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单位在授权额度上与相关规定不相符
根据相关文件得知,在实施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区域内财政资金支付的形式包括两种,分别是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所谓直接支付是由我国财政部门向银行或者行签发支付指令,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下拨到相关的收款账户内。而授权支付则是预算单位在按照财政部门的基本要求下自行签发支付指令,相关的行则根据支付指令将资金支付到对应的收款账户之中。从某种角度分析,授权支付的形式与《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中的规定不符合,往往会在授权支付之后,因为行与国库清算时余额不足会形成财政透支现象。
2.拨款书与印鉴管理存在缺陷
现如今有非常多的地方财政部门的拨款书管理比较松散,且签发的拨款书的编号比较混乱,比如拨款书随意摆放或者出现重复编号的现象。另外,我国财政部门缺乏完善的印鉴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国库资金风险出现,对资金安全造成威胁。
3.财政部门难以做到“零余额”
当前有非常多的地区为进一步解决支付瓶颈的问题,很多财政部门会事先在行设立“小额现金账户”,从而将国库内的大笔资金预拨到“小额现金账户”之中。另外,在依据预算单位的实际需要中,财政部门集中各支付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单位的申请资料将款项拨付到劳务者手中,虽然这种支付方式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却缺少了国库监督环节,甚至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滞留在银行内部,长此久往则会形成“第二国库”。
诚如上文所言,在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问题层出不穷,无法真正推动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有序发展,并且也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有序发展,则需采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加强预算编制改革
在新形势下财政资金需打破传统的模式,不再区分预算内外,简而言之便是要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积极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保证国库收支能够对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有所了解,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所有的财政收入都被纳入到国库监督范围之内。另外,还需要改变预算年度,由原先的历年制转变为跨年制,由于我国预算年度在1月份,但是大多数审批预算在3月份以后,导致1月份的预算执行缺乏规定。鉴于此,可以采取跨年制,保证全年预算都有法律依据。
2.加强监督与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保障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稳定发展,那么则需要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可以从制度设计、机制运行以及动态监控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库支付制度,并且要在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与优化,以此提高支付效率。其次需要改革监管方式,比如在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基础上,可以构建监控、预警、分析、查询为一体的监控系统,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监督与管理。
3.加强应用电子化建设
在新时代中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国库支付制度改革中,能够实现财政、税务、国库之间的资源共享。另外,在国库支付制度的整体运营下需要加强网络的利用,可以构建国库资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或实施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保证国库支付制度在信息化制度的影响下更加完善。
4.构建监控体系
国库支付制度具有强化预算约束的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在发展运行中同样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国财政部门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预算单位分月用款的计划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并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另外,还需加强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实现对银行的资金清算以及资信监督,审计部门需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政府部门与其它预算部门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5.形成政府采购模式
从我国财政角度探析,国库支付制度与政府采购支付是相辅相成的,均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一般情况下国库支付制度能够引发联合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但是如果采取政府采购制度,才能真正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与出现。
关键词:乡镇财政 精细化管理 做法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技术,是通过对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建立起协调运行的工作规范和管理流程,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以提高财政管理效能。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详细阐述了财政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内容,涵盖了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根据上级财政部门财务管理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省兴化市临城镇财政所结合实际,摸索出一系列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办法,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预算管理精细化
首先是细化预算编制。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求各单位人员经费、定额公用经费100%准确,专项业务费和资本性支出编制时,详细说明支出的资金来源和用途。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经党政联席会议通过,报市财政局审核,由人代会批准实施。其次是控制预算执行。单位会计按月编制用款计划申请,人员经费、定额公用经费序时拨付,专项经费按需要拨付。划分资金性质,对于单位缴纳的保证金、押金等往来款项,在还款时申请无计划拨款,不占用单位日常用款计划。
(二)公用经费管理精细化
一是支出预审制度。单位单笔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预算计划,先报镇长审批后再实施。所有支出业务发生后,原始发票先报财政所审核,审核经办人、证明人是否齐全,国、地税发票使用是否得当,再报相关领导审批,有效的控制了单位白条支出和虚假支出。二是“两公”经费定额管理。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管理分日常和专项进行管理。根据单位收支状况和实际需要,年初镇政府行文下达各单位日常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定额标准,单位依照文件编制年初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预算。财政所每月汇总单位“两公”经费数据,对实际支出超过定额标准的单位不予报销。专项经费履行申报追加批准手续。从近两年运行的情况来看,“两公”经费支出明显减少,单位厉行节约的意识普遍增强。三是推行集体审批制度。单位部门支出原始票据,要求所有副职以上干部都在上面签字,一些人少的单位,则是每个职工都在发票上签字,大大增强了单位财务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三)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
近两年来我镇集镇道路改造、园区路桥建设、教育现代化、拆迁安置等工程相继开工,基建支出占镇财政总支出的一半以上。镇政府专门成立临城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镇内各项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工作。工程竣工或完成合同规定进度时,所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集体参加验收,并在验收表上签字。财政所根据审批后的工程完工税票、工程验收表、工程合同支付工程款,建立工程竣工决算档案。从工程的立项、预算、图纸、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决算一系列过程中,财政所全程参与监督,做好验收评价工作。
(四)涉农管理精细化
一是拓宽“一折通”发放范围,除粮食直补资金外,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补贴、义务兵优待金、拆迁安置费、村干部报酬、民政供养等都“一折通”平台发放,确保无涉农资金违规事件发生。二是加强农桥工作管理。我镇危桥、险桥较多,而市财政每年安排的资金有限,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要求建农桥的村先打报告,并预缴工程预算20%的资金作为立项的条件,其中10%作为自筹资金,10%用于桥头堡土方回填押金,再由镇农桥领导小组根据轻重缓急、均匀兼顾的原则,确定建设项目。这项制度的建立实施,理顺了农桥管理部门、实施部门、受益部门的利益关系,共同参与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争项目的矛盾,有效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矛盾,将支农资金的效益发挥最大化。
二、取得成效
临城财政所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效果显著。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化后,单位部门预算意识得到增强,按月发放工资,及时结报收入和日常支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当年发生的费用当年列支,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趋向一致。公用经费精细化后,财政所事先审核支出票据,再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单位结报再无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单位“两公”经费支出明显减少,厉行节约和民主理财意识普遍增强。基建财务精细化后,所有基建工程款均按照工程合同、工程决算、验收手续办理资金拨付,公开透明,堵住了权利关和人情关。财政所全程参与工程预算审核工作,包括工程材料的质量、生产厂家、价格等,每一项都详细核算,2012年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巷道改造项目核减预算200多万元。涉农工作精细化后,所有涉农补贴资金方便快捷的发放到农户手中。每一本“一折通”存折,就是一户家庭的涉农补贴收入明细表,各种补贴资金的名称、发放时间、发放金额一目了然。农桥管理制度实施后,由于总的投入资金规模增大,每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建桥任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出行和生产建设。
三、结束语
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内容广泛,涉及到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乡镇财政所只有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不断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为抓手,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财政监督管理,及时、准确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创新,为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苏财办,(2010)14号
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遵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怎样做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既“抬头看路”,又“埋头拉车”!
谢旭人部长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一是依法理财。财政管理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二是注重流程设计。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
三是完善岗责体系。有岗必须有责、权责必须对等,形成包括工作职责、工作目标、业务流程、工作质量、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要素的具体岗位工作规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岗位职责,熟悉本职业务,确保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和工作规范,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是加强绩效考核。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等工作绩效考核。
五是健全配套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精细化管理; 建议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粗放式管理,不断增强执行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2009年8月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2011年6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先后经历了扩张期—延续扩张期—控制扩张期三个阶段,高校为了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进行了相关条件建设来支撑,从财务资金投入来看:经历了增加拨款投入、增加贷款投入、增加化债资金投入、控制贷款建设规模等过程。2012年国家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从规模发展转向提高内涵质量的要求,财务管理要适应高校发展内涵建设的要求就要实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这也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必需。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及时发现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才能够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
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相对粗放
高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高校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它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和必要补充。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岗责体系;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则需要加强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在高校内部,虽然绝大部分的活动建立了相关的会计管理制度,但缺陷是会计管理制度比较笼统、简单,显得十分粗放。如一些专项资金,由于没有明确各项费用之间的比例,虽然在制度中规定了使用范围,但还是容易出现各项费用严重失衡,该使用的方面投入的少,不该或只应少投入的方面反而多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是学生活动费、学生招生就业费等的使用中,用于招待与个人补贴及奖励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这显然是财务制度粗放所致。
(二)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资本运作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活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但高校会计人员岗位的设置跟不上步伐。一方面,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主要有:处办、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综合管理、资金管理等职能科室,还有部分高校结合自己实际设置了收费、电算化、基建财务、产业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招标办等职能科室。从这种形式可以看到,不仅预算能力较弱和资金流动不畅,而且没有内外安全保障机制,未彻底解决机构及岗位重复设置的业务交叉、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财务管理成本偏高以及资金资源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校园一卡通、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和纳税申报等业务的开展,有些高校会计人员身兼数岗:既审核凭证,又支付款项;既开具银行票据,又担任银行对账工作;既开具收费票据,又对收费票据进行核销登记工作等,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三)财务数据信息利用效率低
财政部制定并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和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学校财务不仅涉及财务部门本身,还与教务、科研、人事、学生管理、图书、房产、水电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银行、税务等关系密切。目前高校财务提供的网上服务一般以信息为主的业务查询功能,尚未实现网络交换利用;财务与其他各部门管理系统均是独立的体系,学校财务信息与其他信息使用者之间难以形成共享、对接和相互利用,财务信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四)财务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高校财务档案是记录学校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包括会计报表、账簿、银行对账单、数据备份盘等,随高校经济业务发生之日起建立到业务终了存档,直接反映的是学校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档案管理工作是保存历史、服务现在和将来,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但目前财务档案工作不重视现象较多。财务档案的范围已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凭证和账表,而且还应包括日常检查的纸质、电子资料,使用程序的日常变动资料及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介质等。如科研经费、专项经费等审计检查资料,“校园一卡通”等系统日常操作资料,财务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将纸质资料装订起来,电子资料随便存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没有相关的接收规定,以致财务部门越积越多,造成所保存的会计数据、会计软件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和其他会计文档资料未能及时归档。
三、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随着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主体从原来单一的事业财务管理转变为基本建设、基金会及校办产业等多主体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内容增加了基本建设和基金会等相关业务,财务管理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要求和新问题。高校必须借助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岗位与岗位之间的间隙、机构重叠及业务重复现象的发生,制定各层级经济责任。同时,以规范化为中心,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为目的,建立财务各岗位的业务流程。流程决定绩效,从流程到绩效,再由绩效反馈到流程,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圈。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和完善精细化管理所需的规章制度,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从而达到日常管理操作的规范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精细化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高校的财务工作主要是对学校资金的预算决算、资金的运用核算、资金的安全流动进行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组织,以计划科、会计科、资金管理科(简称资金科)、综合管理科(简称管理科)为例,设置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具体模式如图1。
另外,关于高校会计人员的岗位,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和业务量,结合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的要求,确定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如:处长,科长;现金出纳岗,银行出纳岗,审核,复核,收费核算岗,票据管理岗等)的具体职能,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以会计科为例(见表1)。
(三)共同协作,实行信息共享
财政部的《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第36条要求“规划和建立流程通畅、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部门应树立全局的管理意识和一盘棋思想,避免各个系统的独立使用、信息分散、资源不共享,造成信息资源浪费的现象。要实现财务、教务、科研、人事、学生管理、图书、房产、水电等校内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高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向教职员工提供方便使用、易于理解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功能,并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和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财务档案既是记录和反映高校经济业务的重要材料和证据,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对传统的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理念加以改变,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会计凭证、账本及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而且也应该重视财务专项审计、“校园一卡通”系统日常操作等会计文档材料的归档、管理。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推广,财务核算业务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在高校已普遍实施。电算化财务档案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打印机打出来的纸质材料,更主要的是存储在磁性介质和光盘上的资料。对于这些磁性介质和光盘,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点保管、定期检查和定期复制,才能发挥财务档案的效用,为高校领导决策服务。
四、结束语
财务精细化管理目的是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财务风险。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高校财务核算的质量和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我们必须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树立全局的管理意识,实行信息共享;适应时展,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意识,从而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快速发展的高校事业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张桂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2).
精细化财务管理最早是由发达国家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是在常规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更加深入的思维与管理模式。精细化财务管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细中求精,要会精打细算,但要想真正做到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精益求精、关注细节,还应该有正确的思路和原则。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不仅要管理好日常的财务工作,还要将日常财务管理事务发展到一个更深层面的管理模式,机关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是以“细”为基础,做到细致入微,对其财务管理的各个岗位、环节、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在实践中认真落实这些流程和规范,将财务管理延伸到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
2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其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交叉现象严重、行政成本过高、管理手段落后、机关运作不规范、非营利组织人浮于事、法律不健全、监督不透明、因人设岗等现象,导致事业单位运行成本高,效益效率低。只有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依法理财,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2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
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在单位内部实施“大财务”战略,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全方位融合在一起,围绕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协同作战,真正发挥财务在事业单位的调控和监督作用。
2.3精细化财务管理为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依据
经济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且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经济责任的落实,任何决策都必须科学化、规范化,财务数据作为管理层决策重要依据之一,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
3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有效途径
3.1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要实行该管理方法,首先要改变以往财务管理的粗放观念,在单位深入贯彻和宣传精细化管理观念,让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不断通过科务会、务虚会等会议,引导财务人员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号召财务人员主动学习会计新制度、新知识,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注意灵活运用,做到精准核算;更新观念,完成角色转变,由过去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创造价值;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确保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到位。
3.2建立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会计体系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把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和整合,以达到可以控制、量化的目的。财务管理量化、细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化。事业单位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融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降低成本,事业单位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机制,探索内部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研究推动内部成本核算深入进行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支出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成本核算是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体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更好地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为科学、合理、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更加详实、全面和具体的基础信息,可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单位绩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有以下几点。第一,严把进口关,严格审核获得的各项收入,且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第二,把好出口关,未纳入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财务手续不全的,原始凭证不合规的,一律不得列支;第三,推进政府采购制,办公用品、固定资产、保险等都通过政府采购,未按照规定履行政府采购手续发生的支出。
3.3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编制预算,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通过预算向上级申请的财政拨款,要合理掌握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的统筹规划。首先,要在预算上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求预算编制人员首先抛弃原有的增量预算法,通过零基预算,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使预算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编制科学、支出结构合理的预算。其次,严格预算执行,制定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实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处理,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最后,还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避免预算的随意调整,除政策及其他突发事件外,尽量避免出现预算调整。
4结语
关键词:财务精细化;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公共财政强调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由于关系切身利益,社会成员对于公共财政的运作有着强烈的监督意识,从而要求和决定着政府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规范、精细和透明。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规范化,第二是精细化,第三是个性化。近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措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但是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所具有的顽疾仍然存在,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就必然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思考
1.如何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
(1)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尤其是基层预算单位的编制时间,为精细编制预算提供时间保证。现阶段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非常紧张,以2011年部门预算时间安排为例,从财政部6月上旬通知到7月底截止报送,时间不足2个月,各部门再经过层层布置、下达,留给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一般不到十天。基层预算单位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精确、细致的预算编制。因此,一方面建议财政部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布置时间提前到4月初,即每年3月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当年预算之后,马上进入下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另一方面各单位要提前周密布置、统筹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留有足够的时间对下年度的人员、工资政策变动情况和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业务工作量等进行合理预测和科学论证。
(2)全员参与,分工负责,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由于许多单位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或者闭门造车、采取“拍脑袋”的方式编制预算,或者根据上年支出情况采取基数法编制预算,或者干脆上级代下级编制预算。由于不了解实际需求,这样的预算往往脱离了实际,成为“天书预算”,也为预算执行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埋下了隐患。
(3)细化项目支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中项目支出(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没有按经济分类科目进行细化,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较粗放,既不利于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也助长了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行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会计科目与核算方式均不一样。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两个方案供选择:一是改革现有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核算方式上与预算会计接轨,建议取消每个建设项目单独开户、单独建账的规定,通过增设部分会计科目、实行项目辅助核算的方式,实现基建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一体化核算。二是改革现有的部门预算报表内容,根据核算科目的不同,增设行政事业类项目、基本建设类项目及政府性基金支出明细表。
(4)建立量化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强化预算的约束性,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要从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进行绩效考评。此外,财政部还应解决当前预算软件与决算软件不统一的问题,建立一个具有自动考核评价功能的预决算综合管理系统,利用同一套软件编制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直观比较。
2.如何实现会计核算管理的精细化
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绝大多数单位虽然对收入和支出按具体项目进行了明细核算,但没有对项目资金进行明细核算,所有的项目资金归并到一起记账和管理,很难分清每个项目具体的资金拨付情况,无法满足财政改革对支出与资金拨付一一对应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核算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如何实现精细化核算和旧的核算方式的转化衔接,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正确设置核算科目和科目辅助核算属性。要实现支出与资金拨付一一对应,就要在核算软件中对所有会涉及到资金收付的科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以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为例,除了要对“财政拨款”、“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科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外,还要对“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涉及到资金拨付的科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涉及到资金往来的科目,以及计提的“专用基金”等涉及到尚未拨付资金的科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
其次,清理核实账务。在日常财务工作中,由于核算上的“支出明细但资金混用”,很容易出现银行资金拨付在实有资金、基本支出额度、项目支出额度之间相互窜用的情况,导致各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或额度)与当前账面结存的银行资金(或额度)有出入。如逐张翻阅凭证查找错误,如同大海捞针,难度较大。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倒推法”来进行调账更正,即计算出截止某一时点(月末或年末)各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减去截止该时点时各项目账面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计算出各个项目之间总的资金窜用数额,同步进行账务调整和银行资金(额度)调整。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目实际应结存的银行资金(额度)=该项目已收到的资金(额度)收入-该项目已列支的支出+该项目应付款项-该项目预付款项+该项目已计提但尚未使用的专用基金-该项目提取的现金。最后,将原有科目中的数据一一按各项目核实后的金额分解转入新科目中,并分项目进行辅助核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2009.
[2]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7):21-22.
关键词:事业单位 精细化 管理 措施
一、基本理论
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界,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我国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该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向出资者分配,政府部门不清算,非营利组织一旦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国际上通用的非盈利组织很大部分类似我国的事业单位。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界常用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对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标准、数据、和信息等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组织的绩效,理念是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照搬企业精细化管理内容和方法,而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与企业不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事业单位是以提供公共产品为目的;其次,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企业不同,企业服务的对象是所有使用其产品的客户,而事业单位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其三,事业单位和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不同,企业生产产品的方法要求规范化、严格化、标准化,而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要求多样化,大众化、实用化。
二、必要性
事业单位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交叉现象严重、行政成本过高、管理手段落后、机关运作不规范等、非营利组织人浮于事,法律不健全,监督不透明,因人设岗,造成运行成本高,效益效率低。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表现为地区差异、产业失衡、贫富差距等问题,实施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目的是将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明确责任,细化权限,缓解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把有限的公共资源合理地分配到重点服务领域。
十二五规划的首要问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保友好型社会”,由此看到,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是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协调发展,实行决策科学化,管理科学化;事业单位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致力于降低行政、事业成本,提高行政、事业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引入精细化管理,来提高行政和服务效能。
三、措施
1、优化权力资源配置,加大事业单位的分工协作,实现精细化管理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大事业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政府权利优化,建立事业单位合作的多中心治理结构,在科学、教育、宗教、艺术、慈善、环保、再就业、人口控制等领域发挥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把不该由政府部门管理的事交给企业。
2、深化机构改革,优化事业单位结构
管理上的精细化,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通过深化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构建出精干、高效、协调的扁平型、低重心事业单位机构体系。首先要通过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的运用,精减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层次,实施“大部制”改革,减少机构的数量,减少过多的协调和沟通的环节;其次要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把决策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构成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组织系统;第三,科学地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权,使各机构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最后,事业单位的改革要站在政治、经济、社会的高度,只有事业单位运行高效,才能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建立科学的管理规则,提高事业单位的执行力
实施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就要建立精细化、标准化、可操作性强的政府管理程序,首先,在宏观上,以法律、法规、制度、纪律为标准,建立高效合理的服务制度、措施,尽量减化办事程序,量化标准,增强服务意识。其次,在微观层面上,细化目标,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每一个工作人员,精确、细致按照业务流程、完善责任体制,加强协调,提高效率,杜绝有法不依、、不作为、低效率;第三,引入精细化管理文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即建立调研制度,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以制度保证决策执行不失误。
4、降低运行成本,完善核算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我国当前行政成本已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据统计,我国有各类事业单位126万多个,要供养3000万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消耗,另外还有500多万人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权力实行自收自支,目前350万辆公车,年消耗人民币3000亿元,要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各类成本进行横向细分,针对各细分项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加强成本核算和监管,比如: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对职工个人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补贴,领导考察、调研、参观、慰问等活动要轻车简从,讲求实效;其次,要健全社会核算体系,按照财政总预算分类改革的要求,加强预算管理,将预算分配与部门履行职能直接挂钩,按年度量化,强化财政硬约束;第三,加强部门的成本核算管理,精细化内部控制,实现部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5、建立有效奖惩机制,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要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更要建立自我评估、社会监督、上级评价、专家评估这种官民结合的评价模式,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奖惩有效,激励整体人员向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机制,选拔人才时除考虑政治素质、年龄、学历、能力外,还要考虑实践经验,吃苦能力、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以此带动整体人员的素质提升。
最后,要实现对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除上述措施外,还要坚持不断完善工作方法,逐步建立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精细化代表的不只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对时代的要求,还代表着为国家为集体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强烈责任感,代表着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陆宇建,李冠众.管理会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精细化管理思想已列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财务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国家教育发展层面,必将促使高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从记账核算型职能向经营管理型职能转变、由事后的静态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领域转变、由机关型的工作作风向服务型的工作作风转变。
与1998年出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相比,2014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高校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方面作出了大幅修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加强资金分类核算,分类管理,按期完成结转工作。新制度的实施,加快了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步伐。
(二)财务管理精细化也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高校为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迈出了坚实的改革步伐,试图建立一种节约资源、科学高效、适合自身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已提上高校议事日程。高校内部业务错综复杂,资产、人事、后勤、教学、学生工作等各种业务交织在一起,各项工作和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对工作效果的评价时财务管理水平已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高校加快理顺业务流程,细化财务管理,加大对资金流量、流向的监管力度,对各类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财务管理精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积极参与财务管理精细化建设的观念有待增强
对于非财务部门的教职工而言,因分工差异和专业局限性,对财务部门职能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只是为教职工提供账务报销服务,按时发放工资、津补贴、其他劳务报酬及代扣代缴各类保险和公积金等,只认识到财务部门的服务职能,忽视了更加重要的财务管理职能。认为财务管理精细化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所在,与自身无关,没有义务参与,应由财务部门自行建设,没有意识到各类经济活动与财务管理的紧密性和业务细化、流程整合对建设效果的相关性。
(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执行不够严格
高校的部门预算编制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由财务部门独自完成,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调研,部门预算需求过于简单,没有详细的经费需求理由和明细。预算执行控制乏力,经领导批准同意追加预算的报告比较常见,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非常严重,预算控制流于形式,高校资金安排的计划性和预算的严肃性大大降低。
(三)高校信息化程度不高
虽然高校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建设进度过缓,与预期效果存在差距,“信息孤岛”现象依旧严重。这与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信息不畅通和数据准确性的欠缺给后期的资金使用效果评价和责任落实带来困难。
三、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主要措施
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建设,要求高校全员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大力配合,集思广益,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整体设计,理顺业务流程,及时修订和出台相关财务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保障。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宣传和组织协调工作,树立“人人财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精细化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全局性工作,仅凭一个或几个部门是无法推进的。应该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宣传力度,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财务管理精细化建设的积极性,牢固树立“人人财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统一组织,协调处理好财务管理精细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及时修订和出台相关财务制度,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预算、核算、决算等各个财务管理环节的政策性较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应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财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打破了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理念,对各项业务进行全过程管理。原有相关财务制度将不再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高校应抓紧修订和出台与财务管理精细化配套的各种财务制度,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保证高校财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科学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
采用科学方法,发动校内各部门全员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明确预算使用范围和开支结构。以学校事业发展为导向,分清轻重缓急,保障重点,合理安排资金。预算编制结果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极力避免随意追加预算、调整预算现象的发生,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高校;预算;精细化编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38 -05
高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与分析以及绩效考评等方面[1]。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和根本,也是预算执行分析、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是开展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前提。为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目标,成都体育学院与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合作,在探索高校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方案的提出
(一)高校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均财政拨款的不断增加,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如何管好用好资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目前,在高校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存在两大现实问题:
一是校内预算与财政预算不一致,存在“两张皮”现象。受编报时间、审批程序、教学年度等因素影响,财务部门每年需要编制上报财政与校内两套预算。上报财政预算一般在上一年度完成,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按功能科目、经济科目反应,项目预算比较粗放、简约。而校内预算需在确定教学年度工作任务后编制,不但要求精准、明细,还需报学校教代会通过,编制时间上比上报财政预算滞后2-3个月。两套预算在时间上、内容上的不一致,削弱了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如何避免重复劳动,实现财政预算与执行一致的目标,是急需解决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二是预算编制与教学管理脱节,绩效考核开展难度大。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之后如何合理的使用,用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要求财务部门必须立足于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使用好、管理好每一分钱,把钱用到刀刃上。但是,预算编制主要依赖财务人员完成,而处于教学工作最前沿、具体使用资金的各教学部门的专家、教授及其管理人员,一般不具备财会知识,而无法深入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来,要求他们按财政口径编制年度预算比较困难。为编预算而编预算,以匡算代替预算,预算执行中无法控制资金的使用结构和流向,绩效考核也因没有可靠的依据、科学的考核指标而难以开展。如何让教学专家轻松编制财务预算,使预算管理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是急需要解决的第二个现实问题。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为精细化预算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高效的信息平台搭建是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技术性保障。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账务管理、出纳、报表管理、工资管理、预算执行分析以及外网查询等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精细化预算编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1、规范了财务管理基础代码与基础数据。
2、开展了预算的指标控制与执行分析。
3、全面实现了财政直发工资、校内工资以及各种临时非工资性补贴的统一发放与信息,方便了统计、查询、统一计税和管理。
4、初步实现了核算性财务向服务型财务的转变,校内各部门通过校园网能够随时查询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职工个人可定期查询个人公务借款、每月工资明细及纳税情况。
5、通过预算科目(功能科目、经济科目)、会计科目的双线记录,能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
6、通过预算执行分析模块不但能提取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展现,也能够提取第三方软件进行展现、分析,有利于辅助决策。
(三)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在精细化预算管理方面,由于受时间、制度、资金、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停留在手工编制加匡预算的层面上,无法高效、及时地为教学、科研、训练活动提供精确的资金预算。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执行进度考核越来越严格,年终结余资金可结转额度与范围越来越小,年终突击花钱,导致财政年度与教学年度的矛盾日益激化。
1、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定员、定额标准。
2、专项项目预算申报缺乏标准的文本模板。
3、没有引入规范的审批流程管理,手工审核,环节控制随意性大。
4、手工预算和局部信息化应用并存,财务人员修改、审核、汇总、报批等工作量大。
5、项目支出编审没有按照部门申报、专家审核、层层审批、按学校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等优先筛选机制建立项目资源库,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6、学年度与财政年度不一致,预算执行与学校工作开展在时间上不匹配,导致预算执行与学校利益、学校工作计划与资金预算、年终考核与绩效工资兑现、职工个人所得税筹划与均衡税负等一系列矛盾的涌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预算编制方式。在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构筑高校数字财务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核算、年度决算和对外服务一体化,形成快速决策反应机制,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各级领导,提高决策反映速度与准确率。
二、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规划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及谢旭人部长2010年在《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精细化预算管理平台以现有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基于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和标准,建设一套既符合高校特点和管理要求、又能与现有财政业务系统对接的应用平台,推动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一)数据集中管理,在现有执行平台上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
目前平台的应用已经处于数据的集中模式,按照该集中模式的设计思想进行横向扩展,增加精细化预算管理的模块功能,与全面预算系统、账务系统、预算分析系统等其他子系统有机结合,并根据管理需要建立多维度的、比较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
(二)分经费类型、项目类别设置审核流程
由于学校机构设置、业务分工、管理层次等情况不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经费、不同类别的项目,其审核审批流程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预算的审核必须按照经费类型、项目类别而不是内设机构进行,才能满足管理需要。
(三)日常申报和年度申报相结合
项目预算在日常业务工作过程中进行申报,给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规划、审核流程、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以及政府采购等等,带来了充足的时间保证。日常申报的项目一旦通过审核,可直接进入项目库管理,学校根据资金情况、年度工作计划等综合因素,将项目建设纳入当年或以后年度的部门预算中。
(四)满足对项目进行跨年度滚动管理的需要
在项目库中标识每个项目当前所处的业务状态、项目属性,对备选和延续性(跨年度)项目,滚动到下一年度,对已执行完的项目进行清理,满足对大量跨年度滚动管理的需求,以保证项目库运行效率。
(五)建立消息机制,实现审批流管理
预算申报管理采用先进工作流机制,全面支持业务流程定制。系统设计通过对业务环节、审核方案、用户权限等定制,实现个性化工作界面,适应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不同时期业务变化需要。
(六)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平台
以精细化预算数据为依据,从预算到执行的过程,详细记录和控制各项目收支情况,为财务公开提供比较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让预算收支、资金使用处于相对透明状态,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七)提供领导查询和决策支持平台
通过图形化、可视化、智能型的决策支持系统,按照领导使用的习惯和管理的特点、把不同的数据维度输出为图形、表格等展现形式,提供比较翔实的查询和决策支持内容,让决策者实时了解和掌握当前运行状况,根据规律预测未来的收支发展趋势。
(八)实现和财政部门预算自动转换和衔接,为办公自动化整合提供标准接口
对资金性质、资金来源、功能科目、经济科目等的具体预算细化,真实反映学校各部门的年度收支情况,对内自动生成为年初预算指标,对外提供本单位的预算数据。根据财政部门预算的数据接口格式要求,通过报表设计取数接口,直接输出为部门预算数据格式。对于办公自动化接口,提供预算的审批环节与办公自动化有机结合,在办公自动化中能够对审批的环节进行控制。
(九)项目文本设计灵活开放,满足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财务预算
考虑校内各部门预算申报操作员均为非财务人员的特点,系统设计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方式与简洁的操作界面,以满足非财务专业人员轻松编制符合财务管理需要的年度预算。如对经济指标进行通俗化说明,提供直接填报方式或Excel填报导入方式,或者使用部门填报基本部分、财务人员完善专业部分,提供可行性论证文本上传功能,等等。
(十)保障软件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前瞻性,适合未来业务发展要求
软件的设计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功能和数据需要设计出可扩充、可定制化的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考虑多种解决方案,力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产品化、产品标准化的目标,探索符合学校管理特点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
三、做法与特点
经过需求调研、确认实施方案、反复沟通实现模式、技术开发、演示版测试、2012年度预算编制试用、系统修改完善等阶段,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已成雏形。
(一)全面、准确、规范开展系统初始化设置是关键
1、基础资料设置规范统一,并满足资料统计的需要
根据学校实际,在开始年度预算编制之前通过系统初始化分别对预算参数、审核流程、预算控制数、科目编码等基础资料进行设置。基础资料不论在那个模块设置,均供预算编制、全面预算、账务、工资核算、报表、查询分析等各个模块共享。
如启动年度预算填报、允许项目填报、定义附件最大尺寸、定义统计指标、设置各种编码等。通过勾选设置功能科目、经济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四项经费、支付方式、支出类型等定义统计指标,多维度反映,以满足生成不同的预算报表需要,如报学校财经委员会报表、上报主管部门预算表、下达校内部门预算表、预算增减分析表等等。具体选择哪些指标,除要考虑统计报表所需外,还应充分考虑预算控制、财务核算、分析考核需要。通过对收入项目编码、政府采购编码、专项项目编码等级次方案的设置,方便之后将学校收入项目、政府采购目录、专项项目名称等逐一初始化到系统中,以便编报预算时可通过系统自动选择,确保规范、统一,方便汇总与统计分析。
2、审核流程设置量身定制,充分体现学校管理个性化
根据学校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管理需要设置预算审核流程,设置审核操作员及其职责权限。设置完成后,预算编制将严格按流程进行,系统将详细保存预算编制审批流,完整反映预算编制、整个审核流程及修改调整数据原因,将过去人工协调反复的全过程通过电子文本保存下来,方便事后有据可查、建立项目库等。预算审核流程分为三类:收入预算、基本支出(人员、公用)预算审核流程、项目预算申报审核流程、项目预算下达审核流程。审核人设置完成后,系统将自动过滤有审核权限的项目,始终保持简洁的操作界面。
3、预算控制数设置科学合理,定额管理与项目申报相结合
在部门填报预算数据之前,对部门可申报预算控制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部门上报经费如超出控制数,将不能上报。系统提供的预算控制可设置方式比较灵活,不设置控制数,或只设置总额,或设置总额和各分项,或设置总额和部分分项,或按分项控制,完全根据当期管理需要而定。
成都体院试编2012年预算按以下情况进行控制的:
(1)在编人员经费:未设置控制数,由财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根据国家和学校工资政策、社保政策统一编报、学校统一管理。
(2)部门外聘职工人员经费控制数=人事部门批准外聘职工人数×工资标准,外聘职工的社保经费由人事部门统一编制、统一缴纳,部门不再申报预算。
(3)各教学部门学生实习费控制数=当年毕业生人数×生均补助定额。
(4)部门运行(公用)经费控制数=部门人数×人均定额×系数+部门电话机个数×标准定额+公务用车补助定额+特殊任务定额。
教学部门人数按在校学生人数计算,并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生均培养成本系数;行政管理及教辅部门按在职职工人数计算,并兼顾不同部门办公成本系数,总之,部门公用经费必须确保部门正常工作运转。另外,如招生部门每年都必须要印刷招生简章、邮寄录取通知书,类似的固定开支则通过特殊任务定额给与单独补助,一并下达到部门运行经费控制数之中。
(5)专项项目经费,除上述经费以外的其他支出均按项目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部分常规的、有明确定额标准的项目设置了控制数,如学生奖助学金项目控制数=奖助学金等级标准定额×应评奖助学金学生人数;同样,学生勤工助学金、学生会活动费、运动员伙食补助经费等均按生均定额下达控制数。其他项目未设置控制数。
总之,预算控制数的设置,可避免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下达了控制数的,部门在控制数内按照学校规定开支范围编报明细支出内容;未下达控制数的,部门根据工作任务申报需求情况,学校审核立项、滚动管理。
4、经济科目说明设置通俗化,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需要
对经济科目的使用范围、填表时是否显示等进行个性化控制,最大限度的方便非财务人员填报财务预算表。
(1)科目说明:为满足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符合财政管理需要的预算报表,按学校开支特点、管理需要对经济科目进行通俗化说明,对不允许开支的范围加以限制,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选科目时参考,充分体现使用单位管理特点及个性化需求。
(2)科目控制:由于按照国家公布目录设置的经济科目较多,即使有科目说明,考虑到非财务人员不熟悉经济科目等统计指标内涵,为方便操作,系统在科目设置上灵活机动,可以选择显示,也可以选择隐藏。因此,预算申报部门操作员填表时不论是否选择经济科目(功能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都可以正常上报数据。部门操作员无法正确填报部分,在财务初审环节由财务人员负责纠错或补充完整。
(3)科目筛选:为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按使用部门进行筛选,根据其经费支出范围显示该部门需要的经济科目,隐藏不必要的科目,使操作界面更加简洁。
5、政府采购编码、收入编码等其他设置结合学校实际,方便操作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要先设置编码格式后再设置政府采购编码信息。即在省政府公布政府采购目录的基础上设置,并结合学校实际设置明细内容。要求申报部门对目录以内品目,不论金额大小,均按统一编码填报采购信息,即方便汇总上报财政预算,又便于学校集中采购,节约采购成本。
按事先设置的编码格式在系统初始化时设置本单位收入项目编码信息,供部门填报预算时通过编辑窗口自动选择。
对学校常用专项项目进行统一编码,供申报部门在编码表中挑选。没有设置编码的新项目,申报部门只录入项目名称,审核立项后由财务人员统一编码。另外,功能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等基础资料,也需要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完成设置。
总之,利用系统功能,根据单位管理需要及个性化需求,通过上述看似繁琐的初始化设置,完成预算申报前的统计指标规范化、项目标准化设置,为下一步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财务预算、预算数据汇总分析及预算报表生成、预算指标下达等做好充分准备。以后年度若遇政策变化或机构调整,只需对变动部分作简单调整。
(二)将业务工作分解为财务数据,非财务人员网上申报财务预算简便易行
部门操作员通过VPN登录财务服务器,进入预算填报界面,将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通过“精细化预算”系统按先后顺序如流水账一样罗列出来,便完成了预算数据填报工作,所有统计指标、经济科目、政府采购品目等,一律在编辑状态通过弹出的对话框选择。
为确保上报财政预算之前完成校内预算申报及初审工作,在9月新学期开学后立即启动下一年度预算申报工作,时间较过去提前了好几个月。为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学校要求部门在申报预算之前,必须事先研究本部门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任务,并将要开展的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需购买的商品服务项目。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解、细化与量化,根据工作经验或通过市场调查计算出所需经费保障数据,政府采购项目、跨年支出项目,并落实具体开支时间,既将教学工作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又将教学年度预算按财政年度有效划分。在此基础上,操作员只需将事先细化的每一笔流水项目按先后顺序在表中填入数量、标准或单价、系数,系统将自动计算所需预算金额。如:
填报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只必须填报职工人数和人员工资定额或补助标准,两者乘积自动生成该部门人员经费预算。
运行经费支出明细表的填报方法同人员经费表。办公业务费需量化到办公用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及预计市场价格变动系数等。需召开小型会议的,则要明确会议名称、次数、参会及用餐或住宿人数、会议时间等,以便准确计算每次会议所需经费预算。按定额管理的办公电话费、车公里费,原则上在定额范围内填报,不得挤占其他办公业务费。无法准确计算具体数量的纸张笔墨等办公耗材,可根据历史情况本着节约原则按人均消耗数量申报预算。在控制数内,允许按规定比例填列机动经费。
填报项目(含基建项目)经费首先需要明确项目主信息,如项目代码及名称、项目负责人、实施年度、需求金额、项目排序,上传立项依据、可行报告或项目申报书等项目附件;然后再对项目支出进行细化,将项目的具体支出方向逐一罗列出来,如同填列运行经费支出明细表一样的填列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表,完整反映本部门项目支出需求。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及按学校规定必须由物资部门统一采购的品目,必须填列政府采购信息,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填列具体的商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等。为避免部门未做充分的市场调查而虚填或少填采购预算,学校规定经批准的采购预算指标统一下达给物资采购部门,预算不够的相应减少采购数量,因采购节约的资金全部收归学校。
收入项目表、基本支出明细表,可逐条填列、逐条上报;也可填好后全部选中、一起上报。项目支出表则需填完所有明细支出后按项目上报。为方便审核人了解情况,申报人员还可在备注栏填写说明文字。不论哪种性质的经费预算,如果填报过于模糊、笼统、应提供的附件资料不齐全的,说明部门研究工作不具体、工作计划不落实,审核人员可以退回要求重新申报,或者不予考虑纳入预算。
(三)人工协调电子化,完整保存整个审批流程及修改数据
部门填报完成上报后,系统自动将预算表格按事先设置好的流程依次提交给审核人员。审核人员通过VPN登录财务处服务器,根据管理权限审核通过或修改数据,在“审核批注”栏批注审批意见。审核工作一律在“审核”栏进行,部门申报信息始终保存在“部门申报”栏,其数据不会因为审核人员修改而发生变动。审批流程和环节根据学校实际和年度管理需要量身定制,系统完整保存整个审批流程、所有审批痕迹,预算透明化,预算处于哪个流程、谁修改过预算、修改理由和金额等可随时查询,方便管理部门与申报部门及时沟通和协调。
学校根据资金情况,对部门申报项目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项目支出范围不具体、应附未附可行性分析报告、重复建设、上一年度执行效率低下的项目,不予立项。经批准立项、年初预算暂无资金安排的项目,在预算执行中有新增资金来源时,学校将在项目库中根据排序追加预算;年初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考虑追加。
(四)自动生成上报财政预算和学校预算表,避免了“两张皮”现象
统计报表根据学校管理需要自定义设置后,固化在“预算报表”模块。预算常年申报和网络化、无纸化管理的实现,引导部门提前研究下年度工作计划、提前开展预算申报工作,因此,在主管部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学校已经完成部门申报与审核工作,等待提交教代会通过及财政批复。在“预算报表”模块,可按经费类型、部门、功能科目、经济科目、经费来源、经费性质等口径将审核通过的数据自动生成上报财政部门的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和政府采购表等。学校教代会审核通过、财政预算批复之后,只需按照批复要求进行调整后便可自动生成与财政批复预算基本一致的校内预算,避免了财政预算与学校预算“两张皮”的现象。同时,由于预算编制更加精、准、细,通过对支出明细及需求时间的明确,跨年支出容易合理分割,如将上一年12月底停止报账之后、当年12月底停止报账之前发生的支出,列入当年预算。如此建立良性循环,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又能够确保运转,在资金安排与调度上更加切合学校工作实际,基本解决了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矛盾。
(五)初步实现预算、执行、核算、决算、服务的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有了可靠依据
通过“精细化预算”系统的“指标生成”功能,将终审通过的预算生成预算指标,进入“全面预算”控制系统。根据管理需要,可对部门申报预算进行分解或合并后将预算指标下达到资金使用部门。预算指标是否对经济科目进行控制、控制到哪一级经济科目,在这个环节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重新确定;如果不予修改,则完全按预算编制提供指标进行控制,实现预算申报与预算指标下达的完美结合。审核通过但未下达指标的项目预算,将进入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待资金落实、条件成熟后再启动实施。预算指标下达后,预算执行中若发生改变资金用途或开支范围、改变资金使用结构、或者超预算支出等情况,财务报账时将无法进行账务处理。同时,通过“预算执行分析”系统,财务部门可以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实时对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流向等进行分析和监控。各部门登陆查询系统可实时查询到本部门预算收支余情况、经费支出使用流水情况及支出结构情况。由于支出内容填列详实,所需数量、标准明确,且系统还提供可了按轻重缓急排序、在备注栏补充说明表列数字的由来等功能,预算申报与教学工作结合紧密,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充分,方便财务人员了解其具体工作内容,考察、审核其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这样编制的预算,既避免了匡算的不确定性,又避免了预算与执行不一致的矛盾,为事后监督、绩效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总之,通过精细化预算信息平台建设,确保预算与执行一致,预算与会计核算一致,实现资金预算、账务处理、财务报表、预算执行分析等平台化,从而进一步加强财务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交流、分析、反应和决策速度。将财务管理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走向财务型,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效果与思考
信息平台建设为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要实现从学校预算编制到决算的全程信息化、无纸化、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实现单位预算管理与财政管理的无缝连接,还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一)全员参与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增强了财务部门与教学部门的有效沟通,精细化预算管理理念、民主理财观念在校内得到普遍推广。一方面,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推动精细化预算管理不断深入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精细化预算编制平台的应用,将促进学校管理上新台阶。因此,要使该项工作持续有效开展,让教授治学融入到学校财经工作之中,必须构建一支由财务专家、教育专家、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精细化工作团队,建立一套决策科学的高校财经决策体系,实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目标。
(二)零基预算、钱随事走的观念深入人心,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预算编制与指标下达在软件设置上若能打破财政年度的时间限制,做到既满足按学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的需要,又满足按财政年度下达预算指标的可能,使两者有机结合,不因一方工作特殊性而牺牲另一方的工作需要。
(三)高校与软件公司充分沟通,财务软件标准化与个性化并存,适合高校特殊管理需要。但是,由于时间及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限制,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第8、10条尚未全部完成:预算、决算与财政报表的接口,目前需通过手工完成衔接,未实现自动化;产品的标准化与适用范围问题,还需在实践中反复验证。
(四)财政预算与校内预算基本一致,却无法实现绝对的完全一致。校内预算始终是对财政预算的细化,甚至在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口径上存在交叉。其次,执行中追加的财政拨款仍占较大比重(20—40%),且一般在下半年到位,给学校年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到位率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在财政预算未批复之前,需通过资金调度解决工作经费与项目支出问题,待预算正式下达后归垫,在支出内容上无法实现学校预算与财政预算的绝对一一对应。
(五)精细化预算编制与管理有待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急需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规范的预算编制办法、科学的定额管理标准、完善的审批流程等,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操作,避免以预算编报通知或编报说明代替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避免校内预算编制与审批的随意性。
(六)项目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办法有待完善。需研究制定可操作的校内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办法,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以教育质量为中心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论证、预算控制、事后考评与问责问效有机结合,并与干部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财办[2009]37号.
[2]李丹.论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3]孙思惟.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福建农林大学财务处[J].会计之友,2011,(26):109-110.
作者简介:
刘俚伽,成都体育学院计划财务处;
曹富兰,成都体育学院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