各地的村委及宣传部可以定期的组织农民定期开展交流会议,交流彼此间种植的心得与经验,此时宣传员可以分享几个成功的案例进行正面的刺激和鼓舞,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各个公社也出黑板报,宣传生态农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阐述生态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关联,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等。树立农民对农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积极从绿色品产业的开发与经营。其间,应定期的向态农业人员、劳动者普及相关的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懂科学、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达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发展生态农业需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首当其冲的就是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最大的农业污染来自于农药、化肥等,污染范围广且治理难度大。因此,在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工作中要用各种科学实验和示范方法,引导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增加对有机化肥的使用率。完善相关的法律措施,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环境的检测体系。对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进行淘汰,对已造成的污染贯彻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三)推进农业领域的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态农业是由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系统工程研究方法、生态学原理等元素像结合的综合农业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离开了科技的发展就像鱼离开了水,无法依存。在对传统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在对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敢于积极采用与之配套高可行性新技术。推动农业科技的大力发展,如清洁生物再生能源的开发、农业废水分散治理及循环利用、无机物复合肥料、污染地生态恢复等,现代科技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又促进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第5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 制约因素 对策

一、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技术因素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生态农业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对生态农业进行了大龄的科技投入,但是扣除价格因素、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科研水平不高,和发展要求相比,农民获得的补贴和利益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因此,保证不了农民的利益和生态农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农业科技推广的速度缓慢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化率偏低都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法律因素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农业的相关法律,但是专门的生态农业立法是空白的。生态农业建设法律法规的缺少,将直接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我国现有的环保法律执行的力度也不够,农村很多环境保护法可操作性不强。

(三)政策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脱离不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我国现在这个阶段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工业的重视,国家对工业投入的资金与农业相比要多的多,导致农业的基础建设跟不上发展速度,更谈不上生态农业的快读发展了。其次,我国对生态农业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政策也不健全。政府的官员因为国家的奖励机制,只是关心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农民对生态农业认识的不足,也只能关心目前眼前的利益,看不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监管也是一个问题,生态农业设计多个职能部门,但是众多职能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和沟通,阻碍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的意识因素

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于采用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的认识还比较浅。群众缺少绿色消费意识,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关涉及生态农业的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主动性。

(五)环境因素

我国农业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农药对土地的残害是严重的。它能引起地利下降、土地板结,这样给生态农业的建设照成很大的困难。现在城市的大气污染对农业也有很大的污染,像酸雨对农村土地的危害是很严重的。我国的农村废弃物的焚烧对农村的环境污染制约着农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一)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村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民的素质对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对农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加以重视。首先,政府应该组织专业的农民培训机构,定期组织农业院校的专门人士给农民进行定期地、持久的的关于农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举办生态农业培训班的模式,将各类种植、养殖以及农业管理的方法传授给农民,保证农民能够掌握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和管理的能力。

(二)完善生态农业政策、法律法规

发展生态农业,首先,我们需要在立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经济和生态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建立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农产品生产交易行为。要制定和生态农业相关系法律。例如《生态农业补贴条例》《生态农业灾害救助条列》这样基本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可以明确生态农业的资金来源和补贴的范围,确保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农民的贴身利益。其次,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要严肃处理破坏生态农业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确保环境法律的地位和尊严。再次,我们要更多地借鉴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确保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确保生态农业的顺利发展。

(三)加强科技力量的投入

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农业模式。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的投入,科技的投入包含很多方面:第一,我们要培育以绿色农业产业化的线路为主的生态农业,要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农药和动植物营养物质来替代传统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第二,我们要加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化的主力军,农业龙头企业依托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支持更快实施生态农业地产业化生产,可以更好地带动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化生产。第三,我们要在农村构建新的科技服务体系,我们要积极组件农村专业技术示范协会,在示范协会中,选取专业的农技人员实行包干负责制的形式,定期持久地对生态农民户进行技术地传授,确保农民更好更持久地吸收生态农业科技知识。

(四)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监管和领导的产业,我们要建立一种农业、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相协调的机制,统一管理生态农业工作,防止多头管理的一种工作模式。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专门建立一种由不同部门、不同技术人员组成的生态农业建设机构,更好地服务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民建中央专题组,路明,郭群峰.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止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3).

第6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探索与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29-02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传统农业中只发挥了农业必要的因素,比如土地、天气、原材料等因素,而生态农业是将传统农业的相关因素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农业,并通过一定的经济学、生态学来提高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发展起来的农业,在生态农业中包含了农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而且,生态农业实现了农业的规律化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要求。

一、生态农业概述

生态农业中包含了经济学原理、生态学、系统工程管理理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是在不断实践摸索中走出来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的本质是在保护环境前提下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其发展既包含了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包含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且这种发展模式是两者均衡的发展模式,转变了传统农业发展中不顾环境保护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提高的旧模式。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情况下,同时也为后代人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非常重视人类、环境、农业、资源四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兼顾了人类长远的需要。生态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的产业化,是集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主张的是无污染的发展理念,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在农业中的使用,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农业种植以及种植技术进行指导,在保证产品数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因此,生态农业工作者必须懂得生态经济学以及生态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农业过程中的正确操作。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只重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这使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说明,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都是各国的基础经济支柱,不注重农业发展的国家最终都会受到发展的限制。而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犯了忽视农业发展的严重错误,这要求必须重视农业的科学发展,制定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重视其所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农业的发展强调的是整体性的发展,需要协调好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把生态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站,都会发展轻工业,但是在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必然会要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从产业结构的发展来说,只有各个产业齐头并进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得长远的发展。

(二)生态农业是多样性的农业发展

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全国都采用统一的发展模式,这并没有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而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生态农业的发展是针对各个地区的独特条件而进行的发展。比如我国的南方地区就和北方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南方就利于地方的特色发展“猪-沼池-果树”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只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的农业发展才能做到资源的最好利用,同时也能做到对资源的最好保护,使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不论是经济效益的发展状况,还是生态效益的发展状况,都应该统一发展。

(三)生态农业的高效性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中一些农业的废弃物都是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而生态农业则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生态农业的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既改变了传统模式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也是一种保障,这让生态农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发展,是在人们对于农产品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进行的发展,既是一种保护环境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生态系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现状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虽然已经实施计划生育,但是我国人口数量却处于大量增长状态中,而耕地面积却逐年减少,对于耕地面积处于逐年减少的状态中,我国没有出台一部政策法规进行控制。目前,我国森林破坏的现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些乱砍乱伐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对于多样性生物的保护机制也不健全,很多物种数量处于急剧减少状态中,大约有30%左右的动植物受到很严重的威胁。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分析这种获取资源的发展是破坏式的发展模式,对以后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生活废弃物的污染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城市以及农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生活废弃物,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这些生活废弃物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在农村,很多农民都将生活垃圾直接扔到田地里,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而且这些生活废弃物长时间的堆积容易产生一些病菌,是各种疾病的源头,给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威胁。

(三)农村生态环境受到工农业生产的污染

城市工业所存在的“三废”现象,已逐渐向我国农村发展和蔓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三废”污染现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大约有30%左右的农田受到大面积的污染,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由于一些固体废弃物品的大量堆放,导致很大面积农田不能使用。同时还有大面积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现象太过于严重,所以粮食每一年减产基本在150亿千克上,这就表明直接损失大约在190亿元左右。另外,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由于近些年来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乡镇企业所带来的污染却一年比一年严重。同时,因为农田和乡镇企业通常两方面是紧密相关的,农田已经被作为是消纳污染物的主要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农业生产也会带给农业环境一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第一使用农药、化肥不合理,这些化学用品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特别是一些农药和化肥所引起的污染,不但影响着农业生产的产量,而且对人体和动物产生了很大危害。第二是一些废弃料对农业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污染。最近几年来,家庭畜禽类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因为废弃物不能马上用于农业生产,因此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对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四、农业经济中生态农业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升级

要推进农业大力发展,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能够更好的适用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同时优化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这样可以形成新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地区发展中,可围绕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废弃物加工等进行精心培育和规划,需要从各方面保障所推出的农产品是无公害、环保的产品,形成专业特色的发展形式,不但保障了农民的收入,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建立起企业直销形式的销售模式,解决物流、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从多方面上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投融资体系的建立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讲,制定出与时展潮流相符合的产业政策,可以吸收外来资本和民间资产,政府也会制定出一系列与发展相符的政策法规,农业生产可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迈入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对于农民来讲,发展农业生产实属是一件可以提高收入的好事,最近几年来,一些外来的资本家纷纷涌入到生态农业发展领域中,这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而且也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同时也可以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另外,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管理机构。

(三)生态休闲旅游与农业景观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人们都希望能够真正亲近自然和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丽,开展农村生态景观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它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诞生的,进一步开创了农业生产运作的新形势。这是一种新型模式体系下的旅游项目,运用在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态成果、田园景观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广大游客来购物、体验、观赏、健身等等,从各方面上促进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对于生态农业发展来讲,既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发展,而且还需要保障其发展的稳定性。

(四)发展农业国际贸易

我国是传统农业的出口大国,大力加快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对开展我国农业贸易格局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会受到质量、产量、出口等各方面困扰。在我国农产业生产过程中,会广泛运用化肥、农药、激素等等,这样就会使牲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影响到出口的数量和产量。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出绿色产品,也就是一些无污染、无公害、无毒害等化学物质,也就是一些具有营养价值的食品,这样能够与我国一直倡导的环保理念相符合,进而加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因为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因此,必须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研究,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苏春华,等.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J].农业现代化究,2012(6).

[2]郭书田.21世纪中国的生态农业[J].中外科技信息,2011(10).

[3]邵立民,方天.21世纪中国绿色农业的战略选择及对策[J].生态经济,2013(11).

第7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存在问题;有效路径

一、引言

农业经济关乎着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变革,促进农业发展水平、发展规模的提升,意义重大。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已成为时代的选择。

二、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

所谓生态农业,即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基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开放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资源,形成土地、生物、空间等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构建生态有机循环系统,强调要素资源的协调配置,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创造生态农业经济,促进生产系统与环境系统的长久发展。可见,生态农业经济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的价值提升。进一步分析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第一,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是必须以生态为基础,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强调生态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第二,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以新技术、新方式为基础,强调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双提升”。同时,强调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提高生产与消费的对接,营造良好的农业经济。第三,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势必形成专业化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形成整体和谐。

三、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科学技术与成果转化受限,未实现明显的价值创造。我国传统农业发展走粗放型发展模式,束缚大量的劳动力却未实现价值创造,甚至导致农户抛弃赖以生存的农地,纷纷涌入城市,农地荒废现象严重。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以来,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农产品嫁接、绿色生产等,加强全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成果转化并不理想,或者是农产品滞销,或者是未与消费市场对接,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业技术研发的硬、软件配套都未跟上,尤其是农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难以为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奠定技术基础,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二)受体制与意识形态的约束,难以调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体制的约束。从微观层面来看,农户自主生产的情况占比较大,难以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价值创造有限。尽管已不断推行机械化生产,但主要停留于小型设备,只有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才能引入现代化设备,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走现代农业生态之路、规模化之路。从宏观层面来看,城乡二元经济依旧存在,无论是体制还是意识形态,都还存在待遇不公等现象。尤其是传统观念等限制,难以调动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导致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受阻。(三)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匮乏,未对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为基础。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在资源供给上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人力资本严重匮乏。农村教育相对滞后,导致农业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培养困难,而外界智力资本很难融入,由此导致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技术提升困难、后劲不足。尤其是即便外界智力介入到生态农业中,但受收益周期长的影响,导致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二是,物力资本相对匮乏。尽管在发展“三农”上有扶持政策,但大多向规模化生产所倾斜,农户个体生产受到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目前,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模式依旧占据大部分比重,最终流向小规模生产的扶持资金有限,导致生态农业经济增长严重受阻。

四、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有效路径

(一)保证农业生产力的供给,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有较高的生产力,才能够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这是发达国家发展农业进程中,所总结的生态学规律、自然规律。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必须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保证生产力的供给。不仅是物资、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农业技术、研发人员的供给,以现代科技推动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以环境的承载为限,发展与优化环保产业,实现生态环境的控制与改善,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为生态农业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要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政府与社会必须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构建健全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如引导与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业信贷产品,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构建信息平台,为农产品的销售打造一条绿色通道。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推行大规模的现代农业生产,广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尤其是严厉打击乱采乱恳乱猎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地方政府强化对环境的监测,引入生态农业保险机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三)积极发展生态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增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协调好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生态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尤其是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如尽量减少现代工业产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有效降低后期环境治理成本。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中,减少或者避免无机化肥的使用,降低化工产品的应用,注重发展生态能源,深度挖掘生态农业系统的潜力,构建生态农业自循环体系,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作者:吕秀娟 单位:栖霞市农业局

参考文献:

[1]霍杰.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2).

第8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04-1

0引言

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与发展中的重要形式,它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的一种社会、自然、经济等和谐统一的集约化农业。我国生态农业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才兴起的,目前也已经遍布了全国多个省(市),但是依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效地推广。

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现有的那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不能适用于它,这就造成了生态农业技术的缓慢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推广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推广有效性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1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1.1没有完善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对于我国目前的生态农业技术来说,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不适用于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该推广体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对推广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的分配与管理,对于重点的技术成果也是采取统一的推广方式。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的分离现象,而且,科、教、农之间也没有良好的联系形式。大多数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只是在农产品的种子与肥料上做文章,技术的推广并没有落到实处,这样就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

1.2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还是继承传统中的那套推广形式,即以试验、示范为主,把农业技术普及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去。这种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式注重的是单纯的技术推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即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仅仅是在生产技术上做文章,却不顾产前与产后的工作,最终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问题。从根本上来看,这种推广形式并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不足

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资金投入不足与人才投入不足。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它所注重的是综合效益以及长远利益,而传统农业所注重的是近期的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才资源。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国用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上的资金不断减少,造成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农业,其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人才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技术的推广进度。

2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建立健全完善的推广体系

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其技术推广体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增长,为农业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建立起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的联系。其次,将科、教、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出现科研与发展之间的脱节现象。最后,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体系。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中,必须要对农业科技制定良好的配套政策,确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2.2建立良好的技术推广机构

对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说,不同的地方也会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所以,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中,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推广工作。良好的技术推广机构应该确保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让农民懂得生态农业的生产规律,倡导科学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其二是建立良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信息交流平台,让农民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信息。

2.3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力度

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中,除了依靠国家政策资金之外,还应该不断扩大融资的渠道,积极展开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加大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并对推广中取得成效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3 结语

生态农业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让农民们能够真正认识到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当然,面对复杂多变的农业生产形势,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出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形式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燕.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 . 农业 经济. 2011(2).

[2]张燕.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 [J] . 农村经济. 2011(2).

[3]王新,葛雁南.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3).

第9篇:传统生态农业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农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生态农业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农业潜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深入分析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迎合可持续发展趋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1.1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农业已经逐渐向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的发展观念之中,农业经济发展是比较粗放的,农业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而随着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业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与之前相比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这就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这主要是因为生态农业较好的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效路径。

1.2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由于农业和农村关系着人类的基本生存,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政府也对农业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政策倾斜,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对于农业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于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将形成较大的阻碍[2],并且这种不利影响在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得到恢复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强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这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

2.1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活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社会经济、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应该实现和谐发展,并且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环境因素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自然法则,然后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确保生态系统高效运行,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3]。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关注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然后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从而使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依托和促进关系,最终实现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2推动农村环保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之前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产业经常成为被忽视的因素,并且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环保产业发展也受到较多的阻碍。但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时候,农村环保产业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区位特点来看,环保产业在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如果农村对于环保产业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并且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将大大提高农村与外部的和谐关系,从而带给农村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可以说,环保产业对于生态农业经济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4]。从实际的经济效益来看,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农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以更高的价值进行销售和推广,这对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发展环保产业的过程中,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而应该充分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构建完善的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增强

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打通农村商品经济流通症结,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物流、保险等服务,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交易机制,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服务。此外,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背景下,构建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体系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已经成为了前沿产业[5]。在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上,农村的人居环境将大为改善,在农村发展休闲养老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各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政策,支持农村旅游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