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贸市场用地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期,“菜贱伤农”、“暴利路桥费”等事件背后折射出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及其对通胀的推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物流业发展,说明政府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预期物流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快速发展和全面升级的良机,物流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政策逐步落地 减轻物流企业负担
在所有政策中,业内最关心的政策莫过于减税减负。物流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税费政策问题,税收、土地政策等问题一直束缚着物流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腿脚”。而此次提出的八项措施中,重点强调了要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等。同时,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投入进一步加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八项措施中,一方面提出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逐步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另一方面,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此外,对于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这些都体现了政策对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和重点支持的方向。在此,我们重申,物流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商流驱动物流发展,物流带动资金流动,并植根于信息流。商流是动机和目的,资金流是条件,信息流是手段,物流的整合就是创造附加值的过程。未来,物流业的发展将朝着以下趋势发展: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发展;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增加;供应链上下游拓展,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因此,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四个关键要素:市场需求、资金支持、物流网络支持、信息化支持。在此基础之上,未来胜出者其核心竞争力将体现为三大方面:较高的进入门槛、领先的商业模式、优秀的盈利模式。
保障民生,重点关注农产品物流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提出的八项措施还重点强调了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农产品物流,这是一个关系着百姓“菜篮子”、“米袋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重要行业,也在逐步受到政策的重点关注。由于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将长期并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如农产品经产地批发、销地批发再进入零售菜市场或农贸市场,符合现阶段生产消费水平,在一定时期仍将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就提出,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是解决农民卖难、居民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化零为整,建立大规模、集中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物流过程安全性,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也印证了我们对于解决农产品物流的观点。我们预期,政府还将会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建设改造更多的大型农批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发展,鼓励物流网络铺设,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同时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现代化畜牧养殖要以持续快速提升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探索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基于农贸市场对农产品高需求的特点,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畜牧养殖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发展用地,综合养殖户及养殖数量、养殖地形、养殖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统一的养殖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与畜牧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信用和合作机制,开发、承担优质的合作项目,在合作发展中逐步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2)以科技为动力,带动畜牧养殖产业化发展。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显著提高畜牧养殖科技含量,这对于现代畜牧养殖产业化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推广技术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科技推广工作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对推广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及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科技推广技术人员安心深入基层,全心全意传授养殖户相关技术,如普及饲料青贮、微贮技术及秸秆氨化技术等。另外,要建立科技应用的长效机制,将政府、企业与广大养殖户紧密结合,通过政府技术普及和企业合作技术的应用,将畜禽养殖最前沿的技术迅速推广给广大养殖户。
(3)以安全为前提,做好动物的防疫管理工作。健康养殖直接关系到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搞好畜牧养殖产业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防疫管理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平时应注重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而且消毒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比例配比。特别是对于饲料和兽药的管理,要从源头上把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饲料、兽药产品质量。再者,应加大防疫工作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扩充兽医队伍,提高养殖场安全防护的系数。如在养殖场设立驻场检疫员定期进行检查防疫,使产地检疫率达到100%,避免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5〕19号),加快我省流通业发展,充分发挥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改革,提高流通企业竞争能力
(一)积极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各级政府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从流通企业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多种形式改革,可以继续实行股份制、兼并、出售、租赁等多种改制形式。有条件的国有流通企业,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改造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流通企业,依法实施租赁、出售、债务重组和关闭破产。支持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鼓励外资、民间等多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组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深化流通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逃废银行债务。
(二)妥善处理国有流通企业历史包袱。允许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将其使用的、已划拨的土地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纳入企业总资产冲抵企业债务;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有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所持国有产权抵偿历史债务。企业改制时,应对企业的应收款和应付款进行清理。对3年以上的应收款不能收回且符合坏账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核销;1年以上3年以内的应收账款,确实无法收回,并已取得法律文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予以核销。对核销的应收账款,由其责任主体建立备查账单独反映和督收,收回的账款作为国有出资人的收入。
(三)降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成本。企业改制时,国有流通企业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承受人妥善安置原企业30%以上职工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全部安置原企业职工的,免征契税。企业整体资产转让销售涉及的土地交易费、资产评估费等经营性收费,参照原国家计委等六部委《关于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通知》(计价费〔*〕1077号)规定给予减免。属省属国有企业的,可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赣府发〔*〕19号)的规定,按不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40%收取费用。国有流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发生的产权交易行为,按赣府发〔*〕19号文件的要求,以不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40%收取产权交易手续费。国有流通企业自主实施内部重组,涉及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收相关规费;未涉及产权变动的,免收内部企业间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费用。在国有流通企业改组过程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管理层和企业员工购买产(股)权资金不足的,经银行等债权人同意,可用承担企业债务方式购买或置换国有产(股)权。
(四)妥善安置改制企业职工。各级政府要制定改制企业职工安置的具体办法,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国有流通企业享受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859号)的政策措施。国有流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全面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企业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要按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和生活补助。对流通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的营业或办公用房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向企业经营者或职工定向出售的国有中小流通企业资产,应规范“招拍挂”程序,在履行决策、资产清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审核程序后,要维护企业职工权益,在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卖给本企业职工,卖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要切实妥善安排好原企业的职工;纳税确有困难的流通企业,可按现行规定申请减免生产性用房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重点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抓紧培育流通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着力培育和发展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从*年起,省重点培育和扶持若干家大型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发展。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在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和国债资金、设立财务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适当扩大授信额度,积极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鼓励省级重点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市县人民政府要有重点地培育当地较大规模流通企业的发展。在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积极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并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省政府文件
二、推广和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六)加快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精神,制定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操作办法,特别是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环保、质监、城管、物价等部门要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行连锁企业总部统一核算、避免对连锁经营企业重复检查等方面,为发展连锁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进连锁经营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新建改造商业网点的用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大型连锁企业使用。要积极扶持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优强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方式拓展和延伸回收网络,促进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七)加快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和配送中心建设。要把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从传统运输、储运、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企业和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的发展。对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内的大型物流项目和物流配送中心用地,对从传统运输、储运、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企业和企业改造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用地,政府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可在依法办理经营性用地出让手续、按市场价格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出资。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对旧仓库等设施进行拆迁易地改造且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的,城市政府在拆迁或收回企业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时,应依法进行合理补偿,并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仓储用地对待。
(八)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传统产业、有形市场、连锁企业、物流企业等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形式,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三、积极培育统一大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九)积极支持和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清除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实行地区封锁的有关规定,对外地产品进入不得设卡、不得乱收费,并加大执法和舆论宣传力度。
(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企业品牌。建立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各商业网点设立终端查询。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重视和加强对知名流通企业、商业老字号的“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十一)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完善消费手段,扩大消费信贷品种、范围和规模。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支持商业银行与流通企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推广银行卡。大力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四、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建设以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经营服务网络为骨干,以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为主导,以各类市场为平台,以生产、生活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交流为特色,以遍布乡村的经营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抵扣;对试点企业从农业生产单位购进农产品的,鼓励其取得农业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对试点企业建设冷藏、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的,可以实行加速折旧。引导和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的连锁经营,大幅度提高全省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规模,促进我省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通过投资、贴息、税收优惠等引导农产品标准化改造,通过标准化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市场经营和管理水平,发展和创新新型交易方式。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按有关规定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十三)培育和规范农村流通市场。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支持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重点支持生活消费品经营企业发展连锁经营,重点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到农村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农资商品,运用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各商业网点设立终端查询,杜绝或减少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避免“坑农”事件的发生,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千方百计开拓农产品的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大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提升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十四)支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照商务部的统一部署,力争用3年时间,在我省试点地区培育出生活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各5000家。引导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到乡村投资建立连锁“农家店”;鼓励各类大中型连锁企业通过吸引小型企业加盟的方式到乡村建立、改造“农家店”;支持各类中小型企业通过自愿连锁,即企业自愿结合,统一采购、统一建立销售网络的方式建设“农家店”。对加盟连锁的个体工商户其工商管理费可按改造前实际缴纳的定额征收。连锁企业在农村新开设门店,有关部门在办理证照、核定经营范围等方面予以支持。
(十五)支持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按照商务部的工作部署,从*年起,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以及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示范带动,完成全省一半左右(约6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环节损耗大幅减少;全省约1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使更多优势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
五、支持商业服务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十六)逐步建立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重点支持设区城市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和生活服务网点进社区,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在城市新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内,已规划确定的商业网点用地、用房,以及作为小区居民公益性资产的便民网点,不得挪作他用;在每个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内,都要依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足额配备社区商业网点用房。原有城市社区迁出或关闭市区工业企业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将土地优先用于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商贸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七)加快设区城市的“农改超”建设步伐。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加快“农改超”建设的扶持措施。各设区城市不再批建传统的农贸市场。对现有传统农贸市场要按超市进行改造。加强设区城市超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将生鲜食品超市纳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凡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和纳入改造的旧城内,要按布局规划预留生鲜食品超市建设用地。各设区城市要取缔马路市场。
(十八)支持商业服务企业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商业网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各地也要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农民消费需求出发,发展综合性的农村社区商业服务网点。重点支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利民的早餐网点和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建设。
六、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十九)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运用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加快“三绿工程”发展,建立、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疫检测体系,实行无害化处理制度,所发生费用由财政负担的相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十)加快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商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流通企业外购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缩短至2年。
七、建立调控和应急机制,确保市场稳定
(二十一)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省市两级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重要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所需储备费用由本级政府确定,所需储备商品品种由同级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二十二)建立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应急物资供应。所发生的应急调控费用,由各地流通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八、完善政策法规,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十三)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流通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加快流通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提出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研究和制定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十四)加强流通领域的法规建设。各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我省实际出发,及时修订和研究制订规范商品流通活动、流通主体、市场行为、市场调控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做好大型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制定流通行业地方标准。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湖州副中心城市的机遇,明确发展重点,扩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坚持生活和生产服务业发展并举,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实现扩量提质,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二)主要目标。到“*”期末,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速17%以上,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左右,实现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二、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提升商贸业。全面实施《*区“*”商贸发展规划》。着力培育以*镇泰安路为中心的老城区商圈和开发建设新中心商圈、迁建*建材市场、扩建双林毛纺原料市场、新建练市裘皮市场及其他专业市场,5年内基本形成市场群;培育和建设商贸龙头企业,引进连锁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加快农贸市场“农加超”改造;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积极发展村级连锁便利店,扩大“放心早餐”工程覆盖面;规范牲畜定点屠宰。
做精旅游业。依托*特有的人文底蕴优势,以休博会和世博会举办为契机,放大“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品牌效应,紧紧抓住大都市群体的消费取向,整合旅游资源,有序拓展古镇旅游景点,提升文化旅游品位,打造江南文化休闲之都,做大做精旅游业。
推动物流业。根据《湖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形成以鑫达物流为中心、以建材市场及华侨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传统木业市场为服务对象的*物流中心,打造浙北物流基地。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和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强大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我区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发展房地产业。按照“*”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订我区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序发展房地产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划,有效控制土地需求。适应不同收入阶层不同生活习惯的群体需要,加大成片开发力度,适当开发休闲、舒适的新型住宅,发展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宅。规范物业管理,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打响“住在*”的品牌。
在重点发展上述四大产业的同时,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和社区服务业等服务业中的其他行业,促进全区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落实税收支持政策。严格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加快服务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按税收管理权限及现行财政体制和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税收减免和投资抵免。扶持小型服务企业发展,适当降低服务业纳税人的税负,大力扶持物流企业、文化产业,切实增强商贸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引进高级人才、特殊人才,给予适当税收减免优惠。凡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上下限幅度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经批准的重大服务业项目的用电用水与工业企业同价。
(二)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大型专业市场、重大商贸设施及旅游景区景点、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企业、职业教育设施及四星级(含)以上宾馆用地,优先安排土地供应,优先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征手续。其中,物流用地,可按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权;非赢利性的职业教育设施用地,可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服务业的贴息、补助及奖励,并力争每年有所增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对服务业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示范引导,推动产业化经营,增加地方税收和扩大就业;用于规划编制、招商活动补助和工作考核奖励等。
四、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根据全市发展服务业大会精神,建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镇、开发区要明确专门领导并落实具体工作人员抓这项工作。二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等指标,进一步量化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各镇(*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区长召集,有关部门及镇(*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和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二)加强规范管理。一是加快“诚信*”建设,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支持组建和发展服务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切实加强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把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从业人数及服务业创造的财政收入等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指标体系来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统计方法,逐步减少和杜绝服务业统计中的漏报、少报和瞒报现象。健全服务业的统计网络,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做好监测、预警、预测、信息和形势分析。
(三)拓展发展空间。把服务业发展和加快城市化步伐紧密结合起来,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努力提高我市服务业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一是在中心城区实行“退二进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逐步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要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向与“退二进三”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强化城市规划意识,保证停车场、文化、体育、卫生、社区服务、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用地,加强相关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注意扩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面,有效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消费。三是提高中心城市人口的聚集程度。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社区居住,增加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四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以“千镇万村”工程为重点,鼓励优势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和改革,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把商贸流通产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05〕62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意义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现代流通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火车头。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发展生产,促进消费,服务“三农”的助推器,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县商品市场建设初具规模,流通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仍未根本转变,流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市场体系有待完善,农村市场开拓不力,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消费环境有待改善,聚合辐射能力尚需增强。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建设有形市场与发展无形市场相结合,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相结合;加快市场法制监管体系、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商业信用体系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增强区域聚合辐射能力。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把我县建成立足成渝,联动西部,统一开放,众商云集,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商贸中心之一。
——发挥区域性物流基地、购物消费乐园、商贸信息中心三大商贸流通功能。到20l0年,全县仓储面积达25万平方米,货物运输量达到1300万吨,基本建立起现代物流所需的配套性、系统性、标准化、专业化的硬件设施,形成联接渝西、辐射周边的物流配送基地;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县的50%以上,形成舒适、安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购物消费环境。
——重点完善三个层次商业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和完善城区、各中心镇和乡村(社区)三个层次商业服务网络。到20l0年,基本形成以社区为基础,乡镇为载体,城区为核心的消费市场体系。
——扩大商贸流通规模。到2010年,社零总额、商业增加值、商品购销总额、连锁经营销售额、商品市场成交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应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增强消费对大足经济的拉动作用。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35亿元;商业增加值2010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3%以上,占三产比重70%以上。
三、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开放
(一)推进国有商贸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资本集中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行质量。鼓励民营、外资等非公经济发展商贸,鼓励其参与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规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要妥善安置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二)鼓励组建商贸流通公司和集团。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通过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有效扩张。鼓励组建培育经营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大公司、大集团,使之成为我县商贸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主导流通市场的新格局。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的物流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集团)6—7家。
(三)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是流通企业的主体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鼓励全民创业兴办一批、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扶持现有流通企业做强一批、积极培育载体(县重点市场)集聚一批,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吸纳就业人员多的商贸流通企业。引导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推进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四)扩大商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分割和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强与渝西地区的经济合作,联手周边地区打造区域性市场平台,繁荣边贸。鼓励县内优势商贸企业“走出去”到县外、市外开店设场,扩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大足品牌推向国内外。
四、积极引导传统商贸向现代流通转变
(一)完善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导,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商贸流通发展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农业、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相促进。编制完善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加油(气)站(点)定点布局等专项规划。商贸主管部门要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建设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并进行合理调控,真正起到指导商贸流通发展和建设的作用。
(二)推进商业物流网络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的要求,重点建设以乡村(社区)为基础,乡镇(专业市场)为载体,城区、中心镇(商业特色街)为核心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
城区、中心镇等中心商圈要密切结合本地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选准市场定位,整合物流资源网点,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商圈,影响和带动一定区域的需求升级。到2010年,主城区要力争完成全部市场的“农改超”、“农加超”,使之成为生鲜食品和蔬菜超市。要加快完善城区、中心镇商业配套设施,培育邮亭盐业、粮油、烟草等专业性物流基地,提高商务、运输、联运、仓储功能集中度,重点发展金融、信息、咨询服务和文化娱乐。优化商业结构,合理布局业态业种,提升消费档次,打造一批精品、专卖旗舰店,使之成为展示大足商贸流通繁荣繁华的重要窗口。
大力实施乡镇建超市、村社建商店的“双建”工程。重点发展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农家店”,提升“农家乐”档次,到2010年,力争建成100个乡镇连锁超市,1000个村社便民店。在社区要按照300米半径的标准建设便利店、折扣店。
(三)稳步发展新的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是未来流通服务业中的主体形式。围绕品牌、资产运作,通过直营、特许加盟等方式,重点培育烟草、石油、新世纪等10家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振兴金忠刀、宝顶冬菜尖等“老字号”企业,支持其运用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连锁网络。引导餐饮、家电、医药、维修、装饰材料、加油站、书籍报刊、服装等连锁经营业种向农村延伸。支持县内品牌连锁企业向市内外扩张,到2010年全县重点培育发展20户不同行业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中小流通企业共同发展。
稳步发展拍卖、竞买、直销、电子商务、邮购、自动售货等新的销售方式。建立健全相应的交易制度,逐步规范交易行为,扩大销售服务范围,充分满足和方便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四)加强市场环境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商贸流通法制监管建设。针对流通领域各种新情况,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依法治商。商贸、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和综合执法,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公示有严重不良经营行为的企业,依法维护商品市场经营秩序,保障物流市场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建立完善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提高监测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加强重要生产资料和肉类、粮油、食盐、食糖、蔬菜、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定期市场景气指数和国内外市场行情,制定重要生产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建立生产生活必需品地方储备制度。重点流通企业要及时报送商品监测信息资料。
三是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严守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积极开展“渝商千店重诚信”和创建文明市场等活动。推进商贸流通企业信用分类试点,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
四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健全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成品油、民爆器材、液化石油气、危险化学品、报废汽车等特殊行业和特种商品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生猪定点屠宰,提倡一次性火锅底料,积极推行集中处理餐饮行业的废弃物。继续优化改善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让老百姓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五、支持商贸流通加速发展的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贸易、计经委、财政等部门,要认真准备项目,积极争取市级商业结构调整资金,改造商业设施,提升城市商业整体形象。对入驻我县大足商城、宏声广场、五金旅游城、西部金属交易城、大足商贸中心、龙水金都广场、宝顶都康旅游文化广场、龙水建材综合市场(以下简称县重点市场)的流通企业或经营户,在市场培育期内一户购买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或5000平方米以上的,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或40万元。
(二)税收支持政策。符合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规定的商贸流通企业,在2010年内,企业所得税减按15%计征。商贸流通(物流)企业投资于建设和技术改选的进口设备,以及国产设备符合税法规定的,经审查批准,进口设备享受免关税、增值税,国产设备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流通企业购置的信息化系统设备,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缩短为2年。新办(批发业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500万元以上、餐饮业3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自经营之日起,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增值税前3年的25%,营业税前3年的25%,企业所得税前3年的40%,由县财政列支安排给企业扩大再生产;凡入驻我县重点市场的流通企业或经营户,征收的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年终由县财政返还50%给业主。
(三)金融支持政策。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支持作用。切实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再就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大力支持个体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信托、汽车信贷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商贸流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四)土地房管支持政策。凡经县政府批准的生产性物流项目,其用地可按工业用途出让。经县政府批准的服务性物流项目,其用地按经营性用途,实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对列入“十一五”现代物流业规划的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业项目,包括物资储备、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设施应优先保障用地,其规划范围内用地和各种规费按照工业园区用地政策执行,免收其配套费。
(五)规费优惠政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实施内部重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有关收费;未涉及产权变动的,内部收益转移不重复缴纳规费。符合规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按规范化标准进行改造,经县贸易局、县工商局验收合格的,减半收取市场管理费。逐步实现商贸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水、电、气同价。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鲜活农产品超市建设免套费。有关管理部门要对出入城区的生鲜食品和大型连锁超市商品配送车辆发放临时通行、停靠特许证。对入驻县重点市场内的流通企业或经营户在市场培育期内办理各种证照,只收取工本费,涉及《**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收费,属市级部门收费的减半征收,属县级部门收费的免收(不含垃圾处置费)。
六、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务必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商贸流通面临的新形势,把商贸流通发展和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贸易局。把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相应成立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工作机构,高度重视商贸流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改善行业管理。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创造发展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尽快从管理企业转向管理行业,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建立专家咨询和市民评议商贸流通工作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立协调交流机制、互动机制、日常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对商贸流通的服务和市场监管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化;市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之阔,农民众多,农业的发展影响整个国民经的发展。与工商各业的发展比较,我国的“三农”发展始终滞后。这不仅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还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对整体大局有严重影响。农业需要发展、农民需要增收,这是现阶段我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1]。农民是否增收致富关键在于农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畅销,而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的关键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组成农工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的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经营一体化,其本质是由有关各方面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它较好的解决了农民与市场,分散与集约之间的矛盾[2]。
1.加快农产品进入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1.1农产品专业市场容量小,流通难
中国农产品充盈足余,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产品,市场狭窄,真正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专业市场不多,而且容量小,功能低,产品流通难,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主体的规模很小,未能够深购远销、大进大出的大龙头、大企业较少,与外国高度专业化生产、跨国大集团经营的公司难以抗衡[3]。农民对市场的培育缺乏一种长远的目光,不能根据市场的供求信息来指导自己生产,有些市场还是处于自发形成的阶段,农民还没有出现要把当地自发形成的市场培育成为一个专业市场的欲望。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的流通比较困难。
1.2农业龙头企业尚未做强做大,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仍比较弱
农业龙头企业中以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较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农业企业的资本实力不足、厂房面积小、规模偏小、生产设备落后、管理者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层次偏低等问题,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科技投入少,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以致于难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带动能力不强[4]。
1.3农产品加工率低,商品流通滞后
农产品加工存在粗加工多,精加工、深加工少的现象。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使得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大多数农产品仍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很难占领市场和提高比较效益加工企业规模比较小。手工作坊多,难以对农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开发。在流通领域中,大中城市郊区、大规模商品基地的农产品销售情况相对较好[5];山区腹地农产品“卖难”问题十分突出,还处于小流通、小贸易的状态。农产品加工较薄弱,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互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已经开始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农业比较效益低。近年农贸市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基础设施亦有待继续改善。
1.4农户市场信息不灵
很多农民由于不能及时知道有关农产品市场信息,而吃了不少亏,甚至妨碍了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仍较落后。拥有电脑并上网搜集农业信息的农民很少,能够分析和预测市场信息的农民更少,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农业信息专家及现代的信息工具和农民只有一墙之隔,但对农民来说犹如隔世[6]。在农村,由于市场信息不畅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可以说随处可见,触目惊心。
2.加快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思路
农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的总体思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培育龙头企业,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大搞规模开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基地建设,形成商品基地,培育市场体系,重点抓好专业批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健全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商品率,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增强农民收入。使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定的基础[7]。
3.加快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对策
3.1坚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选择,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效、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用长远性、方向性的发展战略眼光来认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导[8],强化农业管理机构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发挥其组织领导的作用。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3.2从强化政府功能入手,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一,搞好市场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依据农业产销格局的变化,及时制定和修改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第二,对产区批发市场建设应给予重点扶持。首先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包括用地政策、投资政策、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其次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产地市场的扶持力度,强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作用。第三,完善市场的基础设施。为批发市场建设配套的仓储设施、配送系统、结算系统和信息系统。第四,加强市场宏观管理。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市场内部管理,防止一哄而起、盲目竞争,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与损失[9]。
3.3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与农户经营的重任。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完善服务链。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等杠杆,下功夫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辐射面广、经济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龙头”企业家队伍,一方面引进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对我区现有的企业家培养提高。只有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思维、懂经营、会管理、重信用、作风正的企业家队伍,龙头企业才能有望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信贷担保平台,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网络。支持规模小[10]、布局分散的企业通过联合、股份经营等形式进行整合,组建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扶持更多的省级龙头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
3.4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第一,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首先,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其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真正做到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第二,加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套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是物流企业的中枢,国际上任何著名物流企业的运作都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支持。首先,积极推广和应用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其次,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崇光.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农产品营销的问题与思考[J].江汉论坛, 2002,(2):31-34.
[2]王广斌,冉维龙.山西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分析与模式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4,(4):34-37.
[3]孙剑,李崇光.基于一体化系统观点的农产品营销系统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4,(1):36-38.
[4]敖毅,许鸣.当前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及其再转型[J].中国农村经济,2004,(7):27-35.
[5]曾玉珍,曾祥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提高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启示[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5):36-38.
[6]张德芳,陈瑞祥.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途径分析――以中牟县大蒜产业为例[J].河南科技,2007,(9):26-27.
[7]崔卫东.基于比较优势的我国典型性农产品竞争力分析及成本结构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0-34.
[8]周梦,吴献金.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9):36-37.
按照市人大财经委调研通知要求,现将我市重点项目和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项目情况
(一)项目进展情况
20__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上报116个,经××市验收确定84个(其中新建项目52个、续建及扩改项目32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建成或投产的3个(电力特钢、南小柳风电场、东蒙水泥),在建的3个(金华多晶硅、汇有乳制品养、青松风电场),前期的1个(汇能风电);固定资产投资20__万元以上(含20__万元)的项目23个,其中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的15个;固定资产投资20__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项目19个。截至今年2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结转及新建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拟建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储备项目45个。
1、国电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国电××风力发电场项目,总体规划分5期,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安装机组165台,计划总投资25亿元。该项目于20__年启动,20__年6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共33台1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总投资4.9亿元,已于去年7月并网发电。目前在建的青松风力发电场项目,为二期工程,于去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5.19亿元,预计今年一季度末全部并网发电。同时,正在进行三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2、××市汇有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绿色养殖基地及加工基地项目,主要是引进国内先进技术,计划饲养良种奶牛1万头,加工液态奶5万吨、纯净水1500吨。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该项目于20__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征用土地2820亩,并完成土地平整、围墙建筑,办公大楼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末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投产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6177万元。
3、××东蒙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00万元。目前一条生产线已经建成,并试生产;另一条生产线厂房建成,外购设备已经订购,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5000万元以上。
4、××市特钢厂年产10万吨特钢及扩建45万吨轧钢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目前已经试生产。项目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5亿元、利税亿元以上。
5、××市沈宏铬业有限公司扩建年产1万吨铬系列产品项目,总投资18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530万元,目前已扩建完成,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6400万元。
6、××市九股合饲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无公害饲料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050万元。项目于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11月末竣工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1亿元、利税1200万元。
7、××卡耐尔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木质素磺酸盐项目,总投资20__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目前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利税1250万元。
8、××圣莱斯冶金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钼铁和4000吨原料除铜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已于去年7月份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1300万元。
9、××市华龙铁合金厂钼精深加工项目,是去年末启动、今年初开工建设的新项目,总投资5920万元,目前已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主体厂房建设和4座回转窑安装,还有8座正在安装,预计投产达产后,可新增产值31亿元、利税1.2亿元。
10、××市金华冶炼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5.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65亿元。主体建筑正在施工,部分设备图纸已经形成。企业已投入2亿多元用于技术引进、土地征用、土建等前期工作,现正多方筹措资金以加快工程进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主要是融资渠道不畅,致使有的项目建设工期延长,未能按计划竣工投产。如省市领导高度关注的多晶硅项目,就缺少资金3亿元,极大影响了工程进度。如果还不能及时筹集到资金,这个项目将错过发展良机。另外,我市的大有产业区项目,已投入700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资金贷款不到位,后续辅路建设、供水管线安装、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工作无法开展。
二是土地问题难以解决。目前,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国家土地政策,必须在确保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工业建设用地调整空间有限,征用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能源需求压力增大。由于近几年来我市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能源需求剧增,特别给电力供应带来巨大压力。尽管政府和电力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但重点项目建设区域的电力紧张问题仍十分突出,致使一些效益好、前景好的项目不能按时达产,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
(三)下步打算
今年省市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增长。保增长的关键就是抓项目、促投资。今后,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入、拉动内需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一是积极主动争项目。我们将深入分析研究国家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及各项政策,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积极主动地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衔接,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的盘子,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实施、资金投入。
二是大力招商引项目。我们将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宣传推介和策划包装能力,找准“卖点”,叫响品牌,促进项目落地;紧盯沿海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向内地转移的动向,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开展主题概念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借外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三是落实责任包项目。继续实施领导包项目的责任落实机制、推进机制,真心诚意地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环评等
难点问题,力争项目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特别是对新华龙钼精深加工、金纸40万吨纸制品、美国upc风电等一批牵动性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集中精力予以推进,确保在扩大投资上取得新进展。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20__年gdp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经济结构质的提升。20__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25.2%。
一是市场建设快速推进。20__年底,我市城乡各类市场达到54个。大有海产品、双羊肉食批发等市场不断做大做强,××辽西粮食批发、××石材等7个专业市场日益完善,市农贸市场、商贸城大集等综合市场实现了提档升级。建业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被纳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华跃农机大市场进入全国首批30家定点农资市场行列。
二是商贸流通不断扩大。我们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全市农家(资)连锁店达到285家,村级覆盖率95%以上。 东东快车、华联等大型超市成功落户××,××湾大酒店、××电力商城等大型商贸企业投入运营。物流运输产业运能运力不断提升,居民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新兴领域活力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资金达7.8亿元。保险、邮政、通讯等行业均实现了较快发展。
三是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加大对景区的依法管理力度,以打造隆海山庄、岩井寺等农家乐休闲品牌为核心,发展了乡村旅游;以萧军纪念馆、萧军故居、前线指挥所为依托,开发了红色旅游;利用凌河口湿地、翠岩山等旅游资源,打造了生态旅游。目前,××风光已成为××乃至辽西地区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我市经济高速增长态势相比,服务业发展略显滞后,占gdp比重不高,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二是产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带动,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三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依赖于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而新兴行业发展层次偏低。四是行业之间发展不够协调,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商品化程度较低,不适应市场配置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五是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相应的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及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问题。
(三)下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大力实施服务业牵动战略,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和增长速度,努力打造功能齐全、重点突出、辐射周边的服务业新格局。到20__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年均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70亿元,年均增长20%。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加快市场建设为依托,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我们将以华跃农机、建业韭菜批发等大型市场为牵动,整合现有石材建材、果品批发、汽车配件等市场资源,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批发市场,力争1-2户进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同时,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确保村级店覆盖率、配货覆盖率两个百分之百。
(二)以打造东北“运输大县”为目标,构建交通物流新格局。我们将紧紧抓住滨海公路、锦凌水库、××湾国际机场建设等机遇,扩大运输行业规模,提升运输营业税比重,努力打造运输大县。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合作,实现大型运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引导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逐步向综合服务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过渡,鼓励个体、私营运输户组建民营运输企业。力争到20__年,全市形成以××客运站、锦县火车站、××市双河酒店3个大型物流中心为核心,10个三级以上物流企业为辅助的全方位交通运输格局。
(三)以打造区域品牌为重点,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我们坚持 “市场运作、社会联动、多方融资”的开发路子,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乡村休闲、生态观光、红色文化三大旅游板块,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努力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扶持花园酒店、××湾大酒店等餐饮娱乐企业做大做强,满足商务洽谈、旅游观光等需求,提升××对外知名度。
拥有1000多口人的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文献自然村位于城郊结合处。除了大理市区的不断扩大逼近,2006年以来比邻而居的云南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更是把厂房建设的触角伸入他们的土地。
由此,这些年遍及神州大地的征地拆迁“故事”再次在云南上演。
三块土地三种价
2007年3月,已经有两处大理卷烟厂厂房正在以前文献村的土地上紧张建设中。而相关资料显示,大理卷烟厂每年提供的财税占整个大理州的30%,属当地纳税户之首。
“我知道村里有些人对征地是不发表意见的,但是我有话要说。”文献村老年协会委员孙光华说,“这些土地被征走可以说是政府强迫的,我们根本不能抗拒,原来我们村里也希望自己在这些土地上建盖农贸市场赚钱,但是政府不批准,最后把土地征给了烟厂使用。”
孙光华表示:“我是产党员,尽管有不同意见,但还是要支持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所做的工作,问题是最后我们发现政府在土地赔偿资金上做了手脚,这样情况就完全变了。”
村小组长李子贵则说:“文献村此次被烟厂征用的3块土地共计234亩(不含道路用地),据我们了解,大理卷烟厂按照每亩35万的价格拨了赔偿款到下关镇政府,但是镇政府却没有把所有的钱赔给村里,中间差不多有4000万元不见了。”
相关资料显示:第一块土地110亩早在2002年就以每亩10.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下关镇政府,2006年又由烟厂以每亩35万元征用;第二块50亩土地2006年以每亩35万元被烟厂征用;第三块97亩土地价格仅则为每亩13万元。
由于烟厂和地方政府并没有就详细的财务收支报告进行公示,许多村民一直抱着“其中肯定有猫腻”的想法。事实上,对政府利用征地机会牟利,文献村村民中有着广泛的共识。
但下关镇政府有关官员说:“234亩征地,大理卷烟厂的确全部是以每亩35万元的价格拨付政府的,然后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赔偿,之所以会出现第一块和第三块土地价格低于35万,是因为扣除了我们在当中的各种基础建设、拆迁费用,以及各种必需的规费和手续费等。”他表示,下关镇政府在此次工作中,不但没有“赚钱”,相反“亏”了1000多万元,平均每亩8至10万元,“但是为了纳税大户大理卷烟厂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大局为重的前提下政府愿意承担这样的亏损”。
“政府不可能亏,只可能在当中赚了钱,现在还有谁会做亏本的事情?”李子贵坚持认为,“政府必须把钱的去向说清楚,把其余的钱还给村里,既然他们做事情不透明,就无法让我们相信。”
分析目前的征地拆迁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矛盾时,其实几乎都可以将落脚点放在补偿标准上,“农民只能将土地卖给国家,没有别的选择,但是补偿标准又非常低”。中国各地以往大量征地事例表明:所得征地拆迁款,常常是地方财政分得一部分,政府官员从中掠走一部分,实际分到农民手中的钱非常少 ,这种土地征用、拆迁体制实际上为贪污等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了空间。
针对这种情况,有村民说:“如果政策允许烟厂直接和我们谈价,而不要政府参与,很多事情就会简单明白多了,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用地的人不能和卖地的人联系,中间还隔着政府。”
政府的角色
文献村委会主任苏正云说:“此次征地事先已经征得村里95%以上的村民同意才进行的,可以说并没有违反国家的政策,现在不断向外反映的毕竟是村里少部分的人。在政府和企业需要用地,政策批准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如果要等人人都同意,那基本什么工作都无法进行了。”
至于在此次征地中出现的一些矛盾,苏正云认为政府有自己的难处,同时政府并非没有为村里做事,比如在村里重新建盖的“文献完小”就几乎投入了200万元。他说:“征地既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需要,我们老百姓有时候是必须做出点牺牲的,否则大理就无法发展了。”
据了解,烟厂征用了文献村的土地后,村民曾经要求把本村村民安排作为烟厂的临时工或合同工,改善水利道路建设、资金补助等要求,但是现在也没有落实。村民所提出的完善村民的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条件,镇政府和烟厂也没有肯定答复。
下关镇政府有关官员说:“老百姓总是有机会抱怨政府的工作做得不够好,赔偿不够多,我觉得除了对相关工作意义认识不足外,国务院施行的《拆迁条例》也有明显瑕疵。比如对拆迁人义务规定了许多条,而对被拆迁人的义务仅有‘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半条,明显不对称。这样的情况足以让拆迁工作难以圆满完成,而且经常发生纠纷,作为政府具体工作人员,我们也经常感到为难和困惑。”
目前,大理官民双方明显已经进入一种“相互不理解,互相不信任”的胶着状态:民指责官克扣、霸占群众利益;而官也抱怨民没有大局和公共利益意识,甚至出现大量“依靠拆迁发财”的“刁民”。现在,大理甚至还流行着“要想富,做拆迁户”的说法。
有意思的是,尽管是土地的最终使用者,但是几乎没有哪家企业愿意直接面对媒体对征地纠纷的相关询问。例如大理卷烟厂有关人员就表示,征地工作是政府做的,他们已经按照规定支付了所有费用,产生的纠纷他们既不知道也没有责任,那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问题。
事实上,征地、拆迁及赔偿工作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处理好相关的利益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似乎也难以摆脱宿命。
“放鱼”事件
2002年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对大理市包括文献村在内的相关征地、用地作出了“同意”的批复,2004年大理州委和州政府正式批准大理卷烟厂在文献村的扩建工程,具体工作则由大理市下关镇政府负责。
文献村第三块被征土地上还包括一个水面积约36亩的鱼塘,这里原为村里用来蓄水灌溉田地的池塘,后被外来承包户张云峰和村民孙继忠于2002年以每年1万元的承包价从事渔业养殖和娱乐业服务,合同期限为9年。2006年6月,为了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下关镇政府还给张云峰和孙继忠的“碧波养殖园”发放了305元“燃油补贴”,并表示这样的补贴每年都会发放。
张云峰表示,36亩的鱼塘水深2.5米,共计储水约5万立方米,早在2002年承包以后就投放鱼苗100万尾,到2006年成品鱼已经长至每条1.5~2公斤。他说:“2005年6月18日下关镇政府就对养殖园口头发出了停业整顿的通知,2006年9月28日又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对养殖园内21.7平方米的建筑进行了拆迁。”
孙继忠表示,2006年12月22日他们收到一份由“大理卷烟厂改扩建工作组”发来的《大理卷烟厂用地的拆迁通知》,次日上午下关镇数十名工作人员和几台挖掘机开到碧波养殖园开始拆迁工作,全部工作从上午持续到中午才完成,除相关私人物品被用卡车拉到村委会存放外,养殖园内400平方米的建筑均被夷为平地。他还说:“大理卷烟厂有专人到场负责给拆迁人员送盒饭。”
当中,拆迁人员用挖掘机在鱼塘边上挖出一条大水沟,用了两天一夜才基本放走鱼塘的水。张云峰说:“鱼塘里90%的鱼都顺水沟冲入了下水道中,最后流入洱海,剩下的鱼被围观的村民哄抢,现在的损失无法计算。”但当时在现场的文献村村委会主任苏正云说:“事实上被放走的鱼很少,而被村民抓走的鱼不过两三千市斤。”
下关镇政府有关官员则表示:“之前我们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无数次和张云峰商量拆迁、赔偿的事宜,但是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他坚持认为自己的损失为400万元以上,而我们经过专业评估后认为只是100多万元。”
此中争议细节不少:由于拆迁致使张云峰和孙继忠与文献村的承包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张孙二人认为属于文献村“合同违约”,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损失总计两倍的赔偿”。而下关镇政府有关官员表示只能算“合同终止”,因为此次征地是政策性的行为,所以不可能进行合同约定惩罚性赔偿。另外,张孙二人曾经将养殖园当中的一部分土地出租给别人建盖仓库,政府拆了仓库以后,按照相关规定把70余万元直接赔偿给后者,张孙二人认为“应该赔给自己”,而政府方面则坚持“没有错”。
针对此次征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下关镇政府有关官员解释:“政府并不是拆迁的主体,而是受大理卷烟厂的委托进行工作。大理的征地价格在全国也要算最高的,政府对老百姓已经很宽容了。”他表示,现在的行政规章制度很复杂,如果走正规渠道,起码要耽误半年时间,“由于企业生产需要,以及上级的工作压力太大,我们的确少走了一些程序,比如通过法院发出‘强制拆迁令’等”。
而张云峰强调:“我就是对政府这样不遵守相关法律程序而生气,特别他们私自把我们养的鱼放走,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如出一辙的小龙潭事件
类似文献村的情况和故事几乎随时都在中国大地上上演。
就在大理文献村的征地工作轰轰烈烈进行之时,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小龙潭办事处的一些村庄里也上演了“征地冲突事件”,地处开远市的小龙潭矿务局隶属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是中国第二大、云南省最大的露天煤矿,一直保障着附近发电和水泥等多家大型企业用煤。资料显示其年产煤800多万吨,2005年底已拥有资产总额20.94亿元,累计生产褐煤1.4亿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5.46亿元,而未来规划其产煤能力将达年1400万吨。
尤其2001年5月,由中国大唐电力集团控股(70%)、云南省投资公司(15%)、小龙潭矿务局(10%)和红河卷烟厂(5%)投资建设了云南大唐红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动态总投资为28.5亿元,项目资本金为5.7亿元,是云南大型独立火力发电公司之一,并被列为“西电东送”云南省重点项目之一。“大唐红河”的开远电厂生产区建设在距离小龙潭矿务局16.5公里处,由后者全部供煤,其一、二期已建成投入正常发电。
然而企业风光的背后,在当地警方以“聚众闹事”、“诈骗”和“阻碍交通”等罪名对小龙潭办事处3名拒绝配合政府征地的农民代表进行了抓捕,另外一名代表闻讯“逃走”至今都不敢回家后,红河州政府、开远市政府于2006年9月19日冒雨派出上千名工作人员和全副武装的警察,强行驱逐把守在田地里的数千村民,发生了双方均有人受伤的肢体冲突,最后政府方面大获全胜,使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搬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种施工机械也随即进入推田挖坑,为下一步剥离土层采煤作准备。随后开远警方又将“逃”回昆明市躲避的又一名女村民抓回,征地工作有惊无险地进行着。
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搬迁工程将根据电厂用煤需要推进,到2008年全部完成,届时将有6000多村民搬离,住进政府新建的搬迁房。红河州常务副州长苏维凡表示:“抓经济就是要抓工业,抓工业就是要抓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他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红河州政府要重点抓好、协调好小龙潭煤矿五期技术改造扩建项目。
土地财政与民争利
2007年3月,随着《物权法》的最终通过,小龙潭一些村民表示乐观:“那些当官的一怒之下就可以把我们关进监狱的情况也许将成为过去;以后,政府在采取任何征地行动前,可能会考虑一下后果了。”
事实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早在2006年1月就曾表示,对征地中补偿安置争议进行裁决,是中国的一项法律制度。近年来土地数量居高不下,且大多与征地补偿安置有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规规定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建立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湖南、安徽和重庆三省市建立了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
而早在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就《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征地补偿标准。指导意见明确,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省域内各县(市)耕地的最低统一年产值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制定统一年产值标准时,综合考虑被征收耕地的类型、质量和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农产品价格及农用地等级等因素。
目前,中国各地给予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均按耕地最低统一年产值标准的30倍计算。国土资源部指出:“(如此赔偿)不足以使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话,当地政府将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但是,无论在云南省大理市还是开远市,被征地农民都向记者表示“对这些规定闻所未闻,同时也怀疑其有效性”。有村民表示:“很多事情中央政府和领导是好的,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但是这些规定来到地方就完全变样了,或者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些什么规定。”
有学者指出,在征地拆迁和失地农民安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被动和弱势状态。首先农民对征地的前期工作参与不够,对征地、工程建设没有发言权和知情权,被征地农民对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缺乏抵抗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缺少民主程序、缺乏透明度,也是失地农民、被拆迁人有抱怨和不满情绪的重要原因;其次申请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裁决的成本太高而往往难以实行;最后在补偿费用的分配机制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甚至乡村干部起着决定性作用,被安置的农户的个人利益往往得不到保证。
但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倾向依然明显。关于出让土地带来的经济分配不均,大理市下关镇有关官员表示“是政策制定上的问题,而不完全是个别官员或个别政府的原因,要知道在中国土地都是国有的”,“要彻底消除这些矛盾只有从政策根源上做起”。
【论文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公共管理意识、体制和模式。研究和分析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共管理模式及政策设计,对于促进我国其它地区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地处苏州市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自1994年5月正式开发建设以来,在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成功范例。苏州工业园区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与其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同时充分地结合我国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实际是分不开的。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共管理模式及政策设计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在园区规划、亲商理念、协调发展等方面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长远规划。有效管理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长盛发展而不衰,这与它的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与国内一些城市的开发区建设相比,苏州工业园区在学习和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进行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方面更具有其独到的特色。
1、规划长远,投入到位。在规划设计方面,苏州工业园区立足长远,高端设计,清晰地预见未来的发展面貌。10年前,园区高价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在园区中合理布局了工业、商业、人居、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科学地预见了园区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园区的长远发展与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前提基础。如,考虑到苏州工业园区地处低洼的平原地带,为保障进驻企业不受洪灾影响,园区地坪被填土加高,使之超过百年一遇洪水水位标准0. 5米以上,为投资商放心大胆地投入吃下了定心丸。
在实际投入方面,苏州工业园区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集中资金力量,适度超前建设了完备的基础设施。早在地面建设启动之前,园区的地下工程如水、电、气、热、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缆等各种管线随着道路工程一次性埋入地下,在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超过1亿美元。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引进项目的及时开工投产创造了必要条件。而我国其它一些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建设方面,喜欢乱铺摊子,重复投入,一个县甚至有三、四个开发区,结果造成资金分散,基础设施投入不到位,对外资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甚至根本吸引不到外资,开发区形同虚设,给地方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好在国家已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据统计,至2004年6月,我国共撤消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成。这对于遏制开发区投资过热,避免重复建设,认真学习苏州工业园区经验,长远规划,高端设计,集中力量办大事指明了方向。
2、严格制度,有效管理。在苏州工业园区,最大的权威不是管委会的领导,而是园区的总规划师,这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政策设计的特色之一。10年来,只要是规划图上的线条和色块仍然符合现实要求,那么,这些线条和色块就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无权改动,这与国内其它许多地方因领导喜好而异,因班子调整而异,建了拆,拆了建,反复折腾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许多外商看来,园区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10年来的开发建设与10年前的规划一模一样,这种可预见的、充满着管理者诚信的投资环境,自然是投资商最为放心的。
当然,随着园区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规划设计与现实要求也会有不尽相符的地方,这时,管理者并不囿于条条框框,而是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他们认为:对于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来说,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克服管理环境中各种不和时宜的约束和障碍,做到忠实执行与灵活运用相结合—但决不能偏离原有规划的精神实质。具体实施中,就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师的意见,适当缩减弹性绿地,重新设计预留“白地”,从而达到规划与发展的协调。所谓弹性绿地,就是指在性质不同的规划用地中间,因发展程度的原因,权且绿化而成为类似公共绿地的绿化区。当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整体规划框架内,可以适当缩小弹性绿地,使之最终成为一条绿化带。所谓“白地”,就是为了使规划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做相应调整,对目前做什么尚没有确定认识地段。“白地”是新加坡设计公司提出的最新概念,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设计理念,它充分地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为管理的与时俱进提供了空间。
二、亲商不忘亲民。亲商而不唯商
有人说,“亲商”这一概念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从新加坡引进中国的,这话或许需要考证,但是,园区亲商不忘亲民,亲商而不唯商的政策设计却是它10年来既能蒸蒸日上地发展,又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热情支持的原因所在。
1、亲商不忘亲民。其实,在中国,亲商的做法,比“亲商”这一概念的引进要早的多。改革开放之初,亲商的做法就己在全国开花,其口号也一个比一个响,什么“亲商、安商、富商”、“引商、重商、扶商”等等,这些做法,对于增强该地区的自我亲和力、吸引外商投资,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遗憾的是,在许多地方,“亲商”有余,而亲民不足,殊不知这是否暖了“商”的心也尚未可知,但却实实在在地凉了“民”的心。不久前发生的“嘉禾拆迁事件”就鲜明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如此顾此失彼,实际上是与新加坡管理理念中的“亲商”原意背道而驰的。
在苏州工业园区,亲商与亲民是统一的,亲商首先亲民。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拆迁安置问题。园区管委会把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当作重大工程来抓,确保了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岗、失地不失利”02002年,全区累计已有近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园区亲民的另一典型举措是“邻里中心”的设计。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区在第三产业和公益事业及其经营管理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而兴建的一种新颖的社区服务形式。它涵盖了所有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包括农贸市场、学校、邮政所、诊所、文娱体育设施、书店、理发室、浴室、洗衣房、修理铺等),集商业、文教和社区服务于一体,其服务半径约0. 5平方公里,不仅可为1万多户居民提供服务,大大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解决了相当数量的适龄拆迁户的就业问题,这实在是亲民的切实之举,值得提倡和推广。
2、亲商而不唯商。亲商、尊商、重商,给投资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各地政府应该做的份内之事。可是,在国内吸引投资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地方为吸引投资纷纷降低门槛,待投资商如上宾,而视百姓如草芥,亲商到了唯商的地步,更有甚者竟置法律于不顾。近闻某县为启动“亲商爱民工程”,规定:“……对涉及正在进行重大项目洽谈,重要经营活动和科技攻关骨干人员的违法犯罪案件,只要上述人员犯罪情节不是十分严重,又没有现实危害的,一般不采取强制措施;对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不予立案追究……”。在这里,之所以出现了“没有现实危害”的“犯罪”、“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不予立案追究”的超越法律的怪事,恐怕就是“唯商”的思想在作祟。既然在你这里法律都可以超越,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那么投资商还会相信你的承诺吗?事实上,因“亲商过头”而吓走投资商的报道已不止一例。
苏州工业园区在政策设计上的“亲商”理念,改变了传统行政体系中的主体中心主义,但是,它亲商而不唯商,一切按国际商务活动的通行规则办事,从而赢得了投资商的信赖。在园区,亲商的概念就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为投资商做好服务。10年来,管委会科学定位政府职能,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准,从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压缩行政事业性收费着手,先后推出了社会服务承诺制、一站式服务中心、电子审批、网上预审等,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园区还在招募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实行快速通关、方便员工生活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外资企业的广泛好评。“亲商”,这种主体的边缘化不仅使腐败现象丧失了发生的依据,而且,让园区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观念和作风都与国际接轨。
三、强调园区的协调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园区的持久繁荣创造了条件。具体说来,园区的协调发展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产业和资源的协调、核心地带和周边区域的协调。
1、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有的开发区片面追求GDP不同,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园区以不到苏州市3%的土地、3. 5%的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的工业产值、21%的注册外资,28%的进出口额。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 9吨、耗能0. 22吨标准煤,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10年来,园区中新合作区内常住人口己超过8万人,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3万余个,周边70%农民己迁入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其中4万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完成身份置换,成为初步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2003年,全区职工人均收入达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0元。如今,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人们生活和创业的乐园。
2、产业和资源的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和资源的协调,在金鸡湖及环湖地区建设过程中,决策者认为:湖滨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的第一享受者是公众,不允许有钱人或有特权者单独享受。因此,在具体设计中,环金鸡湖22公里全部是开放公共地带,宽阔的绿化带和道路之外,才是低密度的住宅或娱乐设施。根据规划,环绕着金鸡湖,设置了玲珑湾、文化水廊、金姬墩望湖角、水巷邻里、湖滨大道、城市广场、波心岛8个特色区,并通过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连为一体,尽可能与湖畔公共空间相融。有人算了一笔帐。1994年园区初期开发房地产价格是50美元每平方米,2002年园区拍卖至今最高的房地产价500多美元每平方米。8年地价上涨10倍,这与园区的科学开发模式和政策设计,特别是注重产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