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团化办学考核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坚持人本管理,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探索实践适合自己的学校管理。即:多校区集团化办学“同质异景”管理模式。其目标愿景为,学校集团共同享有百年老校的优质资源,共同坚守“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实小教育品质,同时,集团各个校区要因校制宜,开拓创新,努力彰显各自的办学特色,呈现不同的教育景象。具体操作方式是,在集团统一领导下,学校委派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各个校区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需要调配管理人员,相对均衡地配置师资,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标和规范要求,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创建校区的办学特色。幼儿园作为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位校领导总负责,统筹几个园区的管理工作。各个校区(园区)都要对学校集团负责,校区之间、条线之间、板块之间,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做到条中有块、块中有条,条中有条、块中有块,保证了学校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能做好。
管理思想上,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充分发挥学校的实验示范和辐射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地域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管理思路上,学校确立了“集体领导、校长负责、校区自主、条块结合”的总体方针,既确保学校对各校区的统一管理和有效指导,又为各个校区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宽广的自主空间,为实现“同质异景”创造条件。
管理体制上,校长及业务校长对多校区开展宏观管理与指导,负责各项工作的规划、协调、指导、考核。各校区校长是校区(园区)的管理核心,主持各校区(园区)的日常工作,为各校区配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实行条块结合、年级管理,规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彰显校区教育特色。做到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常规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覆盖,消除工作盲区,提高管理效能。
管理方式上,集团形成了每月校长工作例会、每周行政工作例会和学期专题工作例会等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本管理。学校重大问题由党委会、校务会、教代会集体研究决策。以学期专题工作会议为例,为加强职能部门的工作研究,开学前都要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各校区相关部门人员和校长集中研讨,先由各校区职能部门提出工作的目标、计划、实施细则等,大家共同研讨,补充完善,这样,同一项工作,各校区过程中能因校、因人、因事而异,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教育盛景。
管理手段上,我们更重视做好保障、协调、服务工作,更重视指导、交流、考核工作,充分调动校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鼓励校区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和个性化,努力搭建观摩、交流与互动平台,促进校区工作立足高品质、彰显特色化。
近十年来,学校增加了三个校区、三个园区,规模扩大了近4倍,我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通过务实高效的管理,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从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从教育经费中安排不少于300万元作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项资金,用于专业结构优化与课程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支持职业学校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建设与发展。
一、支持新兴专业、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建设
进一步完善本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一综二特”基本布局的专业结构合理、专业特色明显。
鼓励职业学校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变化开设新专业,对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并经市教育局核准新设立的中职专业,连续三年每年分别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用于新设专业基础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根据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产业园)为目标的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社会贡献率。
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深化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鼓励职业学校以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共同编写各类教材、建立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对获得市级及以上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的课程开发项目组给予最高3万元限额的奖励。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
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师资到位”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标准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设备经费用于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主体专业实训设备的更新改造,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在职业学校投资设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按实际投资额(实践教学场所的设备、设施部分)20%的标准且最高不超过30万元限额对学校给予补助,补助经费专项用于该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接受财政补助的教学场所或实训基地需与相关学校签订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教学服务功能,一般协议期不少于五年。经市教育局年度绩效评价合格的,在合作期内分年度实施经费补助。
四、加快建成以“合作联盟”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政府各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与要求,加强对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产学合作工作的协调,鼓励、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支持指导建立以学校为纽带的综合性校企合作联盟或以主体专业为纽带的专业性校企合作联盟,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以“合作联盟”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每年在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左右专门用于支持校企“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建设、合作平台载体建设、校企合作发展研讨及各类合作活动开展;开展“优秀校企合作项目”、“优秀校外实训基地”的评比、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兼职特聘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行业企业选派技术与管理专家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受聘担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为改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鼓励学校聘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热心职业教育的能工巧匠担任专职特聘教师。学校专业课教师与特聘教师结对拜师。特聘教师经费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六、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奖励制度
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教学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的育人质量和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由市教育局负责制订优秀“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考核奖励办法,各职业学校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每年全市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在专业技能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及创造发明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今后实行工资改革的,应按改革规定执行。
七、鼓励职业学校参与和承担企业应用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
鼓励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实验实训设备设施,联合行业企业共同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对共同成立研发平台,参与和承担企业应用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项目的,根据投入与绩效,给予学校5~10万元的补助,用于科研投入。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带领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
八、建立技能大赛优秀师生表彰奖励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中职学校学生学好学精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参加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职业学校优秀学生及指导教师实施表彰和奖励。
九、其他
(一)市教育局、财政局根据本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订操作细则,具体组织实施。
职业教育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加强政校行企多方联动,深化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是一个自发的、协作式开放组织,其日常运行是否顺畅,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运行体制和保障机制对于协调各方利益需求、实现共同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运行体制;保障机制;战略联盟;职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再次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和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要加强政校行企多方联动,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这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无论是职业教育主办者,还是职业教育行为人,或者是职业教育受益者,都不能忘却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各合作方应积极加入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组织行业,履行各自对社会、对教育的义务,确保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规范操作和健康发展。
一、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性质和基本原则
1.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性质。
职业教育战略联盟是由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包含中职、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等,以下同)、行业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组建的,以契约方式约定参与各方的行为准则,以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技术创新、服务于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为根本宗旨,属于自发性、群众性、协作性、非盈利性组织。战略联盟内,各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和性质不变,合作各方建立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基础上的,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精神。
2.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基本原则。
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可持续合作发展为主线,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一是凸显优势、合作发展原则。比如,职业院校主要优势在人才培养、师资团队、专业技术能力、科技项目申报能力、科学管理方法等;行业企业主要优势在技术操作能力、新技术新工艺更新能力、实践经验、先进设备、技术信息等。二是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原则。职业院校可以帮助行业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技术革新,提升员工素质等;行业企业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教学条件改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拓展社会服务等。三是责任同担、共享发展原则。战略联盟以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经济转型发展需求、企业成长需求、社会进步需求为共同责任。合作各方实现利益与责任统一、风险与机遇统一、共享发展成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注重内涵、创新发展原则。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都要从自身发展远景利益出发,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合作广度和深度;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着力点,不断丰富和完善合作模式。五是规范程序、健康发展原则。合作各方要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法律制度和战略联盟内部组织规定,按程序和规矩办事;优化资源配置与考核评价机制,共同促进政校企行合作战略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运行体制和保障机制
1.监督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战略联盟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完善合作协议,合作各方要通过合作协议来约定各方的责任和权利、约定各方的行动。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章程》和工作程序文件。四是制定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考核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五是明确监督主体和评价方式,制定操作性强的监督实施细则和评价工作细则。
2.利益共享分配机制。
通过调研、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通过相关文件如:生产性教学设备企业共享制度、企业接收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兼职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科技项目合作研发管理办法等来明确合作各方的工作内容和成果效益。校企合作可以大胆尝试利益分成合作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实践基地共建等混合所有制形式。
3.风险共担化解机制。
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应当由合作各方按照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责任,政府部门要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资金投入分担或降低企业的风险,让企业不会因校企合作而亏损;职业院校对合作企业的合理需求要支持和配合,由于校企合作而受到冲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要主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和危机,要果断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化解,合作各方共同探讨化解风险,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4.人才互兼互聘机制。
职业教育战略联盟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沟通搭建平台,化解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科研与市场脱结的问题。一方面鼓励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教学,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激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做兼职工程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员工培训;第三是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如兼职教师政府津贴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职务晋升管理办法等支持人员合理流动。
5.动态开放灵活机制。
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实行动态管理,合作成员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合作期限,报董事会备案;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发展、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学改革等变更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行业企业也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市场变化等变更相关合作项目。职业教育战略联盟要建成开放式社会组织,随时吸纳有条件、有合作诚意的单位参加,加强合作基础能力建设,对于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单位采用不同的灵活的政策和方式。
三、结语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运行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一般是在区域内或行业内部组建,其目的就是要在战略联盟各成员单位间建立一种可持续性的分工合理、资源优化、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关系。比如,笔者所在地区,就组建了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聚集娄底区域范围内的中职、高职、技校及近20家企业单位参与的“娄底职业教育集团”。实践证明,联盟内部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实现了专业对接、课程重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校企之间,实现了各方的利益需求。当然,战略联盟的运行和发展还将是一个不断总结、提炼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在政策保障落实、企业风险控制、专业改造等方面,需要一个尝试、实践、总结、积累等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员工)、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作者:陈海燕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杨玉泉.关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合作联盟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
[3]江勇.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
教育部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从改进调查研究、热情服务群众、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出访管理等9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要求。
改进调查研究方面,要求部领导和司局负责人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司局级以上干部带头动手撰写调研报告。部领导到基层调研,司局陪同人员不超过3人,不同时或轮番到同一省份开展调研,不准搞基层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接待。
热情服务群众方面,要求重大政策出台前,通过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听取意见。健全教育部监督举报电话(邮箱)接听受理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和优化行政审批程序。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实行网上公开。
精简会议活动方面,要求减少会议数量,未经批准,不以教育部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论坛,严禁以司局名义主办或参与举办各类论坛和赛事。控制会议规模,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严控仪式性活动,机关干部一律不出席地方、学校自行举办的表彰庆祝等活动,原则上部领导不出席校庆活动。
精简文件简报方面,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
减轻基层负担方面,教育部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工作,只要具备条件,在学校食堂和招待所安排食宿并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控制检查、评比、评估、验收、表彰等活动。严禁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生活秩序。
加强出访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出访计划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控制出访天数和团组规模。
改进新闻报道和文稿发表方面,部领导出席会议和活动确需报道的,严格控制篇幅。部领导一般不担任出版物主编,不以个人名义作序。
厉行勤俭节约方面,压缩办公经费,严格执行公车管理有关规定,从严安排出差,严格执行报批程序,实行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制度,公务接待一般在机关餐厅安排工作餐。
加强检查落实方面,完善教育部机关作风评议制度,对评议和群众来信中反映的突出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
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召开
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对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她说,从2005年天津试验区建立开始,国家和教育部为推进这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印发了相关文件,加强了对各地的指导。各试验区和有关单位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共同推动试点工作。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
鲁昕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试验区和有关单位要站在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服务的高度深入推进工作,着力先行先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完善基本制度,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近期,要围绕服务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10个方向推进试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正式实施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是教育部颁布的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办法》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情形、学位授予单位和导师职责及各有关主体作假行为的处罚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出现以下5种情形,将被视为学位论文作假,包括: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由他人、为他人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伪造数据;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对于学位申请人员论文作假的,《办法》规定,未获得学位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获得学位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应向社会公布,并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还将面临开除学籍的处分;为在职人员的,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将通报其所在单位。
对帮忙作假者,《办法》也作出了严厉处罚规定。在校学生为他人、出售学位论文或组织学位、的,将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学校或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参与作假的,则面临开除处分或解除聘任合同的处理。对于“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多次出现学位论文作假或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影响恶劣”的学位授予单位,将“暂停或撤销其相应学科专业授予学位的资格、核减其招生计划”。
异地高考: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可参加3类考试
天津市2013年招生考试工作的基本原则确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津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政策已被纳入2013年天津市中考中招工作。
根据政策,2013年,天津市将进一步放开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津报名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春季高考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中相关政策,将在2013年中考中招办法中作出明确规定,该办法将于2013年年初予以公布。同时,将抓紧完善与2013年中考中招办法相衔接的普通高校面向随迁子女的招生考试政策。
高校自主招生考察诚信和公益表现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分别公布了《2013年自主选拔实施方案》。这两所“985工程”高校自主选拔笔试科目均有“瘦身”,笔试时间大大缩短,在为考生减负的同时使该项考试更具有“选拔”特点。
南开大学增加了面试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由2012年的20%提升到40%。在招生对象方面,南开大学自主招生将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考生在报名时,需填写《“公能”陈述表》。考生须在表格中陈述以往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该材料将作为笔试资格审核和面试考核的重要参考。
天津大学在科目、时长两方面同时“瘦身”,与2012年考查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3门科目、330分钟考查时间相比,今年将只进行一场名为“学科基础测试一”的总分200分、时长3小时的笔试。单科优胜者将获得更大“优惠”,不苛求“全才”,更青睐“专才”。
小学低年级不布置寒假作业
随着期末和寒假到来,陕西省教育厅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假期学习、生活的需要,合理布置寒假作业,小学低年级不布置寒假作业。同时,提倡小学高年级和各初中校布置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活动类、实践类、探究类作业。积极倡导、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等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将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政府监测公告制
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政府监测公告制,是安徽省实施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教育部门将委托统计局等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对全省学生的课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安排、文体活动时间、作息时间等容易量化的项目。教育部门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教育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告各地减负情况。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将课程表、文体活动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作业量表等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高中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上大学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出台政策,计划实施高中生“提前毕业制度”。根据相关政策,优秀高中生只需完成两年或两年半的高中学习,并达到考入大学的成绩,就可申请提前毕业上大学。此举旨在为培养活跃在国际社会的优秀预备人才搭建平台。
会议透露,今年,天津将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继续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此外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与之相适应,将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此外,还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
对于大家关系的天津2017年“幼升小”“小升初”政策,此前,从市教委获悉,今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变。
招生政策
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政策
在前不久的天津市教委召开媒体通气会,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徐广宇介绍2017年天津教育有关工作时表示:2017年,天津“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不变!坚定不移地推行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小学入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本市户籍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上小学,家长们可以拿着居民户口簿(包括蓝印户口)、合法固定居所的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到所属学区片学校登记入学。
二是非本市户籍的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上小学,要按照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由家长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居住证、户口簿、在津合法居所的证明、在津务工就业证明还有孩子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在区里进行登记申请入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三是轻度残疾的适龄儿童可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可以到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登记入学;确实不能进校就读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根据残疾类别和教育需求,由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初中入学,也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公办初中实行划片入学。各区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初中学生招生人数和小学毕业生人数基本相当,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中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就近等原则,合理划定学区片。划片方式分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
单校划片是将一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实行“单校划片”的初中,采取对口直升的方式招生,也就是小学毕业生以校为单位,全部升入对口的初中学校。
多校划片是将多所初中和多所小学,规划成初中招生学区片。市内六区全部使用多校划片的方式。实行“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招生。小学毕业生可以在学区片内选择1—2所初中学校,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时候,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入学。
二是民办初中实行网上报名、面谈录取等招生办法。即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兼顾面谈表现进行招生,一律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三是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上初中,要按照我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公办初中学校入学。
研究制定中考改革方案
今天召开的201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 王璟表示,今年还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切实做好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教育工作。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当天召开新闻会,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根据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简称中考改革)。
中考改革改什么?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 以后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改变考试科目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将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但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这次改革也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发展学生优势特长。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可以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它“录取计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不仅“要学”、“要考”,还要达到“合格”。
改变考试内容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改变成绩表达
可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重申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的要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
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
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中考改革什么时候改?
由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制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一个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加,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学前教育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今年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计划,着力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一是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每新增一个教学班,市财政给予40万元的经费补助。今年,要新建改扩建、提升改造和接收配套幼儿园100所。
二是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大清查、大整治工作,7月份要完成整改任务。对在城区接收或利用小区配套幼儿园用房,开办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幼儿园或者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根据办园规模,市财政一次性给予100万-200万元的奖补资金。
三是加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采取“一园一案”的措施,对偏远农村幼儿园进行重点帮扶。全面落实174所乡镇幼儿园的机构编制、师资、经费等。
四是扶持规范民办园发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民办幼儿园用电、用水、用气优惠政策。对年检考核评为优秀的民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给予专项奖励,
五是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幼儿教师补充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实施学前师资培训项目。建立公办园灵活用人机制,依法保障非在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六是提升保教质量:制定实施幼儿园办园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出台保教质量规范,制定幼小衔接指导意见,探索学前教育质量指导责任区制度,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义务教育: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达到23万个
一是扎实推进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今年要力争200所学校通过达标验收。
二是要加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力度。去年,全市中小学交流教师达到2900余人,其中骨干教师达到1400余人。今年,要进一步扩大交流规模,特别是提高骨干教师交流比例。
三是继续推进学区化办学,今年,要制定实施学区化办学指导意见,深化学区化办学改革试点,在学区内统筹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教学、质量考核。
四是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委托管理,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名校的优势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
五是用好“三通两平台”。继续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高中教育:2017年新高一要进行课程改革
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与之相适应,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紧完善和出台高中课程设置、选课走班、学生发展、学校课程开发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高中课程改革稳步实施。
二是推出一批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基地学校,进一步优化必修课程,发展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和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
三是学习借鉴上海、浙江首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的高中课改经验,引导学校统筹课程开设和教学安排,防止出现“强制分类”、抢赶进度、组织“考试会战”等偏离高考改革方向的现象。
四是抓紧编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建设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高考改革夯实基础。
五是对第二批12所特色高中进行评估验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品牌高中”。
教材改革:今年制定教材建设实施意见
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必须严格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其他国家课程教材必须在国家教材目录中选用。高校必须统一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政课教材,统一使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
按照国家部署要求,今年,要制定我市教材建设实施意见,成立市、区两级教材委员会,严格选用国家统编教材,严格管理引进教材,对区本、校本教材加强统筹指导和政治把关,坚决防止教材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
高等教育
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力争1-2所市属本科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国家层面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支持8所市属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所共建学校(民航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
力争进入全国百强或达到国内同类院校水平;遴选50个左右实力较强的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力争3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重点建设50个左右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紧密对接、服务能力强的特色学科(群);建设一流现代职教体系,主要是支持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从我市18所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和市级示范校中,遴选12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同时,整合全市高职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与我市十大重点产业群对接紧密的30个优质专业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要落实好京津冀教育合作协议,我市与教育部、北京市、河北省签署了10余项教育合作交流协议,今年,要力争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是加快推进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建设。去年,我市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建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天津)合作备忘录》,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快推进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建设,今年,要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师资培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建成招生。
―、探索经济社会转型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使命和转向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并有力促进 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题 中之义。其中,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是职 业教育的外在功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转变是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由此,在经济 社会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有何为与何从的问题成为学者的探索焦点。
(一)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阶段,经济生产方式、社会 结构均发生了转变,职业教育亟待重塑使命 以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概而言之,学者 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有必要重塑以下使命: 一是培养培训“知识工人”以适应我国企业发 展由“劳动密集”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 集”转型;二是促进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和技 术扩散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企业转型培养大批 掌握智能化操作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四是加 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失地农民转业 培训以及农民工职业培训以配合新型城镇化 建设。⑴
(二)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经济社会转型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亟待清晰定位、自觉求变, 进而实现战略转型。
第一,宏观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 职业教育要真正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须 告别传统走向现代,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 发展转型、增量式发展向提质式发展转型、准 人式发展向劣汰式发展转型、自主式发展向 合作式发展转型。[2]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战 略转型问题,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在中国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从城乡分割社会到城乡一体社会的现 代性转型背景下发生的战略转向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确立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新 理念;二是确立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新思维; 三是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四是 逐步实施农村义务职业教育;五是加强农村 成人教育、社区教育。[3]
第二,中观微观层面,一批以中高职院 校管理者为主的研究者在改革语境下思考了 究竟职业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 培养的问题,得出了这样的基本判断:一是中 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 培养层次定位,明晰教育性与职业性、技术型 与技能型、中等性与高等性的边界;二是传统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充斥着工具主义的价 值倾向而缺乏对人本价值的关怀,在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语境下,职业院校应充分考虑各 个利益主体的发展需求,以优质服务来兼顾 各种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进而实现自身的 可持续发展。[4]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快发展现代 职业教育的核心制度安排,其不仅是当前及 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战略任务,也 是近年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近五年,研究 主要围绕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构 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两大问题而展开。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维解读
学者们基于“跨界”的视角,基于对职业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深人研究把握其内涵和结 构,提出以下几点: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具有与经济体系紧密联系的特点,这要求处 理好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构 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培训体系;第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与普通教育体系 等值通融的特点,这要求处理好职业教育与 其他教育的关系,构建两者相互沟通、衔接的 体系;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内部层次 完整、衔接顺畅的特点,这要求处理好中等职 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构建职业教 育内部相互沟通、衔接的体系;第四,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具有终身教育的特点,这要求处 理好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构建 面向人人的层次体系。[5]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体构建
近年,学者们主要从四个不同的问题域出发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不 同的研究进路重在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同功能。
第一,构建国家资格框架。这是近年我 国职业教育研究生发的新的研究焦点。该研 究进路重在破除我国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分 离、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分离的问 题,旨在实现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 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6]学者们大 多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英国、德国、澳大 利亚、欧盟、新西兰、俄罗斯、印度的国家资格 框架的制定动因、发展历程、结构要素、实践 策略以及核心特点等进行全面而深人的解 析,为我国构建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国家资 格框架提供“他山之石”。
第二,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高 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 容,重在破解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 分离的问题,旨在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 展。由于该领域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积淀, 近年学者主要深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部,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制度 建设等具体层面出发构建我国中等和高等职 业教育衔接的立体路径。[7]
第三,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该研究进路重在破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 济分离的问题,旨在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的外部适应性。近年一些学者采用实证的方 式考察了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产 业结构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普遍认为两 者之间呈现显着相关性。[8]更多学者在剖析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立体路径和策略,其中不乏创新 之见。
第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该研究 进路重在祛除传统“断头式”职业教育的弊 病,力求向上延伸职业教育。对此,大多学者 肯定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但 是,对什么是本科高职学界语焉不详且未达 成共识,大多学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即为本科 高职。但也有学者对此持批判性的理解,认 为应用型本科不全属于职业教育[9],且“本 科层次”的提法并不科学合理,因为其根基实 质上还是传统普通教育的学制模式和框架, 未必适合高等职业教育[10]。对于如何发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者普遍认为,培养高质 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以及为地方提供高质量 的应用技术研究服务是其科学发展路径,应 在培养目标、人学条件、专业结构、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等 方面实现系统性的协同变革。[11]
三、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如何办学、如何培养人才历来 是研究的核心关注点,但又是一个常议常新 的话题。经济社会以及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 展均要求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 培养模式。近五年,学界对职业教育办学模 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增无减,除了延 续传统的研究话题之外,也清晰构成了若干 新的研究热点。
(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 式本土经验的概括总结
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 研究已有较多的国际比较与学理分析,但基 于实证研究对具有本土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 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抽象及特点剖析尚且不 够,以致该领域研究长期处于“有研究无模 式”的尴尬境地。近年一批学者,尤其是来自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高职院校的研究者,结 合理论与实践,除了继续不断赋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集团化办学、东西 部合作办学、园区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以及 中高职贯通等经典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以新的内涵和经验之外,还有意识地在院校、 区域层面概括总结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的特色经验,提出了诸如“总部一基地”办学模式[12]、“县校合作”发展模式[13]、“三层对 接”办学模式[14]、“基地+联盟”人才培养模 式[15]、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16]等,这对推 动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创新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 践
随着2011年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 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随即 成为近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又一个热点, 相关研究存在两条进路。
第一,现代学徒制的国际比较。学者们 着重对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 现代学徒制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各国国情不 同,其发展的形式和程度也有较大差别,但 是,学徒制中的核心要素即以校企合作为基 础、以工学结合为内容、以学生/学徒培养为 核心、在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师傅的实践指导 下开展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是基本一 致的。[17]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表征 为:功能目的从重生产性到重教育、教育性质 从狭隘到广泛、制度规范从行会层面上升到 国家层面、利益相关者机制从简单到复杂、教 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18]
第二,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实践。如何发 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改革语境下 职业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有学者认 为,我国虽然具有学徒制的发展历史,但目前 却是世界主要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尚没有建 立现代学徒制度的国家,现代学徒制有必要 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19] 但是有学者提醒,受制于企业利益不大、院校 能力不强、学生前景不明和制度保障不够等 因素,在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困难重重,我国 发展现代学徒制务必谨慎、理性,适宜选择供 给引导型的试点模式并在小范围、小规模开 展试点,适合以在校学生为培养对象并以学 校为本位,需要制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学 结合培养方案并转变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还 需要充分考虑制度环境、企业参与、经费投人 等保障要素。[20]
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
提升质量既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 点,也是落脚点。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 展需要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是我 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战略任务。近 年,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问 题备受学者关注,并主要形成以下研究领域。
(一)借鉴西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 估的先进经验
一些学者研究分析了欧盟、德国、丹麦、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参考框架和运 作机制,发现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是国际职业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西方教育发达国家 普遍建立了完备、透明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不但有全面科学且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而且具备完整规范的运作机制。[21]另有学者 比较分析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 本等国家以及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有关 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过程、机制和举 措,发现国际职业教育评估体系具有以下共 同特征: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经济社会背景 的考察、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角 度制定指标体系、重视对职业教育投人与结 果的评估、评估指标突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 业及劳动力市场联系密切。[22]
(二)确立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 估的价值取向
作为一种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实践活 动,科学理性确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 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 的情境下尤为如此。学者们认为,在价值多 元化时代,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在宏观上要秉 承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价值取 向;在微观上要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 统一,突出对教学过程中隐性要素的考查,提升院校参与评估的内在动力,推进“管、办、 评”分离,实现教育质量监控的常态化、持续 化和动态化。[23]
(三)评估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状况
人们对职业教育质量真实状况的认识长 期处于感性经验和人云亦云的层次,这不利 于实践发展。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实证研 究的方式,评估了我国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状 况[24]、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25]、高职院校服 务质量[26]以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评估绩效[27],基于证据得出了翔实结论并提 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案,这有助于了解我国职 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状况以及为采取 有针对性的改革方略提供实证依据。
(四)探索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 与评估体系构建策略
宏观层面,一些学者从国家、区域以及 职教集团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 估体系的构建;28]中观层面,一些学者从职 业院校的角度探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 开发、课堂教学、校企合作的质量保障和评估 体系;29]微观层面,一些学者以校长、教师、 学生的视角探讨学生职业能力、教师教学以 及校长领导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30]
五、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理念、目标一脉相承, 是当前及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 内容。近年来,学界围绕这一新问题展开了 积极探索,内容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本体认识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人我国职业 教育政策话语体系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之后,学界对其进行本体性的阐释和具化,剖 析了其内涵、特点和框架,形成了以下基本认 识:第一,职业教育治理具有特殊性,表现为 多元、全局、复杂、敏感等特点;第二,职业教 育治理体系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层 面,内部治理是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 社会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外 部治理是多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第三,职业 教育治理体系应在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制度 体系构建、管理运行机制等三个层面进行系 统设计;第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 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处理好 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第五,职 业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社会多个主体 协同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治理体系。[31]
(二)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推进策略
第一,国家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我 国职业教育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修订 《职业教育法》,重点应从明确职业教育法律 主体、重建管理体制、激励社会广泛参与以及 完备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完善。[32]第二,区 域职教集团层面。学者们基于多重理论视 角,剖析了职教集团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 系,阐释了职教集团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并 提出了相应的职教集团治理模式。第三,学 校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新的发展形势要 求职业院校必须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 力、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33]
六、职业教育公平治理
近年来,无论是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 略还是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抑或职业教育理 论研究来看,职业教育公平既是热点问题也 是难点问题。有关职业教育公平治理的研究 主要存在以下两条进路。
(一)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在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上,学者们普遍认为,城乡职业教育之间在核 心教育资源、结构布局、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而问题导致的 关键症结在于职业教育城乡二元化桎梏以及 相应的教育体制障碍。[34]针对问题,学者们 从统筹发展理念、办学管理体制、投人配置机 制、人事管理体制等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城 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在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上,一些学者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测度了我 国东、中、西部不同省市之间的中等职业教育 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学机会、办学条件、师资 力量、经费投人、校企合作条件、人才培养成 效等要素上的均衡状况,证实我国存在比较 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并据此提出了对策 建议,如分区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战略,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强东、西部地区的 对口支援,加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融合 性等。[35]
(二)弱势群体职业教育
让弱势群体拥有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 利和机会是职业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 来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农民工(离农取向) 职业教育和农民(留农取向)职业教育层面。
第一,在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上,学者 认为,职业教育培训是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 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但当前农民工职业 教育与政策预期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职 业教育在组织体系、课程体系、保障体系等方 面问题重重。36]学者们就此提出了不同的对 策建议。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一大批 学者已将目光聚焦到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 育问题上,并从理论和实证等不同侧面研究 了其现实意义、发展现状、实存问题以及改良 方略,成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新的亮点和 增长点。[37]
第二,在农民职业教育问题上,有学者 认为,留守农民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重视不 够,尚未形成体系,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 养,未来有待加强建立公益性农民职业教育 培训制度、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以及提高培训有效性。38]
七、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及教师的标准化
近五年,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推进,职业 教育课程、教学、教师的标准化问题从内隐走 向外显,成为新的研究增长点,相关的研究主 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标准化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活动的不断深 化,加强规范、统一标准成为实践的诉求,学 者们普遍呼吁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宏观层 面,国家需要承担以下课程建设行动:研究并 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 发展状态数据;开发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 标准;建设体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精品教 材;构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国家队。[39]中 观层面,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当增加课程标 准中对于工作过程的动态分析,课程开发要 注重对职业活动、职业知识的深刻分析,强调 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以及遵循职业成长的规律 性。[40]微观层面,加强职业能力研究,依据国 家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在广泛调研的基 础上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学生职业能力 标准,并运用诸如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 评(COMET)等量化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 展开科学测评。41]
(二)开发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借鉴国外先 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 发试点工作的通知》起,我国开始进人系统构 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新国标”的阶段。近 年,学者对此问题主要开展了如下探索工作: 第一,比较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业 教育发达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主体、呈 现形式、开发过程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专业教 学标准的开发提供借鉴;第二,从理论与实证 等不同侧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 标准开发的理论基础、客观需求、潜在问题和应然策略;42]第三,论证开发具有国际水准、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必要 性、可能性以及方法途径,提出国际水准职业 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必须要有国际 化、体系性和开放式的视野。43]
(三)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针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究竟应当包 含哪些结构和内容、如何构建职业教育教师 专业标准两大问题,学者们主要开展了以下 工作:第一,比较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的结构、执行细则、制定过程和主体以及评审 过程等内容,以期为我国制定职业教育教师 专业标准提供有益借鉴;44]第二,构建我国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双师型教师” 专业标准、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和高职教师专 业标准,专业标准的内容基本上表征为专业 伦理、专业信念、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以及教 育实践几个维度。45]
八、近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特征分析
在改革的宏观语境下,我国职业教育研 究自觉观照改革实践,开展全面深人的研究 工作,不仅着作和论文数量增加,而且在质量 上以及对学术界和决策影响力上也逐渐提 升,但仍存在不足,具体来讲,近年我国职业 教育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研究问题紧扣改革主题,但未形成 整体架构
最近几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 期,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更加重视。结合职 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任务和新思路,在坚 持和深化改革的宏观语境下,我国职业教育 研究紧扣改革主题,研究热点与改革议题高 度匹配,发挥了面向改革、服务实践的功能, 彰显了职业教育研究的实践品格。但值得注 意的是,这种大规模跟随改革动态和行政指 向的研究特点,一方面容易导致超前的基础 理论研究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则使得近几年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较少出现围绕某一问题展 开具有逻辑层次的系统探索的学者和成果, 研究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不够,这不但不利于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整体架构,在根本上也 不利于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
(二)研究领域不断扩张,但缺乏系统性协同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使各类研究问题 不断涌现,加之我国职教学科的快速发展和 职教科研队伍的壮大,使职业教育研究的领 域不断扩张和分化,越来越走向专门化。这 种扩张和分化是“学术现代性”的内在逻辑所 致,但这也导致学者们往往在特定的研究领 域里面“跳舞”,难免视野狭窄,不同研究领域 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汇,一个研究领域中 的学者对于另一研究领域中的学者的工作往 往不甚了解,不利于职业教育研究整体学术 质量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板块式研 究”显然难以在深层次上服务职业教育改革, 因为任何改革都是系统性、耦合性、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网状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