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色文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第1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引导着班级班风、学风。

二、主题

树班风学风,建文化氛围,展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领导小组

 组  长:各班班长

 副组长:班委会成员

 组  员: 班主任  班级成员

五、工作安排及实施

第一阶段:制度建设阶段,11月12-16日

德育处调研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推广引导阶段,11月19-20日

将我校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优缺点分析与指导,全面推广《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各班建设“一班一特色”,动员班委设计本班特色方案。

第三阶段:班级建设阶段,11月21日-12月5日

各班级填写《班级文化建设申报表》,由德育处统一规划,及时批复。

第四阶段:检查评估阶段,12月5-7日

组建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会干部、班委、学生代表组成的检查评估团队,进行打分评估,合格者给予授牌。

第五阶段:授牌认定阶段,12月10日

将评估达标的班级给予授牌,利用大型集会进行授牌仪式,授牌后,各班徐巩固成果、持续创建,如有后期松懈、不能凸显特色的班级,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取缔资格。

六、奖励机制

班级文化建设列入班级量化考核,定为学期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指标,另将给予专项班费奖励:1.凡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2.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3.未达标的班级不予以奖励,并在扣除班主任量化考核中一星级奖励。

七、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八、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一)班级环境文化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室内外展示牌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老师”。

1、“阳光班级”文化展示:

各班级提供素材: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级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有学校统一制作规格、尺寸统一的展示牌。

要求:特色主题名称与本班创建特色相一致,照片需高清,如需专业摄影,可联系郝鹏铭老师。

2、班级环境布置:

学校统一制作教室黑板上方的主题鲜明的校风、校训。各班自行制作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前黑板一侧有班务栏、班风、班规等板块,可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之星、炫我风采、量化评比、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

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扭氛围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二)班级日常管理文化。加强卫生管理,设立卫生角、清洁工具摆放处、轮流值日表及爱护公物教育等。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立班风、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课间纪律、午餐、路队、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班级活动文化(该版块可设置在教室外墙):

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体育比赛等,学生的爱好、多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配合学校的阳光班级,打造阳光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岗位育人”的理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

 

九、班级文化建设的创建主题(供参考)

自主管理特色:创建学生自主、自治特色班。

和谐家庭特色:创建和谐家庭特色班。集体荣誉致上,展示“人人为班”的局面。

绿色班级特色:创建卫生示范班。展示班级绿色班级、日常卫生效果、体现环保。

常规管理特色: 创建常规管理示范班。展示常规班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形成井然有序的自主管理模式。

合作学习特色:创建自主学习特色班。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特色:创建文明礼仪示范班。开展文明行为展示活动

阅读特色:创建阅读特色班级,坚持晨诵、午读、暮省做到实处,做出亮点,做出成效。

英语特色: 创建英语特色班。开展每日生活英语读、说、写、练活动。 

注:特色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再多而在于精,做精做细便是亮点与特色所在。

 

根据各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特点,自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已规划创建主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体现班级的特色,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如何让每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当然,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要将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2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园特色 文化建设 四个抓手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一所学校的品牌、品位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优良文化的营造,既能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从根本上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仅以重庆市云阳县石门小学文化建设为例,简略地阐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四个抓手。

1 从抓精神文化建设入手

因地制宜,根据校园青松环抱、环境幽美的实际,学校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取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和一”思想精髓,提炼了自强、拼搏、团结、进取、奉献五种松魂精神作为根性培养目标,响亮提出了“依托青松,传播绿色文化,打造松魂教育特色”的办学主张,坚持“松以明志,书以载道”的办学思想,定格了“笑傲人生,熔铸松魂”的校训,以“优秀是一种习惯”为办学理念和追求优秀的群体目标。旨在以人为本,以期更加关注学生本真的生活世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使每个学生在拥有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具备走向未来所必不可少的人生精神和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人文素养。

石门小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独具个性地提出了切合自身实际的办学主张、办学思想、校训精神、办学理念和群体目标,体现了学校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人伦观的特有的精神文化。他们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也必将获得自强。

2 从抓物态文化建设入手

石门小学独具个性的精神文化,引领着他们创造富有特色的物态文化。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上,他们做到了巧妙设计,精心制作,书香飘溢,寓教于景。

一是在校园醒目位置设计制作了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微、青松精神以及校歌、松魂赋等巨制,清新大气,夺人眼目,震人心弦,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特色得以彰显。二是取松涛激荡之意,分别将教师宿舍、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分别命名为松涛园、吟涛堂、励涛楼。枕涛居、品涛阁。并结合命名撰写并制作了对联。如励涛楼的对联为:翼振邀云霄,岂止摩九重,心怀为大;涛涌开广袤,何妨极四海,树品方长。吟涛堂的对联为:绕字为松,习习风摇,涌层层浪;吟涛乃志,琅琅声起,若恰恰鸣。细细品味,意蕴深长。三是利用校园围墙和花坛打造了以道德经、唐诗、宋词等为代表的八个传统文化回廊,历代书名家名碑帖为主的近五十幅防制木刻,师生文化展示亭、栏11个。学生耳濡目染,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四是将舞台背景以字典的形式改造成“石门松涛”石刻,将操场边危岩改造为一座五门的风火墙牌坊,门前为作看台的石梯,主题对联为:松涛开石门,石门松涛;沧桑凝正道,正道沧桑。藉以激励莘莘学子用松魂引领人生,与时俱进,披荆斩棘,正道走出石门,走向未来。五是在原有绿化美化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新修了花坛,引种了花草苗木,使校园成了花园和乐园,为全校师生员工修身养性、丰富知识创造了良好的物态环境。

3 从抓制度文化建设入手

石门小学的精神文化也引领他们创造“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管理文化,管理机制呈现出民主合作的特点。结合时代、学校和师生的发展需求,他们按照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为主轴的民主管理程序,切实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保障和导向,具有较高的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石门小学的《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突出了师德优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坚持以量定酬、以质定奖、优绩优酬,《教师个人发展方案》与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挂勾。这些方案都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快乐教育,减负提质”实施方案》、《关于“打造绿色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见》、《教师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奖励条例》等对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引领教育改革、明确课改方向等方面正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4 从抓践行文化建设入手

石门小学富有生机的精神文化,激励着师生员工躬行力为,大胆探索和创造,形成了“知行合一,言信行果”的践行文化。

第3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程建设;价值澄明;实践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56-03

【作者简介】刘玮,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小学(江苏无锡,214161)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教育博士。

在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江苏省无锡市立人小学在深入分析学校历史、现状及学校周边环境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并形成《吴地文化――浸润于校园的课程建设》的行动方案。2013年10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论证答辩,成功立项为省小学特色文化项目。三年来,我们以特色文化项目为依托,以课程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文化提升。此中,我们经历了课程文化建设“为何”的概念界定与价值澄明,更多的是相关课程文化建设“何为”的具体化实践探索。

一、“为何”: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价值澄明

价值观是人基于个体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判断或抉择,即它表现为作为个体的人对事物辨别的一种思维取向。稳定而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体的动机有着鲜明而持久的导向作用,并反映出人们在事物发展中的行为与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价值的澄明对某一事物发展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建设亦然。其实,在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中,我们不难发现关于课程意义和价值定位的描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中,一个清晰而统一的价值定位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所有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其终极的意义与价值是指向于人的发展、人的成全,课程只是人发展的凭借与载体。

无锡市立人小学所属的行政区域无锡市胡埭镇是一个具有深厚吴地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有筑于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阖闾城遗址、有无锡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蒋重珍故居、九朝尚书秦金墓、千年古刹华藏寺等历史遗存,南临三万顷碧波太湖,东依绵延起伏龙山山脉。它还是一个现代文明汇聚的产业区域,镇域内有中船重工604研究所、花卉产业园、二千余家现代化工厂。面对学校周遭的文化环境,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吴地文化――浸润于校园的课程建设》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力图在传统吴地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吴地现代文明中发掘力量,从而为每一个立人儿童终身发展创造适切的课程体系。

1.为儿童的发展。

无论我们如何去理解课程和建构课程,作为教育的课程终究要回归于人。小学阶段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回归于儿童的发展,我们将其理解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也将其视作教育对人德性、知识与素养的成全。

2.为儿童生动而自由的发展。

我们试着去寻找并建立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不再背着应试与分数这一因袭的重担,他们拥有宽阔自由的成长空间,并在其中快乐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3.为儿童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希望孩子们经过这个课程学习后,他们在考试分数之外,拥有更多沉淀下来的东西,如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与国家认同,更加宽厚的人文底蕴与审美情趣;更加理性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他们学会了如何学习,身心更加健康;他们因此而拥有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信心等核心素养。

二、“何为”: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建构

斯基尔贝克(M.Skilbeck)认为:“建构课程最适合的领域,就是在教育者和学习者进行教学的地方。”所有的课程设计要想真正地体现其效果,必定要有教师的参与和学生经验的重组与再制。作为课程的小学特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联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落实、地方课程的安排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如何将《吴地文化――浸润于校园的课程建设》这一特色项目以课程的方式嵌入整合在三级课程体系之中,是课程理想化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进行整体性的课程规划,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充分考虑儿童认知的心理特征,开展一系列的参与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整合国家课程,借以渗透吴地文化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又以系统建构的方式对校本课程建设内容及方式进行探索规划,从学校的活动项目向课程架构转型,从碎片化的课程向主题化课程集群转型,从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实现小学特色文化建设以课程的方式进行整体建构。

(一)环境课程――力图培养儿童的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

回到教育的原点,我们发现所有生命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时间、空间与文化的元素。校园有了文化,学校就有了气质,教育也就拥有了灵魂。立人小学建校于2013年,建校之初,我们潜心研究吴地人文历史,深入思考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内容。在多方论证、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将吴地文化作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主线。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我们突出以吴地文化为脉线的人文元素,着力做好校园文化载体“三廊四园”的建设,“三廊”即吴地书法长廊、吴地绘画长廊、吴地音乐长廊,“四园”即仁园、义园、诚园、朴园。漫步现在的校园,记述吴地第一个状元重珍亭(蒋重珍,号一梅,胡埭人,无锡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一梅书院(蒋重珍,号一梅)、阿炳雕塑、状元古井、阿尖乞乳等人文景观,在显性地呈现国家认同与地方人文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课程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

(二)活动课程――力图培养儿童乡土情怀和健康身心

1.说吴语。“醉里吴音相媚好”,一曲清平乐不仅让大家对吴地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同时也对甜糯委婉的吴语心驰神往。为了让82%新市民子女尽快融入吴地的生活,真正成为新市民,我们设置每周四为“吴语日”。这一天,当地的孩子讲吴语,教吴语,流动儿童们则学吴语,并回家教爸爸妈妈学说无锡话。此外,我们还定期发放吴语听说宣传单,编写了《吴地方言80句》、《吴地游戏》、《吴地童谣绘本(低年级)》等多本校本教材,以此为流动儿童学习吴语创设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加快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2.唱吴歌。2013年10月,我校成立了吴歌学生社团,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传承人张浩生爷爷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每周开设一节吴歌教学课;此外,我们还依托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张舍苑社区的吴歌传承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感受吴歌的婉转清丽的同时,学唱吴歌。2014年11月,我校学生社团的吴歌演唱在长三角吴文化区非遗成果展演大会上获得一等奖。

3.听吴乐。江南丝竹,悠扬轻巧,明朗欢快,乐曲透析出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性格,也表达着江南人民对青山秀水的江南风光的无限喜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吴鼓、古筝作为民乐类特色项目,目前全校共有128名同学参与学习,每到社团活动时间,孩子们或铿锵击鼓,或转轴拨弦,沉浸其中,感受着吴地艺术的熏陶。

4.诵吴诗。在立人儿童的校外阅读书目中,我们搜集从古到今吴地名人撰写的优秀诗歌,以及中外名家创作的关于描绘赞颂吴地风光、人文的名篇佳作,从中选取适合孩子阅读的篇目汇编成册,晨诵时分让孩子们吟诵抄录,使其浸润书香,从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人文素养。

5.摹吴画。从古至今,吴地画家大师如云,无锡历史上先后孕育了顾恺之、倪云林、王绂、徐悲鸿、吴冠中等彪炳千秋的画坛宗师,其绘画作品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为此,我们一方面引领孩子搜集吴地历史上名画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来培养孩子们努力向上的意志品质;一方面引领孩子欣赏模仿大师们精美的作品,运用木刻版画的方式,描绘吴地自然风光,陶冶情操,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过吴地节日。在民风民俗的传承中,地方节日的开发、传承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特别多,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等等,吴地人民以地方独特的庆祝方式和过节风俗,赋予它们特殊的纪念意义。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我们将此作为一项独特的文化资源,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为主,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节日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民族认同的乡土情怀。

7.尝吴地饮食。结合学生乐于探索、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们成立了学生美食社团。每到周五下午,美食社团的孩子们在食堂师傅带领下一起做清明团子、夏至馄饨、中秋麦饼等,在参与地方饮食文化的研究与制作过程中,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不断增强。

8.玩吴地游戏。吴地游戏趣味横生,简单淳朴,往往都配有琅琅上口的吴地童谣。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吴地的老游戏。一学年来,我们开发了“金锁银锁”“抬轿子”“拉大锯”“孵小狗”“砍白菜”“抬花轿”“切西瓜”“舞龙灯”“丢骨牌”“斗鸡”“翻花”等三十余种吴地游戏,并汇编成《吴地游戏》校本教材。在大课间活动或体育课时,孩子们创新玩法,奔跑嬉闹,此种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课程,既寓教于乐,又健身益智。

(三)研究性课程――力图培养儿童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对于五六年级段学生,我们试图在吴地文化的课程建设中,让儿童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拥有一定的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进而能运用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等,并在其中养成进取钻研的探索精神。

为此,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选取吴地历史、社会及生活中的专题进行研究,如吴地名人、吴地名桥等,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深入了解吴地本土过去与现在的文化脉络,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一方面又以学校“少年科学院”中“一院三所”(航车模研究所、蓝藻分解处理研究所、“举趾园”种植研究所)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科技教育。一年多来,我们五六年级的孩子一边按照课程建设方案有序地探访了三国城、水浒城、太湖鼋头渚、长广溪、阿炳故居、东林书院等吴地名胜,一边参观了中船重工604研究所、蓝藻分化处理研究基地、太湖花卉培植基地等场所,在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探究中,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不断得到培育。

(四)课程基地――力图多渠道培育民胞物与的人文素养

2013年11月份,我们充分挖掘学校吴地文化教育资源,建立了校内的吴文化校本课程基地。孩子们在此集中学习,了解吴地的历史、吴地名人、吴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锡剧、昆曲、吴歌的婉转清丽,体验泥塑、版画的精致匠心。有时是老师的铺陈式讲解,有时是孩子们自主的探讨交流,孩子们在校内课程基地的空间里加深了对吴地文化的深刻认知和系统理解。2014年3月,我们又在距学校一公里的阖闾古城遗址博物馆建立了吴文化校外课程基地。在校外课程基地的活动中,我们校馆联动,一方面组织孩子们到阖闾城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更为宽泛的吴文化知识;一方面着力于与博物馆合作开发吴文化校(馆)本教材,培养一支红领巾小导游队伍,引领孩子们在吴地文化浸染中获得更多的真切体验,感受吴地文化民胞物与的博大精深。

第4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美国学者坎宁安和格莱瑟指出,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本课题的核心是基于人本的“军魂教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我们立足于学校实际,秉承“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具有军人的积极人格作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少年军校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军魂教育”校园特色文化。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在深化“军魂教育文化”特色建设中,我校以“扬少年之光铸军人之魂”为核心,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军魂教育文化节活动为平台,以军魂班级文化建设、军魂背景下特色中队建设为重点,形成“一?二?三?四?五” 军魂教育德育活动特色体系。“一”军魂教育要培养学生一颗爱心;“二”是指教育中形成两种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三”指三个课堂:心理课堂、综合实践课堂、社团活动课堂;“四”指德育活动的四个途径:“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社团活动、文化节活动”。“五”指德育活动“五全”,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身心体验、全面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生科学发展,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在构建“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建设中,让我们尝到成功,同时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1军魂德育活动育人新思路

我们曾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意志薄弱、生存意识淡薄是当今小学生最严重的问题。基于肩负教育使命的虔诚信仰,基于对优化教育不竭的自主探索,我校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理论探讨,针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问题,以军魂文化培植生命成长的“精神之根”,以军魂德育孕育生命成长的“道德之魂”。以“三个课堂”开启生命成长“个性之路”,催生师生精神成长的幸福家园,这就是我们在“军魂教育建设”中一直追寻的教育梦、中国梦。因此,我们强调三个“关注”

1、关注人性。德育生态圈中,“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核心理念。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是人性的内在需求,运用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应当秉持“教师第一”“学生第一”两个第一的思想,即“在学校管理的视野中,教师第一;在教育教学范畴里,学生第一”。前者对学校管理而言,学校应当“为教师成功创设优质环境”;后者对教师而言,教师应当“为学生成功提供优质服务”。

2、关注共赢。共赢是现代管理中倡导的一种理念,符合军魂教育“严谨崇实、协作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学校管理者应当摆脱管理者与师生的“囚徒困境”,倡导合作博弈性,努力创设一种文化和谐共赢局面。

3、关注幸福。关注幸福是现代人衡量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幸福不是终点,而是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享受幸福,就是要关注现在,即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学校管理者应当引导教师学生学会享受教育过程中的沿途风景,使教育不仅仅是奉献,也是获取成长的快乐。军魂教育视野中的学校管理,关注教师、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校生态内外平衡。因此,我们努力构建“一?二?三?四?五” 军魂教育德育活动体系,积极探索促使教师、学生、学校共同成功的教育环境。我们追求这样一种状态: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功的特色校园,创设文化共赢的局面。

2军魂德育活动遵循的四项原则

学校文化建设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文化,但落脚点是行为文化。要使师生理解、认同和接受学校的文化理念并自觉地转化为行为是一个非常曲折困难的过程。在德育活动文化特色建设中,为了有效开展军魂育人特色活动,我们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追求发展,强调“三维发展观”。即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而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2)崇尚尊重,强调“三维尊重观”。领导、教师、学生相互尊重。就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要完善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求要尊重教育对象――学生,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就受教育者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教师及其教育行为,要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3)适应变化,强调“三维变化观”。预见变化,实行战略管理,追踪变化,实行危机管理;挑战变化,实行目标管理。

(4)达成和谐,强调“三维和谐观”。自身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发展是学校德育文化管理的目标追求,崇尚尊重是强调人在管理关系中的理性位置,适应变化是强调人与组织外部环境的联系,达成和谐是强调人与组织内部环境的良性关系,四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3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建设目标创建

“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指我校全体师生在德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学校“军魂教育”文化之场(包括情感场、人格场、信念场),师生在“情感之场”中体验军魂文化的“真、善、美”情感,在“人格之场”中塑造军魂文化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力”的人格魅力,在“信念之场”中培育军魂文化的“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学校师生的共同价值、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

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道德修养与各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强调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互相影响,强调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互相促进;强调热情和忠诚、热情和忠诚的共生共长、互为补充。我们从价值取向层面构建成了学校德育文化管理目标。其内涵是:

1、打造生态人文校园――让校园更美丽

(1)广植绿树花卉,打造生态校园。近几年,学校以创建绿色校园、文化校园为契机,明确提出了“与绿色同行,打造生态人文校园”的创建目标,重视生态良好、人文丰厚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全面启动校园美化工程建设。葱郁的古树,象征着学校文化底蕴,玉兰、金桂、香芒等大树的挺拔,昭示着名校的蓬勃发展。今天的校园,绿树成阴与四季花卉交互辉映,名木古树与文化石头相得益彰,生态人文融为一体。(2)墙壁文化,凸现文化传递。最近,学校投资200多万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大型图书馆、小军人展示橱窗、阅读长廊、环境教育长廊、军事小游戏区、小军人在前进大型浮雕等,无论走到校园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学校特色教育与环境和谐共生,学生随时受到经典文化与“军魂特色教育”的熏陶、浸润。

2、共同探究教育真谛――让教育添品质

(1)什么是军魂德育活动文化?“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指学校全体师生在德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在军魂德育活动实践中“扬少年之光” “铸军人之魂”,教育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幸福;培养学生 “勇于承担,甘于奉献”军人素养。(2)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根据新课程提出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幸福的感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这正符合我们军魂教育所倡导的 “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育人目标。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显魅力

我校德育活动文化建设,概括起来讲,是“在军魂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其内涵可以理解为:确立适应师生成长的教育理念,搭建丰富师生内涵的教育平台。军魂德育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理念点亮师生心灵之灯,给教师一个诗意的栖居,使他们拥有幸福积极的精神生活;要用理念给师生一对进取的翅膀,使他们树立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1)关注教师的“三大素养”:文化底蕴,对于人类的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它决定着教师对与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教育追求: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观念,它决定着教师的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智慧:处理日常教育教学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2)引导教师“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反思。

当今教育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全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夯实文化底蕴,不断地增添教育智慧,才能使自己更添魅力,让教育教学更趋和谐。

4、推进学生科学发展――让学生添修养

真正的教育,就是一些最朴素的教育作为。为了使军魂教育更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我们把德育活动的视线聚集在学生身上。依托丰厚的活动载体,强调多元的融合,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举行每年一届的传统军魂教育文化节活动……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究,为学生创造最恰当的成长环境:(1)关注学生三个发展: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倡导学生“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人,发展人。

学生的“三个发展”“六个学会”,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添修养,具有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促进学生科学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德育活动文化建设途径的创新

创建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性的工程,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军魂教育德育文化建设最终归结到学校精神的核心理念上,那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让他们在一种“精神成长”的语境中坚守着自己,让所有的校园风景都在这个“软文化”中“聚变”,真正成为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在推进“一?二?三?四?五” 军魂德育活动体系建设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德育活动管理项目化,优化活动设计与效能

校园文化建设一般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校园文化要素贯穿起来,构建成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素质教育体,从而使整个校园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我们把丰富多彩的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大致分三类。公共类,如讲座报告、安全消防演练、国旗下讲话、校刊报刊、各级各类比赛、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亲子活动等。校本类,如运动会、小社团、校园艺术节、夏令营、垃圾分类等综合实践活动等。特色类:如走进英雄人物、纪念日重温历史、红色教育基地、“军魂教育文化资源网站”“我是自豪小军人”“创建英雄中队”“特色中队评比”“美德少年驻校园”等。通过组织活动,开阔校园文化内涵,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作用于人,是师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内驱力、亲合剂,是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活动如果没有规划、无科学系列很难形成“文化”。故而进项目管理,把学校活动项目化。

在军魂教育德育活动文化建设中,理念识别系统有12个子项目:“军魂理念”“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总目标”“学校口号”“学校精神”“校训”“学校价值场”“学校广告语”“学校文化特征提炼”“学校三风展望”“学校使命”“学校服务理念”。行为识别系统有4个子项目:军魂教育组织结构、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军魂教育校本课程的指导与开发、军魂教育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在明确了文化建设规划统领下,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然后确定近期重点实施项目(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和方案。在文化建设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基础上,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强调几个重点建设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每个项目都分别由一名校领导负责,一名校领导协助,一个主要负责部门和一批协助部分共同执行,并确定时间节点,同时对项目使用经费进行评估,学期结束进行检查和总评,以期形成标志性成果。以确保军魂德育文化建设的鲜活性和灵动性。

2、德育活动平台立体化,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学校重视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建设,从四个层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构建立体式军魂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从空间上、形式上、内容上对军魂教育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一个可以触摸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网络。

在德育活动文化建设中,根据校本特色,以综合实践为主要平台,注重落实“五全”,为师生创设一个多元智能发展环境,挖掘师生的潜能,演绎出文化“布道”的精妙境界。

1)全员育人――创设育人氛围。在重视发挥班主任、级长、中层以上干部的骨干引领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带动全体教职工在工作中做到自觉育人,主动育人;2)全过程育人――细化育人过程。学校重视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和一学期的过程落实,如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文化节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不断创新军魂主题教育活动,以相应的活动为载体,将勇敢与诚信、和谐家园、绿色环保、心理健康等内容的教育融入其中,提高日常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全方位育人――挖掘育人功能。 学校从教室到运动场,从校内到校外,积极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努力挖掘育人功能。例如:积极推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加强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建设,提高互动的实效性;深入开展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校社共赢。4)全身心体验――探究育人方法。学校通过开展各层面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全身心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5)全面评价――完善育人机制。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制定《小军人成长评价手册》《小军人活动课程学习读本》。评价体系涵盖了成长的方方面面,对每位学生校内外的德育进行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课堂行为评价、社会规范评价、个人特长评价、学生参与的各项评比等。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学生本人、班干部、 学生小组、科任老师、班主任、家长等全方位对该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包括父母的期望,学校观察日记等等 。班级每月开展一次整理,学校阶段检查,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得学生本人、科任教师、班主任、家长对该生有了客观的评价,有效及时指导学生行为,完善了育人机制。

3、德育活动重点课题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在军魂德育文化活动建设中,我们把重点项目作为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和提升,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标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通过“问题即课题”“重点亦课题”的研究,突出军魂教育文化的个性化、系列化、人性化与生态化,解决军魂教育文化建设创新“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这三个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08年起,我们分别进行了《军魂教育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创建少年军校特色中队的策略研究》《小学“军魂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行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社团建设特色化的实践与探索》《学校主导下三位一体提升学生生存能力的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社团建设特色化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课题研究,规范社团组织活动制度,及时检查、督促其活动的方案、过程、记录、总结,要求其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优化社团建设,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提升社团品位,总结社团工作,挖掘社团特点,努力形成特色社团和品牌社团。

通过课题的立项与结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军魂教育文化重点建设项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创设性,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水平。因为课题研究,不仅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转化”表现形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成就独特的军魂教育校园文化。

4、德育活动特色课程化,彰显军魂教育文化品牌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门的隐性教育课程。根据军魂教育理念,我们使之成为行动着的课程文化,并努力发扬光大。我们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开辟了德育长廊、小军人橱窗、军事小游戏区、“小军人在前进”的大型浮雕、《新三字经》、《弟子规》等壁画;建设了阅读长廊、图书馆、阅览室、阳光咨询室;把军魂教育理念、思想、践行目标等用艺术手法(壁画、文字、浮雕等)表现出来。

我们知道,品牌课程需要由科学发展观引导,不能靠外延扩张和数量,更不能靠人为宣传,而是靠用心做教育,做出内涵,做出品味、做出口碑。我们盘点了全校全部品牌资源,有些是自己独有的,有些则是共有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好学校发展愿景,并使之成为军魂特色活动课程。如:发动全校师生、家长进行校歌、军歌的创作;开展“我是小军人我自豪”、主题班会设计比赛;以“走进红色回忆”、“家乡英雄成长历程探秘”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等。

为了让学校德育工作扎根于学生的生活,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我们以军人精神为根髓,有机融入时代因子和现代德育元素,从地方和学校教育资源中提炼出具有丰厚底蕴的特色文化,构建让学生终身难忘的校本德育课程:“红色文化”,探寻历史上的军事故事、著名战役、壮烈诗篇、辉煌历史,弘扬军人精神,使革命传统在新一代永放光芒;“银色文化”,通过对家乡传统和特色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体验家乡先辈的艰难与幸福、拼搏与执着,让家乡“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绿色文化”注重人于自然的交流,人与环境的融合,将绿色生态理念渗入学生的心田。特色文化诞生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开发《走进红色回忆综合实践阅读文本》、《军魂教育综合实践阅读文本系列丛书》《“军魂教育”文化节》《军事小游戏》《感恩心语》《走进家乡》。我们把抽象的德育理念转变成具有可感的课程,营造了一种多元整合、兼容并蓄的道德氛围,为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科学的路径和广阔的平台。

5结论

我们的中国梦,教育梦就是要办让人们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根据教育现实环境办好每一所学校,使之成为“学生进步、教师发展、品牌提升、文化引领”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优质学校。在努力追寻和实践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实践、反思、提炼,通过目标的重新定位,活动管理项目化、活动平台立体化、活动重点课题化,活动特色课程化等几方面创新德育活动文化建设的途径,努力构建“一.二.三.四.五”军魂教育德育特色活动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立明.把握“五性”要求 繁荣军营文化.政工学刊(2012/03)

[2]谢立军. 大力加强基层军营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03)

第5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基础夯实了,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给我的书包减减肥!”,让学生们出出主意,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例如,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组长领衔,组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累且不说,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级里选择一项具体的工作来负责,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工,定期实行考核和轮换。例如,在高年级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为目标,进行了“班级卫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卫生工作目标分解—分组承包班级卫生—实践任务分解—制订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实施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监督、调整实施方案,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班级管理常态化。班主任老师把任务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全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后续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还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了释放的空间和时间。

(二)学生成长、班级管理、教师指导评价三位一体

第6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的全体师生在一定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所依循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打造特色文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美育德”表达了德育与美育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尚美”文化对和谐人格、健康人格和理想人格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一)创设“尚美”校园环境——优雅“外壳”传神

1.校园环境布置

清新、淡雅成为陈桥中心小学校园环境关键词,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

2.班级特色主题布置

一年级“求乐”之美、二年级“求美”之美、三年级“求善”之美、四年级“求真”之美、五年级“求实”之美、六年级“求新”之美。六年级毕业时,学生对“乐、美、善、真、实、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绽放儿童美丽心灵。

(二)丰富“尚美”课程内容——化育美的心灵

1、开发学科特色课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意识

学校以语文基础课程为主,开发了《古诗文赏析》、《弟子规》诵读等使学生享受中华传统之美;

2、开发班级特色课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强生存”意识

我校各班级根据校情、班情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班级的大小事务设置为若干个岗位,通过学生自主申报、公开竞岗、同学评岗、定期换岗等方式,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自我管理的舞台。

3、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特长发展”意识

(1)经典诵读校本课程。(2)茶艺文化校本课程。(3)科学探究校本课程。(4)体艺发展校本课程。

(三)打造“尚美”求真课堂——促进生命成长

学校积极探讨“自主习得-自主探索-强化训练”的农村小学高效课堂,以课题促课改,以课改促质量,以质量促特色的策略来培育“尚美”特色的课堂文化,令“美”的旋律贯穿课堂,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尚美启智、以美育人”的尚美智慧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

(四)放飞“尚美”幸福梦想——涵养精神生命

1、教师之美

(1)美在责任。(2)美在大爱。 (3)美在团队。

2、学生之美

(1)美在学习求真。(2)美在做人求善。(3)美在言行求美。(4)美在性格求乐。

三、项目预期效能

(一)创设了以“尚美”为主要元素的学校文化。

(二)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三)切实确立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7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创新文化理论范式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小生境

开发区(development area)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特有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属于经济地理和产业集聚的范畴。但是从其发展内涵和现实意义上看,早在二战结束后就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出现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们的称谓并不是开发区的概念,而是具有经济发展内涵的园区概念。无论是国外类似的成熟开发区发展经验,还是我国30多年来国家政府推动创建的开发区实践,目前一个总的发展态势就是适应全球科技变革趋势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尤其是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正面临着增长方式转型和内涵式发展的挑战,如何认识并规划新一轮开发区发展的战略方案,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为此本课题基于创新文化的视角,研究和梳理秦皇岛开发区在官产学一体化共生发展和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配套社区方面,需要明确的文化建设思路,提出“创新文化”理念和相应的理论指导原则,根据秦皇岛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特点和战略方向,形成并进一步应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文化发展模式,为“十二五”发展规划阶段的开发区发展建设目标,提供文化建设视角的战略指导和有关措施上的研究支持。

首先,设计并构建秦皇岛开发区的创新文化模式,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视角总结出一种典型的创新文化体系,与全国其他典型开发区文化建设相比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潜力。

其次,深化文化建设的实践应用功能,使文化建设与开发区的主要事业紧密结合,通过总结秦皇岛开发区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如从创新生态角度提出“科技文化、特色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和谐文化”的互动体系,以文化互动整合的方式推进2012年开发区的现代服务业、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创新型开发区的整体建设。

第8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有爱就有奇迹,坚持就能成功

爱的行动演绎了爱的故事,汇聚了爱的力量,创造了爱的奇迹。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在校学生465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把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扎实开展了“家访活动”“代管妈妈活动”“关爱行动”等特色活动,真正让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共享蓝天”。

学校坚持开展原生态的家访制度,收获了“家访是心灵的沟通,有更多的淳朴和感动”这一法宝。每年的11月11日,学校教师都惦记着家访,家访现已成为山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教师的幸福,学校的一种特色文化!

学校坚持开展代管妈妈活动,将生活的点滴、感人的瞬间都存进了幸福的银行。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孤儿或单亲家庭中孩子的亲情与温暖,用爱陪伴健康成长,学校出台了《“代管妈妈”活动方案》,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并开展了一系列亲情活动。一时间,“代管妈妈”这个大家庭中悄然兴起,温馨和亲情弥漫整个校园,快乐和幸福在学生的小脸上绽放!“孩子,教师就是你的妈妈,学校就是你的家”,这是家长对教师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学校特色文化的最好诠释!

为更好地开展针对留守、贫困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学校创造性地成立了关爱行动办公室,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争取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许多爱心人士来我校献爱心,到目前为止,我校留守、贫困儿童共接受了2500余人次的不同程度的资助,资助资金达30余万元。

学校的爱心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市委、区委主要领导莅临我校专题调研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市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了学校的爱心教育,区委宣传部依据故事素材,真人真事的拍摄了一部微电影。

二、文化引领,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教育故事蕴含着教育理想,教育理想决定着学校文化。文化让一所学校有温度、有光亮,重点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着手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做有爱心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

1.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质量认识转变,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从教育本质出发,提高教育质量。二是成长方式转变,注重“师生共同成长”。三是育人方法转变,强调“文化育人”。当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育人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四是评价观念转变,注重“过程性、发展性、个性化”评价,教育评价的最终目标指向“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生命成长”。五是课程观念转变,课程整合要注重“校本化”“生本化”“生活化”,加快培养全科教师。

2.推进四项工程

“爱的支点撬动工程”,利用爱的支点,让师生的心灵插上爱的翅膀,撬动学校整体的管理和改革,发生在代管妈妈和学生之间感人的“长辫子”故事、“缝帽子”故事、“家教”故事、“小鞋子”故事、“生日蛋糕”故事、“钙片”故事;实验教师为了购买实验药品盐酸和酒精,骑摩托车往返城区近百公里;老教育干部为了保证学生喝上热水,风雨无阻坚持数年为学生送水……这些感动都来源于彼此的信任和真诚。“四有”好教师培养工程,一个人遇到好教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教师是学校的光荣,没有好教师的学校成不了好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创新的驱动力,促进教学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破解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的难题。学生评价改革工程,探索“基础+特色”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基础评价淡化筛选,重在兜底,特色评价淡化拔尖,重在普及。

3.实施三项举措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章程建设、制度体系、发展规划、办学评估、特色发展等五个领域进行实践和探索,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

创新驱动,推动校园创客教育。培养“教师创客”,设置“创客课程”,开设“创客空间”,给师生实现“让想象落地”的平台。学校坚持把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大胆开展创客教育。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获得全市一等奖,学生在市少儿艺术节上与知名学校同台竞技,并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创建的信息化教育平台现已成为学校的名片、师生的舞台,其中快乐星期二活动正把师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打破“安全”桎梏,让实践教育回归社会。学校坚持“安全是教育的前提”,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和教师承载着更多的安全责任,学校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教师永远是最可靠的人。近年来,学校坚持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工作的重点,用心组织,打破“安全”的桎梏,让实践教育回归社会。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组织学生以村队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的感悟

第一,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学校破点没关系,要有点文化底蕴;学校建设好了,更需要文化支撑”。

第二,特色文化的教育性,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外延丰富,空间广阔,更容易引起师生共鸣,达到文化育人!

第9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我公司创建于1960年,承担着为岳阳市安全优质供水的重任。目前有员工800余人,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年供水量7000万立方米。近几年,我们公司党委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企业特色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集中式供水优秀企业、岳阳市文明单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全国供水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但是,我们公司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之初,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员工对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够,思想认识上存在片面性;二是员工对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目的不明确,有的认为与自己无关,搞企业文化没什么作用。供水企业是垄断型企业,不搞文化建设照样发展;对经济效益不会产生直接影响;还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多搞员工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比比赛,没什么多大意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此,公司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把创建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并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制定了长远规划。在此基础上,公司党委一是抓好宣传发动。公司先后开展了有奖征集企业文化建设宣传语、请员工投票选择公司的形象标志,动员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活动中,公司收到300多条关于企业精神、企业目标、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语创意,60%以上的员工通过活动深化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二是利用公司内刊、各种会议推介文化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三是组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制订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四是争取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支持,组织公司有关部门的人员专程到泰格林纸集团,参观考察,学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打造企业特色文化,就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注重精细管理,构建诚信体系,提升员工素质整体,推动服务能级跃上台阶,在管理水平创新进步,企业环境和谐健康,三个文明建设方面做到同步发展。

(一)精心设计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的理念文化

好的企业文化,能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理想、信念和目标,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文化理念应当及时总结和明确,使之成为员工共同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我公司总结40多年发展经验,归纳出具有行业鲜明特色的文化理念,在员工中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这些理念包括:规范有序,精细高效,人文和谐,持续发展的企业愿景。保障供水,服务用户,提升效益的企业宗旨。创一流企业的企业目标。忠诚、奉献、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诚信优质服务,严格精细管理,学习思考创新,自强奋发求为的核心价值观。重视人才,致力水业,适应市场,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优效益,最好业绩的经营方针,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依法依规,诚信守责,首问负责,有错必纠的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我公司还制订了员工守则十条,文明公约“十八不”,编印了一套《员工手册》,让全司员工学有指南,行有标准。我们还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提出“水润千家,情融万户”的企业形象展示语,并在公司机关和水厂进门处安装企业标志图案和核心理念文字,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社会和广大用户对企业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二)建立严格精细管理为核心的制度文化

管理的基石是制度。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应着手建立精细的工作程序。设置合理机构,科学配备员工,减少管理环节,创新工作流程,尽力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适应发展要求的工作制度,以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为原则,立足以人为本,强化考核机制,努力推行厂务、司务公开制度,把企业和员工的责任和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让集体和个体共同成长。机构设置上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严格要求司属各部室依制定规,按规办事。公司所有正常工作事务的办理,均严格按照工作流程,逐级审批,程序到位。并逐步理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从严控制各种费用。此外,该公司强化考核机制,进一步整肃司风司纪。先后制订出台了10多项管理制度,颁布了《干部职工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关于员工违规违纪的暂行规定》,区分了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有错与无为行为,明确了处置程序和处理等级。同时,公司逐步推行司务公开制度,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公司各项费用开支、各部门财务、经济、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开展定期不定期审计,并审计公告。严格精细的管理制度既保证了企业的安全正常运行,又加速了企业良性发展的步伐。

(三)构建以优质诚信为主题的服务文化

城市供水企业的根本职责是保证城市安全用水需求,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是服务社会,服务城市,服务市民。因此,服务是供水企业的工作特性,为社会建设、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诚信优质的服务,是城市供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公司从四个方面着力构建诚信体系,成效显著。一是创建多向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快速传递通道。设立了24小时热线和短信服务平台,开通了城市供水网。二是推行限期办结验收、表户对应的快速立户安装服务方式,自主研发的立户报装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升级为综合业务系统,为快捷服务提供了较好的软硬件条件。三是着力推行反应敏捷、处理及时的快速抢修服务方式,出台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制订了管网抢修等各类供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四是着力推行便捷的抄表收费服务方式,开通了邮政代收水费业务,用水户在居住区范围内最近的任何邮政代收点,随时可以缴纳水费,既省时又方便。

(四)营造以发展进步为目标的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