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经济责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project manager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s necessity and the content, did well project manager the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 aspects and so on essential condition and to auditors' request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关键词: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 成本管理 盈亏 建议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r economic accountability audit; Cost management; Profit and loss; Suggests
一、进行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项目管理工作,通过审计可以提升企业的整理管理水平。
2、项目经理处于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位置,通过审计可以规范项目经理的经营行为。实行扁平化管理后,项目部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项目管理模拟市场化方式运作。
3、通过审计结果分析,为企业领导决策服务,帮助企业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项目上缴指标。项目是施工企业最基层、最直接、最基础的创效单元、细胞和源泉,那么提高项目的创效能力和项目经理的创效热情和积极性就成为关键。
4、企业外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的需要。
二、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1、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首先,审查项目部是否按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来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要审查项目部是否按现场实际情况制订一些内部控制制度。
2、成本管理工作的总体情况。首先,审查项目部是否制定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及成本管理流程。是否把成本责任制及各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其次,审查具体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情况。每月、每季是否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会,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找出盈亏的原因后,是否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及整改的效果怎样。成本活动分析是否有工、料、机及数量、价差的详细分析。
3、材料费的审计。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所以抓好材料成本的审计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对材料审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材料的采购是否按规定实行货比三家,主要审查是否有供货合同,是否按程序通过招标等来选择供货商等;材料的计量和质量的审查,材料购进入库是否按规定计量和签收,计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材料成本的高低;要审查材料管理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审查材料是否实行限额领料,能否控制好材料消耗,并对现场使用进行考核监督;材料管理核算是否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4、分包工程的审计。分包工程的审计是整个工程项目审计的重头戏。目前,项目部的施工工程逐步向管理型转变,限于设备、资质、人力、甲方指定等多种原因,外部工程施工中如土建、爆破、防腐等工程大部分进行了分包。对分包工程的管理,现场项目部权力很大。
5、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的审计。对机械费的审计,主要看项目部是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改进施工方案,合理组织生产,合理协调多工种、多专业交叉作业,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机械费用。
6、对人工费及现场管理费的审计。对人工费的审计主要审查是否按规定报批和按审批数额发放,外雇人工费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标准发放等,总体人工费的支出水平是否控制合理范围之内。对现场管理费审查主要查看项目部是否有压缩支出的措施,各项指标是否分解包干使用,费用支出是否超标准等。
7、项目资金回收的审计。主要是指工程进度款的回收。主要审查项目部是否及时上报工作量报表,内容包括已完工程量的价款及因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增加的价款,是否对资金的回收情况进行分析。
8、审查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实行扁平化管理后,项目部与企业签订了《内部经济责任承包书》,各项经济指标及盈利额都有明确规定。
三、搞好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条件
1、要搞好项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首先,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支持与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审计部门要把审计的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审计环境。
2、为了搞好经理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确定好各项目经济指标,特别是上缴指标。审计部门除了搞好项目的竣工审计,还要重视项目的过程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堵塞经济漏洞。
3、对项目部的终结审计时要特别注意对其未进账的成本费用进行估价入账。包括未决算的分包工程款、材料款、设备租赁费等。同时对回收的废旧材料、工具、机具等作价后应冲减实际成本,使审计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使审计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对于估列的成本进行跟踪审查,如发现与原估列的成本有出入,影响了原审定的盈利情况,要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后续审计。
4、对于因某些原因中途调换的项目经理,要及时对调离的项目经理进行离任审计。并且对离任和新上任的项目经理办理双方的签认手续进行审核。
四、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1、审计人员不但要懂得审计的一般方法和知识,还要加强对工程预算、工程施工、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增加各方面的知识,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得心应手,取得好的审计效果。
2、审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平时要注意积累审计材料,这样到现场审计时才会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风险
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经济审计逐渐进入各大企业,起到了明确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并对其实施监管的重要作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以及对其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相关审计。
受到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审计制度、审计成本和审计能力的制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总的来说,是指审计方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被审计对象造成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从而造成某种损失的现象,而出现审计风险的环节范围较广,如企业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资料、人员活动记录等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企业经济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决策,并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水平。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一)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我国的审计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应相对独立,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或冲突,方能保证审计结构的客观公正,而我国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制主要是强制性委托,审计机关缺乏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审计体制缺陷还体现在监督体系的匮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对于领导层的监管制度,企业内部领导独断专行现象较为严重;国内缺乏明确的审计法规作为制约,也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方面,我国仍然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突出审计的重点,仅仅单纯的采取抽样审计复合审计等基础方法,通过统计企业账目、证书、会计表格等内容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并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风险出现,以均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结果误差。传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手段上的落后也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达标
作为造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国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尚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审计、经济评估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法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知识结构单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审计结构不准确,导致审计上的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匮乏的审计对象的的审计力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控制。对会计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能够使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相应的审计检查风险。对管理控制的评审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领域,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以及控制审计风险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将分线基础审计模式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联系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将极大的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改进审计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间长,具体工作事项多,同时相关部门对于审计结果的要求急,因此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迫在眉睫。首先应将账面审计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结合,通过相关领导责任人员的实际考察,增加审计线索的来源渠道。制定审计公开制度,加强审计工作与群众的联系,从基层了解情况杜绝相关人员违纪瞒报的情况。其次是有效利用审计结果,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以前的错误并加以改进,因此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了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其对现行审计程度的价值,找寻审计的切入点和重点。最后是加强审计的结合性,做到查一级联系两级,查内部联系外调,查账目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审计资料对审计对象进行彻底的审查,给予其公证全面的评审结果。
(一) 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
1998 年世界企业发展委员会就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了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的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小区、社会的生活质量。经过众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不断研究之后,可以概括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包括了经济性、法律性、道德性、慈善性。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在遵守国家法律范围之内,追求企业利润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自觉地承担其社会责任,一般包括遵守职业道德、保护职工权利、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助公共设施、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995 年Archie B.Carroll 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CRS model) ,分别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四个方面。经济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功能就是减少成本,创造利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法律责任则规定了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交易行为都应遵循规章制度,任何产品和服务都应符合法律标准,并做到依法纳税。道德责任是一种企业的自发行为,是一种道德标准,它传递的是一种被大众所期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员工的教育与发展等方面,并尊重企业所在地居民的意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慈善责任是企业自主决定的一种行为,通常指参与慈善活动、救助弱势群体等。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都不仅仅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应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文化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 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象
1984 年,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益相关者密不可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阶段,利益相关者投入生产资源,承担经营风险,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监管企业发展动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更应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诉求。本文主要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方式来划分,将其划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
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是指直接与企业发生市场交易行为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 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消费者、供销伙伴等。对投资者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较高的资产回报率就是企业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而债权人则要求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到期有能力支付本息。企业员工则希望企业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应的权益。供应商与销售商作为企业经营的商业伙伴,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期望获得公平合理的商业交易行为。消费者作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当然希望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并履行相关的义务。
间接的利润相关者是与企业发生非市场交易行为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会团体、媒体、生态环境等。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规划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遵循相关的制度,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团体和媒体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者,同样地,也需要大肆宣传企业应尽的社会的责任。近年来,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事件不在少数,如何更好的让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废气废水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生活的不便,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费用。
无论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还是间接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轨迹。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都是作为优秀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三)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履行上述社会责任必然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那岂不是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答案是否定的。履行社会责任,在一定时期内,势必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但从企业长远的角度远看,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良好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却是独一无二的。
单纯的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在一定区间内会导致利润的增长,一旦超过相应的增长区间,数量的增长反而会导致利润的减少,而此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采取科学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售价,而企业品牌、公司形象、企业文化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溢价高。而提高品牌溢价能力,与长期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能够确保利益相关者持续的向企业投入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突破贸易壁垒,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助于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投入生产资源,扩大生产线,实现规模经济,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顾客对企业的认知度,形成重复购买行为。所有的这一切,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者应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经营绩效 相关性
0 引言
企业传统的以追求财富创造积累为唯一目的的线性经济利益单极膨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以我国为例,仅从2000年以来,山西的黑心煤窑、黑臭毒污的淮河与松花江、数例毒奶粉事件等诸多事实己经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经营不仅要考虑近期经济利润的增加,更需要关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企业价值的不断提高。但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损害企业的经营成果,对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是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美国管理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 Robbins )认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社会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英国产业联合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认识到自己具有公共责任,不仅仅是它们的经济绩效也应为它们所在社区和环境的质量负责”。社会责任国际认为:企业不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获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的目的,而且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以往企业只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这样的传统理念,而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评价
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
2.1.1 “三废”处理率:是指企业综合处理“三废”的数量与企业排放的需要处理的“三废”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三废”处理率=已处理“三废”量÷同期排放“三废”量×100%。
2.1.2 环保投资率:是指企业对环保的投资额占当期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了企业对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视程度。计算公式为:环保投资率=环保设施投资额÷技术改造投资的比率×100%。
2.1.3 环境质量成本指数:是指企业为了维护环境质量而付出的成本。计算公式为:环境质量成本指数=环境质量成本÷成本费用总额×100%。
2.1.4 社会贡献率:是指企业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总额与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2.1.5 社会积累率:是指上交国家税金总额与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社会积累率=税金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2.2 我国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 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现阶段我国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2.1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等一系列指标。
2.2.2 资产营运的能力。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资产的产出额和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评价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2.2.3 偿债能力。通常被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变现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长期债务到期时,企业盈利或资产可用于偿还非流动负债的能力。
3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从国外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如果以发达国家,尤其是以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作为样本,研究结论呈正相关关系的较多。而以我国台湾地区或者印度尼西亚的企业做为样本的文献却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有关联性,还需我们进一步探讨。
3.1 指标选取 鉴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本文研究的可操作性考虑,文章从上述我国现行对社会责任的五个评价指标中选取企业社会贡献率指标作为衡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净利润等。鉴于社会贡献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可比性,在计算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时剔除净利润一项。在社会贡献率这一指标中,既包含了企业的经济责任、同时包涵了企业的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计算公式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通过这两个指标的分析,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之间关系。
本文选取食品业10家上市公司2000-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企业社会贡献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3.2 两者相关性实证分析 就本文分析的食品行业而言,食品行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关系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关系到消费安全和国民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食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活跃市场、扩大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样本公司而言,不同企业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并不相同。
上海梅林(600073)2000年至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和社会贡献率的关系示意图,在所列示的时间范围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就所选样本企业中处于中等水平,盈利能力基本稳定,但是可以看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力不强,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并不高,企业占用社会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企业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与其经营绩效没有显现出相关的关系。
贵州茅台(600519)2001年至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社会贡献率关系的示意图(注意:该企业2001年8月上市,2000年的数据不参与比较),在所列示的时间范围内贵州茅台的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上升,经营状况良好,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逐年提高,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显示出明显的正相关趋势;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企业业绩的提升而越来越多,就行业比较而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较强。
由于各个公司规模不同,企业发展的方向、特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也会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下面计算出食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社会贡献率每年的平均水平
当净资产收益率逐渐上升,公司盈利能力加强时,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加强,社会贡献率提升。当净资产收益率下降时,企业的社会贡献率略有上升或者保持下降;总体来说,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即净资产收益率越大,其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也就是社会贡献率的值越高;即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正相关趋势。
4 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结论
文章中显示我国有些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之间相关性并不太明显,但其所属行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4.1 中国企业比较重视短期经济效益,不注重企业长远发展 如今,大多数企业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利润的多少,因此他们会为了利益不顾社会责任的承担甚至做出有损社会利益的事情。所以,经营绩效好的企业未必重视社会责任。
4.2 中国企业对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多数还是追求广告效应,而不是承担社会责任 在年报中多描述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为了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销售,这本质上是起因相关营销,是一种营销行为。
4.3 各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不同 就食品行业而言,个别企业经营绩效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关系不明显,并不影响整体行业两者的相关性趋势,由于食品行业企业整体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良好,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存在着正相关趋势。
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所属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其经营绩效,到底哪个因素是动因,哪个因素是结果,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真正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才能为企业行为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更多的是效益,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正确处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建同,朱立龙.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7):94-97.
[2]许艳艳,顾平,谢聪利.基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企业经济增长质量指标的构建[J].价值工程.2008(7):106-108.
[3]张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述评.2007(10):40-42.
[4]唐小兰.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万方数据资源服务系统.
[6]陈守明,施佳,蒲学青.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J].上海企业.2008(2):26-28.
[7]李宏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商业时代,2008(8):111-112.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及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管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效防范经济犯罪,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和廉政制度,更主要的是要保障这些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当然,保障措施多渠道,比如纪检监督、职代会监督等,但有效发挥审计监督是保障措施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审计监督不仅限于财务收支的检查,主要是从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为此,审计检查的重点由过去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经济责任审计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履行经营管理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目的是全面评价被审计人的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干部任用、使用的参考依据。
一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1 审计目的的特殊性
区别于其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的评价,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监督管理相结合,审计的结果作为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以及奖惩的主要参考依据。
2 审计内容的特殊性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还包括一些专案审计和专项审计,主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进行重点审计来全面评价。其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内部管理状况、重大经济决策、重大经济事项、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计。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任期内的事项,原则上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3 审计方式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离职前,对其任职期间的审计,重点是对企业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有效性主要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对任职时间相对较长,通常实行任期内审计,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目的是保护企业负责人和维护企业利益。
二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如下:
一是有利于确保企业的财经秩序的稳步运行,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是有利于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通过对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决策情况、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个人遵纪守法和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实施监督和检查,对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以规范,预防经济犯罪行为。同时也起到教育和警戒作用。
三是推进依法经营的必要手段。对企业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将其行使的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预防其失职、渎职、越权和,促使其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是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民主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决策必须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面,是对企业负责人行使权力的有效监督,凡是涉及“三重一大”内容的,检查其是否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决策,是否存在“一言堂”现象,是否存在营私舞弊情况,有利于克服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
三 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存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现象
企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数年,但仍有少数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干部管理方面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之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不参考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2 存在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不强现象
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大部分是先离任后审计。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但任中审计所占比重偏低;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应用严重滞后,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透明现象
国有企业虽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制度。但现实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局部公开,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正式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为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 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有效评价企业负责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审计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负责人的任用与提拔,涉及干部人事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很难有效开展和深入。因此,以审计报告、审计要情等多种形式向领导报送,为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
2 加强任中审计力度是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时效性的关键
审计工作在当前难以做到“先审计、后离任”的情况下,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失为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为此,将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作为干部评价的主要方面,促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强化责任意识。
3 注重审计结果的有效发挥
1 引言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以及“工业4.0”大变革的到来,使我国传统型经济增长模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同时,由于传统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绿色经济理念的提出,政府加大了对绿色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及对污染严重企业的处罚力度,关注生态环境以及绿色健康地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企业,把绩效的提高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没有重视环境问题。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绿色智力资本、组织伦理氛围与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绿色经济背景下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
2 相关概念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Wcwilliams.A&Siegel. D(2001)[1],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超越了一般法律所规定的道德性行为,是一种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福利性行为。另外,Philip kotler&Nancy lee(2005)[2]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一种“自愿”行为,是企业为了实现他人的幸福和环境的改善,自愿奉献自身资源的无私行为。我国学者刘俊海教授曾经指出[3],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能只是关注财务目标的增长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应该充分考虑供应商、零售商、顾客、员工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学者研究的整理,并且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社会责任首先是一种自愿行为,企业在满足和实现股东利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履行好维护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合法权益的义务。另外,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的要求,而且更深一层的是要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的要求。
2.2 组织伦理氛围的内涵
“组织伦理氛围”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来的,Victor B&Cullen J B(1987)[4]指出,组织伦理氛围是企业内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所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形成的共同理解和认可,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最终形成员工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认知。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同?r立足于我国的具体情境,本文认为,组织伦理氛围是一个企业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该企业内部成员在长期的相互磨合及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于其他事物的共同认知,一旦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不同类型的企业,其内部的组织伦理氛围也是不一样的。拥有健康的组织伦理氛围的企业,能够引导员工用符合伦理要求的行为去处理问题,企业也更能够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反之,不健康的组织伦理氛围可能会使得企业更愿意实行“投机式”经营,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财务指标的增长。
2.3 绿色智力资本的内涵
21世纪以后,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也在变革升级,绿色经济及绿色环保型企业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绿色智力资本的概念随之而来。Dzinkowski(2000)[5]指出,绿色智力资本实际上是智力资本的升级,在传统智力资本的基础上融入了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主要由绿色人力资本、绿色结构资本和绿色关系资本构成。针对绿色智力资本的定义,本文仍沿用Dzinkowski的说法。
3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
3.1 忽视员工身心健康
近年来,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经常性地强制员工加班但不给予相应补助;有些工作岗位工作环境恶劣,严重威胁员工身体健康;工作时间较长,员工活动单一;对于员工的抱怨,企业往往采取的都是消极应对的措施等等。一旦员工无法承受,就会做出过激行为。
3.2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产品是企业价值的集中式体现,产品的优劣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优秀程度。如,用水勾兑假酒事件、火锅店地沟油事件、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事件、奶制品添加剂三聚氰胺事件等等。这些行为直接反映出了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及价值观,严重威胁到社会大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3.3 破坏生态环境
一直以来,工业是第二产业,工业企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造纸行业来说,树木是产品生产的必要原材料,有的造纸企业为了自身发展,不顾生态平衡,到处乱砍滥伐;一些采矿和采煤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开采资源,深入地下进行矿井作业,开采结束,不进行填埋工作等等。这些不合理且不合法的企业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
3.4 缺乏社会公益和救助意识
举办公益活动,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代名词,而且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我国不少地区受到了地震、台风、暴雨、泥石流的侵害,房屋倒塌、道路阻断。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协助政府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问题。但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并没有参与实施社会救助。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全国仅有不到2%的企业在社会及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实施了援助之手[6],这反映出企业实力与承担自身社会责任的不匹配。
4 绿色经济背景下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策略
图1中的三条路径反映了绿色智力资本、组织伦理氛围与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企业绿色观念、绿色关系维护有利于促进组织伦理氛围的健康发展,组织伦理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加强绿色智力资本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是提升绿色智力资本的前提基础,绿色智力资本也是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泉;健康的组织伦理氛围能够促进企业积极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提高也有利于组织伦理氛围的良性发展。
4.1 提升绿色智力资本
绿色智力资本主要分为:绿色人力资本、绿色关系资本、绿色结构资本。首先,企业应该完善员工招聘制度,通过招聘增加企业内部的绿色人才;其次,企业要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增加员工的绿色知识以及绿色创新思维;再次,企业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实现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的升级再造,降低企业成本;最后,企业要充分维护好其他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同供应商、零售商、周边社区、消费者等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各关系主体之间绿色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品牌和塑造企业形象。
4.2 创建良性健康的组织伦理氛围
组织伦理氛围是组织文化强有力的体现。因此,构建组织文化是建设良好组织伦理氛围的前提和基础[7]。首先,企业应该完善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正式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员工行为,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制度,企业上下形成一致的观念和认识;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遵守规章制度和践行伦理责任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发行内部刊物、建立企业图书馆、定期举行员工交流会等来实现,以便更好地帮助员工和企业共同加深对于自身责任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辩证关系
1.引言
近几年,假慈善捐赠、食品安全事件、水污染事件等涉及公众安全的事件频频出现,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漠视商业道德,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其和谐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从要求企业诚信经营、尊重员工、保护环境,到反血汗工厂运动的兴起和SA8000的推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与全社会乃至全球的福利联系在一起。照顾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必然要求。
因此,探究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把企业发展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企业与社会和谐互助的局面。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著作“The Philo-
sophy of Management”中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1]。1979年学者卡罗尔(Carroll)对CSR做了更全面的定义:“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总和。”他把企业社会责任感分为四个方面:(1)在提供社会所需要产品和服务方面能得利(经济责任);(2)遵纪守法;(3)遵循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准则;(4)对企业运作与其中的社区福利做出积极贡献(慈善责任)[2]。后来,阿奇·卡罗尔也用金字塔式图对这四个方面做了进一步解释。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快,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欧美各国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了重要国际组织的认可。世界银行、欧盟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等都给企业社会责任下了定义,其中世界银行把企业社会责任(CSR)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欧盟则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WBCSD将CSR定义为: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社会的生活品质。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于2002年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要求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来考察业的业绩,并且各个方面都给出了涵盖的内容框架和评估指标。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污染、劳资冲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开始凸显,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内学者也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探讨,得出诸多的定义:卢代富(2001)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3]。王红一(2002)指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意味着重新定义公司的目标,除了利润最大化外,还要加入一些社会价值。也就是,公司的经营者应当将他们有关公司目标的看法扩及公司的决定对于其他成员所导致的影响,如雇员、社会和环境等。换言之,公司被期望带着社会良心活动[4]。常凯(2003)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其中,雇员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5]。刘俊海在《公司的社会责任》一书中认为,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满足股东的利益需求为存在目的,而应最大限度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包括雇员、客户、债权人、环境及当地社区的利益等内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权,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和非法人的权利和利益[6]。
综合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超越了以往只对股东负责,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范畴,强调包括员工、顾客、社区、政府等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除了对股东负责和创造财富之外,为保护企业品牌和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所应承担的一系列责任。
3.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一词是由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首先提出的,她说:“满足当代的需要,但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不能做过度的开发,否则,未来的子孙可以利用的空间或资源就没有或很少了,这就严重损害了他们的生存能力。我们不能损害后代的利益,换取眼前的发展。也就是同志所说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因此,我们要立足今天、放眼未来,一定要做平衡长期和短期的需求的决定。作为一个企业,同样要把长期和短期的平衡运用到商业决策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企业长盛不衰。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经济利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12-0042-03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世界银行把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标准,主要包括遵守法律、现存规则以及国际标准,防范腐败贿赂,道德行为准则问题,以及商业原则问题;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三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四是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主要指广义的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比如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如水、能源、医药、教育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贡献在某些行业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成为企业社会投资、慈善或者社区服务行动的一部分。
不管具体的表述有何不同,人们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认识是一致的:其在经营的过程中时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政府和环境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并努力使这种影响朝好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力,激发员工能动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提高人才素质、保留和吸引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有利于改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受制于资本的情形,企业社会责任着眼于对员工权益的保护,将有助于企业规范用工、完善员工福利保障、加强员工培训,改善员工的激励机制,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增进员工的忠诚感和归属感,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留住核心员工。这样,在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顾客忠诚度的增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许多消费者特别是欧美顾客,社会意识逐步加强,不单单注重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关键购买因素,如价格、质量、安全、便利等,更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英国某媒体曾报道某商场销售非洲童工生产的服装,许多消费者纷纷取消到该商场的购买行为,商场生意一落千丈。2003年,美国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美国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信息告诉他的家人、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壁垒
对于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无疑有利于产品的出口,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国际社会兴起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即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标准的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企业社会责任中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规定了最低要求,例如禁止雇佣童工和必须消除性别或种族歧视等。它要求企业或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或组织来说,可以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而企业通过这些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不仅能让企业获得一张张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突破种种贸易壁垒和市场壁垒,变天堑为通途,而且对于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企业进行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以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与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其利益相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设在美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指出:多项研究显示,能够平衡兼顾各个休戚相关方面利益的公司,其业务增长率是其他公司的4倍,就业增长率是其他公司的8倍。结合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它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竞争优势的转型,企业目前即使未受到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冲击,但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是很难永远保持的,仅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企业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无法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进而在长期内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
(一)完成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人”的角色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多方面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完成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作为一个“社会人”,就要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这个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除了在诚信纳税、遵守环境保护法等基础上赢取利润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奉献,包括尽可能地促进就业,为社会、为所在地区减少就业压力;热心社会公益赞助、国家遇到自然灾害时的捐款捐物等。这些也是企业在社会中树立形象、传播品牌的有力武器之一。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对人的关怀取代对金钱和物质的强调,必然能使员工发现自身的价值,增加自己的归属感,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必然会随之提高。这些责任具体表现在:在劳动时间、工资保障、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员工的发展、平等的就业晋升机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切实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不受到侵犯。这些责任的承担有利于形成益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从而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对其全球供应商进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评估和审核,“维护劳工权益”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这也将是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会获得更高利润,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而品牌不仅来源于产品本身,更来源于企业的形象。原因就在于现代消费者从注重产品逐渐转变到越来越重视企业本身,不仅关心产品本身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的信誉、形象。因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仅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产品、资金是不够的,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来自于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对弱势群体的善举等等。可以说,企业行为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企业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将之变成一种企业品牌的投资、企业信誉的投资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投资,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选择有效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经营成本,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讲究方法,要把增加的经营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把企业社会责任引起的社会效应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把社会责任转变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前所述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等等。因此,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首先要把企业做好,选择有效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使企业与社会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也是互相协同、互相发展、共同前进的关系。即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每一方都同时达到了约束条件下可能实现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因而这种状态可以长期持续存在。从长远来看,依靠不诚信取得的利润永远是短暂的,一旦遭到曝光,其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担负起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又会促进其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江舟,李键.化社会责任为竞争力[J].中国企业家,2004,(5).
[2]赵曙明.构建和谐社会呼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N].新华日报,2006-10-08.
[3]常凯.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4).
[4]王有德.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新源泉[J].企业研究,2007, (5).
[5]朱贵平.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科学发展观透视[J].经济问题,2005,(7).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Gui Li1, Ye Jinguo2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一、经济法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统一性分析
1.两者之间实质性和价值性一致
“正义”一词是法律价值的抽象表达,是指法律所保障的或者值得保障的价值,这是外国学者对法律价值的定义,我国学者对法律的价值研究也比较广泛,在中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概念就是:法律的价值是用来明确表达法律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范畴概念,是法律在客观的属性上对于人的需求满足,也是人对于法律的要求。法律的价值实际上是法的内在属性的反映,而人的需求是法律价值形成的主要条件,如果没有人的需求,就不会有法律的存在。因此,法律的价值并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人为的,这就决定了法律的价值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就造成每个人对法的价值认识并不相同,这取决于每个个人的物质条件,因此,正义就成为解决个体的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最好出发点,是用来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法是实质上的正义价值是一致的。
2.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一致
经济法的制定是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社会公共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整和管理的法律规范总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思想就是坚持一切从公众利益出大,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社会本位出发的,虽然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发展问题,但是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企业就必须站在社会本位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是一致的。
二、经济法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途径
1.积极转变企业的治理模式
为了实现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积极的转变企业的治理模式,逐渐的加强企业职工在企业决策中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员工的意志在企业决策中真正的体现出来。不管是那种性质的企业,都应该将本企业的职工在董事会和监事会所占有的席位提升到一定的比例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能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保证企业职工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将职工引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保证企业职工权益在企业决策中体现出现。
2.加强制度建设,鼓励企业承担道德责任
在经济法的视角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不仅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法律责任,还应该考虑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道德责任承担,通过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道德责任。为了激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道德责任,应该从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个方面进行,笔者认为,过度刚性的制度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将会影响法律制度的实现效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设:首先,应该坚持适当的原则进行灵活的社会责任制度建设,既要保证企业的社会行为必须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要求企业的社会行为应该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其次,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上也应该采取自由灵活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方向,采取灵活的方式履行社会责任。
3.加强民间力量的监督作用
想要切实解决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问题,仅仅是靠政府立法的强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民间组织力量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切实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例如,在美国的企业基本上都会设有工会组织,工会代表着职工的权益,负责职工权益保障的相关问题,如果一旦企业与员工之间没有达成公式,职工就可以通过工会组织对企业进行施压,这样就可以克服职工单打独斗力量单薄的问题,提高了职工维权成功的可能性,进而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应该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企业经营的对象是消费者,因此,要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切实督促企业履行相关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