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小学生心理游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心理游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心理游戏

第1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而针对特殊学生,其的先天能力和其他正常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处于该阶段的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在学习上会出现学习力不集中的情况,特别特殊学生在自身视觉或听力有困难的情况下要想很好地去掌握知识本身就是一件较为辛苦的事情。

 

一、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态

 

1、在学习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学习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身体发育过程中一般所表现出的基本状态,而教师在遇到这些情况时需要及时发现特殊学生面对的一些问题和成绩下滑的源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同时在特殊学生出现学习状态起伏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后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学生在课余之余所关注的话题,比如互联网技术甚至是电子游戏都可以是师生之间所交流的内容,所以说小学阶段的特殊学生虽然在身体上可能有一些缺陷,但是其学习能力在某些方面并不比正常的学生差,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事先对该阶段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及时指定教学方案。

 

2、面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缺乏足够的抵抗力

 

由于小学生的整体年龄偏小,而学生的在面对网络和其他一些社会现象时容易被其外在特征所吸引,并且一些学生可能还会深陷其中,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一类的现象的弊端自己可能会造成的危害进行宣导讲解,让学生在接触这些事物后对其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对这些不良的事物有了基本的抗体后也就很好地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遭遇的学习心理上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而特殊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够在前期形成一定的心理预期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网络游戏和其他不良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甄别能力,这对于教师而言,其心理健康教学的效果也会体现的更为明显。

 

3、特殊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尚处于形成阶段

 

由于小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世界观还需要学生通过后续的学习和一些生活体验去感知形成,因此在感知形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特殊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面对一些挫折产生一些消极的心态,而由于自身在身体上存在的一些缺陷,使得其在学习上长期处于一种自卑的状态,这种状况显然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特殊学生面对困难时具有积极的心态,也就是抗压能力和缓解个人负面情绪的意识,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此时需要在自身心理素质还处在形成的时期不断地加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则需要从中引导。

 

所以说在小学阶段,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的实践效果首先需要教师对初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此时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客观反映出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只需要从中进行引导并且及时对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二、如何让特殊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1、在特殊学生学习上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给到特殊学生的心理支持主要是指教师在心理教学中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过程,比如特殊学生可能会在此时出现不自信,对于其他人的冷嘲热讽十分在意等心理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如先天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去很好地去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敢于面对现实,并且活出自我,在学习上证明自己也可以做的和其他没有缺陷的人一样,这样特殊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去学习,教师在具体的心理健康中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然后让特殊学生从中获得心理援助,这样特殊学生对自身的问题也能够重新审视并且也有了好的定位。而教师提供这些心理支持主要是针对特定阶段特殊学生而言的,这并不排除特殊学生出现其他的心理问题,当然具体的心理问题需要用对应的方法去应对。

 

2、对特殊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提前预判

 

准确来说由于特殊学生在成长过程往往会在面对自身心理问题上通常会采取顺从自身的意愿或者在长者的劝导下进行改进,但是小学的特殊学生所面对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在学习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对陌生事物缺乏足够的抵抗力上,而特殊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可以通过教师平时的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一定的心理防范措施,但是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一些不好控制的心理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比如不合群心理、个性化问题等等是新时期比较难控制的内容之一,因此只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对这些问题进行预判并且及时制定措施,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控制,比如对于不合群心理,教师可以在前期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参与、互助以及相互协作的基本含义,这样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也可以乐于去参加活动并与其它同学一起愉快地玩耍。

 

总的来说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需要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比如视觉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学习介绍,听力有问题的学生则需要向视觉上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要根据特殊学生的所产生的心理情况和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即可,总之特殊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热爱生活,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2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一、后进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 自尊心强但又自卑的不良心理。农村小学的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逐渐增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促使他们“早熟”,成人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后进生的心理与具有强烈的成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由于家庭等原因,促使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表现在爱面子、说假话、不服输等,这些行为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希望老师、同学理解他们、关注他们、尊重他们;还有部分后进生在智力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其行为在同学之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使得同学们不相信、不理解、不尊重他们;再加上后进生学习基础弱、底子薄、虽然有努力改变自己的迫切心情,但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不能得以实现。长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这种自尊心强但又极度自卑的心理。

2. 由于缺乏正确的社会认知和正确的引导,形成的戒备心理和逆反心理不易消除。由于农村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已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单纯的农村社会,由于电子科技的发达和外出打工所带回来的新鲜信息,使农村孩子接触的信息纷繁复杂,但又缺乏及时的沟通与引导,导致他们对社会缺乏准确的认知。由于父母等亲人不在身边,他们对身边的人存在着戒备心理,不听从他人的劝告与管教,具有逆反心理。

3. 由于缺少监管与引导,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不浓,厌学心理、惰性心理严重。后进生之所以被称为后进,一大部分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在小学阶段,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由于耕种导致没有时间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所以在面对学习压力时,产生了严重的抵制心理,认为无论怎样努力也学不会,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形成了厌学的心理、惰性心理,不再认真学习,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觉得已经这样了,就顺其自然的思想。所以,父母的监管不力、引导不及时,导致了孩子学习兴趣的缺失,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转化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方法探究

1. 尊重学生人格,实施爱心教育,增强信心。农村的小学生渴望被成人理解,被同学尊重,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都非常强。对于后进生,引用夏尊先生话说: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所以,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就更应该用爱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用爱心对待他们的生活,用爱心对待他们的学习,用爱心关注他们的成长,让后进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感受到爱就在他们身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常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信心和鼓舞,才能点燃他们拼搏进取、成为优秀学生的希望之火。

2. 运用暗示的方法,巧妙疏导后进生的心理,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后进生之所以被称为后进,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受到的批评比其他的孩子多,又因为他们在品德上存在一些问题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如遇到有人犯错时,人们往往会想到这些后进生,还有这些孩子即使做了好事,取得了成功也得不到他人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这样长此以往,后进生的逆反心理、戒备心理就很难消除。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变他们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采取“暗示”的方法,告诉他们老师在关注着你,你的一点一滴的变化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寻找恰当的时机将他们的变化说给同学们听,从而创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使全班同学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使他们改变。对于犯错的后进生,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过度刺激,形成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温和些的方法,如在批评时可以说:“老师相信你能够变的更好”、“你很聪明,把这股聪明劲用到学习上会更好的”。通过这种春风化雨般育人方法,一定会促使后进生的心理产生变化,进而转化这些后进的孩子。

第3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一、加强对学生整理数学信息意识的培养

要加强对小学生整理数学信息能力的有效培养,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信息意识,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整理数学信息对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进一步提高对小学生整理数学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比如在跟随家长买菜的时候,在家长买了多种蔬菜并称重后,小学生就可以自己将这些算好的价格进行相加,得出最后需要支付的总数,引导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整理兴趣和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设置问题,还可以借助实物的演示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演示。比如一个动物园有五只小熊猫,如果抱走其中的一只,那么还剩下几只?如果动物园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进去了一只小熊猫,那么现在一共有几只?通过这种趣味问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整理数学信息方法的培养

要加强对小学生整理数学信息能力的有效培养,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正确指导,通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数学信息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信息,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数学信息的整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小竞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数学信息表达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不断提升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课程教学时,遇到类似于“如果公园有一个长方形的球场,面积总共是490平方米,如果长度是35米,那么宽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通过画图的形式来将数学信息清楚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思维解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整理转化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运用数学信息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对小学生整理数学信息能力的有效培养,还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运用能力,真正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出数学信息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考核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核外,还要将对学生运用数学信息的能力纳入到评价范围中,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还要遵循新课程标准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将小学生培养成为有着良好数学思维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包括对身边出现的数学现象进行描述,能够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整合数学信息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信息的重组对比以及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整理数学信息之后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及时做到互通有无和查漏补缺,指导学生学会将知识进行对比,学会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到数学信息,在培养学生整理数学信息能力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反思能力。

第4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获取信息;地理;解答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76-01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其意志、毅力、态度的全面考查。在地理学习中,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具备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考试,适应社会。而地理学习、测试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答问题。

一、试题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考试关注学生能力的考查,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考查的过程实际上是审题的过程。许多学生的考试成绩表明试题的审查能力是学生成绩提升的瓶颈。因为地理信息的获取、解读一招失误就会造成全盘皆输。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为了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必须审清题目,提高地理试题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考试“能力立意”引领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和复习,夯实知识基础十分重要和必要。地理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载体,始终是学习和复习的重点。要想更好地解答试题,就要通过搭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考查与表述的结合点。

1、从题目的文字叙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材料中的文字信息一般短小精悍,但非常有用,对题目文字信息稍加解读并表述出来,可能便是答案构成中的得分点。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尤其粗心。当同时出现图文信息时,文字信息一般一眼而过。因此要特别加强题目的文字信息的读解,它就相当于“题眼”,揭示考查的中心内容,或成为解题的条件,甚至稍加改变就是解题的答案。

2、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地理图像图表是地理信息承载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类图像图表进行归类剖析,通过具体实例找出正确的判读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对图像图表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思考,找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和规律,理解地理图像的含义,看分布、找规律,注意相互关系,由显性信息深入到隐性信息,由表面信息到深层次信息一步步、多层次的解读。审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二、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利用已经从试题当中解读和获取的信息,把它带入到已知的学科知识网络,然后从学科知识网络当中调出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点,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运用知识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还原过程,还原到课本上来,还原到基础知识上来。同时它还是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让学生重新建构新的知识网络去解决问题。高考不是在考查同学们记忆知识的能力,而是在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质在考查对知识的一种理解!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要细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随学习的深入而不断优化。地理综合试题的解答思路正体现了这一点,只有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才能用科学的、规范的学科术语表述出来。

三、问题信息的论证和解答

第5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摘要:初中的生物教学普遍都面临了这样一个难题,即教学的成效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相悖,把生物教学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紧密联系实践、改进实验方式、发挥校本课程的补充作用以及信息媒体运用这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新理念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成效 分析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教学评价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而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老师都只注重应试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乏味,使得初中的生物教学成效非常低。在初中学生学习时间紧、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实现生物教学的目标,提高生物教学的成效,成了初中生物教学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的生物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和教材,还应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把生物教学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成效。

1、初中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实践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把注意力仅仅投放在课堂教学上,还应当注重对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立体化的构建,从而引导学生从纯粹的课堂学习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并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各种教学教育的资源,让初中生物教学在空间上得到有效的拓展。在生物不同的课程中,通过把学生引向实际的生活,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从而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思考模式。如教师可以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开展一些与此相一致的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增长学生的才干。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下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把生物教学与这些热点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在“食物源于环境”这一节内容中,可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农场菜场里面进行观察与研究,把调查分析到的结果总结起来,汇总成为报告。如对于毒姜、毒大米、青菜喷洒农药超标等各种问题,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师生合作撰写出有关文章,把生物教学提高到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过程。

2、有效改进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实验

跟物理与化学课程一样,初中的生物教学很多时候也需要进行实验这一教学内容,而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生物知识素养得到提高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而就传统的实验教学而言,它的实验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生观察演示过程的模式;第二种模式就是学生直接操作的模式。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模式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模式相比,前者的效果会比较好一点,因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操作实践,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个实验操作的全过程,也更便于学生对实验成果的直接观察。因此,关于实验模式的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创造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对实验成果的观察更加深入与详细,也更加直观。此外,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把实验教学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使得两者的互补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动物的展示与观察这一节课堂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对青蛙、鲫鱼等动物以实物或标本的形式进行巡回展示提高自身的观察成效。而对于葫芦藓、水藻等一些细微生物的演示,教师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与实物与投影相结合,通过放大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生物实现清楚细致的观察。

3、发挥校本课程的补充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生物在教学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而且还要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的素养。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生物教学老师在生物课程教学中要相应优化和完善教学的内容,而此时如果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教学的实际需求已无法满足了。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懂得运用好校本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教材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实现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节教学内容中,尽管相关的知识要点在教学课堂中已经得到强调,但由于一些教学内容实际上会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距离会比较远,如果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成绩提高了,但因为学生在实际过程中没能真正对教材的内容实现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所以仍无法提高生物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好校本课程,把两者充分融合起来,可以通过课前开展一个生物保护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活动,通过课余时间去进行收集与调查,进而获得一些基础性的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校本课程与教学内容实现了有效的衔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成效,必须要充分重视校本课程对于教材内容的补充作用。

4、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

教育现代化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充足和完善,使得生物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普及,这为提高生物教学的成效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平台,对生物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实现多媒体对教学与演示的辅助作用,通过这样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5、提高生物教学成效的其他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成效,则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要让学生产生对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树立起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喜欢这一门课程的老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可通过一些趣味实验或者生物现象,让学生领悟到生物科学的神秘与奇妙,培养他们对生物课程学习的求知欲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密切联系实践、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发挥好校本课程的作用以及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等,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桥梁作用,从各个方面提高生物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学习;心理效应;正确感知;学生情感;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93-01

改革传统的不适应理代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符合理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迫切要求。教学过程是“投入”与“产出”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投入”,即组织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产出”的效果,即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充分调动,教学目标是否充分实理。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理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象和声音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种感官,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优化的可能。近年来,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为突破口,注决运用多媒体组合的强大功能,改革课堂结构模式,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新型的课堂结构模式。

“情感智商(EQ)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另一种智商。”这一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以“学”为中心,以发展学生智力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目标的情感心理活动过程,儿童的心理越发展,知识技能掌握得就越熟练,越有利于激发兴趣、陶冶情感、诱发思维、发展个性,所以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自主学习,优化教学过程须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电教媒体的本质属性赋予了它特殊的功能,优化多媒体组合,能收到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优化教学的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

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故教学过程要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容。而小学生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实际相去甚远,很难正确感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投影录音、录像、摄像、电脑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多重剌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如教学《绿色的办公室》一课,利用电脑光盘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正确的感知形象——列宁绿色的办公室。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只需用鼠标在“屋项”、“地板”、“椅子”、“卧室”几个按钮一按,图上相应部分就会闪动,并以文字形式显示列宁绿色办公室各部分是怎样的,学生眼、耳、脑、手均得到调到,感知效果相当深刻,以至有个学生看后很有感触地说:“这哪像是办公室呢?列宁工作的条件太艰苦了,然而他却能全神贯注地工作,这种精神多么伟大啊!”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陶冶学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欢迎、满意、愉快的情感有助于认识的发展,而随着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加深,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升华,并对这种事物的认识便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辩证的联系启发我们:情感是儿童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陶冶儿童的情感,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心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使冷静的理智与坚强的意志相联系、产生克服困难、攻克难关的巨大动力。多媒体技术在具有智力功能的同时具有审美功能,为陶冶学生情感提供客观的可能。课文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如组织学生讨论或朗读课文,配以恰当音乐渲染气氛,以唤起学生的情感的体验。课文《趵突泉》写景抒情,教学时播入配乐朗读和影像,使学生在听读感知、欣赏体味中仿佛置身于趵突泉公园里,尽情地欣赏凉亭旁、垂柳下池水清澈,大泉不断翻滚,小泉不断地冒出形态各异的气泡的美景。一名学生看后充满激情地述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趵突泉太美了,难怪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诱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红,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我们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现代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出学习目标而非由教师强加,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并不断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探求知识。比如教《电脑“管家”》一课,导入新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台电脑并配上教师的设疑:这是什么?通过预习,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有的说:“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电脑怎么当管家呢?它是怎样管家的?”有的说:“我想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有的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擦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再通过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帮助,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7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一、如何审题

(一)认真审题

在答题之前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如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又如答题方式: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在审题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一些限定词(时间、空间、范围、角度等)、核心词(原因、背景、意义等)和分值(每道题后标有分值,学生应当看分值看从几个方面去答,答几点)。如:

[出处\&题目问题\&要求\&核心内容\&关键词\&分值\&2015年高考综合诊断试题(1)40题\&根据材料一三个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人眼中“中国龙”的形象不同\&原因\&10分\&历史模拟卷・2015届高三第十二次27题\&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特点\&4分\&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历史卷(四)26题\&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政体\&特点\&6分\&]

(二)认真审材料

近年来高考命题一般从材料出发,结合材料作答。所以,答题前必须读懂题,看透材料的实质。如果是文字型材料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出处。

1.有的材料中导入语很重要,有时答案就在其中,有时可以给考生提供答题方向。如: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讲解: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我们先看看材料一中的导入语“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一句话概括了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肯定了人的价值。

2.正文是材料的核心。历史非选择题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图片、图表材料,形式比较多,所以审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文字材料分析:

首先在做此类题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无论材料的内容多还是少,只要抓住有效的几个关键词就能知道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其次,做文字材料题要一句一句地看,也就是要看句号。每一个句子有可能就是一个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结合问题去看。

把从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相联系。因为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它在逐渐回归课本,回归我们所学的内容,只不过就是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确定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后,题就不会太难。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两个片段中有关称谓的一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讲解:同学们可以找到材料中的称呼变化,这其实就抓住了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再去看看这些称呼的历史背景,这就需要同学们回归课本,去看这些称呼各自在什么时期使用比较普遍,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改变了称呼。这样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从哪里寻找答案

(一)“抄材料”

在历史材料题中所给的材料一定是有用的,特别是同材料的内容、措施、特点等,一般从材料中找出它的关键词句就可以了,我们就可以学着“抄袭”。但这个“抄袭”绝不是照搬,而是要进行再加工,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个方面去答,全面而简化。

(二)转化问题

尽管我们在一年的高三复习中把自己丢进了题海中,但是有些题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面对这样的题我们要尽力把它转化成我们所熟知的问题,然后作答就容易多了。如: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单位: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8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创造能力;信息技术;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64-1

〖HJ4p〗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性。同时,信息技术课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等优点,并且目前也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于这种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

这里的创造潜质是指创造的目标、创造的意志、创造的精神等。巨大的动力来源于伟大的目标,创造的目标是创造行为的内在原因,是直接的推动力量。而创造的目标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来源于造福人类的伟大理想,这些都是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创造的意志是创造的条件和保证。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认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能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创造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个人如果有了创造精神,他就不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多疑善问,具有批判精神,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勇于创造。这些是在信息化时代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创造潜质的培养。

〖BT3〗二、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的起点,是推动创造顺利进行的兴奋剂,是构成创造行为、创造志向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选修部分的“小海龟logo编程”一课的导入阶段,我说:“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给每一位同学赠送一个学习伙伴,它就小海龟!它会听从你的命令,在电脑上画出漂亮的图形!”然后,我仅用三分钟的时间,示范编制出了一朵漂亮的花朵和一所好看的小房子。学生对小海龟logo程序的功能如此强大,而且操作简单感到十分惊讶,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为下面的编程知识教学铺平道路。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认为,创造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创造性思维即思维的创造性,是指4个品质:一是流畅性,思维敏捷,这是表现出创造性的基础;二是变通性,思维灵活,能够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精密性,思维严谨、慎密;四是独创性,思维独特,能够使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获得新颖独特的创造成果。创造性个性包含在一般个性中,但是不等同后者,仅是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有4个品质: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以上思维特点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龙芯电脑教材《画多边形》一课时,我在上课伊始,出示了中国神舟七号飞船胜利发射、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最后成功返回地面的图片。精彩的图片,激情说明,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时,我利用卡通形象“机器猫”出示了一幅关于太空探索的想象画。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上的物体分别是用什么画图工具画出来的?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自己探索尝试,有的在书本中找寻,有的在小组内讨论等。在展示中,学生讲出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探索得到的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那自信的表情是多么的灿烂。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定理,运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不要在教学中把每一个内容都讲解得十分详尽,一览无遗,而是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让他们多提问、多思考,同时要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了幻灯片的知识后,结合5.12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我布置了一个任务给学生:请你们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制作一个纪念5.12大地震,体现全国人民团结互助的幻灯片。学生们在学习小组内对任务进行分析商讨,及时进行分工,有的上网查图片,有的查相关报道,有的找寻视频,有的进行幻灯制作……学生在充满着挑战的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9篇:小学生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生成理论;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128-02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到“成”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期待教学生成的有效发生,另一方面要捕捉利用好生成性资源,进行生成教学,以期形成新的生成点,持续生成,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补充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了特有的思维轨迹和情感态度,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成教学的生成。利用多媒体对教学进行补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角函数的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有关三角函数的应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大家知道三角函数在体育方面也有运用吗?”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利用计算机里的绘图软件画出一个从一定角度飞跃出去的铅球。对推铅球这项体育运动而言,它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力量以外,还需要在一定的角度内进行扔掷(如图1)。

学生A在看到这个展示图以后回答道:“篮球、足球、排球等的扔掷都具有特定的角度。”学生B说:“在不同位置进行投篮的时候篮球肯定有不同的出手角度,而足球却是根据守门员的死角范围来确定足球射出的角度和轨迹。”这种绘图软件对教学的补充使平时不喜欢体育的女生都加入到了课堂的讨论之中,而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也在积极的互动之中得到了丰富。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预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并不少见,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的制作中将内容详细化,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有效思维,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掌握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准备课件时才能知道学生在什么地方会产生疑问、在什么情况下会提问等,在准备课件的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交流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抛物线反射镜与汽车前灯的关系(如下页图2、图3、图4)。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些灵感。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并在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在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中,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因此,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有效预设,数学课堂才能变得积极活跃起来,教学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生成。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从而促进课堂资源的有效生成。

例如,在学习《向量的线性运算》这一课时,为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人们在顺风和逆风的时候骑自行车的区别,利用图片展示人们在河水中划船的时候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的区别。这些内容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向量计算的特点。之后,教师可设置问题:如果在知道水流速度的情况下,想要笔直地划船到对面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角度?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其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