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信讲课的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护理带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我科实习的90名护理学全日制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5名,年龄(21.71±0.34)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基线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种教学模式均在严格执行本院带教老师及学生管理制度、制订专科带教计划及出科后带教老师与护生进行互评的基础上进行,实习周期为4周。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第1周,一级带教老师进行岗前教育,利用板书进行常见疾病的理论授课;第2周,二级带教老师进行临床理论及操作带教;第三周,在示教室进行教学查房。一级带教老师组织,学校组长汇报病例,其他护生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最后护士长与一级带教老师参与点评和指导;第4周,出科评价。包括对护生理论、技能操作、小讲课考核及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观察组采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增加了微信群、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影像资料等通信技术。第一,建立微信群。入科前一天由一级带教老师建立微信群,群内成员为护士长、一级带教老师、学校组长及其他护生;带教老师负责发放医院、科室及教学相关通知;将授课课件发放到微信群内,便于护生预习及复习;对出科考试学生自制PPT小讲课课件进行讨论与指导。第二,关注风湿免疫科微信公众号。平台有专科疾病介绍、康复锻炼、免疫调节治疗新理念及免疫净化治疗新技术、护患沟通技巧、心理健康指导等内容[4],便于护生学习。第三,利用微信群进行教学查房。采用互动式及启发式教学。主查人将选择的案例根据不同需要编辑成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5],发到微信群中供大家学习与讨论。课上进行知识内化,让学生自由讨论,提高创新能力和学习效率,将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6]。内容包括:患者病历资料、疾病相关知识、按照整体护理模式提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带教老师将本次查房的收获及不足发到群中,供大家一起讨论与学习。第四,通过多媒体进行操作示教的播放,播放后现场模拟人进行示教。第五,手机APP。使用手机APP进行效果评价,应用软件编辑评价问卷表及出科考试试题,出科前发放,评价结果自动统计分析,节约人力资源;利用美篇、动画相册等软件进行实习期间的学习过程及出科留念的宣传。
1.3效果评价
两种教学模式均按相同评分标准评定,满分100分,考核的人员相同[7]。
1.3.1理论考核
利用手机APP,采用同卷乱序的形式进行,共20题,均为选择题,每题5分。90~100分为优秀,80~85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试范围:疾病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风湿免疫科常用药物类型及名称、免疫净化股静脉置管维护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规范与并发症。
1.3.2操作考核
按照本院编写的《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计分。成绩在95~100分为优秀,90~94分为及格,90分以下为不及格,补考及格后方可出科。
1.3.3小讲课考核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及格。
1.3.4使用手机APP对该科室带教内容效果进行评价
应用软件编辑评价问卷表,针对两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问卷表包括7个条目和3个评判标准(见表2)。出科评价掌握度(%)=掌握条目总数÷(掌握条目总数+部分掌握条目总数+未掌握条目总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对照组理论考核优秀率为40.0%,观察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对照组优秀率为17.8%,观察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讲课考核成绩比较,对照组优秀率为22.3%,观察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出科评价项目表掌握度比较
对照组掌握度为76.19%,观察组为91.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3.1"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前景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互联网+传统教学模式",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融合[8],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虽对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手段已在单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免疫净化新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护生来说,仍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热情及主动性[2]。鉴于此,我们在"互联网+"学习时代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平台资源,并与临床带教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发挥了护生主观能动性,使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且该模式符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趋势,将来更多的"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会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及护生的学习方法提供方便,并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值得更多临床教师借鉴和研究[9]。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要求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在当今这个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小学科学教育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小学科学教育的未来走向
国家在小学教育课改之前的自然课上,只是要求学生听老师讲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观看老师做相关的科学实验,不用思考也不用动手操作,自然课纯粹就是一门让学生休闲娱乐的课程。但是,在国家课改之后,条例中明确指出科学课应该以培养广大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终目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任课老师要教育孩子们热爱科学,带领大家一步步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热情,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做科学实验。在课堂上还要调动起大家的兴趣,积极举手发言,课下要有钻研精神,自主学习,勤于思考。
二、微格教学与小学科学教育的结合
(一)微格教学是培养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在师范生中,有专门主修小学科学教育的学生,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小学科学教育的主流。这些准教师们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关系着我国未来小学科学教育的效果。在学校里,他们已经充分了解了国家教育改革后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知道怎么设计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模式,但是没有实际讲课经验的他们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课堂实践相结合。他们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设计,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有时很难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以及老师想要传达的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微格教学来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需求,慢慢摸索让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
(二)小学科学教育在微格教学中可以采纳的几种方法
1.建立独特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通俗来讲就是让教师根据要开展的新课程内容向学生有目的性地提问,在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凭借以往的知识点已经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这个提问解答的情境就叫做问题情境。在微格教学中,准老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抛出问题,比如讲故事引入法,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己思考等。但是老师也要注意不能太过,不能让学生思维太过发散而偏题。
2.注重提问和引导技巧
在课上,老师的提问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检验上节课或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少有老师将提问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思考,衔接教学步骤的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的提问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学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收获很多。扮演教师的一方可以加强自己的提问技巧,扮演学生的那一方可以用情境代入的方式站在小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更利于今后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把握。
3.适当的实验搭配教学
在科学这一门课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老师的示范性试验一旦有误,学生就很有可能将错误的实验方法记在脑中,就算是以后改正过来,思维依然混乱。不当的实验还有可能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千万不能马虎。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自身的实验过程,在实验中规范操作,在保证科学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对于那些具有安全隐患的实验,最好使用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
三、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网页设计;微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222-02
网页设计,属于计算机实操类课程。由于网页设计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编程和设计技巧,因此,如果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将难以达到。微课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很难回忆教师当时的讲课的全部过程,而微课程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发送到网络或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内容。
从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要想做好网页设计教学工作,我们就要积极应用微课教学理念,微课主要使用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具有时间短、流 畅,如真实操作的特点。
1 网页设计开展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从网页设计课程的实际难度和重要程度来看,开展微课教学不但是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措 施。开展微课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教学效果需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室通过投影仪PPT演示或者在机房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如红蜘蛛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
通过投影仪PPT演示教学效果是最不理想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室没有人手一台电脑,讲起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容易分心,最后会对网页设计失去兴趣。
红蜘蛛教学软件可以直接将教师机的操作画面实时转播到学生机,可以看到每一步的操作方法,相对投影仪PPT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但也存在教师一次演示,学生无法记住所有的操作细节,不能够掌握所讲内容,在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因每一步的操作步骤没记住,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作业。
从当前网页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来看,由于网页设计课程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需教师采取较为先进妥善的教学方式教学,微课无疑是当前比较适合的教学方式。
2)实施微课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打破了学习地点与时间的限制,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微课的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来设计的,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学习,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2目前国内微课的问题
虽然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优势,迅速掀起微课学习热潮,但微课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很短,从2010年出现到2014年大热,短短几年时间,各式各样的微课比赛一窝蜂地制作,由于发展时间过于仓促, 现在微课也出现各种的问题。
2.1 微课开发片面化
微课的开发都比较片面,不系统。教师对微课概念的理解可能五花八门,也可能出于教研或竞赛等其他原因制作一个或几个微课,即使把这些制作好的微课放在网络资源平台上共享给学生,其作用和意义都不大,因为在这么多零碎的资源里学生很难查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且很多微课展示平台连搜索功能都没有,这样的微课开发就成了摆设,成了面子工程。
2.3 没有跟教材相互配套
微课内容没有跟教材相互配套起来,那么学生使用起来效果就大打折扣,学生也会有种脱节的感觉。何况现在的学生,学习知识还是有些被动的,让他们在课前课后去互联网找微课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不现实。
2.3 制作微课的内容仓促
很多微课的制作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缺乏优秀的教学设计,较多的微课制作内容强硬压缩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造成制作内容仓促,制作的微课表达不到位的情况。
2.4 制作微课的时间过长
以Dreamweaver CS5网页设计来说,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做完,可能要25分钟以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15分钟已经超过人观看学习视频的忍耐程度,讲课内容可能还没有深入阐述,对于这类的课程的微课制作, 应该从如何平衡时间与内容的关系,以更合理的形式来展现内容。
3解决以上问题方案
与教材整系列配套的微课优势:
1) 系统化开发微课
2) 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分章,分节,分案例来开发微课视频,便于学生查找。有利于学生高效自主进行视频学习和练习测试,并将学习中的疑问建议反馈给老师。
2)跟教材相互配套
与教材配套,与课堂教学不脱节,由教师提供整套微课,省略学生盲目在网络上查找环节,把基础打好了才谈得上提高,再到网络上找综合案例提高拓展也为时不迟。
3)资源丰富,有条不紊
以教材:《Adobe Dreamweaver CS6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基础教程(1CD)》为例,该教材一共13章,92节,其中有12个实训案例, 10个课后习题。可以分两部分开发, 第一部分是分章开发课堂案例微课开发,第二部分是实训案例微课开发,第三部分是课后练习微课开发,从方向至少可开发200个微课视频,但是在现在我们不是要研究做多少个案例的微课,而是要研究怎样才能发挥微课最大的功效,实现高质量的微课教学,提出一个比微课更进一步的新概念--“微点”。
4 “微点”
由于微课的优点在小而精,有时一个课堂网页项目设计,无法控制在10分钟之内完成,如果强硬加塞压缩录制,就失去微课原来的意义,不能发挥微课的作用。针对这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把课堂网页项目分为几个或多个知识点,按知识点一个一个来录制微课视频,我称作这样的微课形式,叫“微点”, 有时微到 一个知识的难点可以用1分钟不到就解决掉。如《Adobe Dreamweaver CS6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基础教程(1CD)》第4章第三节在网页中插入特殊元素 ,只用了短短的1分钟,就把特殊符号、日期和时间、注释、水平线的添加方法讲清楚了,录制的视频也只有3 MB左右,打开观看很方便。
本书200个案例,每个案例至少有3个的知识点,按最不少的三个来计算,可以制作333个“微点”知识,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了教师个人荣誉的比赛而去制作几个零碎的微课。
本人在 “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资源设计中应用“微点”的理念,开发了《网页制作》单一知识点“微点”课堂。如第2章 创建并管理站点-第4节 实训案例:站点的创建 ,把实训案例中的每个建站流程进行知识要点分解,对重点难点知识点配备单一知识点“微点”视频,只要学生哪个知识点不明白,就可以单击“微点”视频进行学习辅导。
5与教材配套“微点”的深度应用
课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对新知识的需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微课视频,为新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也可以提前自选章节内容学习。
课中:教师一般会先示范操作一遍步骤,但是一个班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难免有些学生记不住某个操作步骤或不理解其中一两个知识点,一个班级的学生,少则二三十个,多则六十多个,碰到小小问题都要找老师是不现实的,课堂上只有一个老师也忙不过来,那学生可能就耽搁在那个知识点或操作步骤上,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有了配套的教材“微点”视频,学生就可以在自己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上去观看“微点”视频,及时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
课后: “微点”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使用,如果在课堂时间没有掌握,利用课后时间,自己观看微课视频,把没弄明白的知识点弄明白。
参考文献:
[1] 赵Z.平面广告设计的微课教学[J].艺术科技,2014(7).
在新疆兵团导游服务中心导游总数为2573人,其中初级导游2409人,中级导游153人,高级导游11人。在中央下放的《导游员管理办法》中规定:持证导游人员必须参加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年审培训,累计学习学时在56课时以上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达到合格要求。为保证导游人员年审的培训,以前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集中找时间地点培训,采取培训的方法有课堂讲授、直观教学。面对新疆淡旺季旅游的变化,如今的新疆导游在12月到来年4月这段时间里,新疆导游在外地带团或带领队,时间上不太合适;而新疆还有很大一部导游是各大院校的学生,集中年审放在培训放在这段时间是不合适的;还有一部从事其他职业的导游,认为在以往的年审培训中只是一种过堂的形式。对于有的行政机构之前已使用简单的网上年审培训,部分导游反映讲的东西枯燥,时间长,知识上团不适用等情况。因此针对以上收集调研情况,新疆兵团旅游局对导游网上年审培训的课程开发进行研究,认为只有创新导游的年审培训思路,才能使网上课程开发取得成效。
一、确定年审课程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新疆导游的职业特点,选用“宽基础,活模块,用的着”的课程模式,经过调查得出不同等级和年限导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网上的教学课程,建立了三大模块“导游知识”、“导游提升”、“拓展课程”三大块,其中根据相应的模块加入了相应的课程内容,搭起网上授课的骨架。
二、课程内容对导游需求的调研
在调研中对于导游年审知识更新方面,31%的导游表示非常希望讲解方面提高,23%的导游表示解决业务服务的困惑,39%的导游表示非常希望在工作之余继续获取更多的知识, 7%表示年审知识讲的太浅无所谓。很多导游希望加入一些业务知识和实际中能用得上的知识,还有导游希望借鉴优秀导游的讲解,互相学习。
三、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运用创新
(一)课程内容优化,加入实用内容
在年审中借鉴导游大赛优秀导游的讲解,制作视频互相学习;在导游才艺方面制作视频,供导游上团适用,丰富带团知识,其中对新旅游法的解读制作了专门的专题内容。在2015年加入了全国优秀导游的讲座内容,极大丰富了导游的视野。
(二)视频时间方面缩短,变成小的片段
对与人的注意力通常是在40分钟-50分钟,以往视频都在1小时以上,使人感觉分疲劳,影响了导游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将这些视频制成小的片段,设置了5分钟做提示点击,点击后继续收看视频,导游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避免很多导游盲目的在网上挂机,增加了导游的兴趣观看,也保证了年审的效果。
(三)创新和改进
在2014年导游年审之后进行问卷调查,2015年内容调整,根据需求增加了佛教导游词的创作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年审之后继续调查,来年继续改进,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开发。
四、课程评价内容满意度调查
(一)存在问题
1、由于课程开发还不成熟,缺乏互动培训。
对与优秀导游讲授旅游文化、讲解技巧、旅游线路、服务质量等知识,收看视频的导游可能存在一些对优秀导游的提问和沟通,或者是自己的分享无法表达出来,缺乏互动。
2、课程视频还没有做到精致
目前有些视频时间短,制作技术还达不到,尽管时间缩短,但有些视频时间还是长,对于现在导游来说,喜欢高效率的学习,为此达还不到他们的期望。
3、导游年审培训缺乏专业职业化的师资力量。
有的教师是科班出身往往旅游各大院校的教师, 比较偏重书本理论知识, 实际工作的经验少;有的教师是从事导游实际工作的经验丰富的老导游,但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导游专业教育很多历史、地理、外语、经济等知识无法深入去讲授,而在新疆对于有专业知识和具备丰富经验的师资比较少,师资力量单薄。
(二)对策研究
1、对于导游年审后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根据远程网络实现,比如微博、QQ、微信等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实现沟通和互相学习。
2、对于精致的课程提高质量和缩短时间,可采用现在流行的“微课”,进行集中讲授技巧或者来解决导游的问题,这还需要不断的创新进行开发和研究。
3、加强和高职院校还有社会优秀导游选聘优秀师资。师资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实用性、实战性知识与技能培训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需要寻找到导游培训的教师既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同时又是优秀的导游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讲课质量。
关键词:网络教室;翻译教学;互动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指挥者、评判者,学生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是接受者,两者关系非常单一。翻译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培养语言传达的意识,理解作者,把自己放在与读者交流的位置上。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更加要求我们加快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营造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既充当译者又充当读者的环境中掌握翻译的要旨,领悟翻译实质,而不是用些机械的规则去限制他们,单纯地评判他们的译文。我们应该利用并优化网络的实时性,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考察学生综合性的语言技能的标尺之一,是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但在传统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界限仍旧明显,采用的是“一言堂”式的方式,学生只是给某一位读者翻译,那就是老师。老师的观点、评判言论非常权威。一般来说,教师先讲解翻译的技巧,然后做翻译练习,再将学生讨论的问题收集起来,由老师给予讲解或讲评,但问题在于许多疑难点是在翻译转换的过程中发现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翻译过程无法公开化,更难以进行充分的适时交流,教师也无法了解到学生遇到的具有典型意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学生之间更是难以通过交谈互相学习。
二、网络翻译教学的优势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网络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教师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充当的是有效信息的提供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监督者、管理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箱、微信、微博、博客等多种网络渠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效果反馈。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网络翻译教学具备以下优势:(1)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有作业、课外实践、论坛发表的评论等语言文字信息,收录进学习者个人语料库。(2)在线翻译工具的丰富和及时更新让网上翻译教学实践具备可行性和适时性。(3)翻译教学网站在教学中所展现的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交互性和生动性是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而且通过相关网站链接,使教学更具系统化和有效性。(4)网络辅助翻译教学,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了授课强度,有利于教师备课和业务提高。
三、如何将网络运用到翻译教学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教室已颇具规模,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大学。什么是网络教室?这些教室是由若干台学生用的电脑、教师主机、服务器和控制台以及教学网络软件构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脑上国际互联网,可以点击“网上邻居”联网。学生可以通过互发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的方式相互调看作业。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他们接受教师布置的翻译任务,之后可以参加同学间的译文评判和讨论,这样的学习模式是即时性的、开放的、活跃的。教师可通过主机讲课,可以在局域网上监看学生的作业和收发、批阅作业。大家可以公开展示自己的翻译过程,用文字的方式讨论,切磋翻译技巧和所遇到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在线翻译、在线字典等工具。整个过程是交叉式、自由式的。教师更多地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而不仅仅是个施教者。
丁往道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译者不能忽视读者的存在,生搬硬套规则,而犯了翻译病。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去理解翻译的过程。“忠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合适宜呢?是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译呢?
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可以随时随意监看某个学生的翻译过程。即可以调出其译文在全班讲评,表扬学生翻译的精彩,也可以提示其他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这种修改在翻译教学中极其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在不影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观察并发现学生翻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网络环境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这种网络模式的学习,提高了自身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拓展了视野,有效地激发了翻译学习的积极性。
归纳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网络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构建自己的语料库。在讲授某一文的翻译时可以随时调出相关的名作、范文,让他们谈谈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2.对待学生要以表扬为主,对待其译文精彩之处和取得进步的学生可以用网上公榜的方式及时肯定。
3.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让学生的译文与名家的作品作比较,然后总结心得体会。
4.让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让学生相互批改,从同学那里获得启发,有时这比教师的说教意义更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很多教师都感到使用电脑教学的迫切性,但面对新东西一时之间往往难以下手,甚至是难以适应,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焦虑感和畏惧感。因此在网络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应或多或少考虑并结合当前学校及学生的状况。
如果学生程度比较好,一个星期四节英语课,那么可以采取隔周二节网络教学课的方式;一个星期六节英语课,可以每周二节网络教学课的方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译练习基础之上的。一般而言,每星期200~300字左右的小篇章,每学期1~2篇大文章较为合适。
事实上,通过网络进行的翻译教学为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环境中,教师可以在面对面授课和网络授课这两种方式之间随意转换,既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授课,也可以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这种相互转换的方式可以给大家一种新鲜感,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所以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在翻译教学中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翻译教学活动中沟通的桥梁,使课堂翻译教学再也不会枯燥无味。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技巧[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80-85.
[2]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56-58.
[3]Research,puters and writing theory[C].New York: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90:7-16.
[4]宋志平.关于翻译教学的反思[J].上海科技翻译,1999(4):10-12.
摘 要:面对“微”教学实践迅速发展的现状,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BOPPPS模型的内涵及其与微课教学之间的结合点,提出采用BOPPPS模型组织微课教学,将BOPPPS模型应用到MOOC小节制作和翻转课堂知识点讲授短视频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强调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通过“魔术与数学”微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阐述如何在微课中运用BOPPPS模型。
关键词: BOPPPS模型;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0 引 言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员注重知识的罗列和灌输,学员仅限于做听众,缺乏必要的参与和反馈;教学经验比较欠缺的年轻教员在主题引入、课堂组织、效果评测等方面往往缺乏技巧[1]。为了改进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2013年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教员前往加拿大各大高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ISW(instruction skills workshop)和CDI(course design institute)培训[2]。其中,ISW培训的核心内容是BOPPPS教学模型,通过促进教员有意识地使用该模型进行教学实践,协助教员拆解并分析教学过程,寻找教学盲点,进而改善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成为一种新兴发展趋势。将BOPPPS模型应用到微课实践中,对于短期内快速提高年轻教员的课堂设计能力、加强有意识的课堂互动和改善授课效果有很大帮助。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组织的面向军队院校学历教育的新教员培训中,实践环节是基于BOPPPS模型的微课教学演练。参训教员被分为8人一组,每组安排一位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对微课教学实践采取参训教员互评、导师逐一点评的方式。经过摸索和反思,通常参训教员第二次微课实践的教学效果与第一次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1 BOPPPS模型的内涵
BOPPPS模型是北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所推崇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3]。该模型强调有效的课堂设计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教师的授课技能。BOPPPS模型将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概括为基本的6个环节,分别是引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评估(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评估(post-assessment)和小结(summary),简称为BOPPPS。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员须首先明确课程学习目标,然后考虑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及有针对地加强互动,从而促进学员完成面向学习目标的参与式学习,接着评估和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对象、课堂预期等具体情况,灵活完成引入、前评估和总结环节的设计。
BOPPPS模型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蓝图,可操作性强,便于训练。在深入理解和思考该模型各个环节主旨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点的背景和特点,研究课程在各个环节的多种可能展现方式并有意识地加以合理运用,对有效优化课程结构设计,提高教员特别是年轻教员的授课技巧很有帮助。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员可在借鉴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作出合理取舍并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更为灵活实用的教学过程。
2 BOPPPS模型与微课教学
2.1 微课的出现
随着数字媒体、移动通信、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可汗学院、TEDCED、MOOC、SPOC等新型网络课堂模式出现。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形式、思维与认知方式的转变,伴随着开放、共享和个性化的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的碎片化、微型化和主w化发展趋势[4],使得“微”教学实践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微课/微课程的概念。
2.2 BOPPPS模型在微课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目前,微课教学设计尚无定法可依。我们认为,作为教员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基本模式,在以学为中心、参与式学习、基于效果的教学等方面,BOPPPS模型与微课的理念相得益彰,可被有效运用到微课教学演练中。采用BOPPPS模型组织微课教学,尝试将BOPPPS模型应用到MOOC小节制作和翻转课堂知识点讲授短视频中,可在短期内提高课程设计效率和教学效果。
从学习者角度,优质的微课应具备3个要素:吸引力、易懂性和难忘[5]。微课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0min以内[6],因此,在有限的时长中有效设计课程各环节十分重要。以10min时长为例,微课的BOPPPS框架见表1,其中,表中环节2和环节5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微课实践可适当对BOPPPS模型的运用加以调整,如对于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前评估和后评估环节的形式不必局限于教员在视频中的互动,还可以与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答疑等相结合。
3 BOPPPS模型在微课教学案例“魔术与数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但适用于知识、技能或思想的传播,而且可用于教学培训。通过对教员进行微课教学训练并辅以教学录像、同伴互评和专家点评,可在短期内提高年轻教员的教学技能。本节给出通过微课进行基于BOPPPS模型教学实践训练的一个案例,该案例通过演示“15张纸牌”魔术这一趣味性游戏,不仅会展示游戏的玩法,还会揭示游戏背后数学规律的奥妙,提高学员对数学学习的重视,鉴赏到“数学之美”。该微课案例短小精悍、直观且贴切地运用BOPPPS模型,一方面可用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另一方面对探讨如何在微课中运用BOPPPS模型也有借鉴意义。案例设计见表2。
3.1 引 入
通过演示“15张纸牌”魔术引入微课主题。选择该魔术的主要原因是其操作简单且易掌握,适合在时长有限制的微课上进行演示。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增强魔术表现效果,可任选一位学员作为志愿者,配合主讲教员(魔术师)进行演示。魔术表演步骤如下。
(1)由志愿者在一副普通的扑克牌中任取15张不同的纸牌,随意洗牌后,任选一张(此处称之为X)展示给其他学员,并提示其要让魔术师看到所选的X。
(2)魔术师按从右往左依次循环发牌的方式把纸牌分3叠,如图1所示,图中矩形表示纸牌,其上的数字表示发牌顺序;分发完毕,在不看牌面的情况下,由志愿者告诉魔术师X在哪一叠纸牌中。
(3)魔术师将3叠纸牌按顺序依次收起,纸牌背面向上并将含有X的那叠纸牌放最下面。
(4)魔术师由上往下依次分发手里的纸牌,按第2步中的方法分3叠,分发完毕,在不看牌面的情况下,由志愿者告诉魔术师X在哪一叠纸牌中:①如果在第1叠纸牌中,则可判定该叠纸牌最上面一张就是X(在第3.4节中解析)。在不看牌面的情况下,向观众展示(注意:为了障眼,还是将3叠纸牌按顺序依次收起,纸牌背面向上,含有X的那叠纸牌放最下面,从下往上数第5张就是X);②如果X在第2叠纸牌或者第3叠纸牌中,则重复步骤3,按第4步中的方法仍然将纸牌分为3叠,由志愿者告诉魔术师X在哪一叠中:如果在第1叠,这叠纸牌最上面那张就是X,否则在哪一叠纸牌中,该叠纸牌从上往下数第二张就是X(在第3.4节中解析)。
上述步骤的实际操作比较简单且时间可控,教员须在课前多加练习,熟练掌握其玩法,控制游戏节奏并在展示中适当加入表演元素。学员通常会按预期融入其中,并在演示完毕后表示不明白为什么可以找到最初的那张纸牌,极少数情况下,有学生可能了解该魔术,教员可示意其暂时保持安静。展示完毕,教员可以提及有一类魔术,如“会说话的王牌”,靠的并不是精湛的手法、肢体或道具的掩护,也不是“心灵感应”和“透视眼”,而是隐藏的数学原理。
3.2 目 标
在引入微课主题后,教员应明确教学目标是解密“15张纸牌”小魔术,使学员明白隐藏在魔术背后的数学原理,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3 前评估
在解析“15张纸牌”原理之前,教员可以先做一个小调查,提出两个问题:是否听说过“15/21张牌”?会玩“15/21张纸牌”吗?学员的回答一般都是否定,如果有肯定答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员归纳该魔术的数学原理。
3.4 参与式学习
教员可采用图示为主、课件动画为辅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再现“15张牌”魔术中几次发牌过程和目标牌的定位思路;指出该魔术总体上是通过排除法最终定位到X的位置,即每次分发纸牌并由志愿者指认X在哪一叠,实际上是在缩小找牌范围。
第1次发牌后,通过志愿者的提示,目标牌X的定位范围缩小到5张,如图2所示,假设是在第2叠纸牌中,第1或3叠纸牌的后续处理方式相同。
第1次发牌完毕,收起时纸牌背面向上,含X的那叠纸牌放最下面,而发牌又是由上往下依次分发,因此第2次发牌后,如图3(a)所示,如果X在第1叠纸牌中,即可定位到X,如图3(b)所示;或者将找牌范围缩小到2张,如图3(c)所示,不妨设X在第2叠纸牌中,X在第3叠纸牌的情况类似,略。
若出现如图3(c)的情况,则需进行第3次发牌。第3次发牌后,如图4(a)所示。通过志愿者指认X在第2叠纸牌还是第3叠纸牌中,从而确定哪张是X。如图4(b)所示,确定X在第3叠纸牌中,那么X就在自下而上第4张;若在第2叠纸牌中,情况类似,不再赘述。可以看出,最多3次发牌即可精确定位到X。
在上述解析过程中,由志愿者指认纸牌所在叠,这是学员参与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外,须在适当时机采用启发、提问、回答等交互方式,加深学员对原理解析的印象和理解程度。原理解析完毕后,教员点出此处的“魔法”即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强调数学对魔术的重要支撑作用,并结合自然界及生活中的数学,如飞蛾扑火为什么飞行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螺线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5 后评估
在参与式教学结束后,教员可通过以下问题获取学生反馈,达到评价学习效果的目的。
(1)“15张纸牌”中用到了数学的什么思想?如果在前评估中有学员归纳,可对照是否正确。
(2)第2次和第3次分发纸牌前应该注意叠放顺序吗?为什么?
(3)最多经过几次纸牌分发可以定位目标纸牌?
通过第3.4节中的动画演示和讲解,以上问题应该不难回答。
3.6 小 结
在微课小结环节,首先回顾这节课演示了“15张纸牌”,解析了背后的数学原理,接着总结魔术与数学之间的联系,鼓励学员发现“数学之美”并乐在其中,为学员布置课后兴趣作业,让他们练习该魔术的操作,试着给家人或者朋友演示。
4 教学实践效果和体会
采用BOPPPS模型进行微课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利用BOPPPS框架有效组织课堂内容,强调通过教师主导,引导学员主动学习。我们将BOPPPS模型应用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梦课平台MOOC“麒麟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建设中。考虑到该课程受众的专业背景和预备知识有所不同,我们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操作系统简要进化史、操作系统功能、软硬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增强、可靠性增强等小节的设计中,采用类比、案例、图解等方式引入并讲解相关课程内容,以吸引学员注意力,提高其参与度;通过讲课过程中的设问、课堂和课后练习,评估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小节结束前总结本节知识点,必要时简单引入下一节将要讲到的内容。该课程教学内容、老师讲授和听课的线上评价情况为优;BOPPPS模型教学培训中的“魔术与数学”微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受众认为该微课对增加课程互动和学员参与度以及提高学员的数学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目标,采用比较亲和的讲法,设计一些场景并在微课中适当位置设置对前导内容的小结和后续活动的提示,在课件制作中引入贴切的动画、第三方视频、趣味性图片、相关热点事件等,使学员体验到循序渐进、前后一体又寓教于乐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主动性。实践表明,尝试将BOPPPS模型与MOOC小节等微课设计相结合,展开具体教学,有助于使教员更加明确教学目的和注重目标如何达成,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结 语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到MOOC、SPOC等新型网络课堂模式中。我们提出将BOPPPS模型运用到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并通过“魔术与数学”这一微课教学案例进行展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教学实践,研究BOPPPS模型在微课教学中运用的效果评估。
第一作者简介:任怡,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操作系统、虚拟化和代码质量分析技术,。
参考文献:
[1]罗宇, 付绍静, 李暾. 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6): 16-18.
[2]王左利. 国防科大: 活跃课堂从教学技术培训开始[J]. 中国教育网络, 2015(5): 24-25.
[3]Pattison P, Day R.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 handbook for participants[M]. Vancouver: ISW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2006: 3.
[4]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4): 36-42.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用视频的方式呈现要学习的内容,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那微课是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呢?
微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
课堂听讲是大多数高中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有的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有的已经学会了教师讲的内容。由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封闭且不可逆的,一切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握中,教师一旦上完课,学生就不可能再重新听一遍,因此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有跟不上的感觉,今天缺一点,明天少一点,长此以往,学生再也没有了学习的欲望。然而,微课时代的来临,给了学生再来一次的机会。
较之传统课堂上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学习内容,微课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等)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动机,自由地选择怎样学(方法)、什么时候学(时间)、学什么(行为)、在什么地方学(物理环境)、同什么人学(社会)。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实例一:在教学“数系扩充与复数”一节内容前,我建议学生先去看看微课《基于“发明”观点下数学概念教学――以“数系扩充与复数”为例》。
发现是理性地揭示数学规律,发明是创造出新的数学模式。
发明、创造的历程:展现需求―回溯历史―比较验证―发掘完善―分享经验。
……
“发明”类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凸显发明、创造的“历程”,这种“历程”应该与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发明所呈现出来的是历程一致的。
教师让学生在课外观看制作好的微课,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原本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课上的时间则用来解决小组和个人的问题或开展合作探究。这样的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由“课堂讲解+课后巩固练习”教学模式转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互动”的新模式,有效利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微课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除了观看视频学习,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录成视频上传,以便交流。
虽然教师要敢于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敢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一味地宣扬微课教学,将微课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却是大错特错。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用计算机来学习,有时候教师的一个提示也许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而且要掌握计算能力与技巧更需要动手实践,而不是通过看视频。如果在教学中时时处处都用微课,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微课为补充的原则,两者要并肩同行。
微课开辟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
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急需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学校能够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然而,他们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学校教学,回到家里,又该如何自学呢?
高中生的数学假期作业的完成效率往往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课程难度大,主要知识点被遗忘,不会做的无人辅导,做了的不知对错,从而没有成就感是主要原因。因此,家庭作业的完成和批阅已成为困扰学校教师的一大教学问题。
实例二:本周布置家庭作业,为了让学生都能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我采取新的作业形式――规定一个时间让所有学生将作业拍照提交到QQ邮箱,可以备注哪几题不会做。教师通过适当整理后给出文字版作业答案,并将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全部或部分微课。上页图为其中一道例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成绩,而且能避免教师因课堂时间或效率限制纠结作业是全部讲评还是部分讲评,以及讲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可能借着微课而沉迷于计算机,且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网络,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计算机,所以微课不应成为学生家庭的负担,它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内涵之一。莫以教育之名,行经济绑架之实。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以纸质作业为主阵地,以微课作为传统家庭作业的辅助,才能收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微课勾勒了未来教育的蓝图
最近,一则“芬兰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的新闻非常火爆,大意为:从现在开始,赫尔辛基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课等;他们的课程将会是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等这样贴近现实、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题式教学。是的,全球都在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我们当然也不容落后。但是学习发展的方向到底在哪儿?未来学习到底是什么模样?新技术及前瞻性的学习模式如何帮助我们开发新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式,来补充传统的教室课程?
解读新课程理念后,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个核心词语就是“以人为本”。一切教学观的宗旨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目标,培养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我们站在文化价值观上思考,那么课堂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就是试图让大家获取一种生活和生命的方式,促使每个人都赢得积极、自主、健康的发展能力,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在重新定义未来学习的发展方向时,希望能涵盖可移动学习、可合作学习、可终身学习等方面,而微课恰好能满足所有要求。
实例三:我们近期正在制作浙江省普通高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寓言背后的数学》系列微课。该课程力图把寓言的文理、事理、哲理和数理集为一体,让学生读完这些寓言后,除了获得相关的文学知识、处世哲理外,还能透过寓言感悟数学思想原理,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草原买地”与“等周定理”》一文通过“原文”“译文”“隐喻”“数学视角”“思考与提升”“实践活动”6个环节揭示寓言背后的数学现象,体现了“阅读―分析―发现―应用”的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并最终得出了等周定理,即在所有等周的平面封闭图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
【关键词】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理实一体化
一、课程教学突出主线,遵循企业营销实际工作需要
整学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都是以指导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份完整而且有新意的营销策划方案为教学指导思想。这份营销策划方案的最终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40%,期末试卷考核占40%,平时学生考勤和课程表现占20%(实际上策划方案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也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因此考核标准突出了对过程和结果的双重考核标准,能够督促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并最终完成营销策划任务。
根据笔者多年指导学生参与(新加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暨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专业竞赛总决赛的经验,大赛对营销策划方案的内容要求和评分标准都是来自企业营销一线工作的需要,因此和企业对营销人才应具备的营销策划技能是对接的。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遵循大赛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并依据大赛评分标准对学生完成的营销策划方案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二、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安排
因为实践教学可能会到合作企业参观,所以安排课表时笔者和学校教务申请有四节联排的情况,因为周学时为5学时,所以单周4学时分两次教学,主要用于理论教学、企业经典案例和学生策划讨论穿行,双周6学时分两次教学,2学时也是理论教学、企业经典案例和学生策划讨论穿行,另外联排的4学时主要安排集中实训,和理论教学相呼应,指导学生分组案例分析汇报展示、策划任务讨论和组织参观企业等各环节。
市场营销的章节划分一般都源于对菲利普・科特勒大师的营销管理体系,菲利普・科特勒大师的体系就是建立在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过程划分的。因此设定各部分实训任务是和理论教学内容相吻合的。
讲解第一章市场营销导论时,一方面通过最新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讲解基本概念,搭好今后进行营销策划的脚手架。例如今年上课时,我讲到市场概念时介绍当前中日政治关系紧张,但日本不能不考虑中国消费者市场,并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讲解市场概念的重要,同时介绍这个节目的推出是受到市场营销环境影响,为第二章学习打基础。大多数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节目积极参与讨论。然后又在学习了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时,给学生播放了视频《奔驰的快与慢》,学生通过奔驰的故事对市场营销观念的重要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同时因为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还是刚接触到皮毛,因此实践教学更多地让学生学习优秀的策划案例。因此除了安排新颖有趣的企业营销策划案例外,笔者在前几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专业竞赛总决赛时,大赛组委会提供过一本国际比赛的案例和一些相应的PPT。笔者所在校区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因此笔者提前复印好参加国际比赛的成功策划案例,给每组学生发一份案例,由他们进行翻译,并做成中文PPT,介绍给其他组同学,大家一起讨论每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和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学生在翻译、做PPT、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对市场营销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并掌握了营销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中一方面穿插一些著名企业的经典案例讲解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今年授课时结合正在召开的两会、打车软件补贴竞争和余额宝的冬天会不会来等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给学生播放了视频《“肯爷”啃“麦叔》,由学生指出对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营销策略制定产生影响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热点讨论、视频赏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这时组织各组学生思考策划什么样的产品,或是进入哪个行业领域?对所在行业做环境分析,分析本组营销策划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例如今年上课时,有一个小组打算做火锅,其他小组成员就问你们怎么和竞争对手如小肥羊、海底捞抢占市场份额,竞争对手这一微观环境就需要这个小组认真思考,是迎难而上还是进行其他产品的策划。另外一个小组想做和电脑系统完全兼容的手机系统,其他小组成员就给他们提建议,说这只是你们的一个点子,你们首先需要找懂技术的人员看技术上是否可行,这就是看科技环境是否支持这一产品。通过这一次课的讨论,同学们清楚地意识到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一节课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教师讲课的效果。
第三章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和第四章市场调研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专门的《消费者心理分析》和《市场调研》课程讲解内容,因此只是给学生串讲,帮助学生理解其他课程对完成营销策划方案的辅助作用。在这两章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翻译优秀策划方案进行策划书的展示交流,大家分析每一个策划方案的优点、自己进行营销策划时值得学习借鉴之处,重点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市场调研对整个策划方案的作用,这样大量的案例分析讨论对于今后他们独立开展营销策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章STP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引用著名企业的经典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目标市场定位对企业营销的至关重要性。在这章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实地参观,了解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对自己的营销策划方案进行目标定位。去年实践教学时,有一个小组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分析,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市场定位。这一组进行营销策划是他们的原创设计,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做明星周边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围绕“东方神起”这一韩国演唱组合为主题进行创作,目标顾客群定位东方神起的歌迷,推出有意思、有个性的产品;第二类是主要推出自主设计产品,即从最初设计概念到实体产品版权均归他们品牌所有,目标顾客群定位在具有小资情结的人群。
第六章至第十章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这部分,更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独立完成策略策划。前期的大量案例翻译、做PPT、分析讨论和企业实地参观,学生们已经从优秀案例中积累了很多知识和技巧,现在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大好时机。之前提到的做原创设计这一组,他们在设计自己品牌LOGO时,整个LOGO由其中两个学生英文名字组合而成,取两人英文名字首字母拼合出ME,谐音“蜜”,闺蜜、甜蜜之意,红色桃心意为ME的诚意,希望ME的产品能给顾客带来温馨的感觉。他们的原创产品主要有明信片、卡贴、卡通手绘贴画、DVD光盘盘面、马克杯、软面笔记本(后面两种产品因为成本偏高,他们不作为基本产品售卖,只是为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订制)。这一组在进行营销策划时把他们的方案付诸实践,以淘宝网店销售为主,实体店代卖为辅。通过三个月的运营,他们的淘宝销售量维持较好的状态,基本能保持每天都有订单,但对于实体店销售很不理想,两家实体店总共卖出4张。实体店的位置他们选在青年沟天丰利商场,他们分析认为实体店的位置选择上有问题,因此他们将精力主要放在淘宝网店上。价格策略,他们先选择的是淘宝某个专门印刷明信片的店铺,质量不错,但是每张0.8元的成本价格较贵。经过与店铺老板的沟通,并告知真实情况后,店铺老板比较支持他们,将每张明信片印刷降到0.5元。前期他们印刷了150张进行网店的首次运营。通过他们与顾客的交流,对方建议我换一种纸,因此我联系了另外一家工厂及进行印刷,但对方有数量的上的要求,因此我准备了40种明信片样子、5种卡通手绘贴纸以及店铺名片进行印刷。总计1200元。他们考虑了运费问题,将明信片的价格初步定为1.6元,产品本身的价格就要比运费低很多,所以希望可以通过产品的略低价格来平衡顾客高运费的感觉。后来他们为了可以尽快收回成本,将原来的1.6元提高到1.8元――2元。因为是淘宝网店,所以他们利用新浪微博、豆瓣这样的网络平台来进行宣传,并利用微博进行了三次原创明信片抽奖。淘宝店铺有任何新产品信息、优惠信息都将通过微博。除此之外,他们在每个订单包裹中附有他们自己设计的ME名片以及手写卡片,上面会标明店铺LOGO、网址以及店铺的广告宣传语,方便消费者收藏。通过课程学习期间三个多月的运营,他们的淘宝店铺实打实地升成了一钻。上学期市场营销课实践教学时,有一组学生是进行文玩产品策划,他们选择了微信朋友圈平台推广,效果也还不错。
三、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效果
关键词:微课 计算机基础 教学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39-02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是各大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社会、各大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都来自于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需求,高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技术形式进行改革。微课教学作为信息化教育的新起之秀,有着明显针对性强、短小精悍以及资源广泛的教学优势,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自身能力优势中满足自己不同层面的知识需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微课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状况,同时创新设计教学方案,调查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综合能力不断探究。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大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迎合社会职场的需求,具备计算机熟练利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技能。笔者根据各大高校的教学实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目前,各大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理论和实际操作,其中课程教学的操作技能也仅仅是Windows,office等办公软件以及简单的网络操作基础,不涉及那些高级的办公软件操作,所以学生最后的课程测试也只是会一点操作皮毛,编译程序,实验数据的程序化分析等都无法独自完成。再有学校对于操作课程的学习时间不多,学生的自主性不高,造成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而现在的企业单位都是在学生就职开始就需要熟练的操作各种常用软件,独立掌握各软件的应用技巧以及快速学习运用工作中新的软件。当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无法兼顾到以上内容,所以就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与社会、各大企业的技术需求产生较大差距。
2)教学模式单一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针对教师为主的强制灌输教学,计算机课程内容本来就繁复难懂、操作性强,而教师就只是利用多媒体授课讲解,教师单纯进行地计算机操作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未康靥教师授课,这样会使得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难以掌握教学内容,从而缺少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基本操作时学生不能及时地进行学习演练,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就算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指导也会让学生在练习过程的频繁失败下降低学习热情,最后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3)学生的层次差别大,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各大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区域,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有些学生提早接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计算机的一些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所了解,而另一些学生则对计算机的接触不多,他们对计算机的具体操作会感到陌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会跟不上,觉得教学内容难度过大,而部分学生则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忽视课程教学,形成两极分化的教学现象。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压力也随之增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降低,最后影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的难度增大。
3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微课”的特点
3.1“微课”的含义
“微课”一词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首次提出,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教学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与学生互动教学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的教学视频,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课件、教学课堂设计、教学测试点评等不同形式的教学辅助资源,它们之间以一种组织形式构建一个主题突出,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的“小环境”。微课的视频教学只有5-10分钟,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同时微课教学还具有主题突出和易补充的半结构资源体系等特点。
相较于目前热度很高到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有明显的教学区别,慕课教学针对的是一些没有时间和环境并有学习需求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它有完整地教学体系,明确的平台开课、结课时间,还有智能化的学习测试。翻转课堂主要是将课堂中心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学生通过课外的知识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与学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所以其发展运用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3.2“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行性
1)微课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微课教学具有可重复性,学生能够在课后重复观看视频学习课程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会更加容易获得教学资源,通过改变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微课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是枯燥乏味,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高效率的吸取课堂知识点。微课课堂就是简短的几分钟视频教学,这种教学时间短,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有效融入到视频教学中,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微课教学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师长时间讲课不同,所以学生不会感觉枯燥、知识难懂,这样也容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微课对传统教学课堂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繁多难懂,所以教师在讲解复杂的知识点时可以运用微课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点分成几个小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每一节微课讲解一个知识点,这样使得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任务等形成一个联系网,将教学课堂设计为一个内容完整,主题突出的结构型资源环境。所以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起到了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4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构建计算机基础的微课教学系统结构
目前,各大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原理、软件知识等,由于每个部分的知识都繁多复杂,教师可以根据每个部分的重点、疑难点制作微课教学结构。笔者挑出了几个教学内容,根据每个部分的侧重点构建了计算机基础的微课教学系统结构。
4.2微课的制作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对知识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对其的学习理解难度很大,所以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将知识点的讲解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这样学生更容易吸收课堂内容,教师的语言风格可以偏向生活化,对于一些例题知识点的讲解可以加入一些实际生活的元素,学生又因为信息化社会文化的熏陶,这样的风格讲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微课视频制作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专业学习的必要性,这样对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有难度的计算机程序编译或者有价值的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挑战性和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4.3采用微课教学的课堂安排
以微课为中心的课程可分为视频观看、学习讨论、教师讲解、总结评价等部分,首先是视频观看,视频的时间保证在5-10分钟,视频内容是针对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难点、重点的讲解,同时可以包含一些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发展的拓展,视频讲解会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走向,之后就是学生的问题讨论、自主讲说,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按照班级人数分成小组,一般4-5人,然后根据教师布置的讨论课题,让各个小组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讨论,教师要注意均衡学生讨论的问题,指引学生在所学的内容上发言、讨论、深入,避免学生们过分关注一个问题,最后每个小组分别讲说自己的讨论结果,随之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和纠正,并对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再次强调解答,或者播发视频,让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堂的知识点并对本次各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课后更深入的理解课堂的重点、难点,做到实际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4微课资源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疑难点多,操作应用性强,课堂上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课外的自主学习资源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视频讲解,如果不将视频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利用就构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微课视频都是有连贯性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可以相互结合学习,所以建设一个开放性的资源平台,让学生能够同步到课程学习,并且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对应课程内容计算机的操作练习,或者根据每个章节设置章节小考,将计算机的操作练习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关的软件作品。比如让学生收集专业实验数据,运用Excel进行图表的分析绘制并进行加工制作,最后以PPT或者其他文档的形式体现,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专业的结果分析上,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构建微课的开放性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了监控的作用,方便教师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指导纠正。
5 结束语
基于笔者对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研究讨论,我们了解到这样的改革模式是可行的,其中学生为课堂中心,教师成为学习引导者,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但是教学改革之路,没有终点,在信息技术风靡的时代,微课的教学模式还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探讨,还有其他科学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燕. 基于微n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2] 田贞.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电子测试,2013(24):148-149.
[3] 吴杰,张立荣. 微课教学效果研究――以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