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

第1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教师应当从自身的行为寻找原因。体育教学和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当师生之间在认知、操作和情意等方面不协调而发生冲突时,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期待不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无序。有些教师在繁复的教学中常常带有情绪,对学生偶尔的失误,小题大做,以反面典范教育其他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学生产生了老师与自己过不去的对立情绪。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要求脱节,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的实际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此认识不充分,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而是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过高要求,甚至硬性规定完成技术动作的数量,学生便会感到无法承受,只好采取消极对抗的行为。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视同仁,也会使个别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如课堂上过多的集合、调动队伍、强调纪律,阻挠学生合理的自发性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引起情绪对立。有的教师凭个人的主观印象、学生成绩的好坏处理课堂发生的问题。平时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违反课堂纪律或不按要求练习,教师不批评或少批评。而印象不太好的学生违反纪律,教师动不动就点名批评甚至变相体罚,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这样的教师产生不信任和不尊重,从而表现出反感。

二、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克服与预防

1. 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活跃课堂气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在练习方法上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只有在教学的内容、方法上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使得教学活动的双方都专注于课堂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避免学生的不适应和个别逆反心理的产生。

2. 从实际出发,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此制定出不同的练习标准和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实现各自的目标,满足各层次学生的练习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热情。

3. 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不能重此轻彼。在课堂管理上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更要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学生犯错误时,如果教师进行简单粗暴的压制,就容易引发矛盾,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他们的处境思考,最好能用巧妙幽默的语言指出他们的缺点,同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予真诚的表扬,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他学生都关注到他的闪光点,摆脱他们成为反面教材的尴尬局面。

第2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社会中的人,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在学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受各种因素影响,落后于其他学生而形成的“学困生”这个群体,由于他们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学困,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从而很容易因为“心理错位”而导致自身认知和行为的偏颇,出现超乎寻常的行为举止。因此,教师要加倍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走进集体,融入集体,并不断上进。

一、春风化雨,以爱动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应该不偏不倚、一视同仁、不抱成见。只有教师真正爱学困生,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增强教育的认同效应,提高教育质量。我带过的学生董依成是四年级转来的,由于他患有多动症,曾被以前的老师一度放弃,上课从不提问他,对他的作业也不管不问。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有意安排他和班上最有爱心、最爱帮助人、学习认真、自律能力强的廖杨昊坐同桌;上课我经常提问他,对他的每次作业都严格要求、认真批改;下课时经常和他谈心,组织课间活动时,让他出谋划策。久而久之,他慢慢改变了学习态度,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终以较优异的成绩升入交通路中学。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学困生由于处于被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正因为这一点,教师应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从心灵深处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教师期待的眼神,听到教师靠近的脚步,悟到教师希望的心声,牵引他们走上上进之路。

二、正确对待,因材施教

重视学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三个面向”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的有力保证。首先,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定要认真对待学困生,他们是班级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状况和日常的行为活动,常会对班级乃至学校造成不小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他们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还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对他们今后及一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讲究策略,因材施教。教学实践表明,对他们采取常规教育收效不大,教师该坚持严肃的地方,丝毫也不能放松;该宽容豁达的地方,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培养自尊,增强自信

自尊心、自信心是人们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尤其是经受过很多次挫折的学困生。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培养自尊、树立信心,使他们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自尊自信是前进的动力。”能否培养其自尊心、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尊重、信任和帮助为突破口,通过帮助、关心、信任来唤起他们的自尊心,或者发挥某个学生长处,布置相应的适量工作,让其完成,再表扬,使其获得自我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我班学生亢一薇整天寡言少语,没精打采,课间很少和其他学生玩。后来我通过找家长谈话了解到,原来该生一到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什么AB卷、天天练等,父母从来不让她参加与学习无关的任何活动,结果造成她对学习不感兴趣,逆反心理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乒乓球打得很好,特意推荐她参加了学校乒乓球队的训练,结果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次比赛后,她的自信心增强了,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了,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当学困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力所能及的要求,教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也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学困生自信心的雨露。

四、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困生对学习欠缺的正是兴趣,他们从学习中品尝不到知识的甘甜,领略的只是苦涩。要想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做,就只能以激发兴趣作为突破口,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学困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时往往显现出思维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的不良心理。但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却往往表现得非常有主张。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创造条件,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如,我们班有一名学困生学习基础特别差,我在教学时,首先让这个学生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当他一旦回答正确后,就顺势表扬他。渐渐地,该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有了明显地提高。

总之,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来自生理的原因,又有心理不成熟的原因。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所谓的“学困生”肯定会越来越少,教育教学工作也会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作者简介:

第3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实效性

学校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应对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其不良的心理素质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心理问题

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因而学习心理问题是他们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够认真,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多数学生只求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究其原因,有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专业知识因不懂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学,最后发展到厌学。从而使学习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学习无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自卑心理问题

学校学生中、“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理想和追求,认为自己将来事业上难有作为,因而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再加上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所有这些,得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3.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他们中部分人由于长期处在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同时,受家庭生活影响,独生子女长期形成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现象严重,到学校后被打破,心理上难以承受,往往通过逆反言行来满足自我,却很少去考虑别人,最终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4.青春期心理问题

伴随着男女两性身体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他们渴望多了解性知识,但又怕别人发现或讥笑。对于遗精、月经等一些正常的性生理现象,他们缺乏科学的认识,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同时他们对性生理上的变化,又存在着“青春期骚动”,从而产生早恋现象。这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不成熟,发生早恋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他们性心理问题还反映在对自己性征体相上的烦恼,不少男生常反问自己:我的长相怎样,是否具有成熟男子汉气质;而女生则反问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没有青春女性的现代风度。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就会兴高采烈、兴奋无比;一旦获得别人的否定性评价,就可能伤心烦恼不已,甚至茶饭不思。

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1.认识相关理论,增加思想认识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并重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拉近与学生心理方面的距离。

2.发挥政治课的作用

应多采用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提高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以故事的形式,从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设置教学悬念,提出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对故事情节进行体验、联想和预测,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有效地整合了思想政治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加强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学校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对非心理学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聆听、是引导、是参与、是疏导,从而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变得更加自觉深入。因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功能。自我教育的特点在于自醒自悟,自控自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要按照它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应作为设计者、引导者、鼓励者。在培养情操方面,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激励;在增强信念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巩固;在转变行为方面,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将会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方法,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并不是取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而是它的拓展,两者可有机结合,即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目的,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4)

[2]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第4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Discusses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shallowly

Zhao Shengqin

【Abstract】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ointed out: “the health not only refers to the body not to have disease, but must have the complete psychology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Obviously, human’s health is refers to the physiological health,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harmonious unification. Presentl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hile safeguards the student physiology health, must maintain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must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raises the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level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al work is relates the elementary student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matter, is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work.

【Key words】Elementar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Improves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滞后了许多。

1 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

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且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依赖、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2.1 家庭因素:现在大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和溺爱。此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严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观念,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不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

此外,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这些都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容易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2.2 学校因素:现在部分学校教育弊端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学习为苦差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正是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素养,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来实施教育。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此外,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方法

3.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

3.1.1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释放渠道: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作为学生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

3.1.2 提高自信,保持健康的心态:自信是人们充分估计自我力量的一种内心体验,有了自信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而现在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脑子比别人笨。干什么事总是先给自己定个调,“我不会”、“不好”……其实不然,正常人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构造都相差无几。因此,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应相差无几。成功的起点是自信,只要保持一种健康心态,树立信心并踏实地学、认真地学,定会取得好成绩。

3.1.3 拒绝孤僻,达到人际的和谐:经常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分担自己的痛苦,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很多人不愿意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是一定要改正的缺点。

3.2 开办家长学校,改变家长传统的教养方式:通过科学讲座、座谈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尤其让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教育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规律。

3.3 抓住课改契机,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学校要多开展适合他们年龄心理特点的有益活动,采取各种方法拓宽预防渠道,让心理问题远离中小学生,保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3.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证:教师是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就总体而言,每个教师都应是心理辅导员,他们都应拥有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并以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

(1)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求会处理局部知识,到处理学科内的综合知识,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

(2)教学能力上。从模仿他人进行教学,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发展成为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

(3)教学手段上。从使用传统的书本、黑板、教鞭等进行教学,到掌握使用投影仪、幻灯、录音机等基本电教手段,发展成为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

3.3.2 教师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主动提高心理素质

(1)教师开展自我教育,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要调整认知偏差。由于人们对压力的理解不同,在同一环境里,人们经常体验到的压力的程度也往往不一样。因此,积极修正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或不切实际的观念,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要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如果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为参照标准,许多教师确实都会感受到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坦然地接受它,而不应整天沉浸在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的消极情绪之中。

第5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一、改善学习的心理环境

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不外乎内部心理环境和外部心理环境两大方面。其中,内部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低水平的自我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自卑、自我否定等,外部心理环境包括周围人的歧视、排斥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儿童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儿童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启发诱导他们寻找最初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败,分析其疑点和问题的症结,找出影响自己学习的各种不利因素,消除思想上的顾虑,错误的自我评价,重新认识自我。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善于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潜在优势。要通过强化训练,矫正其错误的行为和态度,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期待,从而使他们逐渐对自己产生信任感,对学习产生兴趣。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调动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积极性。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对学困生不能一味地埋怨、指责、讽刺、挖苦甚至歧视,要真心地爱护、关心和帮助他们,巧妙地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和羞耻心,消除疑惧心理,使他们体察到教师的善意,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愿意接近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教育和鼓励全班同学特别是班干部要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他们,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要保护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学困生自尊心特别敏感,又十分脆弱,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保护他们极其稚嫩的自尊心。同时还应注意培养他们调控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挫折忍受力,增强自尊心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家长正确面对现实,耐心地向家长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儿童健康的心理基石。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改变他们的心理现状。一是要认真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学校除了针对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以外,还应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帮助他们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教会他们进行自我心理保健。二是要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应设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并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学困生的心理档案,掌握他们心理发展的动态,积极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活动。三是要对学困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其内容包括:

①厌学情绪的辅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兴趣之所在,创设机会让他们实现自己的兴趣。②注意力缺损的辅导:学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集中,很难持久。教师应设计一套训练方案,教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技能,增强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机能。③意志薄弱的辅导:学困生常常会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愧疚,对学习缺少信心,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与学习任务的难度,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教师应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学习困难,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期望目标,树立事在人为的信念和勇敢、坚毅、不怕困难的决心。④过度焦虑的辅导:学困生的焦虑表现在学习不安和惧怕考试上。教师对这些学生应采用压力较小的作业、测验和考试,适当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同时还应指导他们冷静地、客观地分析和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轻松地、愉快地进行学习。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

第6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美术教学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它以形象、直观、色调等独特形式向学生传授造型艺术的基础和知识基础技能,以培养广大学生对生活中自然美、社会美、创造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高尚情趣,使学生以逐步掌握表达美、创造美的多种技能技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活泼健康成长。

绘画能相应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无论在观察方面,以及想象力,记忆力等多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绘画教学,教师首先要发挥主导促进作用,同时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其特点,研究学生在绘画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对美术教育特别是绘画活动感到兴趣,小学生是在美术教学绘画活动过程以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而满意,在活动中也感到快乐,他们是通过借助画笔在进入小学以后,由于他们的学习活动性质发生了变化,学习绘画的动机也随之改变,那么学生对美术绘画有时当作学习任务来完成。

在小学绘画过程中,大多数是在自己完成绘画作业的同时,看是注意画得快,能完成一幅或两幅作业、画得像、画得好看就可以了。这是说明了由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已发生了某些改变,学生对绘画学习结果也是逐渐发生兴趣。尽管这样,低年级小学生仍然保持了其学习美术活动中的某些心理特点,如绘画中往往喜欢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作画,用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例如,画一幅儿童画“熊猫”在绘画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形体,用几何方法把它以一个椭圆形勾勒,再细致地以流畅的线描弧线斜线。在一幅画中要注意大小、前后、左右的关系,以掌握动物的基本形状比例关系。画人物、有人物的机构比例关系,之所以小学生在构图方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仍然感到困难较大。重要的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初期,对于物体大小,高低空间关系都不在乎,更不注意在绘画的过程中反复出现和现实不符的现象。例如,画风景画,画面有建筑物的房屋、大树、人物,在绘画过程中不注意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在绘画写生忽视起稿的重要性,起稿时要认真组织线条,因为线的准确性和美感对一幅画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组织线条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主次;2.注意线条的透视变化;3.注意底纹线、来龙去脉和穿插变化;4.注意疏密、刚柔、虚实、区直、粗细等变化。

小学生在绘画写生构成中不按绘画要求及步骤,他以为只要画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在绘画中物体表现一样,甚至把所要表现的物体都在一条线面上。

低年级学生他对事物的空间或表现关系还不理解、更不懂得物体透视原理、经常不需要的点面部分也画出来,例如六面体事物,看着容易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有着错觉,在绘画中往往由于观察能力较差,不容易理解面的缩狭现象。教师可运用能开启的教具演示,将六面体的顶面朝上开启,与六面体的前面连成一垂直的平面。这时,顶、前两个面的大小相等,与学生的距离相等。然后将顶面逐渐放复演示几次,让学生观察、区别面由竖起到平放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当顶面逐渐往下放时其高度逐渐缩短,形状也缩狭而产生变化,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演示六面体的侧面,以及其它各个面的透视现象。待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解有关平行透视的知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写生六面体事物,可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步骤作画。用线条画出六面体实物的体面远近关系和透视现象,表现出六面体实物的立体形象。

为了使学生的能力因素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在低年级美术课不能简单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而要从各方面进行具体,细致的教学。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美术(授课和具体操作时)应用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手段、实施。为了适应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在美术教学时。一是从意识领域培养着手;二是教会它的观察方法,教会用简单几何形状概括物体的基本特征,能用笔简单勾出物体部分;三是运用美术作品欣赏教学,让低年级学生看懂,而又理解画面;四是结合一些小手工制作的方法纸工、泥塑、布贴、组合、分解等方法,训练动手、动脑并协调能力。

在上述四条基本要求中应注意不能过早的应用传统的绘画造型、语言或符号进行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以避免成人教育方式或方法技法进入教学操作中,否则就会被灌输的造型语言等因素替代,低年级的艺术对其创造能力和个性特长发展极为不利。

为了能更好地使低年级学的天性和个性创造能力不被侵犯和干扰,以培养学生意识领域和思维能力的实施方法。通过讲美术绘画的内容以及故事欣赏和自然界中的景象等进行美术教学,低年级学生在想象的思维中进行能力协调发展所反映的事概括性、象征性较强的精神。在学生心里发展思维活动得到了触动、启发、诱导的培养时,人的创造能力和个性特征就得到了发展,从而实现了低年级美术教学向良性成功性的教学推进。

第7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要优化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克服厌学心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

首先“微笑”应该是教师的基本表情。作为教师不管自己的心情有多么糟糕,在进入教室之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面带微笑,用自己的神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情放松。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想学、乐学。

师生关系中最关键的字眼是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首先要意识到学生和我们成人一样拥有做人的尊严,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年纪小就对其不尊重。同时还要加强师生的交往和沟通,如果不注意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受损甚至毁灭。

2 实行开方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良方。

激发自主意识,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练习呢?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喜欢“比”,那就让他们在比赛的环境中积极学习。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布置各种任务让小组比着完成。例如互相提问单词拼写;在规定的语境中用英语对答;利用书中的情景让学生表演,可以模仿课文编对话。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当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对手出题,为了赢过对方,学生们就会很积极的准备……

3 给学生有效的激励性评价

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评价人。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常言道:“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激励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魔力。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但对分数的过分敏感和恐惧也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每一次公布考试分数都是对他的一次打击。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要有激励学生更愿意学习的效果。努力创造评价条件,让班里没有固定的学困生。例如经常举行一些小比赛:限时记忆,朗读比赛,英语书法赛等等,让所谓的学困生也有机会翻身,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动力。在平时做的试卷中,用评语代替分数。例如,有一位刚转来的学生,听说英语26个字母也记不全,根本不会做题。但在他交给我的作业中,我发现所有抄写的题他都做得很认真,虽然一个个字母看起来很难看,但是每一笔都写的很有劲,看得出他在努力表现的更好。在他仅做对的一个小题上,我画上了大大的对号,并在卷子上写道:“老师看见了你的努力,你比其他人都认真,你会越来越棒的,老师相信你!”从此,他真的一点点赶上来了。他主动跟我说:“老师谢谢你,我本来已经放弃学英语了,但是现在我有信心把英语学好。”

4 作业一定要科学适量要有效

第8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涵。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加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

所谓创造性学习,即指学习的创造性要求,又指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它来自布鲁纳于1956年提出来的发现法,具有使“被动学习”变为“主要学习”,“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特点,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曾指出培养个体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不仅是发展其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且也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智能基础。小学生创造性学习其特点表现为:(1)探究性强;(2)善于独立思考;(3)擅长发散思维;(4)着眼于创造;(5)发展不平衡。为使学生能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选择:

1.注意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提问,不管是否合理,均应持鼓励、肯定的态度,即使教师不要回答,也要表示欣赏。

2.引导学生课余学习有关语文知识,重视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独创性,鼓励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多解化。

3.在考试或测验中,要增加一些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发散性思维。

通过运用上述方法,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能经常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主动实践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常规性思维还是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取决于问题的情景需要,并非教材的节节、课课;这些方法只有因教材、因人、因问题的情景需要而灵活运用一种或同时运用几种,效果才能更佳。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以营造思维环境为起点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其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尝试学习的快乐。

(一)抓住教学活动契机,以议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其内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寻觅、求索。教师则成为学生解疑释难的导师。例如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由于浅层的诗意学生很容易领会,但诗人与汪沦那种独特的告别方式及所含的深情厚谊,学生是很难领会的。教师便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意后,反复诵读这首诗。在反复咀嚼后,学生脑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踏歌声”是什么意思?汪伦为什么在李白将走时匆忙赶来送呢?送别的情景会是怎样?……学生的提问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把自己投入到了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为了找寻合理的答案,学生们绞尽脑汁,竟然会有五、六种不同的说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生活体验的内在魅力,导中启思,引发积极思维。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有学问,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沟通学生生活的体验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就能激发学生对新知感到新奇。例如教《少年闰土》一文第一段时,设置悬念:让学生想象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景象,再出示一幅描绘闰土瓜地刺猹的彩图,让学生观察,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大家在生活体验中感知到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再造现象,一个“英俊”、“能干”的少年闰土形象浮现眼前,从而激发学生旺盛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然后讨论: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少年瓜地刺猹图?学生通过思、议,悟出:作者恰恰抓住闰土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把人物写活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并在训练的同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 教师应富有创新精神,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要不断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环境,在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自觉地把授课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积极发现和保护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究式教学,改变“教师至上”、“教师核心”的现象,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转变。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有能力有潜力。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挤出时间倾听学生的见解,参与学生的讨论,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形成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第9篇:浅谈小学生心理教育范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倡导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笔者认为。如果单单把关注的视点放在学生某一学习点的操作策略上,无疑是孤立地看问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形成一个全程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应在立足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特点上来构建。

一、找准自主学习方向

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认识。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如对同一文本,学生可以将语言描写作为学习重点,也可以将写作方法或观祭角度等作为学习重点。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地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恩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比如教《米络斯的维纳斯》,可以就维纳斯的美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且允许他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要讲出合理的理由。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如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只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华兴(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镇中心学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实质则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在小学就开始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我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破思维定势,激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二、创和谐氛围,铺创新路子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昏欲睡的思维状态,死气沉沉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火花的。怎样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呢?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其次,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三是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若悬河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的最佳状态的形成,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三、重多向质疑,播创新种子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美国布鲁巴克说过:“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疑问,一切以书本为典范,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就难有新的见解,就难有创新。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领域的摇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问,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心田播撒创新的种子。有位教师在教学《南辕北辙》这篇课文时,教师揭示中心后,问:“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有位同学有不同看法:“‘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不对,地球是圆的,只要车夫顺着北边一直走,应该说他离楚国先越来越远,然后越来越近,最终是要回到楚国的,老师,你同意吗?”学生这一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的创新精神,真让人拍案叫绝呢!

四、多角度思考启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