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快乐语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例:《梵天寺木塔》(苏教版七年级上)
教学流程:(简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自学指导(一),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自学指导(二),请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问,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地译讲课文。
四、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请大家练习背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相互背。五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背诵。
……
这是典型的“快节奏大容量”语文课堂,不仅完成了所有教学任务,而且学生还能够当堂成诵。刚入学的初一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浓,畏难情绪很大。可这些同学居然能在五分钟内熟练地背下来,令人惊讶。
看多了这样“快节奏大容量”的语文课堂,听多了一些大家的好评,几个疑惑冒了出来:语文课堂的本质是什么?“快节奏大容量”语文课堂是追求的什么?学生真的喜欢这样的课堂吗?于是,想用以下三点思考请教方家。
其一,“快节奏大容量”语文课堂偏离了儿童少年的成长规律。学习是儿童少年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应该以快乐为主题。卢梭说:教育就是生长。杜威说: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儿童可能恰恰是教育的“起点、中心、目的”;“教育是生活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从两位教育家的观点来看,教育就是学生生长的一种状态,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前并没有附加其它任何目的。从这个角度思考,教育就应该摒弃功利性,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教育应该是儿童少年现在的生活,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基于这样的认知,“快节奏大容量”课堂则明显与此不符。在“快节奏大容量”课堂里,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奔跑在教师所预设的跑道上,星夜兼程,一站接着一站,基本不顾学生这个主体的感受和体会,在规定时间规定范围做着规定动作,学生少有自己的选择和表达,学习过程始终在紧张和繁杂之中,何来快乐和幸福!甚至还有人说,高效的课堂就似战场,学生就应如临大敌般的学习。如果语文课堂真的是战场,那这样的课堂就是对人性的压迫,在学生收获了一大筐知识后失去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和向往。在短时期内学生也许会有“巨大的收获”,但消弭的是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温儒敏教授一语中的:“现在许多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跟课堂教学的密度太大可能有关”。
其二,“快节奏大容量”课堂背后是对儿童少年体能智能的严重透支。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说:“教育的领域是自由的领域。在这个自由的领域中,我们应该把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自己生命的发展权、创造权还给自由。教育就是对人生的充盈与放飞。一言以蔽之,教育即自由。”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体能智能皆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最需要的是自由幸福快乐地成长,最害怕的是压制、紧张、重负。他们最向往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在知识的海洋徜徉,自由舒缓地享受知识的滋养,他们最不情愿的是被人牵着鼻子打着屁股往前走。他们最高兴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智能力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最害怕的是被强制吃下一大堆不能消化的知识。可“快节奏大容量”课堂是怎样的呢?
步调一致,使得部分学生疲于奔命,身心劳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育特点,无论一个班的学生整体如何优秀,他们在体能智能上总是存在差别的,在感受、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不可能是同步的,阅读期待丰厚和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对文本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反映出来,而那些阅读期待窄小和思维略微迟滞的学生则可能要对文本进行反复的阅读分析、理解判断,然后才能生成自己的认知并渐次反映出来。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的反应不可能同步,并且还可能差异很大,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在同一时间内快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中差生比优秀学生慢得多紧张得多。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在“比谁更优”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成为最后,全班同学都在向老师指定的目标奔跑,无论你是骏马还是耕牛。于是部分同学经常是气喘吁吁痛苦不堪,不知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从何而来!自由快乐的课堂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的尊重,是对学习目标应梯级达成的尊重。是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期待在文本中自由闲适地沉潜涵泳,是相对于学生个体差异而言的收获和满足。如果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就不会有“五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的背诵”的做法,实际上,就《梵天寺木塔》这篇文章而言,假如没有课外的预习和熟读,即便是优生要背下来也是困难的。
一、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手段很多,如:可以通过漂亮的画面、激情的语言的手段来激发,也可以通过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在语文教学中,我较多是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整个故事,并同时配上情感丰富的课文朗读,不时还让学生学着课件上的语气来读狐狸说的话。那节课上学生们学习兴趣可浓了,整节课沉浸在无穷的欢乐中。
2、利用图文并茂的板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的精美的以及图文并茂的板书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图文并茂的板书,就是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抓出课文的主干,画出(或贴出)相应的独特而又漂亮的图画再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这种板书的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舍不得这棵树》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漂亮的大树,然后让学生围绕舍不得的这棵树究竟是一棵怎样的树来学习、探讨,再随着学生探讨的结果一步一步丰富树的内容。这个板书,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而且这个板书也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整堂课增色不少。
二、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好动、爱玩、喜欢竞争是现代小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利用这一心理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把我们的课堂多融入一些有趣而又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来学习语文,来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动的形式当然有很多,如游戏、各种竞赛、表演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可以组织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等;竞赛可以组织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个人竞赛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和不同课文精心、适当安排一些活动。例如在理解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词语或记某个字,或在深入体会文中的人物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破课文的难点等时,我让学生通过表演,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形式来描述;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变弱的时候,我采用各种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这样不但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丝毫感受不到枯燥,反而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通过拓宽学习场所,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我们教师教学文化知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进行,师生总是足不出户。而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过去那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很显然已经不适合了,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我想我们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可以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安排学生搜集信息的场所。如教学口语交际《秋天的树叶》时,我把课堂搬到了室外,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秋天的树叶。让学生通过先看一看,摸一摸了解各种树叶的形状、颜色,然后再来说一说。一来到山坡,学生就像欢快的喜鹊,飞到这里看看,飞到那里摸摸。叙述时学生更像打开了洪水的闸门,滔滔不绝,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几位学生这时也是叽叽喳喳个不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用真诚的爱面对每一位学生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啊,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语文的足迹走遍了全世界,语文让我们在名胜古迹上行走,语文让我们在海洋里遨游,语文让我们在天空里飞翔,语文让我们领略无边无际浩瀚的宇宙。
学习语文可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当你认真分析一段话时,你会发现在每一句话中都暗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羊吃草的故事,羊在吃草时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而且有剧毒的草也被留了下来,在胃里不能消化的草根、草屑也一次又一次的被送到嘴里,他们这样重复着,仿佛忘记了什么是疲劳。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对待学习应该是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的、永不倦怠的,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把自己不会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反复揣摩,直到会了为止。
而且当你读懂一个句子,理解一段话时,你会感到莫大的收获和喜悦,这样还可以增加你的自信心,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让我们了解了祖国的历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
关键词:引导;互动;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71-01
一、语文课设想
打破语文教学常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教育的人文性;不刻意追求学习的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兴趣。语文课主张学生自由的表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完善人格与个性为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享受语文学习中的快乐。
二、语文课堂描述
在教师的带领下,借助轻音乐,学生边欣赏边调整呼吸,引入主题。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纷纷抢着谈论听后的感受。接着,配乐朗诵课文,或老师范读或个别学生朗诵或集体诵读。学生倍感亲切,朗读课文的积极性提高。接下来,激励学生提问。给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谈感受,谈设想,请教师同学帮助解决问题等。也可借教材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表达学生内心无比的情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乐于主动与老师学生交流,就连平时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也主动展示自我。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有的离开原位,到黑板前讲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互相帮教;有的自配音乐轻声朗读课文;有的查阅资料……尽情地学习,尽情地享受语文课创设的氛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此时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学生学习兴趣更浓。这样的语文课堂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
三、语文教师的对策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呢?
1、预习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语文教学的预习是最根本的。没有预习就没有感受,就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激情,就没有想参与的冲动,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创设预习的问题。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所以参与是教学的核心。
学生活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广泛提供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有活动就有体验,体验是自然生成的,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规范的语言表达。只有让学生去大胆的回答问题,才会知对与错,才会有创新性的答案。
2、创建民主师生关系,形成创新氛围
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欲促进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和追求,充分了解学生,增加师生交流的频度,增进师生接触的密度,关注学生的需求,力争去满足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达到目标。
3、师生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尽情表达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学生只有听教师的。现在主张信息的互动,学生要全员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谐、宽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真正接受到语文教育的全过程。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学法
学生的学并不等于弱化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自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些应是教师主导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一、兴趣是最好的兴奋剂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把快乐带给学生。经验表明: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我在备《晏子使楚》一课时想到,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条理也很清楚,如果按一般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爱看书、好模仿的阶段,何不尝试一下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并在班上表演。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他们积极响应。因为有了新任务,学生在学习这课时特别认真,不仅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还对历史发生了兴趣。我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看有关的书籍,并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排练。最后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在班上表演了这个课本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效果非常好。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体会,将学习内容加以拓展。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发挥了他们聪明才智,好处多多,学生当然乐意。学生尝到了甜头,从此,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
通过这次成功的实践,我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学习。在上《赤壁之战》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让学生从双方的实力,军队的士气,指挥员的决策等方面进行剖析,让学生看清利弊,在讨论之后进行独立写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片段练习。请看一个学生在周瑜的《战前动员》中这样写道:
周瑜停了停,严肃地说:“将士们,不要担心,别看曹军人多势众,其实他们不堪一击。为什么呢?曹军远道而来,士兵十分劳累,加上他们是北方人,不服水土,生病的人很多。他们军中还有许多投降的士兵,这些人跟曹操不是一条心,更不会为曹操卖命。这样一来,他们战斗力就削弱了许多。再说曹军擅长骑马射箭,如今在我们这里,发挥不了他们的优势,而他们致命的弱点是不会水战。所以我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周瑜见将士们情绪高昂,提高嗓音说道:“看看我们这些将士,个个都是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人人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都能以一当十。大家看,江面上火光冲天,这是我们的黄老将军火烧曹军营。现在,我们趁他们慌乱之际攻打曹军,杀他个措手不及。”瞧瞧,我们的学生还真有指挥家的风度。
二、品尝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她)的不幸。”那么,如何展示成功的魅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呢?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我们的课外作业形式多样;爱好习作的学生写演讲稿,擅长绘画的学生就画漫画、办小报,喜欢表演的就自编小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教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扬,看到自己的成果,学生甭提有多高兴了。课后,常有学生兴奋地对我讲:“老师,太好了,我真喜欢上语文课,想不到语文课竟然这么有意思。”
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我又趁热打铁在六年级三个班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才华展示会”,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一听就来劲了,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交上来的作品都很出色。特别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小报真让人大开眼界:有《体育报》《学习报》《海报》《欢乐岁月》《幽默与漫画》……小报的品种繁多,质量之高,真让人不敢相信这些都是出自于六年级学生之手。为了鼓励学生,表彰先进,我们在“才华展示会”上现场投票,让学生评选自己喜爱的小报。学生们跃跃欲试,小编辑们信心百倍,一种欢乐向上的学习气氛充满了整个教室。
实践中让我体会到:在适当的时机,教师结合美术,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宽容、理解、信任
接这个班已经一年了,总的感觉是虽然学生的基础差,但大多数学生很听话,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学生还是很可爱的。只是自己有时性急,看到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心浮气躁,怨学生,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学生做出的作业不让我们满意,但他们也是尽心了,有后进生也是难免的,十个手指有长短,都那么好是不现实的。再看看学生的字越写越好,作文越写越长,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在进步。特别是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学生也都是尽心尽力,不能再指责他们。虽然过程中有许多不如意,但他们一直在努力,所以他们有多少缺点错误,我们当老师的都应该理解他们,宽容他们。
学校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何尝有闲着的时候。期中考试一完,就进行论语的测试,接下来是做操比赛,古诗词的诵读等等。大家都想拿出好成绩,却苦于没有时间训练,怎么办?那就把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我们只有提高做事的效率才能达到目的。不管做什么,做就把它做好,每一次的训练必须认认真真的做,教师相信大家一定行。事实证明,各项活动结果让人满意,我们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我为我的学生骄傲。
宽容学生犯的错误,理解学生的难处,信任学生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同时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宽容、理解、信任别人。大家都彼此宽容、理解、信任,何愁事情做不好。
【关键词】阅读;阅读能力;阅读要求;阅读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现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品质提升的关键。我认为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我自身的小学阅读教学经验,对促进小学生快乐阅读提出以下策略:
一、通过立足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生活是产生知识的源泉,又是学生应用知识和培养兴趣的学习主阵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思路,善于从各方面创设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情感。学生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有意义、适合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体验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要让学生亲身的直接的体验、感想、感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己的喜怒哀在阅读课上有所体现。例如,在教学《看电视》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学生和家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如果遇到几个人喜欢看的节目播放在同一时间段,而又不在同一频道时,家里人是怎么做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分享生活。然后,引入课文,看课文中的小朋友家是怎样看电视的。最后,让课文回归到生活中,让孩子们谈谈在学习完课文后,在看电视这件小事上的态度的改变,以及自己学习到的尊老爱幼,相互体谅的道理。整节课都围绕看电视这件事上,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课文中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这更很容易就能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二、精心设计导语,提问题,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一样,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立刻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导课是整个教学的前奏,这前奏一定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心里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势,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你们生过病吗?生病时是什么感觉?那生病后你是怎样做的?植物如果生病了呢?它们会怎么做?全班讨论问题,指名来回答,我设计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长这么大,学生肯定生过病,谈谈生病的感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棉花姑娘的心情,通过谈论生病后的方法转移到植物生病上,赋予植物生命,使学生的思维就一下子引到了课文上来,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学生积极地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了。 第二,提问题,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对于形成动机有重要的作用。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疑,创设一系列的的悬念,让学生在好奇中,展开阅读。使学生兴趣与主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一课,可根据课文,设计以下问题,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你的发现,说一下这是什么季节,请把你知道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另外,你在春天中还观察到过什么?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带着悬念展开阅读能够让学生亲身进入到文本中、人物中、故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三、表演展现童真童趣,洞察文章内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地参与。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里面涉及到三种小动物和小壁虎的对话,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三个表演场景分别是小壁虎向不同的动物借尾巴的过程,然后分成6个小组,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位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四、创设媒体情景,渲染学习气氛
1.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
在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老师们也在努力地尝试着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仅仅靠每个单元中那一次训练是很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我认为,口语交际课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进行有效口语交际训练的范例,并非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唯一途径。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课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本身就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低年级学生对图片、故事、游戏感兴趣的特点,利用图片、故事、游戏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如教一年级《四季》一课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说话。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图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季节?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说着,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的插图选择适合与插图中季节有关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
2.续编课文激发学生说
孩子们的想像力极为丰富,特别是表现在编故事方面,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老师问学生:"假如有一天乌鸦又找来一片肉,站在树上正准备喂孩子,这时,狐狸闻到了肉香又到树下,你们猜结果会是怎么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有的说,这次不管狐狸用多美妙动听的语言,乌鸦都没有受骗上当,狐狸只好流着口水走了;还有的说,狐狸又用好话来骗乌鸦,乌鸦一直不理它,连看都没看它一眼,狐狸见了,就破口大骂:"乌鸦,你还真以为你的嗓子很动听,其实,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更难听的声音啦!你一身乌黑的羽毛,是世界上最难看的,你简直是个笨蛋,!说你几句好话,你就被我轻易地给骗了。"乌鸦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它刚想骂:"滚开!你这个骗子!"没想到,刚一张嘴,肉又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得意地跑回洞里去了。像这类素材在低年级还有很多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要的是葫芦的那个人第二年又种葫芦了,他会怎么做呢?还如《坐井观天》一课,让学生说说青蛙跳出井之后会说些什么?等等这些素材都能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和思维,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3.借助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说
表演也是低年级的孩子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方法,孩子们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就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我于是利用教材的特点,在教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例如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给孩子们准备好头饰,请有兴趣的孩子上讲台来表演,孩子们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那种伤心难过的表情和小鸭子、小鹰一次比一次进步的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温习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台词的对话也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4.家庭作业促进学生说
低年级课文很多都适合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于是我就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当学了《两只小狮子》、《守株待兔》、《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后要求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的作业学生觉得像是在玩游戏,轻松、感兴趣于是就乐于完成,,在玩中口语交际能力又得到了锻炼。
5.课程整合,诱发学生说
一、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
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会给学生带来轻松感、愉悦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知”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例如教学苏教版小语第一册《家》时,可以采用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自己的家,因为……”“今天,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这四位朋友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你们愿意去吗?”谈“家”,使师生、生生、学生与教学内容拉近了距离。
2. 教师通过自身的情绪、言行创设良好的氛围。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情绪感染下,学生便会愉快、兴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所使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既要亲切,又要充满童趣;既要优美动听,又要简单易懂,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家》这一课,在让学生了解“家”的含义时,可以这样说:“朵朵可爱的白云在蓝天上飘呀飘呀,多么自由啊!小鸟们在树林里唱歌、玩耍,多么快乐呀!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有时还调皮地吐几个泡泡!小种子躲在泥土里,正做着甜甜的梦呢!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呀!这就是家的感觉。”这样,生动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到了美好的想象世界,激发了他们的情感。
教师在用情绪带动学生、用语言激发其情感的同时,不可忽视自己的行为、教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教师目光中所包含的热切期待,微笑中所带有的鼓励与赏识,向学生竖起大拇指,为学生鼓掌等,都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讨的乐趣。
二、开展兴趣盎然的课堂教学
1. 角色扮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学习充满情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低年级学生及低年级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扮演角色。角色扮演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扮演向往的角色。向往,是儿童渴求的情感驱动。担当向往的角色,儿童情绪特别热烈。例如教学《我叫“神舟号”》一课时,让学生扮演“飞船弟弟”,想象、体验太空飞行的神奇与快乐,这符合儿童想去太空遨游的向往。他们带着浓厚的情感,带着美丽的憧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2)扮演童话中的角色。童话角色神奇而可爱,对儿童特别富有吸引力。儿童扮演童话角色,为教学增添了活力。在儿童想象的作用下,这种象征性移情使角色笼罩了浓烈的童话色彩,教学化“难”为“易”,变“单调”为“多彩”。例如教学《三个小伙伴》一课,可以制作一些头饰,让学生在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三者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并通过朗读、想象、表演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
(3)扮演现实中的角色。现实中角色的出现,使儿童仿佛进入了现实生活的情境。这些角色的扮演通过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情感交流,使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由此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练习3》中的口语交际《打电话》时,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真实体验如何与好朋友打电话,送出生日祝福。
角色扮演,使学生用有限的生命去感受无限的时空,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兴趣盎然。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疲劳,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不安稳、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教学的效果。游戏教学采用丰富的、多样的手段,让孩子们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可让孩子们左右脑交替,和谐发展。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例如教学拼音“u”时,可以让学生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以开火车的形式,边玩边说儿歌:“小火车,开起来,我的火车开起来,呜(u)―呜(u)――”这个游戏既能让学生学会读、记“u”这个字母,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做游戏的乐趣,拼音学习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采用学生喜欢的激励方式
低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与表扬。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自信这一良好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为学生所喜欢的激励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语言的激励。
语言激励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激励方式。孩子爱听表扬,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学生表现出色,教师及时表扬,既能使他获得满足感,又能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表扬的语言应贴合学生的实际,并且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能简单地说一些“你真棒!”“你的表现真不错!”等模糊的话语。如果学生的朗读很好,可以说:“你的声音真动听!”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很精彩,可以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谢谢你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等。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可以说:“别着急,再想一下,相信你一定行!”等饱含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也许最终他们并不一定能想出结果,但在整个过程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鼓励,他们才一直没有放弃。
2. 奖品的激励。
1.让语文融入生活,开展快乐的实践
之所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因为语文的一面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生活的扩展和提升、体验和还原的一个过程反映。所以,将对语文的学习融入生活,将生活的过程融入语文,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领域,拓宽他们生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四季交替,万物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开展各类快乐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放下手中的课本,去感受冬日的雪地、去聆听春雨的细述、去追逐夏日的清爽、去感召秋天的悲凉……这样一种丰富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体验,不仅能够塑成学生对生活充满各种感悟,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快乐活动之余,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内涵,铸就未来梦想的雏形。
2.让课堂充满激情,打造快乐的课堂
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要求。追求艺术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要想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就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激情元素。其一,会听也懂说。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初中学生放松心情,平静地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通常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情感渗入,令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联想与感悟,然后再组织讨论,各自畅谈内心感受。其二,会问也会读。教材蕴藏的内涵很多,能学到多少,取决于教师如何挖掘。在读中存疑,将薄文厚读,长文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文章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困惑,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实现教材灵活化,碰撞思维火花。
3.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行快乐的读书
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低投入、高产出,笔者认为首要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爱上阅读,也就等同于爱上了语文。现实中,教师的行为通常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经常与学生分享中外名典中的佳文美句,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久而久之初中学生也逐渐潜移默化,被阅读气氛感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书籍,或是在班级内组建图书社,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捐赠自己的图书,并定期进行轮换,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空间,使读书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阅读成为了一种快乐。
二、实现快乐语文教学效益的相关建议
1.对快乐课堂快乐语文的设置方式要符合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快乐课程的安排就是想方设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欢乐,将教师的职责投射在了“只需要负责活跃课堂气氛”。还有部分教师为了逗笑学生而荒唐地落入俗套。如讲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将自己装扮成套中人,用滑稽的外形逗乐学生,引致哄堂大笑。快乐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明显与快乐教学理念相悖。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没有真正体会快乐课程,正如“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永远无法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2.对快乐教学定义的把握要准确、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