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第1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2-0232-01

大学生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大众热点话题,而作为学生在校情况凭证的学生档案,也存在诸多不全面、不准确、不真实等诚信问题,给学校及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麻烦。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高校学生档案的诚信管理。下面,文章就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诚信方面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就其如何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渗透和加强诚信教育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诚信水平。

1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

1.1内容单一导致学生档案缺乏参考价值

我国大部分高校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只涉及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入学登记表、招生报名表、学籍入册表、成绩记载表等),对学生的家庭历史、社会关系、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记录不全,对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也往往是一些教条式、模式化的良好评价,不能真实、完全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情况,也大大降低了学生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可信度。

1.2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不足

由于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疏于重视,导致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充分的诚信意识,在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时,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不高,不能严格、有效的遵循学校的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学生档案的归档记录时常出现更新不及时、记录错误、漏记等问题,有些管理人员甚至为了个人私利打开“方便之门”,为部分学生篡改档案内容,从而造成学生档案管理的不科学、不可靠。

1.3缺乏健全有效的学生档案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只是对科研、教学、人事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进行监督审查,而忽视了对学生档案管理的监管,导致学生档案的归档资料存在许多诸如材料不全、内容失真、记录错误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档案的可信度和真实性,不仅导致学生档案丧失了最基本的意义和价值,也使得许多用人单位对应招学生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诚信教育的措施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将诚信教育引入学生档案管理,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诚信水平,从而更好的确保学生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2.1树立诚信档案观念

各地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档案诚信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充分了解和认识诚信档案的重要性,积极提高管理人员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诚信意识,牢固树立诚信档案观念,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政治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诚信原则真正贯彻落实到整个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诚信水平。

2.2改革大学生档案内容

各级高校在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大力加强对学生档案归档材料的改革和优化,积极改变和摒弃传统教条化、模式化的归档模式,提高学生档案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原有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诚信、思想、道德、个性、素质、特长、技能、潜质、心理以及综合能力等内容纳入到归档材料中来,扩大学生档案的材料内容。同时,还要严把材料审核关,坚决贯彻事实就是的管理原则,严明材料真伪,坚决杜绝虚假文件,从而真正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可信度。

2.3加强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

各地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机制的建设工作,让大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对其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品行表现以及经济状况等进行追踪记录,并在学生档案中将其结果材料进行定时更新。同时,还要积极提高诚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并将其同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并联,实现两者之间高度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更加全面、及时、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诚信情况。

2.4加强对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的应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是目前我国各类大学通用的学生档案查询管理系统,而其中的“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也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惟一全国性人才数据库。因此,各地高校应该积极加强对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的应用,将学生诚信档案并入该数据库中,从而有效丰富了大学生的电子档案信息,也使得高等院校及社会用人单位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查询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真实的情况。

结语

总之,高校应该顺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积极加强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机制,提高学生档案诚信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使之能够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高校教育办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小华.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渗透诚信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4):53-54.

[2]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1):25-30.

[3]赵华龙.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7):78-79.

[4]尹恒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与诚信教育[J].兰台世界,2013(08):66-67.

第2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情景重现;问题嵌入;批判性思维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它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来深刻理解问题,采用对话、讨论、启发的教学方式来揭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总结结论,以更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情景模拟、换位思考、脑力激荡、思辨求知等优点,在实践中大获成功,被广泛应用。 营销学是实践性很极的学科,它的核心知识点都来自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对象如具备一定的营销实践知识、体会,则有益于理解营销理论,也能更深度分析案例,提出有思辨性的真知灼见。但学生恰恰短板于营销实践、欠缺于营销体会。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表达实践”的教学案例,来弥补学生的实践短板,锤炼学生的实战技能,而不是流于表面,泛泛而谈。

一、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选取

1、突出国产案例,弱化国际案例。

案例教学法源于国外,其案例的取材、设计、教学应用已相当成熟。许多教师乐于将国外案例照搬引入国内课堂,这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案例素材的文化背景显著不同, 学生无法基于本国的商业环境来理解国外企业事件的发展、演化。其次,时间的滞后性。国外的案例从撰写、修葺、出版、翻译到引入国内……经历了多个环节,实际应用时某些案例的背景已然变化,从而不合时宜。因此,在营销案例教学中,本土案例要优先于国外案例。

2、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案例选材的内核。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所有的营销理论都基于此而展开。作为市场经济更具有自由化、竞争性、非政府的干预性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营销理论的实践者、浓缩者、体现者。他们的营销决策更多地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而不是其他。以他们为主题,将有助于学生善用营销理论,引发学生对企业过去的商业事件成败的讨论,对企业未来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3、基于高校所在地的区域化、本土化案例。

中国不同地域的商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区域的比较优势、风土人情、商业亚文化都显著不同。因此,以高校所在区域性的商业企业为案例,将有助于学生对当地的经济环境开展分析研究。本人在云南高校任教,基于本土考量,在课堂中引入云南白药牙膏的市场定位:分析其定位高端的理由?为什么成功?未来的产品策略等。这是成功的定位。也对比分析昆明本地“开窍”核桃油,起始于“贵得有理由”的销售主张一炮走红,之后又因何走下坡路,最终归于沉寂。从教学反响来看实效明显。

(二)案例设计

1、“拿来主义”+“二次修饰”

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公开出版物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各种案例素材。为丰富教学内容,大可采用“拿来主义”。但是,这些资料与教学性案例要求仍有不同:资料主题与教学主题不匹配、素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素材叙事风格与教学案例要求的落差性。这都使得在实际使用二手资料时一定要经过教学者的二次加工和再创作。需要明晰案例主题,围绕主题组织案例素材;将问题揉入案例内容之中,同时注意案例的叙事方式,使学生能真正情景浸入、换位思考。

2、紧扣创业者、企业家的所思、所想、所困,体现“人”的精神。

营销案例通常是讲述某种商业环境之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威胁,不同企业在面对相类似情景之下的不同抉择,依结果论英雄。实际情况是:企业之间本身的资源条件各不相同,企业决策者的气质、风险偏好有差异,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切记不要脱离企业中的人(创业者和企业主)来只谈企业的决策,发展战略。这不利于学生体会创业者的艰辛,也不利于学生发现他们人性中的弱点,而这恰恰也存在于学生自身。案例叙事紧扣创业者、企业主的所思、所想、所困,体现“人”的精神,使学生能一幕幕见证企业主的成长过程,企业的由小及大。这如同是对学生最好的职场教育和个人创业前的洗礼

二、案例讲解:情景重现+问题嵌入

(一)情景重现

案例讲解讲求情景重现,以逼真的方式模拟商业场景。它注重企业活动的故事性、生动性,体现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之下寻求革新、突破的勇气与决断。在此,教师是案例的陈述者,同时也是导演,他引导学生进入剧情。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全情参与,取决于精彩的剧本,而不是一些事实的罗列。比如,在讲解分众传媒案例时,笔者将案例素材进行故事化的加工,讲述江南春大学爱好诗作、在广告公司兼职助学,发挥创意专长,挣得“第一桶金”。霸气地提出:在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毕业后创办广告公司。在不利的商业局面之下,突出重围,发现楼道电梯间广告位的价值,从而开创广告新媒体。之后,与聚众跑马圈地的商战与和解,在美国上市。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身临其境般地换位思考:体察商业现实、盘点企业资源,遵循企业主脚步,为他的成功喝采,为他错失机遇而叹惜。

第3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社会化日益明显,各种商业性质的商店、饭店、网吧等遍布校园及周边地区,校园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大学生的安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是指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尊严依法不受侵害、不临危险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法侵害、自然灾害、自伤自残等事件都会伤害身体甚至剥夺生命。在任何情况下,大学生都要把人身安全作为安全的最高原则。

(二)财产安全

近年来,侵财案件的发生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带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侵财案的发生。要求学习反盗窃、反诈骗、反敲诈勒索等方面的内容。

(三)消防安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要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

(四)食品安全

在大学的周边以及校园内,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食品安全的知识,一旦食用了一些有问题的食品,便可能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习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大学生遭遇的交通安全事故呈增长趋势。要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交通意识。

(六)心理安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在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可能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七)社交安全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及大学生与其他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心理发展阶段,有迫切的社交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同学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比较单纯,轻易地相信别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习交友聚会、社团活动和公共活动等有关社交安全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八)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网络有强大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很多大学生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容易被不良信息侵蚀思想精神或遭受人身财产的损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也是当今高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九)求职安全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许多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求职上当,导致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的还危及生命安全。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求职安全教育,增强求职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十)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十一)预防犯罪

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校园开放,大学生违法违规现象呈上升态势,大学校园的安全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地遏制犯罪,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和主要类型,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和自觉性。

第4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生涯教育;案例分析

一、校园心理剧的含义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 J.L.Moreno于20世纪 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早期的心理剧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目的,不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 ,而是提供一个场所和氛围,让人们从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达的方式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个体成长,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小学校园情景心理剧,简称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把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范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从操作性角度来说,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从表现形式上说,校园心理剧吸纳了舞剧、音乐 、舞蹈、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 “行为表达技术”。

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团体辅导办法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

二、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剧情介绍:主角刘明天放学回到家,家中突然停电。他才想起妈妈之前多次嘱咐他让他去充电卡,妈妈训斥他时间观念差,拖延成性将导致一事无成。黑暗中,刘明天进入梦境,看到10年后的自己,因为安排好时间而错过了一次重要主持,继而被开除,主持梦想破灭,深受打击。第二天,刘明天由于研学小组汇报准备不足,表现欠佳,令小组成绩落后,组员跟他大吵一架,纷纷指责他的拖延恶习。刘明天频频狡辩和否认,令组员气愤离开。此时,留在报告厅的刘明天刚好听到了优秀校友的讲座,让他有所触动,他深刻地反思自己的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明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刘明天诚恳地组员认错,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他作规划,监督他完成任务,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终在年级展示中,小组成绩成绩优异,刘明天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对未来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造包括:主题的确立,素材的处理,形成剧本。

预防性、发展性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功能,它面对全体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性过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其所呈现的事件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所探讨的话题、故事灵活把握,使其素材、语言、行为表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拖延大作稹氛瓜值木褪歉咧薪锥窝生面临的的典型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对追求梦想欠缺坚定信念这一普遍问题。这一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记录,心理老师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话题带进生涯教育课堂,由学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现和当时的心理冲突和体验,由老师展现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课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资料,都成为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素材。

师生就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使得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的舞台剧。最初形成的剧本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师生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特色的校园心理剧。

(二)人物

校园心理剧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必可少的“人物”――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

指导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心理剧操作技术的教师担任。《拖延大作战》的指导者由心理教师担任,全程参与表演人员的选择、剧前的创作、剧中的陪同、剧后的分享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指导演员明确主题,理解角色和作用;恰当运用心理剧技术组织安排情节;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气氛;把握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指导演员熟悉舞台空间和表演艺术;组织演出团队讨论分享;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等。

主角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本剧主角刘明天正好是由有相应问题的学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气质俱佳,拥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但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最初在参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多次迟到,遭到同伴的斥责。这样的设计,从表演上说,使得剧中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演员们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实;从效果上说,通过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主角可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解决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导者的延伸。本剧中配角任务主要是由同伴推荐推荐,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个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设定,有的作为一个伙伴来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为一个指导者来引导主角发生改变,共同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

观众是心理剧的见证人,也是心理剧的参与者。尤其是同龄观众,戏剧的形式可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使之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达到同辈群体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场景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的熟悉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场景的设置还必须表现紧密围绕主题,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拖延大作战》的场景包含学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学习汇报这一事件作为明线,暗线则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变化,背景设置中包含大家都及其熟悉的校园铃声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表达真实。同时,由于采用了动态的背景,使得场景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观赏性更佳。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个阶段。在暖身阶段,心理老师负责营造安全的氛围,调动参与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回顾上次排演,理解与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状态;在表演阶段,演员按照剧本的框架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艺术表现等进行指导,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事件及场景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一工作由心理老师和专业的戏剧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分享阶段则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师把演员们组织起来,围绕角色感受和心理剧所要表达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使参与人员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对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在校园心理剧排练过程中,学生们由最初接受语言、动作指导,到表演连贯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个个角色更加立体化、更有人情味。

校园心理剧区别于一般舞台剧的重点还在于心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独白、替身、角色互换、生涯幻游等,这些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将心理问题外化,直观的表现问题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例如,本剧中采用的替身技术,即是主角面向观众,替身背对观众,与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双方并无肢体动作的互动,主要使用言语上的交锋,驳斥主角观念中的错误,达到澄清观点,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术在本剧中承担突显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转变的重要作用,是剧中主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四)效果评价

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预见到生涯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在心理剧排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见贤思齐,老师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将角色融入到自身,将剧情与个人生活进行对照,在剧中和生活中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参与校园心理剧过程是一个情绪释放、情感体验、认知冲突的过程,这之后的整理调适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因此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功能得以实现的必备环节。《拖延大作战》的表演者分享的内容不是脱离自己去评价别人,而是分享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和持续的改变。心理教师则负责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主要场合还有心理课、班会、家长会等场合, 这些观众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一场心理剧演出都会引发观众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讨论分享则促使演员和观众共同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园心理剧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学生富于幻想,善于创造,乐于通过角色扮演,未来投射等演绎,用夸张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舞台剧的形式,结合了上述所有表现手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借用角色传达他们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角色的觉醒和行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贯穿了复现生活中的问题,挖掘问题本质,探讨解决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培养生涯规划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大量素材,需要学生们主动在反思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态度立场,从而达到行为调整。校@心理剧的顺利演出,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大家要团结协作,交流和沟通,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团结的品质非常好的时机,是心理互助的过程。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改变师生、亲子交流模式

校园心理剧这种形式再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经由角色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长和老师形象,更加容易打动家长和老师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四、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心理课、专题讲座、班团队活动和各学科渗透教学与心理剧的结合。一方面,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心理课、班会等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节策略。

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问题,不仅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还包括考试焦虑、交往困惑、适应不良等发展性问题,也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

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的观看和讨论,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同时,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条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园心理剧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鲁东大学,2006.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现代教育科学,2007,08:49-50.

3.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教学与管理, 2007,10:44 -45.

4.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 -142.

5.秦娟.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5: 9-12.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9+41.

7.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 现代教育科学,2009,06:60-61.

8.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9.张卫宇.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3,15: 107.

第5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德育;创新

当前,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依托与支持,信息技术早已成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但是,信息技术并非始终只为我们提供便利,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同时也造成了很多弊端。在小学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青睐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复杂,信息技术的大量引入对小学德育教育造成一定压力,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化解信息技术对小学德育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首先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作出阐述,然后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1]。

一、信息技术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是小学教育各种素材的最广泛来源,小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常常需要借助网络信息的辅助,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针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信息技术同样能够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小,其中最大的阻力便是网络信息的来源过于庞杂,大量的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质量好的、思想正向积极的网络信息可以对小学德育教育产生正面影响,但是更多的、网络环境下的不良信息为小学德育教育制造了很多难题。小学生正处在德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很多不良信息缺乏分辨能力,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德育教育行为,才能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而小学生又处在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在小学德育教育阶段形成,因此必须抓住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期,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正向发展。小学教育机构可以针对学生的日常言行加以规范教育,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思想。但是网络信息的庞大而复杂给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阻力,使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常常感到鞭长莫及。小学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生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防范意识,更要时刻监督小学生远离违法犯罪等严重不良信息[2]。

(二)信息技术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正面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一定程度上为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发展创新的契机,因为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十分单一,收获的教育成果非常有限,大量的德育教育工作最终仅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小学生优秀道德素养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全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形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产生的辅助作用,不要同时否定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小学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新模式,让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小学德育教育水平提高的新平台,同时还要积极创新教育策略,尽最大可能降低信息技术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甚至化不利为有利,让信息技术发挥出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最大助力[3]。

二、信息技术环境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创建德育化网络,优化网络教育环境

网络信息的质量虽然良莠不齐且复杂庞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信息都会对小学德育教育产生影响。学生在教学环境下接触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这部分信息的质量完全可以由学校和教师来控制把握。因此,小学教育机构有必要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信息做出优化处理,在网络大环境下为学生搭建一个校园网络平台。该平台要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必须严格筛选剔除掉所有不良信息,确保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都是健康的且积极正向。其次,在优质信息当中,还要根据小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筛选,建立德育化网络信息模块,比如“爱党爱国、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等等模块的建立,会极大地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小学生在日常浏览信息过程中自学完成德育教育任务,提高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效率。另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还应针对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下浏览到的网络信息进行优化,比如,建立合作学习群组以及兴趣拓展群组,针对小学生在课后学习与开展兴趣活动过程中所需要浏览的网络信息加以规范控制,根据小学生学习与游戏的需要,及时分享相关的优质网络信息,尽量减少小学生与网络不良信息接触的机会,发挥信息技术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正向促进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

信息技术具有大范围传播性与舆论导向性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非常适合用来建设校园及班级文化。小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信息技术德育思想主题设计活动。比如,每个班级制作一个德育主页,自主添加一系列特色栏目,可以是针对某一德育教育主题,学生开展的班会实录,也可以是学生针对某一德育教育主题发表的感想征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定期更新,不断优化,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良性班级文化的形成,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助力。另外,学校还应该大量组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展开班级特色德育主页评比活动,定期针对班级德育主页的制作情况展开评比,对制作优秀,更新活跃的班级给予表扬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观看德育教育视频,为学生创设多媒体德育情境,启迪学生的内在感受性,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思想产生更深刻的内在认同。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德育论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论坛中发表德育周记、日记。同时引导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引起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持续关注,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热情。

三、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当前所有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小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给小学德育教育造成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发展机遇,小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规避信息技术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意识地防范小学生与网络不良信息的接触,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颂琪.将信息技术与班会课强强联合,促进学生德育成长[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1):29-30.

第6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课程改革后中小学德育教育发生了重大改变,不仅对学科教学和教材进行了改革,而且进行了超越学科体系的全方位改革,改变了传统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闭塞、时效性低的弊端。下面我将简要阐述传统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和教育关系不明确

问题德育和教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取向相同的,从我国古代来看,德育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德育与教育是大致相同的,相辅相成。而发展到近代,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越来越不明朗,尤其是近代以来,科学进入学校,使学校“大一统”局面发生了改变,德育与教育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工业生活的不断发展,进入知识就力量的时代,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较德育的地位越来越低,德育与教育的关系“破裂”开来,造成了现代教育只求真不求善的局面,一味追求知识和本领的进步,忽视了自身的精神修养,创造出高层面的生产机器,加工各种精密零件,而精神层面配不上技术的进步,因此,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德育和教育的关系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德育与教师关系问题

现代社会不断向产业化靠拢,不断进步,学校不仅是学习现代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场所,并且随着现代教育的日益进步,学校也成为竞争激烈的场所。在这种大环境下就需要搞好教师和教育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定位的重要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而在传统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是充当引起学校激烈竞争的加剧者,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两个层面,不能很好地互动。更恶劣的是伴有体罚,对于思维意识较弱的学生进行辱骂和讽刺,实行所谓的严师出高徒,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健全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加强调德育的地位,重视德育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需要学校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出新方法和新途径来强化教育的时效性,从知识传递过渡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各学科的教育中都强化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不断上进的优秀品质。在课程改革中,尽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德育课程面貌,强调在真实、客观的生命体中感受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就此,新课程的改革解决了传统教育背景下道德与生活的分离局面,学校开始从教学向教育转变,引发了教学工作者对传统教育新的定位和思考,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性,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等,有利于德育工作的继续发展和探索。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针对中小学生思想特点

构建道德教育体系课程改革下中小学遇见域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目前中小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来制定教育对策,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完善德育教育体系。现在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理想,依赖心理严重,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学校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以往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已经行不通,要创建新的渠道,将教育的理念深化到学生内心,付诸实践,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方式的转变,并且还可以运用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

(二)将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拓展了德育课程的研究视野,直接表现为德育课程类型从理论体系开始向生活体系转变,同时,在实践中一些新德育课程类型逐步发展起来,德育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人际关系和精神环境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并且从个人精神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自然生活等各个层面上设计活动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道德教育。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场所,更是加强德育教育的场所,还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成熟的重要场所。

(三)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育机构要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对教师的导入方式、提问方式、行为举止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严格要求,做到为人师表应有的道德观念。比如,备课充分、守时和负责等优良品质,要以身作则,给中小学生起到良好榜样,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并且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第7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 原则 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然而随之也出现了各种只讲个人利益,只看经济效益等不良思想。而这必然也会反映到教育领域,影响到学校的风气。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期,身心发展都为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容易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成了当前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德育教学应该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德育教学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正面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和反面在这里主要指两个反面,一是教学例子的正反面,二是教学方式的正反面。首先,进行正反面案例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层面的教育,但是却也绝不是纯理论、纯思想的教育。纯理论的教育,只能让学生坠入思想的云雾,而无法真正体会到“道德”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适当的举例,也就成了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进行综合平衡,即不能只强调正面的例子,也不能过分的进行反面例子的讲解,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真正提高。只有从正反例子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正反面的教学方式。正面的教学方式即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反面的教学方式,则是与正面教育相对应,即通过适当的强制和灌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面的教育要求教师注意谈话的态度和细节,主要是以理服人,通过模范人物增强教育的感染力;而反面教育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强制性的措施,促使学生接受社会道德标准。正面的教育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毕竟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有限,从正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远离败坏社会道德的行为。但是,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也有一定的叛逆性,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强制性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

二、知行合一的原则

知行合一是我国教育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下更是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行能力。小学德育教育也必须要遵循这一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对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终实现学生在思想上接受人类社会道德的规范和准则,以此作为实践行动的导向,作为日常言行举止的正确导向。

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必须要在完成课堂理论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把理论转化为行动,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强调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的基础上,加强动机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如在进行“助人为乐”主题的德育时,教师一是要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助人为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然后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动机出发,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动机,以此干预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既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但是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动机,真正是“助人为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帮助别人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淡化功利目的。

知行要合一,知行的动机也要端正。只有在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下,开展正确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把小学德育工作做好,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知行合一的好学生。

三、与时俱进的原则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材,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德育工作的特点与社会时展的特征结合起来,做到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把德育工作于社会热点和焦点结合起来,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资料,都应该与社会、与时代接轨。在信息万变的时代里,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学生不仅可以从网络上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也会受到很多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教育学生如何去判断是非黑白,如何去鉴别不良信息的传递,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我国在2008年举行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传递时,“分子”从人群中冲出来,试图要抢走火炬,而坐在轮椅上的火炬手金晶用她那残缺的身躯全力保护火炬,面对暴徒对她的殴打,她毫不畏惧,依然坚强的保护着火炬,在一瞬间里,我们可以看到金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奥运会顽强的精神。金晶或许没有运动场上姚明的光辉、没有张怡宁的喝彩,但是,我们在金晶身上体验到的爱国精神并不比其他运动明星逊色。因为,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是要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更新,更要对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新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进行关注,并把这些心理特点纳入德育工作的计划中,保证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全局观,从整体上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主编.《小学教育学》,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一、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小学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能够为小学德育提供丰富素材。教师可以搜集比较典型的德育案例,将其融入小学德育,让学生在传统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等文化中提升道德素养。如引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论语》经典内容,进行国学文化渗透,向学生传递古人如何与人相处、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等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如,引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经典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和做人处事之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让学生成为有德之人。总之,将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此外,还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德育效果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学科教育,越来越能满足小学德育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引入VR技术向学生展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错误行为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巩固上述德育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路人、交警演示正确过马路和错误过马路的场景,用场景化教学培养学生文明通行的德育品质。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于APP,向学生展示“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教育视频,并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改进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另外,教师可以建立德育专栏,为学生制作德育微课视频,定期举办德育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小学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信息技术软件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也能提升德育教学效率。教师作为德育的主导者,需要更新德育思想理念,敢于创新,接受新鲜事物,建立信息技术与德育之间的联系,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发展思路。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德育品质

小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其行为以及品质的形成必然是社会化的产物,因此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言行举止中自己感知、自己体会,才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才能让德育不流于表面。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更深刻感知社会的温暖,学会帮助他人、善待他人,并严格要求自己。如组织小学生到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整理衣服等,让小学生学会关爱老人、尊敬老人;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福利院交流,分享自己的食物、学习用具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活动,教师能够顺利开展人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综上所述,德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让德育深入人心。

第9篇: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 德育教育

不管是低、中、高段的英语教学工作,教师都应该在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方面的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尽可能让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呢?笔者试着从德育教育的途径、内容和教师师德修养三方面入手做了以下尝试:

一、德育教育的途径

1.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也是英语课堂寓德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汲取语言学习中的精华,从而接受德育教育。为了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笔者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2.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拓展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锐捕捉每篇对话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他们纳入教学目的,有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笔者在教授PEP book7 unit3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时,考虑到本课主要是学习如何“问路及指路”,而且课文中的文明礼貌用语较多且集中,如:Excuse me,thank you,you’re welcome,goodbye 等等. 再进一步考虑到现在学生在家中都是 “少爷”、“大小姐”,对父母长辈呼来唤去,大多数缺少使用文明礼貌的习惯。笔者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因此在本课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就主要通过口语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

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 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笔者每天都会布置学生听读录音的作业,通过跟读录音,学生在语音语调上有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听的基础上说,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

2.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的教育。在四年级上册U6 What’s your father’s job?教学中,考虑到教授的是关于职业的词汇,笔者在问学生他们的父母是干什么的时候,当有学生说自己的父母是农民的时候,有些学生显然瞧不起farmer这个职业,我是这样引导的: T: Do you like farmers? S1: No. T: I think you should love them,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every day. 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非常艰苦,同时,我还描绘了鲜嫩的水果在旁边,并板书单词sweet。在这个案例中,笔者认为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告诉他们要想有回报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不能一劳永逸。这些都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良好的文明礼仪的教育。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或运用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比如,我们国内人们在交谈的时候都会认真的倾听对方把话讲完,自己习惯保持倾听的姿势。但是在国外,却不尽然,他们在交谈时,希望对方在中间插话如:really、good或Why?这表明对方正在倾听他的话和对他的话的重视,反之,则被认为不礼貌。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世纪,作为教室,我们更要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能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从小具备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品质。”

三、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其次,教师要注重师表仪容。 为人师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仪表仪容上。应高度注重自身的仪表仪容,因为教师的职业所然。教师是小学生最自然的模仿对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衣着穿戴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很正常。但一定要注意,教师给人的形象应该是健康、正气、向上、规范的,具有教育性,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培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并发展智力是可行的。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渗透点,并辅之于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笔者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手只能把事做完,用心才能把事做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英语课堂上只有用心去践行德育教育,才能让德育之花绽放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