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 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由于重视度不足,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相当多的学校仍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认为艺术课程可有可无,忽视了艺术教学在教育中的价值。 

 

艺术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必须的。著名教育哲学家哈里•布劳迪(harry broudy)提出了如下问题并对此做了极具说服力的评述,那就是:“在普通教育中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他指出:如果艺术对均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把艺术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成规课程就不应该是问题。如果艺术只是学校“紧张”功课之余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有趣的”或“好玩的”东西,那么,布劳迪说,艺术在学校的课程中就不会有他的位置。艺术和美是天生的,人的本质上对艺术和美有一种好奇和感动。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观察,儿童早期对艺术便产生某一种认知。艺术是美好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它永恒的魅力——艺术之情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深远的碰撞,使人心理健康、心灵纯洁、行为高雅。 

加德纳认为,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包括语文(话剧中的表达能力、视觉艺术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数理逻辑(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所需的数理)、音乐能力、空间感(如环境设计,构图)、机械动感(如舞蹈)、人际关系(话剧或音乐会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艺术无标准答案,要求创新与完美便须不断反省改进)、自然触觉(如质感、配色、调和)等。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提供了开发这些智能的基础,是发展这些智能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 

1.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艺术教育能培养审美能力,色彩、旋律、线条等满足心灵愉悦的符号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这种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单调乏味。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发展,因为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当艺术课程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它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人价值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指引着社儿童艺术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价值的作用下,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忽略;第二,切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对心灵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知识灌输,它关注的是人性的本质。

爱因斯坦深有体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次,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对于相当多的社会大众而言,科学知识是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异己力量,科学经验则是一种专业性的间接经验。于是,在表象建构和经验模式之偏倾式塑造和概象建构与认知模式之单向性塑造的基础上,不少大众(尤其是情知意素质能力正处于敏感可塑造状态和跳跃性发展之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便形成了以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为主的思维结构,缺少必需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积累,缺乏情感对间接经验和知识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导致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单级式思想模式。”情感同知识的分离,导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弱化。最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和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成人价值影响下,艺术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机械性严重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拓展儿童的感受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主要教育目标。儿童在这种封闭式的灌输体制下,感受力逐进退化和模糊。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变的狭隘,内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则进一步退化。艺术教育和科学融合的教育则能拓展儿童的感受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他们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儿童不仅被要求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唤起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儿童情感发展的源泉来自于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渗透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冰冷的客观知识难以调动起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我们会发现不少科学家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艺术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艺术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性,产生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情。正是这种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伟人的诞生。 

2. 有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对事物的产生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赖与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几何三角形来看到一些问题。三角形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储存在于大脑记忆系统,我们凭借感官经验很难发现图形的不合理性。视觉经验欺骗了我们的客观认知,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大脑理性的分析、判断来获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在这里发生了交融和碰撞,在这里启迪着智慧的迸发。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纽带。只有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其他品质。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埃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 

第2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德育;学生;教育者

按照传统的观念,教育者的职责就是“教”学生,而所谓“教”就是“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1]以现代科学的德育观看,这种观念是落后的。它混淆了德育与智育的根本区别。德育与智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智育突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德育最根本的使命是育人,使学生“成人”。而使学生“成人”,要比学生掌握知识复杂得多,仅靠知识传授是无法实现的,它主要靠教育者根据具体的德育目标及学生品德发展状况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导”——引导、指导、疏导、诱导、开导、辅导、劝导、领导、督导、因势利导。因此,德育中,教育者必须更新观念,实现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

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是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最本源的意义是引导、指导。“教育”一词,英文为education,德文为eduiere,它们都来自拉丁文eduiere。拉丁语eduiere,又是从动词educere变化而来的,“e”在拉丁语中有“出”的意思,“ducere”有“引”的意思,因而教育一词,含有“引出”的意思。英语education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德语eduiere则有“引导、唤醒”之意。可见,教育的本源意义就是教育者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杜威更明确地指出:“教育即指导。”[2]教育如此,以“成人”为目标的德育更如此。因为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不具有传递性,教育者无法将它们像知识一样灌进学生大脑。只有在教育者的各种形式的“导”的引领下,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活动去建构。

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是由德育的本质决定的。德育的本质“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3]也就是说学生的精神性的品德是其自主建构的,教育者作为一个外因,只能是在旁边对学生进行“帮助”,提供各种形式的“导”。

一、疏导

疏导原意指开通堵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德育中,疏导是对学生思想、情感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如同流水,是不断地“流动的”,遇到障碍,就会出现问题,甚至“泛滥成灾”。因此,当学生思想、情感出现“障碍”、遇到“阻塞”时,教育者就要予以疏导。“疏”就是疏通,即解开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扣”,使学生的“思想流”“情感流”畅通无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向教师确定的目标发展。所以,德育中的疏导就是疏通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前进的方向,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

要疏导,首先要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思想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找到出现思想、认识问题的症结。这是进行疏导的前提。关心、了解学生才能使疏导有针对性。教育者关心、了解学生还能增进彼此间的亲近感、信任感,而这又为学生接受教育者的疏导创造了情感方面的有利条件,使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疏导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一,讲清道理,论理疏导。疏导的关键在于论理,论理的目的在于以理服人。论理疏导可以消除认知障碍,疏通思想,提高认识,促进思想和行为的进步。其二,以情动人,感化疏导。学生的许多思想、行为问题是由于情感障碍引起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疏导时,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进行感化疏导。情感障碍消除,思想、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疏导的形式还有分步而导、分散而导等等。

二、引导

引导就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引导突出的是对学生的前进方向、行动方向和目标的引领,是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定向的。引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找准发展的方向。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鼓励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不断在其成长的道路上设置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第二,引导学生自主提升自己的道德需要。学生的道德需要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的道德需要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引导表现为对学生需要的引导,提升他们的德育需要,“使个体从无道德的需要发展到有道德的需要;从非道德的需要发展到道德的需要;从低层次的道德的需要发展到高层次的道德的需要。”[4]252第三,当学生迷途时,教育者不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他去辨别方向,把他们引向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育者要引导他们自己铺路搭桥,走向彼岸。

引导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一是目标引导。即教育者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或让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年龄及思想品德发展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建构自己的思想品德。二是内容引导。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德育中任何德育内容都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德育目标,都体现着教育者的意图。教育者通过德育内容的选择作用于学生,引导学生思想品德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三是言行引导。教育者的言行特别是行为具有示范性,对于具有“向师性”特点的学生具有引领作用。教育者通过自己合乎道德的语言特别是行为能对学生发挥引导作用。

三、指导

指导是对人的活动的方法、步骤等的具体指点。德育中的指导突出的是对学生道德生活的指导,即对学生做人、做事、处世、立身的指导。第一,做人指导。中小学生还不成熟,对于如何做人还不十分清晰,特别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如何做人方面存在不少疑惑,这就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给予具体指点,使学生明白做人之道,形成被时代赋予新内涵的仁义礼智信的为人之德,学会做人。第二,处世指导。学生是一个社会人,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才能在社会安身立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处世指导要求教育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生在处世中的经验与教训,针对学生在处世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给学生以指点,让学生在处世中把握处世之德,形成良好的处世品德,学会处世。第三,做事指导。为人在世,做人、做事是人生两大主题。教育者要指导学生明白所做之事无论大小,都要从对社会、集体、家庭承担的责任出发,对自己的选择及行为负责,要为学生做事提供咨询、指导,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在指导学生做事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行事之规,学会做事。第四,立身指导。指导学生在做人、做事、处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形成自主、自立、自强、自信、自爱、自律、自制、自重、自尊的品格,打好立身之基,学会自我完善与发展。

四、开导

“开导”在德育中有多种涵义:开发学生道德智慧;激发学生道德思维;以道理启发劝导;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德育中开导的方法有:第一,开启学生道德智慧的大门。“道德智慧是一种知人、知己、知物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人能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综合意识和能力”“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道德智慧与先天的潜能有关,可以被激发”。[5]开导,就是要开启学生道德智慧的大门,使其具备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的能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对人们言论、行为的善恶做出道德判断,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破解各式各样的人生难题。第二,开动学生思维机器。让学生开动脑筋,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对自己、对人们的言行进行分析,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过程及结果不断进行内省、反思、调节和矫正,改过迁善。第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第四,解开学生头脑中的疑惑。学生在学习、交往、生活,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疑惑,这时,就需要教育者给予开导,将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它打开“心结”。第五,心理开导。在当代社会,多方面的原因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道德问题有一些是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要解决这些道德问题,需要运用心理开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五、诱导

诱导即“劝诱教导”。诱导的理想境界是“循循善诱”。“循循”即有步骤、有次序,“善诱”即善于诱导。德育中的诱导的要求是:第一,要“循循”,即有步骤。诱导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般应按照知—情—信—行的顺序诱导。先从学生易于接受的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第二,要“善诱”。表现为: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要诱导,就要有“诱饵”,“诱饵”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二要善于营造学生乐于接受诱导的氛围。良好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诱导的前提。同样的内容、方法,师生关系和谐,接受的氛围好,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诱导,反之,就不愿意接受。第三,要有耐心。这是循循善诱的基本条件,是循循善诱的必然要求,因为“循循”就是一步步前进,不毕其功于一役。

六、督导

督导即监督指导。督导主要用于对学生道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德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道德行为与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与习惯离不开教育者的督导。德育中的督导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督”与“导”。首先是监督。教育者向学生提出行为要求后,需要进行经常的、始终如一的监督,促使学生将道德要求付诸行动。没有教育者经常的监督检查,道德行为要求往往会落空,德育目标就无法实现。因为“青少年发展初期,由于自我意识不完善,往往不善于控制、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和行为,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主要是受外部力量的支配,……这时他们正处于以他律为主导的初级发展阶段。”[4]514所以,由教育者对学生实行外部的监督是必要的。其次,在指导与引导中形成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只有教育者的外部督导难以从根本上形成学生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与习惯,难以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道德自律品质。所以,督导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行为的自我监控、调节与修正,使其在自我监控下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道德自律品质。

七、因势利导

“因势”,即根据事物发展的状态及趋势,“利导”,即向有利的方向引导。因势利导就是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将事物导向正常发展的道路。德育中,“势”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趋势,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学生缺点错误中包含的积极因素等。因势利导要求:第一,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学生的某一思想、言论、行为并不是孤立的,它往往预示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动态、路径、方向。因势利导,就要善于分析学生思想、言论、行为所表现出的其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并顺着这一趋势加以引导,使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成熟,形成学生新的思想品德。第二,根据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加以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教育者根据这些规律因势利导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因“时”利导。事物的发展总是和时间、时机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因势利导就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时机,促成事物的发展。德育中,因势利导就是要抓住德育时机,促进学生品德的转化和发展。德育时机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兴趣点、兴奋点、利益点、荣辱点、热衷点、情绪点、求异点、殊遇点、疑惧点、变化点。[6]教育者充分利用这些教育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德育由重“教”到重“导”的转变,要求教育者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即由“教”师到“导”师的转换,由“经师”到“人师”的转换。“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郭沫若语),是以知教人的人,强调知识的传授。“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郭沫若语),是能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人格进行影响、引导的人。德育中,教育者主要是做人师,而非经师。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32.

[2]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赵祥麟,顾岳中,张伟建,檀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5.

[3]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班级管理 重要性

班级是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样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文化载体。我们关注教育,就不能忽视对班级的研究。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太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由于班主任一般是兼职的,由课程教师兼任,这样就导致班主任的精力有限,再加上没有意识到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放手给班干部做,监管不到位,导致班级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学者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不同,各有侧重点。本文认为班级管理是在班级规范、班级环境、班级行政三方面,有计划、有效率、有创意地管理一个班级的历程,妥善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意义、内涵、功能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从“成员”来看。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互助系统,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维系成员间的沟通平台,成员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互动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

2.从“过程”来看。班级管理是一种处理班级人、事、物的过程,是班级各元素间互动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与活动,是长期互动的表现。

3.从“方法”来看。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参考教学理论与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和有创意的方式管理班级,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及修正班级管理的方式。

4.从“内容”来看。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所有行为,主要在于有效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类事物。

5.从“目的”来看。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终达到班级目标及教育目标。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1.班级规范层面。班级规范是指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是学生应该知道且确实遵守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处理教室中人、物、事等的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更是易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套规则。班级规范包括生活教育的辅导和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管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班级规范是依据学生平时应有的行为表现来制定的,并建立一套赏罚办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表现。

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规范习惯的养成需要奖惩交替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学生的感受,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为重要原则。

2.班级环境层面。班级环境以班级的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为主。班级的物质环境指教室的坐落方向,通风、采光、课桌椅的摆设等。而教室的布置指布告栏的设计、作品展示、光荣榜及教室美化等。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生活空间,是教学的真实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形成及学习成就的增进,都非常有益。

3.班级行政层面。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基础。班级的事物可说是繁琐而多元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协助处理繁杂的班级事物,积极做好班干部的组织与运作,将会增强班级管理的成效。

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物,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并且针对学生的个别表现,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参与班级事物的过程,不仅鼓励学生展示各自的潜能,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人际关系层面。班级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班级间的良性互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如何学习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是教师的责任。在班级人际管理方面,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互动。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1.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可以安心教学,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在不安定及混乱的环境下,学生是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的。所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易于实现教学目标,更有陶冶情操之效。所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勤学乐学,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3.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级中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以及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自治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4.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陶冶者,所以,教师不仅是老师,更应该是人师。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增加师生间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教师常接近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5.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学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依赖性,需要教师从旁点拨引导,才能发展为健全而成熟的个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积极地应用各种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进而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实现的目标。

四、班级管理策略

依据班级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1.班级规范管理策略。班级规范管理策略包括班规的制定、不当行为的处理、荣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班级规范管理的成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习与人格的发展,班级规范管理的目的除了维持学习环境的秩序,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外,更有促进学习,增进社会化,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民主精神、良好习惯、高尚理想的积极目的。

2.班级环境管理策略。班级环境可以说是无言的教育者,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个优质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更能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有三点:(1)兼顾教育性、整体性。依据教室的空间、教学的科目、进度、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兴趣,从布置材料、色系选择、静态和动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整体设计规划,营造舒适、美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兼顾安全性、实用性。布置内容要配合教学单元及时更换,布置要以易于更换、易维修为主,另外也要考虑到陈列物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3)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包容接纳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

3.班级行政管理策略。教师对于班级中的事物,必须以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行政工作,制定班级目标和计划,再依计划执行与考核。因此,班级行政管理策略包括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与行事历的制定和执行、班级事物的处理、班级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应用及班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4.人际关系管理策略。人际关系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从事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的优劣,除了影响教师的教学外,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学生进行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和学校的向心力。

班级管理的成效除了依赖于师生的努力与合作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及时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教师应以主动积极、包容接纳的态度面对每位学生家长,同时及时请家长了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种种作为,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的重要活动等事项。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增进学生间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良好互动;良好的班级规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营造友善的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武惠营.高等院校班级管理模式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4):69-70.

第4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特点,理解,配合

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学大纲经过几次改进之后,对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对于任课讲师来讲,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增加了不少。那么,如何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又能让任课老师系统化的教学呢?经过实际检验,总结出了“场景教学法”以供学生们学习,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分析一下“场景教学法”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年级的识字阶段,其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认识更多的生字;第二个阶段是二至四年级的基础阶段,其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文字和语言表达;第三个阶段是五至六年级的阶段,其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进行一定篇幅的写作和事件的完整叙述。“场景教学法”在这三个阶段中都能适用。

第一,利用“场景教学法”让学生尽快掌握生字。

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接触的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简单文字,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雏形,作为正常的语文教学来说,就不能简单的用图文来进行讲解了,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要是用文字去生硬的讲解,他们肯定适应不了。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场景教学法”发挥最大的作用了。

首先,任课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讲解的这一节课的所有的内容,圈定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重点或者是其中的难点,规划出一个简单的教学场景。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3课《菜园里》一文,这一节课的授课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这些蔬菜的名字,任课讲师就可以先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因为这些蔬菜是学生们每天都能看得到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拿实物来进行教学。在教室内布置一个“菜园”的场景,制作一些识字卡片,把这些蔬菜的名字卡片都粘贴在蔬菜上。这样一来,就能很容易的让学生们掌握教学内容了。

其次,在授课结束之后,需要让学生家长进行课后辅导的时候进行一些配合。拿上文举的例子来说。任课老师在授课结束之后,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没有必要布置纸质的书面家庭作业,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菜市场再认识一下这些蔬菜。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对于刚入学,还没来得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进行转变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利用“场景教学法”让学生尽快掌握段句。

基础阶段的学生,利用“场景教学法”教学,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语文教学的基础点和教学要点,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其实也很简单。这个阶段的学生,在接触所发生的的事物的时候,需要表述的情况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这个过程和阶段了、这个阶段的时候,任课老师只需要简单的一些引导,就能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尝试性的认识了。例如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教学方法来进行学习。这种场景既可以在教室内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模拟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在家里跟学生配合完成。其实无论是哪种模式,对于学生来讲都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的。虽然这仅仅是利用一张图片来表述其中的关系,但是如果把这个场景放到家里的话,完全可以举一反三的复制出多种及多重的人际关系,学生和家长的,学生和祖辈的,学生和邻里之间的,学生和玩伴之间的关系。不用一味地套用课本上的关系,完全可以让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方式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分析。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激发了学生对人际关系之间的一种锻炼。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每一句话的完整性,还要尽量引导学生在所有整句之间的关联性和,这样就能给以后的段落写作打下基础。能让学生在尽量自然的状态下步入篇幅文章的写作和理解。不至于让学生们在进行大篇幅文章学习的时候感到吃力,尽量让这种衔接自然一些。

第三,利用“场景教学法”让学生尽快掌握文章。

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整个语文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最难教学的。因为经历过初级教学和基础教学之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要点,而且掌握了一定量的的教学必要性,与此同时,他们还要为“小升初”打基础。在这个时候,作为任课老师而言,就不能简单利用一些完全可以掌握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教学了。就必须要因地制宜的对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引导,让他们对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场景教学法”的学习,但是随着学习内容和学习质量的不断提高,简单的模拟教学模式已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了。这里就需要我们的任课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来提高教学难度。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练习第9节》中的内容,相对就很有代表性。第一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手工课的效果来剖析这两个作品的对与错,这其中运用到了实物对比、叙述描写等方式。第二题,是需要学生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完整的信。这时,任课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列举出自己在远方的朋友,然后辅导学生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这其中运用到了许是描写、回忆、和多种情感运用等方式。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基础的写作能力。

第5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秦皇岛市海港区新生路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关键词 发展;压力;审美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音乐从起源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减压的最好方式之一,另外音乐还有励志,抒感等作用。由此可见音乐作用之广泛。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也是启蒙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当今的小学中,音乐仅仅被作为“副科”来对待,与语文,数学等方面的重视相比,音乐学科与之相差甚远。为了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音乐方面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结合平时的工作教学经验,总结出音乐课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的粗略看法:

1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大脑发展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在儿童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小学时期属于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使大脑最大程度开发。有人做过实验,给农作物听巴赫的音乐,植物可以长得更好。人也是如此,经过音乐长期的熏陶,也会提升智力。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放松大脑皮层,减轻平时的课业压力,缓解紧绷的神经。在学生头脑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些对于头脑的发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在这一时期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奠定较好的智力发展基础,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2减轻课业压力,放松身心

当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原因是学校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也是因为如今的升学困难,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成绩想去一个好的学校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给学生留许多家庭作业,家长利用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在家督促孩子,尽管这些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是却让小学生们有了极大的压力,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习。长期这样保持高压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自闭、抑郁等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有一个释放点,去卸掉学生们身上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放松身心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会让学习效率更高,学生们也学的更轻松,而这个释放点,就是音乐教育教学。音乐的起源比文字更早,长期以来音乐就是人们娱乐、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音乐通过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有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在新课改实行的今天,开设音乐课更是重中之重。在音乐课上,学生通过对于音乐的学习和赏析,会放松原本紧绷的神经,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放松。放下行囊才能再次出发,始终带着巨大的压力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音乐课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学生们会学会用耳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学生们通过舒缓的旋律,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们会在脑海中形成与舒缓的节奏相匹配的的画面。《列子·汤问》中写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对于伯牙的音乐的欣赏和比喻,就是对于音乐审美的一种促进和培养。

4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音乐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与独特音乐审美能力。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更好贯彻、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李斯特的《爱之梦》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经典学习曲目,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社会阅历、人生智慧等的不足,单纯依靠聆听该曲目很难真正明白与领悟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与情感。这时,教师有必要将这首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充分展示给学生:年轻的李斯特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是由于地位过于悬殊,他始终没敢向贵族小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偶然的机会,李斯特读到了一首诗,并觉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他的所思所想完全吻合,于是,便为这首诗谱写了曲子,后来又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钢琴曲,这就是《爱之梦》的由来。如此,借助这一背景知识的扩展,我们便能真正深入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之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与营造独特的学习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所述四个方面,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归结出的音乐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它能够娱乐放松人们的心情、减轻人们的压力。因此在小学的课堂上,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我们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减轻学生们平时的课业压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板书的分类

教学板书根据板书在教学中的地位可分为两类:基本板书和辅助板书。主板书是板书的骨架,一般保留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辅助板书也叫副板书,它是反映教学内容中有关字音、词义和例句的板书,是指示有关零散知识的板书,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出现的板书,副板书是板书的血肉,是对主板书的具体补充或辅助说明,一般可随写随擦或择要保留。

二、板书设计的六个要点

板书能从视觉上强化对学生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即使在电化教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板书也不可能被幻灯片和投影等所完全取代,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现代电教手段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让学生手、眼、耳、脑并用,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板书图示设计的技能与技巧,应明确板书设计的六个要点:

(一)明确的目的性。板书,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的,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板书的设计,建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任何学科的板书设计都以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板书设计要体现难点,突出重点。

(二)较强的针对性。当前教学实践中使用多种版本的教材,板书设计要针对不同教材编排和内容设计体,体现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板书设计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因材施教。

(三)高度的概括性。板书紧扣教材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关键知识点,高度概括重点、难点内容,书之黑板画龙点睛,文字以少胜多,以点带面,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好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思路,便于探求。强化直观教学形象,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精力。建立教学信息系统,易于巩固记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训练思维能力。

(一)有利于语言情景创设,活跃课堂气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前要使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把思维转移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尤其是英语单词的教学,需用实物进行讲解,可是又无法将实物带进课堂时,我们可在黑板上画一个,或用多媒体放映都可以。实物和多媒体虽然直观,但它少了学生的思维。如我们在讲“dog”时,在黑板上画一条“狗”或写一个“狗”字,这样,学生的大脑会通过间接的思维与“狗”的实物联系起来,这样简单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能够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明白单词的意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板书就担当了这种责任。

(二)学生学习的纲要,使文章变难为易,突出重难点

小学生抓重点、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如果在讲述的同时教师把重点内容中带有关键性的词语简明地写在黑板上,或者对重点段落进行单独分析板书,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好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操练语言,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难点,画龙点睛,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便于学生理解、吸收和记忆。

(三)画讲结合,关注新知学习

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注意适当地写板书和画简笔画,将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图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形象、直观、新颖的板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新知。

(四)板书具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板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渗透着教师的智慧、学识和教艺,而且,板书中教师所展示出的规范的书写过程、认真的书写态度、丰富的人文素养等,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所起的良好教育和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直观的板书最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虽不专指板书,但道出一个同样的道理。

(五)发展学生思维

第7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数学;数学建模;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4-0014-01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及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制订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1],关于数学能力方面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建模正是将一类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学习,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正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将数学建模知识渗透到高职数学教育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是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

一、开展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1.数学建模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人的认知活动通常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建模的第一步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将其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印象深刻,自然理解起来也就越深刻,越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也验证了教育学家波利亚的一句话:“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

整个数学建模过程经历了分析—试探—验证—修正等几个阶段,符合人们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研究问题,并主动积极地运用已学得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了解了“数学有什么用,怎么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数学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纽带。其关键在于将与数学看似无关联的实际问题抽象为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观察、分析等各种综合能力。

通过建模,学生将复杂问题抽象化,从而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使问题逐渐清晰;并将问题中的联系归成一类,揭示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得出解决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途径,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数学建模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每个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任务,还要与队友做好沟通工作,相互配合,互相协作,使每个人的智慧与团队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大才能。那么,这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学子来说,这种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方式

1.编写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高职学生数学理论基础较差,对理论不感兴趣,而对实际应用的知识能够较好地掌握,且非常感兴趣,所以教材编写要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应用进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帮助学生摆脱数学乏味论的思想,并学会能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建模方法去观察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实验室,进行培训,开展讲座。

建立应用数学实验室,使得全校的数学建模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学生在数学实验室亲自动手去演示、体会所学到的相关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加深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

随着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的发展,求解数学问题有了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SPSS、Matlab 等),通过对数学软件的使用和介绍[4,5],使学生掌握数学软件的数值计算与函数绘图等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画图与数值计算。同时,邀请著名的专家教授进行讲座,拓宽教师与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数学建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时,特别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起点要低,采用学生能参与的方式[7,8]。比如在初始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把重点环节放在应用上,由教师带领完成相应的训练,取得一定效果后,逐步扩展到让学生自己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着独立地解决一些数学应用问题和建模问题,最后发展成能自主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或部分解决它。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2]李明振,庞坤.关于高师院校“数学建模”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06,(1).

[3]刘学才.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科技信息,2009(11),300-301.

[4]陈国华.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2).

[5]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

第8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其周围事物的定位与自己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其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将个人潜力全部发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用思想政治标准要求自己的行为,逐步纠正自身的错误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二、巧用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各个领域每年都会评选出一些道德模范,他们有的舍己为人,有的献身山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的力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能体现思想道德的影片等,让学生在观看后,写出自身的感受以及此影片对今后自身的发展有何影响,以此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何为道德,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人生价值观,逐步改变传统理念对自身行为产生的影响,让其真正吸收思想教育的精华部分为己所用,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三、教师以身作则,重视言传身教

第9篇:论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专业需求

2009年1月6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最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现行大纲”)。现行大纲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笔者发现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等内容与“现行大纲”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进一步强调了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背后需要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在此,笔者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在诸多专业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烹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工艺美术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适用于职业学校其他各大类专业。

一、“现行大纲”与专业设置要求的不谋而合

在对烹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即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而“现行大纲”中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正是落实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这一特点。“现行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提出: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1.各个专业设置的具体要求

《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规定了知识结构及要求为:掌握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导游相关的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与文学知识;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礼仪常识;了解服务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审美能力。

《职业学校烹饪专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做了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有一定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中级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

《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对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具体要求与大纲要求的契合

《职业学校烹饪专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中都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与“现行大纲”中要求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相契合。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现今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已成为个人素养、品行、人格、道德情操评价的标准。不仅如此,各行各业也争相比拼企业文化、比拼美的内涵,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笔者以旅游管理和工艺美术这两个本身就是美的代表的典型专业为例,分析“现行大纲”如何有效落实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审美能力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旅游即欣赏美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旅行社外联、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的技能外,审美教育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美学家叶朗说过,“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在旅游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他们的审美素养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审美感受。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自身必须具备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能力。只有首先具备审美的情怀,才能自觉地运用审美的情怀,才能自觉地运用审美的规律去讲解景点,用自身的仪表美、风度美、语言美、行为美去影响感染游客。

2.让吃成为一种美丽和享受

烹饪专业亦是如此。“吃”的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在201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后,美食的制作工艺、生产过程、文化内涵引起观众的共鸣,一夜火爆荧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的氛围下,社会对烹饪的要求由量入精。从2012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协办了两届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大赛最重要的口就是“用最节约的成本制作最精致的菜肴”。全国职业院校烹饪高手齐集扬州,各显神通。选手们制作的每一道菜肴都给人视觉的冲击,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原料的选取、菜名的由来处处渗透着美的内涵。

3.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工艺品

工艺美术专业同样如此。职业技术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主要培养广告、装饰、平面设计等相关产业所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工艺美术属于艺术的范畴,所有专业都有着相同的公共专业课程,如素描、线描、水彩、国画等,这本身就代表着美术专业对学生的审美有着更高的要求。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要将审美过程中形成的美妙的构思自觉地运用技能技巧,进行实际创造,并以物质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才能出现诸多具有美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