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5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的畜牧业养殖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养殖行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畜禽养殖已进入结构调整期,相对于其他养殖类别,牛羊的养殖不仅具有污染小、投资成本低的优点,而且其产品的价格也具有相对稳定、稳步增长的势头,预期未来这类养殖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不过由于牛羊在养殖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会给养殖业者带来经济损失,所以为促进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降低养殖的风险需要对牛羊的常见细菌性传染病进行有效防治。
1 开展牛羊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前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牛羊类畜牧养殖已逐渐发展起来并得到重视,但在畜类养殖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仅会造成大规模的家畜死亡,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相临的其他养殖区域,所以开展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家畜饲养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2 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
牛羊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热和破伤风等。不过以往由于对如何进行传染病防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存在误区,所以常会因此导致大量的牛羊死亡。在畜牧养殖中,需要养殖者时刻关注牛羊的生理状况,以此来判断牛羊是否感染疾病、感染的程度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措施。
2.1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类别与防治
2.1.1 肉毒梭菌类 这是由肉毒梭菌毒素所产生的牛羊中毒疾病,主要病理是通过毒素麻痹牛羊的运动神经,影响它们的正常进食和活动,严重时会造成呼吸困难导致死亡。这类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牛羊进食了含腐败尸体的草料所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咀嚼困难、流涎、呼吸困难。这类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应从牛羊的饲料开始进行卫生控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发病早期可通过注射多价抗毒素来治疗。常用的方法是肌肉或静脉注射,注射量3~5毫升/次;间隔2天后再对发病的牛羊按千克体重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万U;利用补液疗法进行治疗。用5%葡萄糖盐水100~100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10~50毫升,混合静脉滴注;此外一个简单的预防方法就是将待饲喂的饲料用100℃进行加热10分钟后再进行投喂。
2.1.2 沙门氏菌类 这是由沙门氏菌导致的传染病,在症状上有与肉毒梭菌毒素相似的地方。一般临床表现呈散发状态,主要有肠炎、败血症、发烧、精神萎靡、腹泻等症状,且常发生在幼崽中。对这类传染病的治疗主要是要注意避免与肉毒梭菌中毒症混淆,导致采取了不当的防治措施,错过救治时机。同时主要要加强对牛羊舍的卫生管理,如开展定期的消毒工作、储备相应治疗药物等。
2.1.3 巴氏杆菌类 此类病症多属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的急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败血症以及炎性出血。按症状又可具体划分为败血症、浮肿、肺炎三种。败血症发病表现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粪尿混有血液等;浮肿发病表现为咽喉、头颈部位出现浮肿;肺炎发病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咽喉、颈部的皮下位置出现浆液浸润现象。这类病症的防治需要对病畜进行隔离治疗,然后用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当病畜出现死亡后对尸体要进行深埋销毁处理,并严格消毒避免场地受到污染。
此外,细菌性传染病中还有一种羊梭菌性疾病,这是一种以羊为感染对象的急性传染病,病症是由一类主要通过梭状芽胞杆菌中存在微生物所导致的,危害非常大,可引起包括羊快疫、羊碎疽以及羊黑疫在内的传染病。这类病症发病速度快、病程短,所以对平时的防治工作要求特别高,需要开展加强处理。对病症常发区域,可采用二次疫苗进行定期的高密度预防注射。
3 常见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牛羊的养殖在畜牧业中算是大工作量的工程,因此为确保牛羊生理健康,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落实相关预防措施:为牛羊的养殖创造出干净卫生的环境,并及时对环境进行消毒,定期进行疫苗注射等。这些基础措施都是对常见的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有效预防措施。
3.2 完善动物防疫机构
动物防疫机构作为畜牧养殖的主管部门,既能为养殖活动提供重要的保护性指导,也有义务向所在地的畜牧养殖户传播正确的防治措施。当动物防疫机构能有效完成上述工作内容就能实现在提供正确、科学的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牛羊传染病的感染几率。
3.3 合理的使用药物
药物的使用是防治常见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提高牛羊抵抗感染细菌性传染病的能力,对感染了细菌性传染病的牛羊可以提高用药量,减小传染病的传播速率,抑制牛羊发病率,使牛羊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4 结语
【关键词】常见传染病学校预防
学校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出现传染病,则极有可能大肆蔓延,引起学生感染,对校园内部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近年来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各类传染病在不同学校内部的暴况有所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校园内部的管理,给大部分学生带来了身心方面的双重折磨。
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比如春转夏、夏转秋的季节,天气多变,少年儿童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流行性传染病,如:流感、流脑、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把带有病菌、病毒的唾液喷向空气,又被其他学生吸入得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为了减少常见传染病给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困扰,维持校园内部良好的教学秩序,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了解传染病及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
(一)、有关传染病的简述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以流行性感冒为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1、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⑴、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⑵、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⑶、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2、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⑴、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⑶、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休闲。
⑷、常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⑸、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⑹、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⑺、不食、不加工不清洁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⑻、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⑼、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二)、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与预防
1、流感也就是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感染了流感病毒后发生在呼吸道以及中耳的急性病毒感染,比感冒来势更凶猛,持续时间也更长。流感还会引发身体多系统病变,包括中耳炎、支气管感染和哮喘。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炎,经常危及体弱者的生命,因此预防流感要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
(2)、教室、寝室里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4)、接种流感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
(5)、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如网吧、商场、游戏厅等。如果学校发生流感爆发疫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2、流脑。“流脑”是一种经呼吸道感染和传播的一种疾病。它可使患者出现高热、头疼、精神减退,甚至出现喷射状呕吐、嗜睡、昏迷、抽风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危险情况。预防“流脑”,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春天是流脑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要注意增减衣服。
(2)、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场所去。
(3)、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
(4)、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
(5)、要按时接种流脑疫苗。
3、少年儿童也是水痘的高发群体。水痘可伴发热,体温38摄氏度以上,头痛、咽痛等症状,部分可并发脑炎、肺炎等。怎样预防呢?
(1)、注意平时空气流通,做好日常隔离消毒,加强晨检。
(2)、对易感儿童亦可接种水痘病毒疫苗。
(3)、发热时要让病人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
(4)、嘱咐孩子不要用手抓破痘疹,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
(5)、患者的被褥要勤晒,衣服要清洁宽大,防止因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而造成过热引起疹子发痒。
4、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经空气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的早期明显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咳嗽、打喷嚏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的症状,可持续6-7天。发热一两天后,面、颈部首先进入出疹期。皮疹很快蔓延到全身。学校该如何预防风疹呢?
(1)、加强晨检,一旦有发热和出疹的症状,应立即至医院就诊,发现病情班主任应立即向校医疗保健室报告,并做好隔离措施。有病例的班级,应对其教室、寝室进行彻底地消毒。
(2)、寝室、教室要保持开窗通风,尽量到空气流通处活动。
(3)、疾病流行期尽量减少寝室间窜门、聚会、聚餐等室内的聚集性活动。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5)、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手足口病。近年来,手足口病也开始在学校蔓延开了。它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以上是校园内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学校除了做好预防与控制,也应从监督、制度、管理等层面上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学校如何预防控制传染病
(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1、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应将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职责到位、检查到位,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2、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即“四早”原则),学校需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发现、疫情监控与报告机制。
(1)、学校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a.晨检应在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b.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追查病因,教师或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
c.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学校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类型,及时采取隔离、通知家长将病人送至定点医院或在家隔离治疗等措施,以保证传染病不蔓延。
d.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应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e.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疫情报告人在报告校领导的同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疫情。
f.学校出现传染病病例或疫情后,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及时对病例进行调查,并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对病人接触过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接种或服药,对所在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g.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与班主任教师要严格掌握学生病愈返校的时间。病愈返校学生须经医师证明已无传染性后,方可准许复课。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市800名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把上半年学生设为A组,下半年学生设为B组。对A组学生采取传统传染病防治方法,对B组学生采取新型传染病防治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的情况。
结果:A组学生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手足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几率高于B组学生,A组传染病总发病人数明显高于B组,P
结论:新型传染病防治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较传统方法效果明显,值得在学校广泛推广。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0-01
传染病是由某些特殊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具有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病情多重、甚至有少数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或留下某种后遗症的特点[1]。学校是一个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所以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学生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身体抵抗力比较低,易于发生流行性传染病。学校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脑脊髓膜炎、手足口病、结核病等。现对我市两所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关于传染病运行机制及监督管理对策的探究与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市800名中小学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学生431人,女学生369人,学生年龄在6~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3±0.6)岁。学生在上半年和下半年所生活的坏境、日常生活方面无较大差别。两组学生在男女比例、年龄、生活条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A组学生采用传统传染病防治方法,B组学生采用新型传染病防治方法。防治一段时间,记录并分析两组学生的临床表现。
1.3观察指标[2]。A,B两组学生在采用不同传染病防治方法后,统计学生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手足病、结核病的人数,计算传染病发生几率,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传染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一种,男女老幼均能得病,而且这种疾病具有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病情多重,甚至有少数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或留下某种后遗症的特点。所以对于传染病的治疗,我们一直采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3]。随着生活环境的下降,近年新的传染病的爆发越来越频繁。尤其对于学校学生,这个社会弱势群体,流行性疾病更是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采取积极有效的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传染病治疗方法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病邪的性质和病机的变化。传统的传染病防治机制,采用发现病情才进行治疗预防的方法,完全达不到控制传染病传播行发生。新型传染病防治机制,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方面多角度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在治疗方面,采用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同时运用,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5]。例如在治疗流行性感冒时的效果[4]。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多卧床休息,多饮水,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鼻炎及口腔清洁,而对症治疗是对有高热、烦躁及头痛者给予解热镇静剂,高热、呕吐者予以静脉补液。在预防方面,分为物理预防和疫苗预防两方面。物理预防方面: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改善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勤开窗通风换气并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患病学生用过的食具、衣服、玩具等要采用高温彻底消毒;疫苗预防方面:抓紧疫苗研究和生产,对未患病者人群注射疫苗,增强其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另外,对学生强化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为了保证以上工作正常运行,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管理措施还需进行有力的监督检查,设定专门的监督单位,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做调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上述A、B两组学生采取不同的传染病防治方法,A组学生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手足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几率高于B组,A组传染病总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说明传统的防治机制已经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各班主任坚持做好晨午检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记录,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主管领导。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和县防疫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开始工作。
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容易造成传染病疫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社会上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现将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浅谈如下: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1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校园内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合理营养、良好卫生习惯、戒烟、性知识、体育锻炼及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宣传教育。定期对各级各类学生,尤其是在校的高中、中专学生开展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一些常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提高素质、降低发病的目的。
1.2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加强饮食、饮水安全:学校食堂应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食堂作业处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内部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同时注重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食堂从业人员要定期体检、持证上岗;设专(兼)职管理人员对食堂的采购、加工、储存及销售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认真提高厨师技术,尤其应加强高危食品的加工注意事项的培训,确保所加工的食品安全、卫生。加强水源管理,搞好食堂卫生,同时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认真执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关食品留样的规定。认真落实“三管一灭”(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措施,防止病从口入,避免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霍乱等的发生和流行。
1.3 做好学生入学体检和免疫接种工作:做好新生入学体检,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免疫接种情况,对未参加计划免疫者应及时补种疫苗。在一些传染病的流行高峰时期,校医要掌握学生的免疫状况,如果学生免疫水平低下,可以集体接种相应的疫苗或免疫制剂。
2 学校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2.1 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健全学校医疗保健服务设施,配备专职校医或兼职卫生教师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应加强晨检报告及缺课报告登记,及时发现新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出现较多学生同时缺课时,老师应对缺课原因作调查,了解掌握发生原因。严格执行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2.2 做好传染病发生后的处理工作:学校出现传染病时,除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外,学校还应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如隔离病人、实施疫点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例如学校出现食源性传染病时,校医及学校老师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同班、同寝室、同时进餐的学生进行排查,督促有可疑症状者及时就医检查,尽量减少传播机会。被确诊的传染病病人要到指定医院接受相应的隔离治疗,学校要保存好食品的加工现场,食堂从业人员待命、等候卫生监督部门的调查及处理。当社会或校园内出现传染病流行时,校医或老师应通知学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聚会。对发病学生做好隔离、治疗工作,对症状较重的学生或传染源做好解释和心理安慰工作,避免因传染病的发生而导致学生的恐慌心理。
总之,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键。
【摘要】在我国,社区传染病的防控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针对一些易发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社区防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浅议社区传染病的特点,防治难点以及控制策略分析。
【关键词】社区 传染病 控制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得到重视,通过医学的不断进步,部分的传染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仍有一些传染病依旧在肆虐人类的健康,并且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化工研究等众多原因,新型的传染病也在不断的产生,处处危害这人类的健康。
一 目前我国社区传染病的特点
1 传染病依然是社区中常见疾病
虽然医学的发展控制了很多的传染性疾病,但以我国目前的传染病防治来看,社区为最基础的防治部门,社区中的防治的传染病一般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伤风、痢疾以及乙肝等疾病等疾病。
2 多数病人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以及潜伏期感染人群
此类病人对家庭和社区健康人群危害颇大,因为其病症不明显,在就医检查时不重视或者误诊、漏诊而没有得到隔离治疗。与家庭和社区中健康人群接触,通过一些途径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是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家庭,常常会出现家庭聚集现象。
3 社区中传染病在人群分布上有明显特征
在年龄段上,传染病的高发人群聚集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以及最近发现并传染率极高的手足口病等;在不同社区中,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传染病;不同季节也会造成不同的传染病,例如春季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夏季以消化道传染病为主。
4 社区中以慢性病人及康复期病人可能成为传染源
由于医院治疗方式、经济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工作等原因,很多慢性病人以及康复期的病人都会选择在家疗养。此类病人由于经常活动与社区之中,排除的病原体很容易成为传染源,传染给其他健康人群。
5群众对社区防治传染病的认识较少
目前在我国由于众多的原因,疫苗的接种率不高,很多居民对传染病的认识也不够,认为很多疫苗接种并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并且目前很多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对他们的接种免疫工作也十分的困难。
很多患病的病人由于对传染病了解不够,产生自卑与自暴自弃心理,有的会放弃治疗甚至会产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从人对并且造成不断恶化。
二 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难点
1 疫苗接受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居民对于疫苗的接种局限于几种,由于其他疫苗的价格以及居民自身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问题,导致社区居民接种率较低,社会的疫苗推广过程也难度较大。
2 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专业较低、素质不高、新知识更新慢都是目前我国社区防保人员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防保人员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问题,对于少见的、新型的传染病无法处理。并且由于素质不高,部分防保人员只会等待病人,而不会主动进整个社区进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3 检测、统计系统部完善
对一些传染病的检测、等级、上报和统计系统部完善也是目前社会防疫工作的难点之一,无法掌握病原体的动态变化,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基层单位过于注重经济效益
部分基层医院由于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对免疫接种以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达到额定任务外,往往就更加的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好的接种工作上。
5 健康教育形式缺陷
经费、技术以及人员的影响,社区的传染病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对居民的影响不大,甚至很多居民根本不参与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由此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不够,无法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
6外来人口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城市中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由于外来人员行踪不定,导致众多有关部门对人员的管理无法进行,而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更显薄弱。经济,素质等原因对外来人口的疫苗工作实施难度更大。
三 社区传染病控制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对于众多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可怕,这就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对社区人员健康宣传工作。增强“预防第一”的正确理念,通过广播、宣传栏、社区活动等形式积极倡导军民选择正确的健康理念以及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以及相关信息。
2 加强卫生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术
鉴于我国目前社区医务人员专业学历较低,自身素质不高的情况,社区应积极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接收新知识,并且对自身素质教育加以培训,提高知识的同时也增强自身素质。
3 控制病源
社区身为基层单位,针对于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源头,做好源头管理、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病源,并且迅速的对传染源进行控制并且尽快上报疫情,并在社区内进行积极的防疫工作。对于疑似病例也不应抱着侥幸态度,应及时进行检查,确诊,以保传染病不再扩大。
4加强监测
传染性疾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其传染性,所以社区医务服务机构应对社区内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进行特殊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一些由于经济、家庭、工作原因在家进行治疗的病人,要建立系统的档案,对病人的病情做到及时掌握,并且及时上报的原则。
5 改善社区卫生环境
环境是影响传染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对一些已知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可以达到一定的防疫效果。所以要倡导社区居民健康、正确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并且对社区内的卫生进行积极的整顿,让良好的卫生环境成为阻挡传染病的一道坚墙。
6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社区卫生机构要及时、准确的了解社区内的人口状况,外来人口的人数以及有无传染病或者是否需要医疗帮助。并且与公安等部分联合对外来人口进行信息管理,实施流入与流出协同管理。并且一旦发现病源,要积极控制并且上报。
结语
传染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身体健康。所以身为民众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任务就更加艰巨,如何可以增强大众的健康意识,改掉不良习惯,并且针对传染病病人积极合理的管理和监测都是社区卫生部门必须去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梅碧琪,黄琼玉,张英华. 社会传染病特点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J]. 热带医学杂志,2003(2)
[2] 贾正凯. 浅谈社区传染病控制措施[J]. 医学信息,2011(6)
[3] 姜晓鹏,吴廷凤,郝模. 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和政策保障[J].中华医院管理杂质,1999(8)
作者单位:223227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朱桥镇卫生院
(上接第388页)
4 总结
医务工作者的手是医院感染病原体定植和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手卫生科学理应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和遵守,做好卫生洗手的监督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虽然目前卫生洗手还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但是只要广泛宣传,提高管理、控制和监测的力度,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对于切实改善医务工作者手卫生状况,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建玲,梁金花.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9(19):250-250.
[2]邓慧琴.加强手卫生干预预防医院感染[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 30(7):835-836.
[3] 刘文涛,主编.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手册.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103.
[4] 谭琳玲,李亚洁,李瑛.将感染控制在“手”中――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中国医院管理,2005,25(5):2123.
班级负责人:班主任陈安洪
班级管理人员:班主任、班干部
疫情报告人员:班主任陈安洪及本班全体学生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字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方法:选择辛庄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数据来进行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的分析和比较,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的是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而在2013年1月至今该院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对这两个阶段的管理和防治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强化了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力度之后,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制度更加的完善,社区居民对传染病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加的全面,提升了居民的满意率。
结论:辛庄中心卫生院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人员有意识地加强管理的力度,自觉地提升防治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有助于社区传染病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充分的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
关键词:辛庄中心卫生院 传染病防治 管理水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7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43-01
常熟市辛庄中心卫生院是由原来的辛庄卫生院与杨园卫生院合并组成的,辖区常住人口49652人,流动人口32512人,人口流动频繁,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我院与2013年1月1日正式由两个卫生院合并组建而成,主要承担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计划生育等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的体系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地了解我院在传染病的日常管理和防治方面的现状,对我院辖区内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在将调查的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辛庄中心卫生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的是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而在2013年1月至今该院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特别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传染病报告。对这两个阶段的管理和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该院共有医护人员113名,占地面积40亩,设有门诊部、住院部、预防保健部、后勤部、医技部等部门,日门诊量达520多人次,日急诊量210多人次。
1.2 方法。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的是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而在2013年1月至今该院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在2013年1月之前,该院并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住院部出入院信息、门诊就诊登记采用手工登记的方式,预防保健部对传染病管理采取人为查阅,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现象常有发生。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报告了传染病例165例,但是有12例传染病例存在漏报、迟报或未来报现象,由此可见在传染病防治和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社区的我院还存在诸多问题。
该院在2013年1月强化传染病信息化管理工作,将相关的隔离和消毒的措施加以落实,加强对常见的传染病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注重经常性的管理,并且定期地组织居民参加传染病知识的讲座,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居民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健康意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及对相关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地开展急性、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将2013年1月之前同2013年1月之后也就是该院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的力度,对这两个时期之内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程度、消毒隔离制度的建立程度、对环境和台面的消毒和记录、紫外线灯的消毒、洗手液的配备、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重视程度、社区居民对传染病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 [3]。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表1 辛庄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治现状
由此可见,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加强之后,相应的消毒和管理制度的得到了完善,极大地加强了居民对传染病的防治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得到了落实 [4,5]。
3 讨论
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传染病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亟需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将防治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督促的作用,并且定期地对卫生院的防治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4 结语
综上所述,辛庄中心卫生院在加大了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之后,提升了防治的水平和质量,使得这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的开展和运行,转变传统的观念,做好枢纽的角色,从而真正地将责任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杨勇,缪建,朱奕.社区458例急诊疾病谱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6,6:101-112
[2] 孙秀琴,王春秀,李红.社区卫生上门服务的病种及发病规律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19:85-94
[3] 马峰,李江,石清明,邓殷君,王意银,胡挺松,屈琳.成都部队传染病管理对策及其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杂志.2005,1:117-124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病人的收治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病种以及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保障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
第五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病人收治管理工作。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传染病病人收治的监督、监测、指导等管理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传染病病人医疗保障的有关规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传染病医疗广告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对患有传染病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特困居民实施救助。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医疗救治和集中收治管理的公益性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科学知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到传染病集中收治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其它医疗机构的传染病分诊点就诊。
第七条鞍山市传染病医院为全市传染病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负责集中收治传染病病人,并承担全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会诊、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任务。
鞍山市千山医院为全市结核病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在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规划和项目期间,肺结核病的诊治归口到市、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和鞍山市千山医院。
经市卫生局批准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收治性病病人。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承担辖区内的传染病病人收治工作。
其它医疗机构不得滞留、截留传染病住院病人。
第八条如遇传染病疫情暴发,现有传染病集中收治医疗机构无法满足需要时,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临时指定收治机构。被指定的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收治传染病病人。
第九条传染病集中收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传染病诊疗科目收治传染病病人,不得推诿、拒收或者超范围收治病人。对合并有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重病人,应当转至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治疗,被指定的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推诿。
第十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首诊报告、门诊日志及转诊负责制度;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和疫情资料管理制度,不得漏报、瞒报、谎报、迟报疫情。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机构应当将病人及时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诊断明确、需要住院治疗的,应当转诊至传染病集中收治医疗机构治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传染病集中收治医疗机构。
对合并患有传染病的危重病人和危重传染病病人,医疗机构应当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隔离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传染病集中收治医疗机构。
第十二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病人分诊、转诊或者转运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及消毒、隔离、防护等规定,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第十三条传染病集中收治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传染病诊疗技术规范,建立健全传染病感染管理组织和各项制度,做好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
第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支付传染病病人的医疗费用。对未经核准擅自开展传染病收治业务的医疗机构,收治或者变相收治传染病病人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