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家长教育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活动中体验:“我们在同一阵线”
城南小学家长联谊会以班级为基础,逐渐形成由班级家长联谊会到学校家长联谊会主席团的架构,并建立了健全的家长联谊会章程。章程第一部分就明确了家长联谊会的宗旨:1.协助、支持学校教育各项工作;2.保障本校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受教育的权益;3.增进家庭、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共谋良好教育的发展;4.联络家长感情,沟通家庭学校双方意见,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此外,经协商制订的家谊会家规,特别规范了家长言行,要求每位家长努力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做最好的家长;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做孩子最好的朋友等,并提出了“八不”和“八要”:不越权、不谋私、不乱说、不偏心、不干预、不冲动、不送礼、不溺爱 ;要文明、要低调、要团结、要无私、要务实、要创新、要热情、要主动。
细化的规范,明确的要求,激起了广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学校趁热打铁借助家长联谊会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直接为广大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活动打响了聚集家长热情的第一炮。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联谊会逐渐成为了一个主动支持、协助、学校工作的组织,与学校站在了同一阵线。
一位家长这样说:“家长联谊会,为家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平台。当我们家长能和一改严肃表情的老师共同聚焦孩子成长问题,共同组织并参与家谊会的各种活动时,我们成为了主人,这种‘主人翁’意识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正是有了清晰的主人翁意识,广大家长在积极参与家长联谊会各种活动的同时,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根据广大家长不同的学识才艺,在家谊会下成立了后勤团队、科学实验团、游戏设计团队、小天使舞蹈队、家长义工团、小记者培训部、摄影队等组织,积极协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无论是艺术节、读书节,还是校庆、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老师和家长共同筹备、携手并肩的身影时常相伴出现。科技节上,学科组的家长们带着孩子们一起设计科技活动,一起出外考古、制陶,研究水资源、制作植物标本,好几位学生在家谊会学科组家长们的指导下还获得了省、市的科技大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谊会的义工团,学校的所有活动,就连社区“创文”建设活动都能见到他们辛勤的身影。每天的入学和放学时段,轮值的家长义工都会准时护送孩子们安全入校和离校,风雨无阻。引用家长朴素的话就是“我们是来帮忙的”。这些护送孩子们的义工成为了家谊会里“最可爱的家长”。
在活动中交流:“我们一起共进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怎样教育好子女”一直以来却是家长们共同困惑的话题。为此,在学校家谊会主席的带领下,班级家谊会组织开展了主题丰富的“亲子论坛”活动。论坛由一些高素质、负责任、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家教经验。在这里,家长们可以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育儿心得,不少家长因此成为了好友;在这里,家长们逐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进而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能力。
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眼里,家长联谊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为了营造新家庭的浓厚情谊,老师与家长合作开展了团队培训活动,通过在活动中树立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形成合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许多老师欣喜地发现,家谊会成立后,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紧密了,彼此能以朋友的身份交流了。更让老师感动的是,许多班级的Q群、博客,都是由家长牵头创建开设的,网络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答疑解惑等提供了便利条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育的及时性、功效性,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城南小学第一届读书节”中,有10个读书积极家庭接受了学校颁发的“书香家庭”证书;在“亲子中华经典诵读节”活动中,有26个家庭被评为“经典诵读先进家庭”――这是城南小学家谊会“好书天天读”活动打造的一道亮丽的“名片”。一位家长写下这样的感言:“……书成为了家长、孩子、老师的好朋友,我感受到了‘好书天天读’活动的‘魔力’……”
正是家谊会,赋权城南小学的家长们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社会大熔炉锻炼自己,吸收营养,并在活动中收获友谊;正是家谊会,让城南小学的家长们真切地感受着家校共育氛围下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并体验着自身家庭教育的成长与成功。一位老师感慨地说:“家谊会让更多的家庭教育从生活型转向教育型,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从自然型转向科学型,共同构筑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真正达到了促进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的目的。”
在活动中反思:“我们共有一个愿望”
传统的家校关系,往往是单向的。一方面,反映出的大多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诉求,如换座位等,导致不少班主任经常为这样的“家长需求”而烦恼。另一方面,反映的往往是家长对校方的请求,如要求学校安排一位更好的老师,这也使不少校长深感无奈。而这样的现象在城南小学就很少发生。
六年来,家长联谊会开展的活动正是基于简单的共同愿望,即不伤害孩子,为孩子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家校环境。他们总结出这样一套经验:
一是在“选”字上做文章。真正选出家长的代言人,选出学校、教师的同盟军。城南小学家谊会的主席是在班级家谊会活动中由家长推选出来的。推选标准是:主席有博爱情怀,关心孩子成长;要热忱,有责任心,顾全大局,敢说真话。推选程序科学客观,杜绝用学生成绩衡量家长水平的“择优”误区。
二是注重目标一致。家校合作必须要确立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目标。通过定期召开家谊会主席团会议、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一起商讨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94-01
小学生处在少年儿童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心理素质脆弱,这样对他们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由于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带来紧张、烦恼、焦躁等情绪,形成某种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更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他们的尊严,更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小学生的交往需求,往往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却往往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假如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容易受到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不利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会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会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而教师严厉或放任,也会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3)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挫折与焦虑。由于现在我们的教育还远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自己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怎么才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呢?
首先是创设和谐、宜人、人格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要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教室布置的内容要随着教育目标和季节变化而变化。教室里处处体现人文色彩的痕迹,很自然的把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的整合起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了良好的成长氛围。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会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小学生情操,充实小学生生活,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其次是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精神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氛围,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教师必须转变心态,在课堂上改变以往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发挥出内在最优的潜能。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职责。
1、我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德育教导组成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所有班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并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实,职责明确。
2、组织学习,统一认识。
因为我校地处农村,面对的都是农村家长,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祖辈家长,因而家庭教育的质量相对较差。为了让全体教师、全体家长了解“家长学校”的意义、目标、内涵和策略等,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利用“校务办公会议”、“全体教职[网—找文章,到网]工大会”、“班主任会议”、“家长学校”、“港西小学家庭教育小报”、“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有关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办家长学校重要性的认识,为提高家教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在每次活动中,我们实施点名签到制度,对没有准时参加活动的家长,由班主任联系补课,从而确保家长学校工作扎实开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
(一)建立基地
我校把计算机房和图书室作为家长学校的活动基地,并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示范户提供学校图书室的部分书籍,供他们学习。同时,学校的计算机房向学习型家庭创建户开放,让他们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二)提供资源
我校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推荐《学习型家庭》、《家庭教育》等书刊杂志,并免费定期向家长发放《港西小学家庭教育小报》,给家长送去了精神食粮,并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家长园地”,给家长提供了资源共享和及时交流的平台。
(三)开展系列活动
1、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
我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教议教,以达到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从而给予学校教育积极的、默契的配合。
(1)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主题,开设家长学校讲座。
本学期我校家长学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精心选题,安排教学内容。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入校的特点,各种良好的习惯在养成阶段,便开设了《让你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二年级开设了《学习型家庭中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三年级开设了《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四年级开设了《亲子沟通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五年级开设了《学习型家庭需要现代化的父母》等等。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讲课,不仅提高了家长的整体水平,而且在家校之间架起了素质教育的桥梁。
(2)以切实提高家长育人素质为目标,围绕“百户学习型家庭建设工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今年十月底我校假座北双村村委会会议室,以“让‘二期课改'走进你的家”为主题,开展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活动由学校支部书记主持,在我校就读的北双村5xxxx学生家长参加了活动。首先由陈建忠校长围绕“二期”课改的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以及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等,进行了生动的讲解。然后由北双村妇代会李小英主任结合面上家庭教育实际与个人家教的体会,深入浅出地谈了作为家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最后家长就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我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家长纷纷表示:“通过这一活动,既让我们接受了‘二期'课改的信息,又为我们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疑难问题,真是收益匪浅。”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各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与时代同步、和谐发展。
(3)以学习型家庭推广工程为抓手,把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一开学,我校根据港西镇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去年抓拓展工程的基础上,努力抓好推广工程建设。各班按85的比例上报,并落实指导老师,有重点选择一些家庭作为重点户指导,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同时我校及时总结创建工作中的经验,树立典型,全面推进。上半年积极配合港西镇做好学习型家庭表彰总结会的准备工作,其中1xxxx家庭被评为港西镇优秀学习型家庭。并由两名家长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及时推广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成功经验。
为了指导每个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十月份我校开展了《在学习的家庭里……》的个案征集活动。每个班级选取了两户有代表性的家庭,让家长撰写在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点滴收获与体会。我们选取了部分材料刊载在我校的家庭教育小报上,让大家学习借鉴。
(4)以走进课堂、参与活动,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为目的,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今年下半年,我校开展了向家长“开放日”半日活动。先让家长进课堂听课,让他们对“二期”的理念有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专题讲座、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互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获取教育方法,为家庭中实施成功教育奠定基础。“开放日”活动,既向家长展示学校良好的校容校貌,展示了我校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也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发展,为家校同步教育奠定了基础。
今年12月初,我们邀请了一年级学生家长参加了我校一年级小朋友儿童团入团仪式;12月底,我们邀请了部分家长参加我校迎新年亲子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轻松愉悦的氛围,不仅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通过活动,大部分家长的家教水平、个人素质、育人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在教育子女上做到与学校保持一致,而且议教能力有所增强。
三、以《港西小学家庭教育》小报为载体,沟通家校感情,介绍家教方法。
一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学习疲劳。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2.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及逆反厌学的心理。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3.厌学。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4.人际关系失调。这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5.青春期发育期中的性心理问题。这一时期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二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1.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
自残,作为一个科技名词是这样定义的:某些昆虫被捕获时自行脱落次要附肢以求逃逸、生存的策略。科技名片是这样解释的: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因此,如果不特别指明,自残仅仅是指对肢体的伤害。
关于自然界中动物的自残现象我很早之前就学习过,作为成人的自残也早有耳闻,关于儿童的自残现象我真有些孤陋寡闻,怎么会把那么残忍的字眼儿和花样年华联系在一起呢?但是,上学期发生的事儿却让我非常震惊。
上学期的某个下午,紧急召开五六年级班主任会,校长要求大家严查学生自残事件。我一直是学生的好朋友,班级管理非常民主,班风积极向上,学生热情活泼,我自认为“自残”与本班孩子不可能有缘。但还是认真检查了孩子们的手和胳膊。居然有三个孩子的胳膊上有划痕。小婕的划痕我早就知道,她告诉我是她家的猫咪抓的。晓敏的胳膊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会出现几道规则的划痕呢?她可是我们的班花呀,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组织能力也很强,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她的划痕是怎么来的?小花的胳膊上怎么也会有一排密密的划痕?她是上学期转入我班的,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在乡下抚养,性情比较孤僻,刚转来几天就离家出走,去找爷爷奶奶。急坏了的父母最后在车站找到她,临走前她告诉一个邻家小女孩,爸爸妈妈只爱弟弟不爱她,她也不爱爸爸妈妈,也不爱学习,要去乡下找爷爷奶奶。
我小心翼翼的调查之后,发现那些孩子居然都是“自残”!我可爱的孩子们!她们的行为让我非常心痛和震惊!查明原因后我很快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认真分析儿童自残的原因
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过度严苛的形象,让孩子变得自卑,孤僻,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自残者多数对自己不认同,有对自己进行惩罚的意思,有自残心理的人是很痛苦的,都想及早摆脱这种自残心理。
二、加强家校联系,为孩子真正减负
小婕从小弹古筝,近段时间学习班经常组织他们去各种场合表演,每次她都很紧张,又要学习拉丁舞和画画,还要应付学校的功课,孩子感到压力太大,就悄悄的用削笔刀在胳膊上划。我很快和小婕的家长联系,经过商量让孩子放弃了画画和古筝的学习班,仅仅留下了她最喜欢的拉丁舞。不那么繁忙的孩子的作业也更整齐了,笑容更灿烂了。要让情绪管理教育准确落实,协助孩子心理良好发展,父母要扮演愿意倾听孩子心声的角色,加强相互的沟通,并指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宣泄压力,及时处理不良情绪,让孩子心情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三、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友谊观
晓敏自残的原因似乎很幼稚,最近和她最要好的两个孩子不理她了,她怎么也想不通,一气之下划伤了胳膊。我告诉孩子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残心理和自残倾向的发生。经调解,晓敏也和朋友们重归于好,并且有了更多的密友。
四、为童心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小花的爸爸嗜酒,酒后常打她,父母三天两头吵架,这次她看上了一本课外书,想买,但是妈妈拒绝了她,理由是弟弟看不上,她很委屈,碰巧打烂了水杯,她用碎玻璃片划伤了胳膊。为了让小花尽快的适应环境我可没有少操心呀。我经常提醒孩子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经常和父母联系,提醒他们在家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在学校不但在生活上尽可能的提供帮助,而且专门安排一些随和的孩子和她做朋友,经常找她谈心,经常给她提供展示机会,提高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有了许多进步,性格开朗了,并且有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兴趣高涨,美文竞赛时还得了校级二等奖,过母亲节时还给妈妈买了一瓶护手霜。
看着孩子们的进步我由衷的高兴,但也忘不了经常给他们敲敲警钟,时不时的暗查明访。好在,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发现本班孩子有自残事故发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时时处处留心孩子的各个方面,不但是外在的表现,更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的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可能会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
参考文献:
[1]汪瑞林.学校教育需要微创新.中国教育报.2013.12.14
[2]朱文君.小古文一百课.济南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在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型。因此,我校对家庭教育特别重视,在家长学校工作中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地措施,并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详尽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
我校为地处纯回民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周边的居民受宗教礼仪的影响较深,他们对教育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所以为了顺利的展开家长学校工作,我校在工作展开的前期,对学生家庭教育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调查。经过我们的细致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为:
1、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盲目性太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大多数家长文化素养质偏低,所以他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龙”之方,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
2、多数家庭缺乏文明教育。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此外,农闲时,有的还经常酗酒、赌博,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
3、“唯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一部分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惟命是从,若有不顺,便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拳脚相加、施以棍棒。据统计,90%的家庭教育中都有打骂行为,这些家长似乎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却认定孩子不百依百顺就是错的,要让孩子“改”掉“叛逆”行为,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体罚,这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致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怯懦、孤僻的性格。
4、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我校存有一部分单亲儿童,一部分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进城经商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接受隔代教育。这些家庭的隔代教育往往含有很大的溺爱、娇宠成分,所以他们也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
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的家庭教育措施。
总体看来,我校的家长受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困惑。为了使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与孩子平等沟通、平等交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采取以下措施来指导家庭教育:
1、组建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一为最高教育境界,我校在了解的基础上,聘请了六位文化素质较高、在村民中威信较好的学生家长为家长委员会成员,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以他们为辐射点,对家长进行潜滋教育。在家长委员的宣传下,家长渐改“女孩子大了少出头”的封建思想,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在他们的支持下,我校的百名学生大合唱在灵武广场演出,课本剧《九色鹿》被市教育局选送到银川市比赛,并获得二等奖,这也是唯一一个参与银川市比赛的农村学校。
2、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我校按计划每学期为家长们上两次课,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同时向他们介绍孩子在校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校家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子,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衔接起来。经过几次的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家长们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采取悉心教育的态度,因此,我校学生也渐变得乐观、好胜了。
3、建立家校联系册。利用联系册向家长告知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向家长和孩子提出相关的要求,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告知老师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一年来,我校利用这种无声的交流获得了很多家庭教育信息,如“孩子是否按时休息”、“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并有和交流困难”等,在这样的沟通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为健康培育每一个孩子奠定的基础。
4、开展教师访千家万户活动。暑假期间,我校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走入了每一位学生的家中,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帮他们解疑。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感动了很多家长,他们一提杜木桥回民小学的老师,都竖大拇指,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放心!”
5、建立“阳光少年”成长录。在关注家校教育的同时,我们还编订的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阳光少年’成长录”。在此册中,我们主要以“争星—集星—成阳光少年”为手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其实这也是家校教育的终极。
6、展开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家庭教育,我们设计了“杜木桥回民小学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试卷从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与孩子、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思想端 正、教育方法好的家长是少数;教育态度比较端正而教育法不够完善,自身感到教育能力欠缺的是多数,教育态度不端正,父母本身有问题的是少数。我校还对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学生家长也欣然接受我们的建议,还要求我们多做这样有益于他们思想成长的活动。
三、反思总结,再增加家校教育的合力。
做了这么多家校教育的工作,难免有疏漏,“为了更好,只有努力”我们发现,今后工作中还需完善的地方有:
1、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认为只管吃饱喝足为本份,学习成绩有学校,一遇到学生成绩下滑,直接指责教师。这种家长的片面认识还需耐心疏导。
2、参加家庭教育理论培训的人员偏少,应该加大家长委员会的宣传力度,“不求次次参加,力求有次参加”式的渗透,让家庭教育越来越优。
【关键词】中学生 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身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如今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1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1.2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3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2.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2.1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2 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 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2.3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解决办法通常如下:①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②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③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④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看来,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3.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3.1.1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每个人无法选择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一个人出生后,就在家庭的环境中,受到家庭成员的职业、素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家庭风气、人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一个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起点,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潜移默化之中而受父母的影响是最多的,所以平时家长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
3.1.2 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力量,中学阶段既要为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下思想基础,解决好思想、信念、道德、修养问题,又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和迎接新挑战的各种能力,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是必要的补充,家长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力量。许多事实表明,重视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学生学习成长比较健康。
3.1.3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的教育范围和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全方位来培养人。家庭教育对于中学生个性如价值观、理想信仰、性格等等形成起主要作用。而且,家庭教育在对中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等方面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因而怎样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
3.2 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以下几种不好的现象:一是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从而使得孩子普遍出现无情、无能、无责任感。二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导致的不良情况。今天大多数孩子生活的环境已由过去单纯的“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成人对孩子的影响在加大,孩子对成人的依恋心理在加大,同时孩子与成人的矛盾也加大。三是孩子生活内容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新信息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网络等渗入到每个人,家庭。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电视和网络,与父母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慢慢地,孩子向家长关闭了心灵大门,而家长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有的家长视孩子为宝贝,特别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溺爱纵容,百依百顺,把小孩当作“小皇帝”;却苦于教子无方,感到为难困惑等等。
3.3 要想对学生的教育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从家庭着手。学校的存在不能减轻家庭的教育责任,相反,家庭通过正确地发挥它的主体性,才会提高学校存在的价值。因此,无论家庭、无论学校,都必须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现在,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由于受到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片面强调家长权威,“父母说了算”,要孩子绝对服从,棍棒代替教育,使小孩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人为地扩大“代沟”,这不利子女的教育。现在的中学生独立性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需要人格的尊重,心灵的沟通,他们不是被“征服”的对象,家长必须摒弃专制的陈旧观念,掌握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意愿,相信孩子的能力,创造一个民主宽松、亲切和睦、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学生成绩不理想及行为不符合规范时,许多家长往往会因“恨铁不成钢”而采取种种极端措施,如打骂、冷处理等等。而大量事实表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家长应当冷静、耐心、主动地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特别是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失败的原因、错误的所在。然后与学生一起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身作则,尽量帮助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也适当的采取一些合理的惩罚措施,以强化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学生很容易接受家长平等、民主、和谐的态度,这可以使学生感到家庭的温馨从而主动地和父母交流,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况,对自己进行更多针对自己问题的、有实效的教育。特别是对于成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从小由环境养成的品格习惯在以后的成人阶段很难改正,家长生活方式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有大成就的天才也莫不受到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的熏陶,才最终奠定他们成功的基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成功就得益于父亲对他的培养和父母的家庭教育对他的熏陶,成为一代伟人。
家庭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有效,对中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中学生今后的成人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同家长们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孩子们做好详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KH*2/3D〗
参考文献
大家好!
很多人都觉得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很轻松很惬意!的确,在园中,孩子是快乐的,除了老师带给了他们玩的、吃的、学的乐趣外,还有老师为他们创造的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 教师是爱孩子的,从心底的出发。
但是很少有人会考虑幼儿教师所处的环境。年年孩子不同,班班孩子不同,个个孩子不同,如此多的不同,带给老师的不仅是欣喜,同时不可避免的是更多的挑战、困惑和艰辛。
有一天早餐后,一个爱流鼻涕的小男孩煊可能肠胃不舒服,将刚吃下去早餐吐了出来,他的嘴角,衣服都留有,如此秽物,真的不堪目睹。不要说收拾,看见的人都会恶心倒胃口。而老师见状马上过来,毫不理会那些脏物,认真地清理起来并轻声细语地安慰: “没关系的,以后要注意,不要乱吃零食,知道了吗?”
打扫呕吐物和清洗拉在裤子里的大便是常见的事,更不用说给他们擦鼻涕擦眼泪擦屁股,哄他们吃饭、睡觉,这些都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和爱心。所以好多刚来幼儿园上班的老师,都会出现没有胃口的现象。
孩子有难处可以找父母、找老师;家长有问题可以找园长、找老师;可老师找谁?面对家长、园长和孩子,幼儿老师载负着何其重的责任啊!
温柔、漂亮的杨老师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对每个小朋友都充满了爱。一次,一个向来捣蛋的小男孩滔滔不仅欺负了小朋友,还拒不认错,闹情绪。为此,杨老师批评了他。可第二天,滔滔就没有来上学,他爸爸倒是打来电话向园长控诉了一番。天地良心,作为旁观者的我,可以为杨老师作证,杨老师并未像滔滔爸所说的那样。真是冤啊!最后杨老师上门道歉,向家长说了好多好话,陪了好多的歉意,才化解。
又如,下午老师下班了,但碰见家长没有按时来接小孩。那么,老师得继续照顾小朋友,直至家长来接。有时老师照顾吃饭、睡觉后,家长很晚才来接。……
当老师不易,当幼儿老师更不易。幼儿教师是特殊的一群。他们的收入没有小学教师高,社会声望也没有中学、大学老师高,他们通常被称为“孩子王”,是带着孩子玩的“高级保姆”。是的,他们没有科学家渊博的知识,也没有企业家灵活的头脑,更没有白衣天使的回天之术。
然而,孩子是从幼儿教师怀里迈出启蒙人生的第一步。要使摇篮里的生命长大成材,离不开幼儿老师!一个人当他有所建树,名扬天下时,也许是老年、青年或是少年?但支撑他伟大成就的宝塔里底座里,绝对也离不开幼儿时期的良好教育。
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世界是神奇的,他们的小脑袋里总是装着“为什么”,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天才,脑子里充满了智慧,孩子们都想从老师那得到满意的答案。可见,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都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幸福时刻。每当看到孩子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一种丰收的喜悦就在他们心底绽放,一股幸福的暖流就在他们的心底回荡。日出日落,风风雨雨,他们就在孩子们的微笑中,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感受到世界的博大,生活的美好。
心理学家指出,如今一场“沉默的瘟疫”――自我伤害(即在无知中进行自虐)行为正在我国不少地方的孩子中间悄然蔓延。专家们建议父母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并认真对待此事,不可逃避不管,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孩子只是好奇心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孩子之所以自虐,是由于身心受到了伤害,自我感觉压抑,要寻找一种自我解压、自我发泄的方式,并不是真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自虐行为时往往采取“无言”或“直接斥责”的方式,使得孩子更不愿和父母沟通。作为家长,如果想要了解孩子为何会伤害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
第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心声是为了让孩子说出心里话,而不是敷衍家长。要想让孩子说心里话,家长就要学会用心聆听的技巧,在与孩子交谈时应放下手边的事情,专心地听孩子讲述,并注视着他的眼睛,年龄愈小的孩子眼神的接触愈重要。一位家长问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你在家遇到的最挫折、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女儿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跟爸爸讲话最有挫折感、最困难,因为爸爸的眼睛从来没有认真看着我,不知道爸爸在想什么。”这个事例告诉家长,父母一定要养成专心、耐心听孩子讲话的习惯,让你的孩子随时都有机会把他的困扰和痛苦讲出来。另外,父母在与孩子谈话中还要掌握几个原则: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述,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想法,不要急于指责、批评或改变孩子的做法,给自己、也给孩子一个空间,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说出心里话。孩子如果觉得自己的想法被父母尊重并接纳,也就比较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了。以吴琪的儿子自虐为例,专家建议家长不需要质疑孩子是否在说谎,甚至可以称许他的研究精神,问问孩子“实验”的感觉,而且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讨论孩子采用这种方式来验证某事的风险,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到图书馆查查百科全书,让孩子知道要寻求一种答案或者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更好、更稳妥的方式。
第二,父母言行要一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言行不一极易造成孩子的价值观混乱与挫折感。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都说自己爱孩子,但却不肯每天多挤出一点时间去听孩子说说心里话,陪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去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孩子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被爱、被重视。一位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中说:“我每天放学回家,你说得第一句话是问我今天考的什么、多少分,第二句是问明天考什么、估计会考多少分。难道我在你心中除了分数什么都不是吗?”家长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快乐地成长。实际上,人生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一位朋友的女儿拉得一手好提琴,但却被父母强迫着报考了医学院校。她很不开心地说:“如果父母让我学音乐,我肯定会成为一个快乐的音乐家。”
第三,教育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EQ)虽然已经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但真正实施起来不少人却走入了另一误区。受传统文化与观念的影响,我们教育孩子在情绪表达上要符合中国传统的“温良恭俭让”的模式,很少教导孩子如何符合人性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面的情绪。要让EQ教育准确到位,使孩子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发展,父母就要学会扮演倾听孩子负面情绪表达的角色,并能表达同情与理解,这对孩子的情绪调整很重要。孩子如果不会体验、表达和适度宣泄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将负面情绪压抑下来,久而久之,他们要么会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要么会以自虐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因此,学会和自己相处,让情绪有一个适度的出口,是孩子管理好自己情绪的重要能力。
面对孩子的自虐行为,焦急的父母应该静下来,这是父母反省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重建亲子关系的契机。就如同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史蒂芬・雷文克隆在《割腕的诱惑》中指出的那样:“健康的教养态度是不会培养出自我伤害的孩子的。”史蒂芬・雷文克隆建议父母可以遵循以下的预防之道:①对孩子的感觉要尽可能保持最大的耐心。②要给孩子时间来讨论他们的问题和烦恼。③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让孩子有安全感。④夫妻之间要沟通有关孩子的事。⑤避免亲子角色反转(孩子与父母的角色易位,父母过度期盼、依赖从孩子那里得到鼓励、情绪支持和肯定,孩子变成父母的依靠者、主宰者)。⑥父母要努力表现自我价值感、解决冲突的能力以及处事有弹性、圆融的正向典范。我们也可以从美国著名文学家Dorothy Law Noite生前的一首诗《孩子从生长的环境中学习》找到一些启发和力量:
孩子从生长的环境中学习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遗憾自己。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去爱。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赏识中长大的孩子,会有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