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实习生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生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习生培养方案

第1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免费师范毕业生 教育硕士 培养方案

2012年起,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将从到中小学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与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和全日制教育硕士这三种类型的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差异诉求

从2007年起,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国家为吸引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着其相应的政策特殊性和群体特殊性。

(一)政策特殊性。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1],就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标定位、招生入学、培养方式和实施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2010年5月21日,教育部颁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2],指出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国家对免费师范生这一群体寄予了长远的期待,制定了特定的政策。

(二)群体特殊性。免费师范生是国家为中小学培养优秀师资,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毕业后从事一定年限教育工作的特定人群。这一群体有其相应的特殊性。

1.较高的生源质量。2007年,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0933人,免费师范生在各地的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约41.7分。[3]2008年,录取免费师范生11383名,比2007年增加614人,各省录取成绩大多高于重点线40分以上,呈现出录取分数高、生源质量好的特征。[4]

2.明确的职业目标。免费师范生自入学之日起,就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他们都签订了免费师范生协议,毕业后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保其有编有岗。另外,在学生的不少于10年的协议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流动岗位,可以担任教育管理者。[5]

3.健全的培养体系。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按照相应的培养目标,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分别制订了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并且可通过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方式,继续深造,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差异表征

(一)招生入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有半年工作经验后,由本人申请,任教学校考核,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其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免试录取。

(二)培养目标。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要培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力的人民教师,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6]

(三)课程设置。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课程与其他三种类型教育硕士有着明显的不同。以西南大学为例,课程分为三层五模块结构。三层分别是教育学位基础课程、教育专业提升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课程。五模块是公共基础模块、教师教育平台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实践研究模块。这一课程设置,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相衔接,整体设计,同时突出了实践性,密切结合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三、“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特色彰显

(一)目标的区分性。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是培养优秀教师、成就教育家的重要途径。在培养目标上,分析各部属师范大学培养方案,均凸显了造就具有高尚师德、先进理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宽阔的学术视野的优秀教师,为造就富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教育家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实效性。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既有反映当前本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状况的课程,又有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同时增大了选修课程比重,凸显了课程的灵活性和个体性,使课程体系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密联系。

(三)教学的灵活性。集中授课和远程教育两阶段均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在集中授课时期,突出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远程教育阶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实现研究生教育的个性化。

(四)评价的多元性。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根据总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在评价目标、方法以及标准的选择上,突出了不同学科的特色,充分体现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教育高度的专业性、自主性的特点。同时,注重评价的全面性,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和方式多样。在评价主体上,有学生评估、同事评估,教师评估,领导及管理人员评教、专业督导组评教等,实现校、院、生全方位、多领域的评价管理;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自评与互评、定性与定量、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四种类型的教育硕士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存在差异化,其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路径也不尽相同。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是从他们的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免费师范生的发展特征,让他们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发展平台和事业前景,为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Z]

[2][5][6]教育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Z]

第2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摘 要]顶岗实习作为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一种新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从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顶岗实习的建议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目的是完善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顶岗实习;师范生;研究

顶岗实习是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实习模式,它肇始于2002年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小松树计划”, 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派去农村中小学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职能的一种实习模式。其特点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处在与实习学校教师同等的地位,实习生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职能,学生实习时间长、力度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全方位的实践锻炼,克服了常规实习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草率收兵的弊端。

目前顶岗实习越来越受到师范院校的重视,从2002年第一期顶岗实习开始国内许多师范院校跟进,本文以石家庄学院教育系为例,探讨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顶岗实习的情况

1.基本情况。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从2009年对教育系的师范类专业学生首次采用顶岗实习模式至今已经有5期(一年一期,一期历时半年),分别是07-11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总人数达287人。实习基地从最早的保定顺平县的6个实习点扩充到石家庄开发区和石家庄元氏县等25个实习点。实习点最初总体师资力量不强,设备落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不发达,但随着近五年的发展,我校已经和一些条件好,设备先进、教学理念先进的实习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实习基地的层次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和班级管理。我院派出的实习生主要担任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的教学,音乐、体育等副课的教学也会承担一部分,此外学生还教授过心理健康课程,平均计算每位实习生一学期至少担任2门主课的教学,担任2个班级的教学,每天至少上4节课,总体来说教学任务繁重。在班级管理上,一半以上的实习生都会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即使不担任班主任的实习生也会开展日常管理学生、开班会、对个别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

3.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总体来看,这五期学生的实习成绩良好。第一,我院的学生赢得了当地良好的口碑,不管是实习基地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各个实习点的校长或学生家长对我们的学生表现是认可的。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特意给我院第一期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写了一封信,表扬实习生对其孩子的帮助,在信中家长说道要深深感谢实习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并感谢石家庄学院对这位同学的培养。第二,我院学生在当地各个乡的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大体上计算有1/3的实习生获得过奖励。第三,在期末全乡或全区排名中,我院实习生所带的班级取得较好的名次。

二、顶岗实习的意义

1. 促进师范生教学智慧的生成。顶岗实习是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所上的一门动态综合性课程,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元性、可变性、开放性等特点,是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专业课等多学科为一身的综合型课程。“深度实践”是顶岗实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为师范生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分的条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高效的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能力,生成教学智慧。

2. 增强师范生就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特岗教师选拔招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青睐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因为顶岗实习不仅能够促进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其适应环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而所有这些能力的提高势必会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以第一期07级小学教育专业19名学生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学生毕业为止,有5名同学考上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有7名同学已经与各类学校签订了协议,还有7名同学考取了特岗教师,该专业与未参加过顶岗实习的教育系相关专业学生比较,就业情况比较乐观。

3.促进培养方案的改革。我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许多专业比如小学教育专业是07年才增设的本科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方案的设立并不成熟,许多课程的设置只是参考了同类院校的课程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与我院的实际情况如师资队伍、学生状况、地域特点、学院目标定位等相结合,也没有更多的实践资料可供参考。而顶岗实习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为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立提供实践素材和实践经验,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的亲身感受和体会,可以发现课程设置、教育实习中的一些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的修订培养方案,培养出更优秀的师范生。

三、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专业指导力度不够。对顶岗实习生的教师专业指导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当地实习单位,一方面来自实习生所在院校,目前这两面的指导力度都不够。通过访谈得知实习单位虽然给顶岗实习生派了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但是指导力度不大,有些实习单位的指导流于形式,这与实习点领导对顶岗实习生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实习点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关,还与顶岗实习生本身的求知欲、上进心有关。另一方面,来自实习生所在院校的教师指导力度也不强。以石家庄学院为例,每一期都是派一名带队教师负责学生的全部事务如与当地教育局的沟通协调、各个实习点的维护、实习生的日常生活教学、实习资料的归档管理等,带队教师普遍感觉到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这势必会削弱了对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力度。

2.带队教师的岗前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缺乏对带队教师的岗前业务培训。带队教师在带队之前没有经历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熟悉学生顶岗实习的流程,领导或者上一位带队教师基本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给下一位带队教师介绍带队注意事项和相关流程。这会首先会导致带队教师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完善、工作职责不清晰,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其次会导致许多带队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没有及时、有效地的得以推广,带队教师的工作在完成过程中出现困难,必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总结经验和窍门。最后会导致对带队教师的管理不够科学,很难准确、有效地对带队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3.缺乏对学生的规范化考核机制。目前我院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以带队教师为主,带队教师根据学生一个学期的教学、班级管理、期末所带班级的成绩与排名、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再在实习鉴定表中给出实习成绩的等级和简短评语。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粗糙,缺少考评的维度与具体评价指标,缺少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标准化程度较低,信度、效度也较低,很难客观、准确的反映出每一名同学的真实顶岗实习水平。

四、对开展顶岗实习的建议

1.发挥院系的二级督导作用。所谓院系的二级督导是指对顶岗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要以实习生所在系为主,学院的管理为辅,两种管理与指导着相结合,充分调动全学院的优势资源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比如,实习期间组织学院的教学督导组深入到各个实习点指导学生的教学,可以让教学督导组成员参与到实习生的教学设计、讲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中去,实习结束后,督导组成员还可以参与实习成绩的评定,协助院系总结经验。还比如,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派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化素质与职业化能力的相关培训,加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高效执行能力等,使学生尽快的蜕变成一个职业人,胜任新的岗位职责,适应新的职业角色。

2.加强对带队教师的业务培训。业务培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如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法、说课与评课、班级管理);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顶岗实习生的特点;实习基地的特点和介绍;历届顶岗实习中出现问题与解决方案等5项。其次是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上课、座谈等形式对带队教师集中培训,在培训时将以上培训内容印制成册,供教师学习以及日后的查阅。最后是培训的时间,可以在顶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展,采用少时多次的分散培训,也可以在顶岗实习前一个月短期集中培训。

3.规范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考评。对学生的考评关键是建立规范的考评制度,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考评内容。首先是实习生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单”,在评价单中明确了具体的评价维度及各级指标,每次听完实习生的课之后由听课教师填写,这样可以做到对评价内容的定量化。其次是班级管理,可以设计一份“班级管理效果评价单”,由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与校长填写。再次是实习生的作业,由带队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二,确定评价人员的多元化。评价人员包括4类:实习生所在院校的教师如带队教师、教学督导员等;实习基地的教师如实习生的指导教师、校长、教务主任等;当地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实习生自己如实习小组长等,力求通过不同人群多个角度对实习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做到客观考评。

第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评价结果不但要给出量化分数与等级,而且应该包括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红惠.顶岗支教实习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关系研究——基于广西三所本科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

[2]李春晖,郑新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评优工作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3]刘大军,许文果.顶岗实习背景下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2).

[4]陈光磊.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研究[J].教育探索,2011(10).

[5]吕京.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及现实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6).

[作者简介]郭雪萍(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第3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 分层管理 教育实习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实习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必修课,是步入社会前重要的实践环节。高师院校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抓紧抓好毕业生教育实习,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教学技能,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好,不利于实现师范院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周口师范学院一直坚持特色办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重视毕业生教育实习工作。但从实习过程来看,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积极性不高,这种现象已成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本调查主要选取体育学院分管的四通镇中学、淮阳一高初中二部两所中学的58名实习生为调查对象,针对校外集中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试图通过“分层管理”模式进行尝试性改革,以解决实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障教育实习健康、有序、高效地开展。因此,本研究具有较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四通镇中学、淮阳县一高初中二部的58名实习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近五年与本课题相关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章、著作等。

(2)实地考察法。实地走访四通镇中学、淮阳一高初中部,了解实习生实习情况。

(3)座谈法。分实习学校组织实习生、22名指导教师、4名教务主任和校长进行座谈,了解实习生实习过程。

(4)数理统计法。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2周口师范学院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周口师范学院的校外教育实习工作以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实习为主。教务处根据每个学院上报的学生,全校按照学科组合和实习基地需求进行分组分校,实习带队教师由各学院选拔负责的教师担任,本次校外集中教育实习时间为5周。体育学院分管的实习基地是四通镇中学、淮阳一高初中二部共58名实习生。实习期间跟随实习学校指派的各专业指导教师,服从安排,认真听课,帮助指导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育、音乐、美术专业的实习生随即开始上课,带给学校校园文化新气象,得到了教师和学生认可。从座谈会中可以了解到,实习学校的中学生相当喜欢我们的实习生,他们有新思想,比较大胆,教学方法新颖且受学生欢迎。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1实习生考研问题

原来的校外实习时间是到12月底结束,而近两年的校外集中实习时间都是5周,即是11月15日左右就结束,距离考研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在时间上照顾考研学生了,因此,考研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从带队教师考勤和教务处检查情况看,基本能按要求在实习学校完成实习任务。众所周知,大学生面对的最大压力就是就业问题,考研是毕业生继续深造的重要途径,考研能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学生自身有继续深造的平台和机会。我校的考研率一直位于河南省高校前列,因此,各个学院对学生考研工作非常重视。但是,一部分有意向考研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考研与实习的关系,把准备考研作为第一任务,不愿意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实习,认为教育实习在时间上影响了考研,最起码有一些考研辅导班不能正常听课了。实习带队教师管理难度较大,虽然采取了一些办法,但效果不是很好。58名实习生中有27名学生有考研意向,占46.65%。

2.2实习生新课改知晓情况

继90年代后期,基础教育率先实施课程改革。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成熟,而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无论从时间还是力度都远远落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学生在大学课程中较少知道基础教育改革情况,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实施过程更是知之较少。在实习阶段的听、评课时,由于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所以不能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校内试讲阶段,未能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试讲环境不“逼真”,未能深入到中学实际去了解,去“模拟”上课,因此,校内试讲与实际上课出现偏差。通过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座谈和交流,普遍认为我们的实习生综合素质较好,但是了解和熟悉新课标有待加强。

2.3实习生知识结构问题

实习中普遍存在实习生对中学教材内容、教材体系不熟悉的问题。主要表现有:第一,对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不清楚,教学重点不突出。第二,对教学内容的前后知识联系不够紧密,知识架构不是很合理。第三,对中学习题会做不会讲,不会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去分析题意,思路凌乱,层次不清,指导教师只能安排实习生先做习题然后指导学生上课(主要表现在数学和物理)。第四,当实习生遇到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时,难以把握,有畏惧心理,教学效果不佳。

2.4实习生教学基本技能问题

实习中,较普遍存在实习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实习生转换教师角色所花费时间较长。主要表现有:第一,板书能力较差。粉笔字不规范,板书不简洁,布局不合理,条理性差。第二,教师教态不够端庄大方,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走动和提问,缺少师生互动,肢体语言运用较少。第三,实习生课堂语言表达不流畅,缺乏层次性;语气平铺直叙、缺少抑扬顿挫;语速过快导致学生理解知识困难。

3“分层管理”实习模式的尝试

“分层管理”实习模式参照我校对教育实习的要求,根据教育实习的现状,在了解实习生诉求的基础上,依据实习生考研和就业的方向,选择不同的实习管理方案,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以解决实习中实习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实习效率。

3.1“分层管理”实习模式的方案

在全面了解实习生就业方向的基础上,设计两种不同的实习标准和要求,分别制订各层面的实纲和实习计划。针对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实施“规定动作”实习模式。所谓的“规定动作”就是指按照实纲的最低要求,制定最基本的实习计划和要求。考研学生每周集中3天时间,完成实习方案给予的基本量,其他时间自由安排复习考研。对于采用“规定动作”的实习生,实习评定成绩不得高于85分。针对有意向就业的学生实施“自选动作”实习模式。所谓的“自选动作”就是指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根据实习生特长、实习学校需要及指导教师要求,再选择一定的实习内容进行实践。对于采用“自选动作”的实习生,实习评定成绩不得低于80分。两种方案均要求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按照实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高效率地进行实习指导工作。

两组学生在实习时间上是一致的(学校统一安排的5周),只是实习目标和要求不同,这样既便于带队教师的管理,也便于学校的统筹安排,同时,又能兼顾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

3.2“分层管理”实习模式的实施过程

四通镇中学、淮阳一高初中二部的实习生共58人,调查发现,其中有考研意向的27人,有就业意向的31人。考研组在一个月实习期间基本工作量要求:听课不少于16学时,上课不少于6学时,集体听评课、备课、批改作业、监考、改卷等其他活动至少参与1次。就业意向组实习工作量要求:听课不少于20学时,上课不少于12学时,集体听评课、备课、批改作业、监考、改卷等活动至少参与3次。

3.3“分层管理”实习模式的实施效果

表1:实习生在分层管理模式下实习工作量统计表(n=58)

在“分层管理”实习模式下,经过5周的实习,实习生全部完成了实习工作量要求。如表1所示,考研意向组和就业意向组的实习生都完成了基本工作量,实习生最多的上课课时为38学时左右(体育课、音乐课),最少的也达到了7学时。

表2:实习生在分层管理模式下实习效果统计表(n=58)

表3:实习生对基础教育的认识统计表(n=58)

实习生在上课过程中有实习指导教师亲自听课并进行五级定性评价,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由表2数据可知,就业意向组实习上课优秀率达到了32%,考研组也达到了26%,说明“分层管理”实习模式下,考研组和就业组学生上课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表3数据显示,就业意向组有87.1%的学生在经过5周的实习后,愿意投身于基础教学(占87.1%),他们当中有一部分选择地区性(生源地)“招教考试”和“特岗考试”,还有部分学生选择通过招聘会和面试的方式进入基础教育。而考研意向组也有40.7%的学生表示,如果考研失败,会首先选择基础教育就业,这也表明学生就业态度的转变和进步,在经过校外集中实习以后,学生对基础教育和就业选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4结论

(1)现阶段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习生对实习和基础教育认识不清,考研与实习关系认识不清楚,实习积极性不高。

(2)“分层管理”教育实习模式,是根据实习生考研和就业意向及需求,将实习生分为“就业意向组”和“考研意向组”,对他们采取不同的实习工作量要求。

(3)“分层管理”教育实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实习效率,提高实习生实习效果和对基础教育的认识。

5建议

(1)组织实习基地、校方相关人员,针对“分层管理”实习模式进行研讨,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2) 加强对实习生实习态度的教育和引导,牢固专业思想,坚定专业方向,

(3)做好实习结束后的总结阶段,要求实习生返校总结一定要上汇报课,并作为实习评价中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洪文建.高等教育学视角下的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5):46-51.

[2] 郑玲玲,梁晓俐.面向基础教育,突出师范特色―地方应用型本科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1):61-64.

第4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生;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12303[HTSS〗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在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1]。实习教学是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提升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培养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2]。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能力的重要保障,是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3]。当前,各高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基地,但建设和管理的效果参差不齐,笔者在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有的建设及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探索

了“高校、实践基地、实践学生”三位一体的建设及管理模式,让学生真正通过实习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实践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

一、现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定位与选择应具有与专业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背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才能相互协调。高校在实习基地的定位与选择时,一般将实习基地“工程项目是否具有代表性”,“工程企业和一线工程师是否支持学生的实习教学”,“工程项目所在地与学校之间交通、食宿是否便利”等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通过多年与校外实习基地沟通和协调的经验,笔者总结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方面存在的以下6个问题。

(一)工程项目数量少

能作为学生实习的工程项目需具备涉及到的工种多、工序复杂并具有一定代表性,且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基本同步,因此,能满足实习需要的工程项目比较少。

(二)工程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

利益最大化是工程单位的基本追求,因此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一到工程一线便能开展工作,这也是很多工程企业在人才招聘时,提出需要具备工程经验的

原因之一。对于大学生实习,工程企业虽然有培养人才的愿望,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具有一定的抵触,主要体现在:一是实习生并不能为企业创造显性价值,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没有相关性,虽然实习生在实习基地了解了工程一线所需的知识,但并不一定有在实习基地所在企业就业的愿望,对于企业而言招收实习生相当于免费培训;二是人数众多的实习生到工地后,企业需要派出相应的一线工程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还会对正常的生产秩序产生一定的干扰,影响工程正常进度;三是实习生对于工程安全防范措施理解肤浅,工程安全风险加大。因此,实习基地并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特别是在工程需要抢进度或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时,实习基地更不愿意接收实习生,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实习最需要学习的。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24卷第4期

胡建春,等 土木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建设及管理模式探索

(三)一线工程师积极性不高

提高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愿意教”和“愿意学”。一线工程师在指导实习生时,相当于承担了学生在工地实习的教学任务,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一线工程师而言属于额外工作内容,加之工作任务本身较重,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实习基地一线工程师并不愿意指导实习生。

(四)专业教师沟通协调不到位

当前,与实习基地沟通和协调工作主要由专业教师完成,虽然“教书育人”是专业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是为学生寻找优质的实习基地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专业教师理论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重,联系实习基地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加之与教学和科研相比,联系实习基地工作体现的绩效工作量较少,因此,专业教师积极性不高,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和协调不到位。

(五)硬件条件不好

当前,工程项目采取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工程项目部一般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组建,工程一旦完成,项目部即宣告解散。在硬件建设方面中,通常较少考虑实习生的需求。加之,符合实习条件的工地往往离学校较远,交通、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较困难,因此,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难度较大。

(六)建设经费不足

虽然学校重视学生的实习,也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及管理给予了相应的经费保障,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实习经费的使用主要按照“预算―审批―执行―报销”流程执行,实习基地建设经费预算一经审批,便具有刚性,只能按照预算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经费的使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时,并不能充分预计,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变更,实习经费便难以为继。

二、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建设及管理模式探讨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在校外实习工作中

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提高校外实习质量和效果,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工程素养、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学生实习方案和实习计划的制定者,高校必需在制定方案时认真思考“到什么样的实习基地实习”、“实习什么内容”、“配备什么样的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实习方案和实习计划的执行者,实习基地必须要解决“提供什么样的实习工程项目”、“提供的实习内容与理论教学的匹配程度”、“配备什么样的工程一线工程师”等问题。学生主要通过实习,

提升自身工程素养,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工程实践能力。因此,“三位一体”的建设及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是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探讨

高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着决策作用,是提高学生校外实习质量和效果的主要责任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探讨。

首先,转变思路和观念。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和调整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培养的人才在企业“用得上”;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统一,做到学生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不脱节”;三是鼓励专业教师对实习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实习教学的积极性,让专业教师“愿意干”。

其次,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一是高校根据自身优势为企业在人才培训、理论知识提高、试验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创造可以合作的条件,激励企业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让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愿配合”;二是高校应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提高工程一线工程师对参与学生实习工作的积极性,让一线工程师“愿意教”。

最后,拓宽经费渠道,保障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一是高校应提高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保证学生在实习模块“有钱用”;二是积极拓宽经费渠道,通过“智力资源换取实习经费”等方式,整合资源,积极争取政府、社会、企业的投入为我所用[4],保证学生实习“钱充足”。

(二)工程企业实习基地管理模式探讨

工程企业实习基地的管理模式相对于高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管理模式也从3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转变观念,改变“实习生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观念,要认识到接收实习生虽然不能为企业创造“显性价值”,且存在影响工程进度和增加工程安全的风险,但实习生对企业的“隐形价值”不可估量,一方面可为实习生展示务实的企业形象和工作作风,为企业在行业内埋下“负责任”的形象种子,另一方面可引导实习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促进行业素质的整体提升。二是主动参与校企共建,共同培养人才,认识到校企共建是“校企双赢”,并不是为高校人才培养做“嫁衣”。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做好“产、学、研”的功课,充分利用高校智力优势,解决企业在理论和仪器设备方面的瓶颈。三是积极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

(三)学生实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探讨

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提升自身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因此,在实习过程中,一是要转变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在参加专业实习前的所有学习都以理论学习为主,而实习则主要是学习实践技能,需要动脑,更需要动手。二是带着问题实习,解决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三是多看、多听、多思考,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四是及时总结,与专业教师和一线工程师一道共同,探索、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结语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及管理虽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提高校外实习质量和效果的目标是一致的。西昌学院作为西部地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己任,长期坚持实施“本科学历(学位)+ 职业技能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培养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正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与实践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总目标,满足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上得来”的要求。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和实习学生是参与校外实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目标,只有三方共同努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提高实习质量和实习效果的目标。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5):58-60.

[2]杜书廷,王栋.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108-111.

第5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2-02

为酒店行业输送高质量实用型专门人才这一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酒店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决定了顶岗教学实习成为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校内组织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至少半年的时间在酒店进行教学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索质、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到酒店实习的学生必须暂时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这往往导致许多问题的凸显,影响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这样的状况,只有在学生、学校、酒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保证顺利完成专业实习,实现学校的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分析。①对实习的性质和目的理解有误,学生没有认识到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掌握服务技巧、培养服务意识以及积累服务经验的必经环节,而简单地将实习理解为完成学校任务或者到酒店实习就是参加工作,因此对实习津贴的多少非常介意,排斥到津贴不高的酒店实习,出现敷衍工作或者抵触情绪等问题。②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存在误差,许多学生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去做铺床、洗马桶等基层服务工作,没有从本质上认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服务工作的经历。只有胜任了基层的工作,才能提高服务技能、操作技能,积累服务经验,为以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的学生认为酒店工作从事的应该是轻松的管理工作,而无法接受需要从一线的基层服务岗位做起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降低了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认同感,从而产生实习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拿学分毕业的消极思想。③心态未及时调整。学生到酒店实多被分配在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从事一线工作,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与受教育程度比自己低,但职位或工资却比自己高的酒店正式员工相比,实习生通常会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对等,甚至认为自己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而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④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没吃过苦受过累,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涉世之初,实习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里转换角色,在新环境中不能形成迅速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机制,面对酒店快捷高效的工作节奏,不容易产生归属感,易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形。

2.酒店方面的问题分析。①缺乏系统培训和晋升机制,影响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出于节约培训成本的考虑,很多酒店并不重视对实习生的职业培养,只是简单地作为短期的劳动力使用。实习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激励,这些都会让实习生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和前途,从而出现对酒店的认同感低,以至于消极怠工等情况。②岗位分配不尽合理,基本不提供轮岗,通常整个实习期学生始终是在一个岗位进行实习,这就无法满足学生想要多接触一些岗位,加深对酒店行业了解的需要。另外,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来设置,不会太考虑学生自身的意愿,这样很可能造成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实习情绪低落的局面。③酒店方缺乏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以及情绪管理,作为企业,酒店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接收实习生多是出于节约员工成本,降低用人风险等原因,因此酒店通常将实习生等同于正式员工来管理,而忽略了对实习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能力的培训,缺乏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得实习生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及时调节。

3.学校方面的问题分析。①对学生实习前的教育不够重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专业认识教育则应该贯穿平时教育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一进校就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需要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经验的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从服务员做起。另外,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因此,在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实习期间,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尤其重要。学校要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醒和警示,避免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任何安全事故。②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尽管学校对实习生的教学实践非常关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实习培训、全面的跟踪辅导,没有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的实习管理机构,因此只能粗放管理,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及时解决业务上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③缺乏系统的实习效果考评体系。顶岗实习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多采用学生交一份实习报告和酒店出具一份实习鉴定,而酒店给学生的实习鉴定内容大同小异,这样单一的考评方式不能真正体现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从而无法督促学生认识到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优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现在很多学生怕苦怕累,不愿从基层做起。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摒弃对酒店管理专业错误或有偏见的看法,认识到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酒店管理,将自己定位为有娴熟的专业技能、高超的服务技巧、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酒店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知识的后备管理人员。

2.加强实习考核评定管理。实习成绩是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参考依据。学校应制订科学的实习考核体系才能激励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这个考核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酒店对实习生的综合评价,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对实习生撰写的实习报告的评价。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合理的实习成绩。只有以完善的实习考评体系作为支撑,才能保证实习生达到专业实习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3.酒店与学校应建立深层次合作,加强沟通。酒店应注重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对实习生多进行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肯定,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酒店专业的认同和对酒店行业的憧憬。

4.学校应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还可以把酒店职业经理人请到学校给学生讲授操作实践课,形成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另外还可以参考国际上流行的理论课和实践相结合的酒店教学方式,即学生在学校上一段时间课,到酒店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学习,再出去实习。

对于操作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教学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学生、酒店和学校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要端正态度,加强专业认知,做好实习心理准备,学会自我管理。酒店应重视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和心理辅导,给予实习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应当依据酒店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制订出科学的课程设置,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在学生、学校、酒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培养出大批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酒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8,(9).

[3]李莉.旅游院校酒店实习问题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4]刘天曌,方煜锋.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0,(3).

[5]杨娜.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管空间,2011,(8). 允迪安执デ樾鳌"芏陨缁岬氖视δ芰Σ睢O衷诘拇笱嗍恰后”,没吃过苦受过累,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涉世之初,实习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里转换角色,在新环境中不能形成迅速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机制,面对酒店快捷高效的工作节奏,不容易产生归属感,易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形。

2.酒店方面的问题分析。①缺乏系统培训和晋升机制,影响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出于节约培训成本的考虑,很多酒店并不重视对实习生的职业培养,只是简单地作为短期的劳动力使用。实习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激励,这些都会让实习生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和前途,从而出现对酒店的认同感低,以至于消极怠工等情况。②岗位分配不尽合理,基本不提供轮岗,通常整个实习期学生始终是在一个岗位进行实习,这就无法满足学生想要多接触一些岗位,加深对酒店行业了解的需要。另外,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需求来设置,不会太考虑学生自身的意愿,这样很可能造成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实习情绪低落的局面。③酒店方缺乏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以及情绪管理,作为企业,酒店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接收实习生多是出于节约员工成本,降低用人风险等原因,因此酒店通常将实习生等同于正式员工来管理,而忽略了对实习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能力的培训,缺乏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得实习生工作中积累的一些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及时调节。

3.学校方面的问题分析。①对学生实习前的教育不够重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专业认识教育则应该贯穿平时教育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一进校就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需要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经验的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从服务员做起。另外,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因此,在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实习期间,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尤其重要。学校要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醒和警示,避免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任何安全事故。②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尽管学校对实习生的教学实践非常关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实习培训、全面的跟踪辅导,没有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的实习管理机构,因此只能粗放管理,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及时解决业务上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③缺乏系统的实习效果考评体系。顶岗实习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多采用学生交一份实习报告和酒店出具一份实习鉴定,而酒店给学生的实习鉴定内容大同小异,这样单一的考评方式不能真正体现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从而无法督促学生认识到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优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现在很多学生怕苦怕累,不愿从基层做起。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摒弃对酒店管理专业错误或有偏见的看法,认识到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酒店管理,将自己定位为有娴熟的专业技能、高超的服务技巧、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酒店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有理论知识的后备管理人员。

2.加强实习考核评定管理。实习成绩是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参考依据。学校应制订科学的实习考核体系才能激励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这个考核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酒店对实习生的综合评价,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对实习生撰写的实习报告的评价。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合理的实习成绩。只有以完善的实习考评体系作为支撑,才能保证实习生达到专业实习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3.酒店与学校应建立深层次合作,加强沟通。酒店应注重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对实习生多进行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肯定,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酒店专业的认同和对酒店行业的憧憬。

4.学校应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还可以把酒店职业经理人请到学校给学生讲授操作实践课,形成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另外还可以参考国际上流行的理论课和实践相结合的酒店教学方式,即学生在学校上一段时间课,到酒店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学习,再出去实习。

对于操作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教学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学生、酒店和学校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要端正态度,加强专业认知,做好实习心理准备,学会自我管理。酒店应重视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和心理辅导,给予实习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应当依据酒店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制订出科学的课程设置,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在学生、学校、酒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培养出大批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酒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8,(9).

[3]李莉.旅游院校酒店实习问题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4]刘天曌,方煜锋.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0,(3).

第6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国外旅游教育研究没有单独探讨实习环节方面的文章,而是把将实习环节融入到旅游院校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各个旅游学院都有一套特色的实习教学体系,关于教学实习环节的研究趋向政府、行业支持体系方面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能获得一个更完善的支持体系,使得教学实习环节能够更好地适应培养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需要。国内对酒店实习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过程管理研究、实习模式及体系改革研究、实习效果调查研究以及中外旅游专业教学实习对比研究等方面。韩卢敏、陆林(2009)从高校旅游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从实习模式、实习流程、实习评价体系等对专业实习管理进行创新,并构建适合行业需要的严谨、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模式。王兴琼(2008)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和分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显著影响酒店实习生满意度的因素最主要的有3类: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和培训机会。进一步分析表明,实习生的工作满意度与其行业前景预期和留职意向显著相关。方向红(2005)从研究中国和美国学生在金陵饭店因所受教育不同造成学生对实习项目的感知存在差距分析入手,比较了中美高校实习制度认为,实习项目的重视度和系统性的实习项目计划非常重要。刘亭立(2004)在将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旅游专业实习结构进行对比,为我国的旅游实习提供了参考。国内外研究从宏观、微观方面探讨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以及构筑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根据学生特质,对一线实习生进行分级培养,从而增强实习生的满意度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实习准备阶段、实习过程控制阶段和总结阶段均对实习生实行差异化的培养方式,使酒店与专业学生达到双赢的目标。

二、一线岗位人才分级培养理念

酒店一线岗位主要是指直接面对客人的岗位,主要包括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客房部下面的楼层服务员和公共区域清洁都是一线员工;前厅部门分别是前台、礼宾部、行政酒廊、商务中心和健身房等;餐饮部就是各餐厅的服务员和餐饮销售经理。另外,销售部也可以纳入一线部门,销售部门员工是创造酒店主要利润的来源。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实习生进入酒店实习,主要是在一线部门顶岗实习。相对于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二线岗位而言,一线岗位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员流动率高,因而,大多数酒店都是把实习生放入一线岗位直接顶岗工作。针对高端酒店一线岗位的需要以及专业学生性格特质,学校和实习接收单位需要打破单一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管理型和经营型实习生。不同类型的实习生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技能型实习生需要成为部门内的操作能手,能够参与各项行业大赛、技能大赛,在各项赛事及专业的服务中获得职业认同和酒店、学校的认可;管理型实习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处理好部门内及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在自己的管理职位上做好协调工作,获得酒店和学校的认可;经营型实习生需要以业主的心态去看待成本、利润的关系,通过营销策划、成本控制等方法的运用帮助酒店达到最大化收益,经营型实习生要求最高,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财务及营销知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

三、实习期间人才分级培养流程

(一)实习准备阶段

为了使得专业学生能够在酒店实习期间,双方收益最大化,学校、酒店以及实习生自身需要在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校方面需要统筹选择规划,酒店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指导计划,学生做好职业了解以及技能准备工作。

1.学校统筹选择合作酒店

根据每年的教学计划,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有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期,学校可以根据以往实习学生反馈回来的酒店相关信息,选择是否继续以往的合作,还是开拓新的合作酒店。如若开拓新的合作酒店可以按照1:15的学生实习人数比例确定实习酒店数量,并与用人酒店进行合作洽谈。选择酒店之前需要根据学生意愿,选择国内外品牌连锁五星级酒店,确定商务型酒店、度假型酒店等酒店比例;通过网络、以往毕业学生推荐、行业推荐等方式广泛联系合作酒店;与酒店共同制订实习生培养计划,确定实习期间内实习生岗位安排及考核要求。学校需要与合作酒店签订详细的协议,保证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与酒店协商轮岗制度,在实习后期,对各方面表现特别好的实习生可以根据酒店需要进行轮岗,增强整个实习队的实习质量。

2.酒店针对一线不同岗位制订工作指导计划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合作酒店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在与酒店谈合作的过程中,不再着眼于实习生的工资待遇、休假安排、住宿情况等物质类的条件,更需要酒店方制定针对性的指导计划,配合学校技能型、管理型、经营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三类不同目标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及工作安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为酒店带来创新意识。

3.学生根据适合自身的分级培养目标做好职业准备

专业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性格特质,看看自己是习惯于对客技能服务、上下协调管理还是对外经营业务方面的工作,需要针对自己的兴趣和部门,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职场规划。而实习生涯只是职场规划中的一小段历程,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酒店实习,可以帮助自身摒弃很多负面情绪。在校内进行实训课程学习时,要掌握各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技巧。寒暑假期间可以进入宾馆或者餐饮企业进行技能强化及吃苦训练,进一步为专业实习奠定心理和技能基础。

(二)实习过程控制阶段

专业学生在进入酒店进行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专业实习时,需要学校、酒店跟进指导,通过与实习生的多次沟通,了解实习生所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的不适应。

1.学校专业教师根据分级培养目标采取差异化的集中指导方案

进入一线部门实习的技能型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现酒店里面的摆台方法、铺床技巧与在学校里学习时有所不同,觉得酒店里面有些操作方法不够专业等等问题,这些技术类问题需要专业老师对同学们予以解答。当专业老师确实觉得酒店里的某些对客服务技能技巧不适合现实生活需要时,可以与酒店经理沟通,了解酒店方就专业问题有哪些其他的见解,第一时间回复给学生,让学生从心底了解到他们并非学无所用。同时,老师与酒店也在帮助他们解决专业问题,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型实习生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前台、客房、餐厅等部门表现优秀,升入领班或者主管等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对他们的挑战主要是如何协调与上下级、与客人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会对酒店的某些管理制度不满意,会觉得没办法与学历差距过大的下级或者上级沟通,专业老师需要全程跟进,帮助他们分析在对客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做好正确定位以及角色转换,告诉他们实习不是简单的上班工作,更重要的是在酒店复杂的情况下处理好各种人和事物的关系,实习更是增强心智的训练,提高适应社会的素质。经营型实习生主要集中于销售部门,大部分酒店不会安排实习生进入销售部门;但是,有部分实习生非常希望进行经营性工作,学校可以跟酒店协商,安排1—2名非常优秀,有想法的学生进入销售部门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反馈各种营销策略和手段,专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边做实事,边做理论探讨,真正做到学与做的结合。对于技能型实习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专业教师需要在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基础上,把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汇编成实习操作手册,每周召集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回顾讨论,并用于下一届学生教育的课堂实训素材。专业教师对于管理型实习生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于管理沟通及管理策略能力的培养,培养实习生准确的判断能力及成熟、自信和沟通的公关能力。经营型实习生需要具有精通市场经济知识和把握内在规律的运作能力,专业教师可以要求这类实习生将酒店类的经营现状进行一个客观描述,召开头脑风暴会议,积极创新,并形成文字报告,总结评议,提升实习生参与经营的能力。

2.酒店实习导师根据实习生岗位类型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案

研究表明,实习生离职率与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导师制度有重要的关系,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对实习生的管理越专业越规范,实习生的不满情绪越少,收获越多。酒店人力资源部要引导实习生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期望、树立符合实习生和酒店共同发展的职业期望,注重构筑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职业期望,针对技能型实习生、管理型实习生、经营型实习生设计不同阶段的指导措施,形成有利于实习生发展的职业生涯培训制度,使实习生获得酒店的认同。积极鼓励技能型实习生参与酒店各项大赛,配备专业的技能型老员工予以指导;针对管理型实习生所提出的关于酒店管理制度等意见予以正面答复;如果制度确实存在问题但是又没有办法尽快予以修改,也需要肯定学生的意见,而不是讥讽学生意见不切实际。经营型实习生是整个实习生群体中最有创造性的一群,酒店管理层可以多倾听他们的想法,若想法缺少可行性可以帮助分析改进,实习生会非常感谢酒店对他们的认可。酒店管理层也需要及时从实习生中发掘并鼓励实习生的创新性想法,让他们在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更积极地面对工作、提升自我。

(三)实习结束总结阶段

在实习结束前,学校专业教师、酒店人力资源部管理者、酒店各部门基层管理者、实习生四方需要做一个深入的交流会,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听取酒店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实习生的实习感受和收获。

1.学校汇总实习材料

学校专业老师需要汇总学生的实习日志、各次检查实习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及解决方案、实习生的情绪变动资料等,通过汇总学生的各项实习材料,分析比较不同酒店的管理方式,对合作酒店进行综合评分,对实习生的职业技能、管理技能、经营技能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估。学校需要在汇总材料的基础上,评估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目标的达成率、实习生的各项能力指标提升情况,评估技能型、管理型、经营型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及继续留在本行业就业的意愿度。总体而言,实习工作对于学生未来本行业就业的正面影响程度,有助于提升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率,从而对整个实习阶段进行一个综合评价。

2.酒店综合评价实习成绩

酒店对于实习生的考评工作贯穿实习期间各个月份,在实习期内对实习生进行定期考评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避免了实习工作中所产生的倦怠心理。酒店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汇总各个实习生所在部门的周评、月评和最后的期末评,对考评优秀的学生予以物质奖励和口头奖励,但是对于实习生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应该使用事件描述法进行详尽的阐述,综合考评,定期考评。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对实习生的态度、业绩、能力三项分别做出基础评定,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制定“定期考核表”及实习日志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解。酒店对技能型、管理型、经营型实习生评定需要根据工作分析结果,确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最终酒店对实习期间遵守实习纪律、态度端正、敬业爱岗、业绩突出、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奖励,酒店和学校联合颁发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通过严格的绩效制度,酒店各部门对实习生的评价将更加客观与准确,这样必然使得实习生更快的成熟起来,也将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走上适合他们的重要岗位。

3.实习生撰写实结报告及现场操作汇报

实习生在返校时,需要上交自己的实结报告,实结报告包含了实习日志及最终对实习期间的收获与遗憾的总结报告,学校需要对技能型实习生进行现场操作考核,而对管理型及经营型实习生采用专业汇报的方式,积极组织这两类实习生对下一届专业学生进行实习经验交流分享会,分享实习收获,以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下一届实习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四、结语

第7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为了使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我国的高校基本都有实习这一项目,以此来促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热门专业,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这一专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不少外国友人选择来华旅游,因此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颇受欢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项目一般都是将学生安排在一些旅游企业里工作,进行专业的实习。实习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补充与提升,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与课堂不同的专业性,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自己的视野。对于眼下艰难的就业问题,学生在实习中会有更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理智地看待本专业的就业问题。

2.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之前往往对实习抱有无比美好的想法。殊不知,实习并不如他们想象般美好。一旦开始实习,就意味着学生要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走进社会这个大世界。与在校生活不一样,实习的时候可能会面对来自上司的刁难、同事的嘲讽等,实习生会觉得心力交瘁,无法适应。总体说来,这是学校方面的失职。在学生实习之前,校方就应该将实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实习的到来。我国某些高职院校对实习生的考评体系不完善。在学生怀着美好希望进入实习单位后,学校便撒手不管了。没有合理优质的实习考评制度,学生实习相对就会变得松懈,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影响,对学校的声誉也有危害。现在我们从学生身上来认识问题。在实习之前,学生可能很有积极性,每天精神饱满,但是由于缺乏对实习的正确认识,许多学生在步入实习岗位之后,发现实习的条件很艰苦或者是不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进退两难。还有些学生认为实习无关紧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最为重要,对实习不屑一顾,遇到问题就逃避,随时处于抱怨中。同时,学生在实习生活中,由社会生活的被服务者进行角色转换变成了为他人服务的服务人员,难免心里会有落差。学生必须在实习中恪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有相应的处罚。另外,一些只顾自己发展的旅游企业对实习生的安排不甚上心。实习生在不少企业眼里仅仅是免费的或者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便将实习的学生安排在缺少人员的工作岗位上,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忽略。这就让学生对实习彻底失去了希望,同时,在实习中,学生不仅没有得到该有的锻炼,反而受到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双重管束,不少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3.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8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专业调研;思考

一、研究背景

我校处于五年制高职向三年制高职转变的关键时期,调研的目的是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品质的需求、岗位对专业方向的需求,为学校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另外,了解实习生目前的实习情况、医院对实习生带教及技能培训情况、医院对实习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有助于促进实习生认真实习,有助于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有助于学校和医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调研对象及方式

1.调研对象。34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科室带教教师和我校护理专业实习生。

2.调研方式。代教教师座谈会及科室走访,实习生座谈会,操作技能考核,专业调研表。

三、调研结果

1.代教教师座谈会及科室走访。医院代教教师对我校组织的专业调研及实习检查活动很是赞赏,而且对我校实习生比较满意,认为其适应、动手能力较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缺乏积极的服务意识等。

2.实习生座谈会。学生表示实习很辛苦,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与病人、病人家属、代教教师、医院的医生、护士、实习的同学及不同人群的相处,也慢慢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生反映大部分医院带教非常规范,能够关心实习生,在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后都会有出科操作和理论考试,每周还会写周记交给代教教师批改,医院会定期举办专业小讲座、技能比武、专业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自己制作PPT讲授知识。与此同时,代教教师也给学校的教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如在平常的操作考核中可以增加心电图、洗胃、静脉留置针、PICC管的维护等项目的考核;及时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如ICP(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使用频率很高;医院的胃管置管很细,在插完胃管之后一般还要休息10分钟,适应之后再固定,只有胃肠减压时才用较粗的管子等。另外,临床教学比较注重整体性,操作后用物的处理也要进行垃圾分类,治疗车、治疗盘的擦拭(未污染用清水擦拭即可,有污染的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等也要予以重视。

3.操作技能考核。技能考核采取真实情景下的考核方式,教师到实习生所在的科室,实习生正在进行的操作就是考核的内容,考核比较多的是静脉输液、测血糖、测血压、各种注射、健康宣教等。总体来说,学生们操作流程熟练,与病人沟通有效,能够完成操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应急处理问题能力不够,病人左手臂有偏瘫、右手臂正在输液,该实习生就不知道在哪测血压了;细节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三查七对做得不到位,输液前知道核对,拔针后就忘了核对等。

4.专业调研表。专业调研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医院的基本情况、医院对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课程设置的看法。总体来说,医院对我校课程设置情况满意,认为我校培养的实习生能够满足医院的需求,但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可以增设一些专科护理专业,培养一些专科护士如肿瘤专业护士(造口、疼痛)、手术室护士(麻醉),重症监护、急诊护士等。医院更倾向于招聘三年制高职护理毕业的学生和参加过比赛尤其是护理技能大赛的学生。

四、整改措施

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又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学校及时进行专业调研,了解临床需要、学生需要,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整改:

第9篇:实习生培养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实习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本文通过现行体制下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具体提出深化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一些措施,如指导方法的科学性,实习工作的深化,从而探索美术教育的师资培养。

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绘画技巧的传授为主要内容,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存在着重技轻教的教育倾向,学生定位和择业方向不明确,与学以致用的知识结构明显脱节,这直接影响到了师资素质的培养。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课程仅占总学时的4%,两周的教学法和六周的教育实习也只是形式。由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局限性,实习周期短,工作量不足,实习刚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缺少充足的时间来反思工作。美术教育实习工作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从而影响了整个师资素质水平培养的目标。本文就深化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若干策略进行探究,期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加强美术教育实习工作,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一、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师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美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更应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美术教育实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前不可缺少的“实战演习”。美术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资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其就业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否能顺利而有益的通过教育实习,是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大事。

从本质上来说,美术教育实习是通过实践而不是依靠美术技能和创造性思想引导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要达到教育实习工作的圆满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学校及实习基地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学生是否能真正抓住实践的机会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1]。

二、 教师指导方法的多样性

1.带队教师的指导。为了便于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有效管理,学校从各系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成为实习基地的带队教师,并任命其负责该实习基地的教育实习工作,在教育实习前期,也就是未正式进入实习基地时,带队教师应组织其负责的实习生进行预先实习计划地制订,让实习生能了解该实习基地的美术教材,模拟教学场景,针对实习生的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应加强培训实习生的思想觉悟、师德观念、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等。

由于一位带队教师往往负责多名学生的指导工作,没有更多的实践与具体单个实习生探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听课的方式也很单一,对内容只有书面记录。但美术学科更多是与视觉感官相联系,为了便于课后具体讲评、指导,实习指导的模式应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教师可以利用数码图像设备等方式记录,收集有关资料,突破传统的指导模式,以形象地再现方便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2.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生到各实习基地报到后,需要实习基地的有效配合,实习基地相应的派出原任课教师分配指导实习生。指导教师是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具体实习质量的人,他能够给实习生提供实习工程中广泛接触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教案编写、课外活动等。带领实习生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指导正确的方式方法,除了教案、板书范画、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示范教学外,同时还要训练实习生的课堂应变能力,使其能合理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从而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实习生的特点,来分配具体的任务。例如,开设美术兴趣小组,做学校的宣传工作,以及全体师生的视觉艺术方面的欣赏,这些都将成为实习生实习过程中丰富经验的有益活动。同时,指导教师需积极配合带队教师的定期巡访,共同商讨实习生的素质培养,使美术教育的培养有机地适应中小学生师资的要求。

指导教师在整个实习工程中是最能清楚了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其应当被邀参加实习生最终的成绩评定。

3.注重多样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指导方法。教师在指导工作中应注意原则性指令和灵活性操作相结合,即把目标指令的原则性和过程控制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地执行指令性的计划,使之转化为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才能有效的达到预定的目标。实习工作有赖于高校、实习基地、学生的整体配合,依靠整体优势,优化育人环境,用多样性的指导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均为90后左右的青年,观念比较进步,而美术专业的学生个性较强,创新欲望高,教育实习中如何根据实习生不同的个性,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从而使实习生愿意听,积极接受,付诸行动,这就是典型性的指导方法。教师的知识构成、思维方式、教育方法、情感体验等诸因素的结合,利用多样性和典型性的指导方法,将会增强指导作用,提高教育实习的指导质量。

三、实习工作的深化

1.调整教育实习的结构。目前,针对教育实习的课程安排都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时长为六周,除过准备和总结时间,学生实际到实习基地实习时间为四周左右,为了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经验。我认为,美术教育实习应在课程安排的基础课上稍作调整,将实习时间延长占总学时的10%,并调整为两个阶段的实习。当学生修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之后,应安排其在第六学期进行教学见习活动。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周安排4学时到市内各实习基地了解中小学的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案,集体备课,并进行教学观摩等,以此为第八周的教育实习作准备。

2.优化评价机制 [2]。以往美术教育实习的评价只是在实习结束之后给出一个彼此不相上下的分数或等级,因而挫伤了实习生的积极性。然而,每个实习生都有心理、思想认识水平、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很敏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是实习基地的评价还是中小学生对实习生的评价,这些对实习生都会产生作用,经过实习生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指导教师的总结,最后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学生的“学”评价实习生的“教”,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实习生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可以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四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到状态。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精神,同时还应根据实习生是否具有创造性的贡献,比如,能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对美术课堂教育提出新的改革方法,具有引导学生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

每个实习生在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以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应避免在美术实习评价中“一刀切“,这不利于不同特点实习生的发展 [3]。

3.加强实习生的竞争意识。由于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实习基地往往只能安排有限的实习生,要安排所有的实习生需要若干的实习基地。而现实环境中实习基地之间距离较远,有的甚至在外县市。同时,美术教育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和分散的实践活动、实习生工作范围并非同一教育阶段。如何调动总体实习生的积极性成为实习工作中又一个重点。

首先,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组织全体实习生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的项目有:板书、教案编写、课堂组织能力等。然后,在具体教育实习过程中,定期集合教学任务相同的实习生进行教学评比,包括备课教案,教学成果展示,课外活动组织情况等。同时,可以把评比结果计入到最后的实习评定中。以此来激发实习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后来的实行工作中表现更佳。最后,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实习生的交流群,实习生通过网络交流来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成果,比如,上传自己协作的黑板报、招贴画等。展示出不同实习基地的特色教学,既可以让其他实习生借鉴应用,也可以使指导教师详细了解实习动态,以此增强团队精神和实习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总之,只有加强实习生的竞争意识,才能在整个实习阶段达到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4.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的教,实习生的学,以及实习生的教与中小学生的学应当形成互动,而不是互无联系。实习生个人的实习效果,离不开带队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应注重三者共同合作,在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以获得实际的经验,避免教育理论与中小学实际教学相脱节。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开展双边交流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教师不必过于严肃,在自由和愉快的交谈中,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去创作,这样可以将教学活动推向,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实习生有了愉快的心境,活跃的思维,使其在无形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从而能尽情发挥到实习过程中。同时实习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充分与学生交流,以此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感受以及对教师的意见,为实习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

5.重视程序化、规范化的实结。长期以来,实结报告只是带队指导教师的经验总结,而缺乏对实习工作和实习教育规律的科学性总结,对下一轮实习工作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帮助。

为使其体现科学性和指导性,首先对实习生的总结报告要严格把关,要求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美术教师的前提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内容完整真实。然后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客观评价,总结其实习概况。最后由带队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上交的实结进行研究总结,并结合自己平时的调研积累,最终在实结报告中体现客观性、创新性。由于实习基地的分散,不便于横向比较,通过这种程序化、规范化的报告,可以为学校的全面总结提供可供比较的依据和对实习工作的全面评估上。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更有利于自己日后指导工作的开展。

总之,现在国内各师范教育专业都十分重视教育实习工作,这也是国家教育部考核美术教育专业的条件之一。同时,对培养优秀师资和扩大就业率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对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献策献计,能为我国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教育实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