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1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智能化

我国是当前世界上制造业大国之一,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机电等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多层次的机械需求,更要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基于此,机电一体化应运而生,它能帮助机电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 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概念

在了解机电一体化含义之前,需要理顺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概念:

1.1 机电控制系统概念

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设置生产程序,通过控制装备远程遥控生产过程,它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1]等三个特征,从机电控制系统本身来说,自动化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能借助通信领域的力量,远程监控机械生产,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微型计算机检测生产细节,当生产过程出现问题时,能较快解决;从机电企业工作人员角度来说,智能化特征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工失误,当机械生产环境较危险时,智能化机电控制系统能够代替人力作业,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从机电行业的角度来说,机电控制系统将行业连接成一个整体,高效化特征能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促进新技术手段和综合控制系统出现。

1.2 自动控制技术的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是指依靠控制装置和控制器,设定生产工作程序,在没有人力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生产规律运作,相对人工控制而言,它具有独特优势,比如自动控制技术中的硬盘驱动,这种“伺服系统”能精确定位,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依然能稳定工作。

2 机电控制系统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机电控制系统中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的途径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控制装备

自动控制技术核心内容是控制装备和控制器,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当需要记录机电控制装备的运转速度时,要利用控制器来测试。在目前很多机电企业都开始引进新型自动控制技术,比如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

机电控制装备中加入控制器,将生产系统联合成整体,工作人员在监控生产过程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不仅避免了企业经济损失,也优化了产品质量。在这个自动化过程中,控制器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人力作业,以精密的计算程序代替人脑,减少人工失误。

2.2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微型计算机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微型计算机,其利用控制装备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在微型计算机的辅助下,控制相关生产程序,它具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方面,从微型计算机生产价值来说,协调了自动控制和机电规律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单元技术的融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机电领域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价值,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同时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减少了企业投入[3],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促使了工程师不断研发新型机电模型,提高了工作能力;第二方面,从安全角度来说,微型计算机中加入自动化,能较知危险,比如机电生产线中某一生产环节出现漏洞,自动控制装备能立即停止机器运转,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第三方面,从机电一体化的角度来说,自动化技术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比如传感检测等。

3 机电控制系统中一体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覆盖的应用领域较广,主要有机械、电子等,掌握机电一体化加工技术,能完善机电控制系统,促进机电行业智能化进程。

机电一体化具有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模块化等基本特征,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模块化特征,由于目前制造业庞大,种类繁多,在研究机电一体化产品时,难以将各厂家联合起来,但是如果将机电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制定产品各项标准,研发新型机电产品,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主寻求合作厂家,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微型化特征是网络背景下所独有的,它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提升了机电一体化的影响力,用先进的微型技术改变了机电领域现状。

3.1 机电线路中的一体化设计

机电线路中的一体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电子线路上[4],在传统的机电控制中,电子线路与控制装备隔离,使得在生产设备运转过程中无法及时了解产品情况,降低了设备使用率,机电一体化后,微型计算机和控制器应用于机电控制系统,代替了原来的控制装备,提升了工作效率,比如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建立了一体化机电线路后,能快速生产各类产品。

在机电线路中一体化设计优化了产品质量,简化了工作程序和结构,凸显了“一体化”的优势,机电企业要大力引进,淘汰传统机电控制装备,利用新科学技术,发展企业模块经济。

3.2 机械装置中的一体化设计

机电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统筹机械装备、自动化控制装备、生产装备三者之间的关系,能促进一体化设计,这对机电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要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加入一体化设计,优化机电装置整体性质。

机电工程师要敢于打破常规,运用创造性思维,多学习和探讨机电一体化设计,优化产品质量。同时机电企业要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多引进高素质人才,开展多种一体化实践活动,让工作人员在团结协作的氛围里创新一体化设计,用高科技改变机电一体化模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3.3 机电功能模块中的一体化设计

功能模块中的一体化设计主要是指统筹整个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将每个部分最优的机电装备组合在一起,用控制器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模块一体化设计需要贯彻“整体”的理念,不能单纯地考虑某一个控制装备或者控制器,这样不仅不能把一体化设计优势发挥出来,甚至有可能增加企业成本投资,比如机电企业引进最先进机电装置,却没有更换控制器,这样也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所以机电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最优的机电组合,才能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的产物,它能协调企业投资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推进智能化进程。企业要顺应时展潮流,大力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用信息化、自动化带动企业经济模式转型,从粗犷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节约生产成本,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制定机电一体化整体营销战略,打造企业良好品牌。

参考文献

[1]潘六寿.浅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1.

[2]王亚.机电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3:178.

[3]李安平.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5,19:59+61.

第2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85

1 前言

我国电网建设工作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扩大了我国的电网发展规模。所以,还直接加大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具备的工作压力。在分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的急促上得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例如:集中控制功能以及电力调度全面性等。在准确掌握问题的基础上促使一体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强化,最后促使系统性能目的得以实现。

2 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2.1 一体化技术在系统接口方面的使用

首先是数据库模式编辑工具分析。在分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其所获取的电力数据,最终会传向于数据库,数据库是最终的一个处理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使用需求呈现一个不断变化的趋势,但是,就算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其也会在某一些特定的时间出现当前数据库模式需求更改的情况。在分析上述情况的基础上得到,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有效的使用一体化技术,可以完成数据库模式的编制,同时完成编辑工具的编制,上述提到的编辑工具其可以发挥以下结果方面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应用UML图示化的方法来有效的表达数据库逻辑模型,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的降低用户数据库模型构建难度,促使其得到有效的构建以及使用。第二个作用是:有效的检查逻辑模型跟物理数据库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以及统一情况。在完成检测工作之后得到结果是不一致的话,那么上述工具就会提升用户,在收到提示的基础上行,用户就会合理的、正确的处理上述存在的两种要素关系。第三个作用是:数据库的备份作用。用户想要从根本上导出当前数据库中的所有模式信息,那么就需要使用一体化技术的数据库模式,使用其特有的编辑工具,在使用备份操作的基础上促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模式信息数据具有足够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其次是SVG图形处理。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口来说,图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传输对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想要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接口可以科学的、合理的导入以及到处图形,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一体化技术,促使其逐渐形成SVG模式图形处理功能的一种。上述功能实质上指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转换规则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转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涉及的所用图形,将其完成SVG格式的转变处理,最后促使该格式的图形联合起来,得到一个XML附加文件类型。在分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得到,上述两种格式的文件最为主要的作用就可以拓扑连接所有电网模型涉及到的各类电力设备,同时拓扑连接所有图元涉及到的各类电力设备。

2.2 一体化技术在系统功能方面的使用

首先是数据维护功能。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电网建模得到统一化,在上述的基础上有效的使用在DTS系统中,同时使用在PAS子系统中,上述提到的这种模式的存在,可以在相同的数据库中储存上述子系统的相关数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在分析用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得到,在维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习得固定环境中的特定数据,就可以有效的维护多个子系统。其次是分区规划功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使用一体化技术的过程中,实现了非常优质的分区规划功能以及作用,所以在,接入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将电压等级集变电站等级作为主要的参照条件之一,在分析上述两种条件的基础上得到,可以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涉及到的区域进行划分,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不同责任区域的划分,最后促使后续电力调度工作实现有效的完成,并且保证电网安全利的工作下去。最后是分区控制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会存在大量的控制区域数量设计,涉及到范围也非常的广。所以,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不同的电力调度的时候,那么整个电网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稳定性受到影响。所以,在上述这个部分的工作中,可以选择有效的使用一体化技术,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逐渐趋向于良好分控责任区管理功能,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其信息分层的功能,最后促使电能供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及科学性[2]。

2.3 一体化技术在系统图模库方面的使用

首先是绘图建模。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有效的使用一体化技术后,逐渐合理化以及统一化系统的建模工作,同时还直接统一了绘图工作等各个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使用相同图形的基础上实现PAS和DTS等不同的应用的绘制工作,同时还可以完成一系列有效的建模工作。其次是智能图形拓扑。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有效的使用了一体化技术后进一步合理化了电力调面向端口号的拓扑功能,促使其使用价值得到提升。所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面向端口号的拓扑功能不会像往常一样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人工置顶操作,就可以产生相应端口号,这是智能化的、自动的完成形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网运行过程中,有效的发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其可以促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在实际工作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会存在明显的问题。所以,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功能、图模库、接口等部分实施一体化技术。在形成各个组成要素统一化特点的基础上有效的实现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性能的优化以及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保义,邱素改,张少敏.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基于可信度的访问控制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2(23):76-81+115.

第3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greatly promote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peopl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grows with each passing day, but also the power system operation reliability and safe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 design thought and research trend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power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61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日俱增。目前,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变配电站集中监控、继电保护和远程调度管理部分。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在结合本国实情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化系统。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1对电力系统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原理展开了大量研究,将先进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自适应理论、微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引入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保护装置中,使得保护装置更加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经过多年努力所研制成功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突破了传统装置所受的限制,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站,极大地拓宽了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应用范围。

1.2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突破。其中,高级应用软件将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和输电网的理论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最新的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利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对潮流进行计算,利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对负荷进行预测,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载波接收的灵敏度,解决了载波在配电网使用中的路由和衰减等难题,提高了信号的处理速度和准确度。

1.3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和进化理论等先进理论运用到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故障分析、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及时诊断各种故障信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提高了电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4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和负荷动态特性建模,同时将国外先进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引入到国内,构建了基于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不但能够对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进行试验,而且能够联合多种控制装置,形成闭环系统,从而确保科研人员能够完成对新装置的测试实验。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思想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选型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选型原则,主要从远程调度和自动化系统监控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一般优先选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选型接线比较简单,通常以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为主,选用性能可靠且价格合理的智能化开关。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原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电气主接线方式按照原设计来执行,要将采用监控系统后所增加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如电力监控器、电量变送器等的数量)在单线系统图的设备型号说明中加以标注;

(2)凡是需要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远程遥控操作的开关,一定要使用具备远程分闸和合闸功能的智能开关,从而确保远程遥控操作功能得以实现;

(3)运行状态需要进入计算机监控状态的开关,通常需要使用一对独立的常开接点引入计算机监控系统,此外,低压自动开关还需多选用一对常开辅助接点;

(4)对继电保护进行设计时,供电系统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趋势

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未来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3.1国际标准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众多,导致这些设备的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间存在诸多障碍。为满足不同厂家所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电子工业协会制订了IEC 61850标准,作为站端与站间进行通信的标准,从而实现站内的无缝通信。我国要大力推广和使用IEC 61850标准,并基于此标准开发出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相关产品。

3.2将测量、保护和控制工作融合为一体

长期以来,受电力行业专业分工、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的影响,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站内监控采集相关数据、单独进行保护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虽然能对事故进行清晰的分析和处理,但是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为了减少设备的重复配置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必须将测量、保护和控制工作融合在电气自动化综合系统中。

3.3以太网技术的使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加之电网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其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所需要采集和传输的数据日益庞大,对通讯的实时性和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太网具有传输数据量大、传输数据快的优势,能够满足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需求,因此,以太网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必然会有更多的应用。

4结语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在电力系统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电力体制改革等新形势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既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调度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将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但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3)

[2] 董世芳,黄娟.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新技术的若干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2)

[3] 常鸿,毛俊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传播. 2010(22)

[4] 罗飞.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小型水电站中的应用[J]. 丽水学院学报. 2009(02)

第4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

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优势以及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优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有着诸多的优势,能有效提高生产力,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在信息自动化的处理能力上比较突出,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可进行高精度控制以及检测。机械系统的启动控制能力强,这些优势就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安全性能强的层面,一体化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功能比较全,其中报警以及监控的功能下,能保障机械应用的安全。(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在工程机械当中,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程机械领域结合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比较快速,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并加强了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当中的应用程度,工程机械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前工程机械设备总体研发的理论有着突破,架构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数控技术成为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技术,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将会进一步的升级。(3)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应用在工程机械当中,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在节能机械设备方面应用可发挥节约能源的作用。以往的工程机械应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行不稳定以及不畅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会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由于机械设备自身的功能协调性差、功能性不强,就出现了这些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提高机械设备自身的性能,在自动化的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从而有助于减少材料资源的使用,材料成本就能有效降低,机电一体化下的工程机械应用安全性能好,环保性能也好,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自动化作业的功能发挥比较突出,自动化技术和机械设备的结合,就能带动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对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能有效实现半自动化以及全自动化的操作,和传统工程机械的作业方式相比就有着很大转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工程机械当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过程中,监控的功能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工程机械的应用安全,及时解决故障。监控技术在工程机械运作当中,是对电子技术的应用构建了远程监控系统,运用到了电子以及控制多项的技术,对电子监控装置有效进行了创造,改善了整体工程的工作状态,也有助于设备内部传动系统的性能提高,能有效实现自动故障诊断的目标诊断。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根据警报所提示的信息找到解决故障的方案,大大提高了故障解决效率,也能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

2机电一体化背景下工程机械应用发展前景

(1)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工程机械的发展在未来将会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当前已经有诸多国家在工程机械当中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从我国工程机械智能化的程度来看还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对于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研究还在进一步的深化当中,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实现全面智能化的目标。当前已经出现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结合,通过将混沌动力学以及运筹学和数学等各种学科技术知识进行了整合,使数控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智能化工程机械的发展将会在高技术以及高性能和高效率目标方面得以实现。(2)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以及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下,会有助于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这也是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机电一体化下的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将机械系统性能有效优化,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保障机械设备的应用质量,最大化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机械应用的安全。在未来的进一步技术发展中,我国对工程机械的自动化要求将会有所提高,届时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工程机械领域发展水平。(3)工程机械微型化及网络化发展。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下,工程机械在微型化的发展方面将会有很大进步。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把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纳米尺度进行融合,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体积缩小,突出运动灵活的特征,采取精细化加工的技术应用,这样就能有助于保障工程机械性能的提高。另外,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广泛应用,将网络技术和工程机械的发展相结合,这就能进一步强化机电一体化的整体性能,使产品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3结语

第5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71-01

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内涵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称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二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与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能,增强柔性。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和提品的关键技术。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五个要素构成,如机器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三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自动机械、信息处理设备、办公室设备、车辆电子设备、医疗器械、光学装置、智能家电、楼宇安全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系统都离不开执行元件为其提供动力。而执行元件和电子控制装置之间是无法直接连接的,因此需要一个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在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接收指令,进行能量转换,从而得到目标输出。电子控制驱动系统对于精密传动来说,需要在执行元件输出终端进行传动测量.如测量其位置、速度、加速度,同时将所测得的数据反馈给电子控制装置,让其进行比较,进行误差修正控制,最终实现精密传动。当有多个执行元件,其输出动作规律各不相同时,一方面要根据各执行元件工作情况来考虑其控制的方式,另一方面需要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输出的联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可以让它们单独来工作,也可以通过构建PC机上位控制来统一管理。若工作联动内容经常变化,就应构建一个可以直接识别联动输出的软件,将联动输出写入软件当中,让其直接转化为控制程序,这样就能灵活地应对动作输出的需求。

四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被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微机作为关键技术引入了飞行器系统后,使机械―电子系统在高度控制、排气控制、振动控制和保险气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驱使机械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数据库,连洗衣机和其他消费品也用上了数据库驱动系统。这样,对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成型和系统集成以及并行工程设计和控制的实施尤显重要。此外,光学也进人了机电一体化阶段,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信技术进入了机电一体化,机器可像机器人系统那样遥控和虚拟现实。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与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微机电一体化。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21世纪。

五 现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方面的主要应用领域:

第一,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第二,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第三,智能化设计。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维、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第四,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参考文献

[1]董金森、张小扬.论机电一体化技术[J].有色金属加工,2009(1)

[2]虞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第6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力系统;变压器;用电安全;智能化水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5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24

电力系统的稳定是保障人们用电安全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要求逐渐加大,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电力企业的扶持力度,电力企业和发电站应该提升电气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电力设备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促使电力系统走向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运用,电力系统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两大核心内容。其中技术是指计算机技术、自动调控技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新型技术的有机组合,这些技术的组合能够大大提高机电机械设备智能化水平。产品是指电器、电子零件品、机械设备等,比如办公用品类产品、家用电器类产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外在表现,是现阶段提高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因素。随着机电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渗透,其作用和功能逐渐凸显,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操作水平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机电一体化和电力系统分析

2.1 电气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

发电机、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其中发电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是提高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而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将发电机输出电压进行调整的变压器,可以承担电能电压的负荷力,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部分。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继电器和无功补偿装置等各种具有保护功能装置的设计、制造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由此可见,电气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物。

2.2 机电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

电力系统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系统,但是电力系统涉及的内容比较广,要想保障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与工作中的协调性,其难度系数较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发电站、用户管理、输电配送网络管理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用到了自动控制。例如生产中的自动检测、设置安全保护系统保护相关元件、运用计算机自动检测和管理用户用电情况、网络数据和信息的自动化储存和传输等。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输与管理等各个环节,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促使经济效率最大化的实现。

2.2.1 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发电厂、配电所、变电站和调度中心作为电力系统的四大核心要素,它们之间的信息传输是否准确和及时是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电能在生产、传输过程中的调度、保护、控制、调节、测量工作是有效减少电力系统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提高用户用电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将机电一体化与电力系统中的信息传输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保证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各个部门,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智能化。这样一来,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率就会得到有效提升,电能运行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2.2.2 反事故自动装置。作为一种事故报警装置,反事故自动装置可以在电力系统出现危急情况或者电气运行中出现故障问题时发出预警,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将事故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从而有效避免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反事故装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主要作用于事故发生后;另一种可以防止事故发生。前者主要借助继电器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找到故障点,采取维修或者更换等方式清理故障,进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后者主要是借助运行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一旦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运行系统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防止电压出现震荡、崩溃等情况的发生。

2.2.3 供电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分配电力,电能从发电厂输出后,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就应该实时监控每个区域供应的电能,实现供电系统的智能化。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还可以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供电情况,代替以人工值班方式监控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和供电系统供电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机电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设备是电力系统的中心框架,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在电力系统中起到稳定系统运行和提高运行效率的作用。比如变压器、互感器和其他自动装置等都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为电力系统快速稳定运转提供源动力,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安全、快速运行和工作;二是机电设备可以代替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可以自动调节电压输出功率,避免电路发生严重损耗和短路等现象。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预先设置好变压器额定功率、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等指标系数,引入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方式,达到控制高压供电情况的目的;三是机电设备可以充当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不仅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还可以促使电力系统走向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

3.2 技术的应用

将机电设备引入电气系统中,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其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2.1 控制应用。为进一步促使电力系统经济效率最大化,并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相关负责人就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当前运行情况展开控制活动。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电压覆盖范围较广,每个区域的供电额度、输电情况等都需要工作人员全方位、多角度考虑与分析,并根据每个区域的实际需求量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协调分配和调度。由于电力系统涉及的内容较多,电力统计工作就比较复杂,其难度系数较大。基于这一点,加强电力统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将机电一体化引入电力系统中,提高电力统计工作效率。比如,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环节中安置自动化检测与管理设备、电力智能化统计设备等,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电力系统管理、调度、分配工作的一体化和自动化,使总发电站、配电站、用户管理之间形成自动化可控网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传输,还可以实现调度中心的自动化控制。调度中心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是合理分配不同用电区域的用电额度、缩小服务距离,进而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每个区域的用电情况以及电力设备的使用情况,有利于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系统显示情况统一开展调度工作。控制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使电力系统协调、稳定、安全运行,还可以大大提升输电线路运输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促使电力系统经济效率最大化的实现。

3.2.2 保护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以大大减少电力系统中的安全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指数。其表现主要如下:一是传统的控制方式主要是以人工监测方式为主,但是人工监测方式不能完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机电一体化代替人工监测,可以对电力系统实现远程监控,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电力设备,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二是将电流保护装置、自动化调度保护装置、电线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在电力系统中,可以保障电压的安全,减少电压出现短路、崩溃等现象。但是电路保护装置的安装工作需要建立在继电器稳定基础之上。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避免电路运输系统在电压出现短路时发生异常情况,进一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机电一体化渗透在生活和生产等各个方面。在电力系统中,无论是在电力系统运输管理方面,还是在信息传递方面,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均较为广泛。换句话说,机电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加强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充分证明了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对机电一体化的依赖性将会增强。无论是在输电运输线路的管理方面,还是在用户用电管理方面,都会对机电一体化的需求大大增加,从而促使电力系统走向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章利军.试论综合机械化和机电一体化在煤矿开采中

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1,(4).

[2] 孙虹丹.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发展及

应用[J].才智,2011,(24).

[3] 张寒松.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钢铁行业

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2012,(12).

[4] 颜平.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平顶山天安煤业生产中的应

第7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082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社会上一种新型技术,在社会上很多领域内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运用。在现代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使工程机械功能得以进一步增强,使其能够发挥更好作用,对现代工业生产可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所以,在现代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运用进行分析。

1 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1.1 在工程机械的监控功能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

在现代工程机械中通过引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实时监控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执行装置、传动系统以及制动系统,此外还包括液压系统,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便能够实现自动报警,可将工程机械中所发生故障的位置准确找出。因此,在现代工程机械中通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有效提升机械使用效率,可使机械设备维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强度,使故障维修时间可得以大大缩短,从而使生产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1.2 在工程机械的节能降耗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

对于传统工程机械而言,其能量充分利用率及使用率均比较低,比如,对于液压挖掘机而言,其燃料充分利用率仅仅能够达到30%,其余能量均被浪费。由于当前能源利用越来越紧张,导致机械工程发展应当向“节能降耗”方向发展。比如,由小松公司所生产挖掘机,其在节能降耗方面便能达到较好效果,所节约燃料能够达到大约23%,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在机械中使用新型控制节能器。再比如,由日立公司所生产挖掘机,在机械中选择的节能控制体系为“卡特电子效率”体系,其能够全面、综合控制泵及发动机,可使燃料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并且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1.3 在工程机械半自动化及自动化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在工程机械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实现半自动化及自动化作业,可使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大降低其劳动强度,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工程机械中引进自动化技术,还能够有效避免一些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失误情况出现,可使作业精度得到有效保证。比如,由三菱公司所生产挖掘机,其中便应用挖掘轨迹控制系统,其能够预先设定耗铲斗运行轨迹,并且利用微机控制系统,可自动化控制铲刀及动臂杆运行,进而可更好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能够使作业精度得以有效提高[1-2]。

2 在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展望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在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新的方向,并且也是在纳米程度上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两者相融合而得到的产物。对于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就是在几何尺寸方面向微米及纳米级别发展,通常情况下及体积均小于1立方厘米,这中系统在社会上各个领域运用中均表现出明显有数,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及运动灵活特点,属于当前社会上十分关键的一项技术。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性能化而言,其所包括内容主要有高精度应用、高速度应用以及高可靠性应用与高效率应用。对于新型CNC系统而言,其中多个CPU结构利用多总线进行连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能够使上述四个方面要求得到满足。对于该类系统而言,其选择精简指令集机,能够使多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从而对相关操作进行处理,进而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具备较高性能。

2.3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常情况下,对于现代机电一体化进步及发展而言,其主要就是在控制理论基础方面得以体现,即相比于传统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而言,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所存在区别主要就是在智能化技术方面,而这种区别的实际表现就是在产品智能性方面。对于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综合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理学等相关一系列智能方法及思想,可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该技术当前正处于不断探索及应用阶段,在今后必然会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2-3]。

3 结语

在现代工程机械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现代工程机械科学性及功能性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作用。因此,在现代工程机械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充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并且应当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到更好应用及发展,进而使工程机械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鑫康.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9).

[2]郑媛.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

第8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汽车;应用

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的应用在机械生产控制中,将机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逐渐发展为一种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机械行业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增强了产品的质量功能,有效减少了材料能源的耗损。提高了企业在行业中的整体竞争能力。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出发点是工程系统,结合电子机械等相关技术,充分实现最优化的系统或者产品的技术综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技术相关原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充分的应用与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可以被看作是技术群的综合名称。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通过具有若干个特殊功能的电子机械要素共同组成的有机体,能够充分符合人的最佳使用要求,同时也是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的有机置换和结合,进一步对新的产品赋予全新的性能,拥有优良的人机合作关系。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集成综合了机械与电子工程,也就是提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规格与功能,技术工作人员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整个体系过程实施必要的制造与设计。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思想是设计系统原理与集成综合技术。工程系统、信息控制理论属于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方法论。在某种意义上分析,机电一体化思想可以称之为一体化的思想。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产品具有的功能包括自动化监控、警报、自动化诊断、自动化保护等性能。在工作整体过程中,当电力出现过载、过流等一系列故障时,能够采用自动化的保护方法,尽量防止与减少人员与机械设备发生事故,明显提升了使用设备的安全性能。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大部分都具有自动信息处理与控制的能力,其检测控制的灵敏性、精敏度以及应用范围都产生了极大程度提升,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更加准确的保障机械机构的执行情况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完成既定的操作,保证工作获得最好的质量和产品的合格效率。与此同时,因为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已经充分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有效提升了生产的能力。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升了使用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通常利用控制程序与数字化完成现实,操作手柄与按钮数量的逐渐减少,促使操作过程逐渐简单化并且十分便捷。机电一体化技术操作程序按照预先设定的过程逐渐通过电子操作系统完成实现,系统可以对全部操作反复实现。机电一体化高级产品能够利用被控制对象具备的数学相关模型以及外界变化的参数自动随机寻找最理想的工作方式,充分实现最优化自动操作。

(四)广泛的适用范围

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超出了相关产品的单项技术功能的控制,拥有复合功能技术,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自身的自动化功能与水平。机电一体化产品通常具备一定的自动补偿功能、自动监控功能、自动保护功能以及智能化等,能够在不同领域场合的应用,符合客户提出的更强的应变需求。

三、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发生的时间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段发展时间重点是利用电子机电技术对部分汽车机械功能实施有效的改善,机电一体化技术此阶段在汽车上最典型的应用就是电子控制喷射燃油。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发生的制造设计,重点是利用机电一体化进行集成大规模电路应用,集成大规模电路的有效运用能够及时解决自动控制机械设备的各类问题,对于提升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可靠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成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制造设计的汽车,伴随着逐渐发展兴起的微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动了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在这个时间内应当尤其重视整体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计,再结合网络计算机与技术信息在制造生产汽车行业中的大范围运用,使得汽车更加的智能自动化。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汽车的电子化开始于电源系统。从前的发电机都属于直流类型发电机,之后被硅二级管与交流发电机共同结合所替代,能够有效提升充电效率的可靠性能。从此以后,调整之后的电压也从电路固体调节器替代了电压机械式调节器,进一步在点火发电机上的配电设备上也从凸轮机械式开关转变为晶体管功率。

(一)微机控制发电机体系

控制发电机单元的中心是利用微处理器或是专门设计的发动机集成大规模电路。通过各个传感器接收电压模拟信号以及从输出轴发动机获得的脉冲信息全部传输至控制发动机单元。信号模拟利用数字模拟直接转变为信号数字。将这些信息作为重要基础,在控制发动机单元中对燃料空气比例、点火具体时间、循环排气效率实施最好的计算,将最终的计算结果当做喷射阀燃料控制与点火设备的驱动信息进行输出,用来对空气与燃料质量之间的比例实施控制。当燃料空气比例增加时,燃料十分稀薄,点火非常困难。相反,当燃料空气比例减少时,因为缺乏充足的氧气,在气体排放过程中缺乏充足的燃烧的一氧化碳增加的含量。所以,将燃料控制比例很好的在最佳情况下实施控制,对于各种发动机运动保持正常负荷是非常关键的。

(二)汽车激光测距雷达系统

汽车防按控制系统与激光单片机的有效组合,能够在行驶正常速度下或者是倒车减速时对前后方距离范围内检测是否存在障碍物体,并且在关键时间组织报警,进一步有效阻止发生的交通事故。这个系统重点通过计算机对车间距离的处理器、雷达测距、前后汽车状况等进行控制。

在汽车格栅前部安装测距激光雷达。通过光学天线发射的光束遭遇了前方的障碍物之后,出现了散射的后方信号,同时被光学天线进行了接收,并且调节出方位距离信息。利用中央处理设备分析持续输出的方位距离信息,能够准确判断出物体是否在前面运动,计算出相应的汽车间距和速度,并且判断它能否与本车进行必要的接触,进一步决定汽车行驶的安全速度。当出现危险情况时,系统与警报装置接触,发送警报信号。

(三)自动变速器的电子监控

自动化变速器的重要作用是为了其损耗功率的降低,提升传递动力系统的有效功率,增加了变速装置的档数,有利于汽车最佳行驶的速度比例,充分实现了汽车的安全、舒适功能。发动机具体工作情况需要利用传感器实施检测,接收的数据信息将被电子监控装置输入且处理,并且安装换挡具体信息,开关的程序以及开关自动跳合有关信息,通过选择的电子监控设备符合最佳行驶条件的信息档次,成功被转变为电液元件执行的变量液压对换挡实施控制。使用自动变起器对电路实施监测可以有效的对电子监控设施进行自检监测,也就是在行驶之前监测所有的电路。假如汽车发动之后,报警灯处于熄灭情况,表明其具备了正常的功能。相反,假如系统出现了故障,自动化变速器表现为非电控状态,这时,电子监控虽然已经失去了优化性能,可是变速器能够持续工作。

(四)制动系统

为了能够令汽车在行驶的整体过程中凭借适合的减速速度降低直行车速停车,确保了行驶的可靠、安全性能,汽车上全部装置了制动行车设备。最先仅在汽车后轮上安装制动设备,可是伴随着不断提升汽车速度与质量,简单依靠后轮缺乏制动来提升充足的制动能力,这样才会促使汽车前轮上安装制动设备。人们一般对制动发生时出现的动态轴荷转移、前轮重量增加以及后轮重量减轻的认知,后轮发生抱死更加容易出现汽车失去控制方向的能力,同时还要逐渐开发对汽车后轮制动产生限制效果的设备,也就是汽车抱死制动装备。其重要的功能就是制动轮可感知的每一个瞬间产生的运动行为,并且按照这种运动情况对应的调节制动装备具有的大小动力钜,防止汽车轮出现抱死现象。其中ABS系统在汽车上应用是最为显著的电子监控技术,利用制动设备对方向稳定性的维持以及对制动距离的缩减,能够有效提升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第9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船闸工程,机电一体化,机械;前景

1 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结合起来,机电一体化自此进入了智能化和电子自动化的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由于建立在智能化控制系统上的机电一体化,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使得原本人工化的加工过程转为“无人”生产线,并结合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网络信息传递和集成化电子终端,实现动态化控制,形成了自动化的生产线。

2 船闸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

船闸工程的建设十分复杂,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作业强度大、环境影响大、人为因素对质量影响大等。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流程化的作业技术推广到了工程机械上,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移植,将多种作业功能不同设备组合在一起,从而构建船闸施工的移动的“流水线”,这也是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施工方面的重要贡献。

船闸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实现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工程机械制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相融合的思路,打造可在施工中自行作业、自行检测的智能化施工机械。从某个方面看,船闸工程的机电一体化更像是对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改造,并将某个施工工艺结合在一起,使之利用一组工程机械完成某些施工工艺。同时随着控制模块、微处理器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工程机械的控制方式的电子化智能化转变,推动了机电一体化在工程作业机械中的结合,使之成为适应船闸施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以此实现了施工的机电一体化。

下面就施工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1)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机械自检。机电一体化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我检测,这就给工程机械的运行带来动态化的监控模式,并以此实现对工程机械的合理操作,提前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突出的功能就是在设备运行中对设备的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电子系统等进行全面的动态化监控,这里要的是电子技术中数据传感的原理,这也是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应用的最佳实例。这个监控系统由监控和信息处理、报警系统组成,一旦工程机械在作业中发生机械性工作或者工作异常就会向控制人员发出警报,并指明故障位置,帮助检修人员进行核实和调整,避免更大的事故出现而影响施工作业。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提高了作业的精度。随着我省航道等级不断提高,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一些施工工艺在人为的操作下很难满足设计的高标准,而利用仪器反复检测也相当的耗费人力和物力,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提高作业的精度,还可以随时检测问题。这时机电一体化就成功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首先,机电一体技术可以设定机械的作业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一旦确定,在各自机械的配合下,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作业顺序和标准,而且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化,这样保证了船闸施工的精确性。同时由于机械自动作业可以同参数的调整提高施工精度,这种精度的设定是可以看见的,因此可以实现高精度持续作业。

另外,在施工中利用传感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施工的同时对施工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检测,这样既可以确保施工成果的质量,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就地解决,而无需等待后期检测的结果出来后再进行补救,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3)机电一体化可以降低工程施工的能源消耗。传统的工程机械在使用中往往是通过人的操作来调整工作的输出功率,而这种调整是粗犷性的调整,就简单的换挡或者转速变化,可以选择的变换工况很少,这样就制约了对能源消耗的控制。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些机械生产厂商利用电子控制技术有效的降低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使其工作中的燃油使用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多,所以机电一体化对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是行之有效的。

(4)机电一体化可实现施工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在工程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对某种机械的改造和工艺精度的提高上,而是向着某一施工工艺的自动化作业方向发展。即利用一台机械的电子化控制来实现对一组机械的电子化控制,并使得这一组机械有机的结合起来,来完成某些施工作业。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船闸施工中的应用前景

(1)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提高。智能化控制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目标,即利用电子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实现机械的智能化的运行。所谓智能化就是机械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利用预先设计好的工况分析系统对当前的工况进行评估,并作出简单的运行模式的变化,这就是智能化的基本需求。而随着模拟智能、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和结合,将推动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最终是对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并使之在施工中利用简单的运行动作调整适应复杂工况作业。

(2)模块化作业。机电一体化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还包括了其控制和操作模式的简化,即智能模块化控制的实现。这种模块化的操作和实施就是利用某些固定的程序化模块与特定机械设备组合相配合,以此进行特定工况下的作业,如在某个工段采用固定的速度、作业形式等,这样在该标段就可进行无干扰的作业,同时在自动检测系统的辅助下,可以将施工过程完全交给机械来完成。

(3)对环保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前面提到了利用机电一体化可以降低工程机械的能耗,在未来的机电一体发展中将进一步提高其对节能环保的贡献。机械的高度智能化将带来机械的多功能化,即利用较少数量的智能化施工机械就可以完成大量的工程量,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最大节约。同时高效的机械作业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如减少机械存放的场地、减少人员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等。

4 结语

本文对机电一体化以及其应用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船闸工程方面的应用加以分析,简要的介绍船闸工程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