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环境行动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行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行动计划

第1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悉尼市拥有明确的环境和气候治理目标。例如,到2030年,日均碳排放量降至当前水平的70%,并且全部依赖转化过程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为城市运转供能;落实碳中和,使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占比到2050年超过50%。此外,到2031年,悉尼市的人口和住房发展目标是安置超过85000名市民,较2012年增长46%,并提供约50000处新住所,与此同时还要加快能源和气候治理。悉尼市长Clover Moore就此发表讲话时强调,今后4年十分关键,将决定世界各国能否落实《巴黎气候协定》确立的气候治理目标,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z氏度之内。

《环境行动计划(2016-2021)》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效实施。计划侧重于治理办公建筑、住宅建筑以及城市能源供给产生的碳排放。该计划覆盖2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中心商务区和城市近郊两个区域。今后4年,悉尼市将经由这项计划总计投资1000万澳元,分别用于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新的水循环项目,并且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净零排放建筑。市政府相信行动计划包含的各项措施将主要帮助悉尼市建成低碳型城市、节水型城市和零废弃物城市,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城市向着活跃和互联的方向发展,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营造绿色清爽的城市环境,从而实现包括2030年环保目标在内的各项发展目标。

低碳型城市

悉尼市城市区域每年80%的碳排放来自于各类建筑,因此,市议会计划继续改造已有的资源密集型建筑,安装更多的太阳能电板,实现能效升级,同时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在促进清洁能源利用方面,悉尼市推广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即通过燃烧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燃气产出电力,同时利用生活供暖产出热水,为冷却装置加热或供能,以此实现低碳化的电力转化过程。截至目前,悉尼市政厅已经设有一处冷热电三联供加工厂。未来,政府还计划在市内的水上运动中心安装一套热电联产系统,这套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相类似的装置将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节水型城市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新的行动计划制定了具体措施,用于实现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即到2021年把饮用水的使用量控制在与2006年的水平持平。这些措施包括(1)在公园和公共建筑中安装智能仪表,以防止饮用水渗漏;(2)为公园和公共建筑接通可替代水资源供给,例如经过收集处理的雨水、地表水;(3)升级园林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4)对用水量高的建筑加以改造,安装高效节约型用水装置及设备;(5)把雨水花园和种植沟相结合,改善街景改造项目和开放空间绿化项目的用水效率。

零废弃物城市

在废弃物管理方面,行动计划将重点应对三方面问题,即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填埋场容量有限以及住房密度增加导致的废弃物管理压力。具体措施包括(1)把从城市建筑中收集的可循环废弃物分别归类,如纸张、纸板、塑料容器、打印机墨盒等;(2)把从园林中收集的园艺垃圾汇集到废弃物再利用场所,统一堆肥处理;(3)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工程产生的拆建垃圾统一运送到悉尼当地的废弃物循环中心,进行再利用、恢复或加工等处理。到2021年,预计95%的建筑垃圾和园林有机垃圾都能够实现回收。悉尼市还将实施废弃物审计,同时把资源回收目标列入市政废弃物管理服务的采购合同。

市长Moore表示,在实施这项环境行动计划的同时,悉尼市也正在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展开积极沟通,寻求必要的支持与协助。这其中就包括将建筑可持续性指标(BSI)或政府楼宇建筑可持续发展指标(BASIX)的要求翻倍,以确保新南威尔士州的住房建筑商是对环境负责的企业。BASIX的分数评定基于建筑的水利用及能源利用状况。市长Moore认为,随着新计划的批准收效,悉尼市的环境治理工作将显现出更多成效,这将使2017年成为兑现气候行动长期承诺过程中的关键年份。

第2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随着微小卫星在侦察、导航、数据中继及早期预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微小卫星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空间探测设备,反卫星武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限制了微小卫星的使用[1?3]。为提高在轨微小卫星的使用效能及生存能力,对其进行低可观测性设计是一个有效的方案。目前,对中、低轨卫星的探测主要由雷达完成,因此低可观测性设计中低雷达探测特性是关键。除了对微小卫星的外形进行低可观测外形设计外,对其进行适当的飞行姿态规划以提高其低可观测特性也很有必要[4?5]。

对微小卫星的飞行姿态规划可从静环境和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规划。静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威胁分布和各威胁设备的威胁性均已知,可以精确地进行规划,有效地提高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动环境规划则是规划前并不知道威胁分布,也不知道有哪些威胁设备及威胁设备的威胁性,只有当卫星处于当前位置时才获得该位置所对应的威胁设备的分布情况,所以需要对卫星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实时调整来降低卫星的低可观测性能。本文主要对微小卫星动环境规划进行研究。   []

微小卫星姿态规划与无人机等的航迹规划的基本思想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找一种飞行方式,使无人机等所受到威胁最低,所以对微小卫星的姿态规划可以参考航迹规划方面的算法。目前国内外对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很多,常见的有Dijkstra算法、A*算法及相关的改进A*算法[6]、概率地图方法(Probabilistic Roadmap Method,PRM)[7]、Voronoi图法[8]、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Rapidly Random Exploring Trees,RRT)[9]等以及智能优化算法如粒子群算法[10],遗传算法[11],混沌算法[12]等,前几种方法都属于图搜索算法,算法的实现需要知道威胁分布情况,对于动环境规划并不适用,所以本文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对微小卫星低可观测飞行姿态进行动环境规划。

1 混沌优化算法

混沌优化算法(Chaos Optimization Algorithm)的基本思想是把混沌变量从混沌空间映射到解空间,然后利用混沌变量具有遍历性、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特点进行搜索。混沌优化算法具有对初值敏感、易跳出局部极小、搜索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全局渐近收敛的特点。

混沌算法首先应使优化变量在空间中处于混沌状态,一般选用式(1)所示的Logisic映射来产生混沌变量,其中[μ]是控制参量。设[0≤xn≤1,n=0,1,2,…,][μ=4]时,Logisic映射完全处于混沌状态[12]。混沌优化算法需要在混沌区间任意设定[i]个初值(不能为方程(1)的不动点0.25,0.5,0.75)作为[i]个初始混沌变量。

[xn+1=μxn(1-xn), 0≤xn≤1] (1)

设一类连续对象的优化问题为求函数最小值,如式(2)所示:

[minf(xi), i=1,2,…,n ; a≤xi≤b] (2)

采用混沌优化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算法初始化:给式(1)中的[xn]赋予[i]个大小在[0,1]之间的初值,可以得到[i]个变量[xi.n+1,]将这[i]个变量作为初始混沌变量;

(2) 首先初始化相应的性能指标,随机设定一个最优解[xopt,][fopt]作为初始最优解,因为优化的是最小值,所以先初始化一个较大的[fopt,]保证[fopt]在接下来的迭代搜索中能取到当前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3) 用混沌变量进行迭代搜索;

Step1:因为优化问题的变量区间为[[a,b],]所以需要将[i]个混沌变量[xi.n+1,]按式(3)分别转化为[i]个混沌变量[x′i.n+1,][x′i.n+1]在[[a,b]]之间:

[x′i.n+1=a+(b-a)xi.n+1] (3)

Step2:用混沌变量[x′i.n+1]进行迭代搜索,[k]是迭代次数,[fi(k)]表示变量为[x′i.n+1]时的函数值。若[fi(k)≤fopt,] 则[fopt=fi(k),][xopt=x′i.n+1,]否则不执行任何操作;

Step3:[k=k+1;]

Step4:将[x′i.n+1]通过式(3)的逆运算转换回混沌变量区间[0,1],即将[x′i.n+1]转换回[xi.n+1;]

Step5:将[xi.n+1]代入式(1)中的[xn,]继续进行混沌映射,得到新的混沌变量;

Step6:重复步骤(3),当[fopt]保持不变时,迭代搜索完成,输出[xopt,][fopt。]

图1为初始值分别为0.501和0.502两个点的混沌演化轨道,初始距离仅为0.001,采用Logistic映射迭代后,两个点逐渐分离。可以看出,前6次迭代两个点的距离还比较近,在图中表现为两个点基本重合,当迭代次数超过7次后,两个点迅速分离,分别按照各自的混沌轨道运行。由此例可以看出混沌运动的初值敏感性和遍历性。

图1 0.501和0.502两点的混沌演化轨道

2 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基于群体智能的一种进化计算方法。PSO算法中每个粒子就是解空间中的一个解,它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整个粒子群的经历来调整自己。每个粒子在飞行过程的最好位置就是该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整个粒子群在飞行过程中经历的最好位置就是整个种群目前所找到的最优解。粒子本身的最优解叫做个体最优解[pbest,]整个粒子群体找到的最优解叫做全局最优解[gbest。]每个粒子根据上述两个最优解结合更新公式不断更新自己,从而产生新一代粒子群体,粒子的“好坏”程度由适应度函数来评价。与一般的进化算法相比,PSO概念简单、容易实现并且需要调整的参数少,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领域。

在PSO算法中,每个粒子可以看作是解空间中的一个点,假设粒子种群规模为[N,]则第[i(i=1,2,…,N)]个粒子的位置可表示为[Xi。]粒子的位置即是适应度函数的变量,根据粒子位置及适应度函数可以计算出粒子的适应度,根据适应度判断粒子的“好坏”程度。粒子所经历过的“最好”位置记为[pbest(i)],该粒子的更新速度用[Vi]来表示,粒子群体所经历的“最好”的位置的用[gbest]表示,第[i]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公式为:

[Vi(k+1)=ω?Vi(k)+c1?r1?(pbest(i)-Xi(k))+c2?r2?(gbest-Xi(k)) ] (4)

[Xi(k+1)=Xi(k)+Vi(k+1) ] (5)

式中:[c1,][c2]为常数,称为学习因 子;[r1,][r2]是[0,1]上的随机数;[ω]称为惯性权重,同时粒子在更新自己的速度和位置的时候还受最大更新速度[Vmax]和最小更新速度[Vmin]的约束[13?15],即[Vi∈[Vmax,Vmin]]。

粒子群算法的步骤如下:

(1) 首先在搜索空间里初始化粒子种群。假设粒子种群规模为[M,]种群中的粒子记为[Xi,]粒子维数为[n,]表示为[(ai1,ai2,…,ain),]即粒子在搜索空间中位置的坐标。同时初始化每个粒子的飞行速度[V,]也是一个[n]维向量[(Vi1,Vi2,…,Vin),]其中[i=1,2,…,M;]

(2) 根据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适应度函数,计算出每个粒子的适应度;

(3) 比较适应度的大小,将每个粒子的当前适应度与该粒子的个体最优解相比较,若当前适应度优于个体最优解,则用当前位置取代个体最优解的位置;否则,个体最优解保持不变;

(4) 首先比较得出最优粒子,然后将该粒子的适应度与种群最优解比较,若当前适应度优于种群最优解,则用当前位置取代个体最优解的位置;否则,种群最优解保持不变;

(5) 根据更新公式(4),(5)来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6)重复步骤(2)~(5),直到适应度函数达到最优或者满足迭代条件。

3 动环境规划算法设计   []

3.1 雷达分布及威胁水平计算模型

由于雷达是低可观测微小卫星最主要的威胁,所以在威胁水平评估建模中,主要考虑雷达作为威胁设备。当卫星处于某一位置时,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雷达都对卫星具有威胁性,而只是在某一角度内的雷达才对卫星具有威胁性,如图2所示。为了计算出卫星在某一位置时的威胁性水平,首先应分辨出哪些雷达对卫星具有威胁性[16]。

图2 威胁区、威胁设备及威胁方向定义

建立如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取微小卫星位置[S]为坐标系原点,[x]轴指向为星体飞行方向,[z]轴指向为地球质心方向。图2中,[Oe]为地球质心,表示威胁雷达或激光设备,表示无威胁雷达或激光设备。

自卫星位置[S]向威胁分布球面引切线,由切点可确定一个平面[AOcB]垂直于[z]轴,平面[AOcB]球面划分曲面[ACB、]曲面[ADB]两个部分。由雷达的工作原理可知仅分布在曲面[ACB]上的雷达能够探测到微小卫星,因此,可将该曲面定义为威胁区,威胁区内的设备定义为威胁设备,威胁设备相对于微小卫星的方向称为威胁方向。

威胁区俯仰角[θz]为切线[SA]与[z]轴的夹角,[(θT,φT)]为威胁方向的俯仰角及方位角,[(θs,φs,γs)]为微小卫星低可观测外形的姿态,[θs,][φs,][γs]分别表示微小卫星相应的俯仰角、方位角及横滚角[4]。

威胁区对应俯仰角[θz]可根据卫星飞行高度[h]及地球半径[Re]按公式(6)求得:

[θz=arctanRe(Re+h)2-R2e] (6)

3.2 雷达威胁性定义

根据雷达方程及二元假设检验理论[4?5],可得到雷达检测概率[p]随[σR4]单调递增。因此雷达的威胁性可由雷达监测概率来表示,本文将雷达威胁性[T]定义为[T=kσR4] (7)

式中:[R]为雷达作用距离;[σ]为微小卫星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Section,RCS);[k]为雷达威胁等级加权系数。当一个区域内有多部雷达时,只要被一部雷达探测到,则微小卫星就被发现,所以只要保证威胁性最大的雷达探测不到微小卫星即可。将威胁性最大的雷达对微小卫星的威胁性定义为卫星在该区域面临的威胁水平[T,]即 :

[T=maxT1(t),T2(t),…,Tn(t)] (8)

式中:[n]为威胁雷达数;[Ti]([i=]1,2,[…,n])为第[i]部雷达的威胁性。

3.3 规划空间压缩

(1) 对卫星产生威胁的雷达是威胁区内的雷达,所以微小卫星俯仰角[θ]的规划只需要在威胁区俯仰角[θz]内即可,即:

[θ∈[0,θz]] (9)

(2) 根据姿控最大速度,前一时刻卫星的飞行姿态为[(θ0,φ0,γ0)],则[t]时刻卫星外形姿态[(θ,φ,ν)]应满足:

[θ∈[θ0-ωθt,θ0+ωθt]] (10)

[φ∈[φ0-ωφt,φ0+ωφt]] (11)

[γ∈[γ0-ωγτ,γ0+ωγτ]] (12)

式中:[ωθ,ωφ,ωγ]分别为卫星俯仰角[θ,]方位角[φ,]横滚角[γ]单位时间内的最大调整角度。

(3) 目前,卫星低可观测外形多为锥形轴对称设计,所以对横滚角的调整对规划性能的影响很小,因此,可将4维规划空间[{θ,φ,γ,t}]简化为3维[{θ,φ,t}],既可降低规划空间规模和规划计算复杂度,又可以降低规划算法设计难度[16]。

3.4 规划代价

卫星规划性能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威胁水平和姿控能耗。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性能首先要保证卫星拥有较低的威胁水平,其次,由于微小卫星的工作特点,对微小卫星的姿态的控制需要在有限的姿控能耗下完成。

假设威胁雷达的威胁等级相同,则可取威胁等级系数[k=1。]根据式(8)则可以得到,微小卫星在[t]时刻面临的威胁水平[T(t)]为:

[T(t)=max(σ1R41,σ2R42,…,σnR4n)] (13)

在[t]时刻,定义卫星的姿控能耗代价[C(t)]为:

[C(t)=aθ?Δθ,aφ?Δφ,aγ?Δγ] (14)

式中:[aθ,aφ,aγ]分别为[θ,φ,γ]的能耗加权系数;[Δθ,Δφ,][Δγ]分别为前一时刻到[t]时刻[θ,φ,γ]的变化角度,且满足:

[ΔθΔt≤ωθ] (15)

[ΔφΔt≤ωφ] (16)

[ΔγΔt≤ωγ] (17)

卫星的规划代价则为:

[f(t)=T(t)+C(t)] (18)

3.5 混沌粒子群(chaos PSO)规划算法

上述分析可知,[t]时刻雷达对微小卫星的威胁性可由[T]及[C]决定。对微小卫星飞行姿态规划就是寻找一组最优飞行姿态[(θt,φt,γt),]使式(18)所确定的[f(t)]的值最小 ,因此,可以采取智能优化算法进行规划。在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混沌运动,增加了粒子在规划空间的遍历性,从而提高了规划算法的精确性。

根据粒子群优化算法特征[13?15],惯性权值[ω]可定义为:

(19)

式中:分别为惯性权值的初始值和终止值。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即为卫星的规划代价,粒子的位置即为卫星飞行姿态。

结合混沌优化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于局部近似最优解的混沌粒子群优化规划算法的步骤如下[17?18]:

(1) 以微小卫星之前的飞行姿态为基础,根据式(20)~(25) 初始化规模为[N]的初始粒子种群:

[pθ(i)=θinitial+rθ?ωθ?tc] (20)

[pφ(i)=φinitial+rφ?ωφ?tc] (21)

[pγ(i)=γinitial+rγ?ωγ?tc] (22)

[vθ,φ,γ(i)=0] (23)

[fopt(i)=∞] (24)

[gopt=∞] (25)

式中:[θinitial,][φinitial,][γinitial]分别为动环境规划中的初始规划姿态(俯仰角、方位角、横滚角),即微小卫星前一时刻的飞行姿态,[rθ,][rφ,][rγ]为[-1,1]内的随机数;[tc]为规划时长,[pθ,][pφ,][pγ]为初始化的粒子飞行姿态,[i]表示第[i]个粒子,[vθ,φ,γ(i)]表示第[i]个粒子的初始更新速度;[fopt]为个体最优解;[gopt]为种群最优解。

(2) 计算出当前位置内的威胁雷达数目,根据威胁雷达分布计算出卫星规划代价。

(3) 将当前的规划代价与个体最优解相比较,若小于个体最优解,则用当前姿态代替粒子最优姿态,保存粒子个体最优姿态,同样的,将当前种群中的最优解与先前保存的种群最优解相比较,若小于先前种群最优解,则用当前种群最优个体的信息取代先前的种群最优个体的信息,并保存种群最优个体。

(4) 更新粒子信息

速度更新公式:

[vθ(k+1)=ω?vθ(k)+c1?r1?(θfoptn(i)-θ(i))+c2?r2?(θgopt-θ(i))] (26)

[vφ(k+1)=ω?vφ(k)+c1?r1?(φfoptn(i)-φ(i))+c2?r2?(φgopt-φ(i))] (27)

[vγ(k+1)=ω?vγ(k)+c1?r1?(γfoptn(i)-γ(i))+c2?r2?(γgopt-γ(i))] (28)

姿态更新公式:

[θ(k+1)=θ(k)+vθ(k+1)] (29)

[φ(k+1)=φ(k)+vφ(k+1)] (30)

[γ(k+1)=γ(k)+vγ(k+1)] (31)

式中:[c1,][c2]是常数,称为学习因子;[r1,][r2]是[0,1]上的随机数,[ω]也为一个常数,称为惯性权值;粒子移动速度[v∈(vmin,vmax),][vmin,][vmax]是常数,用来设定粒子移动速度。粒子移动速度与惯性权值都是用来维护全局最优解与局部最优解的平衡,本文引入动态权值[ω,]即减小了粒子群算法对粒子移动速度的依赖,所以本文中粒子移动速度的设定对粒子群算法性能影响较小。

若更新后的姿态不满足式(10)~(12)的范围,若 [θ<θ0-ωθt,]则[θ=θ0-ωθt;]若[θ>θ0+ωθt,]则[θ=θ0+ωθt。]同理判断出[φ,][γ]的取值。

(5) 如果粒子有重叠现象,即粒子聚集在某个极值附近的情况,则保留其中一个粒子不变,其他粒子赋予混沌运动,首先将粒子逆运算到混沌区间即[0,1],若粒子区间为[[a,b],]根据逆运算公式[x=(x-a)(b-a)]转换,然后再采用Logistic映射进行迭代,再根据式(3)变换到优化变量空间中,其中需要判断当更新后的姿态不满足式(10)~(12)的范围时,若[θ<θ0-ωθt,]则[θ=θ0-ωθt;]若[θ>θ0+ωθt,]则[θ=θ0+ωθt。]同理判断出[φ,][γ]的取值。

(6) 重复算法步骤(2)~(5)直到满足迭代数或者最优解稳定,输出最优粒子的信息。

4 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   []

本文的仿真条件如下:地球半径取6 371 km,卫星的飞行高度为500 km,俯仰角。

首先对卫星在处于某一位置时,分别采用粒子群算法和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规划仿真。当两种算法的迭代次数均为1~50次时,规划得到的最小威胁代价水平如图3所示。

图3 迭代次数为1~50次时chaos PSO和PSO的规划结果

当算法迭代次数均为50次时,将两种算法均重复运行50次,规划得到的最小威胁水平如图4所示。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混沌粒子群算 法规划处的结果趋于稳定,而粒子群算法则有一定的波动性,因为粒子群算法本身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混沌运动的遍历性和随机性可以使其跳出局部最优解,增强了粒子群算法的搜索性能;同时迭代次数均为50次时,混沌粒子群算法也比粒子群算法更稳定,所以可以看出混沌粒子群算法性能更优。

图4 迭代次数均为50次时chaos PSO和PSO

重复运行50次的规划结果

接下来对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进行规划,每个位置算法规划迭代次数均为50次,将两种算法进行比较的同时与无规划([θ,][φ]均为[0°])情况进行比较。卫星绕球心每飞行[1°]进行飞行姿态规划,即[tc=1°]。

图5所示为雷达在300 MHz工作频率时对卫星进行飞行姿态规划后卫星在飞行过程中的俯仰角和方位角的变化,实线和点线分别表示采用chaos PSO规划后的卫星俯仰角[θ],方位角[φ]的变化,点划线和虚线分别表示采用PSO规划后的卫星俯仰角[θ,]方位角[φ]的变化。由于设定的俯仰角的能耗系数比方位角的大,所以在图中俯仰角的变化比较小,主要通过调整方位角来减小卫星威胁代价。

图5 300 MHz频率采用chaos PSO和PSO规划时

卫星飞行俯仰角[θ,]方位角[φ]变化

图6所示是进行飞行姿态规划后的卫星在飞行过程中的威胁代价图。实线(chaos PSO)采用chaos PSO算法规划后的威胁代价水平分布。点线(PSO)表示的是采用PSO算法进行规划后的威胁代价水平分布,虚线(noplan)表示的则是无规划时的卫星威胁代价水平分布。

表1 300 MHz频率卫星无规划时,PSO规划时

及chaos PSO规划时的仿真数据

[\&威胁代价 /dBsm\&姿控能耗代价\&规划代价\&无规划\&516.600 0\&0\&516.600 0\&PSO\&-466.263 1\&24.040 0\&-442.223 1\&chaos PSO\&-658.921 3\&18.640 0\&-640.281 3\&]

由表1和图5,图6可以看出不管是PSO算法还是chaos PSO算法,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卫星的威胁代价,图中在某些地方规划后的威胁代价大于未规划时的威胁代价,是因为图中的威胁水平曲线是微小卫星在当前位置面临的威胁水平,而本文的规划代价为初始位置到当前位置的总体威胁水平,所以会出现在某些位置的代价值偏大的情况,但是总体上的代价值会远远小于未规划时的代价。由于规划是实时规划,因为最大调整角度的约束,所以卫星某一时刻某个位置的规划结果很依赖于前一时刻的卫星飞行姿态。如图中所示,有些地方PSO的规划结果会优于chaos PSO就是因为前一时刻的飞行姿态不同。但是从整体规划来看,chaos PSO的规划结果还是优于PSO,因为chaos PSO对最优解的搜索能力比PSO更强更稳定。

图6 300 MHz频率采用chaos PSO和PSO规划时

微小卫星的威胁代价水平分布

5 结 论

本文以粒子群算法和混沌算法为基础,对微小卫星进行了动环境的飞行姿态规划的算法设计。采用粒子群算法和混沌粒子群算法分别对微小卫星在某一位置和飞行一个周期两种情况进行规划,规划结果显示混沌粒子群算法比粒子群算法的规划性能更好,同时通过与无规划时微小卫星所面临的威胁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两种算法均能有效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性能。

微小卫星飞行姿态规划是个复杂的多学科课题,对卫星进行姿控规划的同时也对能源系统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进行姿态规划可能会对卫星功能及寿命产生一定影响。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合作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汉文.卫星隐身概念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0,26(6):22?24.

. Avitio Week&Space Technology, 2001, 8: 82?85.

[3] 张建民,孙健.国外隐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2,32(4):18?21.

[4] 苏抗,周建江.有限姿控能力的低可观测微小卫星姿态实时规划[J].航空学报,2010,31(9):1841?1846.

[5] 苏抗.微小卫星低可观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6] 史辉,曹闻,朱述龙,等.A*算法的改进及其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6):208?211.

[7] 刘贤敏,王琪,许书诚.改进型概率地图航迹规划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4):121?124.

[8] 吴海彬,林宜.基于改进Voronoi图的移动机器人在线路径规划[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7,5(1):117?121.

[9] 崔挺,李俨,张明庄.基于改进RRT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12):50?53.

[10] 王新增,慈林林,李俊山,等.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无人机实时航迹规划[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28(4):87?90.   []

[11] 鲁艺,吕跃,罗燕,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UAV航迹规划[J].电光与控制,2012,19(1):29?33.

[12] 李兵,蒋慰孙.混沌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7,14(4):613?615.

[13] MASEHIAN E, SEDIGHIZADEH D. A multi?objective PSO?based algorithm for robot path planning [C]// 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CIT). [S.l.]: IEEE, 2010: 465?470.

[14] 吴晓军,李峰,马悦,等.均匀搜索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分析[J].电子学报,2012,40(6):1115?1120.

第3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白钨矿床 花岗岩 CCG 碰撞

[中图分类号] P58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33-1

沙东钨矿位于卡瓦布拉克-星星峡Fe、Cu、Ni、Zn、Pb、V、Ti、Cr、W、Sn、白云母成矿带东段,矿区共发现白钨矿体34条,求得(333+334?)钨金属资源量6.96万t,WO3平均品位0.265%;该矿床及其周边一系列钨矿点的相继发现显示了中天山地块巨大的钨矿找矿潜力。本文主要对与主矿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花岗岩的特征加以简述、并对其形成构造环境加以简单判别。

1含钨矿花岗岩特征简述

沙东含矿花岗岩为地表600米以下的隐伏岩体,该岩体对应于物探CSAMT剖面上的高阻异常。白钨矿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内接触带上。测定该岩体同位素年龄为285±5Ma,为早二叠世花岗岩。针对该花岗岩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W含量平均为6.3×10-6,明显高于普通同类花岗岩。

针对沙东各主要见矿钻孔深部隐伏的花岗岩共采集了10个代表样品,其岩石全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A/CNK均大于1.1,为过铝质岩石。Rittmann指数σ值介于1.8-3.3之间,为钙碱性岩石。碱金属总量比较高,在6.64%-7.52%,但一般Na2O>K2O。氧化钙含量较高,多在1.82%-3.13%间变化,CaO/Tfe为0.78%-1.15%,花岗岩中CaO含量相对较高,为本区白钨矿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含钨矿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判别

Maniara和Piccoli提出的利用花岗岩类岩石、主元素化学和矿物学等特征将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环境分为造山的及非造山的两大类共七类:岛弧花岗岩类(IAG)、大陆弧花岗岩类(CAG)、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后造山花岗岩类(POG)、与裂谷有关的花岗岩类(RRG)、与大陆的造陆抬升有关的花岗岩类(CEUG)、大洋斜长花岗岩(OP)。利用本方法对沙东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判别流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矿物和岩石学特征初步判别,第二步根据主元素化学特征最终判别。

(1)矿物和岩石学特征判别结果

经镜下鉴定沙东花岗岩含条纹长石及斜长石两种类型,条纹长石经计算or>75%,斜长石成分为奥长石,黑色矿物组合为黑云母+电气石+矽线石+石榴子石,这与Maniara和Piccoli划分的CAG、CCG 及POG三种类型花岗岩特征相似。根据此方法初步判别沙东花岗岩为造山的花岗岩,其类型可能为CAG、CCG 及POG三种类型其中的一种。

(2)主元素化学特征判别结果

依据Maniara和Piccoli的研究,不同构造环境的花岗岩类岩石对应于不同的化学特征,在对沙东花岗岩化学特征与上述可能三种造山花岗岩进行对比后(表1),可以由里特曼指数的差异排除沙东花岗岩为POG的可能,至此沙东花岗岩可能为CAG及CCG两种类型之一。

最后依据铝饱和指数(图1)对沙东花岗岩进行判别,发现沙东花岗岩全部落位于CCG型花岗岩区,由此可以基本确定沙东花岗岩为造山的CCG类型的花岗岩。

3结论

沙东钨矿隐伏含矿花岗岩为早二叠世的钙碱性的过铝质系列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其为造山形成的大陆碰撞花岗岩(CCG),结合前人总结的构造演化史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中天山南北的塔里木及准葛尔两大板块的对冲挤压发生了多次造山运动,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两大板块全面碰撞对接产生的造山运动最为强烈,并由于碰撞后松弛产生一些拉张盆地,发生了钙碱性火山喷发及壳幔同融型花岗岩的侵入。同时引发了大规模的W、Sn、Mo、Bi、Cu、Pb、Zn、Au、Ag等成矿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天山地区各类岩浆热液矿床。

由于中天山地块岩浆活动剧烈,以华力西中-晚期的岩浆活动表现得极其频繁而剧烈,而类似沙东含矿花岗岩体在中天山地块分布也较为广泛,加强对于CCG型花岗岩含矿性的检查评价对于钨及其它岩浆热液矿床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庆辉,邓晋福,马大全等.花岗岩研究思路与方法.地质出版社.2002.4.

[2]秦克章,方同辉,王书来等.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新疆地质,2002.12.

第4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45-01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由急性发生的心肌严重缺血,伴或不伴有心肌坏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斑块的破裂[1]。ACS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引起心脏猝死等严重后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以立刻改善病变血管的血流,改善心肌灌注,有效提高ACS患者的预后[2]。我院自2013年1月以来对AMI患者CPI术后开展有效的个体化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诊断ACS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7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MI经PCI治疗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ACS的诊断标准[3],具体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心电图检查具有ACS的特征性变化;②具有ACS的典型胸闷胸痛临床症状;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58例,女20例,年龄51~73岁,平均(63.28±12.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5例,女15例,年龄53~75岁,平均(64.28±10.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PCI术后均给予常规心内科临床护理,具体包括:①生命体征护理:PCI患者术后给予I级护理,持续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术后24小时内意识、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等)发生,特别注意术后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如果发现患者有突发胸痛、出汗等,立即通知医生。②迷走反射及外周血循环的观察和护理:接受PCI患者术后6小时内极易出现迷走反射。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收缩压小于90mmg,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快速查找原因,迷走反射患者给予阿托品0.5-1mg静脉推注,多巴胺20mg缓慢静退。另外注意观察四肢皮肤颜色,是否有苍白、湿冷,循环不良等情况。③抗血小板和穿刺点护理:患者PCI术后要进行必要的抗血小板治疗,一般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氯吡格雷75mg,1次/日,口服,定时观察穿刺部位、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瘀斑、血肿等,并观察大便颜色有无发黑。若发现患者出现神志障碍或消化道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体护理,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护理:针对患者可能出现负面情绪,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采取专业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尽快消失紧张不安的心理负担。②认知干预护理:告知患者长期服药的重要性,督促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着重强调潜在的危险因素对ACS患者PCI术后的影响,告知患者控制危险因素的科学方法。③针对性护理:依据患者的病情及实际情况,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制定有效的干预潜在危险因素的计划。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SymbolcA@ 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CI术后低血压、切口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心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于临床广泛开展的PCI治疗开创了ACS治疗的新时代。PCI能够使得ACS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有效的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血液供应,降低AC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4]。然而PCI治疗亦有其不足之处,作为异物的支架极易诱发血液内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由此造成的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是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因此,ACS患者接受PCI治疗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甚至加用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显得迫切和必要[5]。而强化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PCI手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升PCI手术治疗的效果,降低手术风险的发生率。研究表明,32%~45%的AMI患者合并有抑郁样症状,手术的压力及住院期间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也可产生焦虑症状和失眠表现,严重影响着AMI患者PCI术后恢复[6]。本研究结果表明,ACS患者PCI术后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低血压、穿刺部位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

总之,积极开展ACS患者PCI术后个体化护理干预,不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而且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兴雷,赵鹏.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山东医药, 2010, 50(5): 100-101.

[2]白原.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11, 9(6): 461-464.

[3]于东明, 徐玢.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 13(9): 1-4.

[4]李静, 张宝石.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医学综述, 2002, 8(4): 204-206.

第5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对流出地的影响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HIV母婴阻断的影响 针对流动人口的地方立法原则 浅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 医院开展产后避孕宣教对流动人口产后意外妊娠的影响 强化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使用及认知的影响探究 从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论对流动犯罪的防范 流动人口别样的生存方式  流动人口欠薪解决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流动人口实施模拟社区管理的防病效果观察 浅析预防接种时对流动人口护理宣教的意义 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流动人口妇科疾病普查的意义 对流动人口未婚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的实践探讨 对流动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课间文化的思考 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的社区护理干预 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的体会 流动人口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数量、结构和特点[R].http:///tjfx/fxbg/t20110310_

402710032.htm.

[3]罗遐.流动与定居――定居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2.

[4]潘毅.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社会学研究,1999,(5).

Effects of Types of Modern Media Environment on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gainst the Extreme Trend

Ma Zheng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第6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4-60-02

Analysi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ZHOU Lin

Neurology Department,Zhoushan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Zhoushan 31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M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ICD)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 Methods Color Dopple ultrasound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carotid artery of 124 patients with AICD and 100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The IMT,the occurrence rate of CA and M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Patients with AICD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 and B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rlce situation of CA;the prevalence of M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S and single risk factor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MS,IMT,carotid plaque index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CA in the AICD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revalence of MS,and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high levels of TG,LDL-C and TC in the 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ose in the B group(P<0.05).The prevalence of MS and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high levels of TG,LDL-C and TC,smoke were relevant to CA(P<0.0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S and CA in patients with AICD is high.The M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CA and its component risk factors to further impact CA.

[Key words] Cerebral ischemia;Metabolic syndrome;Carotid atherosclerosis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症候群,其表现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病、糖调节受损、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脂代谢紊乱等。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冠心病等发病存在密切联系,是缺血性脑梗死主要原因[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危及生命,防治目标已不能停在疾病终末事件上,而应对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求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2]。本研究通过分析超声颈动脉检查,探讨MS及其各单一危险因素与CA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ICD)患者124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②发病48h内入院;③首次发病或复发但无后遗症。排除标准:①非动脉硬化性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②心源性脑栓塞或有明确栓子来源的脑梗死。本组病例中男70例,女54例;年龄42~86岁,平均(65.5±8.6)岁。同时收集100例同期体检不伴心脑血管病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42~82岁,平均(64.2±9.3)岁。观察组吸烟率为69.35%,显著高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测量腰围,计算体重指数,检测血糖及血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1.3 诊断标准

MS的诊断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4年制定的诊断标准[3]。动脉硬化斑块的定义为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IMT厚度≥1.2cm,伴或不伴有钙化[4]。CA的诊断:双侧颈动脉任一节段发生斑块。斑块指数:双侧颈动脉斑块分级的总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行χ2检验,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实验室及超声检查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MS与CA发生率、IMT、斑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组、B组的危险因素比较

将观察组分成有CA的A组及无CA的B组,其中A组81例,B组43例。A组年龄与MS、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TG)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及总胆同醇(TC)增高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MS与CA相关性多因素分析

与CA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MS、高血压、糖尿病、年龄、LDL-C增高、TG增高、TC增高、吸烟(P<0.05),见表3。

3 讨论

MS聚集多种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非MS患者的3倍,病死率是后者的5~6倍[4]。本研究表明,AICD 患者存在CA伴发MS的比率为59.26%,明显高于无CA的患者。MS与动脉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也是AICD的主要病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敏感的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并能够精确测量IMT。IMT增厚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本研究表明,CA在AICD患者中普遍存在,发生率为65.32%。

存在CA的患者同时伴有多种因素的升高,本研究中存在CA的A组年龄与MS、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没有CA的B组,说明这些因素与CA存在联系。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证实MS、高血压、糖尿病、年龄、LDL-C增高、TG增高、TC增高、吸烟均与CA存在相关性,且MS可作为CA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Lee等[5]研究结果相符,发现MS与CA独立相关,IMT随着MS组分数量及MS组分聚集度呈明显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中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高相关性值得注意,而TG增高、LDL-C增高及TC增高是高脂血症脂代谢异常的表现,许多研究结果均证实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是CA的重要危险因素[6]。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内膜损害,脂质沉积引起粥样斑块,而且长期的高血压也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促进因素。糖尿病同样通过造成动脉内膜损伤加速动脉内膜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同时这些因素也是MS的重要组分,证明MS的单一组分因素也对CA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年龄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大于65岁,显著高于B组,说明65岁左右的老年人患CA的风险明显上升,同时这个年龄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年龄。应更加关注这个年龄段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及治疗。吸烟长期以来被证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血管的危害主要通过损伤血管壁、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从而导致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吸烟与CA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7]。而本研究的结果证明其与CA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在早期预防治疗方面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MS及高危代谢综合征人群是CA的危险群体,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的常规手段。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做好预防,MS患者应该更积极地降压、降糖、调脂、改善生活习惯的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地预防CA,进一步预防AICD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薇,赵冬,刘静,等. 中国35~65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902-908.

[2] 徐蔚海,高山. 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评价[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4):737-740.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S].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4] Mathiesen EB,Bnaa KH,Jaakimsen D. Echolucent plaque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 risk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carotid stenosis:the troms study[J]. Circulation,2001,103: 2171-2175.

[5] Lee YH,Shin MH,Kweon SS,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otid artery parameter in Koreans aged 50 years and older[J].Cire J,2010,74(3):560-566.

[6] Levisianou D,Melidonis A,Adamopoulou E,et al. Impac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n arterial stiffness in Type 2 diabetic men[J]. Int Angiol,2009,28(6):490-495.

第7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代谢;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大量病理、影像及临床研究表明60%~70%的急性脑梗死是由轻至中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动脉血栓所引起的。所以,寻找促进斑块稳定的药物对临床预防急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支持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LDL-C以外的多重保护作用,可有效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逆转、延缓斑块进展,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治疗卒中的发生。本文旨在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②经颈动脉超声检测,明确存在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包括不均质回声、低回声斑块,斑块定义为局部回声结构突出管腔≥1.3 mm);③首次起病,发病在2周内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8分;④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近期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血液病、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⑤入组前1个月(洗脱期)未行降血脂药物及维生素E等抗氧化作用药物治疗,发病后未经溶栓治疗;⑥无他汀类药物过敏史;⑦意识清楚,能按时服药,愿意配合检测,接受随访并签知情同意书。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54~82岁,平均(62.4±6.2)岁,治疗起始距发病时间(22±6.4)h,单灶性脑梗死65例,多灶性脑梗死35例,其中并发高血压病42例,冠心病46例,糖尿病3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治疗起始距发病时间、病灶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伴发疾病等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及合并症给予脱水剂、抗凝、降压药、降糖药、护脑、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0.1 g,1次/d。对照组不服他汀类药物。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第2天采血后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阿乐,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57)20 mg,每晚餐时服用1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 检测项目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由固定专人采用美国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检测,范围包括双侧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监测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包括不均质回声+低回声斑块)、稳定性斑块(强回声斑块)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es,CVHP)变化情况。不稳定斑块率=不稳定性斑块数/斑块总数。治疗前后检测hs-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血脂检测:抽血前3 d禁高脂饮食,禁食12 h后抽取静脉血,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TC、TG。血清hs-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由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LX-20型分析仪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波亚公司提供

(敏感度0.2 mg/L)。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超声检测斑块声学特征的情况 两组用药前不稳定斑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6个月,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2组用药前后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个)

组别斑块数强回声不均质回声低回声合计不稳定数(%)

对照组(n=46)用药前425356460(93.8)

用药后1322326754(80.6)

观察组(n=54)用药前635539488(93.6)

用药后3127359362(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及CVHP积分值的比较 两组用药前血脂及CVHP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6个月,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善情况、CVHP积分值及hs-CRP的比较(x±s)

组别n总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CVHP积分值hs-CRP(mg/L)

对照组(n=46)用药前8.7±2.13.2±2.247±116.7±2.7

用药后6.8±1.52.8±1.654±86.0±2.4

观察组(n=54)用药前8.8±2.03.1±2.247±106.8±2.6

用药后4.1±1.8*1. 6±1.3*88±9*3.3±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轻度谷丙转氨酶升高4例(加用保肝药后恢复正常),未影响继续治疗, 观察组患者中未见肌炎和肌病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帽和覆盖于其下的脂质核心和坏死碎片组成,脂质核心中含有高度致栓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纤维帽与血流相隔。纤维帽发生撕裂、腐蚀和溃疡可导致血栓形成。斑块基质的降解在富含巨噬细胞区域最为活跃。巨噬细胞可分泌蛋白溶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使纤维帽变薄,导致斑块失去稳定性,发生破裂,进而形成血栓,最终发生缺血性卒中。而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稳定斑块以活动性炎性反应为特征,斑块易损性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1]。hsCRP是一种急性非特异性时相蛋白,当组织损伤、缺血、缺氧时其血清浓度急剧快速升高,可达正常生理浓度几倍,随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复原、炎性反应的好转,hsCRP浓度恢复正常。hsCRP不仅可作为组织受损伤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普遍存在的反应蛋白,而且直接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性反应等一系列病理过程。hsCRP水平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致炎作用,可作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短暂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若能阻断动脉粥样斑块及其周围的炎性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恢复内皮细胞功能,可使斑块趋于稳定,避免卒中的发生。国内多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调脂药物是目前已知能通过巨噬细胞发挥抗炎效应降低 hsCRP水平的药物。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全合成的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使HMG-COA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LDL-C受体mRNA的表达,使LDL-C受体数量增加并增强其活性,从而增加血浆LDL-C的清除,使血浆LDL-C浓度下降;同时还能抑制TG生成,升高HDL-C浓度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3]。除了改善血脂谱外,还有抗炎、抗氧化等多效性作用,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稳定斑块[4],或缩小斑块,减少斑块表面溃疡,减少炎性反应和巨噬细胞,逆转颈动脉斑块[5]。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VHP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之外,能降低hs-CRP水平,还具有抗炎作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止脂质过氧化损伤,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本研究使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 mg/d) 治疗6个月后组观察组患者中未见肾损害、肌源性损害、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仅出现轻度谷丙转氨酶升高及胃肠道反应。说明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是安全的,不良反应轻而少,耐受性好。

参考文献

[1] 杜书章,岳晓红,杨国杰,等.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17-18.

[2] 杜庆伟,刘永海,沈霞.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临床荟萃,2005,20(13):734-736.

[3] 郭亚东,徐安定.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

第8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目的探讨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推拿治疗30例CSA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S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和血清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关键词】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血液流变学 内皮素 一氧化氮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assotherapy on hemorheology,serum nitric oxide(NO),endothelin(ET),in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CSA).MethodsThe patients of CSA were treated by massotherapy,and changes of hemorheology,serum NO,E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with 30 health persons used as controls.ResultsHemorheology and serum ET in the patients of CS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serum NO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Massotherapy; CSA; Hemorheology; Endothelia (ET); Nitric oxide (NO)

CSA从提出至今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已逾80 年。近些年来,体液因子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了该病的研究重点。尤其是ET已被认为与CSA关系密切。本临床观察旨在对推拿治疗CSA机理做相关的阐述。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均为随机选取2005~2006年中国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西京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例30例,全部符合1992年青岛全国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1],并排除①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②颈椎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不能坚持治疗或中途改变治疗方式,坚持服用治疗颈椎病的各种中西药物,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37.46±4.22)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9年。健康对照组30例,均选自本院体检健康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41.21±4.37)岁。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操作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面。①医者运用扶持推在颈项两侧治疗共10 min;②用法在颈项两侧、项后正中线及肩部治疗共20 min;③分别按揉脊旁阿是穴、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穴,每穴各1 min;④按揉颈项及背部5 min;⑤拿颈项及肩井2 min,力量以患者感到酸胀或可耐受为度,每次治疗时间42~45 min。1次/d,共治疗15次。

2.2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治疗组于疗程开始前的当日和疗程结束后次日分别抽取空腹肘静脉血8 ml。ET采用放免法测定,药盒由北京科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药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上海LIANG100型血液黏度仪进行检测,BME-1生物医学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健康对照组任选1 d抽血检查。

2.3 统计学处理全部计量数据用±s表示,均数间比较之显著性检验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 结果

3.1 推拿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见表1。表1 推拿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比较(略)

表1结果表明,CS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项数值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其中全血黏度和RBC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推拿手法治疗后,全血黏度、RBC压积数值均较治疗前改善。

3.2 推拿治疗前后血清NO及ET水平的变化结果见表2。

表2结果表明,CSA患者的NO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推拿手法治疗后,其NO水平明显增高(P<0.01);ET水平明显下降(P<0.01)。表2 推拿治疗前后血清NO及ET水平的比较(略)

4 讨论

4.1 血流切应力与NO,ET及其相互作用NO和ET是一对拮抗因子,NO是一种已被公认的血管舒张剂,ET则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该作用是血管紧张素II的10倍、去甲肾上腺素的100倍。血管内皮细胞(VEC)就是通过NO 及ET 等舒缩因子,并使其处于平衡状态以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体内影响VEC结构和功能的因素很多,除神经体液因子外,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其重要的机械因素,如:血流切应力、血流通过时弹性血管壁产生的周向应力、及管壁内外压差所致的跨壁压都是重要的物理因素[2],在VEC所受的应力负荷中,对VEC影响最大的是血流切应力。血流切应力能够刺激VEC促进NO分泌增加,NO通过刺激平滑肌细胞产生鸟苷酸环化酶,后者催化生成cGMP,引起血管扩张。ET基础状态下VEC即有合成,多种因素对其合成有上调或下调作用,上调因素包括:缺氧、低切应力、渗透压等,下调因素包括:NO、高切应力、肝素等[3]。

4.2 血液高黏滞性与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发现,CSA患者的血液黏度都基本偏高,通过治疗,血液黏度水平有所下降,从而提示我们,高血黏度可能是CSA患者发病的一个诱因。这点从患者服用一些降低血黏度的药物,症状也可得到一定缓解,从一个侧面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

4.3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机理的探讨(见图1)推拿可通过增加血液对血管壁的切应力[4],从而刺激VEC分泌NO增加,引起血管扩张,同时高切应力也是使ET分泌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CSA患者的血液黏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液流速慢,导致VEC缺氧,引起ET的分泌过高,但血管腔内的NO可进入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附壁[5],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缺氧状态,以上的连环反应都可以引起ET的下调,从而达到动脉扩张,增加脑血流量,解除缺氧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推拿治疗CSA患者时,患者的症状并非在治疗过程中得到缓解或解除,而往往都在推拿治疗后2~4 h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国外报道[7]切应力作用于内皮细胞(EC)构建型NOS,促使呈少量一过性分泌。国内报道[8]EC在模拟生理脉动切应力的作用下内皮细胞的NO分泌产生一过性增加,2 h时NO分泌出现一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与临床实际是相符的。从而更加证明了推拿治疗CSA的机理与血流切应力、NO、ET是紧密相关的。

【参考文献】

[1]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S].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邵银初,赖西南.流体动力学因素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转导[J].创伤外科杂志,1999,1(1):59.

[3]朱妙章,袁文俊,吴博威,等.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46.

[4]许世雄,计琳,王庆伟.中医滚法推拿对血液流动影响的数值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26(6):694.

[5]平田恭信.NO与动脉粥样硬化[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7):324.

[6]朱妙章,袁文俊,吴博威,等.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5.

第9篇:环境行动计划范文

生态环境是决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因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当前,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也进入了关键阶段,还有一些任务需要抓紧推进。时间不等人,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些重要工作。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的推进,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自觉推进

对于环保工作,我们反复强调要提高认识,要高度重视。确实,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也不能排除有少数同志包括个别领导同志的认识还很肤浅。现在,我区的环保工作已经步入“深水区”,我们正在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区,下一步我们还要创建生态城区,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第一,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是最根本的认识问题。开展环境治理、创建环保模范城区,不是别人的要求,而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也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我们要建设“绿色*”,要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地,要努力打造“四区”,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否则,我们就吸引不了人才和企业,现有的资源也会流失。因此,要自觉转变观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要认识到这项工作是可为的。环保工作要突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要影响到一部分“既得”利益,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一方面要摒弃错误的政绩观、人情观,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经过三轮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例如我们通过坚决取缔网箱养鱼、加大放养力度,淀山湖的水质得到了改善;通过加强管理,城区的降尘量由每月每平方公里10吨减少为6吨。这充分说明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一份投入就有一份回报。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坚持不懈,工作就能够取得成效。

第三,要认识到这项工作是长期的。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我们对环境的保护也要长抓不懈。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长期做好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总之,环保工作的关键还是思想问题,具体的工作只是技术问题。我们只有真正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才能成为自觉行动。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目前,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大多数已完成。其中,我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确定4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的有18项,完成了阶段性任务的有18项,还有7项正在推进之中。创模计划共有7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的有25项,已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有23项,还有18项已启动,另有6项尚未开工。从总体上看,这两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是那些未启动和未完工的项目,大多是关键性项目,既有有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也有创模的必备条件。而且,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今年是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而创模明年上半年就要验收。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这些未启动和未完工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此外,在全力推进各项工程性项目实施的同时,也要抓紧抓好管理型项目的实施,确保圆满完成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通过创模验收。

三、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今天在座的都是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区创模成员单位的领导,对完成环保三年行动和创模各项任务,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区推进办和区创模办是主要的牵头和协调部门,要积极主动承担统筹和协调的职责;要加强督促,对照一些具体标准和要求,逐一细化工作任务;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指导,使他们在实施这些管理型项目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也比较重,仅靠这两个办公室来协调推进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的项目组长单位,也要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全力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尤其是碰到问题时,各部门、各镇、街道都要积极沟通、加强协调,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实在不能统一意见的,要及时向区政府汇报,以便区政府早研究、早决策、早解决。在合力推进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好资金保障问题。例如全区黑臭河道的整治大概需要3亿元,市、区、镇(街道)财政按照1:1:1配套。但是区财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镇(街道)实行差别补贴。各镇(街道)的配套资金也一定要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二是解决好土地供应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前期工作,确保用地指标的落实。三是解决好动迁拆迁问题,确保工程项目按时落地。此外,还要注意环境问题,做到预防在先,决不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在这方面,区环保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新闻媒体也要主动介入,坚决曝光严重污染行为,不能让违法排污企业心存侥幸。各镇、街道也要积极配合环境执法行动,下功夫解决好本地区的综合污染问题,努力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落实责任,有序推进

这些工作,前面我们都与各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状。会后,请各成员单位对照本部门承担的任务进行专题研究。要通过与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标准进行对比、与创建环保模范城区的要求进行对比、与自己对环境质量的感觉进行对比,找出本单位工作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对工程性项目和管理性项目要排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进行倒计时计算。对一些重点项目,要优化施工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缩短建设工期。同时要加强宣传,利用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使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如果因为某个部门或单位工作不力而影响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任务的完成,就要追究这个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五、着眼长远,持续推进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要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经过若干轮环保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而在具体工作上,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与《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是相互衔接的。眼下,第三轮计划就要收尾了,要抓紧编制好第四轮环保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环境保护工作不断不裂、连续稳定。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第一,要树立科学理念。首先要树立环境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其次,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编制新三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