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大学生村官的条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的条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村官的条件

第1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第2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我区共有大学生村官9名,于20__年9月30日与我区签订合同,合同一式四份,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和大学生村官各一份。9名大学生村官全部为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学士学位证书;其中男生5名,女生4名;年龄最大的29岁,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25.8岁;往届毕业生4名,应届毕业生5名;党员3名,团员6名;师范院校毕业6人,所学专业为英语、体育教育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其他院校毕业3人,所学专业为金融学和汉语言文学。大学生村官工资经人社局计算后,每人每月____元,按季度由区人社局发放,从未拖欠,区财政局负责向上争取相关资金。

我区9名大学生村官分别被分配在__镇一村、二村、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__村、__镇__村、__村和__村等9个村工作,当时正值第二批服务基地建设之际,按照相关领导和工作要求,将这些大学生分配到急需工作人员的第二批农村服务基地去工作。按照省里文件的具体要求,是党员的在村里任村书记助理,不是党员的任村主任助理,现共有3名村书记助理,6名村主任助理。

9名大学生村官都被分配在农村基层工作,工作期间能服从村“两委”安排,负责如新农保、新农合和其他等相关工作,由于这批大学生村官学历高、知识面广,电脑水平高,很快在农村就成为了各村的骨干力量,相关工作的录入和统计等很多工作都由他们来具体负责。但由于基层农村工作量小,大学生村官空闲时间较多,而且冬天农村采暖条件差,无法提供正常办公场所,加上镇里人员较少、工作量大,有的乡镇就把大学生村官借调到镇里进行上挂锻炼,还有一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区企业工委工作。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各地按照省委组织部《__省20__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的,主要是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施展才华,工资由中央和省市负责,管理和考核由地方负责,大学生村官工作满三年合同期满后享受定向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加分等相关待遇。

省里下发的实施方案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条件、政策待遇、任职岗位和管理服务等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1、选聘资格条件:年龄30周岁以下(19__年7月31日以后出生)的20__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

2、政策待遇: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0.2万元,先由各地垫付,年末省与各地结算;超出1.2万元部分,由各地在就业专项补助资金中给予补助。聘用期间,按照当地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纳部分和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由各地在就业专项补助金中支付。

在调研当中,发现大学生村官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区59个村,只有9名大学生村官,数量严重不足;基层农村工作量小,大学生村官空闲时间多;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机制等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据悉,截至2

第3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 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 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 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 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 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 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 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 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 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第4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对策

1995年江苏省为解决“三农”问题,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山西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于2006年正式启动,在连续四年时间内累计选聘了28782名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我们研究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五大解决对策,旨在为大学生村官政策更好地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一、大学生村官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促进了山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山西农村经济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各农户的农产品汇集到城市中去销售,需要农村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将信息流和物流有效的连接,这就要求农村发展现代化电子商务。山西大多数农村中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掌握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使电子商务发展受阻。拥有现代知识、现代眼光的大学生村官,将山西各村设立的“农村网络文化站”作为农村基层信息节点,为当地农民农产品购销等信息,并培训村民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大大加快了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二)解决了山西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匮乏的难题,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0.6%。“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60.58万,占乡村劳动力资源的5%。大学生村官带着自己掌握的现代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回流农村有效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的难题。西方经济学中人力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还能促使其他经济增长的投入资源也形成递增的收益。当前的农村发展中,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其他资源也开始显现缺乏的趋势,大学生村官作为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三)改善了山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优化

农村原有的干部呈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就山西省而言,已录用的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约为25岁,年轻大学生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村级干部的年龄结构,使村级干部朝年轻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管理理念新,他们来到农村能够使村级干部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激活了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并为培育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原村委成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与大学生村官活跃的思维、良好的理论基础相结合会取得“1+1>2”的效果。

(四)搭建了村校间合作的桥梁纽带,创造了山西农村发展新产业的契机

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资源把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教授请进农村,把科研项目引入农村,改进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持续的科技发展动力。山西省忻州市烟村大学生村官根据当地为旱作农业区的特点,与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开展合作,积极争取使烟村成为了“旱作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基地。这个项目的落户为实现旱作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创造了可能,并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学生村官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也解决了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动机不纯,挂职不上岗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动机是多样的,有的大学生确实是抱着到农村扎实干事业的想法而有的大学生明显动机不纯。有的大学生仅仅出于就业考虑,在报考之初就想着把“村官”当作就业跳板,工作态度不认真、得过且过,在农村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选择二次就业;有的看重国家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不安心工作,整天想着尽快离开农村;有的私自报考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和各类公务员等,出现边读研边做村官和一人兼多职等情况。这严重违背了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图,使基层老百姓从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认为这仅是一场政治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二)缺乏经验,盲目乐观,工作中产生不适应感

大学生村官大多是刚迈出高校大门的学生,由于一直在校读书,缺乏经验、阅历,加之对农村生活不了解,在到村工作的前期产生不适应。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上任之始感到没有头绪,对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抱着到农村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心态,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盲目乐观,认为新农村建设简单易行,在工作中不顾农村的客观现实条件,不深入调查,草率从事,导致制定的许多政策不符合实际,给农民的利益带来损害,使许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产生排斥心理。

(三)村官能力不足,阻碍优势发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导致实际工作能力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具有的特殊性及环境复杂性,许多大学生村官入村后很难适应,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处处碰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大学生村官有先进的文化知识,但是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无法很好地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出现专业不对口、力不从心等现象。

(四)工作定位不明,造成资源浪费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定位不明确。实际工作中要么把大学生村官看成万能的,大小事都安排他们去做,借调借用现象存在,使大学生村官沦落为“跑腿工”;要么把大学生村官当“贵宾”供奉起来,很少让他们接手村委中心事务。二是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工作定位不明确。有的大学生村官以当官者自居,巴结领导弄虚作假,不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大学生村官与其他地方的村官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等进行比较后,发觉差异便开始对现状感到不满,工作态度变得消极。这些问题影响了村官政策的落实,造成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村官配套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连续性差

由于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政府对任期结束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没有明确规定,大学生被政府“引”到了农村,却因合同期满后去向不明确而感到迷茫。有的村官在上任之始就开始考虑将来的去向,有的村官在工作渐入佳境之时不得不边工作边找门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村官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三年合同结束后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选择了离开农村,重新谋求出路,导致村官大量流失,工作连续性差。

三、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发挥村官管理机构作用,执行村官考核细则,统一管理严格考核

山西省、市(县)、乡(镇)已分别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事宜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可通过例会制度、经验交流、汇报工作等形式,为大学生村官与上级领导之间、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之间、与其所在乡镇政府之间及与村干部和农民之间,创造交流的平台,为其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有保障的氛围,使其能够有的放矢地工作。针对大学生村官脱岗严重的问题,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综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入村入户走访调查,对村官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晋升、政绩等挂钩,有效解决村官在职不做事和挂职不上岗等问题。

(二)政校联合,开展政策解读,进行村官实习合作

加强山西省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合作力度,组织高校学生学习村官相关政策,使其对村官有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村官”的特殊性,让大学生在考取村官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学校也可选出一部分有意考取村官的学生到农村进行“村官实习”,使“准村官”们全面了解村委工作流程和农耕程序等农村实际情况,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有效避免任职后工作不适应等状况出现,进而改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增强对村官们的认同感。此举措可能会使一部分准备报考村官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实地实习的“考验”后重新做出就业选择,有效避免盲目跟风的现象。

(三)加强培训,先做“村民”后当“村官”,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山西省各接收村官的单位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村官在任职期间若有需要可回流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充电”,山西省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村官专业,为村官进修创造机会。大学生村官本身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先放下身段,虚心向当地村民学习,与当地村民融为一体,先做“村民”后当“村官”。当地原有村干部和“老”大学生村官对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积极提供帮助,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为新录用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使村官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明确定位,澄清误区,培养名副其实的村官

山西省各级政府和各位大学生村官都要明确村官的工作定位,澄清选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引导大学生村官扎实工作,为山西各农村培养名副其实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的主要使命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普及科学知识、传授实用技术和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本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这一点政府和村官都要明确。各级政府要对大学生村官们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培育,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村民进行适当的“教育”,消除其对大学生村官的误解。建议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为村官定岗定职,有效避免将大学生村官当“跑腿工”或“贵宾”的现象出现。

(五)采取多元措施解除村官后顾之忧,着重培养本土青年为村官政策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建议山西省有关部门在已出台的政策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解除合同到期后的顾虑:第一,效仿“重庆模式”,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满三年后,经考核优秀直接录用为公务员;第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专项创业基金,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等,扶植其创业,使村官任期结束后仍能够服务于农村,达到用“事业”留人的目的;第三,为任职到期的村官联系接收单位,解决任职期满后的工作问题等。

第5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苏州大学“村官调研服务团”最近的调研表明,鼓励自主创业,搭建了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农民中树立威信的平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成功的创业

,促使部分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从“过客”转为“扎根”。不过,也有学者提醒,鼓励创业要防止急于求成。

村官心声:业绩服人

苏大“村官调研服务团”在苏北5县深入调研座谈中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村官都认为,如何改变群众眼中“娃娃官”、“镀金”、“跳板”的看法,赢得村民、干部的信任,是他们要过的第一关。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头创业,用本事说话,以业绩服人。

新沂市棋盘镇七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桂华到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引进浙江大棚西瓜。到了收获季节,她的西瓜田收益当年就收回了成本,村里种了20年西瓜的老农,对这个“女娃娃”刮目相看了。响水县南河镇的大学生村官谢如彬、刘志建,用闲置的羊场办起了火鸡养殖场,还成立了火鸡养殖协会,为400多家贫困户、农户提供火鸡苗、防疫、收购等服务。他俩现在不仅被村民们称作“火鸡司令”,谢如彬还被村民们推选为协会会长。

据了解,在江苏2007、2008两年的大学生村官中,自主创业已有相当比重。灌云县108个大学生村官,领办、协办富民项目达97个,投入资金130万元。铜山县单集镇洪楼村党支部书记张天然、灌南县百禄镇项圩村党支部书记刘斌、邳州市戴圩镇常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颖等一批大学生村官,用成功创业并带动村民致富而成为村民的“主心骨”,走上了村主要领导岗位。

基层期待:事业留人

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江苏各地不但从政策上支持,还从资金上扶持。徐州市日前出台了《鼓励支持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底前,大学生村官100%掌握一项创业技能,8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拥有一个以上的创业项目,并设立3000万元的贷款担保额度。

江苏各级党委、政府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致富,促进成才是主要目的,用事业留人,则是深层次的期待。一位乡镇领导坦言,“如果大学生在农村发展得好,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也就没必要另谋他就了,到时可能要他走,他也不会走。”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胡滨也认为,创业是留住大学生村官的关键因素。响水县委组织部姜橙主任说,县里每年都会通过考核招收一批长期留用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事业留人并非一厢情愿。2007年7月走上村官路的张天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在农村工作真的很苦,但确实有机会,我热爱并珍惜我的事业,会一直坚持下去。”

学者提醒:因人而异

第6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问题 对策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47-01

大学生村官,是指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后备干部,缓解了就业压力,实现了大学毕业生自身价值。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瓶颈导致角色模糊

身份不定,一般来说,大学生村官是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户籍并不在工作村,严格来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也没有事业或者行政编制,缺少选入村委会的合法资格,不少村庄规定,村里两委委员必须同时满足拥有党员身份和是本村村民两个条件,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村里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身份的界定不清,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地位不确定,岗位职责模糊,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两委成员,导致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和组织管理权。这样,许多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比较被动,多方受制。

(二)组织部门不重视,后续管理制度缺失

组织部门工作不到位,重引入轻培养、重政策轻落实、重安排轻关怀,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保障、跟踪培养、激励、流动制度,导致大学生村官进村后就处于放任状态,生活无保障、遇困无人帮、在村无事做、工作无人教,创业困难多,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三)待遇偏低

工资待遇好坏是能否留得住大学生村官的关键。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经济待遇并不满意,他们的收入多为补贴性质,数量有限,与期望有一定差距,而且很多地方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承诺都没有兑现。

(四)专业错位

目前,农村最需要的是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村官专业背景太宽泛,多是文科出身,有农学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出现“来的不需要,需要的不来”“学的用不上”等现象,影响了他们工作的开展。

(五)动机不纯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动机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大学生是真心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在就业压力或者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作出的权宜选择,并没有扎根农村的愿望,他们对工作大多持观望、应付、浮躁等消极态度。

(六)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应付复杂的农村事务

二、稳定与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一、 构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集选拔、中期培养、后续管理与期满再就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紧密联系各环节,将其制度系统化、全面化,实现这一工程的良性循环。

第二、加强农村软硬件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落后,国家应积极创造和优化大学生村官进行日常工作的软硬环境,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提高待遇水平,留住大学生村官。

第三、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和对基层干部思想的教育

地方领导应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和帮助,对其进行全方位培养,使他们成为能为农村办实事的村官;同时加强大学生、基层干部、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深入学习,形成和谐的舆论环境。

第四、加强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行为和作风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确保政策措施取得实效、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责任负责主体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

(二)社会和家庭应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去农村

对社会来说,应该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赞扬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奉献精神,使到基层工作成为社会新时尚;对于家庭来说,父母应该抛弃对农村的偏见,鼓励孩子到基层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大学生村官自身要适应农村的环境

大学生村官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把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农村实践紧密结合,真正融入农村;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处处留心学习;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端正态度,处处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

参考文献:

第7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当前,招聘高学历大学毕业生当村官,利大还是弊大,仅从这一政策本身看似乎难以作出定论。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发展看,积极作用明显。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对待“大学生村官”问题,把这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首先,招聘“大学生村官”是促进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需要。现阶段,伴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升级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向内地农村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经济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村庄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实行引资与引智并举,有效实现了村庄管理的转型,进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的快车道;而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庄,对人才和资金的一般需求还没有转化为有效需求,思想陈旧、管理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依然如故,有些村庄甚至出现凋敝的趋势,人才匮乏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由县市政府买单,为这些村庄选聘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庄管理工作中,有利于积极承接和推动产业转移,改变一些村庄的落后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其次,招聘“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面。但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重大调整,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农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后继无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培养新型农民和建设一支真正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成了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引导大学生由城市向农村、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双向就业的新局面。因此,不仅有益于改善和优化现有村干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同时,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载体,还是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播种者、推动者和开拓者,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河南省鹤壁市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必须承认,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进行时期,在一个连农村劳动力都大规模外出务工的年代,把大学毕业生拉向农村的道路并不好走。鹤壁市之所以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又务实的对策。比如,针对农村生活条件差问题,通过落实待遇、激励等措施,帮助他们打消顾虑,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针对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熟悉农村的情况等问题,事先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水土,跨越从理想到现实的门槛;同时,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结合起来,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引导“大学生村官”与企业家接对帮扶,为“大学生村官”在当地“生根开花”创造条件等。这些措施不仅在当地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而且为全省乃至全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作出了示范,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选聘“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完善。其中,“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不对口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由于“大学生村官”是县市政府统一聘用,因此,如果能结合“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在全县范围内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工作结合起来,效果也许会更好。如:组织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医疗卫生网点建设,组织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宣传并帮助农民筹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学专业的人才投入到当地的现代农业建设中,或者组织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与乡村文化大院、图书室建设结合起来等等。农村是一片热土,只要措施得力,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来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第8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种、养、加”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首选,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普通人这样认为,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甚至高层领导干部,也认为只有“种、养、加”才是理所当然属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农村人不搞“种、养、加”搞什么?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不搞“种、养、加”岂不是不务正业?

“种、养、加”到底是不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全部选择?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以农业为主?如不能从思想认识上厘清这些问题,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手脚将会被束缚。

毋庸置疑:

目前,“种、养、加”项目是首选

对于身处农业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无论是自己创业致富,还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选择“种、养、加”传统项目,完全是顺理成章、无可非议的事。另外,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导师,绝大多数也是身处农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农村管理者,他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养、加”经验,指导大学生村官得心应手,这也是大学生村官首选“种、养、加”项目的重要原因。

开阔思路:不应局限于“种、养、加”项目

创业项目选择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客观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大学生村官选择创业项目如此,作为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来说也是如此,不能一刀切,不能套用同一个模式。

大学生村官群体也包括身处集镇、县城、甚至大中城市街道社区的大学生,将“种、养、加”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全部,显然说不通。

即使身处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也不能局限于“种、养、加”项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早已出现多元化格局,许多农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了多样的生产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单一的“种、养、加”生产方式,不仅约束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而且很大程度上遏制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种、养、加”项目可以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主体,但不是全部,而且不一定是首选。

实践探究:如何选择创业项目

大学生村官创业既要以农村为主,立足于农,服务于农,同时又要因地制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既要提倡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又要考虑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合理设计自己的创业规划。

第一,对于毕业于农业生产专业(如农林牧等)的大学生村官来说。首选“种、养、加”项目为创业项目理所当然。如:长子县大学生村官王庆峰,带领55户村民创办了干果林种植合作社,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支持。

第二,如果当地具有某种明显的资源优势,则可开发当地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沁源县大学生村官王晓飞,科学调研后发现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适合种白灵菇,每年可种植两季且产量高、价格优,在他的带领下,几十余户村民开始种植白灵菇,并由此走上了致富道路。又如:利用平顺井底优美的自然风光,元红周申办旅游开发公司,并号召村民各自开办农家乐。

第三,对于毕业于非农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如果学有所长,则可根据自己擅长的专业(或当地村民的需求)选择创业项目。如:长治市郊区的大学生村官李帅毕业于美术专业,他教当地村民绘画技能,在丰富文化艺术氛围的同时,帮助村民致富。又如:壶关县大学生村官牛江波,凭借自己教育学专业毕业的优势,在村里开办了幼儿园,为本村及邻村适龄儿童解决了入园难问题。

第9篇:大学生村官的条件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的“扎根”问题。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职责定位不明确,工作上很不适应。“大学生村官”非官非民,担任助理这样的虚职,并没有多少实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支书或者村主任手里,有什么想法,想要开展工作,要是得不到其他村干部的支持也只能无可奈何。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大学生村官”插手本村的事,一般就安排其打打字、写写报告、会议记录,送材料诸如此类的琐碎之事。“大学生村官”只是个摆设,大学生的才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三)对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管理。虽然出台“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管理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还很不健全,导致部分乡镇以轮训或中心工作需要的名义挪用“大学生村官”,做免费的劳动力,把“大学生村官”安排到乡镇一级打杂,严重违背了大学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本意。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缺少必要的配套技能培训,自己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工作、工作的困难一无所知。

二、建议及对策

一是出台刚性规定,破除模糊身份。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是使用和管理好这个群体的首要条件。“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中央的导向性政策,相关规定很灵活的,这给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出相应政策,留下很大空间。当前应当按照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依据“先定身份、后定行为”的原则,尽快出台刚性规定,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进行科学界定,使“大学生村官”的干事创业、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