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反思教学;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法是基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及课堂教学后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进而课后进行反思,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这样课程学习才算有效。反思在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让小学数学课程学习更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一、案例分析
(1)《退位减》的反思教学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退位减》一课,一位年轻教师新授这节课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流程上看较顺利,但从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位年轻教师只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课后反思简单记录了这样几句话:上完了这节课,感觉非常好。可是,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能及时合理地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会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角的初步认识》的反思教学法。教师上完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及时记录了这样的课后感想: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学生过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称也比较明确。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拉动活动的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还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却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能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2)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①及时性原则。这是写课后反思的重要原则,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②真实性原则。在教学研究中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③针对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将小学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够让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起来也显得更轻松。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就成为了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4).
[2]侯喜茹.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学
苑教育,2013(16).
[3]韦素娟.关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考
试周刊,2013(4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问题与建议
在当下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生活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掀起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浪潮,在教育改革的条件下,教学要求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也是对于新时代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义极其重大。
一、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出现的问题
1.1教师生活化教学意识出现偏差。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看法很单一,对于教学生活化的意识不够,没有注重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机械的照搬其他教师或者学校的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在数学的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仅仅抓住了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个要求,花费过多的精力在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上,不管是什么数学知识都生硬的加上生活化的影子,错误的理解了生活化教学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教学的课堂上,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虽然很形象生动,表面上同生活的联系很紧密,实例内容特别丰富。但实际上,由于过度关注教学形式,内容整合的过于花哨,虽然生活化的例子能给学生带来兴趣关注点,但是过多的教学实例会影响教学内容的主体性,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惑,使得学生注意力过于分散,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也很少获得真正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体验,造成了“好看不实用”的尴尬局面。
1.2学生和家长对数学生活化不重视。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而言,考试才是考核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习状况的唯一工具,这种思想已经牢牢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思想。于是,家长只在乎考试成绩,只关注老师的评语,对学生生活化学习从未关注,甚至有很多家长对于数学生活化一无所知,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家长的严厉要求导致了学生的关注点也只停留在考试和成绩上,从来不去考虑和关注学习到的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和应用的方法,这造成了学生在主观上不去接受和思考有关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碰到一些数学问题时,就会出现捉肘见襟的现象,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建议
2.1利用教材进行延伸。一般说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课标内容具体落实的地方,是学生主要获取知识的地方,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更是如此。为此,教师要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所学教材,通过教材挖掘一些同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和内容。这要求教师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极高,能够合理的安排和整理出教材中适合做延伸和举例的内容。教师在课堂讲解教材的时候,举例引用的时机要得当,在学生注意力要分散的时间段内及时的引用实例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举例的时候要紧密的联系教材,不要做过多无谓的生活实例引用,同时例子还要是学生熟悉易理解的生活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2.2灵活运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教学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能够以鲜明的例子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教师如何灵活的运用情境教学,把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教师需要摸索和尝试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里,可以尝试的采用一些生活化、多样化的情境教学,用开放式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向学生讲授面积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先进便携的多媒体设备模拟出游戏俄罗斯方块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游戏中观察到面积知识的映射,找到学习知识的影子,教师可以设定每个单位小方块的面积是1个平方厘米,可以用不同的俄罗斯方块来让同学们数出有多少个小方块组成,通过计算小方块的数量,让同学们计算出各个形状的俄罗斯方块的具体面积,最后回归到教材的知识中来,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用俄罗斯方块来组合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何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并获得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体验与乐趣。
2.3提高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生活化意识,让学生从心底接受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明白理论同实践联系的重要性,了解生活化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建立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模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一个检验手段,更重要的是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深远,尤其在小学教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意识上,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化意识,理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能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44-01
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为促进学生和谐、持续以及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当切实的遵循和掌握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心态和心理规律,还应当充分地考虑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重点强调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应用和解释,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此外,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学生也能够得以发展与进步。其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小学生刚接触数学,开始会对数学颇有些喜好,对数学充满好奇。他们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我在教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很多孩子很快从口袋里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看着那么多的钱,有些学生眼睛发亮了,他们的兴趣点被挑了起来。这时,我亲切地对学生们说:“你们都认识这些钱,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用到。但是你知道如何用它去买东西吗?你们知道该如何换算吗?”孩子们一下子懵了,我适时的说:“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换算这些钱,好吗?”通过这样的设置,孩子们特感兴趣,他们也就很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性。
二、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的,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新的数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瓣方法。教师在设置问题之时,坚决不可将所有的重点都暴露出来,要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也进行开发。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当中应当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会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思维逻辑锻炼当中。比如说在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呢?怎么计算呢?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最简单的呢?”学生会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点进行自主思考。教师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情进行观察,当学生出现困惑的表情之时,教师可以给出一点指引。“正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如果同学们难以想象,可以动手做一个正方体进行观察,方便计算。”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动起手来,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当学生完成正方体模型的制作并且一些思考成果的时候,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试着将制作好的正方体拆开观察一下,它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在教师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在自主动手与独立思考的促进之下完成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得到了真切的锻炼。
三、加强数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通过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发展,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及认识方法等。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分析非常清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学生核心素质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学生身体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教师对于学生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利用自身更为良好的对学生进行熏陶,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于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好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往课程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感到非常困惑。数学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样本,只有不断促进自身素养提升,才能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取得良好成效[1]。
二、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升途径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提出的新的要求,积极找寻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新时代的开拓者,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健康发展。教师需要促进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与最大程度的保护。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发展,应该要求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自己进行改变。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寻找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失兴趣的原因,并且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改善。对于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教师需要放下自身的架子,勇于对学生进行道歉,只有自己做到改变才能使得学生得到改变,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需求。
(二)做好数学教师的岗位培训
随着多媒体等设施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更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数学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数学素养的学习,关注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对于数学教学做出积极的回应。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以及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一名合格的指导者者与参与者,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三)对数学教学积极创新
数学是一门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灌输式教学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还应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且对于数学知识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有效额度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将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定义、定理和数学概念之中,将数学思想进行充分的总结,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所以说,只有教师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2]。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疑教学;促进探究;实践与体会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同时表明: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社会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好奇心、多疑心和窥探心理,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显得更为强烈。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执教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利用好儿童的“三心”特点而善于设疑的话,则能有效地铺设学生心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激活教学状态,从而在赢得教学合力、提升教学质效的同时,融洽教学关系,拨动其思维之弦,从而充分发挥执教者启示诱导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于设疑、善于设疑”呢?本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际和体会,就此话题粗浅阐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设疑于趣味之中,以此创设情境,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
对于活泼纯真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保持学习状态的最好法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善于抓住其性格、心理,适时抛出一个足以吸引小学生的小故事、小笑话等,把他们的兴奋点好好拿捏在手,从而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自动陷入“疑兵之阵”之中。
如在关于“体积的意义”内容教学中,笔者巧妙地利用人人皆知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向小学生设疑发问:“瓶子里没有增加一点一滴的水,当乌鸦把一块一块的小石子丢进瓶子后,为什么水面就能渐渐上升呢?”真是一“石”激起“全班浪”!此语一出,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学生“已知区域”中知识一下子被“乌鸦、水和小石子”激活了。他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说因为小石子有自己的长度,有人说因为有宽度,还有人说因为有厚度和有面积……一时间无法形成比较统一的结论。正当小学生为此争论不休而各执一词之际,我瞅准时机导入了新课。
二、设疑于矛盾之处,生成思维碰撞,发挥先破后立的作用
如在一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参赛者对于同一个课题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其中一位年轻女教师采用的“设疑教学法”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所开展“圆的认识”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开课时她提出了如下问题——“《西游记》中小哪吒脚踏的风火轮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异口同声答道:“是圆形的。”“如果谁悄悄地把小哪吒的风火轮换成是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或三角形的话,同学们认为会怎么样?”同学们哄笑起来,无一人回答可行。“那么,把它换成椭圆形的呢?”大家还是大声喊着:“不行,不行。”老师最后又问了一句:“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自行车、汽车的轮子与小哪吒的脚踏风火轮都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的呢?”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位女教师设置的疑问,妙在它采用知识悬念法促使学生的惯性思维与问题发生了一定的撞击,从而激发了学生急于求知的强烈兴致。成功的秘诀即在于此。
三、设疑于重难点,抓住关键环节,发挥“急流难退”的作用
这种设疑形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借助一定的外力,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欲罢不能”的奋进心理,让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指向心中的“纠结和困惑”,从而唤起内在的好胜心和创造力,并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快速解开其中之谜。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内容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显示了两组题目:第一组是“1÷0.2和12÷0.6”;第二组是“10÷3和0.5÷0.6”。然而分别让小兔子和小猴子进行比赛。小兔子很快就完成了第一组的计算任务,高兴得又蹦又跳;而小猴子怎么除也除不尽,急得抓耳挠腮,没有丝毫办法。小学生们也为小猴子着急,可是自己又能怎么办呢?有些人实在憋不住了:“老师,小猴子就是除不尽,究竟应该怎么除呀?”如此这般地以“难”设“疑”,让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之前已经形成难以解开的心结,由此激起了他们心中的好胜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话,我们可以把小学生分为几个比赛小组,以此创设比赛氛围,让他们在争先创优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达成目的。
四、设疑在易错处,促其深入反省,发挥自我完善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06-01
1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基石”,它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也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现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授课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事情。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再进一步阐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十分严重,教师提前安排好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甚至连学生需要做的数学练习也在老师的“意料之中”,而且大部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呆板单一,教学方法甚至是毫无新意可言,从而导致小学生们无法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而现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的质量普遍不高。
3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研究
3.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拥有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才能够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特点著称,当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后,学生可以立即化抽象为具体,切实感受到只存在于脑海中模糊的数学概念。
3.2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之后,教学内容立即变得丰富多样,教学方法也自然变得灵活多变起来,而教学手段也立即变得直观形象。
3.3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一些空间性比较强或者比较抽象的知识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但大多数情况下老师无法很好地通过语言或者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来,这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也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教授《圆的画法》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使得整个圆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接着,再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对圆的形成和画圆的各项步骤和要领都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
3.4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小学生在在学习圆周率时,对于圆周率为什么叫“祖率”都很感兴趣。所以笔者利用多媒体画面将历史拉回到1500多年前,重现圆周率的发现过程,反映出祖冲之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的科学成就,让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接着又将现今世界对圆周率的最新研究情况。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课外知识,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5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宽视野
现今,小学教学正在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旨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信息技术正是一个十分有利于学生发挥的平台。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想象或者从身边发现各种图形,让学生临摹出来,接着老师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运用学具、印泥印出各种图形。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学生之间主动进行相互协作、相互交流,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媒介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得教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3.6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正所谓:“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大多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得心应手,但是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们就变得束手无策了。这必须得引起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的时候不能顾此失彼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使得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被忽略。如果数学脱离了生活,那它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将生活中的部分实际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先让全班同学去商场购买一些数额较小的学习用品或者生活用品,并及时记录这些物品的价格。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记录商品的标价来认识小数及小数点。又比如在《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步行回家就可以轻易丈量出千米的距离,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演示出1千米,这样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应该学习的知识。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能够让小学生们切实体会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有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数学,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学着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地深化,现代化的教学将会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来展开,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现今的信息化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变得易学习、易理解、易运用,使得数学真正走向生活,走进现实社会,真正回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当中去。
(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店口小学,山东胶州266300)参考文献:
[1]宋云龙.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标准进行科学划分,具备同样标准的学生将被划分到同一个层次,而后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与兴趣选择自己乐意学习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教师对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学习小组中的学生采取分层异步的教学方法。
1.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发展的高速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可以使数学学习更加贴近于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自身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层异步教学可以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选择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通过运用分层异步教学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分层异步教学分层针对的教学特点可以平衡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明显缩小学生之间的整体差距。所以,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使用,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小学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及掌握数学知识。
2.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
2.1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在教学上应该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的感性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有的学生对学习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会感到焦虑,而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有厌倦的情绪,通过学习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分层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自己心里清楚即可,而不应该把分层公开,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这个分层的结果应该是动态的,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当然对学生分组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同质分组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分组形式。
2.2目标设计和选择。教学内容相同但是存在相异是分层异步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基本原则是保证基础略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扩展内容,要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要达到教学目标。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目标的难度应符合每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尽相同,对学习活动要有不同难度的要求,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否则学生达不到目标而导致分层教育失败,给教学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目标不易过低,这样对导致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当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时,要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目标制定初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将目标变为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目标告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3分层设问。在分层异步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环节也需要分层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当中。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设置是针对哪一个层次的学生以及提问的目的。可以采用同一个问题采用多N问法,层层递进,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又使问题连贯,利于问题的理解,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了解到一些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在呈现问题时,先呈现出大部分人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果的问题,再引出难度稍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最后对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也能够解决问题。
2.4合作互助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将其作为课程中的重要学习资源,通过不断发掘这些内在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出集体教学的巨大优势。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具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互助,对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从而解决学习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优带差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5个别指导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个别指导策略,就是指对于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在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5.2当学生完成第一级的教学目标,走向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起到帮助和指引作用。
2.5.3在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点,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完成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2.6练习分层策略。数学是一门重视培养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数学能力的培养重视把理论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而且小学生具有学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仅仅读懂了题目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加强练习。除了课堂上的练习,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有差别的设计赋予创造性的课后作业,通过分层练习,有益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条理清晰的把握不同层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实行创新改革,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所教知识的感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精神。将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性改革;教学实践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得到了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把教师作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往往表现为教师向全班学生“满堂灌”为主,不存在教师学生间的多向交往,学生间的交互式交往更是严重缺乏。
2.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其它方面的教授,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记住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教师问题的设计也都是一些记忆性的陈述性知识问题,学生只要略加思索就能回答,在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教师让学生记住现成的结论,轻视整个运算过程的推导。
3.通过完成教案来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新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
根据传统教学的观点,课堂教学必须按照进度有计划地进行这就使得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或通过模仿别人的经验撰写教案,这就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不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二、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
1.教学观念转变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很重要,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合作学习收效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很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现在时间上没有保证,问题不分难易,交流缺乏平等。
3.解决问题过程难
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这就对一线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建议
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首先我们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然后,在注重活动意识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最后,我们利用提问与讨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2.提出问题,激发欲望
首先在问题的发掘上,我们必须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然后我们要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后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需要注意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3.创造情景探索式学习
在普通的教学模式中,通常会在提供的问题情境时,应该要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四、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是促进评价教育功能的有效方式
档案袋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在传统的评价中,测验或者考试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神秘性,从标准的制定、试题的选择直到分数的评判,学生完全被隔绝在外。档案袋评定与此迥然不同。由于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就,学生就成为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从而他们也就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而当学生在不断地充实档案袋的内容时,他会一次次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评价的教育功能也就发挥得淋漓尽致。档案袋的内容包含反映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可以以学习日记的方式来充实。如预习新知识的疑问、体会、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单元知识总结,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Z].2001
[2]郑金洲.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题,情境教学法的出现恰好能够满足以上要求。本文从情境教学法概述出发,简要阐述了几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希望对广大教育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学习兴趣;思维发展
引言: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其中的情境,从而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的共鸣,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目的的方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其发展较晚、缺乏系统的推广和普及措施,很多教师在使用中还不得其法,希望通过一下几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能够更好地提高诸多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思维能力也不发达,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高,因此面对晦涩难懂的数学语言及复杂的数学思维变化过程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出生活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解决生活常识问题及提高生活能力方面,使得学生更容易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思维中已有的思维模式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1]。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对于单纯的小数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可能还存在迷茫,但是对于超市零食和玩具的价格那是每位小学生都了解的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创设出购物的生活情境,如“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进入超市选择自己的礼物,先来到了零食区,花生3.8、糖果5.2、甜心卷7.3、……,又来到玩具区,芭比娃娃38.6、变形金刚37.1、……,同学们会为自己选购什么礼物?选购的礼物又值多少钱呢?”,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实时播放讲述场景,让学生由一种真切在逛超市选购礼物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购物兴趣,从而通过礼物价格的计算增加学生对小学加减法的理解。
2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面对自身感觉难度较大、没有根源去理解和入门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要适当地学会抛砖引玉,利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已知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在未知中利用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索,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新知识和新内容的学习兴趣,达到轻松引入新课、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整数跟小数的区别是什么?”、“同样的两个数字放在一起中间有无小数点造成的结果区别在哪里?”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和小数的本质区别,为小学乘法的学习打好铺垫,在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小数点往前移动一位就意味着数字变小十倍这一原理后,再创设问题情境,如“同学们都知道43*6=258,那么在4跟3之间加上小数点之后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如果在6之前加小数点之后的结果呢?如果两者都加呢?”,通过这种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去进行自主学习,从低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3营造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天生好动,难以长时间几种注意力去听讲,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才难以提高,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普遍喜爱和热衷参与的游戏,将授课内容与游戏情节相结合,创设出游戏情境,利用游戏情境更好地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学生对游戏的胜负欲来调动学生思维的运动,在游戏过程中轻松渗透和巩固授课内容,达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乘法这一内容时,对于乘法口诀学生记忆可能不太清晰,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平时比较喜爱的“抱一抱”游戏创设游戏情境,将游戏口令改为“3的一倍抱一抱”、“2的3倍抱一抱”、“4的2倍抱一抱”、……,让学生在游戏时间的压迫和对胜利的渴望下,快速地理清乘法表中的内容并熟记。
4带入操作情境,用实践带动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于实践可行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实践能够将抽象数学更加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应该创设学生操作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亲身制作、研究和启发的情境中去,利用真实的手中的工具去发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教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将积木带进课堂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木搭建自己思维认识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通过实践发现两者的区别;这时学生通过操作就很容易发现“长方体的这个边原来比正方体多两块积木啊”、“正方体各个边的今天数量是一样多的”等数学内容,比直接授课模式更容易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5运用互动情境,扎实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疑问,但是有时候迫于教师的压力或者心里的羞涩不会表达出来,但是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友好、积极的交流带领下,问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时教师要积极解答,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填补学习漏洞,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4]。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教学中抽出一节课时的时间,在音乐活跃气氛的背景下,用自身问题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如“老师最近有些问题很困惑你们能给我解答一下吗?”,再用“谢谢你,既然你帮助你了老师,那么作为回报老师也要帮你解答一个问题,你要帮老师完成这个回报哦~”放松学生的心理防线,进而在多名学生积极发问的带领下引导全部学生踊跃互动。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能够凝聚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环境中,使得数学学习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问题情境、营造游戏情境、带入操作情境、运用互动情境等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用实践带动学生思维发展、扎实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的目的。
作者:黄少殷 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永源,周伟嘉.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19(03):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