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讲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矿区 小学班主任 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最初的引路人,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巨大。
对于矿区小学班主任来说,鉴于学校及所在环境的特殊性,具体表现有矿区小学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学生家长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疏于管理,故其教育管理工作不同于城市和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因此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是必须的。
一、小学及环境现状
矿区小学隶属于矿区,是矿区社会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矿区小学远离城市,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没有城市小学那么好,但强于农村小学,加之矿区学生绝大多数是职工子女,家长总体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1],再者矿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家庭、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影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且随着矿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减缓和就近城市吸引力的增大,一些矿区职工离开矿区,导致其子女的上学问题变得愈加复杂。因此针对矿区小学及其环境的变化改善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对矿区小学班主任来说刻不容缓。
二、矿区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
(1)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和学生是两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改变以前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因为这种态度只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树立人本主义学生观,不能管得过严、过宽,要摒弃一个人说了算的工作作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使其成为班级的主人。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衔接的成长网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结合和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小学生教育工作中薄弱的环节。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矿区小学班主任应从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引导。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对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辅导、讲座、咨询等形式的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传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此外还应主动向家长推荐好的家庭教育书籍,不断推进矿区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提高,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树立家庭教育先进的典范,并推广好的家庭教育经验。至于社会对小学生教育方面,对矿区小学而言主要是呼吁矿区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矿区小学的师资水平,丰富、完善学校的教育资源,并投资建设少年宫、科技馆等课外教育基地,同时还要利用好矿区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校内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上述的各种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对于小学生教育的沟通互动更加顺畅,促进小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3)因材施教,鼓励、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是每个学生都优秀,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学生都出类拔萃,但他们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学生[2]。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用爱去温暖学生们幼小的心灵,用责任区承担教书育人的重托,用知识去浇灌他们渴求知识的梦想。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其个性化发展的环境,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友爱,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对小学生的教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矿区小学班主任肩负着教育、管理的双重重任,无悔的为学生的成长输送营养,承载着学生前进的脚步,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学校 家庭 社会 德育
“人之初,如玉璞。”小学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孩童抓起。目前,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求知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该端正办学思想,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当前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在学校内部建立思想品德教育网络,成立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组成的领导班子,以思想品德教学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道德教育。要把掌握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设计一些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把道德学习与道德行为融为一体,坚持“学”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中,提高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增长向善行善的心志。
2.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学习,要安排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一些特别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
3.学校要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模仿力极强而判断力不强的小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处在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优点或缺点,都会机械地模仿,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到爱岗、敬业、勤业和品德高尚。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二、加强与家长联系,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随时随地地教育和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都将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将伴随着人的一生,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
2.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话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
3.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家长应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心理特征等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访,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使老师、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以便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有意识地帮助家长给学生安排一些家务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认为,能让自己的家长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是对其成绩的一个肯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励学生上进,增强自信心。
三、密切与社会联系,实施全方位思想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参与社会竞争,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对小学生的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
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环境——学校,现在对这一方面都十分关注,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常见心理问题有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厌学、兴趣变淡、情绪偏极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在当前教育中探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发挥心理育人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早日成材夯实基础。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我为了探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学校371名学生中做了心理测试问卷,问卷测试表明: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只有70人,占测试人数的15%。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只有94人,占测试人数的20%。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有108人,占测试人数的40%。
(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有85人,占测试人数的18%。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有14人,占测试人数的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中心理非常健康的只有15%。比例最大的是有一些障碍的占40%,大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
1.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活动
“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春节前夕组织学生到社区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我们还组织学生和农村小学的孩子“结对子”,让结对子的孩子互通书信,互到对方家中住一个晚上体验对方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孩子的艰辛和快乐。学校还开展了“幸福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我们邀请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讲师团专家杨鲁博为学生和家长讲课,他以鲜明的事例,以其情真意切的表达,以心换心的现场互动,启迪人们的心灵,唤醒人们的良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强烈震撼和共鸣,让许许多多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反思,更加清晰地确立了人生目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2.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纠正个别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使之入脑、人心,形成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我就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每周四为学生的咨询日,给孩子有倾诉的地方,我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沙盘游戏,OK卡片,绘画疗法,意象对话等技术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和心理测试。我校设立“知心信箱”以更深层地触及学生心理,使心理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针对学生信中涉及的不同内容,采取多种方式给予解答,给学生本人回函,解答特殊问题;个别谈心,面对面解决心理问题等形式。
4.利用QQ群授课,让更多人受益
从去年开始我每周四晚上八点利用网络QQ群讲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在梨树园小学志愿者协会QQ群里咨询我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么多问题,该怎么提高咨询效率呢?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式,每周四晚上八点开始,在群里为家长和孩子讲课一小时。
每周四来临之前,群的管理员都会把讲座主题提前公布出来,让大家做好听课准备。因为授课出色,我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支持,也受到了珠山区“小巷讲堂”公益项目的关注,各方媒体争相报道。
在一群热心家长的协助下,渐渐地,我校群的家长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养成了每周四听课的习惯。
三(2)班李xx家长说:“又到礼拜四了,又有课听了。真心感恩群里朋友的付出。希望正能量积极阳光大爱伴随着家教课堂散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父母、家庭受益。”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增加群里的互动性,我开拓思维,开始组织QQ群里的家长和学生当“讲师”,“现身说法”为大家传授宝贵经验。比如,第6期讲座的家长讲师刘艳玲就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主题,分享了从幼儿园到现在、陪伴女儿一起成长的点滴故事,她的授课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共鸣,让大家看到了一位超级有爱、负责的好妈妈。听了她的课之后,家长杨xx说:“我们要学会当个好父母,让孩子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成长,家长不要玩手机,真爱陪伴,快乐成长。”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大大改善,家庭教育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从重智轻德向全面育人的方向转变,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也即其价值取向发生了众多变化。1)家庭教育的目的变得明确而务实,素质教育培养得到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家长们的教育目的也有所改变。家长不再单纯追求文凭,而是孩子的全面综合发展。在被调查的家长中,64%的人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为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8%的家长认为,掌握一门技术对孩子很重要,人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身发展,读书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8%的家长选择读书为了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还有10%的家长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当问及你认为孩子哪些方面最重要时,64%的家长选择成绩好,考分高;14%的家长选择爱劳动,能干活;60%的家长认为思想品德、个人品质最重要。由以上可见,那种追求成绩和考分,忽视其他素质能力的观点已经渐渐淡出家长们的脑海,也即父母也开始重视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绝大部分家长而言,把子女培养成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符合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已成为共识。2)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据调查,有80%的家长开始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已经逐渐力不从心。因此,部分家长在工作之余还不忘给自己充电,并主动了解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翻阅相关家庭教育的书刊,有57%的家长参加过较为系统的家长学校培训班。而且约32%的家长有过利用网络寻求家教秘方的经历。由此可见,家长们在实践家庭教育的同时,开始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标志着家庭教育开始走向科学教育的轨道。3)坚持正面教育、讲求教育方法逐步成为主流。在家庭教育中,肢体暴力惩罚正在被大多数家长所遗弃。当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或不听话时,70.5%的家长都主张采取谈心的方式,正面教育,以理服人。50%的家长认为父母和子女应平等相处,共同探讨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家长认为,父母应平等看待孩子,允许他们讲出自己的意见,不能随意将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强制他们服从。还有一部分家长重视言传身教,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赋予了人才以新的含义。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处于发达地区的农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完善,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教育的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2)父母的知行分离现象突出。3)亲子关系冷漠。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4)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针对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对父母而言,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家长在工作之余,多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出符合实际的成长期单。再次,家长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注意家庭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另外,学校课程和家庭教育面对都是孩子,但是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孩子既属于学校,也属于家庭。这样,在孩子面前,就可能有两种培养目标,一种是学校的,一种是家庭的,由于每个家庭的经历和状况不同,其子女的培养目标与学校的不一定一致,教育目标的不一致容易造成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对孩子的影响也可能产生冲突和抵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议家长和家庭参与学校课程以缓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家长和家庭应当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去。
对学校而言,要大力挖掘并科学利用家庭教育这个有力资源。使学校教育得到更好的延续和补充,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一方向,学校要积极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针对本地区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有重点自我“补课”,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教育有的放矢,便捷高效。为此,学校可设定信息开放日和家长接待日。公布教育最新信息及学校工作的进展情况,欢迎广大家长到学校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特殊原因而不能到校的家长,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书面沟通。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核心作用,通过个别联系(家访、师访、书面联系等)、召开家长会、举行开放日活动、举办教育讲座、组织家长委员会等具体途径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同时,学校可通过一定的方式指导家庭教育。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的老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学校应当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工作。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请课程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新课程的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长理解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孩子并与孩子一起成长。最后,对于大多家长来说学校所能提供的最重要的支持方式就是为其提供信息支持。这些信息的内容对学校支持家长的参与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向家长提供的信息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向他们个人的孩子,可以是孩子在学校内所参加的各项学校活动及其表现,家长对于有关的一般信息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站,把学校的政策、学校的课程安排、学校的活动安排、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任课教师的名单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发到网上,家长可以随时上网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以便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在对学校相关信息了解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对学校课程安排提出建议,可以走进学校和课堂听课并参与孩子任课教师的教学课程设计。
一、目标任务
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0日,培训子女在18周岁以下处于婴儿期、少儿期、青春期的母亲群体,要求每个学员完成24参训学时,其中12学时集中学习,12学时自主学习。
二、培训内容
(一)通用课程(适用所有年龄阶段孩子母亲的必修课)如下:
1、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教子观念,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帮助孩子成功。
2、家庭教育的误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探索家教成功之路。
3、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教给子女沟通的最有效方法,消除您与孩子的情感隔阂,让您的家庭充满欢乐与笑声,让您的家庭阳光绽放。
4、做孩子廉洁的表率告诉家长如何做廉正的表率,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5、发现孩子潜能,发展孩子智慧。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使母亲善于根据孩子特点发展孩子潜能。
6、现代妈妈的仪表美。学习美容,礼仪知识,提高母亲自我形象设计能力。
7、现代孩子的成才途径。介绍现代人才观,正确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8、妈妈理财经。学习理财知识,培养孩子理财素养。9、家庭教育经验介绍通过成功家长的经验介绍,改进家教方法。
(二)幼儿家庭教育(适用0-6岁孩子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孩子与书交朋友,了解早期阅读的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孩子上小学了,你准备好了吗;了解小学教育特点,懂得如何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学习儿童保健知识。
选修课包括:1、走进艺术的宫殿从小发展婴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艺术修养;2、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游戏,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学会如何与幼儿做游戏;如何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学习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适用小学生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怎样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了解儿童成和发展特点,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选修课包括:1、呵护儿童心灵成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儿童心理健康;2、儿童一生有用的书推荐儿童一生有用的书,丰富人生。
(四)初中生家庭教育(适用初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关注初中生健康成长;2、如何正确对待考试了解初中学习特点,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选修课有:战胜挫折学习如何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高中生家庭教育(适用高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了解高中学习特点,帮助孩子顺利适应高中生活;2、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考关科学看待高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考关。
选修课包括: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职业学习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
三、培训方式
根据母亲群体分布、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坚持点面结合,上下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面授、自主学、远程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申报阶段。2009年4月底前,参评点上报申报表(见附件)至县妇联备案。
2.评选及奖项设置。2009年12月,县妇联、县教育局联合成立考评组对申报点进行评审、认定,确定、命名6个优秀培训点(服务站),纳入县妇联、县教育局对下属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加分范围,由县妇联、县教育局授予匾牌,颁发奖金5000元。设立优秀奖、入围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并对所有入围作品颁发荣誉证书。
五、工作要求
一是针对母亲的需求举办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讲座,引起社会各界对母亲素养问题的重视,形成关心母亲、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二是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母亲的教育培训模式。在扩大家长学校的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注重为母亲提供亲子课堂、家庭教育服务超市等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为母亲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组织专家与母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母亲的教子困惑,为母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四是开展母亲素养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向母亲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使母亲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
六、联系方法
联系人:
电话:
关键词:幼小衔接;互动;幼儿园;小学;家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关于幼小衔接,专家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正确的幼小衔接,它能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健康、快乐、自信地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渠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孩子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教师从制订的课程计划到选择课程;家长从监督者变成了合作者、支持者。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现在的教育理念,孩子、老师、家长都是密切联系着的,他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合作,谁也离不开谁,这是多么的和谐,像一首美妙而又动听的乐曲。
一、互动站一: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是帮助孩子实现身心健康,最后为孩子减压入小学的不适应。
1.小学老师参观幼儿园达成共识
幼小衔接是件非常重要而又关键的事情,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有了互动,才能促进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可邀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参观,让他们也了解孩子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在互动中,我们必须与小学教师达成共识,如,在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在生活自理方面的一些过渡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
进入小学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总会有一些担心。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幼儿园外部的资源,让孩子参观体验,不仅可以排除了进入小学的担忧,而且还可以提前熟悉小学的生活。
在进入小学参观前,我们要收集孩子们担心或焦虑的问题,如孩子们担心小学的老师很凶;担心小学没有游戏玩;担心小学有家庭作业等,我们和孩子带着这份担心从幼儿园出发,来到了小学。首先应让孩子们观看小学生上课的样子,其次欣赏他们的作品,再次参观实验室、音乐室等地方,最后引导孩子们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与小学生进行互动,让幼儿真真正正地了解小学生活,避免了幼儿进入小学的担心。
3.创设情境,模拟小学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观回来后,我们可利用环境创设“模拟小课堂”,把平时学的内容根据不同领域进行了分类,并制作了课程表;鼓励孩子每天背着书包早早地入园,并学着自己整理书包;上课时提醒孩子坐姿要端正,认真听讲,大声地回答提问等,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与孩子进行互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并接纳孩子的想法,支持他们去探索发现,从而更深入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互动站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家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才能促进家园的互动。
1.开启家长助教模式
家长资源不可多得,我们应好好地挖掘和利用,对孩子来说,直接获得比间接获得还要好。因为孩子的亲身感受,才能使孩子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请一位在小学任教的或者是懂教育的家长来幼儿园,根据小学上课模式,给孩子们上课,亲手教孩子们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感受小学生上课与幼儿园上课不同的地方。
2.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家长是孩子进入小学生活的关键人物,是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大班的孩子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生活了,家长们都非常的担忧,自己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作为懂教育的老师来说,相伴三年,最后只能为家长做一些辅导性的推手,可以请资深老师为家长们作“专家谈幼小衔接”的讲座。针对幼小学习生活的不同,为家长设计一份幼儿园与小学生活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对比表,深入地分析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各种细微问题,并从激发入学动机、培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讲授,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最后,还可以成立“家庭互助小组”,体现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也有助于家长有效指导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每次培训结束后总有家长们说:“通过听专家讲座,我才知道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从家长的讲话中让我感受到了旧观念的转变,体现出了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此可见,幼儿园是桥,家长是载着孩子的车,学校是引领孩子前进的启明星,要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成功做到幼小有效衔接,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杨明明.幼小衔接,习惯很重要[N].浙江经济报,2003-11-7.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纵观近些年小学教育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可喜的成
绩,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回顾教学失误,不难看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配合的不默契,社会教育在小学中的教育也不够明显。总而言之,小学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配合有所缺漏,需要三方共同努力,更好地开展“三结合”教育。
一、“三结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学校教育方面,小学教师缺乏积极与家长沟通的意识,家长会为了应付学校而草草了事,有些教师少开家长会甚至不开家长会,没有做到真正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其次,家长在“三结合”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现今家长忙于赚钱养家,对学生疏于管理,家长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物质需求上,没有与学校和学生沟通交流。对于自制力差、没有价值判断的小学生,缺乏管教只能换来学习成绩的退步与行为恶习的养成。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养尊处优的生活对学生素质发展极为不利。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单亲或者离异原因使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家庭不完整使学生不愿在学校提起家庭,自然缺乏联系与沟通。
二、“三结合”教育的内容
1.德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12岁孩子的世界观认识模糊,需要成年人加以引导,对于小学生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学校应与家庭统一步调,以培养学生的德育工作为教育重点。在学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课程与文明训练活动为教育载体搞德育工作。在家庭方面,家长应从细微处出发,培养孩子运用文明用语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平时与人相处和待人接物时应教育孩子注意文明。家校双方在德育过程中应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知识教育与身体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方面,知识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家长对学生学习方面重视程度较高,因此更应该使学校与家庭配合,做好学生学习工作的开展。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活动,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外辅导。在关注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带其进行体育活动,并教导学生劳逸结合地学习。
三、“三结合”教育的策略
1.进行教师家访与家长校访,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建立健全的家访、家长会制度,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校外的不良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每位学生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每月度定期组织家长会,表扬优秀学生与优秀家长,并安排家长介绍教育经验;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例如运动会、歌手大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孩子的排名位置,便于今后为孩子制订教育目标。
2.设立网络家长信箱,保持书面与电话联系
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沟通,利用网络为家长与学校联系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建立群组网聊,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建立网络学生平台,将学生校内表现上传网上供家长阅览,家长也可以将学生的家庭表现进行上传。也可以建立家长通讯簿,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
3.向家长推荐教育理论类书籍
向家长推荐教育书籍,让家长普及教育方法与教育艺术,避免家庭教育中的无重点与盲目性。可以为家长订阅《家长必读》或免费刻制教育讲座的视频光盘,或定期组织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普及。初等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置教育咨询处,帮助有教育问题的家长解决问题。
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积极组织社会优秀成功人士、退休老干部、党员来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邀请消防战士或警察来校进行火灾或法制教育,教会学生逃生技能。学校应与社会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具体情况与学生特点,学校应主动联系家长,协调社会,形成三角协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更好地开展“三结合”教育。
小学是教育阶段的基础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成年人的引导与培养下端正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小学教师应与家长和谐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动向与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素质。与社会沟通,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把“三结合”教育落到实处,找好落脚点,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新的教育体系,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教育下,不断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通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个学校都有安排老师过来参与这一次的培训。这一次市里面组织的教师培训,邀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心理专家xx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讲座,专家的培训讲座,令我收获颇丰。现在将我这两天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回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解释词意
本次培训的开始并不是给我们传授怎么做,做什么,而是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东西,而是一直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我们平时跟过关注的都是“身体健康”,哟没有感冒有没有哪里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关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心理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比如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情感表达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词组,却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讲课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消极还是积极对待;面对调皮的学生是生气处理还是冷静处理等等。
专家还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事故,告诉我们忽视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种事故的心理层面的原因等等,这些例子让我们认识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训的对象
这一次培训讲座的主要听众,都是来自我们市内各个学校的老师,但是主要的'面向对象却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教师,还是所有学校的教师,更加是我们自己教的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到场的教师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同样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专家讲,我们这是“小球带打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回去给其他老师和班上的同学进行培训,呼吁所有人都能够关注到到这个事情上面来。自卑、抑郁、压力大等这种问题现在是十分突出的,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自残的例子,这都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所导致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他们进行疏导。
三、解决问题才是这次培训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面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问题,哪里痛医哪里。心理上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身边的人长期努力。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培养一种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学会调节问题矛盾。比如空闲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释放压力,比如通过运动,通过听歌,以及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等。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不能仅仅关注“身体问题”,还要关注“心理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了解,杜绝悲惨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通过这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的学习,让我真正切实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一共有九个专题。
专题一讲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途径。这个专题主要讲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途径,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专题二讲的是发展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幼儿期的心理发展,透过游戏来看儿童的心理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给儿童玩耍的时间,提供好的活动场地和合适的玩具以及科学的指导。
专题三讲的是心理健康辅导理论与原则。通过什么是心理健康过渡到心理健康辅导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同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我们片面认识的学生心理,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
接下来专题四讲的是中小学心理辅导良好关系的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是开展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也是达到理想辅导效果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尊重求助者,热情真诚对待、积极关注求助者,与求助者达到共情,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专题五讲的是教师心理关爱。现在新时代的教师,随着人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加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而且整天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也经常会出一些“小状况”;另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情绪不高的低潮期。所以,关爱老师的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专题六讲的是留守儿童心理关爱。通过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让我们知道留守儿童是特有环境下造就的特殊群体,关爱他们,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以及教育、帮助这一群体。
专题七讲的是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网络是把双刃剑,在这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中小学生是何其重要,但若使用不当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为避免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我们应该学会爱孩子,家长也应努力修复好亲子关系;我们也应该正确面对孩子上网这一问题,要对他们积极引导。
专题八讲的是教授帮您助子成才。通过案列和理论相结合,让我们意识到每个问题孩子后面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有的甚至是一群;每个孩子的问题后面至少有一个家长的问题,有的甚至是一堆;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当孩子改变的时候会反复无常,越反复越正常,越缓慢越巩固,家长要互相鼓励。
最后的专题九讲的是香港亲子教育十八式。这十八式让我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以及教育真的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健康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20xx年7月正值暑期炎热时节,我接到宁阳县教体局教师工作科郭科长通知我,可以参加山东省•2020年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网络培训示范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我非常渴望获得外出培训的学习机会,以便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也要向宁阳县教体局和学校的领导们说声感谢。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给我开启了一扇窗户,认真聆听了20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我感触很深,感想很多,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阳光心态,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讲座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要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心理健康既关乎教师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幸福,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今天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愈发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障碍,师德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担负着净化心灵的重任。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评、家长难以沟通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时,也容易促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我想我们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都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阳光的课堂,教出阳光自信的学生。
二、接受风雨,做好预防
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反校园欺凌工作任重而道远。纪林芹老师的课程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知识,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发生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国家政策等。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么青老师在《创新家校共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到,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长大会成为怎样的人才,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永恒主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传统的不良教育观念仍使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重成才、轻做人现象依然存在。同时,新时期网络的普及,使得小学生可以轻易接触到网络中不少的暴力及不雅内容。而小学生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如今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造成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及功利意识较强,缺乏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较低,责任感较淡薄。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养成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策略分析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教师、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该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线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采取如下策略。
1.发挥品德课堂主渠道作用,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品德课堂教学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品德培养的主要渠道。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也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创建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以一种自由、开放、平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成功喜悦,积极鼓励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重新了解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实施多元、互动与共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负责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在必要的时候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这就促使师生关系由霸权、控制转变成了多元、共生。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互动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课堂交往,引导课堂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交流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正确评价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正确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对待学困生,让他们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美好的人生观。
4.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共同营造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方式,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十分重要。学校有关方面,特别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要通过家访、师生访谈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有些家长重智轻德、暴力教育、不闻不问等不良的教育理念或方式要及时和他们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同时,学校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定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的教育,互相交换意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爱。学生的道德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德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德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三位一体,共同关注,互相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道德环境,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