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小学生教育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教育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教育问题

第1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共同构成的,教育的成效主要是这三种教育合力的结果。而在这三种教育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家庭教育意识和观念滞后,缺少科学的家教观念

1.溺爱娇惯,重养轻教。

以前农村家庭子女多,父母农活又忙,根本都顾不上孩子,只能任其自由发展了。现在每家的孩子都较少,他们是家庭的“希望”。对其溺爱娇惯就在所难免。

2.家长无力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过分依赖学校。

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农村的家长们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责推脱给学校。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

二、家庭教育的知识匮乏,方式不科学

1.教育能力欠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低,文化底蕴差,素质不高。他们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2.缺乏交流,影响教育。

农村家长在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时,平等意识差,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没有与子女沟通的意愿。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多留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生活中的烦恼,在感情上的困惑等,以弥补家庭教育责任缺位及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

2.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家长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

四、结语

第2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一、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及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信息传播方式的丰富发展,使当代小学生处在前所未有的新环境中。从教师方面说,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许多教师观念跟不上时代要求,不能很好地把握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知识更新慢,教育方法陈旧,不能充分满足当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导致小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从学校方面说,有的学校在上级行政部门和家长及社会要“成绩”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将几乎全部的资源用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许多学校在过分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从社会方面说,社会评价学校教育好坏的标准,仅仅局限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了多少,不太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的结构、家庭文化氛围、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和对孩子的期待等,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事实上,小学生人格可塑性强,易于教育培养,只要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实际出发,有效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抓住时机,及时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能够得到改善,而且能健康发展。

1.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是基础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应在校园大环境建设上多下功夫,使操场、建筑物及文化体育设施整体搭配,和谐一致,要向学生展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既要符合审美要求,又要突出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通过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和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关注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风气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小学生来讲,不一定能对“”所用词汇理解透彻,但其情境和氛围是可以感知的。风气氛围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小学生接受暗示性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强。风气的情境和氛围是影响学生心理和品德成长与发展直接有效的因素,口头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时,创设情境显得十分重要。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保障

在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充满欢乐和信心,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教师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总是用是否尊重师长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品行,而教师很少用是否尊重学生来评定自己。很多教师高高在上,以为这样管理班级更为有效。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讲,这是相当有害的,一个懂得学生心理又掌握教育方法的教师,应该有阳光的理念、阳光的语言、阳光的表情,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等。第二,教师做事要公平。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而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第三,教师要讲诚信。教师说到的话一定要得体。教师的榜样作用十分巨大,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这些小事儿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4.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是根本

第3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尚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与养成时期,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如果这一时期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重视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仍然会长时间存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其弊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不重视。从学校方面来看,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未来发展,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不用多说。从教师方面来看,学校施加压力,教师在无形当中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甚至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德育教育逐渐淡化。从家长方面来看,一些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淡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业辅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脱离现实生活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德育教育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很多德育教育内容仍然是“舍身堵抢眼,舍身炸碉堡”等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与现在的生活差距太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基础的教育意义,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另外,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性指导,使得德育知识没有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与日常行为产生共鸣。

3.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共同的积极配合。但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意识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另外,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会造成德育教育漏洞。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道德情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Flas以其动态性、夸张性和生动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软件一般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动画效果非常理想,这款软件通常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动态表现向学生传授相对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完成动画演示过程,并且授课过程通常采取交互式。Flas的交互式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避免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死板的教条主义,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举止模仿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规范家长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最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3.加强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德育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也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接触,走入社会,亲自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开展夏令营,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观察是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垃圾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小节目,给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养成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书本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摘要】一个人的德育素质极大地影响了一个人一生的轨迹,而且德育素质都是从小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小学阶段作为每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其德育素质有着极大影响。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文章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小学生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这座大花园里茁壮成长的小苗子;教师是祖国这个大花园里的辛勤园丁,不断地给这些发芽的种子施肥浇水,才能让祖国这座大花园开满鲜艳的花朵。小学生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可以被涂染上各类颜色。小学教师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小学生朝着更积极更阳光的方向发展,帮助小学生分辨是非黑白、善恶美丑,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艺术兴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新课标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开始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由于家长对成绩的重视,新课标的一些具体要求还未被落实,对学生的考核还是以能力为主。家长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偏向选择重点中学升学率最高的小学,有些家长甚至为了让孩子就读某一地区的重点小学而购买学区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成绩,随意增加课时量,忽视了德育教育;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吸引更多的生源,对教师施加压力,轻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各个方面来说,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全部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由此造成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高,道德素质水平却比较低。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含义,有时不合适的德育教育还会误导小学生。比如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告诉小学生要学叔为了革命的胜利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舍身炸碉堡。这些革命烈士的死重于泰山,我们要向这些前辈学习。但是小学生不知道革命是什么,有一些小学生还会提出疑问。这些德育教育的素材离小学生的生活太远,小学生不能够理解这些例子的含义。德育教育应该主要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进行指导,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进行德育教育,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使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对小学生灌输空泛的德育内容,否则小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学以致用,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教师与家长缺乏德育问题的沟通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家长或者教师,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大环境。但是,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详细了解孩子的具体问题;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不论是德育教育还是知识教育教师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有些家长则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其他方面不予以重视;有些教师则拥有一些错误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的责任只是教书,育人的责任应由家长承担。如此,家长与教师都不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小学生的德育素养较低。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策略分析

(一)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

要彻底落实新课标改革,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要意识到衡量教学水平高低不光取决于升学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基准的建立,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家长也应该知道衡量孩子优秀与否不仅在于成绩,更在于孩子处理事务的方法和态度。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传递给小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教学工具,把小学生不能理解的难懂的知识简化,帮助学生学习,同时注意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更有义务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输在道德教育的起跑线上,那么终将成为社会的累赘。

(二)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得不到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家长、学校、教师某一方的责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需要各方重视,共同协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家长被称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举止表现大多数都是模仿家长的,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不好的表现都与家中父母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应主动定期与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中存在的题,改正自身的毛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可以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好地进行,最重要的是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将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展现出更好的自己,因此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独立存在。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学校也可以举行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与自然、社会的接触,比如看到有人随地丢垃圾时要学会巧妙地制止。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进行才艺表演,培养学生的尊老意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反映出小学生看待事物的态度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融合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平均素质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相互协作。家长和教师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小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教师和家长要走出小学生成绩最为重要的思想误区,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素质,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玉芬.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5(18):255.

第5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个领域日新月异。这对于每一个人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早在十几年前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培养科学素养的问题。但在科学素养培养的教育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揭示这些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改善科学素养培养的建议,应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问题

1、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科学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建构知识体系。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所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应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根本目的。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不是着眼于学生本身的发展,而是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另外仍有不少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直接传授客观规律、原理和结论的教学套路以及重视知识结论的直接传授(或变相传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其过程中的感悟、发现和生成性知识的获得。

2、.畸重知识与能力,忽视非认知因素

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内容上,片面强调知识与能力层面的内容,而忽视非认知因素层面的内容。这表现为三种情况:其一,在课堂学习中仅提出知识和能力要求,不提非认知因素的要求。其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仅注重考试范围中的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探究、批判、创造的能力则不在学习的视野中。其三,误解非认知因素,仅把它视为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内容。如认真的态度、学习的兴趣被认为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手段。其实以科学旨趣和科学精神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标志。

3、注重课程学习,轻视学生生活经验

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学科教材为依据、受教师课堂教学制约的学习。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方法上,强调课程学习,轻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认识上,认为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教的结果,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主要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只有课程学习时间,缺少学生独立钻研时间。在学习管理上,对课程学习有严格的管理、指导和检查,对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则缺乏足够的关心。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独立钻研被排除在科学素养的形成方法之外。

4、注重学习结果,轻视钻研过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科学素养形成的实际评价上,常常只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又常常只重知识和在试卷上知识运用的评价,忽视只有在活动过程中才能反映出来的实际能力和非认知因素的评价。在试卷评价上,常常只重解题结果,忽视解题过程,标准化的考试是其典型表现。因此,科学素养的形成最终被看成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不是一个随着学习生活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当前改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问题的策略与思考

1、树立正确的学生科学素养观和恰当的知识观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结果,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印证。科学是以人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人自身素质的一种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以科学文化为材料来培养学生内心自由的精神和行动上的创造性。另外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讲,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知识观。它主要包含有其一,知识是人们经验的总结。这种经验既可能是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经验,也可能是人们观察事物得出的经验。其二,知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才可能产生知识,其中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的创造性只能表现在活动中。其三,知识具有视角性。它是与问题相联系、从某一个视角得出来的一整套方法体系。所以,我们所说的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中小学生拥有或创造新的方法系统的品质。

2、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式的学习形成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应实现两个转变。其一,从专业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实现文理兼顾;其二,从教学者走向教育者,从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在内心自由与外在创造性上都有新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坚决执行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教与学。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要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而且要形成科学的认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真实的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把知识和结论教给学生。

4、分层次教学,螺旋式上升。

科学素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科学素养教育中要有层次地安排科学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和发展。学生只有理解了科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才不会丧失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

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最后进行分类。

3.得出规律性结论。抽象的科学,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过程,它既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自钻研的过程。学校教育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教育行为,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作者单位:南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小学生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观念 问题 对策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许多地区产生了“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的地带,许多地区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的问题。江苏省徐州市南郊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本文以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为例,调查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分析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为了研究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分别编写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200份。家长问卷回收了174,有效率87%;学生问卷回收了179份,有效率89.5%。同时,课题组还在部分家长、学生、学校中进行了问卷访谈。通过对家长问卷取样结果的统计归纳和对访谈的分析,我们对徐州市南郊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

1.根据调查和访谈,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经常关心孩子的需要,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少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教育,极少数家长认为只要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即可,其他教育应交给学校。调查显示,34.92%的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非常了解,60.85%的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基本了解,4.23%的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想了解,认为那是老师的事。

2.从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方面,大多数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但有部分家长觉得家庭教育不是很重要。从这两方面看,说明徐州城乡结合部的家长对于家庭教育还存在错误认识,缺乏对家庭教育内涵和意义的真正了解。家庭教育不仅是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学习生活,更主要的是家长能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包括生活、学习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长期望片面分数化及教育方式不科学

1.调查显示,49.16%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是名列前茅;45.25%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是中上等;5.03%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健康成长是第一位,成绩是次要的;0.56%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期望抱有无可谓的态度。每次考试后,79.89%的父母能够积极询问、讨论并制定相关发展措施;13.97%的父母偶尔问一下;1.12%的父母从来不问;5.03%的父母与老师交流孩子教育问题。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大多会主动告诉家长考试成绩,如果考试不理想,则父母会主动买考试资料让孩子练习,并给予指导。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往往偏重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其身心健康、道德发展与社会交往适应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阻碍孩子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少数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通过访谈了解,孩子希望家长关心自己的学习,但并不喜欢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更希望得到鼓励帮助。奥苏泊尔的三大成就动机内驱力中的附属内驱力就提到年龄较低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长辈和老师的赞扬鼓励,这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相反,如果孩子在刚起步的阶段就经常遭受家长的压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长大后也许会缺少自信,甚至自我放纵。

(三)家长自身对教育的影响

1.问卷分析和学生访谈的情况显示,在孩子面前,34.08%的父母能以身作则,55.31%的父母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10.61%的父母是无所谓。大部分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有直接影响,比较注意树立正面的形象;但也有少数家长缺乏自我形象对孩子影响的认识,由此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重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能力,要以身作则。

2.有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所以会阅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学习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有少数家长不在乎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影响力,因而平时不注意自身学习。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或多或少地缺少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四)家长与子女的相处方式欠缺

1.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大多数家长每周会利用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们沟通;少数家长则很少或不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这些家长在城郊结合部做小生意,早出晚归,无法保证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孩子希望自己犯错时父母不要打骂,而是讲道理,多与自己进行沟通。调查结果显示,20.11%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命令式,75.98%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平等式,3.91%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是请求式。

2.调查数据说明,一个星期中,67.04%的父母每天和孩子谈话,12.85%的父母一星期谈3-4次,16.76%的父母一星期谈1-2次,3.35%的父母不谈话。12.85%的父母没有打骂过孩子,79.33%的父母偶尔打骂孩子,7.82%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如果孩子犯错误,34.08%的父母能够摆事实讲道理,37.99%的父母与孩子讨论、允许申辩,6.15%的父母采取暗示、提醒的方式,21.79%的父母是严厉批评直到孩子认错。孩子犯错误时,相当部分的家长可能会责罚打骂,尤其以父亲较多。打骂孩子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虽然暂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反而会对孩子产生反作用。因此,只有真正触及孩子的内心深处,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知错就改。

二、影响父母家庭教育观念问题因素的分析

(一)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与职业影响

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调查发现,58.82%的家长在初中以下学历,只有约3.52%的家长学历在本科以上。所以在教育观念、生活压力及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脱离家长视野的作业辅导等类型的辅导班就因此成为徐州市南郊城乡结合部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特色”。

(二)家长自我职能认识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对孩子要么过于放纵,要么过于宠爱,使孩子从小缺少真正的关爱与引导。如家长外出务工或离异,教育的责任推到了祖辈身上,而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调查结果分析显示,12.15%的孩子在家中没有人负责他们的学习,76.80%的孩子有父母负责,2.76%的是祖父母负责,8.29%的是家庭教师负责。祖辈们只管孩子的温饱生活,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却力所不能及,因而对孩子放任自流。

(三)家庭结构的影响

问卷结果显示,徐州市南郊的家庭关系总体稳定,78.14%的同学家庭完整,其中三口之家的是21.31%,家庭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组合的为27.78%,家庭由父母、祖父母组合的为18.58%;只有1.09%的同学是单亲家庭。结果显示,59.01%的学生有兄弟姐妹,即该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徐州市南郊的孩子有兄弟姐妹的占很大部分,导致家长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对孩子的爱分散。因此,这些家长不可能考虑到自己所有孩子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更不能保证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质量。

三、改变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在适当的环境下比如吃饭的时候,让孩子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事,听孩子说说他们的烦心事,在沟通中加深彼此的感情[1]。如果家长工作一天回家很晚或很累的话,没有精力和时间与孩子进行聊天沟通,则可以尝试用写纸条或写信的方式,将信或纸条交给孩子,让孩子把平时不敢或不愿与家长说的话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与孩子建立起书面上的沟通,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不应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应关注孩子在生活能力、品德发展及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孩子放假期间,可以让孩子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者多让孩子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多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使孩子全面发展。

(三)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

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投资的意义,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当然家庭教育投资不仅仅是从经济上加以支持,如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他们去买一些自己所喜欢的课外书或教参书;家长可以和孩子报亲子班或利用假期与孩子一起出去旅游。此外,家长自己也应阅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些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联系

家长自身在家庭教育认识上存在不足和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需要学校和老师进行帮助,使让家庭与学校多沟通联系[2]。

1.学校老师从中帮助家长认清什么是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改善一些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错误观念。如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针对教育孩子方面出现的问题加以辅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家访等。

2.学校可以请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专家或学生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会,让家长们一起进行沟通交流。

3.学校如可以帮父母征订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或资料,让孩子每月带几本回家,给父母阅读,提高父母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认识。

参考文献:

[1]朱俊梅.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0(35):237-238.

第7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效率

教学当中我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运用到语文课堂当中,运用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中脱离出来。

一、在生活中挖掘语文

小学生因生活经验不足,很多认知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中的知识来给学生进行讲解,用生活中的好与坏来告知学生其中的道理,甚至是做人的道理,要学生将生活中得来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语文学习当中。如:下课期间孩子们在操场上愉快地玩耍,但毕竟孩子就是孩子,不会太注意身边潜在的危险因素,奔跑时两个孩子相撞,小的学生可能会被撞倒,这时有热心的同学会将这个学生扶起,并送回班级等等。这时老师就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此事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踊跃地发言,告诉老师这个帮助他人的孩子,这么做对不对,对在哪里,经过这件事之后我们该怎么做。经过一系列的发言和讨论之后,老师要归纳和总结,告诉学生,这个孩子身上有着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要做像他一样的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等等。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写一写身边像这样的小事,写一写自己或其他学生乐于助人的事迹,事后老师要把优秀小作文评选出来贴在墙上供学生参考与学习。

二、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视野

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文章,但与孩子们的认知却是有一段距离的。学生与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所以有些文章理解起来就枯燥费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有些W生失去了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文章的含义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对作者人物简介得以了解,更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这样学生才会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含义。查阅资料只是我们了解作者和文章的一个途径,我们还可以找相关的视频资料来对作者和课文进行了解。不但如此,我们还可以在孩子早上洗漱、吃饭时播放广播,让他们对我们当前的政治和新闻进行了解,虽然有时他们会对这些话题不感兴趣,但长此以往,必会在他们心中留有对这些话题的印象,对以后的学习做积累,亦可做以后作文的素材。

三、生活化情景教学

生活化情景教学也是现在教学方法当中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我们也要把情景教学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语文的教学当中。当我们在学习景物作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校园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花草树木,仔细观察校园中的每一角。我们还可以边走边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提问,这样,走在操场上找题材,走在操场上找灵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到新奇,也会积极地去配合老师,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上纸笔,遇到自己认为可写的事物记录下来,作为一个积累,这样真实地处在景物之中去写作文要比坐在教室内空想要有效得多。我们不但去操场,教师更要创造机会,带领学生去参观更多的地方,比如说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公园等等,生活当中不缺乏素材,只是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我们要教学生发现身边的事物。

四、教学环境生活化

小学生是活泼的、向上的,他们不应该在四面白墙的教室里学习,这样的环境缺乏天真童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要认真地布置教室的每个角落,我们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甚至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我们可以找那些善于绘画的孩子在教室后边的黑板上画上他们喜欢的绘画,也可以把字写得好的作业粘贴到学习园地当中,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班级的窗台摆上孩子们喜欢的花,不但美化环境,还可以让孩子们随时随地地观察花的生长过程,这不是又一个很好的学习语文过程吗?一举两得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我们要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化。

综上所述,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要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使其学习不再枯燥单一。生活化教学为我们的小学语文学习注入了活力,生活化学习使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到创新,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他们的语文知识做了大量的积累。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会大有帮助,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会奠定基础,为将来的中学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断地去探索和开发生活中的语文,使我们的小学语文生活化。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素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48-01

一、善于运用生活素材,丰富学生学习感知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语文科目的最终教学目标。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文知识源于日常生活,同时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素材与语文学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生活资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生活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生活元素进行引入运用,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微妙关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例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父母肩头的日子,再联系现在自己的身高体重,通过回忆让学生认识到时光飞逝、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重视开展课外学习,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著名的教育专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放大教材的作用、忽略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那么是无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图书杂志、时事报刊都要有所涉及,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课外知识作为铺垫,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读书会”,定期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让大家详述自己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阅读体会、不同的阅读感知,相互交换阅读内容,逐渐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获取途径,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渠道。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民谚、俗语、歇后语,例如关于天气的“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一阵黑”,例如关于生活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拓展来丰富学生对于汉字文化的综合认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广博,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善于创新语文活动,关注学生感知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价值实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学习感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反馈改进教学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心智发育不完善,学习认知能力不足,往往记得快、忘得快,学习效率较低。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创新语文学习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例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分组教学,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调,能够不断的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认知,也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度,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四、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第9篇:小学生教育问题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突出问题;教育方法,对策

参加了6年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学生。在与他们接触,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现象问题,写出来以求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教育我们的学生,让职业学校的春天早些到来!

一、学生教育突出问题

1.模糊的世界观,模糊的人生观。他们的年龄段,按照人的思维规律,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对今后人生方面的目标有自我的认识,甚至有更长的打算。但我们的学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他们在初中阶段一般是挨批评较多、受表扬较少,缺乏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有些怪异,吸烟现象蔓延;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心”十足”;心理不健康,内心的悲观情绪较重,有白暴自弃的心理缺陷。

2.纪律卫生方面。厌学、懒散、纪律性差。作为应试教育牺牲品的他们,中考的失败,大部分学生都有厌学情绪。喜欢自由、随便,淡化时间观念,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追求低层次。上学迟到,上课讲话,吃小食品,讨厌值日。

3.自卑心很强,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时常在他们身上发生。逆反心理严重,讨厌老师批评教育。盲从心理严重,看到别人上课讲话,自己不讲就觉得吃亏,不吸烟就会觉得没面子,不谈恋爱就会被人瞧不起等等。

4.生活奢侈。来到我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可学生一个月的花费从几百到几千的都有,有一部分学生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手机一般都是几千元的,话费一个月也得几百元。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是城市低保家庭,但看孩子生活的表现与实际真是大相径庭。

还有很多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家庭的教育,初中学校里失败的求学经历,社会不良因素的侵染,造就了这些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如何教育?如何让他们成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生活的一群孩子。他们在以前的学校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原因很多,老师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只要学习好,就一切好。学生自理能力极差,也不会与人交流,沟通。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公民的道德与心灵习性。在面对这些受过心灵创伤的学生时,可想而知我们要面临多大的挑战,但是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是我的信念。走进学生心灵,感染,温暖他们心灵,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人把我们的这句话翻译成:给我一条鱼,我今天就吃完;教我钓鱼,受益终身。这句话变成了美国的教育精髓。美国人把我们的教育哲学,学通了。而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呢?

二、教育学生的一些管理对策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但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业、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校和社会都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一)正面引导,唤回失落的自信心

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我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育人”的最终日的出发,注重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到师长的慈爱和温暖,使他们敞开心扉。

l、深入挖掘,选准切入点

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表扬为主,注意细心观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自信心,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焰。

2、唱响主旋律,配合主渠道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根据学生毕业工作需求,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有意识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挖掘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3、逐步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合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密切通过家访,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及时了解并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做到家庭学校两相知,两配合,两促进。

(二)激发专业兴趣,憧憬未来职业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调试的。中职学生都处在l5~18岁之间,各方面的可塑性较大,对培养专业兴趣的可塑性同样强。针对我任教班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分配方向,毕业工作介绍,以及找了很多优秀毕业生代表作经验交流。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

(三)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上进心

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无限空间。

l、以人为本,渗透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根据在校学生年龄多数都处于l5—18岁之问,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性格、自我认知、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逐渐定型。,对学生做到”动之以情”及”持之以恒”和”晓之以理”及”导之以行”,做到实践”情、理、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

再者,加强学生法制观念教育。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法制教育,邀请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和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定期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我平时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结合起来。

2、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组织丰富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一专多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一,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学校定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这样平台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优点,提高自己能力。

其二在班级举办各种比赛,小歌手比赛,导游词背诵比赛,目语歌曲比赛,打字比赛,体育运动等等。引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协助精神和养成自尊、自强、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

3、加强学生党、团工作建设,树立良好学习榜样

加强对学生党、团知识教育。做好”固本强基”工程,遵循”党建带团建”原则。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举办多期党课学习班和团课学习班,上好党课和团课,让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努力进取。让学生一帮一,以优带差,让学生成为我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