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

第1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第2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Abstract: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s shoulder important mission as a leader i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they are the communicators and promoters of policy, technology and market information. The post of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has common attributes, but the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entrepreneur has a social characte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s a process that a kind of social organization (enterpris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novatively integrates the soci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Advancing the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entrepreneur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realizing the goal that they do well the work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to rural areas. Encouraging their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establish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grass-roots cadre team, strengthening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ims at studying the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 entrepreneur.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农村;社会创业

Key words: college-graduates village officials;rural area;social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09-02

0 引言

创业是一种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独立实现的过程。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总书记在2008年曾做出重要批示,称赞“‘十佳’大学生‘村官’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难能可贵。”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有效融入农村的一条重要的途径,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作为建立“村官”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社会创业导向性

社会创业,即一种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近10年来,社会创业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在许多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具有公益性、创新性、导向性和持续性的特点。《2012年中国创业教育报告》指出,培育、规范和发展中国社会企业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生“村官”肩负担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重要使命,是政策、科技、市场信息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从事的是由国家出面选聘,由公共财政负担的专项事业岗位,大学生“村官”所具有的使命感、服务感和社会感特征,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创业导向性:

①在创业定位上,应当立足当地农村的需要。大学生“村官”作为党的“先进性”代表,在创业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共利益,考虑农村群众的需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众愿望出发,精心设计创业项目、积极搭建活动平台,确保创业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②在创业过程中,应当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大学生“村官”创业要以推动发展为着力点,引导更广泛的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在享受地方政府专门提供的借贷、担保、贴息、补助等支持过程中,要将这种效应放大,释放到农民群众当中,转变群众观念,增加群众收入,让自己的创业能够给农村群众带来较多的正外部能量。③在创业目的上,要让群众直接受益。大学生“村官”应该能够通过创业,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源,整合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或增强群众的经济利益,或提升群众的公共利益,或影响和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带动社会青年创业。

2 大学生“村官”社会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正在江苏农村涌动着热潮。据统计,近两年省选聘到村任职的26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共有1185名通过领办、合伙、入股等形式创办各类实体910多个,吸纳创业资金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万多个,带动7万多名农民脱贫致富。阜宁、如皋、涟水、灌云、句容等地大学生村官创业率都超过了80%。[3]①缺乏导向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社会创业的过程中简单地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创业者,对自身利益关注较多,对社会价值关注不够。在地方政府鼓励村官创业项目上简单化为“一笔钱,一块地,一个项目”,并且把企业完成注册作为创业成功的标志,极少关注后期扶持和路径引导。②缺乏平衡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虽然很高,但他们的法规理解、政策应用、实践经历、知识积累、创业技能、心理准备等方面缺乏平衡性,在选择创业项目上存在盲目性,对农村经济发展估计不足,造成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率整体偏低。③缺乏效益性。由于大学生“村官”缺少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创业的起点和档次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使得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不够强,效益发挥得不够好,没有能够通过社会创业放大政府投入资金的效应而使老百姓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3 构造基于社会创业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体系的建议

构造基于社会创业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体系,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村官”本人四方面的协同努力。

3.1 政府引导 作为政府,在引导、扶持和考核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社会价值导向,并持续贯穿始终。①引导大学生“村官”对创业进行正确定位。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更加开放的层面上创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农村社会导向,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特长,因地制宜地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②深入把握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社会导向。各级党委、政府,作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主导者,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驱动者,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注重创办企业的同时,拓宽视野,积极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整合作用,从参与微观的创业向宏观层面的创业转变。③健全基于农村公益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考核体系。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考核,要具有鲜明的导向,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吸纳劳动力的人数和带动农民致富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联席例会制度,加强监督调度,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2 社会引导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具有较大精神压力和财务风险,甚至经历挫折和失败的艰巨而复杂的活动,有意识地塑造和建设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体系,切实发挥社会导向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建设创业型社会。一要整合政府资源,充分利用村官创业扶持政策,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物资、技术向“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倾斜,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做大做强。二要简化创业程序,降低准入门槛,优化税收政策,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搭建绿色通道,以减轻大学生“村官”创业初期的负担。三要健全服务创业配套体系,允许大学生“村官”分配一定的时间用于创业,引导正确处理创业与履职的关系。四是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向大学生“村官”推介创业项目,围绕市场、任职村(社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选项目。②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一方面,需要政府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对社会舆论进行控制,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让鼓励创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需要新闻媒体在遵循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发挥其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的优势,用典型的创业事迹教育大众,用成功的创业实例激励人心,坚定大学生的创业的信心和斗志,营造良好“社会创业”氛围,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和活力,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村官”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③心系群众,实行带民创业、施惠于民。一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实施者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心系群众,扎根农村,与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帮助农村理清思路、制定规划、协调项目、争取资金,力所能及地为农村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发展资金短缺等突出问题;三是要以农民的需求为指针,突出对农民群众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立推进型,发展型、服务型、富民型、社会型创业企业建设,形成示范效应。④培育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一是弘扬时代主旋律,培养社会创业意识和公益精神,鼓励滋生更多的公益组织,实现公益多元化;二是实施各项积极政策,有力促进开展社会创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公益组织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的压力;三是加强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创业能力,弥补目前公益组织人力不足的问题;四是体现人文关怀,鼓励竞争,宽容失败;五是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念,培育终身学习、终身创业的意识,推动社会公益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西忠,基于农村公益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01).

第3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区委组织部和大村办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我区大学生村官朋友们共同分享我的任职感受。我叫郭伟涛,毕业于许昌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年7月,我放弃了郑州的教师工作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怀揣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走上了“大学生村官”之路,2008年8月被选聘到青年村乡井庄村任村主任助理。今天受区委组织部的委派,我将从个人的视角谈谈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感受。

(1)首先,我先浅谈一下我一年来的工作感受。

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摆正位子。就是既不要把自己当成乡干部,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村干部高高在上。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更是很可怕的。唯有自己先做好一名村民,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村干学部。

二、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要立足长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实现价值。既要俯下身子,谦虚谨慎,又要发挥优势,学以致用。做好六种角色:做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做新思想新理念的转变者、做基层情况的调研员、做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做村民致富的启发人、做乡村发展规划习者。

三、学习学习在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要时时处处都要多虚心学网习。

四、真诚为群众服务。与群众打交道,自己吃不透的东西,不要随便答复别人。自己力所能及的,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为别人办到,唯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五、创业与发展,必须超前思维。(略,下面会具体阐述)

(2)下面,我就自己的创业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烟叶种植

2008年8月,我来到井庄村,经过一个月摸底,对井庄村有了初步了解。防火期间,刘书记下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乡广大村民规模化种植烟叶。首先通过和村干部座谈,摸底,基本掌握了那些村民有种植烟叶的意向。然后通过发放宣传单,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确定了三到四大户愿意大规模种植烟叶的。我和村干部带着政策宣传信息单,找这几户具体座谈,通过讲信息、讲政策、讲政府的协调及补助力度,基本上说通了他们种烟。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包地土地协调相对困难,秋季种植马上开始,个个种植户纷纷知难而退,令我们井庄村“两委”班子非常伤心,一月来的工作结果就这样顷刻即流。不过,痛定思痛后,我和村干部也一直再反思,为什么种烟户稳定不住,后来我向王书记提出了可以引导我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回村创业和带业的思路。王书记听了,当即采纳了此建议,发动全村党员及干部向在外工作人员传递我村种烟的信息,不久,我村在上海的一名创业成功者愿意回家乡投资,经过电话联系沟通等等诸多形式和困难,我村这个人从上海做飞机快速返乡。他就是现在的大股东之一的刘峰,后来他高兴的说:“在乡政府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我用多年在南方赚的钱承包了200亩的烟叶地,还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我要好好把业创好”

后来我也积极参与土地承包工作、育苗工作、种植工作、浇水施肥工作、和田间管理工作。建烟炕时,由于资金暂时不足,在王书记的超前思维鼓励下,我也投进去了一万元。当时他说:你刚毕业那一万也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只有你投钱了,你才会更用心参与其中,以后你获得的经验会更大的。不久,他说的话应验了,我们种的烟叶质量在全乡是一流的,其他村的种烟户纷纷来学习,顿时我心里宽慰多了。跟着聘请的技术员我学到了很多种烟知识,和王书记在一起我也学习到很多的农村管理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二、食用菌种植

说起食用菌种植,刚开始我也是无意间干起来的。记得2008年10月底,我的一个本家哥哥四处借钱,说是没有钱买食用菌原料——棉壳的钱了。于是我就忍痛割爱把我准备买电脑的3000元钱借给了他。

其实我们是有代沟的,他比我大的多,不过后来经过我们不到一个月的接触我感觉他人还不错,种植技术还可以,就是管理跟不上,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又经过我一个月的思想斗争,分析分析他的优于劣,分析分析我的优于劣,我发现我们两个刚好能够优势互补,联合起来干事业刚好能够弥补自己的各自不足。经过我和他的协商谈判,我们达成合作,正式开始合伙种植食用菌,一般情况下,用玉米芯种植,投入与产出比是1:2~2.5左右,也就是说投入一元,基本上能获利0.8~1.2元。用棉壳种植,投入与产出比是1:3.5还要高,如2009年春节,我们2000元的料,产出的蘑菇买了7000多元,除去成本我们净赚了5000元。但是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其中遇到了原料难买的问题,去外地进料成本又太高,风险太大,培养的技术工,如装袋人员不固定等问题相续出现,日常管理的漏洞问题也相续出现,资金的管理,出菇的时间及上市的把握等等尤为重要,不然周期把握不好,会降低我们的利润的。蘑菇最多一年可种三茬,一般我们种两茬,棚需要一定时间休整,杀菌、消毒等等。目前我们两个大棚一茬的利润在20000元左右,再去掉技术工人的工资,基本上纯利润股有15000元以上,这样算来,我们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0000~50000元。也刺激了农村留守的富裕劳动力就业,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

三、网上营销,传承玉器(古器)文化。

说起古文化,我是从大学开始系统学习与研究的,我上大学有个毛病,不爱文学爱历史,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总看着人家历史系好玩,所以就经常听历史系的课,选修历史方向的选修课,经常在图书馆不看文学书但看历史书,对历史书籍情有独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就真的与历史文化结缘了,主攻玉器方向,重点是春秋玉雕文化和明清玉器文化,擅长春秋“圆帽工”玉器的鉴赏与交流。

现郑州一实体店铺实行出厂一站式服务,网上店铺直接营销现以全面开始。我们现在采用工厂(妻在其中)+实体店铺(岳父)+网上店铺(我独有)多渠道多元化经营模式,来达到我们的多产共生、多元共生。我的网店主卖玉器,货品来源,手工雕刻作品(有十年以上的师傅)、代卖老货老玉、自己购买的又出售老货老玉、替别人拍卖的东西。本人经常踩古玩市场,偶有捡漏。常参加古玩行业协会的交流。至于网店的其他运行细节以及利润问题,涉及商业运作问题。在此不便细说。

网络,是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便捷载体,只有通过他才能推动新世纪的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希望大家都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波音飞机的大亨们很厉害吧,但是你们是否知道,波音飞机的大多零部件都是从其他的中小企业购买来的啊!所以说没有中小企业,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公司的大亨们就很难造出这样一流的飞机,所以说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繁荣,也离不开网络载体和中小企业(主体)的繁荣发展。网店是十分的文明和开放的,他解决了在网下没有成本开店的烦恼,只要肯动脑子,一切都会属于你的。我要说网上商店,还是有辽阔的白色空间的,如何把他们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案,需要我们心灵不老、精神不老的开拓者去尽情的挥洒。我相信,只要有爱、有爱好、有追求,有梦想幸福一定会属于你的。那你还犹豫什么,马上行动吧。

第4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阮强――6年“激活”3个村

“要把多余的枝条剪掉,让主枝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确保明年能够开花挂果。”新年刚过,阮强又被玉泉村的村民请回蜜柚园,讲解柚子树的冬季管理技术。

阮强是仁寿县农旺乡大学生村干部。2008年,阮强在富加镇承包了一个面积114亩长期亏损的柚子园。为盘活柚子园,阮强专门到中国蜜柚之乡――福建省平和县潜心学习了一个月的蜜柚种植技术。两年后,在他承包的柚子园里,经过改良的“红肉蜜柚”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3000多公斤,产值达15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知名品牌。附近群众也跟着得了实惠,每年仅在果园务工的群众工资就接近40万元。

2010年底,小有名气的“柚子村官”阮强通过群众信任投票和党员选举,成功当选农旺乡最为落后的玉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的一位老党员告诉阮强:“不是我们不想致富,十几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搞了好几次,都失败了,大家都没信心了。”

上任后的阮强带领玉泉村“两委”班子,修路治水调结构,还带领30多名发展致富愿望强烈的村民前往成都市龙泉驿区等水果之乡考察,并举办技术培训班,把自家培育的近万株、价值数万元的果苗免费送给玉泉村群众,发展起了300多亩蜜柚。经过3年的努力,玉泉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我愿与大家一道,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不断推进我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13年10月22日,阮强又回到当初起步的李坝村,他用激情演讲、铮铮承诺打动了党员群众的心,高票当选李坝村党支部书记。

“我希望阮书记来把我们这里的水渠整通,把柚子种起来,让我们也多赚点钱。”李坝村十组60多岁的村民杨绍勋对阮强这个外来的年轻大学生村支书充满期待。

2013年11月13日,在文林镇春燕村占地200亩的眉山市第一家大学生村干部“家庭农场”建设现场,机器声轰鸣。看到土地已经平整,生产便道基本成形,农场的两个业主阮强和春燕村大学生村干部雷旭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建成后的“家庭农场”将是眉山市最大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实践基地。

巫勇、晏敏―― 夫妻“猪倌梦”

春节前,在里仁乡洪塘村旺兴养殖场,巫勇、晏敏夫妻俩正在扩建养殖场。

巫勇、晏敏先后考上仁寿县的大学生村干部。2010年底,夫妻俩筹集资金20多万元建起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场。

“乡党委、政府非常支持巫勇创业,在他们猪场用地指标,以及个人自由支配时间上都给予倾斜,还帮助他们申请贴息贷款8万元,破解了最初创业的资金难题。”里仁乡党委副书记邓仕平说。

不是专业出身的夫妻俩不分白天黑夜,短时间内就啃完了《科学养殖》《猪病防疫》《兽医实用手册》等20多本专业书籍,还请来有养殖经验的养猪能手指点迷津。凭着埋头苦干,巫勇夫妻俩不仅练就了一手养猪好技术,还掌握了许多养殖管理经验。目前,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多头,产值达70余万元。他俩成为当地有名的“猪倌夫妻”。

第5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一)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发展形势教育。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采取对比发展变化、参观重点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用新区发展的成果教育青年坚定发展信心,统一青年的思想认识,引导青年将热情转化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巩固希望工程、志愿服务等活动品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坚持分层分类的引导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针对不同领域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不同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农村青年,侧重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自觉抵制违法建设;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拆迁青年群体,侧重个人发展定位教育,引导其正确对待生活方式、思想的重大变化;对城镇青年,侧重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其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侧重网络和黄赌毒危害宣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发奋学习的意志品质。

(三)拓展教育引导青年的途径。充分利用网站、区域论坛、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通过新兴媒体有效渗透和传递给青少年,引导更多青少年加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车友会等青年社团组织。

二、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做好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紧紧围绕新区产业发展方向,以推进ybc项目为重点,开展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全年的工作目标是:新建5个ybc基层服务站,完善已建的20个基层服务站工作机制,建设10个集群创业基地,建立数量不少于1000的创业项目库和人规模的创业人才库,扶持200个青年创业项目,带动人实现就业,募集创业基金万元。同时,试点通过实训基地培养创业人才,探索形成ybc项目推进的“大兴模式”。

(一)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青年集群式创业基地。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以及生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强化团组织与产业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将ybc帮扶青年创业的模式植入园区孵化器和重点企业产业链,开发建设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市创业广场、市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为依托的电子信息项目创业基地;以市好景象科技园发展公司为依托的生物医药项目创业基地;以市名舍集团、市任我在线科技发展公司、镇社区创业园为依托的生产业项目创业基地;以市星光影视园为依托的新媒体产业项目创业基地;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市金维畜牧有限公司为依托的现代农业项目创业基地。

建设青年创业实训基地。依托组织体系,征集有创业意向的青年,由市名舍集团、市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创业实训基地,为“预创业”青年提供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岗位,供青年进行创业实践。并在基地开展管理方法、销售技术和市场分析等创业辅导,促进青年明确自我定位,积累经营管理经验。

(二)打造资源整合平台,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整合政策资源。探索创业项目联审机制,将妇联、残联、科协、人力社保等部门纳入青年创业项目评审委员会,使创业青年在得到团组织扶持的基础上,还有机会获得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支持,逐渐形成帮扶青年创业的合力。整合经济资源。进一步加大创业基金的筹集力度,探索建立企业留本基金和政府配比资金。整合人力资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吸引更多地区的社会有识之士为新区发展献计出力,同时,将青年创业工作作为重要指标,推动纳入党群工作考核体系,推动青年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调查了解创业青年需求,发现创业型人才,建立不少于人的创业人才库。汇集符合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服务城乡居民生活的创业点子,通过滚动式征集、论证和开发,建立数量不少于1000的创业点子项目库,采取项目推介会的形式定期。做好跟踪调研,使创

业点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抓紧建立创业导师俱乐部,用志愿、公益、奉献的理念凝聚导师,为导师搭建一个共同交流的资源共享平台。尽快建立创业青年俱乐部,培养锻炼青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干事创业的精神。

三、深化青少年公益活动,推进共青团品牌建设

(一)解决青少年群体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希望工程大兴工作站的职能,筹集20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继续帮助本区不少于50名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完成政府实事任务。关注困难青少年入学、就业,特别是拆迁青年就业问题,调动社会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二)关注青少年普遍的利益诉求。深入农村、企业青少年群体,特别是拆迁青年、大学生村官等重点群体,倾听呼声,了解意愿,把握困难和诉求,协助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和解决。

(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作用,继续推进“星光青春自护行动”、“法制校长进校园”等品牌工作,促进校园安全建设,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

四、扎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推动共青团事业稳步发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对青年的广泛覆盖。梳理创新区直系统共青团组织设置,借鉴党建模式,探索系统团工委建设工作,推行基层团组织“四有”工作标准,即团建有组织、青年有活动、工作有效果、团队有活力。

第6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记得刚走访的第一天,我到了村支部书记家与他聊了半天,谈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书记赞同的说“好啊,上级部门对我们农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呀,让你们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我们村今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于是书记利用村喇叭广播了广播,说明了我这次走访的目的,这对我后来在村农户家里了解情况起了很大的作用。

转眼间,活动开展已经有一个多月,回顾一个多月的走访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顶着风,冒着雨,披星戴月,流过汗,时不时受到群众的不理解,看他们那毫无表情的脸,有时甚至感到很委曲。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走访过程中,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苦,听到他们的实话,加上我对有关惠农政策的讲解,通过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群众观念发生了改变,由不理解转变到理解,由不欢迎转变到热情主动,甚至有的盛情挽留让在他家吃饭,听取他们的心声,取得了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在走访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内疚,在走访中都一一进行了了解和记录,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二是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如我村闫星星同志想办一个养殖山鸡场,但对创业起步资金的合理预算及今后的管理经验一无所知,我主动与泽州县创业培训班的贾老师进行了联系,给他拿回了创业的有关资料,供他参考并给他留了有关电话,和他说在今后的创业路上有什么困难还可找我帮忙。

三是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四是要改变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我们联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我们讲二遍,讲十遍;一次不在家,走两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耐心去打动群众的心,顺利完成工作。

五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在村工作直接面对农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学习很重要。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城建、土管、计生、村级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种植、养殖等方面知识,才能在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建设督导、民主制度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开展农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六是要积极拓展新思路。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在工作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对各方面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建议和方案一定要符合本村实际。在追山村走访中大多数村民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方面的想法,下步我们要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第7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Abstract: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ly have the roughly same history of running schools,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Xia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ideas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vel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地市职院;创新创业教育;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

Key words: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96-03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上个世纪八十年轫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未摆脱低迷状态,知识经济持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核心作用不断得到强化。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在飞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这决定了我国原有的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要以科学技术来撬动新的增长点,创造新动能。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这场攸关世界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变中,高等职业教育大有作为、责无旁贷,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六所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它们因区域而生,理所当然应该在新常态下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1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新创意、就业创业教研室。在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中专门规划建设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园,从2016年起设立100万元专项基金,重点支持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建院以来,学院也先后培养出仪祉农林学院毕业生刘兵兵,十几年前就创业成功成为身价千万的园林花卉公司老板;师范学院毕业生周伟艳,毕业后成了大学生村官,带领乡亲们制作景泰蓝工艺品脱贫致富,后晋升为副乡长成为公务员,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关于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优化”座谈会上,向到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汇报工作;电子信息学院梁宝,毕业后创办建筑企业,吸纳乡亲们就业,义务为家乡修路,另外还有建筑工程学院王芬等同学也取得创业成功。这些同学都在毕业后短短数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但客观地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总体创业人数较少,新创业的水平偏低。

2 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双创”教育的症结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搞得如火如荼,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尽管与西安近在咫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但迄今为止,学院“双创”工作却举步缓慢,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

2.1 “双创”文化氛围不够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部署要求,已经在2016级新生中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文化土壤,创新创业怎么抓?学院在思想认识上还不是很明确,在组织架构上还不是很明晰,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创意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部合署办公,而且在思想政治理论部设立了创新创业教研室,但是学院又设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隶属学生,同一个事情被分割在两个部门,没有理顺关系。并且没有形成明确的本土化的创新创业培养目标。

2.2 “双创”师资力量不强

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匮乏,现有教师队伍在人员结构和能力素质上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这一点地市职业技术学院不要说和行业类公办院校没有优势可言,即便和一些省内民办院校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2.3 “双创”渠道还不通畅

目前地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创新创业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加上一些专业校企合作跟不上,学校和企业“两张皮”,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孵化器”即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难免雷声大雨点小,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取得实效落到实处。

2.4 “双创”服务能力还不强

目前,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院领导对“双创”心有疑虑,新成立的一些管理部门和机构缺乏应有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思路。一是学校现有的“双创”示范基地不多。二是学院还没有吸引一些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三是学院和一些驻咸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合作力度不够,未能打造出面向全体创业学生“双创”服务体系。

2.5 “双创”政策尚未完善细化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政策实施上缺乏“最后一公里”政策服务;学院相关部门也奉行“闭关政策”,不能上门和相关企事业行业对接,使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很好落地生根。没有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在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做好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3 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3.1 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一般认为,学生修完学业,顺理成章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对于搞创新创业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必须尽快扭转整个社会的传统观念,大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传统的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向,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是就业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更新落后的创业观,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一以贯之地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马上创业成功,让所有学生创业成功,而是通过这种教育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等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一旦遇到合适的空气和土壤,这颗种子就能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双创”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不能躲避责任,应该迎难而上,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培养方案个性化,增加实训课时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的毕业设计要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要改革学院科研体制和机制,让一些优秀学生多参与一些工程项目、科研项目,适当给与经费支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研成果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激发创业热情。在实际教学中,要多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组织采用学生分组结合实际项目形式,鼓励学生多深入企业事业行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熟悉行业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3 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和落实的,因此,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须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要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评价要素,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一是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从课堂走向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网络课程等在线开放课程。三是开设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向综合型转变。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下一步,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要重视以下几种实践活动:一是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二是大学生科技发明大赛。三是校园大学生科技节。四是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广活动。五是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

3.4 切实加强“双创”教育的师资建设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地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大多从事理论教学,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所以,地市高职院校当下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加强教师“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创设各种条件,不断丰富“双创”授课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经验,另一方面,高校要立足于共享、开放的社会形态,积极引进社会各界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和投资家,构建校外双创导师团队,丰富学生的视野,示范和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

3.5 构建多元平台助推 “双创”行动

目前,一些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已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紧扣学生的教育需求,创新思维,推出了“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计划”,推进平合建设。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互为补充、相辅相承,有效整合人才、科技、资金、政策等各类分散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对一些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给予表彰奖励,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3.6 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全社会支持的“双创”局面

近年恚职业技术院校不断推动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在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同频共振中,凸显出自身价值。地市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政府的“独生子”,地方政府理应大力支持职业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方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组建校地创新创业合作实体,促进教学成果转化,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坚持深化改革和服务社会“双轮驱动”。二是深化校地合作与交流,共建学生就业创业和实践基地。三是突出专业人才市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尽管学院“双创”工作暂时还有诸多困难,但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2017年2月26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盛大开工,它是由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创新港包括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这个项目建成后,对与近在咫尺的咸阳职院的“双创”工作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现在学院已经依托西咸新区等组团,加强和西咸新区创新创业平台合作交流,全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保障,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当中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前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实施精准扶贫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地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众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当中,应该扬长避短、主动作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林元,吴加权.国内高职院校创业能力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0(3).

[2]张明珠,马武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学周刊,2014(11).

第8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策

在贵州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许多农特产品企业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农特产品网络营销网站,探索自己在网络营销的销售模式,致力于将自己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和宣传多彩贵州的品牌。

贵州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快速增长,虽然这个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但在贵州的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特产品营销的网络化,在贵州迅速蔓延,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它是农特产品网络营销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更好的推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中间商利益链长,是阻碍贵州农特产品发展的主要原因;网络营销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它解决了传统商务活动的距离障碍,使买卖双方可以直接在网上见面,减少了线下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贵州当下农特产品在网络营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了一些农特产品网络营销上的一些对策,旨在为贵州省农特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一些建议参考,以促进贵州省农特产品的网络营销。

一、加快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改进提高网络设施设备,降低上网资费是促进贵州省农村网络营销的推广条件。一方面,政府应切实贯彻“村村通宽带”政策,改善农村网民上网终端硬件设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增加农村公共网络网点的建设工作。

(二)搭建好网络营销数字服务平台

贵州省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首先要建立自身的网站、开设网店,同时将本企业的产品数字信息化,有效的多渠道的开展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工作。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各种形式,如在线订购,网上分销,新产品开发,网络在线销售,在线服务等等。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互联网已成为商品营销新的主战场,已经成为各农业企业集企业形象展示、产品销售、服务提供和品牌宣传的新渠道、新平台以及农户连接市场的新通道。

二、加强农村电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培养大量从事农村电商技术人才培养,组建一支由农业技术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民、村官等相关方面人员组成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电商服务队伍,使农民能够便捷、经济、及时的获取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农业生产信息、以及便利快捷的销售通道。奠定贵州省农特产品网络营销的社会基础。发掘培养电商创业团队、通过举办全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举办,全省选出创业团队,前期由政府请相关电子商务方面的实战专家开展电子商务基础培训,培训结束,由企业出资、提供货源,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网络营销实战,通过这样的举措能培养一大批具有实操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

三、加强农村电商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

(一)建设完善的电商法律法规

建设完善的电商法律法规,促进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发展,保障农民群众财产资金安全。建立完整的保障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安全的法律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亟待完成的工作。打消农民群众对农特产品网络营销资金安全的疑虑,规范农特产品网络营销主体买卖双方的行为,使农特产品网络营销能健康快速发展。增强农民从事电子商务的组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让农民群众成为当前农村电商真正主体。

(二)政府牵头做好宣传

各地区政府牵头,做好农民群众的农村电商宣传普及工作,同时政府应打造建立本地方具有特色的、具规模的农产品资料库,打造县域特色品牌,政府统筹规划进行统一品牌宣传。培育农民的网络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投入积极性及参与率。政府开展农特产品网络营销模范试点建设,使其形成强有力品牌示范效应。

四、加快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形成物流网络覆盖乡、村一级,各个农特产品批发市场与农特产品流通中心相连接的物流流通网络;加大运输设备的投入,加强对基础公路的建设;建立大型的专业快捷的物流中心,实现农特产品的快速运输。借鉴国内外在农特产品网络营销物流管理方面的成果,物流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通过政企合作,建立符合贵州省省情的农特产品物流运输网络。同时也可以尝试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吸收其在经营管理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此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农特产品的特性,发展特殊的运输技术与运输方式。

五、建立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扩大农特产品市场空间,发展电商品牌农业,开发产品定制服务,把分散的农民集中在一起,形成团队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通过电子商务公司和农户、养殖户、种植户合作,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增收。

六、建立网上农特产品品牌推广基地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迅速,很受年轻人欢迎,具有明显的形式多样性、易统计性、实时性、经济性等特性。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用网络来进行农特产品品牌推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嘉兴浙江南湖市就打造了南湖特色的网络推广平台,以建设网上农特产品品牌发展推广基地为目标,创建一个农特产品品牌培育中心,在线品牌资源整合服务中心,品牌保护和品牌信息中心,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优质农特产品产品通过网络推到全国。

七、全省农村开展电商大培训,提高“网农”素质

在农特产品网络营销主题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农村人才培训、实践指导、讨论交流、网络营销网站咨询服务等培训方式培养新型“网农”,让网农来学习获取有用的商业信息、农特产品的加工、生产管理、商务洽谈、网上交易和支付以及物流配送等业务知识。

八、网上招募分销商

网上招募淘宝分销商,通过淘宝天猫平台管理,形成强有力的网络推广能力,寻找更多优质的网络分销商对商品进行分销。通过平台质量管理;为网商的产品选择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对全省商品库存管理与控制,能对平台仓储的出入库和在库进行管理,并形成台账管理。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管理。通过平台供应商的招募,审核等业务。通过网络平台的展示,针对商品的动态变化进行展示、更新,形成业务的对外拓展能力。

总的来说,贵州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在不断发展,贵州许多特色企业都开始打造自己的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向全世界推销贵州的特色产品。未来,贵州将大力开展城市农特产品网络营销,搭建一个跨越地区、行业、国际的多元交易平台,提高贵州企业经营效率,拓宽经营渠道,促进贵州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洁.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分析[J].农村经济,2009(12).

[2]郭娜,刘冬英.农产品网上交易模式的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03).

第9篇: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范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向城市。虽然受到政策和社会排斥,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势头强劲,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农村劳动力流动为促进城市和工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使全社会认识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这种切肤之痛的认识,是从城市和工业部门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劳动力流出对农村的影响往往被人们简单化,研究者很少从农村发展和建设的角度来分析劳动力流出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劳动力过度流出对农村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对策。

一、劳动力过度外流引发农村经济社会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我国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的劳动力、资金等稀缺资源不断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看到和肯定农村劳动力转移作用的同时,必须明确认识到,劳动力的过度流出会引发农村劳动力弱化老化、农村空巢家庭养老困难、留守儿童教育不当等负面问题,削弱了农村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1.农村劳动力弱化

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劳动力是农村的精英,他们年轻,他们有文化、有理想、能吃苦、敢闯敢干。这些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导致农村劳动力弱化老化,使新农村建设缺乏了生力军,对农村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这些年轻群体的流出影响了农村的生机和活力,导致农村公共事务和活动无法有效开展。这些年轻群体的流出也使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倾向和能力下降,农村市场难以有效启动。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的地区,甚至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导致农田荒废和粮食减产,影响了粮食生产和供给。

2.农村养老问题日渐突出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老人只能留守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空巢老人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超过城镇,农村的老人数量远远多于城市。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非常低,农民养老基本靠家庭。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出削弱了家庭对老人的赡养和生活照料功能,造成农村养老能力的下降,出现一些老人生活困难、缺乏精神慰藉等凄凉景象,影响农村老人安享晚年。长此以往会导致尊老养老传统美德逐渐丧失,与新农村建设所倡导的“乡风文明”要求格格不入。

3.农村家庭稳定程度下降

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具有“候鸟”式特点,70%以上的进城农民工把父母、妻子和子女留在了农村,造成流入城市的农民与家庭成员的长期分居。农民工夫妻长期分居会对传统家庭和婚姻造成巨大冲击。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离婚率已远远高出城镇,且发生在有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人员家庭的约占80%。在一些乡镇,农民工的离婚率竞高达50%以上。农村居民离婚率上升会影响农村家庭的稳定,给农村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4.留守儿童教育不当

绝大多数农民工进城就业时,一无所有,根本无力解决孩子进城上学问题。于是,农民工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大多数留守儿童由文化水平不高、年事较高的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缺乏父母亲情和祖辈管教不严不当,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普遍不如正常家庭的儿童,并容易形成孤僻、冷漠和任性等不良性格,也是农村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山东省妇联等单位的一项长达五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的8.1%高一倍还多,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子女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若不能切实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会严重影响农村的未来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流出负效应的成因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大势所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能只看到这种大趋势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带来的问题,可以看出,其根源在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巨大的社会风险,而现行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实际上加大了这一风险。

1.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是严重失衡,城市发展远远快于农村。城市居民收入大大高于农民收入。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大势所趋,并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可以获得更高的收人。城乡发展落差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上,而且表现在教育差距、身份和地位差别、社会保障差别等方面。我国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差距更明显,城市有完备的现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待遇。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利益格局。“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以户籍作为划分标准,将发展机会和社会福利向城市倾斜,固化城乡利益格局,导致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导致城乡发展鸿沟越来越明显。

2.城市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与社会排斥

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城市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所以形成了持续不断的“民工潮”。城市对农民工的态度是矛盾的,对农民工采取的是“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错位政策。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低成本农村劳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4年全国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39元,而同期的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是1335元。这意味着,2004年全国因为雇佣农民工一项就节省了11462亿元的工资性开支,相当于当年中国GDP的8.5%。尽管农民工为城市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在“社会排斥”的政策下,他们徘徊在城市边缘,根本无法顺利融人城市。农民工缺少社会保障、社会支持和公共服务,他们的子女不能在城市上学,家庭成员无法生活在一起。

3.农民工面临流动性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同时,也伴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给农民带来了全新的社会风险。农民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浪潮之中,他们面临着工业化的社会风险。但是,农村在集体经济解体后,失去了分散社会风险的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使农村难以获得更多的公共支持来化解风险,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一套应对工业化社会的分担机制,农村居民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大量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的农民面临着更大的社会风险。农民工离开了熟悉的农村社区,远离家乡和亲人,几乎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进入城市,就业压力非常大,并时常面临失业风险。农民工主要从事脏、累、重、险的工作,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经常要加班加点,容易遭受工伤及其他职业性伤害事故等重大风险。

4.农村各种稀缺资源不断外流

在工业化初期,由于农村投资环境不利,农业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本、土地等稀缺资源“非农化”趋势加剧,这在发展经济学中被称为农业对工业的要素贡献。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农村资金、耕地“非农化”现象相当严重,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差等方式非农化,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土地征用等方式转变为国有土地·进一步实现用途的非农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愿望减弱,也造成农村消费能力的不足,在农村投资的获利机会下降,这会进一步加剧农村资金等稀缺资源的外流。

三、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问题对策建议

劳动力的过度外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削弱了农村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稳定,不利于建设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我国城市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又不使农村继续凋敝和边缘化,是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道难题。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负面影响,要在城乡协调发展中探寻有效对策。

1.统筹和协调城乡发展

从城乡统筹的视角研究农村发展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的良性互动和双向流动,妥善解决好农村生产劳动力流动的负面问题,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式就是建立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的反哺机制。城市反哺农村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从人才、资金、项目、技术、文化、信息、价格、公共服务等方面人手。城市可以通过专家下乡、科技下乡、文化下乡,为农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为农村培养医疗等方面人才,支持农村发展。目前,为了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全国不少地区为村级组织选拔和配备了大学生“村官”。眼界开阔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官”,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城市可以利用援建性项目和合作性项目为农村注入资金,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既需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需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宽裕,实现村容整洁。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弘扬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使乡风文明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实现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加速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快速协调发展了,才能增强农村的吸引力,使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理想之所。

3.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主体作用。能否出现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广大农村地区,人才是最宝贵和最稀缺的资源。但农村人口虽然众多,但致力于农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并不多。必须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口潜力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优势。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只有依靠他们,新农村建设才能持续深入进行下去,农村的发展才有希望。这需要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形成和强化主人翁精神,使其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全心全力建设美好家园。农村发展还需要吸引外出打工的成功人士回流农村,通过他们在家乡的创业,把市场意识、管理经验、发展资金等带回家乡,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样才能既促进城市的发展繁荣,也保证农村的富裕安康。国家应该调整城市发展规划和思路,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城市要全面接纳农村劳动力,既要经济接纳,又要社会接纳;既要接纳劳动力,又要接纳劳动力的家庭;既要现期接纳,又要长期接纳。只有这样才能使使农民工能够低成本、低门槛融入城市,实现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就地转移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方式,防范和化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等问题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在县域内的非农就业机会,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合理转移,降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本,提高转移质量,避免异地长途转移对家庭和农村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农村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J],中国农村经济,2000,(6)

[2]蒋成风,解读中国城市农民工的婚姻难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

[3]吕新雨,“民工潮”的问题意识[J],读书,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