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水产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产市场需求

第1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1水产养殖业发展创新性趋势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2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性意见

2.1继续深化养殖结构改革养殖结构的改变应当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来进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滩涂养殖比较普遍,但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前满足于温饱,而现在观光旅游已然较为常见,所以养殖业可以向观光类、休闲类方向发展,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2加大养殖品种优化在养育品种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就可以大规模养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优势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2.4保证养殖品种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市场竞争和挑战也是相应增大的,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以前的高产量、低质量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求。所以渔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养殖业能否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发展需求之下,首先考虑养殖的标准化操作,监理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养殖操作流程,摒弃旧有的人工化、经验化养殖,其次考虑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测系统和模式,为水产品提供更加完整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主观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第2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一、具备打造“水产强镇”的基础条件

(一)自然条件优厚适宜。地处两省三县市结合部,平均海拔高度30米,水资源丰富,适宜水产养殖水域面积达3万多亩;交通便利、贸易交往频繁,水产品内外流通活跃。

(二)规模养殖渐成气候。近年来,本着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方针,加大水产开发养殖力度,全镇水产养殖呈现出以栗树村、曾口村、肖家咀村、上升村、新堤村为主的万亩小龙虾野生寄养板块和以为中心的“一场五村”(曾口、上升、新堤、永兴垸、肖家咀)2万亩高产优质水产板块。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采取互换、租赁、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集并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全镇顺利流转土地9638亩,实现水产连片开发7390亩。

(三)养殖产量逐年攀升。四大家鱼、小龙虾、黄颡鱼和甲鱼等水产品种正逐年发展壮大。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18210亩,水产品产量10092吨,渔业产值9782万元,居全县第三位;2009年,水产养殖面积22510亩,水产品产量将达12475吨,预计渔业产值1.12亿元。

(四)水产市场日益活跃。年全镇居民消费水产品达0.2万吨左右,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50公斤。水产品在满足本镇居民消费的同时,主要销往湖南怀化、澧县和县内周边乡镇,市场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打造“水产强镇”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全镇20143亩精养鱼池,普遍存在鱼池淤塞、池埂崩塌等问题,保水深度仅有1.5米左右,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同时,全镇70%的鱼池水电路不通,鱼池护坡率不到10%;“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配套率虽达100%,但发电机配套率不到15%;鱼鳖混养以及小龙虾野生寄养的防逃设施简陋。

(二)水产养殖投入不足。一方面,资金保障乏力。近年来,全镇共投入2000多万元开挖鱼池,大部分资金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渔农购买饲料、肥料等生产资料资金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水产养殖技术支撑不够。全镇22510亩养殖水面,仅有水产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苗种繁育、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等滞后于生产发展,养殖品种老化,产品的质量和整体档次偏低。

(三)专业合作社功能不全。镇内虽然成立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产品生产体系、科技支持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大部分渔农还游离于组织之外,合作社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渔业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养殖户环境意识淡薄,养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农业生产污染、生活污染、水产养殖自身污染,严重影响了渔业健康发展。合子垸村农户彭盛基,养殖小龙虾150亩。去年6月底,由于相邻的中稻田里打了除草剂,一场大雨过后,残留的除草剂顺着雨水流进了彭盛基的稻田,造成该农户8000斤小龙虾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万元。

三、打造“水产强镇”要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要增加发展投入,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加大疏挖围湖排灌渠道、开挖中心沟渠、畅通鱼池连接道路、完善用电设施等建设投入,提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同时,积极鼓励养殖户采取联合出资等方式,改善池塘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二是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围绕水产养殖内部结构调整和培育支柱产业,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积极争取各级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加大水产养殖招商引资力度,以鲜明的特色、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投入。在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支农信贷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把闲散资金投向水产养殖发展。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大对养殖户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力度,提高农户养殖技术水平,提高养殖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单位产出效益。同时,学习外地先进养殖技术,培养水产养殖能手,以点带片,提升全镇水产科技服务水平。

(二)要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发展水产养殖区模式。围绕市场和加工企业的需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广“规模饲养、统一管理”的水产养殖区建设模式,实现“小规模、大群体”的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发展周边水产养殖区,形成片带,逐步实现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二是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重点加大名特优养殖品种的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虾稻连作、鱼鳖混养、网箱养鳝、“18821”模式、青鱼专养、桂花鱼专养等高产高效养殖,培植水产养殖示范户,做好相关技术推广服务,提高水产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促进水产养殖户增收。三是壮大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合作社,引导养殖户在自主自愿的情况下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产品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对现有的特种水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引导和支持力度,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四是拓宽水产品销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主动与渔场加工企业建立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养殖”,拓宽市场销路。充分利用各级农产品展销会,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全镇优质养殖品的知名度。坚持突出环境特色、品牌特色、绿色农产品特色,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基地建设步伐,积极申请注册品牌商标,创建水产名牌。

第3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水产贸易;出口;发展形势;展望

一、引言

根据海关总署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水产贸易进出口总量为765.24万吨,进出口总金额高达278.85亿美元,进口金额同比增加了3.11%,出口金额同比增加了6.66%。其中出口总量达到373.27万吨,同比增加了4.87%,出口额金额为195.24亿美元,同比增加了7.33%.贸易顺差为111.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贸易总额增加9.30亿美元。

二、出口水产贸易中加工贸易发展略有增幅

2014年中水产贸易中来料加工贸易的总数量为106.4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91%,加工贸易的出口总额为49.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其中,水产品来料加工出口数量为22.38万吨,同比增长了0.77%,出口金额为12.66亿美金,同比增长了3.52%。国内劳动成本的增加和来自印度,越南同行的竞争激烈等原因,在相对的影响因素中,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出口水产贸易中一般贸易稳健增长

2014年我国水产贸易一般贸易的出口品种为:对虾,贝类,蟹类,罗非鱼,大黄鱼,小龙虾,鱿鱼墨鱼及章鱼,这几类的出口总额占了我国水产贸易一般贸易的出口总额的66%。其中,我国水产贸易一般贸易出口总数量为255.98万吨,同比增加了8.39%,出口总金额为144.44亿美元,同比增加了9.72%。

四、出口水产贸易中多个市场总体形势较好

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产贸易对我国港台地区,欧盟市场的出口显著增加,而对欧美日韩市场的出口占比逐年下降,但从2014年开始,随着国外市场的稳定发展,我国出口水产贸易的总体态势恢复转好,其中多个市场总体形势大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同比增长了7.69%,对韩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同比增长了21.63%,对我国台湾市场的出口份额同比增长了27.8%。

五、出口水产贸易未来发展形势预估与展望

结合2014年水产贸易数据分析,在面临金融市场汇率浮动,成品价格下滑,生产成本增加,国内近海渔业资源短缺,东南亚国家同行竞争以及各国市场地区政策形势等诸多严苛条件下,我国出口水产贸易在对外经济贸易中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出口实现稳健增长趋势。

根据国内外目前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出口水产贸易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依旧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健的区位。发展形势依旧保持良好,成因如下:

第一,全球经济在逐步增长,外需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从2014年起,伴随美国,日本等国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经济逐渐复苏,欧美国家也脱困欧债危机,全球经济都在回暖,在经济危机中被遏制的市场需求得以舒展。我国出口水产贸易出现恢复发展的趋势。

第二,政府创造了出口水产贸易发展大环境,加大了对出口水产贸易的扶持力度。随着政府出台促进水产企业出口政策的实施,水产贸易对外出口条件得到改善,相关部分积极配合响应出台政策,在根本上激发了我国中小企业参与水产出口贸易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的内在力量得到释放,从发展大环境上看,国家“一手一扶”战略部署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给我国生产与加工水产贸易的企业无疑提供了公平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全国多个省地方政府都出台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也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国出口水产贸易的发展。

第三,企业注重出口品质和卫生,提高了我国水产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最近几年浙江,福建,辽宁,湖北等省开始特别注重水产品的出口品质。其中,湖北省出口的小龙虾从养殖源头开始监控,加工和销售过程全程把关,专门供小龙虾的出口备案基地就有20多个。全身小龙虾出口质量检测合格率都超过99%。省内部分企业还得到美日欧韩水产品贸易的自营出口许可权。浙江省通过改善水产品出口质量标准,加强了对省内出口水产品监督机构的建设和监督,同时加大对水产品生产出口的检查力度,有效提升了该省的水产品出口质量,为其参与国际竞争,开辟国际市场份额提供先机。

第四,水产品品牌效益明显,推动出口水产贸易的发展。沿海水产企业都在积极扶持本土水产出口贸易的对外发展,为了企业的良好发展,不断推行有效政策辅助企业进步。通过政府与企业的不断努力,许多出口水产企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不断改善,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名号不断变大。在水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各省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湖北省享誉中外的湖北潜江小龙虾,梁子湖大闸蟹,洪湖水产生态鱼,通过多年的品牌推广,展销推广,产销一条龙,品牌产品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的出口数量和出口总额不断攀升。

第五,不断开拓出口市场,有效占据国际市场份额。在全球经历经济危机的不利形势下,我国多数省份政府都在积极鼓励企业开辟多渠道的出口贸易。在保持传统出口产品贸易市场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同时也有效规避了单一的出口渠道给企业带来的贸易风险。同时也让我国出口水产贸易在新兴开拓的国际市场中,提供了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先机。

六、结束语

通过上述数据与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出口水产贸易的发展形势作出乐观的展望,但是发展出口水产贸易之路从长期来看依旧是任重道远,时刻都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的政府和企业永不怠懈共同作出努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出口水产贸易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冬冬,张锋,王鲁民.水产养殖合作组织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刍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06):139-144.

[2]任爱景,杨正勇,戴亚娟.我国水产品需求预测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01):145-150.

第4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一、常规水产养殖如何发展

近年来,该县丰富的水域、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等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奏响了永修渔业生产由捕捞为主转向养捞并举,最终以养殖为主的三重曲。随着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水产品总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水产养殖业也逐步成为该县渔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同时养殖品种也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基本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丰富了餐桌文化。据统计数据显示,永修现有已养水面150143亩,2013年水产品总量达46400余吨,如此大的产量需要一个巨大的市场来消费。随着水产品总量的剧增,水产品销售也逃脱不了市场“瓶颈”的制约,“卖鱼难”这个问题正日益凸显。据调查,目前永修养殖户近百分之六十的精养池塘的鱼类出现了“卖鱼难”问题。为了规避养殖风险,稳定水产品市场供销平衡,渔业部门要发挥其职能作用。首先,在科技服务上要有新方法,依托雄厚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深入养殖一线,建立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引领效益;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促使水产科技在渔业生产中得到快速推广,从而达到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和产量之目的。近几年来,珠江水科所在该县三角乡西湖水产场开展草鱼无规定疫区项目技术研究和试验,通过推广草鱼打针防疫技术攻克了草鱼出血病这一养殖难题,使池塘养殖产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其次,在水产品质量安全上要有新提升,加大源头监管治理力度,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为市场提供充足安全水产品奠定基础,使消费者敢吃水产品,从而拉动市场需求。第三,在资源养护上要有新措施,加大渔政执法打击力度,改进管理方法,加强对渔业承包户捕捞行为的管理,严禁违法捕捞,确保野生种群数量,维护水生生物生态平衡。第四,要扩大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力度,进一步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为水生生物在一定区间内稳步增长创造条件。最后,要推广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用特种水产品挤压常规水产品市场占有率,拓展消费者消费空间,适量缓解“卖鱼难”的压力。

二、特种水产养殖如何拓展空间

近年来永修县特种水产品产量环比呈增长之势,其积极因素有三:一是现代渔业项目的实施。二是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三是水产养殖合作社的“抱团取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常规品种水产品已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因如此,销售市场对无公害、原生态、纯天然高档水产品的需求激剧增长,从而促使特种养殖呈“井喷”式发展。尽管特色品种养殖利润丰厚,但受特殊地域、环境及技术等因素制约,也存在极大的风险性。鉴于此,渔业部门先要培养典范,然后是对养殖户加强引导,再就是要加快渔业科技转变成生产力速度。以上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要操控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了。然而事实并不如人所愿,当某种特种水产品养殖利润惊人时,常会出现养殖户疯涌而养的局面,其结果必将导致无过硬技术和成熟经验者大亏特亏,甚至血本无归,严重损伤了部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江西青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永修从事特种水产养殖较为成功的代表之一,该公司是三方合作、利益互补的结晶(甲方以池塘入股、乙方以技术入股、丙方以资金入股),生产经营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一手抓螃蟹养殖,一手抓螃蟹销售。预计2014年河蟹池塘主养面积达1500余亩,辐射带动周围河蟹池塘主养面积达1000余亩。特色养殖的特点在于一个“特”字,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特种水产养殖只有抱团式规模化发展,才会有拓展空间。

三、水产养殖面积如何稳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永修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增长,增式趋缓。由于水产品养殖经济效益好于种植业效益,只要有一定养殖技术、能吃苦耐劳的人都会选择水产养殖,特别是那些已拥有“第一桶金”的成功人士更热衷于水面开发,尤其是小型水库,而该县丰富的水域、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等资源正迎合了这一寻求,成为大家开发水产养殖争先抢夺的目标,故仍将促使养殖面积在一定幅度内有所增加。然而,水产养殖资源开发已多年,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开发亦受地理条件制约,加上行洪泄洪、湿地保护,以及国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政策和市场调节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宜开发的水产养殖资源所剩无几。预计今后池塘面积增幅不大,水产养殖面积保持基本不变,水产品产量、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四、“三网”养殖的归宿

第5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中国水都多物华,名优产品齐扎堆。

1月15日,丹江口市“中水都”名优特水产品推介会暨第二届“年年有鱼・水都大集”活动在该市人民广场开幕。湖北省内外近百家大型商超、电商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水产品专业销售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参展。国家、湖北省、十堰市级等10多家媒体记者,十堰当当网、亨运旅游组织的郧阳、襄阳、南阳腹地的网友、客商,以及自发前来的周边市民等,一共数千人,齐聚“中国水都”丹江口,积极认购爱心鱼,抢购各种年货。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核心水源区和大坝所在地。全市现有水域面积93万亩,水体符合国家地表饮用水标准Ⅰ-Ⅱ类水质,拥有、h、银鱼等40多种名贵鱼类。“丹江口翘嘴、鱼、鳙鱼、青虾”4个品种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鲢鱼红尾鱼鲫鱼餐条8个品种通过有机水产品认证。2015年,全市实现增殖、养殖面积50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59000吨,渔业行业总产值达到15.8亿元,渔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跨入湖北省特色水产大市(县)行列。 图为活动现场。

当前,丹江口市全市急需销售的存鱼约3000万公斤,市场销售进度缓慢。为抢抓春节前后市场需求旺盛有利时机,丹江口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水产品推介活动,精准对接商超、电商、市场、水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大户、水产专业合作社等,竭力发动客商爱心,加快销售存鱼,增加渔民收入。

第6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海南省;海洋经济;水产品;出口加工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57-03

海南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风景优美、海域广阔,拥有着中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区域,就海洋面积来说海南省在中国是实实在在的海洋大省,渔业资源丰富且优质。但是,从海洋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海南却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省份中的小省。广东省拥有4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福建省有13万平方公里,浙江省是26万平方公里,而这些沿海省份2003年的海洋经济总产值都是1 000多亿,而海南省的海洋经济总产值却只有200多亿元。究其原因是海南水产品的深加工生产滞后,产品互补性差,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多,高附加值少,单项产品多、综合利用少。水产品的深加工增值滞后是阻碍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这正是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海南省的海洋经济要腾飞则必须加快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一、海南省海洋经济的背景

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所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南北纵跨1 800多公里,东西横跨1 000公里,相当于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面积之和的2倍,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2/3。全省濒临海洋的市县有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儋州市、乐东县、东方县、澄迈县、昌江县、临高县和陵水县等12个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省所辖海域共有海岛(含礁和沙洲)280个。海南岛海岸线总长1 528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18 000公里的8.5%。沿岸天然港湾68个,其中主要渔港24个。海南的近海和外海渔业资源极其丰富。海南省已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3 000种,隶属于海绵、腔肠、软体、甲壳、棘皮和鱼、蛇、龟、兽诸类动物和藻类等。其中,鱼类资源1 064种,有经济价值的约40多种,约占全国150多种的26.7%。体形较大的有黄鳍金枪、鲣鱼、鲨鱼、马鲛等。个体较小的有金带黄鲷、扁蛇鲣、白卜鲔、燕鳐、真鲷、石斑鱼、鹦咀鱼、鲻鱼等,尤以石斑鱼、真鲷、马鲛、金枪鱼等价值最高产量最大。

二、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1.海南水产品养殖状况。海南全省拥有海洋捕捞生产渔船2.1 万艘,总功率85万千瓦,直接从事海洋捕捞生产劳力10万人。2008年海洋捕捞产量207万吨,海洋捕捞产量及产值占渔业总产量、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9%和49%。海水养殖近年来一直是海南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2008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达2.1万公顷,海水养殖产量达2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及产值占渔业总产量、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5.8%和31%;淡水养殖乃是海南省水产养殖的传统渔业,2008年全省淡水养殖面积达5.3万公顷,淡水养殖产量达24.5万吨,淡水养殖产量及产值占渔业总产量、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6%和13%。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已经成为海南省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2008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了21万吨和15万吨。深水网箱养殖作为海南的新模式正在大力发展。2008年,全省养殖水产品产量45万吨,丰富优质的渔业资源为海南省发展水产品出口加工业提供了原料保证。

2.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现状。随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于海洋渔业的重视,水产品出口加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多,市场销售也得到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冷藏包装、鱼片加工、对虾加工、鱼粉加工、藻类加工、干制品、腌制品、海洋制药及工艺品等的加工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省水产加工企业共有140多家,水产品年加工能力41万吨,其中以鱼虾类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有32家。目前海南全省有23家企业获得HACCP认证,10家企业获欧盟注册。随着国际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海南省水产加工品种也不断增多,各种干制品、冰冻品种达110多个(其中速冻加工产品32个,小包装干制品60个,藻类加工和保健药品品种20多个)。罗非鱼、对虾、带鱼等已经成为了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

2000年以来,海南省水产品加工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水产品加工出口由2000年的6 000吨,出口额2 248万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11万吨,出口额3.9亿美元,也分别增长了18倍和17倍。2008年,全省罗非鱼、对虾、带鱼出口额分别达1.2亿美元、1.4亿美元和7 123万美元,三大类水产品出口额占了海南全省年出口总额的85%。美国、韩国、日本成为了海南省水产品出口的三大市场,出口前景十分看好。除此之外,海南省鲜活和冰冻水产品已经进入大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广东等20多个主要城市,水产品加工和出口俨然已经成为了推动海南省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发展动力。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由过去的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扩大至欧盟、英国、意大利、荷兰、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1.水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海南省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出口贸易这方面起步较晚,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大多是在2000年后建成投产的,所以技术基础较差,市场体系也不健全,和外省的加工出口企业相比而言其加工技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精深加工能力普遍较弱,一些高档高附加值水产品如即食式、精包装水产品加工出口不足,限制了外销市场的占有率。目前,海南省只有不足1/3出口企业有生产面包虾、寿司虾和熟虾,而且其生产的品种和数量都不多,且出口产品中精加工产品比例较低,而以粗加工或半成品出口占有的比重比较大。许多企业在包装上不考究,在品牌上也不是很重视,缺乏创建品牌的意识。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带鱼虽然是海南省出口的主要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的品牌。可以说海南省水产品加工能力虽然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提高其加工工艺,创建其品牌的意识上还没有引起较高的重视,跟不上国际水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

2.加工行业的总体研发水平比较低。海南省目前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中,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单位产品成本高,而且由于水产品出口加工业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产品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销售,导致了单位产品附加值低。且由于单位产品增加值低,企业规模小,总的增加值少,再扣除较多的固定资产折旧(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属于闲置)等生产费用,导致企业获利少。企业获利少,企业用于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开拓市场的支出必然低,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产品研发人员。企业不能及时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导致许多产品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企业获利少,进一步导致企业对新产品开发和开拓市场的投入少,导致恶性循环。另外,许多出口企业缺少对开拓新市场的投入,只能进入传统市场(海南省水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这三大市场占海南省水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达80%以上),导致出现较多企业争夺一个市场,甚至是一个买主、企业竞相降价的局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这些种种的原因导致了海南省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研发的水平和投入不够,恶性循环后更导致了其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和企业的发展。

3.出口水产品的流通发展水平不够。虽然海南省的水产业发展较快,水产品总产量、总产值也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缺乏高效的水产品营销网络和市场,加工原料采购也比较困难,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而这就大大的削弱了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影响到了整个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海南省先后投资建成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有三亚南海鱼货交易中心、东方市八所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六家。由于存在着资金不足、建设规模小,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水产品交易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而这都直接影响了交易市场的作用发挥,有的市场甚至出现“有场无市”的情况。又因为市场建设的滞后导致了海南省大量的对虾原料流往湛江东风水产品市场交易,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不仅使海南省大批量对虾原料流失,而这也给海南省加工企业采购增加了许多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直接造成了生产流通脱节,影响了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4.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能力不足。目前海南省已有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了ISO认证和HACCP认证,但是具备较高认证水品的企业较少。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水产品贸易和技术性壁垒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并且已经成为出口贸易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2003年,美国对来自中国、泰国、越南等六国的对虾进口开展反倾销调查,给中国对虾出口设立障碍。美国是海南省对虾的主要出口国,全省十多家出口企业涉及对虾反倾销案,但由于海南省企业缺乏反倾销知识,经验不足,应诉经费困难,同时又缺乏政府职能部门的及时指导和应诉经费支持,全省仅有两家企业参加应诉,且均败诉,从此海南省对虾冷冻产品只好退出美国市场(目前只有面包虾、熟虾可出口美国),使全省对虾加工出口和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海南省对虾出口只好开辟新的市场,有的企业还停止加工生产。此外,政府水产品检测体系仍然薄弱,初级生产环节产品检测尚未建立,许多出口加工企业检验室设备不配套,检测水平低;出口产品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由于检测设备、技术与国际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检测周期相对较长,个别项目还没有能力检测,因此检测技术和手段难以应对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各种壁垒,不能满足水产品出口的要求。

5.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出口奖励是目前各地政府扶持出口企业的主要措施。虽然中国已加入WTO,但中国内地一些省份仍然采取一些灵活措施给予企业奖励或补贴。比如广东省仍然采取出口奖励办法鼓励农产品出口;如湛江市政府对鼓励水产品出口采取一系列措施:设立外经贸工作先进奖、一般贸易出口奖、出口贡献奖、支持外贸出口奖等做法,分别对基层单位、出口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等按照出口业绩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促进了当地水产品的出口贸易。但海南省对加工出口企业的直接扶持目前还没有具体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南省水产品出口企业与内地、特别是广东省水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也影响到海南省水产品出口企业直接从海南出口的积极性。由于内地政策优惠,近几年海南省每年都有一些水产品从外省转口,转口量约占全省水产品出口总量的20%~30%。水产品价值较高,一个40尺集装箱对虾产品价值100多万元,且由于出口贸易结算时间较长,一个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出口企业,约需要流动资金2 000万元,但由于海南省国家商业银行在对水产品出口企业贷款方面缺乏灵活有效的政策,企业贷款难,因此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生产流动资金紧缺的问题,一些企业只好采取加工方式,所以也未能享受出口退税带来的效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加工企业效益及生产资金的积累。目前,在内地的其他省份,出口企业可凭信用证在银行办理打包贷款,而在海南省由于商业银行设定了较高的风险控制门槛,许多从事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未能从银行获得此项服务,企业流动资金紧缺,扩大水产品出口贸易举步维艰。

四、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建议

1.升级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定位必须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以获得产业的基础性支撑。随着近海捕捞资源的衰退,养殖业的蓬勃兴起,加工企业应该根据资源变化情况,及时地进行品种的调整,增大对水产养殖品种的加工出口比重,探索名、特、优、新产品出口的路子。政府要引导养殖企业根据国际市场行情有计划的开发新品种,推广如叉尾■、巴萨鱼等的养殖,为加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要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整个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效益。做好加工产品的类别定位,根据目前初步形成的活、鲜、精、冻、干五大类产品结构,采取因地制宜,因类制宜、各有侧重的调整、开发方针,高中档水产品主要是增加活鲜上市量,提高鲜品质量;对大量的低值鱼类则重点在精深加工和多层次综合利用上做文章;传统的干制品是内地超市畅销特产,应以多品种、小包装以及旅游休闲食品等为主积极开发;冻品主要针对国际市场不断开发新品种。

2.引进先进技术拓宽国际市场。水产品精深加工属劳动密集型,是出口渔业的重要领域,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目前中国水产品出口中,加工水产品占60%以上,并且加工水产品价位高,效益好,可利用开发的品种多,发展范围广,潜力大。海南省2008年水产品总产量165万吨,但加工水产品总量仅40万吨,其中,出口产品6.7万吨,还有大量的原料需要加工,水产品加工出口潜力相当大。因此,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是海南省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战略。加工企业要结合本地区渔业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水产品精加工,生产适销对路、符合国际市场的产品。政府应加大引导力度,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一是水产品保活、保鲜、保质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开发、研制、应用;二是把占主要比重的海洋捕捞水产品作为精深加工的重点对象,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诸如旅游休闲食品、浓缩鱼蛋白、超市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努力解决低值水产品的增值加工和销路问题,使水产品加工乃至整个渔业产业的效益翻番。

3.加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能力。中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加工进出口规模扩大已成为定式,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政府对外贸的干预必然减少,如果不尽快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协会、商会,就难以避免出现无序竞争、自相残杀的现象,难以对付加入WTO后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堡垒,出口利益损失将会大大增加。因此必须吸取美国对虾反倾销教训,尽快抓好行业协会建设,使其担当起调节行业进出口、维护行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角色。通过协会章程,规范和约束行业行为,制定内部自律机制,达成互相交流、互助互帮、统一对外竞争的共识,实现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意识和产品质量,促进加工产业的发展。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腾飞经济。海南省加工企业目前急需生产周转金、技术设备更新改造金和扩大规模资金。政府和金融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信贷原则,扩大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企业的技改和流动基金贷款,特别是水产品收购资金等,政府要协调金融部门,帮助加工企业解决生产资金困难等问题。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客商到海南省投资、合作办企业,加大力度建设海南水产品采购网站和交易市场。对规模较大、效益明显的加工企业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金融部门要降低贷款门槛和抵押条件给予大力支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在每年科技项目和其他投资项目中,要有计划优先安排一定数量的项目支持水产加工企业,扶持他们快速发展加工业。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结合海南省加工出口企业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让更多企业享受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开发国际市场补助资金,鼓励海南省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走出世界,增加收入,扩大海南省水产品的国际市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很快,总的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但是,目前海南水产品出口加工业中尚存在多数企业规模小、加工深度不够、价格较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水产品出口加工业规模小、数量多,由于企业规模小,获利少,无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无力进行广告宣传和树立名牌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因此,今后海南省水产品出口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政府加大其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水产品出口加工业市场进入壁垒,对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适度的引导,走规模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华云.海南农产品与水产品出口情况调查与分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8):55-56.

[2]海南省海口市:水产品出口“逆流而上”[EB/OL].海口晚报,http://hq.省略.

[3]张玫,霍增辉,易法海.世界水产品贸易的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7,(6):34-38.

第7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外向型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生产全过程采用绿色饲料并进行水质检测,应用科学的鱼病防治体系(环境改良、疫苗防疫、药物防治、科学管理、优化养殖结构、品种选择),通过生物方法改良水质,构建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注意水产养殖与环保的关系,突出渔业机械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罗非鱼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并在引进推广新品种过程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生产和加工领域通过美国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注册实行科学养鱼,领取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验证证书,保证养殖的罗非鱼是无公害食品,个体大,肥满度高,适合加工制成鱼片。该基地作为水产品加工企业稳定的原料来源和生产基地,与种苗繁育中心和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产业对接,形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1]。现代化罗非鱼繁殖基地以新建的水口镇和赤坎镇罗非鱼良种场为基础,按照国家良种场建设和现代化生产规范要求,建设现代化的罗非鱼良种场2个,依据科学的原则构建现代化的室内恒温孵化工厂及其配套设施,扩大良种鱼苗的生产规模,利用水产良种场的良好资源和区位优势,选育、引进优良亲本,建立亲本库,从根本上优化种质,然后向周边其他11个乡镇推广和供应良种,以促进开平渔业尽快实现良种化[2]。同时,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运用HACCP技术,人工控制关键点,开展标准化生产。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科研投入、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品种改良提纯,对亲鱼进行提纯复壮和严格的选育,避免因近亲、小群体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在繁育过程中严格水质检测和病害防治,完善恒温育苗系统和循环水处理系统,全面提高繁育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确保品种的质量和优势。对罗非鱼,应重点引进尼罗罗非鱼和澳大利亚罗非鱼原种和不含卵孵化的罗非鱼新种,以更新现有亲鱼和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同时建立相应的区域性保种基地和繁育基地,通过保种和扩种,使现有的罗非鱼种质得到更新。在潭江沿岸水口、赤坎、塘口、百合、沙塘镇建立健康规模养殖基地达到50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40%,优质罗非鱼出口量达到3.5万t。辐射带动周边8000hm2养殖水面,用3~5年的时间形成一个集良种生产、无公害生产、水产品加工转口贸易于一体的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建立名特优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对促进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坚持以保护和提高养殖品种质量为中心,加强苗种质量监督,大力发展无公害优势水产品,推进养殖品种良种产业化建设,提高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全面提升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具有积极的作用。完善水产品良种繁育体系,按照引进、选育、保护、开发并举的方针,建立、健全从源种到扩繁的主要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水产业以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为突破口,加大名优新水产品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重点抓好市级水产良种场基础设施以及本地优势品种广东鲂、花鳗鲡和华南鲤等良种工程项目建设,对常规养殖鱼类进行选育或更新。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一批市场潜力大的后续优势品种,如中华鳖、金钱龟、桂花鱼、斑点叉尾鮰、河蟹、苏氏芒鲶、长吻鮠、俄罗斯鲟等品种,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攻关,扩大优质鱼养殖面积,使品种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

在广东,锦鲤是一个极具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建立集繁育、养成为一体的养殖基地,占地67hm2,包括新品种引进区、繁育孵化区、成鱼养殖区及亲鱼培育区。并以此为核心区,向周边辐射发散。核心区内设置锦鲤主题公园,定期举办锦鲤大赛和拍卖会,以此推动锦鲤文化在开平的发展。该示范区直接安排当地农民200人就业,并且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向农户提供种苗及代销等服务,带动当地锦鲤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吸纳优秀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探索模式。带动当地锦鲤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如水族设备、观赏鱼饲料等行业。承办全国性的锦鲤大赛与若鲤大赛,这将极大地拉动当地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平市境内潭江及其支流总面积2866hm2,是渔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潭江河是亚热带鱼类栖息、繁殖的天然场所,生长在潭江的鱼类有50多种,种群较多,较名贵的有华南鲤、广东鲂等20多个品种,开平市“龙塘湾鲤鱼”、“赤坎鲂鱼”久负盛名。建立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潭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潭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潭江赤坎江南桥至百合合山桥段建立潭江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面积500hm2,主要保护品种为广东鲂和花鳗鲡。继续对潭江河段进行增殖放流,并建设永久性的放生台;开展野外调查和研究,查清保护区水域的水质状况、主要水域河道地形及底质和水文状况、主要珍稀鱼类和特有鱼类及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现状、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现状;根据潭江渔获物的结构和人工放流品种在渔获物中的比重、人工放流苗种的回捕率统计等资料,制订并实施以自然繁殖和幼鱼保护为主(即强化渔政管理)、以人工放流合适品种为辅的江河鱼类资源综合人工增殖技术路线;设置人工鱼巢和野生鱼类繁育基地;同时加大对保护潭江和水生生物的宣传力度,建立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提高人们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潭江河流域的和谐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市区的长沙街道新建占地13hm2的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厂,和一批储藏、包装和运销的相关配套企业,进行水产品精深加工,该企业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对当地水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动作用,主营产品符合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较大,预期效益好。实行标准化生产,主要产品申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该企业以开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作为稳定的加工原料来源和固定的生产基地,并与生产基地的农户建立起利益连结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该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江门及周边市、县、区一大遍养殖业的发展,解决渔民“产品多了卖不掉,价烂不赚钱”的问题,同时以加工规模促生产规模,增加本区渔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政府每年配套相关资金,扶持该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厂房扩建、养殖基地建设、水产品质量认证及包装、保鲜、储藏和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主要产品定位为浅去皮罗非鱼片和深去皮罗非鱼片,加工规格瞄准国际市场5/7鱼片的需求量。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非洲、中东、日本等。采用全自动罗非鱼开片、修整线、全自动鱼片去皮机、鱼片及活鱼、手动发色柜、自动真空封口机、自动螺旋式和钢带输送式速冻隧道、自动金属探测仪、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度计、质普仪等先进设备,采用木烟发色、Co发色、臭氧消毒、低温速冻、超低温速冻等精深加工工艺,生产全过程严格执行国际通用的《HACCP管理体系》标准[3]。同时,积极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水产品,如鱼糜、鱼丸制品、腌熏制品、水生植物饮料、鱼皮制革等;积极开发分割、预冷、速冻、精细包装技术[4]。

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水产病害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在市区的长沙街道建立水产病害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在各乡镇设立渔业环境监管站。进一步完善渔业环境、水产品病害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使各类监测系统形成网络体系,逐步提高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快推进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水产品疫病监控,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监测,以绿色生态的理念促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开展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水产品品牌创建等工作,推进渔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渔业生产的标准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和水产品营销的品牌化。实现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渔民增收与资源利用的协调统一,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5]。积极推动开展绿色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等工作,特色和大宗品种都需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使无公害水产养殖占有率大幅提高,以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开平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班,强化水产从业人员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产品认证、水产品病害测报、水生动疫病预防与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等方面的技能,强化水产养殖病防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渔民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和天然饵料,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体和生态环境,投喂无公害饲料,运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免疫刺激剂作为新的防病治病新手段,少用化学药物禁用其他一切违禁药物,使开平市的水产品90%达到安全生产,符合出口的要求。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渔业协会)+渔民”的生产经营模式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渔业协会)+渔民”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绿色水产品为主打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组建水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供销和科研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产、加、销相互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机制和产业格局,促进渔业产业升级。以政府引导和渔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渔业合作社这一经济实体,几个专业化服务队成为合作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育苗专业队、生产专业队和技术专业队。另外,渔业协会作为民间社团性的经济组织,起到政府与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渔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该模式以整合成员资源和维护成员利益为导向,利用分散的社会资源沟通、整合、协调成员的经济行为,维护成员利益,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合作社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经济职能是通过联合购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通过集体销售增强市场谈判力,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和维持销售市场稳定,通过合作社内部的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而社会职能包括通过社员内部的要素合作来分担市场和自然风险,同时技术推广和培训等[6]。渔业合作社构造“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药物、统一养殖模式、统一产品品质标准的“五统一”管理,带动广大渔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养殖,与龙头企业间长期建立良性的供销关系,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致富渔民的效应。在这种模式下,渔民与合作社的关系为:鱼池的使用权入股到合作社(不养鱼的农户不予入股),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合作社归入股渔民所有,渔民返聘到合作社务工(加入专业服务队)。渔民拥有的大量渔业机械和设备也可入股。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品种-品牌-产业”的联动效益以出口罗非鱼为切入点,大力推广该品种的高效养殖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大力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提高水产品品质,维护品牌的信誉,形成“品种-品牌-产业”的联动效益。

第8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淡水养鱼 效益 提高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捕捞渔业资源锐减,国内外市场对淡水养殖的需求越来越大,淡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渔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淡水鱼养殖出口获利丰厚。随着我国淡水鱼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淡水鱼养殖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为了使淡水鱼保持优势,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改进:

1.养殖科学技术

第一,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要在现有淡水鱼养殖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实行股份制或合作制,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和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技术推广和普及,发展更优化的淡水鱼养殖经济。比如网箱养殖的推广。由于网箱养鱼具有投资少、易捕捞、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水田较大、水位较深的池塘, 均可推广网箱养鱼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为适应渔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要重视科技研究,拓展科研领域,加强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比如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在鱼苗培育和优化的应用。同时,要积极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产学研协作发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第三,加快科技的推广。要建立健全地方各级的科技推广网络,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步伐。

2.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淡水鱼的养殖结构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产品还是局限在鲤,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养殖效益越来越差。而名特优新水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产量高、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既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又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因此要调整产品结构,推广名特品种。

一是实施特种水产工程。制定和完善淡水鱼养殖规划,推动名特品种养殖业较快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改善产品结构,增加鱼类的花色和品种,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会促进整体渔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因地制宜调整进行合理的布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实现养殖资源优化配置。在养殖中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广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

3.成本收益管理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在共同致富的目标下,扩大渔业生产经营规模, 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对养殖的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以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做好科学放养,科学投喂的工作,投喂要注重饲料的质量,节约开支。

其次,发展淡水养殖保险。淡水养殖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水产养殖者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这三大功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徐富华.如何提高淡水养殖效益.渔业致富指南,2004(24).

第9篇:水产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55

科技的发展使水产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与养殖技术的创新,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产量与质量,因此,要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使更多的先进养殖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中,针对当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克服推广工作中的困难,实施专业化管理,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

1.1缺乏水产养殖知识

我国现在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缺乏专业的水产养殖知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养殖理念,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现在兴起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技术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同与接受,学习专业知识意识淡薄,缺少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与热情,只靠过去的经验养殖。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影响养殖专业化发展,给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一些先进的养殖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

1.2缺乏水产养殖培训

我国现在对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投入还有所欠缺,这无疑给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加了难度。现在很多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对先进的养殖技术感兴趣,但是由于养殖技术宣传渠道匮乏,养殖人员所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有限,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进度。同时,国家养殖技术部门没有及时做好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很多从业者只能向一些老养殖户借鉴经验。养殖技术的宣传渠道与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推广工作进展缓慢。

1.3缺乏示范与销售渠道

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业缺少养殖示范区,不能激发养殖人员学习先进养殖技术的兴趣,无法体验到先进养殖技术带来的实际收益。经济利益是水产养殖人员最关注的问题,现有的销售渠道十分有限,如果在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则会给养殖人员带来沉重的打击。当前的销售渠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市场管理,直接影响到养殖人员的切身利益,有限的销售渠道,降低了养殖人员学习养殖技术的热情,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困难。

1.4缺乏水产养殖技术服务

从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来看,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做为推广工作的保障,在基层推广服务机构中缺乏专业的推广人员。同时,水产养殖人员受到地域限制,不能及时接收到推广服务信息,使技术服务部门很难组织人员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增加了水产养殖的风险。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加强养殖知识培训与指导

针对很多水产养殖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的问题,需要加强养殖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促进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先进养殖技术的培训,免费为养殖人员提供一些资料,对于专业技术上的问题进行专业的指导,有效的提高养殖人员的学习先进技术的积极性,让水产养殖人员可以体会到切实的经济利益。同时,可以实施奖励政策,对于水产养殖人员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与政策,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热情。还可以聘请水产养殖专家进行讲座,讲解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2.2建立示范区

养殖示范区可以让养殖人员直接看到经济利益,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大力开展养殖示范区建设,起到带头作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养殖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水产养殖人员的生产方式趋于示范化发展,形成系统的经营主体,构建大型的示范区,实现水产养殖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提升水产养殖产业品质,加快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速度,不断扩大推广范围。

2.3拓宽销售渠道

当前的水产养殖销售渠道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让水产养殖人员不敢尝试一些新的养殖技术,如果改善水产养殖销售渠道,可以解决技术推广困难的现状。水产市场管理部门需要详细了解水产市场行情,做好主体销售渠道调查,不断拓宽水产养殖销售渠道,实现产业一体化,促进养殖销售量的增加,为水产市场提供充足的水产产品,满足水产市场需求,让水产养殖人员能够放心学习新技术,使水产产品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