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

第1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柠民彦”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报告

2020年以来,市人社局根据《贺州市督查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贺州市2019年度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方案>的通知》(贺督考发〔2020〕2号)文件要求,认真对照本单位所承担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内容,坚持统筹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现将我局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事项

意见建议编号175,整改内容“希望对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这里的学员培训了之后能够安排就业。”

二、制定整改方案

市人社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制定了《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度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方案》,针对该条群众意见建议确定了整改内容、整改目标、整改步骤、整改措施及期限、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单位)和责任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出具体整改目标如下:加强培训学员就业服务,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就业岗位推荐工作。

三、整改措施

(一)安排专人对接。认真做好公安镇已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5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服务跟踪回访工作,贺州市人力资源市场、钟山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于6月、8月、11月安排专人电话联系,充分摸清培训学员基本情况及就业意愿,结合务工需求和就业经历进行岗位推荐、就业指导,全力帮扶学员实现就业,畅通求职渠道。

(二)强化就业指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贺州电台等线上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宣传,并开辟就业扶贫岗位信息、外出务工岗位信息、扶贫车间岗位信息等专栏进行推送。加强“一对一”精准服务,以培训学员需求为导向,整合厨师、保洁等各类岗位信息,根据培训学员意向开展针对性推荐。目前,共就业扶贫岗位信息21期及钟山岗位合辑1期,提供就业岗位6300多个。

(三)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及时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和信息,并转发人社部门推出的对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政策进行全面解读的就业政策微课堂,鼓励引导培训学员积极参与,主动就业创业,不断提升稳定就业的能力。

四、整改完成情况

截至2020年11月,公安镇已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5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已就业124人;未就业34人(其中:上学或参军5人;因身体原因或照顾家未就业23人;父母及帮扶人均无法联系1人)。

第2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绩效考核 考评方案

目前大多数医院绩效考核实行成本核算模式的考评方案,对科室在开展医疗活动中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记录、计算,结余按一定比例提成。以收入为导向的成本核算考核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显现出许多缺陷。工作量绩效考评方案,从根本上切断科室收入与奖金分配的关系,更加关注综合目标,关注医疗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避免单纯的经济取向。它是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向高风险、关键岗位、优秀人才、临床一线倾斜的综合考评模式。工作量绩效考评方案依据RBRVS评估项目及内容引入绩效费率、护理时数概念,这些先进理念的引入,使得医院绩效考评工作更趋合理。笔者从一个财务人员角度,谈谈医院绩效工资考评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以收入为导向的成本核算方案存在的缺陷

无法全面反映不同科室医疗服务高技术、高风险的价值含量;不能体现提供不同医疗服务所需的技术含量和风险因素。如化验费和手术费,化验室人员只要遵守操作规程,就可轻松完成本职工作,。对一名外科医生来说,需要高度付出,才能成功完成一例手术。两者的技术含量和风险含量是不同的,是无法用收入简单衡量的。

以科室为核算单元,以收入为评价标准,科室间缺乏可比性。由于科室的规模水平、医院投入、技术水平等不同,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我院消化内科购置了胃镜等大型医疗设备,收入大幅度提高,该科室绩效工资平均水平在内科系统前列。相反传染科,该科室承担了本地区传染病的防治,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不可缺少,但是该科室收不抵支,仅以收支为依据,衡量科室绩效工资显然是不公平的。

科室奖金数与工作量间的相关性较差,难以反映实际工作量水平的变化,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全部以收入来体现,无法反映各自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科室受医疗服务、卫生材料价格等外部因素影响比重大。如我院2011年2月依据市物价局、卫生局联合下发的收费标准,对部分医疗项目进行了调整,由于CT收费标准的提高,影像科绩效工资大幅度提高,远远高于临床一线科室。

导致医疗费用的不正当增长。科室为提高收入,就会为病人多开检查项目,而不是因病情的需要;科室为提高收入,就会擅自提高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滥向病人收费;科室为提高收入,就会故意延长病人在院时间,增加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以上几种现象导致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白衣天使形象和公立医院的声誉。

二、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评方案优势

(一)符合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

符合国家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要求,新医改方案中提出“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符合2010年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意见》中提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进十项改革措施,其中绩效考核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积极开展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从根本上切断科室收入与奖金分配的关系,更加关注综合目标,关注医疗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

(二)符合医院自身发展要求

工作量绩效考评方案,改变过去以科室为核算单元,对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记录、计算,结余按一定比例提成核算模式,绩效考核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充分发挥会计人员财务管理职能,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量绩效考评方案可以提升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价值,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创新工作,改变过去以收入为导向的思想,转变为以工作量、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为重点,医患关系去向融洽,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

工作量绩效考评方案可以发挥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医院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绩效考评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年度预算方案,确定绩效工资在人员经费的比例,严格控制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

根据岗位不同进行分类,全院医师、护士、技师、行政后勤全面分开,充分体现不同岗位的劳动投入价值,依据工作量大小、质量优劣和满意度等情况,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适当分开档次,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

总之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它需要医院领导层面的关注,绩效工资考评方案选取适当与否,关系到患者、职工甚至社会的利益,关系到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提升。当然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评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质量控制和综合目标考核等手段配合。公立医院绩效考评需要不断探索,在成长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永征.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经验交流与探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高峰论坛,2011

[2]郭爱群,李志明.绩效理论与医院核心竞争力,中国卫生经济,2005

[3]蔡志明,王琦,王光明.医院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2005

[4]陈万春,曹书杰.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办法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7

第3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考评

2018年国务院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以提高各个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为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工作方向。这对于提升财政部门整体财政资金管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需要财政部门深入研究意见的具体工作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现状不断探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宏观层面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提出推动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2018年出台的意见中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战略高度再次提升。因此,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并推动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对国家顶层设计工作部署的响应和贯彻落实。只有按照政策要求形成一套规范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并有效贯彻执行落实才能符合国务院工作要求。

(二)可以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规范性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一个全流程监督,通过全流程监督可以确保所有财政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用途进行使用,不存在浪费或者是随意乱花的情况。只有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才会对所有不合规或者是不规范行为进行严厉的问责处罚和约束,进而对大家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杜绝一切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从而推动整体财政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和效率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能和治理能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衡量政府部门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所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是在对政府各单位工作进行监督约束,强化他们关注并治理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中低效无效问题的主体责任,进而促进各部门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规范自身行为,夯实主体责任,加快政府部门工作能力和工作职能的提升。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多层面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之中,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但是在整体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调整的事项,尤其基层工作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一)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在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也实实在在开展,但不同程度仍存在一种走过场的现象,没有横到边竖到底,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完全深入到有关工作的各个维度和角落,也就没法触及到工作中的痛点,导致工作执行效果不佳。不仅工作的深度不够,绩效管理广度也不够,覆盖面没有包含所有的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也未覆盖全部财政预算单位。

(二)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还有待深化和牢固尽管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及、被强调,但是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刻,相关工作理念未能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进而导致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并没有将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或者说是这种理念还不够牢固,没有在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这也就使得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比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原因可能是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度不足或者是绩效管理的方法不对,并没有起到激励约束作用。

(三)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有效的考评体系来予以支持,但实际工作中整体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不仅体现在对财政预算执行方面,还存在信息不全或失真等情况,这样也就会造成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大,还会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质量。

三、财政部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建议

(一)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对财政资金治理能力的推动,首先就要体现出“全面”这个关键词。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过程等方面都要做到“全面”,以此为基础构建工作体系,确保能够真正对实际工作起到管理约束作用,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1)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部门需要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覆盖到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只要是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都要纳入到绩效管理体系当中,工作面覆盖到所有有关单位,不搞特殊化,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2)要建立一个全过程的绩效管理评估体系。是指工作体系惯出财政预算资金的工作全过程,从预算的编制、执行、事后评价,实现对所涉及工作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和考核。(3)要确定对所有财政预算资金的覆盖。也就是说绩效管理内容需要包括所有财政资金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同时也要做到重点突出,对于社会关注度高、投入资金多跨度大的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重点关注。

(二)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节点前移国务院出台预算绩效管理意见中也提到要将绩效管理的关口进行前移,这样可以更好地从源头上来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能。因为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单单的事后管理,如果只针对历史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管理考评,对于整个工作的触动作用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需要将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节点向前移,开展对于重大政策或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而财政部门就需要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项目的预算审核,将此作为财政资金预算安排的一个参考依据,提前谋划,做好早期财政预算下达的科学合理性。

(三)健全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体系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财政部门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来进行考虑,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考评体系。(1)要科学合理选取设定绩效指标框架。绩效考评指标以及计量标准的设置,要分行业、分领域分别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绩效考评指标和体系的层次性和区分性。同时也要保证考评指标中定量和定性的和谐比例关系,两者相结合,确保考评体系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另外还要保障绩效考评结果的可比较性,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参考价值,用于评价各个单位预算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2)要建立层次丰富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相结合,可以采用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丰富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财政部门还有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同时也能够确保整个绩效管理成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效果的评价。(3)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实现考核管理结果对工作的促进作用。财政部门应该将预算绩效考评结果与对应预算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配置和调整相挂钩,对于整体预算考核较好的单位或项目优先配置资源,对低效无效的资金予以取消或削减,对表现一般的可以督促整改或是予以调整,切实发挥考评工作对整个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推动。

(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1)明确各环节工作职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象的同时,财政部门还需要明确由谁来主导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权责对等,明晰每个工作环节所负责单位或部门的详细职责,以及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问责,秉持从严从紧的原则,特别是对于重大项目出现的问题要加重问责;对于业绩突出的单位部门或人员应进行奖励,调动单位和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强化监督考核,增强责任人员的能动性。为了切实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效,需要将该项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实施单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并作为后期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并做到监督考核信息的公开,广泛接受监督。(3)加强过程管控,形成快速预警,及时纠偏的长效机制。对于财政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进度做好过程管控,工作进程实时监督,问题发现一个改正一个,避免越积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影响绩效目标的实现。对于财政资金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配置,有效堵住管理漏洞,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低效无效使用,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4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沟通;沟通方式

一、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

1 绩效计划沟通:在绩效管理初期,管理者与员工就本管理期内(月、季、年)绩效计划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步骤和方法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以达到在双方共识的基础上顺利、高效开展工作的目的。

2 绩效指导沟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根据下属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管理者与员工围绕员工的工作态度、流程与标准、工作方法等进行沟通,以达到及时肯定或及时纠正引导的目的。

3 绩效考评沟通:为了全面回顾、总结和评估员工在某绩效期间的综合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与反馈,目的是及时将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反馈给员工本人。

4 绩效改进沟通:通常指管理者针对员工在某绩效期间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建议,并对改进情况进行交流评价、辅导提升。此沟通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也可在绩效考评时进行。

二、正确认识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的绩效管理说到底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考评,都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任何单方面决定都将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降低绩效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

持续的绩效沟通对于管理者和员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管理者来说,通过沟通有助于全面了解被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展信息和评价依据,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源,帮助下属提升能力;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助于提高考核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及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激励机制的满意度。

对于员工来说,通过沟通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得到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绩效、提高技能;有助于及时了解组织的目标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重要性发生的变化,便于适时变更个人目标和工作任务等;有助于及时得到管理者提供的资源和帮助,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当环境或任务以及面临的困难发生变化时,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掌握和运用好绩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绩效沟通的方法可分为正式方法与非正式方法两类:

1 正式沟通方法:是事先计划和安排好的,如定期的书面报告、面谈、定期的小组或团队会等。

(1)定期的书面报告。员工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向管理者报告工作进展、反映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周报、月报、季报、年报。书面报告可以培养员工理性、系统地考虑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但应注意书面报告内容的简化,避免繁琐。

(2)一对一正式面谈。正式面谈便于管理者和员工就某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使员工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有利于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对于及早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改进是非常有效的。但面谈的重点应放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标准上,鼓励员工多谈自己的想法,以一种开放、坦诚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3)定期的会议沟通。会议沟通可以满足团队交流的需要,员工往往能从管理者口中获取公司战略或价值导向的信息。但会议沟通应注意明确会议重点,会议频率,避免召开不必要的会议。

2 非正式沟通方法。其沟通形式有非正式的会议、闲聊、走动式交谈、吃饭时进行的交谈等。非正式沟通的好处是形式多样、灵活,不需要刻意准备,沟通及时,问题发生后,马上就可以进行简短的交谈,从而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同时容易拉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四、把握绩效沟通的关键点,提高沟通的质量

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作为企业的绩效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员工意见并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做好沟通的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提高沟通质量。

1 事先应计划好应沟通的内容

总的来说,绩效沟通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管理者与员工对过去一个阶段的绩效考评结果交换看法,以寻求达成共识。管理者可以对照绩效考核表、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计划,就每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沟通,逐项讨论、确定。

(2)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优良表现。这项沟通要求管理者注意观察和发现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优秀方面,挖掘员工工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扩大正面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

(3)表现的不足之处。管理者针对具体问题,明确指出员工工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同员工共同分析原因,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克服和改进。

(4)公司领导或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对正面的反馈,管理者一定要及时告知员工,并向员工为部门争得的荣誉表示感谢。对于负面的反馈,可以转述反馈的内容,询问员工对反馈意见的看法,帮助制订改进措施,或和员工一起向有关部门解释原因,通报解决方案等。

(5)制订改进工作计划。管理者帮助员工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制订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6)下一阶段工作目标、计划的制订和确认。管理者和员工一起讨论、确定下一绩效管理期间的工作目标和检查标准,让员工有明确的认识。

2 把握不同绩效管理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

在绩效计划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是管理者就绩效目标和工作标准经与员工讨论后达成一致。在此期间管理者要当好辅导员和教练员的角色,指导和帮助下属制订好计划。

在绩效辅导阶段,沟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员工汇报工作进展或就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向管理者求助,寻求支持;另一个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与目标计划之间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员工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外部障碍、能力缺陷或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计划的顺利完成,及时的沟通,有利于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在绩效评价和反馈阶段,员工与管理者进行沟通主要是为了对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工作进行合理、公正和全面的评价;同时,管理者还应当就员工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员工进行沟通分析,并共同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重点。

在考核后的绩效改进阶段,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跟踪、了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管理者为员工提供相关支持,确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下一绩效管理期间里得以解决和改进。

3 掌握好两大沟通技术――倾听技术和绩效反馈技术

(1)倾听技术。在进行绩效沟通时,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倾听素质,通过倾听去了解别人的观点、感受,做出

最贴切的反应。

①呈现恰当而肯定的面部表情。作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管理者应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表明对下属谈话内容的兴趣。肯定性点头、适宜的表情并辅之以恰当的目光接触,无疑显示:您正在用心倾听。

②避免出现隐含消极情绪的动作。看手表、翻报纸、玩弄钢笔等动作则表明:你很厌倦,对交谈不感兴趣,不予关注。

③呈现自然开放的姿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表现出开放的交流姿态,不宜交叉胳膊和腿,必要时上身前倾,面对对方,去掉双方之间的桌子、书本等物品。

④不要随意打断下属。在下属尚未说完之前,尽量不要做出反应,让下属把话讲完,鼓励他讲出问题所在。在倾听中保持积极回应,但不急于反驳,急于下定论,务必听清楚并准确理解员工反馈过来的所有信息,理清所有问题之后再做出判断,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绩效反馈技术。管理者要从如下角度砺炼自己的反馈技术:

①多问少讲。发号施令的管理者很难实现从上司到帮助者、伙伴的角色转换,建议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时遵循“二八法则”:80%的时间留给员工,20%的时间留给自己,而自己在这20%的时间内,又有80%的时间在发问,20%的时间才用来指导、建议、发号施令。换言之,要多提问题,引导员工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发号施令,居高临下地告诉员工应该如何、怎样。

②沟通的重心放在“我们”。在绩效沟通中,多使用“我们”,少用“你”。

③反馈应具体。管理者应针对员工的具体行为或事实进行反馈,避免空泛陈述。模棱两可的反馈不仅起不到激励或抑制的效果,反而易使员工产生不确定感。

④对事不对人,尽量描述事实而不是妄加评价。当员工做出某种错误或不恰当的事情时,应避免用评价性语言,如“没能力”、

“失信”等,而应当客观陈述发生的事实及自己对该事实的感受。

⑤侧重思想、经验的分享,而不是指手划脚地训导。当员工绩效不佳时,应避免说“你应该……而不应该……”,这样会让下属体验到某种不平等,可以换成“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⑥把握良机,适时反馈。当员工犯了错误后,最好等其冷静后再做反馈,避免趁火打劫或泼冷水;反之,如果员工做了一件好事则应及时表扬和激励。

⑦反馈谈话的内容要与书面考评意见保持一致,不能避重就轻。对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回避,并且抓住问题的要害,谈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改进的方法。

管理者在同员工进行面谈的时候,常会觉得放不下面子谈缺点,谈出来的主要是优点,对于缺点则是一带而过。这样的面谈,看起来气氛不错,双方都觉得愉快,但是不能帮助下属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相反,员工容易得到误导,以为自己表现还可以,今后还这样表现下去。当反映下属真实情况的书面报告出来时,员工会有委屈和被戏弄的感觉。

在此应特别注意,当员工对所提出的绩效评估意见表示不满意时,应允许他们提出反对意见,而不能强迫他们接受其所不愿接受的评估结论。绩效面谈其实也是管理者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如果下属的解释是合理可信的,管理者应灵活地对有关评价做出修正。如果下属的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则应进一步向下属做出必要的说明,通过良好的沟通达成共识。

4 创造有利于绩效沟通的环境

(1)确定最恰当的时间。最恰当的时间就是双方都能静下心来,充分地进行交流,而不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绩效沟通应当避免在刚下班、快上班、明显时间不够、星期五或节假日的前一天等时间进行。

(2)选择最佳的场所。单独的一间办公室,是最理想的地方,办公室的门要能关上,不宜让其他人看到里面进行的面谈过程。

第5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征求意见稿”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原则,即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解决“旧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产生的收入成本不实,债权债务不实,事业结余不实等问题,可以为决策层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比较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征求意见稿”要求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折旧”和“摊销”是对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进行弥补。在会计核算中,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即为折旧(摊销)。通过折旧和摊销,一方面可以完整地体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转移和补偿;另一方面可以准确地反映高等学校真实的资产状况。

(三)“征求意见稿”将基本建设收支并入高等学校“大财务”统一核算“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在建工程(含基建工程)”用于基本建设支出核算,取消了“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已将“基本建设支出”作为“教育支出”的组成部分,即“教育支出”既包括“教育事业费”,又包括“教育基本建设支出”。因此,基建收支并入“大财务”统一核算既可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相衔接,又可全面、准确反映会计主体全貌。

(四)“征求意见稿”完善高等学校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一方面,根据“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完善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的相关栏目;另一方面,增加了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反映高等学校预算收支情况、基建收支情况和现金流量等。财务报表体系的完善,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

(五)“征求意见稿”增加“进行绩效考评”与“防范财务风险”等内容“绩效考评”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高等学校或其所属单位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通过绩效考评,可以合理配置高等学校资源,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是伴随着高等学校筹资多元化尤其是银行贷款的产生而出现的。强调“防范财务风险”,从一个侧面确认了高等学校资金来源多元化尤其是负债办学的局面,但重点要关注融资尤其是负债的“度”。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将“捐赠收入”从“其他收入”中单列出来,以适应高等学校捐赠收入日渐增多的客观形势;增加了“依法加强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编制决算”,“建立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合并进入“政府补助收入”;取消了“经营收入”;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取代“结余及其分配”。

二、“征求意见稿”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征求意见稿”对高等学校预算与核算工作的影响一中权责发生制要求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因而在编制预算时要对下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有更准确的预见;二是会计核算基础的改变,对学费、住宿费、应付工程款(设备款)等作为收入和负债的确认,需要有完全区别于收付实现制下的思维模式,充分运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准确确认债权、债务、收入和支出等;三是核算会计科目和预算会计科目的平行设置,要求核算能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供预算使用,同时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核算的质量。因此,“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密切核算和预算的关系。

(二)“征求意见稿”对高等学校资产负债率与融资工作的影响 一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不含文物和陈列品)、无形资产按年限平均法分别进行折旧和摊销。作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备抵项目,折旧(摊销)将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资产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高等学校按权责发生制反映债务,这将使“旧制度”无法反映的应付工程款(设备款)等作为负债在当期反映,必然使高等学校“隐形”债务“显形”化。以上两方面使高等学校资产负债率大大提高,进而影响高等学校融资工作。

三、“征求意见稿”的完善与改进

(一)“征求意见稿”与“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不匹配 “征求意见稿”的财务报表中包括有“现金流量表”,而“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无此表;“征求意见稿”虽将“上级补助收入”合并进入“政府补助收入”,但“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仍有“上级补助收入”会计科目;“征求意见稿”已经取消“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也无“后勤收入”和“后勤支出”的说法,但“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有“后勤收入”和“后勤支出”会计科目。

(二)“征求意见稿”对二级管理人员保护减弱 “征求意见稿”规定“校内二级财务机构主管人员的任免、调换,须由学校财务处(室)会同有关部门办理”,相比“旧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对二级财务机构主管人员的保护力度有所减弱,建议参照“旧制度”的提法,即“校内二级财务机构主管人员的任免必须经过上一级财务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任意调动和撤换”。

(三)“征求意见稿”缺乏科学与实践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规定“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相比“征求意见稿”的提法,教财[2007]1号文件的提法更科学,更切合高等学校实际。

参考文献:

[1]朱爱丽、贾天银、陈长亮:《征求意见稿变化及其影响》,《财会通讯》(综合上) 2009年第12期。

第6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按照“依法、高效、廉洁”的要求,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政务公开为重点、机制创新为动力、绩效考评为关键、效能监察为手段、群众满意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机关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行政效能建设的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力求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成效:一是行政行为明显规范,不正之风得到遏制,乱收费、乱检查及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和现象得到有效纠正;二是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进一步简化,一些突出的“中梗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是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得到有效整改,人民群众及投资者满意度明显上升;四是机关干部素质有明显提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五是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明显进步,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得到顺利实施。

三、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快机关职能转变。一是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和乱收费,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二是进一步精减会议和文件。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执行会议申报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公文办理程序,加快公文运转速度,提高公文处理质量和效率。三是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政风。各级行政领导干部要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切实抓好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一是行政决策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机关办事制度。针对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妨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从本部门的基本工作职能和具体业务事项出发,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挂牌和持证上岗制、首问负责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克服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三是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依法、科学、合理划分机关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事权,进一步完善公文处理、会议管理、绩效考评、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廉政建设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工作规则和行为规范。四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对未列入目录和未取得收费许可证的事项,一律不得收费,坚决纠正凭借行政权力强制服务、强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行为;严格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防止部门坐支行政性收费。

(三)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均应在一定范围或向社会公开。政务公开的重点是人权、事权、财权、物权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公示栏,公示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服务标准、办事结果、办事时限、工作纪律、监督投诉渠道以及服务承诺、责任赔偿标准等;设立咨询电话、咨询窗口或电子查询系统,为公众查阅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条件;设立政务公开监督电话或举报信箱,对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向群众公布调查处理结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务公开工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四、行政效能建设的效能监察。

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公开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开展经常性的行政效能投诉活动,方便群众投诉。坚持“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快速反应”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做好调查核实、监督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行政效能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可根据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并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7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加强财政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有效开展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不仅是财政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监督的新方向。党的十强调,要求各部门探索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概念及主体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说的是财政部门以及预算部门(单位)依据提出的绩效目标,采用相对科学准确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新规定来看,各类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直接部分。财政部门主要从宏观层面、部门层面、重大支出层面等开展绩效评价,还可以对部门自评项目多次评价。

二、构建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一)构建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近年来,肥东县县域经济快速蓬勃发展,2015年我县财政收入规模35.4亿元,支出规模高达58.11亿元,综合财力随之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财政管理已进入以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各预算单位建立责任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建立起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约束、监管机制。

(二)探讨对组建县级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的价值

当前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确定以及不断修改完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性指导,并且,采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这对管理财政支出意向比较深远:首先对公共支出透明度提升效果明显,群众对政府办事比较相信;再者就是在重点项目建设上面好处多多,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最新的有用信息,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其次是正确引导以及规范管理和督促了财政资金,高效的约束了财政执法力度以及和监察制度,最大化的资金使用利益;最后是恰当的配置资源,采用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得到有用的消息,让政府执行者恰当地规避投资风险和短期行径,减少财政支出,养成资源的有效管理方案。

三、肥东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现状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肥东县自2010年就成立了“肥东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东政秘〔2010〕83号),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县人大财经工委、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财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制定政策,确定实施方案

2010年8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县政府出台了《肥东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东政办〔2010〕49号),就基本原则、考评方法、指标确定、组织管理、考评程序和结果应用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2012年3月,县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印发〈肥东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财预〔2012〕52号),就指标思想、实施原则、评价范围、评价项目、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并于2013年5月下达了(财预〔2013〕190号),用作在设置具体共性指标时的指导和参考。这些政策制度,为我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组织预算单位,认真开展自评

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东政办[2014]37号)明确提出要求2014年全县各预算部门,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和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自评。2013年,各单位已选取不少于1个支出项目作为2014年预算绩效评价项目开展自评,2015年力争对2014年所有项目支出自评率要达到100%。

(四)围绕重点,筛选绩效评价项目

我县绩效评价的重点是县本级自行安排以及与上级配套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县财政监督局于2012年选择了肥东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2009-2011),2013年配合省财政监督检查局对“2012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建设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2014年在预算部门进行自评的基础上,结合人大监督,已选择6个重点评价项目将进行重点评价,从而为领导在财政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现阶段我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评价标准体系是财政资金绩效监督的基础和依据。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现在我县预算部门都尝试性地建立并运用了一些标准,但不够系统和规范,也不十分成熟,应该继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二)对自评工作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部分预算单位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认识不足,对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的意义了解不足,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自评工作中态度消极,抱着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不认真分析支出项目实施的绩效效果,编写的自评报告质量不高。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充分应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缺乏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如果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应用,势必影响到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如财政专职检查机构对一些项目作出绩效评价,却无法获悉这些评价结果在编制预算时是否被利用,或利用的程度深浅情况。

五、加强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监督的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采用媒体、网络方式,我们把绩效考评工作大面积的宣扬,促使提升部门、单位的绩效以及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以及各个部门、单位的广泛支持和积极配合。

(二)设立专门评价机构。绩效评价工作是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做好这项工作,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制约,财政部门内部首先要理顺关系,在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人才队伍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组织专门的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在目前肥东县未设立专门机构情况的情况下,可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绩效评价工作。

(三)县级财政支出应该采用编制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一种比较普通使用的支出预算方案,主要通过绩、效和预算三大主题组成。“绩”就是财政支出要完成了目标;“效”就是在当前达到的目标情况以及完成的成绩;“预算”就是在达到支出目标采用的财政资金支出额度。绩效预算为绩效评价提供了前提条件以及根本性保障,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额度以及实际使用当中一直存在。因此,编制绩效预算便能够提前监督避,免突发事件产生,极大地避免了在其他事中、事后环节上存在的检查管理缺陷,最大化的提升资金的绩效能力,在预算制度的约束力上面得到了提升。

(四)积极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采取循序渐进的实现方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一是在评价层次上,以项目绩效评价为主,再推广到整体层次的绩效评价。二是在评价组织实施上,以财政部门为主,预算部门配合,以后探索邀请人大财经委员会参加;三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上,推行预算部门自评为主,财政部门重点评价,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作者单位:肥东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第8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政法经费;保障;管理

为了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力度,从2009年起,中央将基层政法机关“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为“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体制。根据新的保障体制,各级政法机关的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由中央、省级和市(县)级财政按照规定分别承担。为确保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晋城市财政部门不断提高政法经费管理水平,确保了政法部门有效履行职责,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与稳定,同时,政法经费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改进,以巩固司法体制改革成果。

一、晋城市政法经费管理现状

1.政法经费投入逐年稳步增长

近年来,晋城市、县两级财政认真落实省财政厅下达的公检法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在年初预算中按照标准安排政法单位公用经费。个别困难县对于年初预算难以保障的地方,预算执行中也想方设法追加经费,保证标准落实到位。从执行情况来看,政法经费投入逐年稳步增长,均达到或超过财政部规定政法单位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2.政法经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晋城市从“资金保障、支出管理、绩效考评”三个环节入手,不断提高政法经费管理水平。

(1)科学编制政法单位部门预算,确保经费保障到位。

在预算安排中,按照“人员经费据实安排,公用经费按标准安排,项目经费统筹安排”的原则,优先安排政法经费,确保政法部门正常运转。

(2)加强政法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政法经费支出管理上,多措并举,力求科学、精细、严格、规范。一是严把资金支付关。严格政法经费拨付程序,按预算进度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二是狠抓支出进度。在确定部门预算同时编列项目实施进度表,并将预算执行进度与下年度部门预算实行挂钩,根据执行进度快慢按比例相应增加或核减下年预算,强化政法部门科学预算意识,提高政法经费执行的时效性;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政法部门经费使用情况、“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截留、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3)开展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我市从2011年起积极开展政法经费绩效考评工作,从资金使用、装备采购、财务管理和业务开展等多方面对政法经费的绩效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考评,并收到了预期效果。通过考评对政法经费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发现了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激发了政法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做好政法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政法经费使用效益显著

一是确保了政法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带动了我市执法质量的迅速提高。由于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和同级政法资金的足额保障,有效缓解了基层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紧张的状况,充分调动了执法人员办案积极性,提高了办案能力和效率,使一些陈年积案得以告破,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三是促进了政法部门装备规范化配置。装备资金投入改善了我市政法系统硬件配套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政法队伍的技术侦察能力和办案科技水平,为“科技强警”“科技强检”提供了有力的设备和技术支撑。

二、政法经费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政法办案经费支出规范性有待加强

从政法经费使用情况来看,政法办案经费使用方面存在范围窄、支出不规范现象。一是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办案经费支出范围偏窄,由于县级政法机关及基层所队的日常运行经费和办案业务经费是交织在一起的,难以严格区分,在实际操作中造成单位“宁肯不花也不敢犯错误”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支出进度;二是部分政法部门办案费开支随意性较大,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燃修费、维修费、其他支出等项目占办案费支出比例较大。

2.政法装备配置有效性亟待提高

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下达政法转移支付资金装备经费采取省集中统一采购与市县自采相结合的方式,但通过对近几年装备配置情况的调查,发现政法部门装备配备上存在不合理现象。一是装备采购缺乏统筹规划。虽然我省近年来制定了公检法司装备配备规划方案,但主管部门在执行中并未严格按照规划和标准落实,基层政法部门采购中缺乏有效指导,集中采购与自采难以有效衔接,造成部分装备闲置和浪费,而急需设备又未能配备的现象,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二是专用装备集中采购周期长,影响财政资金效益有效发挥。政法转移支付资金集中采购装备普遍存在周期长的现象,特别是公安机关所使用的刑侦、技侦设备、因其专业性要求较高,又不在市场上流通,采购周期较长,而技术更新快导致部分设备刚投入使用就面临淘汰,造成严重资金浪费。

3.政法项目规划科学性有待增强

一些政法部门预算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效益意识缺乏,在申报部门预算项目时缺乏前期调研和科学评估,往往造成走一步说一步,推一推动一动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本部门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财政资金效益的有效发挥。

三、强化政法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科学精细化管理水平

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完善政法经费管理制度,明确政法经费支出范围,同时,建立政法部门内控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办法,加强财务监督管理,规范支出行为,提高政法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2.建立项目评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做好政法部门项目库建设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政法系统项目评估机制,在项目确定上,注重从源头入手,狠抓调研,对大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使项目的确定建立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同时,根据项目预计完成进度分年度安排资金,在保障项目资金同时减少财政资金滞留,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改进装备配备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一是建议省级财政部门与政法主管部门根据已出台的政法装备配备实施标准及三年规划,联合出台分年度装备采购指导性意见和采购计划,并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政法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上下联动,使基层政法装备采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二是调整装备配备方式,对于购置跨部门或跨区域共同使用的通讯网络、大型仪器设备以及特殊装备实行集中采购,其他小型装备在省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由基层自行组织采购,这样既能做到“按需配置”,又能节约后续维修、保养成本,节约财政资金。

4.完善绩效考评和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一是逐步完善现行政法经费绩效考评体系,强化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在科学考评政法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加强政法部门绩效意识;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将绩效考评及监督检查结果与下年度部门预算安排挂钩,避免资金的不合理投入,促进政法单位经费支出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彭 斌:《加快构建财政行政政法管理新机制》.

第9篇:关于绩效考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海关;预算;内控机制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海关系统构建“五型海关”的稳步推进,财务在后勤服务保障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财务领域内控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关系着海关深化改革、事业发展、履行职责、机构运转能否较好的保障,这就对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海关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目前,海关总署党组做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完善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的重要部署,先后下发了《海关总署关于加强和完善海关非执法领域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海关非执法领域内部控制节点指标体系》等文件,海关预算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执法、管理、廉政风险的思想共识,开始通过运用内控手段,逐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内控机制的完善。

二、现行海关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联系紧密度不高

目前海关开展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偏重于控制活动本身,重视对控制内容、流程和要求的设计,主要是对预决算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数据资料真实性进行监督检查,将预算管理各环节的执行情况与相关的规章制度结合展开分析。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生硬的套用规章制度,走流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难以真实反映,加上各预算单位管理情况不尽相同,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联系紧密度不高,内部控制效果欠佳。随着海关三年滚动预算的实行,预算管理内控机制的完善更是预算管理改革成功不可忽视的环节。

(二)预算管理内控节点指标体系不完善

现行预算节点指标由于未经“目标评价”、“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程序,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实践证明,每个节点所涉及的风险源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风险强度有待进一步评估。其次这些节点指标只反映了一段时间内风险情况,当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时,风险也会随之变化,缺乏灵活性,因此节点指标还需要随政策调整而调整,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更是迫在眉睫。

(三)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根据《海关总署关于2015年全国海关应用内控节点指标体系成效的通报》,2015年,全国各海关单位中,共有35个海关单位在财务、关保方面查发问题,其中不乏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发现,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内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人工判断,查发问题的手段较有限,内控成效整体偏低。

三、关于加强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预算管理内控节点指标体系

加强对内控节点的梳理,根据预算管理环境和工作流程开展大量的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关区、不同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政策变动带来的不同影响加以修正,使指标体系结构具备“重点突出、纲目兼备、逻辑严谨、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特点,真正起到对关键风险要素的有效管控,实现海关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着力推进内控理念的创新;由查错纠弊向控制评价、风险评估转变,着力推进内控效能建设;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着力推进预算管理内控方式的优化。

(二)促进内控节点进预算制度,优化项目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结合预算改革发展新态势,将内控节点要求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支付、预算执行的疑点、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关区实际及时制定或修订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定期下发操作指引,及时对关区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结合内控机制要求,建立常规指标、动态指标与效能指标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以考评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三)加强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促进内控节点进预算管理系统

促进内控节点进预算管理,对预算管理活动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对其中容易发生违规行为的薄弱环节,进行事前监控。严抓预算执行,将重点放在预算管理问题多发、风险程度较高、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规制、信息化系统尚未覆盖的领域和环节,及时查发问题、堵塞漏洞,形成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对内控节点中无法利用系统及制度进行有效监督的内容,加强人工核查力度,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绩效问责机制,确保内控机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取得实效。

(四)以信息化技术促内控,推动实现预算智能内控管理

准确把握和结合预算管理工作特点,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提高内控质量和效率,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集合预算信息查询、预算信息分析预警、预算疑点信息等功能,形成预算信息动态监控与预警、信息查询反馈等机制,实行网上综合管理,在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实现智能内控,促进实现预算管理工作和内控机制现代化。

作者:黄芬 单位:拱北海关财务处

参考文献:

[1]田刘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新经济,2015年第1期:3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