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习能力的好坏,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他们预习的效果。对于预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不仅仅是要交给他们良好的预习方法,同时还让要引导他们发现属于自己的预习方法,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在开始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预习,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其次是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兴趣。第一个方法是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第二个方法则是激发兴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可以运用预习案来达到目的。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以学定教中重视自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要注重自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们明白应该将自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充告知学生采取什么办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在导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
课堂自主学习内容:(1)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盼春——绘纯——赞春)。(2)详细的分析课文内容,哪一些方面写的最细致,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举出有关春的诗句来表现出春的特色。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阳垂野草青琴,时有幽花一树明”等等来赞春。
同时,自学目标设计之后,还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为学生点出。如上述的自学目标可以结合导学案,在投影上展示出春天景色等等内容,让学生从书本和图册中找出更多关于春天的故事。
(二)导学案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
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并且需要体现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使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的具有条理性、更加系统。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在自学时通常都喜欢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直接去找答案,这对他们的能力提升相当不利,因此应该让问题具有启发性,这样他们才会去主动的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学案中优秀学生要能够感受到挑战,一般的学生能够受到激励,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给从中感受到成功,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羚羊木雕》这一课中,如果导学案中提出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这样的问题缺少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就会第一时间就会认为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而且认为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完成任务了,此时他们已经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对他们的自学不利。而如果一开始就从辩论木雕应不应该归还开始,学生也会积极的找寻资料,为自己做好一辩。
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点拨解惑不是课堂上的“独角戏”,以学定教重在引导、点拨,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需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进行解惑,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七年级下册当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师需要做的并非是完全的解释课文,更多的是应该像学生提问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等等,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找到答案,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得如何,同时还要知道学生以往学习中形成的数学思维方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知道学生要的是什么,才能找准知识的“发展区”,以这个发展区快速地向新知识迁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阅历越来越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也比以往的学生要丰富得多,很多学生的学习起点已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因此教学时教师如何把握教学起点是对一个教师的一大考验。如教学《元、角、分与小数》,这是小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在此之前学生对小数已经有所接触,但都只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这单元要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的加减运算,并将其系统化、精准化。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挖掘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选取学生买文具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入手,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从学生发现问题出发,在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为学生的需要而教,课堂才真正成为师生交流和成长的平台,才会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创设教学情境
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那么如何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呢?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动情,产生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迅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快乐的活动。如教学《可能性》,这堂课一开始,我把课本上的讨论题设置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情境活动,由此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转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学生很主动地就参与“抛图钉”、“转转盘”等活动之中。学生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探索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数学课题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
三、以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程序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预先设置好教学环节,学到哪里要出什么练习、如何过渡、如何总结,按规矩办事,生怕会出现什么错误,害怕学生不按教师的思路来,害怕学生会“脱离轨道”,把自己和学生都困在了一个“死胡同”里。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地改变教学程序,使学生“乐学”。如教学《圆的面积》,我原本是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用自己手中的圆沿着半径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当我问学生:“我们如何才能计算出我们手中这个圆的面积呢?”。很多学生干脆就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说了出来,着实让我措手不及。于是,我马上调整教学策略,在黑板上写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追问:“你们对这个公式有什么疑问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起手来,有的学生说:“我们如何知道这个公式的可靠性呢?”有的学生问:“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有的学生问:“如果知道圆的周长能求这个圆的面积吗?”……经过如此巧妙地调整教学环节,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到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来,学生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又学习了新知识。
四、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正确选择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教师角色 转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作为提高学生认知的重要学科,其重视度应该得到增加,而小学科学课教师应根据改革后的各项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充分做到课堂角色中应该具备的行为规范要求。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对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提出挑战,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就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合适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小学科学课程新理念的积极倡导者
科学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明显它不像语、数、英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小学课程体系下,科学教师要作为一名倡导者,努力改变学生和家长对科学课程的认识,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扬长补短,树立人们对小学科学的正确认识。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游览博物馆、走进动物园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这样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会逐步感兴趣,渐渐地对科学的学习也会有正确的认识。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融合了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包括语文、生物、物理、化学等,可以说,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各个学科相互综合的基础上的大学科,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非常广,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科学课程内容,因此,它是一门对学生的主体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科学课程并不是呈现专业的科学知识,而是举例生活中神秘的科学现象,并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解答人们的疑问。因此,科学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验证科学现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给出结论地球是圆的之后,会通过一系列的历史现象的记录与揭示,并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明白究竟为什么会得出地球是圆的这一个结论。这样既能使学生信服科学知识,又能在学习科学规律揭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是目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标准中的学科定位及教学目标有着比较详细地介绍,比如,科学更加关注学生探究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但是关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详细规定。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探究与验证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即面对真理不应该绝对服从,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要培养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怀疑和求实的态度,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把科学作为一门既定的、不容置疑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对教师、对教材保持一种怀疑与验证的态度,不迷信学术权威,善于自己通过多种媒介查阅信息,搜集资料你,验证理论。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有着为什么的疑问,这些问题并不一定能在课堂中得到教师的解答,学生可以作为利用网络查询、课外阅读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自己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科学素养。教师通过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合适而又准确的定位,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入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科学课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小学科学涉及到的内容有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无所不包,主要是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因此,教授这门课程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懂点文学知识,能对科学现象进行详细又形象的描述,又能对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规律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发掘和揭示。教师还需要懂得天文地理知识以及生物化学知识,比如有的学生会好奇为什么水会遇热蒸发以及地壳运动的知识等。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急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在课下多进行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由于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教师要及时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能够在课堂中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师,能够以研究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以及研究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用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实证,不断追求真理。教师这种对待科学的认真、执着的态度,也必将会感染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自主学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为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共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时空。
自2010年起,我区根据上海市教委相关精神从变革课堂入手,以实验的方式推动课堂转型,开展“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为改革方向的“新课堂实验”。这一变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实现“学得课堂”新生态。
三年来,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积极投入到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与区内外专家和同仁共同参与课例研修、专题研究、教育论坛等活动,努力实现经验的及时转化,不断改善自身日常课堂教学行为,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努力创建学生“学得”的课堂生态。
现就笔者为“上海市农村优秀青年教师专题研修班”学员提供观摩的《为学》一文的研究课,浅谈在初中语文“学得课堂”创建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
一、研读文本确定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
《为学》这篇课文节选自清代作家彭端淑劝谕子侄不仅要树立求学志向,更要不畏艰难,努力创造条件勤勉学习的文章《为学一首示子侄》。
文章首段以严整的议论开篇,论述了天下事难易转换的关键在于“为”与“不为”。做学问属于天下事之一,自然是同理。
因为作者作此文是为了劝谕后辈子孙,所以要把上述道理通过浅显的方式让孩子们领悟,于是作者讲述了富和尚和穷和尚的故事,通过他们两个都想去南海,却因态度不同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一现象,形象地揭示了人“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根据这篇课文的文本内容,笔者在课前制定了关于这篇课文的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为学》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
二、依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编写学生预学单
预学习是学生根据认知规律,将课本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前学习方式。预学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水平编写的学习单。通过预学单,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预学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反映了近年来对教与学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是以学习者的视角实践思考。这是以学定教的重要依据,当然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得”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笔者根据《为学》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梳理的内容,结合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预学单。预学单也是制成表格的形式。包括学习目标、字词知识、知识梳理、资料查询、文本质疑、推荐文章等。
三、课堂教学片段的呈现和思考
在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先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双项细目表”预设了教案,然后,在学生完成“预学单”后,根据其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容易的,课堂进行展示,教师少教或者不教;学生有困惑的,由学生提出来,共同交流学习,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忽略的,教师提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开思维碰撞。从而形成具有浓郁“学得”的课堂氛围。
1.“以学定教”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目前多数课堂具有以下的共性:
一是课堂缺乏互动交流。
二是教学流程固化。
2.“以学定教”理念是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方法
“以学定教”理念与高三第二轮复习“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指导思想高度契合,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教、学双方形成了很好的良性互动,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二、“以学定教“的概念阐述
以学定教,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情况,制定教学方案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理念要求教师不仅彻底地将学生当做教育主体,而且还要坚守为师的价值信念,并且以同边促进的策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是对传统“因材施教”理念的创新与拓展,因材施教偏重于教师一方,侧重于教师“教”的效益,本质上还是以教定学。而以学定教则是严格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层面起点,确定教学策略、设计导学方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拼搏、成长的快乐。
三、“以学定教”的实践探索
1.认真研究学情,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善于阅读并读懂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心理基础等方面,准确制定教学起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对学生解疑过程是确定“以学定教”起点的有效途径。
2.强化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以学定教”就要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3.善于统筹兼顾,实现全方位提高
“以学定教”实践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学生个体在学习行为、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达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共性的认识。要做到两者的统筹兼顾,教师就要学会整合”。一方面要整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与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找到并遵循学生在学习认知上的规律。另一方面要整合教学教法。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思考并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精心调整教案与学案,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四、“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1.“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前我们国内有些学校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昌乐二中、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等等。下面简单地介绍下其中两所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管中窥豹,让我们对高效课堂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1)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先学”要把握好四个环节,即介绍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学生练习;“后教”即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高效发展。
(2)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
①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指导学会。
②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
③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20%的因素――智商;70%的因素――情商;10%智商――行商。
④“271”课程模式的时间分配:20%(约10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约5分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2.“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操作和观念转变两个层面上均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始终满怀信心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正如教育家李希贵所说的:“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空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刘次林 以学定教的实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2]王想龙 “以学定教”的三个关注点[J].现代教学,2011年,Z1期。
[3]张杰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的以学定教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12期。
虽然传统教学模式的治学严谨,施教态度也很积极,不过由于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达不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而易见的就是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师的施教过程中多数采取“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很难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成绩,造成教师教育水平低下,学生厌学等情况。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对初中英语教学上多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为客体的方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以学定教的教学研究
1.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进行施教
新课改与传统教学不同,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的只是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对学生施教都是围绕最终的考试而展开的。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在意自身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来进行施教,务必做到因材施教,千万不要再以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
2.开发多种渠道进行教学
英语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载体,是较为全面权威的辅助书籍,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更生动灵活地将教材变成足以让学生学习吸收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基于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设计出更精美的能吸引眼球的课件,让枯燥的英语教学丰富多彩起来。通过对学生自身的优点发现,多鼓励支持学生正面的英语学习想法,使学生找到在英语学习中的成就感。
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原本的学习动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该多提升学生的英语兴趣。现如今,我国有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课堂互动进行教学活动,如观看英语原版电影,以及英语歌曲的教学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更积极热情的学习英语,还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掌握了英语知识。
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唯一的途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发挥出积极正确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最大能力去尊重学生,多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要为学生的发展进行全方面服务,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拥有主体地位。
初中英语教学的以学定教模式,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得到更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吸收英语的各项知识。
关键词:以学定教;数学课堂;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改革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年来,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虽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目标的确立”、“用教材教”、“探究性课堂”等理念和方式有了一定的思考与实践。但对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解决与落实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在实践与尝试中,遭遇到很多困惑,分析其原因,主要来自这样几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呈现背景的的问题。二是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归宿的问题。三是教学对象参差不齐的问题。四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的问题。学生先学后的课堂如果组织不当,目标、起点不明,方式僵化,课堂效率甚至要比教师的直接授受讲解还要低下。导致很多老师课堂不敢放手,不敢把课堂的支配权还给学生。
既是改革,都会有阵痛和迷茫。为解决教师在课堂改革初期遇到的以上问题,为更好理解和把握“先学后教,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的要义和本质特征,有效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我和身边的各位同仁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得出了下面的“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其结构框架为:“学情调查――导学案编制――学生先学――学导结合――升华应用”五大基本板块,并对五大板块的含义、目标要求、操作要领进行了界定,帮助教师明白每一板块主要做什么,为什们要这么做。
一、学情调查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他们的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一旦教育太注意统一性,忽略差异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时候,教育就成为了“禁锢”,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自由和成长的无限可能。因此新课程下得课堂教学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人的身心素质全面提高上,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二、导学案的编制
随着课改向纵深推进,随着高效课堂成为共同追求,导学案应运而生,导学案与传统教案不同,是服务于学生,是以生为本,以方便“学”为出发点的;导学案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学生逐步会学并形成学习经验老师们在这个前提下总结了导学案编制的四大要素:1.导学案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思考,这是设计导学案的根本宗旨。2.导学案要有比较固定的栏目,根据学生的学情整合好教材和知识背景编制出有效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自学指导、质疑问难、自主练习等等。3.精选预学案上的思考练习题,重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时进入深度思考,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不可以题代案。4.导学案简明扼要、容量适中。
三、学生先学
“先学后教”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学”在教师“教”之前,“教”在“学”的基础上展开,是课堂组织的一大变化。先学作为重要的一个板块,其目的,一方面是把能让学生独立探索研究的课堂学习内容放之于教前,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实践,来弥补过去因课堂教时间有限。
四、学导结合
学导结合是学生先学的延续,是完整建构新知的过程。因为有了前面的先学,课堂研学就应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展开。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课堂研学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展示交流;引导推进;教师后教,课内升华。
1.展示交流
展示应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先学情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展示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先学态度与质量,在评价激励中激发学生先学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
学生交流的过程,是诸多思维结果涌现的过程,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点拨引导,而是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信息会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学生的头脑中,混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因而教师应及时判断、捕捉、筛选交流中出现的信息,或即刻放大、或果断搁置,或适当延时,或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
(1)及时比较,建构联系。
教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这些方法的本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
(2)及时追问,还原过程。
学生通过先学,往往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当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时,还要及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后教,课内升华。
“以学定教”的课堂中,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课堂中也就生成大的教学资源,但也存在着有用与无用、重要与次要之分。“后教”要求教师必须超越学生自学而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飞跃,绝不是大多教师课堂讲授的是学生自读所能知道的东西。
五、升华应用
“以学定教”的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需看到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和内化是“先学后教”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升华和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处:
1.在交流中升华,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直逼“本质”
2.在总结时升华,课堂总结可以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加以提升内化,使得数学的研究过程显得有序和严密。
3.在练习处应用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还需通过一定量的有效练习才能得以强化。有效的练习,首先表现为练习的层次呈由易到难,练习的过程要加强学生对练习内容的体验和感悟,注重练习时的拓展,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以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它集显师生的智慧,体现对了生命的关照,是生机勃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7.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维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什么是教师要教的和可以教的”,“什么是学生要学的和应该学好的”,“什么是可以增加的教学内容”,“什么是可以减少的教学内容”,这些都涉及到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就是“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先检查学生自学、预习的情况,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而是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内互学互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教而教”。教学真正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自学、预习时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备课时自己认为困难的地方。所以“以学定教”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要更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而不是课前的预设。毕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设计一间房子,可以设计一件衣服,但我们无法设计有思想有生命的人。
究竟如何通过“以学定教”,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呢?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以学定教,关注学情差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要做到“以学定教”,它的起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情。所谓“学情”,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
(一)课前预测学情(二)课中关注学情差异
二、以学定教,关注学习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以学定教,关注学习过程,就要把学生真正地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一)先学后教,培养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来源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学后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长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先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磁带、光盘和课本里的中文翻译来理解课本剧情并试着学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采取“兵教兵、兵强兵、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即郭思乐教授的“讲在关键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确确实实把课堂放开,使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进步。
记得在上PEP三年级英语下册数字11――20的学习时,我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1. 趣味复习,唤醒知识点
先出示了1――10上册学过的英语数字单词,教师打乱英文数字,让学生比赛把正确的数字单词卡片贴在1――10的阿拉伯数字下面。
2. 自主观察,寻找异同点
完成上一步的趣味复习后,教师让学生当小教师带读单词。然后,开展小组自学11――20的英文单词,要求把单词和数字连线。
3.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后,各组代表交流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分析问题的思路及形成的观点、存在的分歧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习得语言。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1) What’s the same among the munber from 13 to 19?
(数词13――19有什么共同点?)
(2) What’s the sound of “teen”?(“teen”发什么音?)
(3) Which number is difficult to you?(哪个词是最难的?)
通过了“先学后教”的简单设计,教师就把两节课的内容11――20的数词学习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高效的解决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本”开展活动并进行多元评价的新课程体系使我们广大老师和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
1. 组内交流,组内互评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倾听、相互激励。这样就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小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批评意见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和公正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良好品质。
2. 组际交流,生生互评
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以学定教,课后延伸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气氛活跃,但是一离开课堂就几乎听不到学生说英语用英语。如何能让孩子们在课后用英语,说英语,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保障。我觉得应设计别具一格、喜闻乐做的英语作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本人在课后是这样实施延伸的:
1. 让学生画一画
长时间写单词学生毫无兴趣,可以布置一些变写为画的作业,比如学习身体各个部分、学习用品、动物、食物都可以让学生回去画图,并配上单词。
2. 让学生演一演
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小组成员就学到的知识适当拓展排成英语小短剧,进行表演。
3. 让学生看一看
关键词:以学定教;导学互动;高效课堂;主动性
“以学定教 导学互动 高效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学案”在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
对于初次接触学案的我们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于是我们在学案教学中摸索前进,探寻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本人自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以来,便开始运用“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以往上课讲解知识点“满、透、细、实”的方法,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现就在使用“学案”过程中的心得做几点说明:
一、精心编写设计学案
结合本校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情况,三维目标创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引导、现学现用等都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导学问题、学习过程、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几部分。其中,学习过程包括:(1)课本中基础知识和概念,以填空或表格梳理的方式呈现;(2)学生自学课本,动笔填写;(3)对于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逐一攻破。
二、实施过程
参照下图,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案,提高自学意识
新课标新课改注重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即学会学习,这是终身受益的。课前预习虽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具有蓄势的功能,课堂上便能在讨论问题上,师生引起共鸣。
2.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要求学生自觉完成预习工作是很难达到的,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没有时间、没有兴趣、没有习惯进行课前预习。因此,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如此重要,让完成预习工作的学生充当高手,引导帮助没有预习的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教师主要是深入各小组检查预习情况,并收集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以学定教”。
3.提问竞争,展示自我
采用提问形式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回答问题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表扬和肯定,遗漏处教师给予补充;提问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对于疑难或不太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再适当讲解,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直观教具、多媒体等创造情境诱导学生回答。
4.现学现用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行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精心选编有阶梯性、层次性的习题,采取学生互相批改的方法,做到当堂反馈。
5.交流评价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再资深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传统思想,把“只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尺度。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案导学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材中某些内容受学校条件、学生探究能力、学业成绩评定等多方面限制而不能进行,某些内容若采用此法则把课时拉得太长,耽误以后课业的进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仍然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许多做法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完善,我也会乘着学校的东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