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作推不开,干群关系处不好,挨日子混资历,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和失落感。当前,大学生村官群体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请看记者采自农村一线的调查报告――
寂寞地活 新鲜地活
“女孩子将来做公务员也不错,就暂且先到基层锻炼锻炼吧。”“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小型设计公司不招人了,就考虑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别什么都没有。”或多或少的被逼无奈,成了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村官一职的共同理由。
然而,农村并非诗人、画家笔下的世外桃源。准备不足、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没有群众基础,懵懵懂懂撞入农村,会吃很大的苦头。首先是语言关难过。在江苏高淳县,当地农民说一种让外地人很难听懂的古方言,这让2009年刚刚到岗的80多名外地大学生村官备受煎熬。“村民说的话我几乎听不懂,而我说的普通话他们竟然也听不太懂。”来自江苏盐城的大学生村官朱玲说,“我到这里5个多月了,很多话还是只能靠猜。村民刚开始还尽量迁就我,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不乐意了。”
“语言不通是我这个外来人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其次就是生活不习惯。”在北方某省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小龙告诉记者,“有些村没有村委会办公场所,我们去了就住在会计家或村干部家里,但也不能一直在人家里吃住,所以只能今天在这家讨一顿,明天去那家讨一顿。”
高淳团县委书记许强告诉记者:“来到农村后,大学生村干部的学生角色一时还难以转变。农民习惯早起干活,基层干部的作息时间也很早,但大学生刚来时,到了上午8点半还穿着大裤衩戴着耳机优哉游哉,好像还在校园里一样。”
离开了熟悉的校园热闹的城市,远离了昔日的朋友圈,很多大学生村官刚开始都会感到孤独、寂寞、无所适从。高淳县淳溪镇薛城村主任助理、南京市大学生村官联谊会2009级分会会长朱敏坦陈,很多大学生都有这些心态,有的在农村呆了不到一个月就消失了,“可能找到了新工作,更主要的是不适应农村环境,于是选择离开”。
当然,互联网的发达也为大学生村官们提供了新的“取暖”方式。高淳县桠溪镇新塘村主任助理孙霞牵头建立了一个网络群,把全县大学生村官网罗进来,没事的时候大家通过网络谈谈心,谁有工作生活上的烦恼,大家都帮着出主意想办法。
在农大读硕士,在农村读博士
朱敏刚到薛城村不久,碰上农田缺水,村民找上门来,朱敏不厌其烦地问了半天情况后却不知道采取行动,这下把村民惹火了。村支书赶到现场“救火”,联系水泵打水抗旱,事后告诉朱敏,种田是农民的大事,决不能拖延。朱敏于是把自己的网络签名改成“在农大读硕士,在农村读博士”。他说:“要当一名称职的村官,我才刚刚起步。”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们想要尽快找到工作感觉,还需要穿越不少“雷区”。“农村情况很复杂,很多村子有宗族和派系,一去就想做事有很大困难,而要了解至少得半年。”大学生村官小龙说,他刚去农村时,就是做做辅工作,“我们对村里未来规划都不了解,提出的建议很多时候不切合村里实际”。
“有些村民反映我们长期住镇上不到村里。得承认,的确有些大学生村官不做实事,但多数人并非如此。”大学生村官小晶反映,“一些比较富裕的村不愿让你多知道事情,每次去他们都是说‘回去吧,有事儿我们再叫你来’,上面来检查就临时叫我们赶过去应付应付。”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地方的村干部不但无视大学生村官的存在,甚至还会制造难题为难他们驱赶他们。“有些村里领导怕你做得好影响他的选举,你表现太好了就有篡权夺位之嫌。”一位地方“十佳大学生村官”说。
与村两委融不到一起,是大学生村官们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记者采访发现,没有到农村之前,很多大学生认为村干部就是传说中的土霸王,因为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村官的种种劣迹。但与当地村干部接触一段时间后,一些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村干部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他们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确实是我们比不上的。有时候我都感觉很自卑,大学毕业踏入社会,我一下子又变成了‘小学生’。”朱玲说,“我很佩服我们村支书。村里在拆迁过程中,有部分村民的工作很难做。跟村支书上门做工作时,我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看着拆迁户的表情由激动变为缓和,我就知道村支书的话管用了。”
既来之则安之,3年后怎么办
高淳县淳溪镇驼头村村主任助理吴易告诉记者,虽然当村干部并不是他的就业初衷,但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渐渐进入了角色。“村里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我学的正是这个专业,我的修改意见最终被采纳了,当时蛮有成就感的。”吴易开心地说,“在农村,我们能接触到学校所接触不到的东西。既然来了,就要努力把工作做好。只要对社会有益,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研究生毕业后做过教师,但我不想一辈子做教师,还希望自己的未来有变数。现在做村官,就给我带来了希望。将来我可能还是村官,也可能考了公务员,还可能通过创业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门。”高淳县淳溪镇南塘村村主任助理管文仙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但也有很多人不那么乐观。“第一次签合同签3年,到期后可以续签一年,再以后呢?我们将来的路到底在何方?”大学生村官小光说,“虽然我们县有400多名大学生村官,占全市大学生村官的半数以上,但在招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时,名额跟其他县区一样,很多人可能就搭不上这趟车了。”
在北方某省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小李说,“双肩挑”肯定要忙得多,但享受的考试加分待遇却大家都一样,“村务和接待工作忙不完,有时考前一天都还有事,哪有时间复习?”小李有些伤感,“我们愿意在农村干,也愿意好好干,把青春都奉献了,但社会就这么现实,我们总得为今后留条后路吧?”
“边缘”上位靠钻研
在调整到电教中心工作前,于庆华在组织部信息调研科――这个被大家称为组织部门加班最多、材料最重、压力最大的“三最”科室,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加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单位会议室的长条桌一到晚上就成了她赶写材料累了后稍作休憩的“床”。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保持一个姿势,颈椎、腰椎吃不消,纷纷向她罢工,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站立,因为一站就要晕倒。在信息调研科的三年,她写过的总结汇报、调研报告、组工信息加起来有60万字之多。
听说她被调整到了“清闲科室”电教中心后,同事们纷纷恭喜她:“总算可以闲下来放松放松了。”虽然于庆华嘴上应着是啊、是啊,可她的心里却从没将干电教与享清闲画等号。想要改变“边缘”地位,只有拿出像样的成绩单。于是,大家又看到了那个每天忙到黑白颠倒的于庆华。对于她而言,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电教远教工作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电教远教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调研工作的她曾多次以扭转党建宣传阵地困境为课题,深入乡镇街道走访调研电教远教工作面临的难题;而陌生是因为以往仅仅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研究电教远教,如今却要以指导者、实践者、参与者的身份去谋划推动这项工作。挑战艰巨,但她乐观应对,借用她自己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就是没有什么工作是一个通宵完不成的,如果有,那就两个通宵。
网站维护出现问题,学!跟着网站技术人员从电脑留存的资料里、从各种网络搜索引擎中,查找办法,逐个破解。站c学用遇到问题,学!她逐一联系所有乡镇街道的组织干事,收集他们对开展远教学用工作的看法及意见。微信订阅遇到问题,学!她主动和兄弟县市的电教同仁联系,借鉴他们在推动微信订阅中的好做法。就这样,“5+2”“白加黑”地连轴转了一个月后,她亲手把自己这个“门外汉”拽进了“门里面”――省、市先锋网的信息上报从排名倒数一跃至全市第一;基层站点除因村部拆迁、网络故障之外,全部正常运行;微(易)信订阅使用从不足三千人增加到一万余人,覆盖了全区30%的党员。这就是于庆华用一个月时间交出的漂亮成绩单,也为自己所在的这个“边缘”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主动“找事”闲不住
“你就喜欢没事找事!”这是于庆华到电教中心工作后,同事们对她最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是句玩笑,但其中也包含着对她最中肯、最客观的评价。履新刚“满月”,她就闲不住了,急着要把电教远教这把利剑打磨得更加锋利。
微信公众号就是“满月”后的第一个动作。前期筹备阶段,她一口气订阅了将近一百个能跟党建挂上钩的热门公众号。那段时间,一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她就捧着手机浏览那些订阅号,分析每个公众号在板块设置、内容推送、图片编辑等方面的优缺点,并一遍遍地推演公众号的板块设计方案。为了更加精准地定位基层党员对党建信息的需求,她连续一周的时间持续关注三个热门党建公众号,对比不同信息的浏览量这个“大数据”,初步确定了推送的信息标准。为了制作更加符合广大中青年党员浏览习惯的“图片新闻”,零基础的她专门从网上订购了Photoshop的教材,边学习边操作。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宣州先锋”的公众号于2016年4月1日上线,并推送了第一条信息。于庆华为“宣州先锋”设计了“今日头条”“一线聚焦”“先锋时评”“微观农商”等四个栏目,由于实用性强,公众号运行三个月后,订阅户就突破了一万人。
这边微信公众号才刚刚步入正轨,那边于庆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下一项工作中。她要创办属于区本级的党建电视栏目,让党员群众在家就能了解到全区的党建动态。然而,正如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多方了解联系后,得到了一个最坏的消息,由于区本级没有电视台,无法开设党建电视栏目。当美好的愿景将要化为泡影时,市电教中心抛来橄榄枝,同意市区两级合办党建电视栏目。这对于心心念念想要办电视栏目的于庆华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于是,她成了市电教中心最尽职的编外人员,每天进出电视台,共同谋划电视栏目内容,定方案、选题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党建视窗》电视栏目于2016年5月10日正式开播,并首播了宣州区城市社区“1+N+X”区域化党建工作法。爱给自己“找事”的于庆华终于圆了“推动全区党建工作上手机、上电视、上互联网”的梦。
突破“套路”铸精品
在新媒体时代,党员群众对课件资源的要求水涨船高。为了把电教片制作成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让他们在观看中受教育、得实惠,于庆华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她主动探索,将全年五部制片任务中的三部定为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以迎合手机平台的特点进行传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她积极外联,将电教片制作过程中前期拍摄及后期制作这一薄弱环节采取外委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与本地摄制技术领先的影视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为创作出精品电教片上了“双保险”。
除此之外,从筛选拍摄对象到选题选材制作,从撰写脚本到画面构图,电教片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帧画面她都认真琢磨。为了拍摄一个理想的日出镜头,她带着拍摄团队,连续一周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山顶上,选好机位,等待黎明的到来;为了制作一个满意的转场特效,她蹲守在影视公司的工作室里,和制作人员反复尝试,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为了选取一段最佳的背景音乐,她的手机里下载了上百首曲子,不厌其烦地试听、对比;为了剪辑一个合适的视频画面,她从几十个G的素材里一帧一帧地挑选,直到画面的音、像、效都完美融合。
在拍摄反映全区大学生村官队伍青春风采的微视频《田野・朝夕》时,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放飞梦想的精神面貌,她在脚本创作初期就面向全区大学生村官征集“村官故事汇”,并从中筛选了5件能够直观反映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的不同方面的事件进行脚本创作。筛选演员的过程中,为了让剧中角色更加符合大学生村官原型,她先进行全面“海选”,又组织重点“培养”,指导演员根据脚本的角色定位进行现场演绎,以便让角色和演员在剧本的催化下产生最佳的化学反应。《田野・朝夕》这部融入了于庆华心血的片子制作播出后,引来党员群众的一片叫好声,纷纷称赞:“拍得真实,看了感动。”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总结
自从__年__月__日到__村担任书记助理以来已有一年多了。在区领导、___部的重视关怀,悉心教导下;在街道、村领导的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下,使我拓展和丰富了知识面,提高和加深了思想认识。让我在接触工作,熟悉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了本村各方面情况。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1、完成村官日常工作。重点抓好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村级网页维护更新、先锋网信息上报以及党建资料、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整理工作。此外将__村网页改版并增加新农村建设、北山风采、选派选聘三个板块,将___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进行展示。完成“无挂钩一承诺”季度考核工作要求。
2、协助村两委开展__村千亩土地流转工作,目前__村同意流转土地__多亩。现流转土地的租金已下发。
3、先后___村村民参加报名新超越合作社___新型农民培训班和杜集区残疾人实用技术矿山集点培训班。
4、开展__村计生清理工作。在清理工作中坚持入户调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解决遗留、遗难问题。按照清理内容,不留,不漏。抓好孕检补检工作,抓好政策外怀孕补救工作,抓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以带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到位。
5、春节期间开展党的群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春节娱乐活动、“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森林防火宣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树立村干部的克己奉公的公仆形象。
6、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__月,召开工作会议来动员宣传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方法步骤、___领导等。__月-__月后先后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得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进一步树立。
7、参加__村新___届党总支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大会和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会前,请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确保换届选举健康有序进行。会上,一方面宣读了《___村总支委员会选举办法》(草案),另一方面作为监票人,及时清点人数,监督计票人计票,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正、民主,换届风气优良。
8、参加__村第___届村委会换届提名工作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起早摸黑,到各队收选票,并将选票送至__小学换届选举主会场,清点票数,记录有效票数、无效票数,回收剩余票。在唱票、计票环节担任总计票人,汇总三个会场的票数,核对后让各会场监票、计票人签字。最后将所有票封箱,带回村委会由村换届工作小组统一保管。
9、参加__村第___届村党总支各支部及妇代会、团代会换届工作,在唱票、计票环节担任总计票人,汇总票数,核对后让监票、计票人签字。
10、借调市___农组科。主要从事信息编辑,后进村相关材料整理,集中办公先进事例撰写等。
11、继续开展“周五志愿服务日”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每周五和其他党员志愿者一起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园清理工作、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活动等。
12、帮助__村淘宝卖杏。经过___个月和__物联网公司联系、计划设计、拍照、装修网店、开通微博等工作,在__月中旬正式开始在__网预售___杏。帮助村民销售近___斤杏。后接受__新闻网采访。
13、参加秸秆禁烧工作。__月到__月、__月到__月,和街道机关人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小组组长一起,划片包干,加强禁烧宣传和巡逻。
14、协助__村计生办开展__年四次妇检工作。对全村妇女进行了三项检查(查孕、查环、查病)。
15、开展新农合收缴录入和新社保卡办理工作。新农合方面:截止到目前为止,参合人数为___人,已圆满完成__年参合录入工作。通过各项工作的逐步展开,我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按照镇两委的工作安排,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
1.协助村委书记做好村委会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2.根据已经展开的工作思路,针对我村计生工作落后的现状,进一步抓好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向村民做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更多的宣传工作及各种奖励优抚措施,使他们尽快的转变思想观念,以利于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做好为民服务员。为落实___在农村的各种优惠政策,我要积极学习最新的上级文件,通过走访入户等方式及时传达给村民,对于农村合作医疗,粮种补贴等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地进行核对,以使广大群众能真正享受到各种政策带给他们的利益。
4.开办图书室活动。利用图书室丰富资源,为儿童、青年开办一些学习活动,树立村民学习意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所学,结合村的实际情况,从小事做起,真正地为村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总结【二】
从__年__月__日来__镇__村工作,不觉间已过___月之余,在这忙碌和快乐的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了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我工作的引导和支持,更体会到了村民的热情和老乡的关怀,让我在陌生的农村感到一丝温暖。
我是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刚踏出校园,就走入农村工作,所以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十分匮乏。因此在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___月的工作中,村两委成员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村里的老党员、年纪大的长者都是我的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现在,我将这___月多来的工作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对于我一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讲,困难的确很大。但就在一步步的摸索学习中,我同时感受到了做祖国最基层的工作——农村工作原来也是如此的神圣和伟大,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范本)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我们每一个农村犹如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支撑、构建起我们祖国这样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母体。如果说祖国是一个花园,那么农村就是花花草草,争相开妍,姹紫嫣红,盛开了满园春色。作为一名“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为百姓排忧解难、致富谋发展,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国家谋发展,这才是真正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___,建设___新农村添砖加瓦,尽一份绵薄之力。曾经也许因为我的年轻,总想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实现鸿鹄之志,殊不知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实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其实就是在成就一番大事。正如___主席曾说的一样:“农村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会大有作为的!”的确,在已成白炽化发展的城市,面临人才饱和的现状,我们也许很难有成就一番事业、大显身手的机会,但在相对落后,各方面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农村而言,我们这些拥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恰好找到了一个展示才华、释放___的机会。面对着急待发展的村庄,面对着一张张真诚而朴实的面孔,我在心中暗暗承诺,为了这些善良而淳厚的老乡,为了给我机遇、给我以希望的乡村,即便是用尽全部青春也无怨无悔。
同时深知自己刚到农村工作,才知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广博,尤其在某些方面如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还十分匮乏,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充电,学习各种关于农村工作的知识,方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好在村里定有各种报纸杂志,这样就方便了我及时获取各种时政信息和国家、省内的各种相关政策和动向。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的翻阅《__日报》、《__日报》、《__纪检报》、等相关报纸、杂志,对重要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农村。刚到村里,倒是参与了很多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而成的,而人生的价值也体现在点滴小事之中。“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嘛!”来村之后,我便被邀请参加省农业厅举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人员培训,从培训学习中我深深地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扮演相当重要角色,引导农民了解市场动态(范本),做好农副产品的推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起到良好的引导者。
在日常工作中,我主要就是协助书记和主任处理一些文件和文字方面的事情,起草一些文件、申请、规划,方案,完善各种资料、档案。我深知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尽力协助书记、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积极配合两委为我村的经济发展、为村民的生活谋求的福利。因为后半年村内工作比较多,我下户了解民情的次数不是很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利用工作之余多到村民家串串,多了解大家的生活,多看看农村的真实面貌。希望可以为百姓办一些实事。
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总结【三】
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上已经有___年的时间了,今年根据___安排,来到__镇__村担任村委主任助理,并担任报账员工作。在镇党委和政府的精心培养下,我由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迅速成长,并逐渐适应、融入到基层的生活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牢记上岗前各位领导和前辈的谆谆教导:少说话,多做事;多看,多问。在工作中做到虚心向老前辈们学习,生活中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取得了较好地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一年来,为了应对好新的工作要求,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到自学与工作对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一是学政策,努力做到思想与理论对接。我坚持做到每天看新闻、报纸,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最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各种惠农政策。二是学业务,努力做到工作与实践对接。我经常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并进行研讨,还主动要求和领导、同事们深入到村组进行调研,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三是勤动笔,每天坚持写村官日志,每周一小计,每月一汇总,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下基层工作的感悟心得。
二、踏实努力工作,热情服务群众
农村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每天都是紧张忙碌但又有条不紊的开展中。我积极主动,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仔细听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及时到村组传达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1、了解民情调研农村
刚到__村不久,我积极的到村里体验生活,了解民情。通过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了解村里的情况,听取他们对村建设的看法与意见努力向他们学习农村工作的方法与经验;通过走访村里贫困户,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拜访村里的大户、能手,了解他们致富的方法并帮助他们解决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量给予他们方便,让他们能够带动身边的群众共同富裕起来。
2、宣传政策服务于民
在村“两委会”成员的带领下,我积极走访群众,将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并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同时热情接待群众,尽力解决群众的各种困难。近一年来,帮助___余户群众申请大学生低保、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享受计生奖扶政策,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3、身兼两职勇担重任
一年来,我除了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务,还担任村级报账员职务。我从一窍不通到熟悉岗位,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同事的协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办我村的各项事务。尽力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务。作为村主任助理,我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传达与记录,及时整理文档,有效调处民事纠纷、参与低保评定、宣传惠农政策、推广农业科技、带领村民致富,共创文明、富裕、和谐乡村。
三、扎根基层,融入农村
通过___年的工作,我逐渐认识到了大学生村官的意义,让我可以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因此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融入当地,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年的工作,感觉很快,让我对新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农村的生活环境,懂得了农民的想法,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都将会有作用的。当然在不断的努力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也有某些方面做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提高自己。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所有人都需要关爱,学生也不例外,但他们需要爱的同时也需要教育。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基础、个性和兴趣等都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班主任老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好思想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二、关注后进生
后进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接受新知识慢,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所以后进生教育也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在教育中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后进生要有“八心”-爱心、真心、责任心、细心、信任心、宽容心、耐心、恒心。班主任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教育中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然而后进生多数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但自尊心却极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抓住积极因素。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价值,并努力内化为动力。情感是师生之间联系的无形纽带。在师生交往中,学生更希望老师能理解、尊重他们,因此班主任可针对其心理特点,采用情感培育法,激发学生的活力。让他们勇敢地扬起生活的风帆。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最基本的单位。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班主任要重视集体建设。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运用集体的力量。关心帮助后进生,使他们感受的温暖,并在一个充满友谊、温馨的班集体中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家庭的力量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班主任要通过对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班主任要注重对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通过学习心理学从而兼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生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来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渲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下降,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校开展一些关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峰”活动。还经常组织学生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的主题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中陶冶情操,转变和提高思想认识,以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真正人才应该是懂得团结合作的,一个能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长远发展的人应该是乐观自信的。
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留守儿童道德养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有助于为留守儿童的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舆论环境,帮助他们认清社会的主流道德意识,纠正自身的错误思想。其次,以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改变思路。农村政府以农村政府应以“村官计划”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开创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村官计划”是选派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工作,这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机遇。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优秀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并具有一定科学教育的方法,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形势是一致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因此,用他们特有的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平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其次要注意这种方式的针对性
(3)增强“德育教育”意识,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成长
十年寒窗苦读竟然回乡务农
*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园艺蔬菜专业录取。三年的大学生活不但让他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开阔了他的视野,重塑了他的人生理念和目标追求。*年,同所有大学生一样,*怀着自己的梦想,走向社会,开始在北戴河集发观光园实习。在那里,他遇到了昌黎农学院的刘教授。在朝夕相处中,刘教授不但手把手教给他校园里学不到的实践技能,而且言传身教,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学农的大学生绝不能离开土地,只有像庄稼一样深深地植根于土壤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在集发实习期间,他的才能得到初步展示。公司让他负责特大南瓜种植项目,在他的努力下,项目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公司领导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锦州一家酒店对集发公司的经营模式很感兴趣,想在酒店推广这种模式招揽客人,但苦于没有技术人员。于是在实习结束后,他被这家酒店聘用,负责无土栽培的技术指导。能在城市上班并且包吃包住月薪1500元,对一个农家大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父母对他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能够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学有所用,*欣然前往,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然而,创业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后,他才发现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加之准备不充分,在锦州搞无土栽培投入成本太高。更重要的是,这个酒店经营模式与集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短时间难以转型。尽管酒店的老板对他十分信任,但这个项目却注定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是去是留?*陷入矛盾之中。留下来,虽然待遇不错但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离开吧,哪里才是自己放飞梦想的天空?左思右想之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放弃优厚待遇,回村种菜当一名农民。尽管做出这个决定已经有两年,但现在回忆起来,*觉得仿佛就在昨天。“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太多。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从小就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不想一个人‘走出农村’。而且,我坚信在农村也能够施展才华,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大学生种菜还真有一套
“大学生回家种菜了!”这一消息就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全村,这个宁静的小村庄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块巨石,掀起了轩然大波。父母看到儿子回来伤心落泪:铁锋啊!你就不能让爸妈省点心!你是咱家唯一的大学生,我们花几万块钱供你读书,就是希望你能够跳出‘农门’,要是想种菜,还念大学干啥?”乡亲们在背后议论纷纷:“莫不是在外面犯了啥错误?”“年轻人真是不知几斤几两,在城里管吃管住一个月净落1000多块还有啥不知足?”“念了十几年的书哪会种菜?”“唉,念书都念傻了!这大学算白读了!”一些老师和同学也纷纷打来电话为他介绍工作。面对父母的责怪、乡亲的质疑和同学师长的关注,*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更没有退缩,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他的选择没有错。
他从亲戚朋友手里借来8万元钱,在村里租了7亩地,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终于在辞去了工作的一个半月之后,用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建起了第一个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同时配置了相应的设施,种起了反季大棚蔬菜。为了种好菜,他天天在大棚里摸爬滚打,饿了吃一口母亲送来的饭菜,困了就睡在大棚边搭建起的简易房子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临近2006年春节,他种的菜长势良好即将上市,有望获得一个好的收成。然而,好事多磨。正当他满怀希望等待收获的时候,市场上的蔬菜价格却一落千丈,*粗算了一下,他辛辛苦苦的劳作并没有获得多少回报。村里的流言蜚语又多了起来。
面对挫折,*没有丝毫气馁。“这让我又吸取一个深刻教训,种棚菜光有技术还不够,还要懂得市场。”痛定思痛,*深感自己市场知识的缺乏。在以后的时间里,他定期上网查询蔬菜价格行情,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的品种和时间,而且还经常在周边地区进行市场调查,错开其他种植户种植的高峰期,摸索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种植经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种菜的第二年里,他种的大棚菜和裸地菜都卖上了好价钱,赚了2万多块钱。这次成功,对于*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于是,他趁热打铁,又建了2个高标准大棚,种植面积达到了近两亩。他种植的蔬菜以良好的口感和品质逐渐征服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附近市区的一些超市都选择了他种植的蔬菜。两年下来,他获得纯利4万多元,收回了一多半投资。父母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乡亲们质疑的声音没有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孩子几年大学还真没白读!大学生就是不一样,种起菜还真有一套!”
我的梦想就是建立自己的蔬菜品牌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增加种植收益,*从北京引进了紫霞红叶生菜,修建了沼气池,利用沼液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并经常借助网络、书刊和电视,不断学习蔬菜种植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种植蔬菜技术日渐成熟,驾驭市场的本领也越来越强。
*年春节,刘铁峰的蔬菜更是成为当地争先抢购的绿色食品。靠种植蔬菜致富,实现个人的价值,对于*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他对曾不理解他的亲人和乡亲们说:“大学毕业后,在外漂了一段时间,现在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
谈到今后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想法。他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现在蔬菜上就是对蔬菜的品质和安全越来越重视。对于高品质蔬菜,即使价格高一点也会购买,而且回头客越来越多,甚至会供不应求。靠品质求生存是未来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他说:“我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像集发一样属于自己的蔬菜品牌,吸收更多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联合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实施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销售,不断提高蔬菜的品质,同时,加大机械化生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让更多的人吃上绿色、生态、安全、放心的蔬菜。”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思考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而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民办高校受高校扩招、社会偏见、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匮乏的影响,加之现今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直接有“985”“211”等重点本科院校的限制,民办高校的就业问题便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为更好的了解严峻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笔者于2013年10月对海南某民办高校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并提出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建议。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信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对自己就业成功的信心”选项中219%的毕业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就业非常有信心,345%有信心,358%一般,36%没有信心,42%非常没有信心。这说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是积极的,对就业前景是乐观的。而对于在就业过程中依赖的竞争优势,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意识到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竞争需要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也就是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也说明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认清形势。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依赖于自己的社会关系,这是因为目前社会仍存在一些走后面、任人唯亲等现象。
(二)就业准备
1.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及教育部在京召开的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要求,我们要努力搭建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交流的平台,创造各种条件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便利。所以了解毕业生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尤为重要。经调查,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前四位依次为:互联网搜索招聘信息,参加招聘会,委托亲戚朋友打听,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互联网搜索招聘信息被大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最佳途径,这是因为互联上的招聘信息的真伪,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官网上的招聘信息的真伪,毕业生已有一定的鉴定办法,而且利用互联网获取招聘信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委托亲戚朋友打听之所以排在第三位且与参加招聘会旗鼓相当,这与民办高校毕业生本身的家境有关,民办高校的学费普遍比较昂贵,能够上民办大学就读的学生,家境普遍比较好,人脉资源较广,因而较多毕业生会利用这种资源,获取招聘信息。
2.毕业生在就业过程遇到的主要困难。
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由于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制约,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从毕业生对“你觉得自己在就业过程遇到的主要困难”(可多选)的回答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社会关系”、“专业不对口或者专业面太窄”、“招聘信息严重不足”、“综合素质不高”。见表2。由此可见,缺乏实践经验成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最主要困难之一,这也是很多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寒暑假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及利用周末空余时间进行兼职的原因。同时缺乏社会关系成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二大因素,从此可以看出社会存在一定不公平,人情世故、社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仍发挥较大影响,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3.用人单位选录毕业生的标准。
为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录用人才注重的标准,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你认为用人单位主要看重大学生哪些素质”的提问,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表3可以看出,人际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重视的,甚至超过了专业理论知识。这是由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决定的,民办高校毕业生与公立学校毕业生相比,文化底子薄、基础差等,但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大都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社交能力强,交际面广,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民办高校毕业生可以扬长避短,凭着其自身优势在社会就业岗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就业意愿
1.毕业生的就业规划
毕业生的就业规划直接影响着就业的结果,由表4可知,60.6%的民办高校毕业生还是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的,这说明大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还是理性的,这也符合当前就业现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后再选择跳槽或者创业。但是也有9.2%的毕业生比较挑剔,抱着“非满意工作不就业”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就业观念出现了偏执,这与学生的家境有一定的关系,家境较好的毕业生才能在非就业这段时间撑下去。
2.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期望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选项“你希望到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可多选)”,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其中59.3%毕业生选择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有47.2%的毕业生愿意到国有企业工作,有30.9%的毕业生选择到民营企业工作。可以看出大多数民办高校还是更愿意到稳定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这主要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系,“铁饭碗”一直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民办高校毕业生也如此,同时也与现象有关系,很多人认为公职人员可以有灰色收入,甚至灰色收入远远超过工资本身。
3.民办高校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月薪期望。
薪资待遇是影响就业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表6可知,37.1%的毕业生期望月薪为3000-4000元的,31.1%的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为2000-3000元,这说明大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对薪酬的选择是理性的。24.6%的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为5000元以上,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月薪期望的过高,必然会导致求职过程中难度的加大。
(四)对基层工作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省政府组织“三支一扶”计划的看法,选择“非常支持,自己愿意参加”学生比例为36.3%,“支持,但自己不会参加”的比例达50.6%。选择“不支持,不了解”的比例为13.1%。这说明对于基层就业,虽然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以及优惠政策,但是有大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仍对基层就业有顾虑、不愿意参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进入基层工作经济上的压力大,部分家境不好的学生本身有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如果进入基层,经济压力将会更大;二是担心进入基层后与基层的人不属于同一知识阶层,造成沟通障碍,精神压力大;三是现实生活顾虑,比如恋爱、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
二、对策与措施
(一)激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双创”精神,激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所以相关部门要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的具体办法,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真正让大学生勇于创新、成功创业。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或者创业培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
从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当中的作用排在第二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其自身的人脉有限,特别是对于农村生源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人脉及家庭提供的社会关系都非常有限,这使得农村生源的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所以民办高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定期与企业联系、沟通,争取得到最新的用人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相关部门要继续实施好“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鼓励性政策。高校要把基层就业的鼓励性政策宣传到位,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
(四)学校要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调整好专业设置
学校要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建立三级实习制等;专业设置要契合社会需求,不仅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还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特长,使学生缩短社会适应期,大大增加求职成功的砝码。(作者单位: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伟毅.对高校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6
这天是该村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日。他们第一次以海选方式,选举产生了马祖村第九届村民委员会。
“我们自己推选候选人,没有组织意图,想选哪个就选哪个,这在我们村还是第一次。”一位村民说,刚开始大家听说要自己选“当家人”,以为是走过场、搞形式,哪晓得这次动了真格。
马祖村展开村官海选,意义被大量解读。该村村党支部书记杨福善解释,海选村官,事实上源于村子近年来的发展压力。
被边缘化的危险
马祖村位于什邡市城北北京大道旁,南距什邡城区7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15个组859户,总人口2239人。
过去七八年,马祖村是不折不扣的“明星村”。在四川省级、德阳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统筹城乡示范村”等光环下,各级都给予了马祖村相当力度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然而,在一半以上土地被工业园区建设征用、9个组被统征的情况下,马祖村开始由散居向聚居转变,农村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开始受到多重冲击。
总结过去3年,杨福善觉得马祖村的发展是“贷了账”。究其原因,他认为是“班子的人员、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村子现在的发展”。他介绍,在2000年之前,马祖是周边最穷的一个传统农业村,而现在已经进入了什邡前列,“但最近几年,发展的步子明显慢了。”
杨福善说,老百姓的荷包不见涨,开始滋生不满情绪。有村民问他,住上了好房子,靠什么发展?
一方面是工业园区的发展红利尚未传导到村里,另一方面,则有马祖自身的发展困境:统征农民失地后,村里一直靠打造景区发展旅游经济,每年的马祖旅游节也开始渐成气象,但始终缺乏持续的带动力。“马祖怎么发展,不能说是我一个人来设计。我喜欢听不同意见,但开会都说没意见。我就在想,到底是真的没意见,还是你不得行。”
今年正值村委会换届年,杨福善打算动真格,经过多方协商采用了海选村官的方式。他希望,此举能成为解决班子困难的民主方式。“基层组织提名的候选人,村民不满意。候选人确定不下来,票就没法投,选举进行不下去。”因此,马祖决定把确定候选人的权力完全交给村民,由村民推荐、自荐,得票多者就确定为候选人。
马祖村选委会向村民发出的《意见征集表》中,有个问题是,“现征求事关每个村民切身利益的(关于本次村委会换届搭建什么样的班子)意见,是搭建有利于培育产业急需的‘三能’、‘四有’型班子?还是搭建擅长搞基础设施建设,无技能、只要肯跑的班子?”
“简单说,就是问大家希望要一个发展的班子,还是‘守摊摊’的班子。”选委会成员张昌松说,这些年来,马祖村在与周边村落的“角力”中,的确没有了前些年的风光。2013年什邡的旅发大会,素有旅游节传统的马祖村竟没进入最初的四个点之一,让马祖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被边缘化的危险。
最终,马祖村由村里非大姓家族的退职村支书、镇人大代表、组长、村经济群团人员共10人组成选举委员会,前前后后召开了10多次选委会。第5次选委会会议决定,这次村选,取消村选委会及其他任何组织提名推荐的规定,“只听老百姓的,还权于选民”。结果,在2013年12月21日至27日推荐期内,选委会共收到有6名主任建议人选和19名委员建议人选。
农村留才之困
杨福善说自己脾气臭、比较倔,“这次选举搞海选,人家说我又要搞运动。”
他向本刊记者透露了选举之前与一位村委会委员的私下谈话。杨福善说此人“能跑、能做事,但有时不讲原则。在此之前,村民反映的意见较大”。在一次酒酣耳热的私下场合,杨福善委婉地提出请他“退下来”,把位置留给更年轻的人。
杨福善笑说这是“杯酒释兵权”。“这是搞运动吗?适合的人上,不适合的人下,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占着这个位置。”
严格来看,马祖村的村选采取的是“小海选”形式,即由村民推荐、自荐候选人后,再由全体村民投票选出村委会主任及委员。
对于这样的形式,杨福善认为比较符合马祖村的现实,“我们不可能直接去搞无推荐人的‘一票直选’,一是马祖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担心选民像以往那样盲目和无所谓;二是担心选出来了人家不愿意当,怎么办?”
一名选委会成员则告诉记者,从这次村民推荐可以看出,村民开始注重从市场经济一线、外出务工经商、产业大户、党员中选能人,从回村的大中专生中选新人,而不是围着原来的村组干部中“打转转”,“的确出现了一些让我们都眼前一亮的人。”
胥晓君,马祖村二组村民。在村民的推荐中,从未在村委会任职的胥晓君票数颇高。张昌松说,村民推荐的理由是“年轻、有技术、有组织能力,肯帮忙。”
但是,胥却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愿参选。选委会再三做工作,胥告诉他们,自己在村旁的京什工业园的工厂里做化验员,前两年又刚刚取得了技术证,现在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要她放弃这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下不到这个决心”。
“这是最直接的现实差距,没有办法。”杨福善说,尽管村集体经济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包括自己在内的村两委干部的工资依然微薄,仅为1100多元,这对外出打工的村民根本没有吸引力。他也透露,选委会之前悄悄看中了3个人,分别去做工作,虽然拒绝的理由各不相同,但都跟经济收入有关。
最后,胥晓君正式向选委会交了一纸申请,提出自己不愿参选,但她也表示,“没想到大家这么信任我,村里需要我时,在工作之外可以出份力。”
与胥晓君相比,另一个候选人的出局则更让杨福善扼腕。
王文健是马祖村八组走出去的种植能人,10多年来搞过食用菌、家畜养殖,今年开始做葡萄园观光产业。2013年年底前,他已经在马祖村几个组租好了100亩地,正准备大展拳脚。在村民和村委会委员推荐人选中,王文健高票在列。
然而,在其后进行的资格审查中,王文健则因为未达到镇上要求的“文化程度必须具备高中及中专文凭”而出局。面对这样的结果,王文健表示想得通,“要求就是要求,大家都一样。”
但杨福善则多少有些愤懑。“我们给村民说的,不管年龄、不管文化程度,只要这个人有公心、能服众、搞得活经济,就有资格进入候选人。条件限制那么多,咋个选?”坐在本刊记者的对面,杨福善透露,为了这事他跟“上面”顶起了。
随后记者走访了该村七组、八组多名村民,他们说,推荐王文健,是看到他这些年生意的确做得风生水起,相信他能带领大家搞好产业。至于镇上要求的文化、年龄等条件,“那些东西在农村,不顶用。”
进入海选报名阶段,马祖村村委会周边挂满宣传选举的条幅,例如“坚持‘四强’标准,突出目标选人,选好配强村两委”等。有意思的是,其后的候选人遴选,显示出这次海选的另一面。
一部分像胥晓君、王文健这样让选委会“眼前一亮”的候选人,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进入最后的差额选举。记者从名单中看到,在25名候选人名单中,基本为中专以上学历,年龄仍然大都集中在40岁至50岁之间。
对马祖的留才之困,杨福善显得很无奈。前两年他在村里搞调查,请村里的大学生提发展意见,让他意外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外面“漂”,都想回到村里。杨福善说,但他们回村里能干什么?村里的平台那么小,留不住这些人才。
村选之后
1月11日早上7点,2000多张选票从马祖镇政府送到马祖村。这次选举,马祖村在每个组共设了15个投票站,每个投票站设有选票发放处,有两人同时在场,对选民的真实身份进行核对后发放选票。 九、十、十一组的村民,则在马祖村中心广场集中现场投票。
8点半,主会场373名村民陆续领到选票。村民徐邦凤(音)说,今天的选票上,除了推荐出来的候选人,村委会主任、委员右边都有空格,“我想选谁,就把谁的名字写上去。”
9点半,部分候选人走上台,纷纷发表竞选演说。主任候选人申振华发出承诺:“感谢村民信任,我将会尽职尽责,多为村民们办好事、办实事。”
从7时30分投票开始,到12时30分投票结束,共有1986名选民通过到现场或委托他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投票。这一数字,超过2004名有投票资格村民的80%,符合法定投票人数。
在投票现场的300多个村民中,老人妇孺居多,但记者看到,村民在投票时显得十分慎重。虽然只是简单地在选票上打勾,但多数村民都是经过一番考虑后才认真填写;有部分选民还去了村警务室的秘密投票站进行填写。
对于老百姓的选举热情,杨福善认为:“只要是正常选,大家热情还是高的,而一拉票、一勾兑,老百姓产生逆反心理,就会离你远远的。”
最终经过唱票,1964年出生的原村文书申振华以1771票的高票当选新一届村主任;原妇女主任邓明芝、原村主任杨永清当选新一届村委会委员。
(一)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有国家层面提供政策保障国家政策是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政策,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这些政策一方面为高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引导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做更多贡献;另一方面也大力扶持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新农村不断发展,从而使新农村对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必将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这些都将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政策保障。(二)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有学校层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高职教育无论是在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均围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理论知识来展开。同时,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设立农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或开设一些涉农专业,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因此,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急需人才。随着高职院校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也迅速增长。面对新农村建设初期需要大量高质量人才的现状,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才供给规模,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数量的要求。(三)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有市场层面驱动人才发展的空间选择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动农村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策。不仅如此,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必将强力促进新农村和新农业的发展。这将给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培养出的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具有农村背景的大学生也将更加认识到在新农村大有可为。面对城市的高房价、高消费、高成本,理性的大学生一方面面对新农村的低生活成本、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面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急需一批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现状,那么在新农村就业和发展就成为市场条件下人才发展的最优空间选择。
二、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虽然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性歧视和制度性安排造成“非对接”性阻碍虽然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相当多的人对高职教育的看法始终没有改变,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一方面,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中的制度性安排导致生源质量较差且来源不足,因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对高职院校持有一种歧视的态度;另一方面,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而与脑力劳动者相比,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是低等的、不受重视的。这种对高职教育存在思想性歧视的传统观念以及录取生源的制度性安排,是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非对接”性阻碍。(二)财政投入不足产生“非对接”性制约虽然近年来政府开始重视高职教育,并从资金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得到的支持少很多,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实训基地、购买贵重实训设备等,教育成本比较高,这就与部分地方政府较低的财政投入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使得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质量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的“非对接”性制约。(三)传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之间不相匹配长期以来,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传统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上都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在办学定位上的失衡。新农村建设要求人才具有实用性技能,并且愿意为新农村服务。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几乎是“一刀切”地为城镇经济服务,没有考虑到农村发展的需要,具有农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数量过少。二是传统专业设置基本上忽略了农村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没有形成自身院校的专业特色,即便是一些设置涉农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也偏少。三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理论学习时间过长,实践课程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低,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四)师资队伍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要之间存在落差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重视构建“三农”专家型师资队伍。现阶段来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首先,在师资队伍构成上,“三农”专家型教师过少,造成师资队伍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上存在短板;其次,部分专职教师没有足够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导致纯理论研究过多而实战性研究严重不足;最后,有的高职院校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师资队伍进行培养,无法进行相应的培训,也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用来鼓励教师自我发展。
三、以对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着力解决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高职教育配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舆论导向上树立观念转变的“对接”实现以对接新农村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加强舆论宣传,形成有利的舆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高职教育观念和高职院校供给侧结构,为高职院校输送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优质生源,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政府层面,要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引导全社会改变观念,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在地区发展中的贡献,从各方面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首先,充分利用网络、社交软件、电视等现代化宣传渠道,加强国家有关高职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鼓励政策及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紧缺现状的宣传力度,从而引导高职院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其次,采取树先进典型的“以点带面”的宣传策略,对先进高职院校、优秀高职毕业生进行表彰奖励,提高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认知地位,从而引导人们逐渐改变对高职教育的看法。在学校层面,要明确高职院校自身在本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的角色,树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意识,培养更多对接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从思想观念上,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重视对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随时为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输送、技能培训、资源整合等各方面的支持。(二)外部保障上进行资金政策的“对接”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必须构建完善的全方位保障体系。1.在制度方面加强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加要求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保障新农村建设与高职教育对接的政策法规。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立法层面要保证相关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要能够切实有效地指导新农村建设与高职教育发展,并根据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法律法规的细则。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招生录取制度上要进行改革,吸引优秀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在学费减免、奖学金和生活费补贴政策等方面不断优化现有的一些制度,并在毕业就业制度上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新农村工作岗位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与指导。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指导高职院校修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在财政方面完善资金投入体系。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各方面进行资源投入,而教育资源的投入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之一。政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通过各种渠道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资金需要,进而保障高职教育成为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基地。一方面,着力打造以农业为特色的重点高职院校,并在财政政策上给予倾斜。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规划不同特色的高职院校,尤其是农林大省要打造以农业为特色的重点高职院校;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财政倾斜政策,加大对相关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的实验室,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双管齐下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对企业,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参与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对社会,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或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等,吸引各界人士、民营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积极为高职教育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捐献资金、捐资助学、设立定向奖学金。3.在激励机制方面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政府与高职院校要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一方面,在基础性激励措施上,建立具有吸引力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相关人才的福利待遇政策。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相关人才的基本工资水平,同时根据各个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额外给予生活补贴;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另一方面,在特殊性激励措施上,设立以对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高职院校、重点专业、优秀人才进行专项资金安排,除用于科研应用外,也对物资采购、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资助;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政府以其为模范进行大力宣传,进而激励更多的人才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三)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衔接的重要保障。1.科学设置相应专业,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为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实际设置符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发展方向的专业。在设置专业前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1)调研工作。相关教育部门及高职院校要委派专门人员深入调研,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并整理出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的报告,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供借鉴;(2)评估工作。要组织相关人员对专业设置进行合理评估,参考领导、专家等的意见,保证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满足社会需要。(3)论证工作。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明确专业定位。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进行二级学科的细分,根据院校实际和区域特色,科学论证专业方向。2.在实践中科学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新农村是不断发展的,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党的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要有新发展,需要有创新型人才做支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调整专业教育管理设置,保证专业的前瞻性和前沿性,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新农村未来发展的要求。3.改革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改革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匹配度。对于理论课程体系,应以新农村建设目标、课程设计理论为依据,构建互动共促的课程生成机制和分层模块的课程设计形式(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应用课程模块三种形式),设置体现区域新农村发展需要的理论课程;对于实践课程体系,应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相关选修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改善实践课程的硬软件条件,保证实践设备的完备。另一方面,在“外延”建设上下功夫,构建政府、高职院校、农业科研机构、新农村四方合作平台,多方参与优化课程体系。政府、农业科研机构、新农村所掌握的新农村建设中的动态资源是高职院校难以企及的,因此,构建四方合作平台,有利于高职院校针对理论或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在课程体系上做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师资队伍上打造专职教师与兼职专家的“对接”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党的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就为以对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更为以对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专兼职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吸引知名企业、农业科研机构懂农业的专家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建设一支专兼职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激励懂农业的专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2.提升师资队伍技能,健全培训学习机制。“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支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师资队伍,自身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也必须加强研究。因此,要健全培训学习机制,通过继续教育、专家讲座、在线交流、实践调研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促进师资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3.强化师资队伍的使命感、事业心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有激情、有动力投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中,并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形成示范效应。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契机。以对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不但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政策保障、培养质量和规模、人才发展空间选择等方面也是可行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促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许世建,张丹,温玲玲.社会主义新农村下我国农村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6(24).
[2]柏叶.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5).
[3]刘凤娟,郭胜大,王建.面向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11).
[4]王富平.陕西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