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第1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首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第一、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第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第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转贴于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前面提到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五,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全身心的协调能力

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观察、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眼、脑、手、体相互协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美术课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的基本活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第2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论文摘要:绘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这一启蒙重任。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今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遨游太空》一课中,笔者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在飞来飞去。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太空的游乐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或做或画,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现出来,效果很不错。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要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3.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同步发展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笔者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4.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蒋乾杰.小学美术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2007,(9).

[2]杨春辉.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8,(11).

第3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师

21世纪是知识创新思维时代,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美术教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往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美术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情境。研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

教学实施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中,在实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1)创新观念。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小学生具备有效的创新观念。这就需要学生建立个性化发展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不能约束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2)创新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基础。(3)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4)创新依据。创新不但要依据智力,还需要结合远大的理想、坚定不移的理念等情感为基础,不断的努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其主要分为几点:(1)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创新理念。美术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形式,需要对实际物体有很好的掌握,这也是意象的基础。意象就是对实际存在的事物实施记忆、总结之后获取的形态。大部分创造者的思维都是依据形象自观和理念抽象的结合获取。(2)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能力。美术学科的丰富性和教学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更多的自觉思维能力、灵感和想象力。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创新观念

在实际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起初要培养学生学胆提问、不断研究的习惯。在实际美术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要按自身独特的观念和技能,建立特色。关注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促使学生自主观看、研究、分析。促使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训练,依据多样化的方向观察物体,并且突破了制度的约束,展现了新式的小学美术教育。

(二)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际研究的机遇,起初要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支持学生提出观点,并且对其给予肯定,构建和平共处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不断地学习知识,以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全面发挥学生的影响力,促使学生在优质的教学情境中建立有效的创新思维。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系统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更为关注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评价的结果影响会实际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工作落实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创作实施合理化的评价,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束缚,对实际学生学习的操作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积极性等实施全面化评价,同时还需要分析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在实际创造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依据相关的信息,设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依据竞争系统,对发挥较为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其他学生坚持努力,不断研究和思考。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初要教师成为创新人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获取新的教学方案,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全面充实自身的知R和技能。同时,密切科目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施创作。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起初需要以自己为警醒,对实际美术教学进行创新,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寻求最为基础、最为可靠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依据教师为典范,不断拓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 教育价值 艺术理念 教学评价

作为一名老师,在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认为美术就是教会同学们学会欣赏美,学会画出脑海里浮现的漂亮的图案,我觉得美术课上课时老师应该注重的是教会学生课程要求的技能,应该安排大量课时教并且让学生去临摹作品。可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旅途中,我获得了巨大的启示和观念的改变,我发现了很多低年级的孩子们总能想到大人想不到的想法,抑或是根本没勇气想的一些事情,他们不按所谓的常规给出的思路和见解,总能摩擦出意想不到的聪慧的火花。显而易见小学美术教育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学校极其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中小学面临升学的年级,并且会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值得培养的重要标准。这种情况就使得学生很重视会考试的主科,极尽全力学习要求的备考知识,而忽略了对自身艺术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学校虽然都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有关艺术的课程,但大多数这些科目是以副课的形式列在同学们的课表里。美术课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而且在这仅有的一节的课时里,美术老师也只是简略地照着课本念内容,去教照着书上的图画一种动物、植物,一栋建筑,一个人物。这种美术课的教学模式促使同学们感受不到艺术的美感,缺少了艺术熏陶的氛围,不能建立对美术的喜爱,最重要的是同学们缺失了教育的本质所在,即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培养的方法。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好学生的定义里只有文化课成绩优秀,缺少了对人文气息,艺术才能的评判。我们应该用优美精致的事物触动同学们的心,引导他们用心灵体悟身边的美丽,用科学有热情的方法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具有艺术特色的东西,然后用艺术的表现手法表达这种美,而不是简单、直接并且粗暴地给学生传达出美或不美、好或不好的价值观。美术老师给学生们的答案固然重要,但是只可以作为同学们对的一种参考不能代替同学没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更重要的是老师应培养学生们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的习惯。

虽然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提倡从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型,但在高考这个举足轻重富有中国特色的指挥棒的领导作用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放在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理念上,美术教育教学在中小学中的地位,直至今日,仍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遗留问题。尽管教育大纲中有关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明确规定的一项内容:“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家观察都可以发现,实际执行的部分是不那么尽如人意的。长期以来,对于美术的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相对于语文数学等等主课来说,它是副课;与小升初,中考和高考这些升学的硬任务比较,它是与文化软实力类似的软任务。正因为人们,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全面,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课程小学凑合着上,初中节约着上,高中逐步取消上课的局面。许多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小学担任美术老师,但却遵从学校的安排去改教了其他课程。

中小学过于重视围绕升学考试的教育教学,由此导致了各种问题,例如老师们的教育观念不与时俱进,教学手段呆板而单一,教学方式简单又没趣味等等。中小学几乎全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有的大学里也有重视理科轻文科、重视技能轻视艺术的情形。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没有作为基本的素质培养课程来让同学们必须学习。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变为“实践型”。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所以,我们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对现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丰富势在必行。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任何一件艺术品,已经无法给出精准的答案。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可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材,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书本都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改革传统的教育考试制度,提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这应该是教育革新系统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现状,并且切实可行地为学生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培养贡献意见与力量。参考文献:

[1]袁振藻.美术教育不可忽视[J].江苏教育,1979(06):26.

[2]周昭坎.美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简介[J].安徽教育,1982(01):14.

[3]崔可荣.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美术教育[J].群言,1985(05):32-33.

[4]李小坤.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民族特色文化关系[J].青春岁月,2013(24):12.

第5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造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56-01

美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学生通过创造出事物的具体形式来向教师或父母传达出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美术的创作充分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他们探索发现的能力,为日后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下的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存在低起点、高落点的现象,学生不能够用画笔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面对画纸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放弃自己的最初想法,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直接拷贝别人的图画。这些不良现象导致美术教育不能够达到其最终的教育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重点,在教育的过程中投入自身的情感,始终坚守新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实现学生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 转变授课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对书面知识的讲解微乎其微。美术课本的知识只是用于辅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使他们形成艺术审美观,把喜欢擅长的绘画元素运用到自身的作品创作中去。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减少对课本知识的详解,摒弃以往照本宣读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地进行指导,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因为严肃压抑的环境是阻碍学生进行创作的重要因素。只有轻松愉悦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创作才大有裨益。教师应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不用像其他的文化课课堂那样,保持端正的坐姿和高度集中的神态,但这并不等同于课堂是散漫、无纪律的,轻松的氛围强调的是学生心态的自由与放松。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应当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创作的机会,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动脑构图,让其在绘画创作上发挥自身最大的创作潜能。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美术大家的作品,让学生从名人的画风中吸取绘画的技巧。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允许学生相互交流,表达自身创作的思想理念。在课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身的创作成品,对作品的创作缘由和思路进行讲解,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二 尊重学生的想法,针对性地分析评价学生美术创作的成果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知识,硬性的知识教育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产生了疲乏的心理。美术课堂是一个创造性的课堂,教师应解开束缚学生思想的枷锁,尊重学生内心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只有拥有不同于普通人的视角和眼光,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画作。在美国式的教育中,学校大力强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教师禁锢学生思想、压制其想象力的行为是触犯法律的,由此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可以看出,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创作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而言,莫大的鼓励成为他们学习向上的动力。所以在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肯定,同时在学生彼此作品赏析的时候,让他们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自身作品的完美创作。在学生分享创作带来的乐趣及被教师认可鼓励的同时,又让学生的家长了解孩子在美术创作方面的天赋和发展潜能。教师及家长的鼓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创作的信心,激发孩子美术创作的热情,提高他们主动创作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及家长在鼓励时,应当注意措辞,过于夸大的鼓励会使学生自信心过度膨胀,最终使其养成不可一世、眼高手低的坏毛病。过于经常性的鼓励会使学生永远得不到满足,有的甚至出现心理疲劳,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当把握鼓励的度,间歇性的鼓励会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充足的力量,使其在美术创作能够不断地要求自己,最终使其美术创作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芬.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

[2]宋晓亮.新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0(3)

第6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43-02

进入新世纪,人文素质教育已从一种思想形态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美术教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和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艺术熏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美术教育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从广义上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民族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感受和发现,体会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有10余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功利、轻价值,重工具、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现象仍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徐力弑母、马加爵杀人、刘海洋硫酸泼熊等案件,到报刊、电视中时有报道的校园暴力、自杀等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缺失。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意志、价值、道德、个性、教养、生存状态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新课标将小学美术定位为人文课程,改变了过去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观念,确立了小学美术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小学美术新教材中的内容充满了“人文关怀色彩”,更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促进教学有效性

我国基础教育明显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课程教学重理论,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实践体验。21世纪的美术课程改革已向着美术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美术文化的传授,并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教师自觉关爱他人、关怀社会、关怀自然,提升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养往往会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开发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实践者。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美术教育能否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以人为本,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心感受、了解学生的需要,抓住美术教育的细节,这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新课改强调小学美术的趣味性学习,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例如,在手工或绘画课上,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授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互相合作,组外彼此竞争,自主创作。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学生个性,在个性中培养团队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陶冶了情操,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当今美术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审美观念是美术学科追求的人文素养的核心。美术教材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凝聚的人文精神极为丰富。小学美术教材处处蕴含着人文精神,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每一课时的人文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放学了》、《生命之源——水》、《植物写生》、《让色彩动起来》、《台历、挂历的设计》、《衣架的联想》、《我的牙刷》等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再如,《我的好伙伴》一课,引导学生学习伙伴的含义,了解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创建和谐社会,人类才能共同发展。

美术在塑造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更需要美术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从而让美术成为一种善良、直达心灵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精神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兴华.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研究[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力

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美术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灌输式教学,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粉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拿三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带有颜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里一摇立刻变成间色,学生兴趣一下高了。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孩子们看的很投入,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

3.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是它特有的优势,怎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4.创造力的培养

4.1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方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第8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以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现状,就其有效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1前言

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此,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

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为宽泛的内涵,它不仅仅是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应用,更是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教学评价等的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感受和体验,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学习,从而在有效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美术课程是一门独立于其他基础知识的学科,带给学生艺术美感的视觉享受与体验。现代教育技术对美术学科有机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美术学习水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通过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呈现,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质和内在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这一理念的渗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对素质教育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同样大有裨益。

3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电脑绘图应用利用计算机让学生了解电脑绘图的技巧和要领,结合教材文本进行必要的实操练习。如在“彩线连彩点”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画图面板”绘制出简单的形体,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一平面作者:谷红霞,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054000)。上点与线条的关系;学生还可以用计算机中的Photoshop软件进行绘图造型、填充颜色、修改分割、调整编辑等。创设情境化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形式教学理念的体现,美术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营造融合视觉、听觉的多维度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和绘画创作热情。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互联网是一个蕴含着巨大信息量的无限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具体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4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一些中小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对匮乏,计算机数量较少,多媒体教室不够,相关的配套设备不齐全,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美术教师数量也非常有限,这种种问题导致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2)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示范式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理念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也相对有限。3)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从课堂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教师扮演着解说员的角色,其会按照之前所制定好的多媒体课件来一一为学生解说知识点。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仍然是非常少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抛弃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导致学生分不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4)部分教师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这既无法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发挥出来,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有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切入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美术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为美术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全新教学理念的渗透有利于美术教师合理定位自身的心理角色,以全新的现代化思维和视角去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信息化教学思维和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接触和掌握更全面的美术知识和理论学说。其次,定期举办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讨活动,让教师交流有关多媒体设备的操作经验和教学心得。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研讨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在多媒体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切实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最后,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因此,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并不考虑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是以较低的工资聘请整体素质偏差的美术教师,这就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美术教学水平。鉴于此,在聘请美术教师时,学校要适当提高门槛,尽可能聘用专业素质高、多媒体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以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巧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则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欲望和探究学习热情。如在“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首先通过投影设备为学生呈现几幅春意盎然的风景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画作中的自然美;然后播放柔美、舒缓的音乐烘托氛围,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相互映衬中,对“春”形成一种美好的意象,进而启发他们的绘画灵感;随后,教师通过3dsMAX软件,为学生呈现一组有关“春”的动态景象,让他们感受三维空间中“春”的多元化色彩和空间概念,进而激发对“春”的热爱和向往。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在画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贺卡是遇到重大节日、生日等日子时,学生之间相互赠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它能传达出学生之间珍贵的友情。如教学“贺卡蕴深情”这一内容,在制作贺卡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精品贺卡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看,发现这些贺卡的点睛之笔。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学生对传统贺卡的认识,他们发现原来贺卡也可以这么漂亮,这种精致的美让贺卡也成为艺术品。贺卡的种类和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在制作贺卡时,教师不要硬性规定贺卡的种类和贺卡的结构形式,而是让学生结合贺卡要送的对象和送贺卡的目的来选择贺卡的结构形式和种类。通过这样做,学生会主动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来制作出具有个性的贺卡。合理拓展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信息化教学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中,以直观式、示范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内容拘泥于描述性文字和静止的图片,通常由教师对绘画创作进行适当点拨和讲解,随后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绘画作品的临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学氛围也较为严肃、呆板。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学内容发生很大改变,不仅包括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还包括文本、图标、视频、图片、动画、音频等模块,旨在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开发和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效、灵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美术教育理念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感受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感悟动态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动性和可塑性。构建教学评价机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反馈信息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有着激励、调节和导向的作用。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应注意以下两点:1)应注重评价美术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水平,注重教师将传统美术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程度;2)应注重评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以学生的客观感受作为评价标准,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比如在教学“我为校园添色彩”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快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并让部分学生来谈谈他们在本节课中所取得的收获以及疑难点。教师通过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反思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势,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学生安排任务——制作“我为校园添色彩”手抄报。当学生在课后完成本次任务之后,在第二次美术课堂上,教师借助投影仪一一展示每位学生的手抄报,在展示过程中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部分学生点评这些作品。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相互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6结语

综上可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与陈旧的传统美术教学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水平相对有限,需要大量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究、创新和反思。多媒体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也是中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章凯.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8):68-69.

[2]刘文生.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功能[J].美术大观,2010(3):154.

[3]米娟.多媒体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6):198.

第9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情感教育实施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学的学习阶段开始就对事物的欣赏有正确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对美术课程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考虑在教学中如何将情感渗透给小学生,让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仅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与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及心理,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通过学生不断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进行亲身体验后丰富自己的情感,并对美术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地欣赏美术作品,探究美术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灵活应到实际的生活中,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具有情感

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更多、更新颖的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懂得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作品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例如,在学习《可爱的卡通形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幻灯片给学生播放近几年动画片中著名的卡通人物图片,学生都很喜欢,接着,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了《三毛流浪记》中人物三毛的图片,学生看着这些图片,面部表情顿时严肃起来,学生的脸上充满复杂的表情,有的学生感觉惊讶,有的学生感觉可怜,有的学生感觉残忍。通过这样对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年代所带来的感彩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体现情感

学习离不开实践,通过学生亲手实践的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美术知

识,并通过学生自己制作作品,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生动的吉祥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讲授过课堂的知识内容后,给学生分发了教学材料“黏土”,让学生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吉祥物,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作品各有特色,通过学生的作品可以体现他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并且在活动中可以体现出学生自己的喜好及其对事物的情感,有效达到教学的目的。

3.培养学生在交流中抒发内心情感

课堂上离不开探讨与交流,通过教师号召,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表达的言语中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花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勾画了一幅《美丽的花园》的作品,然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这幅画里面,事物的特征是什么?哪些地方体现出美感?并进行评价。”学生先是仔细地进行观察,然后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花园中有水很美!”有的学生说:“花园中的花,百花齐放,真好看!我喜欢。”有的学生说:“花园中要是有假山和小松鼠就好了!”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出发点都是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欣赏和情感也是不同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究,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双面性,并懂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会有不同的收获。

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每一个教师理想的课堂,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使教师这一理想能够真正实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断进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将情感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能够产生一定的情感变化,

在自己制作作品时,能够体现出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以及情感世界,

通过积极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