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医学生行动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行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生行动计划

第1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型技术手段;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生生互评;方法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新型技术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对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快素质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推进,帮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就必须充分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开发出符合时代特点和教育发展形势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音乐人才。

1小学音乐教学生生互评中存在的问题

1.1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音乐教学生生互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这是小学生自身好动特点引起的,大多数的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在生生互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经常处于“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状态,没有认真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生生互评失去了效果。

1.2讨论不深入

小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不强,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很难进行深层的剖析,所以在生生互评过程中,很难进行深入的讨论,所发表的看法难以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同时,因为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老师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学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所讨论的内容也就比较肤浅[1]。

1.3不敢自由发言

很多小学生在生生互评环节不敢自由发表言论,害怕自己说错,往往是附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自己的真实思想得不到体现,跟风现象严重,造成一个班学生所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几乎相同,难以实现生生互评的根本目的。

1.4参与力度不足

在生生互评的教学环节中,性格开朗、勇于表现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交换彼此之间的想法。但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交际能力不强的同学,往往不敢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时存在障碍,没有积极参与到生生互评中去,讨论氛围不够热烈[2]。

2小学音乐教学生生互评中引入新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1刺激学生接受信息

音乐教学不只是听觉信息的输入,应当是综合信息的刺激;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容易因为其他的信息刺激而分散注意力,所以可以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刺激学生接受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将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生互评环节中,能够借助于、光、声、电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接收信息,使其在生生互评环节注意力更加集中。

2.2符合音乐教学特点

小学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仅仅通过老师领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方法,是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学生在相互评价时,便会缺乏可靠的依据,使得生生互评结果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学生也无法从其他同学空中得知自己的不足,生生互评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而将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展现出来,为其他同学提供更加可靠、全面的评论依据,实现更加客观的互评效果[3]。

2.3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原有的生生互评模式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力度不足,讨论氛围不够热烈,无法发挥出生生互评的优势和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互评结果。通过应用新型信息技术,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营造出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处于放松状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积极参与到生生互评中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其他同学展开激烈讨论,使讨论氛围更加热烈。

3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生生互评的方法

3.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想实现多元化生生互评教学,首先就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评价中去,提高生生互评的民主性。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针对其他同学的演唱进行更加全面性、综合性的分析,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同时,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和谐的互评氛围,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以公平的态度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评价[4]。

3.2创造生生互评机会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勇气,在生生互评环节不敢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现象,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敢于对其他同学进行客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新型信息技术,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将学生对音乐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全面反映出来,更加客观、真实的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他同学提供更加可靠的评论依据,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使学生乐于参与到互评中去,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够对其他同学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3.3发挥老师引导作用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老师,在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生生互评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生生互评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并以此为切入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互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敢于对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不同看法,提高互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达到最终互评目的。

3.4设置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新型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多元化生生互评教学模式的实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微课方式,录制一段班内同学演唱的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放映,构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全班学生结合平时对该同学的了解,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再让该同学进行自我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实现最终的生生互评教学目的。

4结束语

综合全文来看,多元化生生互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生生互评教学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新型信息技术在构建多元化生生互评教学模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加以科学利用。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生生互评机会、发挥老师引导作用、设置教学情境等方法,将新型信息技术科学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生生互评中去,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针对自身的不足加以强化训练,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丽莺.以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多元化生生互评的策略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161-161.

[2]王丽丽.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J].音乐大观,2014,(15):122-122.

第2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快速血糖仪;床旁检验;血糖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31-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使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递增,据统计,中国约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 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1/5,每年新增患者约75万人,所以应该为患者提供一个更为高效、便捷、准确的血糖检测方法,以缩短他们的就诊时间。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是POCT检验中的一项,现已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重要手段,但在日常工作中常出现快速血糖仪测定的结果与实验室结果不相符的现象, 影响患者诊断与治疗。为此,本研究采用INTERGR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对90例患者进行血糖水平对照测定,观察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探讨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测定结果不相符的可能原因,为实验室改进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90例在我院住院部住院的患者,年龄、性别不限。

1.2 仪器与试剂INTERGRA-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生化仪),血糖检测试剂由罗氏原装试剂;京都血糖仪及配套原装试纸条。

1. 3方法 由病区护士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患者末梢血血糖,测定前仪器用质控条校正;同时抽取静脉血标本送检验科,3000r /min 离心5min,分离血清,于生化仪检测血糖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 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并作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仪、快速血糖仪血糖测定结果比较: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分别为(7.27±3.41)mmol /L 和(7. 87±3.30) mmol /L,快速血糖仪测定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定值呈正相关(r=0. 91,P<0.001) 。

2.2 采血后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生化仪急诊测定值与血糖仪测定值分别为(8.36±2.77)mmol /L和(8.49±2.69)mmol/L; 生化仪平诊测定值与血糖仪测定值分别为(6.78±3.59)mmol /L和(7.49±3.54) 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

3 讨论

快速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相比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获取结果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床边血糖测定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自我监测。快速血糖仪检测标本采用末梢血,具有取样方便、用血量少、随到随检、自我检测等优点,缩短了患者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血糖检验方法;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生化仪测定的血糖结果与血糖仪测定值不相符的现象。目前,临床检验科检测血糖的主流方法是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因此,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快速血糖仪测定的标本是末梢血,结果是包括红细胞在内的诸多物质中的葡萄糖含量,而实验室测定的是“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血浆或血清是全血去除红细胞的一部分,由于血浆或血清样本不含红细胞,因此,这些样本中的葡萄糖将更为密集,即血浆或血清的血糖值将高于末梢血。但本实验结果却发现,血糖仪测定值较生化仪为高,这与文献报道的不相符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血液离体后血细胞可不断从血浆中摄取葡萄糖,若未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即可明显影响检测结果,因此血液抽取后应及时测定。

有资料表明,室温自然凝固的标本,血清葡萄糖每小时下降7%左右。一般情况下,血糖第1~3 h下降明显,18~24h时,血葡萄糖已降至33%~23%。血标本在2 h内因糖酵解引起葡萄糖丢失的量可用0.008mmol/L 乘以放置的时间(分钟) 来表示。本组90例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明显增高,主要是因为标本放置时间较长导致的,该过程包括:病区护士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标本由病区送达检验科时间、标本处理时间。为观察时间影响因素,笔者以急诊及平诊的测定结果与快速血糖仪进行比较,发现血糖仪测定结果均比生化仪高,但急诊结果与快速血糖仪相近。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标本未及时测定可引起血清血糖值假性偏低。因此,要求病区护士不要过早采集血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检验科及时处理。此外,快速血糖仪测定时应操作规范,血糖仪应定期校正并与生化仪比对分析,以使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彭燕,胡娟,王庆旭.快速血糖仪与生化仪测定血糖结果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46-451

第3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以下简称IIME﹚于2002年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并且IIME将“最基本要求”归纳为七个领域和具体的60条标准。其中针对沟通与技能方面,GMER指出,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病人亲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另外,为了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IIME规定医学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9条标准:﹙一﹚注意倾听,能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理解其实质内容;﹙二﹚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有较深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生提出的医疗方案;﹙三﹚能够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四﹚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能够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五﹚具有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及积极的态度;﹙六﹚能够察觉到有助于改善与病人及社区之间关系的文化和个人因素;﹙七﹚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沟通交流;﹙八﹚能够建立和妥善保管医疗档案;﹙九﹚能够综合归纳并向听众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资源,并与他们讨论关于解决个人和社会重要问题的可到达的和可接受的行动计划。IIME同时指出,各国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本土化添加。由此,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把以上内容作为基础,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方针,并且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指出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应该满足医学职业的最基本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另外,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界定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含以上各点。一方面要满足医学职业的有关要求。首先,要意识到所在的整个医学情景;其次,要理解在这个医学情景中相关人员的意图以及使相关人员理解所做的医学决定;最后,在整个医学情景中,医学生可以有效并且得体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要求》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关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把文化教学、培养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满足医学生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综上,以Fantini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为基础,结合“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对跨文化能力和技能的有关规定,以及《课程要求》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要求,本文对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即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察觉出其所在的医疗环境,进而积极地与有关人员进行互动,最后通过有效并且得体的交流在医疗情景中得出想要的回答。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划分为五种能力,即善于察觉的能力、相互理解的能力、构建关系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四个维度,即知识、﹙积极的﹚态度、技能和意识。

第4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市卫计[2018]  号)精神,我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现将我院2018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2018年3月19日医院召开了2018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2018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第5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Discussion about raising the medical elite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education policyWANG Rui-ying,GAO Yan. Subsidiary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China【Abstract】The key problem for medic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medical elit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s also a safeguard to offer high quality medical treatment for the public. If w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tudents pool, improve educational system, strictly select and bring in competitive system, more medical elite will bo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ducation.【Key words】Elite;Medical education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我国开始了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到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3%。具有精英教育特征的医学教育的招生人数也急剧增加,逐步完成了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过渡。然而,裘法祖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只能走精英出精品、精品育精英的道路[1]。如何在普及高等教育模式下培养医学精英,是确保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医学高级人才的关键,也是将来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1招收并留住最优生源是培养医学精英的基础医学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医疗队伍的质量。陪养更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主要依赖于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加入到这个行业。其首要问题就是怎么让那些优秀的学生选择学医,不能强迫,只能鼓励、吸引他们。所有高等教育中,医学教育学制最长,负担最重。从踏入医学之门直到退休,都要不断学习。其待遇比起金融、电信、石油等行业也明显较差,就业和工作环境相对其他专业并不乐观。目前,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甚至医生被围攻殴打,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如履薄冰,时时担心患者的投诉、,治疗中不敢采用风险较大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医疗风险成了医生工作中不愿也不敢承受之重。目前竟然被戏称为: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当医生。可见目前医生的生存工作环境多么恶劣。紧张的医患关系阻碍着医学的发展,同时更使精英们对此行业望而却步。中国医师协会近年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医生的子女愿意当医生的比例只有17%。如此下去,医务人员质量将逐步下降,医疗队伍有后继乏人之忧。社会精英的移民是为了追求可以预知的安全感。医学精英的离职改行,同样是为了追求可以预知的安全感。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是吸引精英投身医疗卫生行业的关键。只有给医生提供应有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工作时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安于本职工作,专心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当下整个社会充斥着喧嚣浮躁、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弊病。人们追求金钱物质享受,追求感官刺激。在这个物欲横流、逐利欲望充斥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选择学业时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该专业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对于临床医学这个自然科学中风险最高的职业来说,更不能简单的期望从事此职业的医务工作者仅靠一个所谓的信仰,靠一个道德上的自我约束来终身艰苦奋斗,抵抗他们所遇到的各种欲望和诱惑。医生这种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首先是一份工作,是家庭收入的来源。做医生不能想着发财,但医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养家糊口。“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已经是很经典的笑话了。不求最优厚的待遇,但其收入至少要与其付出基本匹配,让从医者维持一个起码的心理平衡。古有“不在朝廷为相,就在民间为医”的说法。医生又称为“大夫”,其地位崇高度可见一斑。但现在,“白眼狼”、“没有医德”随处可见。人是社会的人,医生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医生,社会应该创造医生专注于本专业学术并以此为荣的环境和氛围,给予医生正确的社会地位和应有的尊重。这样,就算没有完全的物质的满足,至少还有精神满足作为补偿。常言道: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但在目前的环境下,剩下的不一定是金子。有能耐的,大多都选择逃离这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抑的工作环境,另攀高枝了。剩下的反而是那些没有创造力只能安于现状的人。作为未来的医生摇篮的医学本科教育,不能期盼每块金子都能坚持到最后,但剩下的应该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虽然付出与回报,风险和利益之间的博弈,在医生身上是绝不平等的。但社会理应创造条件,让金子主动选择留下,而不是早早就被吓跑,剩下沙子。让医生享有正确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才能让医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工作的美好盼望作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精英们最看重的不是工资的高低,一定的工资收入只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为他们提供比较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和上升的希望才是真正能吸引精英投身该行业的磁石。政府对整个医学教育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毕业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能力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选拔人才的规则合理、透明,选拔结果公开。关闭后门、侧门,不搞特殊化、“关系户”,让学生充分享有付出收获成正比的权利。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上进的学习环境,激励机制,提供发展的机遇。可以学习师范专业补贴模式,改革医学教育生活补贴政策。为医学生提供适当的补助,让医学生在漫长、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孔子曰:先富之,然后教之。提高医学生生活补助,提高基层医生工资待遇,改善医生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医疗卫生事业,让他们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可起到变相提高医学生入学门槛,优化医学生生源结构的作用。2改良医学教育体系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方面。首先就表现在医学生在入学前对医生这个行业以幻想为主,多受媒体“再世华佗”或“医生收入高”的观念误导。培养医学精英要从起点做起。加强入学前教育,在高中举办讲座,发宣传资料,让学生在报考医学院校前就了解学医的辛苦,医生工作的压力、责任和待遇,让学生在选择学医前就对医生这个行业有正确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正确的认识,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让那些没有奉献精神,指望当医生混饭吃或指望当医生发大财的人远离医学院校。进入医学院校后,要让学生树立先做人,后当医生的理念。引导他们在思想上对医生的艰苦工作做好精神准备。让他们充分理解医学生为什么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学更多的课程,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初步成效。让他们明白,从走进医学殿堂开始,就要不断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性格思想上的修养。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只有摒除浮躁,脚踏实地,认清自己,从零开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既注重细节,又注重整体的敏锐观察能力。要全面掌握全科基础知识,不能凭个人喜好而偏废。在掌握了足够的医学知识后进一步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医学精英。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前卫的意识,没有创新精神。可是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创新是在掌握了相关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创新。不能总是企盼奇迹发生,等着天上掉馅饼。实力是靠自己刻苦修炼积累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正道。而且,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医学基础知识内容庞杂,需要很长时间学习巩固。对于那些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适当的灌输也是必要的。试想一下,如果给你看病的医生连血常规的正常值都记不住,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医学专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医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内容广博。每天各种各样的新研究报道不计其数,新的诊断治疗理论和方法也层出不穷。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能主动鉴别,如何判断哪些研究结果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如何帮助临床决策,选择新技术、检查和药物?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培养逻辑推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然后主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求证,对医学生的成长、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医生面对的是人,各种层次各种生活环境的患者,他们的背景、经历、观念、心态千差万别,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与之交流。在保障患者选择自的基础上,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治疗的手段、意图和治疗中存在的缺陷,并要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配合。这种沟通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也需要长期自我培养和自我提高。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选择各专业不同层次的医生分别授课,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临床医生,吸取他们的优点。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教师的临床思维过程,教授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实用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去追本溯源,认识疾病,掌握其来龙去脉。加强医学英语教学、增强科研能力、文献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培训[3]。促使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强化政府在医学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和责任。政府制定严格的医学教材的出版审批制度,规范教材的选用。取消医学教材版税提成,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出版粗制滥造的地方教材。随着社会的进步,临床医师会逐步硕士化,最后博士化。医学专科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为提高教学标准和水平,可取消专科教材,专科使用本科教材。中国医学高校的招生是全国性的,就业也是全国性的,医师资格考试也是全国统一的,本科教材理应做到全国统一。由国家卫生部组织各专科人员,按全科医生要求,在既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包括实习指导在内的标准教材,3~5年修订一次,及时修正那些陈旧的诊断治疗方法,落后治疗理念。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疾病谱的改变。印制指导性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范围,各地只能针对地方疾病谱和专业特色制定补充教学考试大纲。加大政府的投入,引入高科技仿真模拟设备,及时更新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陈旧教学配套资料和设施。比如引入先进的虚拟病人、模拟诊疗、虚拟医院系统[4]。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成直观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用高科技发展成果带来的便利,以弥补临床病例病种的不足,提高教学效能。3严格考核,松进紧出,实行竞争淘汰机制缺乏合理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良好的生源只有在优良的教育体系下努力学习,才能被培养成真正的精英。人都有惰性,要彻底克服惰性刻苦学习,只有动力还不够,还要有压力,这压力就来自竞争淘汰机制。通过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保证医生的质量。大众化教育以“教育机会均等”为教育理念,为人的自由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各种选择机会和途径[5]扩大招生不是为了给每个学生都发个毕业证和学位证,而是给每个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努力的机会。给学生动力和压力都是为了帮助他们战胜自我,展翅高飞。人的成就是要受到自己能力限制的,人只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各种机制也只能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却不能把每个人都变成精英。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要认识到不是士兵想当将军就能成为将军。现在有些学校因为害怕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下降影响生源,管理上放纵学生,考试时泄题漏题,实习时走过场,甚至取消实习专业考研,以至出现临床本科生毕业面试不会无菌操作的尴尬。医生这个职业要利用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进行医学研究促进医疗技术进步,不能当成是解决医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途径。不能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从根本上改变拿到入学通知书就等于拿到毕业证的颓废学业的延续,就要借鉴推广国外普遍实行的考核淘汰制。国外医学教育系统广泛实行的高分入学、逐年淘汰制并配套有合理的分流转行体制的。如果被淘汰,可以换到其他专业也有些人读了一半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可转换专业。这样既节约了医学教育资源,也避免了大量混毕业的医生出现。扩大招生必然使一大批不具备相应学习能力的人进入大学。多次的考试不过关,使这些不具备相应学习能力的人在学习上产生自卑感,变得不思进取,转而追求颓废的个性,抱着混毕业的想法继续上学。他们的习性又会带动更多的人鄙视学习。他们走进社会后,多沉迷于娱乐场所和各种奢侈品,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与其让这些人成为不合格的医生后,因不专心本职工作而反复出现医疗差错、甚至事故后被清除出医疗队伍,不如让他们及时从医学生队伍中脱离出来,分流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专业。精英也同样存在选择了医学院校后不能适应或发现自己不能胜任学医的情况。这都需要在建立淘汰制的同时,提供转学、转专业保障。在他们不能胜任医学学习的时候,能够顺利转到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不用一条路走到黑,免除报考医学专业学生的后顾之忧。合格医学毕业生才能当医生,不合格的不能当医生。在政府的指导下确立对学习成果的认定模式和合理的考核模式,严格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实行分流淘汰[6]。在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均等教育机会的同时,松进紧出,通过竞争淘汰机制,甄别优劣,留下真正的医学精英。国家可以在适当限制医学院校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的同时,制定相关规则,使那些没有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延期毕业,补领毕业证。比如,将医学院校毕业率设定为80%或90%,那些不能毕业的10%~20%只能获得肄业证或者在补修通过相关考核后,同样能获得毕业证,但不能获得医学学位证,不能获得医学学位证的就失去当医生的资格,只能从事其他医疗相关行业。在普及高等教育模式下,对医学高等教育实行竞争淘汰机制,从表面来看,是成功者踩在失败者的肩膀上崭露头角,而实际上是真正热爱本职工作的医学精英被筛选出来了。参 考 文 献

[1] 柏树令.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创建和运作.解剖学杂志,2005,28(2):241-243.

[2] 杨海燕.深化改革促进中医学教学工作发展.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82.

[3] 柳亮.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评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58-259.

[4] 余震,夏凯愉,温建明,等.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7-28.

[5] 罗伟生,邓德灵.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医学精英教育理念.华夏医学,2006,19(2):333-334.

第6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77-03中图分类号:R 780;G 64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63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直观地面对病人,把理论应用于实践,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以后的行医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地发展,传统医学“顺向思维”教学方法, 因其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培养21世纪一流医学人才的需要,不能推进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提出的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经历代学者和专家不断完善补充后,在全世界广范应用,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好评。PBL教学法是指在临床前期课程或临床课中,以临床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教学,其精髓在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1]。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口腔医学临床实习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实习的口腔科实习生22人;年龄20~25岁,男性13人,女性9人;其中7人为大学本科学历,15人为大专学历。 随机分成人数为5~6人的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1人、记录人1人。

2.研究方法在要开学习研讨会时,带教老师提前一周将预先准备好病例的基本资料发给实习生,让他们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先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出一系列学习问题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记录人要记录好组员的讨论成果,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的假设、学习目标、行动计划四部分内容。②实习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联网、数据库,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和学习,并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③在召开讨论交流总结会时,带教老师给实习生提供病例余下的资料,实习生要将前后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得出最佳的答案。此外,还要在带教老师的协同下,对小组组员的研究学习成果作可靠性判断。讨论结束后,组长要以口头或其他形式对学习讨论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④进行自我总结,小组各组员对这个病例学习的表现进行自我总结,不但需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寻找改进的方法,还需要总结如何有效地增进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使自己对病例下一步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3.对实习生进行评估测试①活动调查报告的方式:口头陈述或匿名书面报告两种方式;②评价的资料来源包括:个人进步记录; 带教老师评价,组员自我评价与互评;客观书面理论测试及各项临床技能考核。记录人对测试结果做好记录,并上交科室保存。结果1.实习生对PBL教学法效果的评价PBL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自学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运用这种方法可将口腔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实习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实习生匿名书面调查显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起到促进的作用。见表1。

2.带教老师对PBL教学法效果的评价在随机抽中的6名教师(男性4名, 女性2名)均认为运用PBL教学法,教学气氛轻松、活跃,带教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实习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前必须查询大量资料进行备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提高,达到教与学齐头并进。

讨论PBL教学法是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现实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期刊、搜索网络、与他人讨论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结构重新整合[2]。PBL教学法在以问题为前提,通过独立收集资料、了解医学最新发展前沿、分析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实习生获取、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传播信息的技能。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实习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此外, PBL教学有利于确立正确专业和择业意识[4]。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PBL教学法对于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各项素质要求较高。如临床病例涉及多系统多学科,在讨论时就需要实习生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面对带教老师提供或实习生自己收集的信息,仅靠口腔医学的知识,实习生往往有“措手不及”的感觉,但经过多次的训练,实习生在多方面知识冲击下领悟、掌握能力有明显提高。PBL教学法小组讨论时,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实习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主动质疑,讨论中依赖老师、被动接收。学生知识扩展能力弱,局部与整体关系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失衡,无法将所撑握理论带入实际病案中。这种情况下带教老师个人的能力在讨论中尤重要,违背了PBL教学法的初衷。

PBL是一种重要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能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发挥实习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符合现代医学人才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妥善处理该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勇,梅人朗.在PBL课程中指导自导学习、终身自学技能发展的理论框架[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4144.

[2]王婷,于淼,刘琳琳,等.医学教育PBL教学实施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12,30

[3]吴标良,王民登,潘兴寿,等.病案教学法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8,36(6):758759.

第7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民财富的增加,社会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危重疾病有更先进的治疗措施、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也使满足这一需求有了可能。重症医学既然涉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支持,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但绝不是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各科知识的简单综合。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1]。目前,许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基本都是心内、呼吸、麻醉等专业医师经过短期进修或不系统的学习,甚至直接改行而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2]。而1998年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改革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的相关配套法规,都特别注重对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而传统临床教学环境和水平无法满足这些培养要求,需要医学院校寻求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都需要加强重症医学学科管理建设。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无论是学术界、各医疗机构、还是医疗管理部门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200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中华医学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明确要求“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各种医院评级、评审也对重症医学的人才配备、设备配置有明确的要求。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设备配置,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有了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才能为提高重症医学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平台。

2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提高思考水平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其学习效果就越好,从而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合格人才。

2.1设疑启发,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重症医学典型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与临床知识,指导学生查阅该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病例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细致,医学知识得到拓宽,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的思路,从学习过程中找出更多的规律及更好的学习方法。

2.2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临床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诊治疾病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提不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思维过程中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抓住疾病本质作出正确诊断。

2.3实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掌握实现由懂而熟、由熟而化的逐级升华,才能自如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以自己的创造热情、创新精神和独创性劳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转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索,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均给予积极引导,回答正确者说明道理,错误者解释原因,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可采用幽默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3]。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带教教师的素质建设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备竞争力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第一线,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优秀的道德品行及深厚良好的人文修养。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胸怀,要耐得寂寞,严谨治学。教师应该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教师要时刻勤勉自励,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科知识刻苦钻研,努力在学科建设中有所建树。教师有了丰富的科研经历便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之能够在教学改革中正确地提出问题,找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教师要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学养深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质量上乘的学生。教师的学术造诣高才能够高瞻远瞩地审视学科的最新动态,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出“精品”课程,育精英人才。教师要有职业的敏感性。身处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教师要能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课内外的教学与指导,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引领他们逐步迈向科学的殿堂。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宽容的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的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辨的理性优势与人文教养的情感、意志、直觉和综合的非理性优势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在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等方面整体和谐发展的素质,最终使学生成为既会做学问,又会做事、做人的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医学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4.1医学模拟教学的优势。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模拟技术创造出高仿真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4]。它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为特征,以其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特点。模拟教学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尽管临床模拟训练与临床实际操作尚有差距,但医学模拟教学具有可重复性、训练相对真实性、训练内容规范性、手段的丰富性、成本低耗性等优点,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规范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并能够弥补缺少教学病种、缺少诊疗操作例数等诸多不足,从而以较低成本,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保证临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院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诊断、急救、内外科基本操作、微创技能、野战救护等10个训练模块,是目前国内设备先进、培训科目齐全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机构之一。该中心2008年被总后勤部卫生部确定为“全军医学模拟训练中心”,每年约培训2000余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承担了军队在职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任务,先后开展了生命支持、腰椎穿刺、胸腔穿刺、微创手术等100多个项目的模拟训练。本院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已培训各类医疗服务人员2万余名,成为医护人员掌握和提高医护技能的重要平台。

第8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组织全司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精神实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和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党的十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好“高教质量30条”有关本科人才培养任务的落实工作,继续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交流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做法经验。会同、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举办以“贯彻十走向新辉煌”为主题的“五月的鲜花”大学生文艺汇演。

2. 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推广使用工作。围绕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展研究,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快我部负责的重点教材编写工作进度,出版一批高质量的重点教材。会同开展新出版重点教材骨干教师示范培训、重点教材推广使用情况专项督查,完善中央、地方、高校重点教材授课教师分级全员培训体系。

3. 全面实施本科专业新目录。贯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组织指导各地各高校对现设4万多个本科专业点进行对照整理。完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做好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指导各地各高校对新设专业进行年检,向社会公布高校新设置专业和特设专业布点现状,接受监督。部署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会同学生司研究优化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布局结构。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设置专业自,形成专业设置宏观监管新机制。

4. 组织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会同有关部门、部内相关司局落实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提出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整合中央、地方、社会多方资源,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扩大团队式对口支援范围,继续推广支援高校、受援高校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的模式,对受援高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开展个性化培训,支持新疆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5. 实施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100所左右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入选高校落实建设规划,提升学校本科教学基础能力。

6. 做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作。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每个省份建设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指导入选高校落实改革发展规划,增强入选高校综合实力,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7. 扎实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17所高校的试点学院充分运用政策,加大力度推进综合改革,重点在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成果可持续、经验可推广的原则,注重激发学校的内在动力,督促学校真做真改,实现体制机制新突破。加强对试点学院改革的检查督导,实行动态管理。

8. 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国家、地方、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级体系,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研讨总结首届毕业生培养经验,推进拔尖学生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等方面改革突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深入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落实高校和研究院所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教资源优势互补和有机整合。继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扩大省级卓越计划实施范围,与行业部门联合开展质量评价。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实践,落实高校与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继续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深化面向基层的医学教育改革,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联合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筹备召开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启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推动建立农科教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深化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实施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加强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落实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9. 加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完善国家、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程三级建设体系,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支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加强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跟踪指导各地各高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完成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评审、表彰及获奖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10. 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组织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定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促进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评估专家委员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类专家组织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作用。

11. 加强本科教学评估。继续强化高校自我评估。按照合格评估规划,稳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试点审核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方案,扩大数据采集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动本科院校向社会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成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初步建立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继续扩大医学教育认证试点。开展高等教育专项督导,对各省(区、市)保障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进行督查,确保各项投入到位、政策落实到位。

第9篇:医学生行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现代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09(a)-0069-04

傳统的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重视的是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内容繁杂,传授方法老套,学生们在接收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难以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这点显然不符合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要求。妇科肿瘤学是大数据背景下知识更新迅速的学科之一,迫切需要全新的研究生教育理念进行知识的传授。生物信息学理念刚好为这一过程搭建桥梁。

生物信息学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生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应用数学等手段,对大量复杂的生物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和阐述,旨在深入挖掘和揭示潜在的生物学意义。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的作用日益凸显,它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了最有活力的前沿领域之一[1]。当前,国内不少高等医学院校陆续开设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对于医学研究生而言,生物信息学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还教会了学生从海量生物数据中挖掘有意义的生物信息,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科从198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在学校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之初,即重视研究生生物信息学思维的培养,并且使他们学会将这种思维方式更好地应用于妇科肿瘤学研究领域,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生物信息学理念的现代医师。

1将生物信息学核心理念应用于妇科肿瘤学研究生的教学实践

生物信息学的核心理念是海量数据的管理和挖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2]。生物信息学除了能教会学生使用大量的相关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进行科学研究以外,还能教会他们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进行深度挖掘,旨在帮助他们解决临床实践过程针对疑难病症的诊疗问题,最终服务患者[3]。在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引入生物信息学理念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1.1建立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和意识

在妇科肿瘤学领域培养出具有生物信息学知识背景的研究生,这种跨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桎梏,顺应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日常研究生培养中,我院着重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信息学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我院动员妇科肿瘤学研究生自觉将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列为其研究生生涯的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意识到,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由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先后经历了前基因组时代、基因组时代和后基因组时代三个阶段,涵盖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分析和阐述等方面[4]。其次,我院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物信息学的深度学习。同时,我院也重视妇科肿瘤学教师自身的生物信息学通识教育,不定期邀请生物信息学教研室教师答疑解惑。最后,我院引导学生将生物信息学知识应用到研究生课题研究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信息学和妇科肿瘤学知识的理解。

1.2学会使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

生物信息学发展至今,产生许多生物医学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如基因表达(geneexpressionomnibus,GEO)数据库、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微小RNA(microRNAs,miRNA)靶标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hecancergenomeatlas,TCGA)数据库和用于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thedatabaseforannotation,visualizationandintegrateddiscovery,DAVID)的数据库等常用数据库和GEO2R在线工具、GeneMANIA在线工具和医学本体信息检索(CoremineMedical)平台等常用在线分析平台[5]。对于妇科肿瘤学研究生而言,无论是专业型研究生还是学术型研究生,掌握生物信息学知识并不在于如何进行复杂算法的开发、原始数据的处理或数据库的构建,而是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库和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并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在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学实践中,我院着重强调“以实践为中心”。比如,Wei等[6]在其研究生课题中巧妙应用了GEO数据库中的3个独立基因芯片数据(GSE25191、GSE28799和GSE33874),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基因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TCGA数据库验证,发现整合素α6亚单位(integrinα6subunit,ITGA6)是卵巢癌肿瘤干细胞核心基因,该基因的高表达与卵巢癌化疗的耐药和预后差密切相关。研究生唯有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才有可能熟练掌握这些生物医学数据库和在线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数理基础。

1.3将数据挖掘理念融入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在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生物医学研究正发生着重大变革,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多学科研究到基于海量临床信息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它们所产生的大量高维复杂的研究数据互相交汇,共同构成生物医学大数据[7]。对研究生而言,如何将多层次临床和研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机整合,从而转化为新知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中,我院将数据挖掘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旨在让研究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其创新思维,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科学研究方面,尤其是在课题选题和设计阶段,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各自提出一个具体的科学假设。然后通过查找文献和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构建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络来回答具体科学问题。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分子实验或利用临床资料来验证科学假设。在临床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将临床上遇到的問题转化成具体的科学问题,然后应用简单的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具体的科学问题进行浅层次的数据挖掘,从而充分地为后续临床研究做好准备。这种将数据挖掘理念融入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充分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思维。比如,吴文娟等[8]进行卵巢上皮性癌铂类耐药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时,结合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出62个铂类耐药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然后通过正选择分析时发现,蛋白C6、CNTN1在亚洲人群中均存在正选择作用(P<0.05),而蛋白BCHE在欧洲人群中存在正选择作用(P<0.05),基于CoremineMedical平台的文献挖掘及TCGA数据库中的芯片数据交集分析进一步印证,12个差异蛋白(CRP、FN1、S100A9、TF、ALB、VWF、APOC2、APOE、CD44、F2、GPX3和ACTB)与卵巢癌铂类耐药相关。Wei等[9]在探讨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分子研究中,充分利用CoremineMedical平台进行文献数据挖掘,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ITGA6可能在卵巢癌细胞中起到调节基因的作用,参与卵巢癌的多药耐药过程。蒋燕明等[10]在回答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相关的差异基因和信号通路这一问题上,通过对GEO数据库中获得的2套芯片数据(GSE63514和GSE51993)进行深入挖掘和综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相关的14个差异表达基因和3条信号通路。

2生物信息学理念对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传统医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医科这一全新的现代医学形态[11],它借助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实质上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这种顺应时展的产物,颠覆了传统医学模式,深深地影响了医学教育领域。在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更应该注重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满足“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培养出能够运用学科交叉知识来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并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11]。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建立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主导、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方法[12]。在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中引入生物信息学理念,恰好符合了新医科背景下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对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2.1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冲击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重视学科教育的系统性,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忽视了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交流,显然不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宗旨[13]。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科的课程体系教学依旧采用灌输理念,这种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过程容易磨灭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求知欲。在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重点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并积极引入现代化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14-15]。最近十年,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的引领下,国内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进入现代教育系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道路指明了方向[16]。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知识和理念早已渗透到各个医学学科领域,并衍生出多个分支学科。临床生物信息学是其中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座搭建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之间的桥梁,更是解决临床肿瘤相关诊治因素的新手段。因此,在精准医学时代,很有必要引入肿瘤生物信息学特异性研究方法或全新高级的研究工具,来回答与肿瘤相关的关键问题[17],对于肿瘤学的研究生教育亦是如此。妇科肿瘤学研究生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讲授单一学科的知识、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引入生物信息学理念,不仅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产生冲击,还能培养研究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形成创新性思维,更能培养研究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

2.2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反思自觉性

在教学医院,临床医师不但要从事临床诊疗工作,还要承担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他们的日常临床工作繁重枯燥,科研方法往往单调乏味,教学理念陈旧乏新。医学教师作为医学教育的实践者,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受益,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19]。因此,医学教师应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主动投入到各类前沿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中,重视有助于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开发和应用。临床医师学习先进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和理念,并将之应用于临床和教学实践中,有助于他们对实践中出现的难以解决的医学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同时满足现代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提高自身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反思的自觉性提供了新途径。

2.3拓宽研究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妇科肿瘤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妇产科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门妇产科学和肿瘤学的交叉学科,因而,更适合采用生物信息学教育理念。妇科肿瘤学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目前积累了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数据,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眼界不应仅限于病房的临床实践,更应该放眼于学科研究前沿技术的发展,敢于批判反思,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并且提出临床新观念[11]。生物信息学刚好为研究生自主学习搭建了这样一座桥梁。我院妇科教研室非常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服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将生物信息学与妇科肿瘤学进行知识的深度融合。妇科肿瘤学研究生在进行跨学科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有望避免学科知识结构单一的缺点,还能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从而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