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能大赛奖励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技能大赛奖励办法

第1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职业技能大赛看似学生之间技能的比拼,其实也反映了幕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是指导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较量。我校为了迅速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走出去"不仅参加化工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更是到淮化集团、淮河化工、山河辅料等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熟悉生产工艺、提高操作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我校为配合应用化工专业的建设,由校长牵头,各企业老总积极响应,搭建"应用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

2丰富了教学形式

技能的训练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练,不断摸索和总结,结合实践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紧密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2.1项目化教学

以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为模板,重新编排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开发出多个教学项目,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项目化教学。

2.2开放式教学

建设"开放"实训室。以勤工助学岗位固定几名学生作为实训室卫生员,协助教师管理实训室,做到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对学生开放(有教学任务的时间段除外)。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学生只要不发生危险事故,在征得指导老师的许可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操作实训设备。

2.3研讨式教学

每次实训后,教师主持召开小型专题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技能。通过分析详细成绩单(电脑评分系统给出),对偶然出现的高分成绩,寻找其规律,并对新工艺,新方法进行实施方案的讨论。

2.4视频录制法教学

对以往典型操作制作实训视频,便于经验分享。学习实验成功视频中的规范操作。找出错误的操作、参数设置,加深印象,避免重复犯错。从2010年开始对《乙醛氧化制醋酸仿真工艺》和《乙醇精馏操作实训》两个项目进行录制视频,学生在原有视频基础之上,创新后再录制新的视频。至今已录制视频8套,取得不俗的效果。

3指导进行教学改革

以石化类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标准和参赛经验,针对性地加入《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实训》等与大赛内容、标准相一直为期一周的实训项目。按照大赛各课程理论知识的分值比例,合理的增减相关课程的课时,及时完善教学计划。由"在教室讲技能"转为"在实训室讲理论",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出多媒体仿真机房、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导,开展教学改革,在改的教学课程有《化工生产技术》、《流体输送控制与设备维护》、《工业分析》、《分析化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基础化学》。

4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的素质

学校确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目标。建立大赛管理体制,搭建校内大赛平台,促成"校-省-国"大赛三梯度,实现选拔精英,辐射大众的目的,并出台了《校外竞赛奖励办法》。通过往届获奖成果、奖励宣传使技能大赛成为同学们谈论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校园里营造了"学技术,练技能"的良好氛围,形成优良的学风。在2012年的第二届校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涌现出一批技能上不分伯仲的选手,最后只能通过综合素质的表现,层层选拔出参加省赛和国赛的选手。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整体实训操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石化类技能大赛都是多人形成团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大赛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洗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总结

第2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知识竞赛的种类很多,但常见的有以下几大类:团的知识竞赛,党的知识竞赛,国情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竞赛,文娱、体育知识,智力知识竞赛等。

二、知识竞赛的规模

知识竞赛的规模可大可小,可面向全国,可面向全市,可面向本行业及行业系统。一般根据我们的目的和涉及的范围而定。

三、知识竞赛的准备工作

1、根据自身需要、意图或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特点,选择确立知识竞赛的种类。如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2、确立参加知识竞赛的范围。

3、请专家设计知识竞赛试题,包括初次竞赛题、复试竞赛题、决赛竞赛题、附加试题等。

4、成立知识竞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下设:宣传组、竞赛组、会务组、联络组等。

5、制定知识竞赛的活动方案

(1)目的和宗旨;

(2)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赞助单位;

(3)参赛形式及办法。参赛形式:以局、公司或基层单位进行组队,每队由4人组成并参赛。参赛办法:①首先在各单位进行选拔赛,在各选手中选拔出4-6人(两人备用)组队。②将组队情况上报组织单位。③所有参赛队,统一笔试,从笔试中根据得分情况选出参加复赛的人选。④所有参加复赛的队通过抽签进行比赛,获胜队进入决赛,获胜队参加决赛限制在4-6个队。⑤决赛时,一般以现场必答、抢答进行,如不能决出名次,可通过附加题(难度较大)以决名次;

(4)奖励办法。一般知识竞赛奖励办法:凡参加决赛的各队均受到奖励,并按1至若干不等的分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若干名。获奖队均获得奖状、证书或奖金、奖品等;

(5)试卷及试题的审阅办法、裁决办法:一般知识竞赛的试题均由专家、专业人员负责设计,并配以正确或标准答案。因此阅卷一般由组织机构中竞赛小组负责,一些疑难问题,请专家裁决;

(6)知识竞赛的规则及要求;

(7)宣传办法。宣传由大赛宣传组负责。要求及时了解知识竞赛的情况,利用有关报刊等新闻媒介宣传。初试的试题可在相关报刊刊登。决赛时,请电视台录相或直播。

(8)知识竞赛时间安排及地点。①知识竞赛准备阶段的时间约1个月,由各单位自行安排选择选拔赛考试地点;②报名阶段的时间约为1周,地点是组委会办公地点;③初赛的时间1天,地点大礼堂等;④复赛时间2-3天,抽签决定复赛小组,采用淘汰制,获胜者进决赛。地点,可选若干个教室或会议室;⑤决赛的时间1天,多选择演播室或有录像条件的地点并备好抢答器;

(9)经费预算及来源;

(10)制定知识竞赛活动的组织要求和注意事宜。

6、制定知识竞赛招商及社会赞助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目的、宗旨,招商条件、要求(或赞助条件、要求),招商单位(赞助单位)的权益及宣传办法,独家赞助或命名立杯的权益及宣传办法,联系形式等。

7、联系公证事宜。

四、知识竞赛的组织

1、动员、阶段

(1)由组织单位召集基层单位召开“知识竞赛活动”动员大会并下发竞赛通知;

(2)检查、走访、调查各单位准备情况。

2、报名阶段。

(1)抽出1-2人负责报名工作,收报名费;

(2)将报名各队进行汇总,将总数报竞赛组。

3、竞赛阶段

(1)将各队编入考场;

(2)通知笔试(初试)时间、地点;

(3)组织阅卷;

(4)按阅卷成绩将各队的总分数进行登记,选出10-12个队参加复赛;

(5)复赛时,组织各队抽签,并且每2-4队为一个赛组,进行比赛,组织者分别予以检查、监督各赛组情况,选出5-6个优胜队,参加决赛;

第3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入选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学校数、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大批高技能人才在本地有作为、有待遇、有地位。

亮点 潍坊市一直倡导“小政府,大服务”理念,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共识。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半岛都市群的总体规划,潍坊市在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上确立的是“两中心、两基地、一枢纽”,其中“两基地”之一就是“以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文化教育产业基地”,并把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列入“十一五”规划。2005、2006年潍坊市拿出178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发展。与此同时,潍坊市政府对各县市提出要求;人口过百万的,职教投入要在300万元以上,其余县市也要超过200万元。潍坊市在市区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数控、电子电工、化工、制冷、食品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习基地,还要求各县市按照“占地200亩、校舍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实验实训设备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标准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潍坊多次调整职业学校布局,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办起一批规模大、条件好、实力强、水平高、特色鲜明的骨干学校,并着力打造“高职城”。目前,潍坊的国家级、省部重点职业学校达42所;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均居全省前列,驻潍高校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院校建设项目学校达到5所,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潍坊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紧密相连。潍坊打造“半岛商贸物流中心”,潍坊商校应需办起大型物流专业,定位“面向商业、服务业,适应于城市发展”;潍坊建设“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潍坊职业学院相应提出“培养制造生产一线上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从2009年始,淮坊市每年举办一次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覆盖全市每所职业院校、每个专业、每个学生。所有职业院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校内技能比赛,使技能比赛制度化、常态化。通过技能大赛,加速了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改革。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山东省中职组代表队共获得22枚金牌,潍坊市获得14枚金牌,金牌总数占全省的63.6%。潍坊商校继续领跑全国各职业学校,共获得9枚金牌。

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待遇。2002年,制定出台《潍坊市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200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首席技师选拔工作,随后出台《潍坊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潍坊市技师评审试行办法》《潍坊市有突出贡献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等文件,并指导督促县市区和大企业建立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选拔管理制度。从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对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市直部门工作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同时,积极推荐优秀技能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劳动模范评选等。目前,潍坊全市技能劳动者达到45.3万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0.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24%。高技能人才纷纷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当中,极大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2012年3月13日,山东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确定共同建设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6 月2 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学习借鉴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经验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借鉴;10 月 24 日,山东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报送《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

第4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一二”国际护士节,我们卫计系统举办了全县护理技能比武大赛,现已圆满落下帷幕。在此,我谨代表县卫计局向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县总工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比武大赛是2001年以来,我系统组织的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活动,回顾本次护理技能比武大赛,可圈可点。

一是我们早安排、早部署,3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护理技能岗位练兵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技能训练,重点围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铺备用床、无菌操作技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手卫生、吸氧术等技能开展训练;

二是部门沟通,协调配合。我局与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县总工会联合下发比武大赛通知,成立了全县护理技能比武大赛设立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仲裁组、评委组,规定了参赛范围、名额及人员条件,制定出评分标准、参赛规则、参赛要求以及奖励办法,多次与县总工会相关领导沟通、协调,以保证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动员到位、宣传到位、协调到位;

三是开展训练,好中选优。在各单位训练、初赛中,每一位院长高度重视,亲自抓在手上,使广大护理人员得到了一次比业务、比技能的学习培训机会,自身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各单位好中选优,共选出了36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比赛呈现出了:组织工作细致周到,参赛选手精神饱满,积极投入;评委和仲裁公平公正,认真负责;比赛安排紧凑,井然有序。各参赛队本着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严格遵守赛场规则,保证了本次大赛活动的圆满成功!

今天,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将对两组比赛的各前6名选手进行记功表彰,第1名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第2-3名荣记“个人一等功”,4-6名荣记“个人二等功”。县总工会、卫计局将对所有参赛选手授予“优秀护士”荣誉称号,对10个代表队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这是所有参赛选手辛勤劳动的硕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卫计局向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向所有参赛选手、各位评委及全体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慰问!

同志们,今年是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确定的“落实年”,也是我县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行动攻坚之年,举办这次比武大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比武,营造了各单位的学术气氛,增强了医护人员学习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使医护人员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为建设一只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要看到,这次技能比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乡镇组的护理人员与当前医疗服务的工作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培训。借此机会,对于今后的工作,我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她们以恭谨谦虚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微笑、优质规范的服务,给患者带来了安慰和希望;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和护理工作专业性强,风险性大,对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医疗服务质量又是我们医疗单位追求的永恒主题。虽然这次比武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热情不能减,重视学习的思想不能松,抓培训的力度不能弱。培训工作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对新录用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要以技能比武活动为契机,全面开展岗位知识及技能培训工作,真正建立起“三基三严”训练的长效机制,在卫计系统掀起浓厚的学术风气。

第二,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医疗护理工作。近期,我们还将组织获奖选手进行护理技术现场示教,目的就是要将规范的操作技术覆盖到全体护理人员。各医疗单位要以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行动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组织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一要强化敬业意识。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在卫生事业与医学科学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将在保健、预防、临床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广大护士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意义和性质,树立职业的自豪感,爱岗敬业,用积极的行动提升白衣天使的社会形象;二要强化责任意识。护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健康护理,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讲究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需求。三要强化创优意识。广大护士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本领,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立足岗位,争创一流,成为精通护理的开拓应用型人才,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希望获奖的同志继续发挥“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引领广大护士不断掀起学技术、练本领、创一流的热潮,为促进技能素质提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要探索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指出,护理服务模式目前正从配合医生完成诊疗任务、落实医嘱为中心,向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方向转变,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专业内涵;服务范围逐步从医院向社区、家庭拓展,服务内容从疾病的治疗护理向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和安宁疗护等延伸,护理服务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工作成效突出和对护理事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护士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彰与奖励,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榜样,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开拓创新意识,真正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

第5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关键词:理论 技能 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 心理素质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已经成为共识,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的竞赛是全国和省市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个院校为了大赛能取得好成绩,抽调骨干教师,层层选拔优秀的学生选手,精心准备,刻苦训练。经过这几年的组织、备战、参赛,各校都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综合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大赛即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职业才华的平台,也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展示教育质量的大好机会,对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 “化工仪表维修工”、“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取得了6个团体一等奖,12个个人一等奖,6个个人二等奖,1位同学晋升为技师的优异成绩,16位教师荣获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命名的“优秀指导教师” 称号,其中3位教师荣获“全国名师”称号。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特地向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发来公函,以示祝贺。我院连续七年承办了河南省总工会主办的“河南省化工仪表维修工、化工分析工、化工总控工、化工维修电工、化工机械维修企业职工技能比武决赛”,每年学院组织各专业的技能大赛。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基础

为推动我院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健康发展,激励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积极性,推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使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有效达到参与竞赛的目的,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教师及学生参加校外竞赛的管理办法。1.学院成立组织机构及技能竞赛工作小组。由院长、副院长、处长及相应的系部主任组成(学院设有6个系和1个基础部)。2.根据国家、省市技能竞赛项目实施竞赛分类管理。一类赛事,由学院设立常年集训队;每学年开学初由系部组织成立学生集训队,集训队设主教练,教练员,实行主教练负责制,队员由系部在三个年级中选拔,形成较合理的梯队结构。二类赛事,由系部平时组织兴趣小组,赛前根据竞赛项目通知,从该兴趣小组中选拔学生组织集训。一般在竞赛前4个月开始进行强化训练,集训队设教练1人,学生人数按竞赛通知规定的人数选定。技能竞赛成绩将作为各系部、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3.学院各实训中心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为了增加实训时间,强化操作训练,学生集训队及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可以优先申请到实训中心进行操作练习。4.学校设立竞赛奖励办法。对于技能集训工作得力、成绩优秀的指导教师(教练员)和参赛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教师享有优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骨干教师培训、名师选拔的权利。并设立参赛教师、学生获奖奖励标准,极大的鼓舞了师生参赛的信心。

二、必要的基础设施是保障

实践是技能训练的根本要素,近几年来我院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这与我们学院大力发展实训基础建设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院建立了化工工艺实训中心、化工分析与检验实训中心、化工仪表自动化实训中心,电工及楼宇自动化实训中心等。增添了各类实训教学设备,如:精馏、吸收、传热、流体输送、真空干燥、萃取、流化床、管道拆装、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DCS、PLC、仪表综合实训装置、电工楼宇综合实训装置、各类机、泵等大型实训设备,从设备的数量、质量及材料供应上,一方面满足了大赛训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实训中心建设的改革和发展。

三、科学训练是途径

所谓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动作活动方式我们称操作技能,是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形成的,所以各校都把实践训练作为重头戏,配备最好的指导教师,利用最好的仪器设备,创造最佳的操作环境,安排较长的训练时间,可以说在这一环节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训练的效果确差异很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训练方法上的问题。

1.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题

知识并不等于技能,但技能的形成必须运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理论可以加快操作技能的获得,可以免去或减少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错误。有心理学家曾对电器装配工人进行过实验研究。一组工人只是机械地、重复地学习技能,而对另一组工人则讲解操作原理。结果发现,两组工人最初的水平差不多,但后来第二组工人的绩效远远超过第一组工人的绩效。我们通过参加多次的全国技能大赛,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一致认为厚实的理论基础对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应该予以重视。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业教师成立了课题组,一是围绕本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鉴定理论题库,在选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请有关专业教师进行讲解,帮助选手消化吸收,并组织模拟测试,反复训练,题题过关。二是围绕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做中学、学中做”,始终把理论和技能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即有力的保证了理论知识较高成绩,同时也促进了操作技能形成,减少动作失误。

2.注重心智技能的培养

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操作技能的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大家耳熟能详,而心智技能是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是在不断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如感知、想象和思维等, 而以思维为主要成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心智技能的主要特征。心智技能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一种调节智力活动和经验的综合能力,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同样是在大量地、反复地练习中得以形成和巩固的。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操作技能本身就有心智活动参加, 包含有心智技能的成分。如:钳工对工件熟练地锯、锉、錾等主要是手、臂、眼的 配合动作, 但如何锯得准确, 锉得规矩, 錾得平整, 满足图样的技术要求, 却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 也就是有心智活动参与。同样,心智技能也受到操作技能的制约, 很多心智技能往往是通过操作技能表现出来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虽然是职业技能的两个方面,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并且总是同时寓于任何一个操作过程之中。

3.注重平时训练过程

传统的训练方法:过于简单、枯燥,缺少灵动性和创造性,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自己却意识不到,总是靠教师来发现和解决,这样内因的主要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在大赛中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采用:(1)告诉学习目标,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练习后,操作技能应达到什么标准,等问题。(2)告诉操作技能的性质。是什么样的技能,简单技能还是复杂技能,是工具性技能还是非工具性技能。同时,如果所要学习的技能是工具性技能,那么,还要简单介绍具体的性能与功用。(3)告诉学习程序与步骤。有关技能学习的步骤、动作顺序、练习时间与分配方式等。(4)注意事项。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危险,以及有关安全防范措施。

4.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要实行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训交替进行,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训练日记,每天训练结束后对当天的学习、训练进行总结,查找优点和不足,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训练项目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另外训练日记能及时、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正确引导。在强化训练中要控制训练节奏,技能大赛有时间限制,要有意识地去测量每个操作环节的用时,做到心中有数,把握训练的节奏。训练中还要解决“瓶颈”问题。所为“瓶颈”问题,就是学生由于训练中某一步骤的内容完成不好,导致接下来的内容无法完成。教练与学生要充分研究项目中可能有哪些“瓶颈”点,包括常见的操作故障以及实训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均应在技能训练中多角度反复训练。强化训练的最后阶段,即冲刺阶段,进入实质性训练过程,时间大致为两个月,其受训人员都是参赛队员。该阶段采取高密度模拟考试、领导观摩训练方式,使学员熟悉考试氛围。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为模拟考题,每三天进行一次理论考试。理论考试、仿真考试、操作考试要交替进行,考试后再及时讲评与答疑。这样,既能使参赛队员熟悉考试的节奏、氛围,又便于发现每个人掌握程度的差异,以便对每个人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实践,上述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心理素质训练是必要条件

苏联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也夫在1982年世界体育科学报告会上就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挖掘运动员的智慧。”从运动智力因素的角度看,在赛场上由于运动智力发展不足,许多竞技运动员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或惨遭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对于制胜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只重视运动员体能和技战术能力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竞赛的需要,要在日益激烈的竞赛中获胜,运动员必须具备很高的心理训练水平。

聘请心理指导老师加入辅导组,制定心理训练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如开设心理学讲座,进行心理训练和模拟测试等,以多种形式将心理训练始终贯穿到实践训练之中,这样长期坚持严格的心理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去调整比赛选手的心理状态,保证在比赛的时候能稳定和正常发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可在任务设计时故意制造错误或障碍,让学生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错误时,教师先不要去帮学生解决,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011年全国化工总控工大赛中的精馏操作项目,由于大赛规定操作指标苛刻,多个代表队操作时都去追求高的产量,盲目开大加热器,使得上升蒸汽量过大,导致液体下降困难,从而使得精馏塔的塔顶与塔底压差增大,反而塔顶蒸汽量很小,此时,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处理,心智技能起主导作用,如果平时训练不到位,此故障不能正确判断处理,结果导致产量低,影响了总成绩,这就是多个代表队成绩不佳的原因。我院代表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他们根据平时训练所积累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处理,及时调整了操作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名。

通过技术训练能增加学生的操作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抗挫折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竞赛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紧张,知道怎样应急处理问题。同时告诫学生在竞赛的时候要尽自己的能力完成竞赛任务,不能因为出现意外而放弃,因为竞赛时大家都有压力,这时就看谁能坚持到底,谁的自信心更强。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训练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很多,而且不断变化发展,如: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训练、比赛现场的应变能力、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作精神和凝聚力,指导教师对学生训练思路的理解和训练方式的把握等。但我们只要积极探索,一定能掌握其真谛,我们只要用心把握好其核心训练要素,就能提高训练质量,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晓,中职化工技能竞赛的训练策略,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1,4,66-67.

[2]姚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技术探索,职教,2011年1O月(上)

[3]邓德红,技能大赛训练初探,现代企业教育 2011年07月(下)

[4]冯青,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技能大赛要素的运用,成人教育, 2011,6,87-88 .

[5]贺红娟,职业技能大赛对如何做好高职实践教学的几点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12. NO.04 .

第6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一、主要衔接形式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主要采用三种形式[1-4],即以赛促教式、以赛促改式和以赛促学式等。

(一)把课堂教学融入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将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反映在职业技能大赛中,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使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把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考场,检验高职院课堂教学是否突出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是否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否把握了市场人才需求方向。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以一个或多项目形式,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形式把课程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应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学习法的推广,进而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二)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以赛促改

这种衔接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把职业技能大赛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将职业技能大赛结果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测量和评价的一个环节,以职业技能大赛来推动整个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一体化目的。

开展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一方面需要完善制定职业技能大赛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各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基础技能板块和专业核心技能板块都要安排职业技能大赛形式的专业教学课程;另一方面需要组织、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完善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和奖励办法。这样能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提供有利平台,也能为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创造良好平台和氛围。该模式将职业技能大赛纳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因此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三)把高职学生学习纳入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日常学习管理融入职业技能大赛中,从而出现学生到职业技能大赛中学习,教师到职业技能大赛中教学的局面。在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操作中,要求每个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要参加一次或多次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还必须完成各专业课程以项目任务形式出现的其他类型技能竞赛,并以此为依据取得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模式将多种贯穿于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学习技能和用技能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打破了高职院校原来理论课起主导作用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而有效地强化和加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除了能较大提高学生学职业技能外,还存在着不少缺点,比较明显的是过分强调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过多要求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这样可能会违背“学生意愿”,造成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出现。这种模式教师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挥出来。如果出现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不佳的情况,将会极大的挫伤学生和老师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二、相关性分析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物,其促进了高职教育发展,但是这些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5-8]。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效果发挥的程度,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模式优点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和以赛促学都比较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在专业学科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专业定位比较清晰。职业技能大赛能从市场职业需求变化和方向考核相关专业的知识点。它们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在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中有清晰的目标,即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学科设置,把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现学生高质量和零距离就业为最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平台,会对相关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思想造成一定冲击,能够启发教师思考课堂教学相关问题,促进其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进而提升其课堂教学能力。在专业教师参与和指导下,学生协作利用技能训练、模拟比赛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课堂教学项目任务问题,这样不但强化了专业基础知识,也提升自己专业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同时,了解到相关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也为今后的课堂学习方向和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明确了,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这些衔接模式能比较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和师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模式缺点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提高了高职院校社会美誉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有些偏差和问题。

1.高职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高职院校实施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为了高职院校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一些高职院校,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职业技能大赛代替课堂教学,紧紧以少数优秀学生为对象,偏离了高职教育是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从而走向一个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中心的极端。没有发挥课堂教学真正作用,造成学生发展缺乏后劲,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2.课堂教学有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职业技能大赛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任课教师有时会放弃日常课堂教学备课时间,节省时间指导学生训练,而学生则会放弃正常的课程教学,把大量时间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活动。学校有时也会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这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干扰了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甚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采取对策思路

第7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宗旨,以创建和建设高职校为和人事制度改革契机,以加强常规管理、狠抓制度落实为主线,以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教科研工作为动力,以推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为保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程度达到我市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2、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省级汽车实训基地创建成功;

3、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和教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

4、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创新,项目教学全面推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创新,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提高;

5、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更加合理;

6、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满足教学要求。

三、主要工作

1、教学常规管理。

(1)修订和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使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实行学校、专业部、督导室三线监控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社会评价四评监控;

(3)进一步完善教学例会制度;

(4)实行教师《教学日志》制度;

(5)建立现代化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系统。

2、教科研工作。

(1)成立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各专业部建立专业研究所,形成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网络和机制;

(2)制定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3)加强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工作;

(4)确定一批校级科研课题,组织教师开展研究。

3、教学改革工作。

(1)各专业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制定、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项目课程的课程表准;

(2)项目教学进一步推广;

(3)部分(50%)专业课实现考教分离;

(4)全面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都要建立一批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校级领导分别负责一个专业部,帮助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作。

(5)争取1-2个专业成为省级课改实验专业。做好省级课改实验点的申报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

(1)制定并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对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技能培训、企业实践、业务比赛获奖作出明确规定。

(2)完成首批青年教师业务达标考核工作;

(3)开展教师技能大赛活动,评选教师技能标兵,实行技能标兵津贴制,并给于表彰;

(4)积极引进并通过校企合作聘请高水平专业教师。

5、专业建设。

(1)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变化,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使主干专业、支撑专业、特色专业结构合理,长线专业、短线专业、高职专业和中职专业层次分明;

(2)制定各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3)学校成立学校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各专业部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根据实际情况,条件成熟的专业申请设立技能鉴定考核站点;

(5)各专业充分利用师资和设备优势,积极开展社会短期培训,学校将规定培训任务。

(6)汽车专业建成省级示范专业。加大对汽车专业的设备投入,积极准备迎接验收。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1)举办学生技能大赛,评选学生技能标兵,优先推荐学生技能标兵就业;

(2)制定计划,搞好“校园大讲堂活动”。

7、加强对口单招班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考试工作,加强研究。

(1)从组织管理形式和运行机制上加强对对口单招班的管理;

(2)加强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同一年级要统一进度,学内容,学目标,统一作业,统一考核;

(3)坚持月考制度,做好成绩分析工作。

8、加强实践教学。

(1)按照与生产现场同步的要求,制定校内各实训中心的建设规划和投入计划,力争实训中心逐步满足专业技能训练、技能鉴定与考核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形成具有鲜明专业和企业特点的氛围;

(2)加强对实训中心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符合上级要求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3)结合项目教学的实施,各专业均要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训大纲,明确实践课的达标要求和考核办法。

9、招生工作,确保完成1600人招生计划。

(1)确定招生专业;

(2)制定招生简章和各种宣传材料;

(3)制定招生工作方案;

第8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关键词:中药学;创新能力;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53-02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国家未来创新型人才的直接来源,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我校在2013年修订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以“创新型、实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并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湖湘中医药文化特色、中药学专业特色,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我校中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人才培养途径。

一、政策保障

学校已制定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校行教字[2015]号)”、“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本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管理k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选派办法”等制度,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二、中医药理论思维的培养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大中药学本科专业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核心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比例。据统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出比例已达到96%,并有63%核心课程已开设创新性实验。学校在系统开设中药学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和《湖湘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理论思维。

三、加强实验技能培养,牢固专业知识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重视中药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毕业生。

学校有效利用药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作为开放性平台,制定相关开放制度和助研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中心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和课题,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

学校模拟药厂、药房和药检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践平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实体验药品生产、临床用药和药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中药生产、药学服务和中药质量评价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我校松霖药用植物园实行中药专业班级负责制,每班负责一块地,进行种植、田间养护等。这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将理论联系实际,牢固专业知识,并调动了他们在药用植物种植和开发方面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借助中药标本馆,老师实物指导,增强学生辨别中药真伪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应用发展思维观辨别现代的野生物种和人工种植品。

学校建立衡山药用植物实践和浏阳大围山道地药材两个大型野外见习基地。通过野外见习,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野外艰苦环境中培养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和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

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我校成立了中药技能大学生创新性训练中心,中心制定完善的开放制度,为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各类竞赛训练以及自行选题的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和科研条件。由专业老师专项负责,通过具体的项目和课题,学生参与其中,从选题立项―收集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实施―总结,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

2.实施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我校实施了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即本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与专业老师结对指导,课余时间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通过专业老师对基本实验技能,安全意识,实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系统指导,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有近30余人获得湖南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研究性科研项目的资助,完成科学实验研究,并50余篇。

3.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我校已有湖湘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超微技术工程中心、省级中药不良成分快速检测及脱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配方颗粒工程研究中心等国级、省级中医药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平台和科研中心。科研平台的建设在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现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地。科研平台通过“一对一”指导、产学研结合、组会汇报讨论等形式,系统指导学生科研思维、动手能力、团队意识,并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以湖南省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中心每年通过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本科毕业生实习指导、兴趣小组专业指导等途径,指导学生共计40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平台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每一个同学的特点,确定研究课题,并制定实施方案,从文献查阅、技能培养、实验方案设计、论文书写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学习,并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提升科研素质。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传统中药应用技术传承活动。中药学专业学生已参与的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康缘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2015中医药社杯中药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岐黄杯”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万众一网通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天堰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中医药创新论坛、创新学术论文大赛、大学生开放性实验设计、杏林讲坛、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药学院药师精英赛、暑期“三下乡”、中药综合知识挑战赛、百草课堂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提升了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校内外名师名家为学生讲座。学校开设杏林讲坛、百草讲堂等讲座,并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本专业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前沿动态;同时,本专业聘请了九芝堂药业、紫光古汉、千金药业、汉森药业、方盛制药等中药企业的知名校友和创新创业成功者来校开展讲座;与韩国圆光大学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建立本科学生学习交流项目,已有10名学生获批至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韩国圆光大学进行长短期研习交流,为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国际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存在的不足

在学校政策保障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中药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F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如:(1)本科毕业实习指导中,学生实习期短,部分实习生涉及找工作、考研等事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常出现学生专注力差、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系统等问题;(2)部分带教老师是年轻的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教学,无科研课题和实验平台,无法真正指导学生;(3)药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和科研平台培养学生多为短暂的,缺乏长效机制;(4)部分专业老师专业指导能力欠缺;等等。因此,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还需从学生管理、指导老师遴选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Study on Cultivating Ways of Innovative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Juan,LI Shun-xiang,XU Bo,QIN Li,ZHAO Xiao-fang

(College of Pharmac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

第9篇:技能大赛奖励办法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模式

我们一直在探索中职教育的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探讨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如何利用教师多年积累的经验借助各种特长展示活动,师生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培养优秀教师,让学生学以致用置身于工作情景之中。根据专业特色组建名师工作室不失为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明智之举。工作室利用名师的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发展,对于改善教师成长环境,建立有效的教师成长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现有(计算机类)教学课程的现状

1、实训课程总体现状落后。一位注重教学硬件实验室、机器设备的建设。软件的知识运用方面的培训非常欠缺;2、实现内容理论化,与实际岗位相脱离。体现在:实训内容过于简单,提交一些简单的作业;实训仅仅是理论课堂的延伸,实践性的操作,未涉及实际岗位工作,更没有真实的项目任务驱动;实训只是孤立的知识点,缺乏将课堂上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3、实训方式简单化,课堂知识延伸。大都以教师讲解理论,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作业一般是教师自己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形式融合,跟岗位实际工作项目任务联系不紧密,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实训,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实际任务深度和广度。4、实训师资严重匮乏。相关项目的实训均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和有工作经验的企业指导人员,教师教学大都从书本到书本。5、实训基地和企业用人需求脱节。

二、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带动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工作室是我校培养骨干教师、特色教师、校企融合“双师型”教师的一项具体措施,是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的具体体现。建设名师工作室,定位于专业课程开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使其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名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机制,使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良好平台。形成教与研相结合,技能教学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成为优秀学生技能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窗口。使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回到以学生为本位,为职业教育服务。2、成为培养技能大赛选手的平台。名师通常是具有企业实践背景,参加和指导过技能比赛选手,具有较高的教学和实践操作经验。对于培养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制定和完善竟赛选手的选拔制度和训练方法,把日常工作项目和技能比赛项目相结合,以项目代训练,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精神。3、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设计的原则。另外,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创造,让学生深度挖掘设计方案的潜在因素,让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融入社会。

三、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模式

我校多次组织企业专家到校、优秀毕业生返校、走出去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多次交流沟通后共同认识就是中职实践教学内容就应该是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从接到客户的一个要求开始,到分析、决策,设计多种方案,确定方案后,打印印刷、成品、客户提货等,整个工作流程都应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那么我们的课程内容如何体现呢?怎样做到教师不照本宣科,学生学以致用,用人单位能够选到满意的毕业生呢?

1、以名师工作室促进“学用结合”的教学改革。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了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将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CAD)、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动画片制作等比赛项目的竞赛标准和企业工种岗位如:网站美工、商业策划师、策划师助理、平面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广告设计制作员、杂志美编、企业广告专员、文员等岗位的应知应会纳入教学内容中。较好的改变了现有教学不能适应岗位能力培养的现状。2、以名师工作室推动模块化教学模式。立足岗位能力需求,以任务为单位设置实训模块,以驱动推进为手段设计本专业项目和任务。提高了学生岗位实践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3、建立全新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过去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前提下,构建行业、企业、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技能考核,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养成、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体质、文化理论、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岗位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的进行综合评价。比如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开展了设计学校标志,建校60年校庆活动设计,企业商品商标设计等实践活动。

四、名师工作室的运行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