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高血压确诊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确诊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确诊方法

第1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关键词:社区居民;高血压;效果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青河镇文化南路社区原已确诊高血压患者463例患者。

1.2方法以《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为诊断标准,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上门了解健康状况。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史、家族史,重点了解血压水平、身高、体重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抽烟、饮酒、食盐摄入量等个人嗜好改变情况。了解患者近3个月血糖、血脂、肾功、生化检查指标。对原已确诊高血压患者463例均进行血压监测,对有明确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状况。

2结果

见表1,表2。

结果: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不仅能反映辖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而且也可以综合评价高血压的控制水平和防治效果。从表1结果来看,新疆阿勒泰青河县青河镇社区开展定期高血压防治宣教工作,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控(每月监测血压2次),根据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

结果: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见表2)血压升高是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中仍存在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包括食盐过量、吸烟、饮酒、肥胖、缺乏锻炼,高血压患者中仍有不治疗或乱用药、不遵医嘱治疗情况。

3讨论

第2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策略;分析

老年是生物学根据年龄来分界的一个概念,目前我国则将60岁以及以上的人们定义为老年。而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老年高血压,而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是年龄在60岁以上,且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前提下患者的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1-3]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我国人均寿命也在随之延长,而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大,因此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根据我国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49.1%[4]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一些临床治疗对策,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09年7月-2011年6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内科就诊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都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岁。所有患者在就诊时的SBP>140mmHg,DBP>90mmHg。所有患者都没有在之前服用过任何高血压药物。

1.2方法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内科就诊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4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将这些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分组,低危,高危等。

主要是为了解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些治疗方法喝护理对策,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减少病死率。

1.2.1低危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对策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向其耐心讲解为何会出现高血压症状,以及如何让预防。因为这类患者完全可以采取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适应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低盐、脂的饮食来控制患者体重,并且加强运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和其家属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当然若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则要采取药物治疗。

1.2.2中、高危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属于高危患者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刻进行药物治疗。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适合的抗压药物,做到针对性治疗。如无合并症的患者则对于抗高血压药物没有特别的选择但是一开始倾向于单纯用药后面治疗效果不好则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好处是药物副作用小,也可以减少患者的药物用量。而对于存在各种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并发症的情况来决定这类患者该用什么抗高血压药物。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患者的用药则可选用钙阻滞剂。②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用药:这类患者由于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不齐甚至心绞痛症状所以适宜用B一受体阻滞剂。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有不少高血压患者都肥胖所以会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因此要避免选择能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药物,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而ACEI受体阻滞剂则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而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又能控制患者的血压。

2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首先要对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该耐心的对其病情进行解释,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知识,从而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其中非药物治疗对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都适用。轻度高血压患者则可先采用非药物治疗,而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则一旦确诊则立刻需要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

3讨论

3.1治疗体会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宜平稳、缓慢,并且药物起始剂量要小以后在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更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要避免不规律服药或突然停药[5]疗中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平稳的降压则宜选用起效平稳的长效降压药,且需要采用联合用药选用副作用相互抵消或不叠加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由于是老年患者在治疗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出现性低血压。

3.2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日常临床治疗中,主要需要对其病情进行确诊分类,然后对症治疗,并且要加强高血压疾病的日常知识和预防教育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就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病情减少该病的病死率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叶蕴青,吕纳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3):200-203.

[2]曹赓阳,王立民.老年高血压治疗策略.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542-1542.

[3]张文凌,龙国贤.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45-46.

[4]石晨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策略.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9-150.

第3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近两年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本组资料研究对象,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8例;病程为1个月-15年,平均3.3年;患者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5.6岁;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确诊为高血压危象。将82例按照确诊时间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较为明显地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当患者在出现高血压危象临床症状时,或者确诊为高血压危象时,给予所有患者血压监护和心电监护,并快递建立起静脉通道,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强心、脱水、吸氧以及利尿等处理。①试验组给药方法: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在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融入25-50mg的硝普钠注射剂,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患者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输液瓶必须采用避光输液瓶,控制滴注速度,起始剂量应当控制在10-15μg/min范围内,并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进行密切监控,最大给药速度不能超过75μg/min。②对照组给药方法:采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同样在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融入10-20mg的硝酸甘油注射剂,并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患者治疗,起始剂量应当控制在10μg/min范围内,在给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血压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滴速,但给药速度不能超过100μg/min。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血压得到迅速控制,收缩压恢复正常水平或下降≥30%及以上,舒张压下降了20-40mmHg;②有效:患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稍有缓解,收缩压下降≥30%,舒张压下降了10-19mmHg;③无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未达到上述任何一项的标准,或病情加重。

2结果

试验组41例患者中,4例(9.76%)无效,31例(51.22%)有效,6例(14.63%)显效,总有效率为37例(90.24%)。对照组41例患者中,1例(2.44%)无效,16例(39.02%)有效,24例(58.54%)显效,总有效率为40例(97.56%)。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无任何不良反应。

第4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评价踝臂血压指数(ABI)对主动脉缩窄(C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无创动脉功能检测仪对46例CA及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四肢血压及ABI的检查,对ABI异常的患者再行主动脉增强CT血管造影(CTA)予以确诊。结果CA患者46例双侧ABI值明显低于正常值(1.0~1.3),且降低的程度一致,双下肢血压均低于上肢血压。而EH患者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ABI值正常。对ABI明显低于正常(<0.8)的患者再通过主动脉CTA检查可发现狭窄的部位及程度。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100%,准确性为96.9%。结论CA患者双侧ABI值呈对称性明显低于EH及正常人群,ABI可作为临床筛查CA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踝臂血压指数;高血压

踝臂血压指数是诊断动脉硬化的主要指标,主要用于检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主动脉缩窄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国外统计占先天性心脏病的6.25%,也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3]。由于其起病隐匿,诊断困难,临床上极易误诊。ABI用于诊断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在国内外已被广泛使用[4-7],但是ABI用于筛查及诊断CA,国内鲜有报道。近年来,笔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继发性高血压排查时,通过ABI测定,筛选出可疑CA的病例,再通过主动脉64排螺旋CT予以确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入选人群为2006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经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排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CA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5~41(25±9)岁。对照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5~45(33±7)岁。高血压的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所有入组EH患者均为经过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排查后确诊的患者。

1.2四肢血压及ABI的测量检查前半小时患者禁烟、酒、咖啡等刺激性物品,休息5min。取平卧位,四肢。使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测:首先确认上肢袖带的左、右侧,将上肢袖带依次绑缚于双侧肘横纹上2cm,松紧度以伸入两个手指为宜,上臂自然平放于床上。然后确认下肢袖带的左、右侧,将下肢袖带依次绑缚于两侧脚踝上方2cm,松紧度以伸入一个手指为宜。嘱患者安静勿动,按下开始键,即可自动测量同一心动周期的四肢血压,自动计算双侧ABI的值,自动记录并打印结果。

1.3CA筛查标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ABI判定标准,1.0~1.3为正常,如ABI<0.9,提示患者动脉有阻塞的可能。笔者筛查CA的标准为双侧ABI<0.8为高度可疑,行CTA确诊。

1.4CTA对双侧ABI<0.8的患者,采用GEhigh-speed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主动脉全程的增强扫描,扫描时患者屏气,扫描范围包括主动脉弓,胸、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主动脉图像的处理通过血管分析软件进行。扫描层厚3mm,造影剂为碘海醇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给药,注射流速为3mL/s。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A及EH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清肌酐、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CA患者的ABICA患者双侧ABI均低于正常值(1.0~1.3),EH患者ABI值正常。CA患者左、右侧ABI均低于EH患者左或右侧ABI(P<0.05),但CA患者左侧与右侧AB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CA患者的四肢血压CA患者四肢血压明显异常,双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血压(均P<0.01),但CA患者左下肢、右下肢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患者双下肢血压高于双上肢(均P<0.05),见表3。

2.4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ABI<0.8为临界值,所有行ABI检查的96例患者中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为93.5%[43/(43+3)],特异度为100%(50/50),诊断的准确性为96.9%(93/96),见表4。

2.5CA患者四肢血压、ABI及CTA图像见图1。

3讨论

CA是主动脉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闭塞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年龄多<30岁,常表现为降主动脉起始部管壁局限性狭窄,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上肢血压较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低于上肢血压,与正常情况下的下肢血压应高于上肢血压不同[4]。通过CT或主动脉造影不难诊断。但是,如果对本病认识不足,在接诊高血压患者时只测量其上臂血压而没有注意到下肢血压的变化,则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ABI是指踝部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以往多用于对闭塞性外周动脉硬化疾病的诊断。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的方法,单侧ABI的计算是指该侧踝部动脉收缩压(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和双侧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8]。正常人踝部收缩压应大于等于肱动脉收缩压,因此ABI值应>1.0。ABI检测所基于的原理是,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美国心脏协会专门制定了ABI的判定标准,ABI0.9~<1.3为正常,如ABI<0.9,提示患者动脉有阻塞的可能。《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亦提出,ABI<0.90为异常,通常认为ABI值在0.4~0.9时提示血流量轻到中度减少;ABI≤0.4时常提示血流严重减少[9]。近年来,国内外多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ABI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2,5-6],经动脉造影证实的中度以上闭塞性外周血管病,ABI诊断的敏感度约95%,特异度100%[10]。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1-13],ABI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

临床上ABI被广泛用于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而其对CA的诊断价值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CA患者ABI值对称性降低,且明显低于EH患者的ABI值(P<0.05),ABI诊断CA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100%,准确性为96.9%。ABI降低的机制是当患者有CA时,双侧下肢的血流灌注对称性降低,测得的ABI也降低,与外周动脉阻塞或狭窄导致的外周血流减少道理相同。本研究通过动脉功能检测仪所测得的四肢血压值是同一心动周期的血压,较其他分别进行四肢血压测量的方法所得的血压值更加准确可靠,因此得到的ABI值也更加精准。对所有发现ABI明显异常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均发现主动脉不同部位的狭窄。为什么将ABI<0.8作为筛查CA的临界值,是因为临床上笔者观察到ABI在0.8~0.9之间(即轻度异常)时,通过增强CT检查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并未发现有CA或下肢动脉病变出现,容易出现误诊。ABI值越低,筛查CA的准确性也越高,主动脉狭窄的程度越高,因此临床中当发现有ABI明显降低,尤其是双侧对称性降低的患者,应考虑到CA的可能,应及时对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主动脉CTA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ABI值降低是CA所致,或是下肢动脉硬化所致,通常的判断方法是:当双下肢血压或ABI降低的程度不对称,如一侧正常或另一侧明显降低时,或双侧减低的程度有较大差异时,应考虑为外周动脉疾病导致的ABI降低。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双下肢动脉狭窄往往下肢血压与ABI的降低是非对称性的,患者多高龄、合并糖尿病,或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过下肢彩超或血管造影检查可以确诊。对CA患者四肢血压的变化,研究发现CA患者双下肢血压均低于双上肢血压,且双下肢血压对称性降低,两侧血压降低的程度无明显差异。通过测量患者四肢血压及ABI的变化,很容易发现CA患者下肢动脉血流的异常变化,再通过主动脉CTA即可迅速明确诊断,与单纯通过下肢血压减低诊断CA相比,下肢血压与ABI同步异常更提高了CA诊断的特异度。

第5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关键词】临界高血压,院外护理,血压转归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99-01

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是指血压在正常血压至确诊高血压之间的血压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18.7千帕),舒张压<90毫米汞柱(12千帕);确诊高血压为:收缩压>=160毫米汞柱(21.3千帕),舒张压>=95毫米汞柱(12.7千帕)。(1)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成立之前,患者一般都会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个时期血压值有时在正常范围以内,有时略高于正常。初时以血压正常的居多,随后血压正常的渐少,而高于正常者较多,在医学上称为高血压临界状态。(2)其特点是血压稍偏高,心、脑、肾等器官无器质性损害,但易发展成高血压病。临床观察表明,临界高血压者约有71.5%的人易发展成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率及病死率比正常血压者高二倍以上,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美国的心脑血管意外死亡率下降了20%,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注意了对临界高血压的治疗。(3)

根据笔者对25例患者的护理观察,对临界高血压患者不用或少用降压药,主要施以及时有效地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降低其确诊高血压发病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1 患者特征

25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18例;40岁以下2例,41至55岁18例,56岁以上5例;有家族病史者16例,工作环境为室内办公室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有16例,以室外和体力劳动为主的有5例,其他情形4例,总体上是以在办公室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男性为主。25例患者中除3例是因自觉有头部沉重、易烦燥等不适感,主动就诊发现,两例是因有其他内科病症就诊检查中发现外,其余20例均无明显症状,主要是在体验或无意中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偏高临界。

2 护理干预措施

25例患者中,除对因有其他内科病症住院治疗的两例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外,对其他患者主要是采用健康指导和自我护理模式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院外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主要干预措施是:

2.1 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患者信心。通过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转归及影响因素等,帮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和技能。讲解有关临界高血压的知识,使患者认识到临界高血压的转归,与良好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建立良好作息制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指导患者保健性用药。指导患者适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三七、、山楂、莲子心、葛根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清热解暑、降低血糖、降低血压之效生物类中药饮品,降低血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稳定血压,控制病情发展。

2.3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合理安排锻炼。根据患者生理、年龄及工作情况等差异,以放松性和耐力性锻炼为主,提出不同的锻炼建议。如对40岁以下的两例男性中青年患者建议进行每星期不低于5次、每次不低于4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对56岁以上的3例患者则建议以太极拳、步行、慢跑、保健气功、保健体操等方式锻炼,对41-55岁的中年患者主要建议每天早晚锻炼各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早上以慢跑为主,晚上以散步为主。并建议工作环境以室外和体力劳动为主的5例患者,注意控制劳动量,尽量避免负重、长跑、搬运重物等活动。

2.4 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一是鉴于钾、钙、镁等元素对血压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建议患者多食用香蕉、柑橘、柿子、杏、荸荠等钾含量高的黄绿色水果和芹菜、洋葱、土豆、胡萝卜、香菇等钾、钙、镁等含量高的蔬菜;二是节制日常饮食,多吃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杂粮、粗粮、豆制品、坚果类等食物,少吃富含高胆固醇的动物脂肪、肉类食物饮食,少吃动物油脂、油腻食品和浓茶、咖啡、糖等刺激性食品,忌暴饮暴食。三是建议男性患者提倡戒烟、少酒,控制食盐量,少吃咸腌菜、泡盐蛋等腌制食品。避免烟碱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和钠盐摄入过多,引起小动脉痉挛,增加心脏负,使血压升高。

2.5 帮助患者调节情绪,避免情绪过度紧张。有助于高血压恢复正常。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及乐观的心情,学会正确宣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情郁怒时,要转移一下注意力,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理平衡,防止情绪失调。如对主要从事脑力高度紧张的研究性工作的3例患者,建议其要掌握好对自己情绪的调节,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用温水浸泡脚,提高睡眠质量,争取多休息(包括精神上、体力上的休息),尽量避免噪音等有害的慢性刺激的影响。对工作以体力劳动和轻体力活动为主的14例在职患者,则建议患者注意工间休息,工作1小时左右最好能休息5~10分钟,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2.6 指导患者及时监测病情,按时就医。建议患者自备血压仪,并指导患者掌握自行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要求患者初期要每天一量,血压平稳后也要保持一个星期量一至二次血压;如果血压波动,则要每天一量,一旦血压波动较大,则要及时到医院观察诊断。

3 预后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院外护理措施,1年内25例患者中,5例老年患者病情未能有效控制,直接发展为确诊高血压,4例从事研究性等重度脑力劳动工作的患者经过一段波动期后,仍然发展为确诊高血压,7例以体力劳动和轻体力活动性工作为主的患者血压均基本降至正常(偶尔有波动),其余9例基本维持临界高血压。发展为确诊高血压的9例均有家族病史。由此可见,通过健康教育和院外护理干预指导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稳定血压,避免持久性血压升高,降低临界高血压发展为确诊高血压的发病率。但其作用有一定限度,特别是对老年患者、从事重度脑力劳动工作的患者和有家族病史患者只有短期作用,长期效果不突出。

参考文献:

[1] 张廷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处理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l999,20(3):177.

第6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血压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判断儿童高血压国内常用的标准:学龄前期>14.6/9.3千帕(110/70毫米汞柱),学龄期>16/10.7千帕(120/80毫米汞柱),≥13岁则>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3岁者为>18/11.3千帕(135/85毫米汞柱),≥13岁者为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如仅有收缩压升高称收缩期高血压,若仅有舒张压升高则称舒张期高血压。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有时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在测量时,一要注意,小儿坐位或卧位,测量前应先休息5分钟以上,手置于心脏同一水平,环境安静、暖和;二是如疑有血压增高,应相隔15分钟以上再测1次以便确诊,1周内分别测量3次,达到或超过高血压标准,方能确诊高血压。测量血压时应选用适合的血压袖带,一般宽为上臂的2/3,长为上臂的周径,必要时还要测左右上下四肢血压,和进行24小时血压的监测,以助确诊。

根据高血压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如患儿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体检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以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性大。一般原发性高血压很少在10岁前发病。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常见有肾脏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病变、心血管、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及药物性或铅汞中毒等,必须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遗传、肥胖、性格、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因素有关,应当积极预防。

1.注意遗传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个体的血压水平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对双亲或近亲家族中在年轻时即有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等病史的这类儿童应定期进行血压的监测,必要时进行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可及早进行防治。

2.控制儿童肥胖。单纯性肥胖一般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5%以上,表现为腹部及臀部脂肪的堆积。肥胖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摄入热卡过多,消耗热卡减少,致使多余热卡变为脂肪而堆积起来。由于脂肪的堆积,使毛细血管床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日久引起心脏肥大及血压增高。如血脂过高,使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动脉壁增厚变硬,为成人期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埋下了伏笔。控制儿童主食的摄入量和加强体育锻炼是控制肥胖的关键。

3.合理的膳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度的营养会造成小儿的过度肥胖、高脂血症等。相反,有些儿童挑食现象严重,吃饭少,食品品种单调,久之又造成营养缺乏症。根据不同年龄及个体情况而进食,原则为主食米面要加杂粮,粗细搭配要合理。饮食宜清淡,食盐每日摄入量以6克以下为好,因钠离子有一定的升压作用,可用糖醋代盐。酱油、咸菜、卤菜都要少吃,含糖多的饮料、零食不可多吃。

第7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汽车驾驶;职业;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受生活习惯以及饮食规律等影响的疾病,是主要的慢性病之一,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且有学者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在某些职业人群中具有特殊性[1]。本研究对2015年5~9月进入深圳市进行体检的2693例职业司机进行了高血压发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择了2693例2015年5~9月进入深圳市进行体检的职业司机,所有选择的职业司机均无严重心、脑、肾疾病,且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语言交流[2]。其中男1894例,女799例,年龄19~53(35.84±3.89)岁。

1.2方法

收集所有职业司机一般资料以及体检结果进行收集,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可能对其高血压发病造成影响的因素[3],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每日活动时间、体重、糖尿病患病情况、对腌制品的喜好情况。根据职业司机血压情况进行分组,将高血压患者设为高血压组,将其他人群设为血压正常组,对比两组职业司机一般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

1.3观察指标

将体检结果中3次血压测量平均值持续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职业司机判定为高血压患者,3次测量均间隔1min。若患者既往已被确诊为高血压或者近期有服用降压药物则直接视为高血压患者[4]。根据患者体检过程中空腹血糖(FPG)值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职业司机糖尿病判定如下[5]:①FPG≥7.0mmol/L,②OGTT试验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③既往已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珔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以患有高血压为因变量,职业司机一般资料为自变量,分析职业司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患病情况

选择的2693例职业司机人员中,经过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共759例,占比28.18%,其中高血压患者中正在进行降压治疗的患者为173例,治疗率为22.79%,共有341例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知晓率为44.93%。

2.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与血压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45岁、男性比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喜爱腌制品、每日活动时间<30min或从不活动,糖尿病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0.01)。

2.3职业司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将上述有差异的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计算,结果发现,年龄、男性、文化程度、每日活动时间、糖尿病、喜爱腌制品均是职业司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OR=1.095~1.393,P均<0.01)。见表2。

3讨论

第8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43-02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开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21.3KPa9160mmHg,1mmHg=0.33kpa)和(或)舒张压≥12.3kpa(95mmHg)。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衰、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以及主动脉脑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使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等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并已成为老年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所以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老年高血压已迅速引起医学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对2010-06――2010-06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6――2011.06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65.82±5.16)岁,所有患者都以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同时在疗养前均通过全面体检和相关检查,排除其它恶性肿瘤和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将患者都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例:在用药的过程加强健康教育,对照组30例只实施一般治疗护理。

1.2 研究方法 两组疗养患者经相关体检和明确诊断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更为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做好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与疗养员建立一种指导合作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用药原则,使其了解医生用药方案及对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如β―受体阻断药与强心甙合用可加重心动过缓。②督促正确用药,高血压一经确诊,则需终生降压药治疗,终止治疗血压迟早会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按个体化选药治疗,一般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及降压反应逐渐调节,增加剂量。在降压治疗中应注重整体治疗,循序渐进。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期不同,可按联合用药原则进行用药。联合用药时也应根据用药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高血压病的治疗应坚持长期规律的降压治疗,应指导患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按时服药,不能以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是否停药或增减药量(药剂),不宜降压过快或过底。③引导疗养员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要想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因素,如紧张,生规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食盐过高,吸烟、饮酒、缺少运动及肥胖,健康宣教可在护士与患者沟通时进行指导。④运用多种行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手段;整理出有关高血压病发病因素、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用药治疗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健康教育指导,方便讲解和患者取用。护士在查房时充分与患者沟通,重视患者的反馈,从而提高患者执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⑤定期做好健康查体督促合理用药,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日常护理技能,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症状处理,从而能积极地预防脑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 结 果

两组高血压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 论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比较全面地掌握了高血压病预防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新进展,在日常生活中及时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治疗效果,正确指导是治疗的前提,没有合理指导,降压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病的用药质量,增强高血压病的控制,降低并发症的产生,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海燕,丁丽群.疗养院护士在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1,8(20):718.

第9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

关键词 [JP3]主动脉夹层 诊断 治疗 预后[JP]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7月经心脏、腹部超声、CT检查确诊为AD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40~88岁,平均645±1509岁。

方法:对出院的22例AD患者的病因和诱因、症状体征、各种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 果

病因和诱因:高血压18例(818%),马凡综合征1例,不明原因者3例。无明显诱因在休息时发病15例(682%),因体力活动、饱餐、饮酒、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诱发7例(318%)。

临床分型:按DeBaKey分型,Ⅰ型 8例(364%),Ⅱ型2例,Ⅲ型12例(545%)。

症状和体征:本组22例,首发症状为剧烈疼痛20例(909%),其中胸痛6例,2例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腹痛2例,其中1例伴有便血;腹痛伴背痛6例;后背痛5例;肩背痛1例;另外头晕1例;无症状常规体检确诊1例。体检收缩压>180mmHg 18例(818%),收缩压

辅助检查:22例均行心电图检查,正常9例(409%),异常13例(591%),其中非特异ST-T改变10例(下壁导联ST-T改变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2例行胸片检查,提示主动脉影和纵隔增宽拟诊AD 4例(333%);10例行超声心动(UCG)检查,确诊4例(40%);2例行腹部血管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2例;CT检查20例,确诊20例;DSA造影4例,3例发现破口,1例未发现假腔。

诊断与误诊:早期确诊19例。部分因症状不典型或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就诊,而导致临床误诊3例,误诊率136%,其中心绞痛1例,急腹症2例。后行CT检查均确诊AD。

治疗及结果:22例中18例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存活10例,存活率556%;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3例均好转;应用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亡。

讨 论

AD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太清楚,许多文献提出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因素,高血压在Ⅰ型和Ⅲ型主动脉夹层形成中更重要。

AD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突发剧痛,占90%左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出现于近半数病人,引起心绞痛、心力衰竭。近端夹层可累及到冠状动脉的开口(以右冠多见),引起右室及下壁心肌梗死。本组心电图检查下壁导联ST-T改变占333%。夹层所致动脉阻塞,受累的部位可有血管杂音及震颤,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引起动脉搏动和血压不对称。

诊断:常规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或有非特异性的ST-T改变,但心电图的动态观察有助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多数病例的X线胸片检查无特征性改变,但如发现主动脉影增宽迂曲,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AD诊断。胸部超声简单方便、价廉安全,可床旁进行,可较清晰的显示双腔征、动脉内膜撕裂口、内膜漂浮片及真假腔中的血栓等,尤其对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更大,同时还可确定主动脉瓣返流的情况。但对DeBakeyⅢ型诊断敏感性差。本文确诊率仅40%,故其诊断价值有一定的限制。螺旋CT更有利于假腔内血栓形成的检出,可提高对AD诊断的特异性,本组诊断率100%。MRI能精确地显示主动脉腔径、主动脉壁夹层与主要动脉分支的病理关系以及病变的纵行范围等。贾文宵等报道,CT和MRI对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是901%和97%,其特异性分别是96%和100%。而对于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来说,腹部B型超声检查不失为有价值的筛查方法。本组检出率100%。总之,这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旦诊断AD,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预防恶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稳定夹层,防止继续扩展和夹层破裂。目前AD治疗原则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寻求外科手术治疗和(或)内科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减轻血流搏动波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和降低左室收缩力。目标是使收缩压降至100~120mmHg,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急性期首选硝普钠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另外可根据病情选择利尿剂、ACEI、ARB、CCB等降压药物口服以维持血压平稳。De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常累及主动脉瓣、冠状动脉或主动脉弓各分支,早期即出现严重的心脑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对这两型夹层治疗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急诊外科手术,即升主动脉和(或)主动脉弓置换术。而对于DeBakeyⅢ型AD患者,血管内带膜支架介入治疗因其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该型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综上分析,AD是病情严重,临床表现复杂的一种心血管急症;高血压为其常见病因;剧烈疼痛为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超声、CT和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很好技术措施,其中CT、MRI检查确诊率高。近年来随着积极的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特别是介入治疗的应用,AD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治,提高AD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秦小奎,刘晓方.113例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报告及文献综合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527-52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