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小学生的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的教育方法

第1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摘要:处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整个教学阶段的基础,有待解决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模式,发展新的更具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与提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条件及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有效性探讨,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做出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多种学习形式的融合使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呆板,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获取知识,但是与此同时课堂效率问题正在逐渐被忽略,花样繁多、精彩纷呈的课堂更像是一个作秀,不知道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了什么,一到考试,成绩往往大跌眼镜,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往往不是得分最高的,平均分较传统教学有所下降。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上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最重要的是做好课前准备,找好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要点,结合要点,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提出具有一定难度和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或者想想办法才能摘到“桃子”。教学目标一般为即时目标,指定对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上的培养,不能单一地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双重培养上,更关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乐学精神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预设教学过程,应用旧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再试用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新旧结合,互补不足,在激发学生乐趣的同时融入知识的学习,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去实践,利用交流合作的方式达到理解教材的目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班级的优良等级和各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性格爱好,如,在做小组讨论时尽量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聚在一起,在讨论的同时相互学习弥补不足,从讨论到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面侧面地去释放他们这方面的天赋,打造他们的优越感与自信心,从而激励学生积极阳光地朝前看,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学习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方法一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卞动地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不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佼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一一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屹立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木对话,深刻的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必用的教学手段。以往传统的观念认为小学语文课只需要简单的记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关系的要求,小学生文化观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记忆的课堂,它也需要灵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根据内容实施适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启迪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高效的提问将会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恰当的有效的问题,会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感意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的大脑转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讲解《长江之歌》时,可以先放一首《话说长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力量,并问学生听了歌曲之后的感受,从歌词、曲调中,让学生感受长江的魅力,并找一些词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江。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长江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四、以学习反思为纽带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课下对语文知识乃至中国文化的思考,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的真谛,化书本的教条知识为内在的动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无处不在。如果不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反思,学生的学习将会很被动,没有任何效果,达不到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总结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对教材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对小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形成的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可以帮助其充分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五、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堂练习及课堂提问,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果教师能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活跃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预设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本课重点内容,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要尽力使题目新颖,形式要多样活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当,练习也要适量,最好是能做到分层教学和分层提问。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摒弃传统,面向未来,用先进思维和先进科技来武装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江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 2011(08).

[2]洪玉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0(35) .

[3]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1(09) .

第2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兴趣 导入环节 游戏

小学英语课程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对于小学英语来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落实到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去。老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成功的导入一节课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精辟生动的开头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课开始前师生之间做一些口语交际,老师讲一个小笑话,做一些小游戏或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指令性动作等,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课前歌曲热身,创设英语氛围,激发学生语感,用观看课件的形式了解所学内容,不但降低了理解内容的难度,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还可利用实物、图片、单词卡片等手段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语言环境,生动、形象、有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大大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如果教师能以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等负心理效应,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会给以后的教学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英语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而相对语文、数学等课程而言,是较为陌生的语种,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无助等心理压力,并强列渴望从任课老师的形象和言语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

思想上的共识,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他们更快更好掌握英语这门未来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

三、活用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可以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从而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之前,应该先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准备。只有接受理解游戏,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有一些课堂上常常使用的旧游戏,可以就规则或玩法做出适当的调整,玩出新花样。如Simon Says游戏,教师用英语发出命令时,学生按命令来做动作。时间久了之后,游戏失去了新鲜感。在使用这一游戏时,我加入了手势,手势时而和命令一致,时而不一致,并且告诉学生手势本身与命令无关,不需要考虑,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跟着手势去做而出错。这样不但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还使旧游戏有了新生命。

如在学完介绍朋友后,可以玩传球的游戏,当球落在谁的手上时,他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传球的人,“This is/she(he)is my friend”游戏的目的在于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新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给同学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中加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注意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富于想象的情境之中,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表演的人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角色,观的人无不被同学的“惟妙惟肖”的演技逗得捧腹大笑。这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吸引了全班同学。他们从表演中提高了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培养能力与信心,提高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一些兴趣以后,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老师的应抓住这一点,采用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差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增加,甚至产生厌学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努力减少优差现象,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第3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校安全;安全教育;小学生

一、以课堂为主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班会课、思想品德课可以说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阵地。因此,班主任可以依托课堂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也应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以此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宣讲安全知识。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交通安全知识、人身财产安全知识、重大灾难自救知识、生活安全常识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类依次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安全知识,告诉他们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怎么做才是最安全的。

2.说安全小故事。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小学生不但爱听而且印象深刻。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通过说故事的形式讲安全知识,以此警示和教育学生。

3.唱安全歌谣。歌谣优美动听,便于记忆。因此,班主任可以教唱安全儿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如:“过马路,左右看,汽车来时靠边站,行人要走人行道,司机叔叔车开慢。”再如“放学回家不要慌,玩耍不在路中央,追逐打闹最危险,来往车多不安全”,通过琅琅上口的歌谣不但从字里行间讲明了安全知识,而且易于小学生记诵。

4.背安全格言警句。名言警句,字句对仗,是很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的形式。在安全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安全常识编成一些短小紧凑、对仗押韵的句子教给学生。如“校园是我家,平安靠大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永在我身边”,“事故在瞬间发生,安全从点滴做起”等,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加深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5.看安全宣传片。组织学生观看安全知识宣传专题片,参观交通安全图片展览,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图片,会使学生深深明白不懂安全知识、不遵守安全规则会付出血的代价,甚至是人的生命。让小学生更进一步明白懂得安全知识、遵守安全规则是何等的重要。

6.办主题班会。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伴我行”演讲赛、讲安全小故事竞赛等。

二、落实制度加强学生安全管理

1.大会教育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全校学生集中的时段,对每周安全防患工作做得好的班级及时表扬,不足加以指正,切实做到学生老师安全弦绷紧。

2.上学点名,放学点评制。每天教师进入教室后先对学生进行点名,对到校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学生出行安全。放学时,对一天来学生在校安全方面的种种行为进行言简意赅的点评,表扬优点,指出缺点。以此将学生头脑中不安全意识及时加以纠正。班主任与家长建立通讯联系制,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确保孩子在家与学校的安全。

3.建立小小巡视员检查监督机制。课间活动时间是学生在校安全事故多发时段。在这一时段班主任的安全教育更是不容忽视。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选出自己的小帮手——小小巡视员,代替教师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向教师汇报,以便使教师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4.路队每天一汇报制。班主任教学任务繁重,班级管理工作较多,对学生的路队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在班级内可以建立起路队每天一汇报制,即选出自己得力的小助手做每个路队的排头和排尾,排尾也就是路队长。排头带好队,排尾管好队。每天放学主要由排尾(路队长)监督管理好队员走好路队。第二天早上由路队长对前一天路队中所发生的问题向老师汇报,以便使教师及时了解和纠正学生在路途中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坚持这种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三、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班级安全管理靠班主任一人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同任课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组织和部门的联系,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比如请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情绪,发现学生有反常的情绪或异常行为要及时同班主任“会诊”并“对症下药”;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要求家长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及时和老师沟通等。

第4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 法制 教育 意义 方法

引言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要害的一环。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浅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1.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式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针对当前教育实际,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学好法律,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中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中小学生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校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工作: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或从当地公检法机关聘请干警担任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①,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主题讲座,尼木县中学聘请了尼木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担任尼木县中学的法制副校长,并且将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固定的法制课,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④组织学生开展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

⑤开展法律实践活动。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情景模拟等显而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爱好,尼木县中学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到尼木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参加旁听,切实提高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

(2)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①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黄色或不健康内容。②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3)开展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建设。①成立法制教育办公室或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②。目前有好多学校已对小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但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组织。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管理上不够规范,教育效果不好。②学校可以挑选思想品德好和热心这项工作的教师来担任法制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地学习与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教育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价值

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他们刚刚踏上人生的成长之路,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纵观在所有中小学生罪犯中,部分罪犯就是从小养成了犯“小”罪的习惯,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告,任性妄为地做些违反学校纪律或小偷小摸的犯罪行为,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道德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让我们携手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片纯净的法制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法》

第5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方法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30

小学语文是教育课程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想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平台。语文教育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使命,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培养方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师要通过思和分析考,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

1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就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创造思维开发的原动力,也是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源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本身就要具有创新意识,教学课堂就是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实施创新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提到创新教学手段,一般想到的都是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小型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借助问题,自主想象自主发问,脱离原有理论的束缚,便是创新的体现。其实,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每一个新发现,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是创新的表现。除了教师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而且必须创新。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课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将具有时代特征的趣味性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理论、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地学习方法,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培养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2.1 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很大部分决定于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想象能力相当于创造的翅膀,学会正确地联想和想象能够丰富自身知识内涵、举一反三,唤醒自身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突破现实空间的局限、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联想,如何由现实问题和事物产生相关联想,再通过联想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模式,利用语文课文课堂抽象化的特点和优势,着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在课堂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课文中的实际事例来创造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创新能力。总之,正确地想象和联想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2.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创新意识

有疑虑才会思考,思考就是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起源于积极活跃的思考能力,思考的前提是要有问题被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反过来,由学生自发提问并解决问题,或者由教师故意提出有“问题”的问题,鼓励学生反问质疑。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问,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和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其内容设置疑问,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置疑问。把问题的探索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阅读文章,可以使学生带着探究和解惑心理主动性学习,积极在文章中划出关键词汇和语句,在巩固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拥有强烈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会显著提升。

2.3 注重课堂实践合作,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将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改为师生间实践合作模式。课堂活动开展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大胆展示个人风采,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现出来,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可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总之奉行畅所欲言的准则,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参考和学习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彼此欣赏、取长补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自新课改后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被提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改的意义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多多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占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3).

[2]吕会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J].大观周刊,2012,(36).

[3]谢亭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金色年华(下),2013,(7).

第6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77-01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农村小学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薄弱等条件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空白。笔者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不足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且抑郁”的生活。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任性、依赖、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1.家庭教育不当,宽严失度所至。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了不良心理现象。

2.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已被电视、电脑所代替。父母不是忙于应酬赚钱,就是看电视或围在一桌子上打麻将,很难再见到父母和孩子一起聊天,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声。父母给予孩子的主要是金钱上的满足,而很少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农村的孩子更是这样。3.学校教育片面化。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当今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条途径和方法进行:

(一)学校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之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2.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新时代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应具有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状态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4.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5.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6.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二)家庭教育

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有:(1)学习家教知识,端正指导思想。(2)时刻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习惯。(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会交往。(4)加强家校联系。(5)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三)社区教育

整个社会区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向家长、学生宣传正面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共同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动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0.

第7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一、应用好看图说话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由?觉引发的心灵冲击,又由心灵冲击引发快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的表现往往就是联想。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我们可用的最佳资源就是“图画”。看图学文由图画和短文组成,是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是短文的形象表现,短文是图画的文字叙述。在小学看图学文的教学中,要注意从看图入手,将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

二、扩大生活视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经验显然不足,在阅读来自于生活的小学语文素材时,贴合他们生活的资源,他们就能触景生情,而远离他们生活的资源,只会引发负迁移。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建议扩大学生的生活视域。感性知识是曾经作用于人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它是想象的基础。一方面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到透彻地理解,另一方面陶冶他们的情操,扩大学生对生活视野的观察,尽可能引导他们接触实际事物,如组织他们参观游览、参加劳动、听英模报告、看画展、录像,看大自然绚丽多彩的景色,看社会事物的蓬勃发展,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充实想象的材料,这样情感知识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生成想象力,除了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引发学生的想象迁移,还有一点,就是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生成学习兴趣。而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会变得极为积极。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远远不如对具体事物的理解更为透彻,要想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就要发挥表象的作用,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是作用于人们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是人们对事物最直接的感受,表象越丰富,人们的想象就越开阔,表象越贫乏,人们的想象就越狭隘。表象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接触,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表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到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事物,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学、多说、多写、多做,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为想象思维的开发提供丰富的表象。

四、让学生生成学习情感

人是情感动物,如果没有情感学生就不会成长为思想健全、情感健全的成年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都快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是想象的动力和翅膀,如果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丰富的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具体的情境能够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激发的方式都很多种,比如音乐渲染、实物演示、语言描述、现场表演、展示图片等等,学生还可以通过丰富的阅读获取丰富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和作者产生共鸣。

五、培养学生的续写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学习模式被积极地投入使用。为教师创新课堂,形成个人风格提供了很大的助力。这里就提升学生想象力这一话题,笔者想说,让学生“续”话题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想象力的本身存在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训练更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由于表达的需要,文章中经常有略笔或者虚笔,可以让学生根据原文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化简略为详细;有些课文写的事物虽然已经完结了,但是事态还是可以继续发展的,教师可以在写作课上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或者延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六、开展活动教学

第8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途径和方法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14-01

在国家2010-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提升教学的质量作为这阶段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去抓,通过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关,以人为本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立质量提升评价的标准。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更是提升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石。提高教学质量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永恒的话题。然而,面对我国现实的小学体育教学问题,教学质量分析和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何抓住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改革的契机,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影响学生小学阶段身体素质发展的问题,同时,它还会对中学、高中、大学甚至后续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一、体育教学质量概述

小学体育教学应当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合理的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和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删掉),努力使学生认识小学体育健康知识,掌握基本运用实践技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使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之后都能有所收获。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一组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学实践的目标和依据。一般来讲,衡量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和依据主要有:教学计划和组织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宜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等等,最直观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成绩、能力运用、学生感悟等等。小学体育教学表现为一个过程,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评价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应当以全过程的视角去动态检视教学的理念、方法、内容及成效各个方面。

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动态变化的特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应对其组成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这些要素中对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作用的因素,从这些因素的合理控制和规划着手,有针对性地制定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策。

(1)教师因素

小学体育教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因素,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工作的态度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新课改条件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当注意教学角色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小学阶段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行为和魅力对学生影响较大。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教师努力掌握先进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和网络等。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力,如何实现对传统教法的革新以及新教法的创新是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内容。

(2)学生因素

学生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育教学中的获益程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教学质量提高最好的方法,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改革的重点便是设法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小学生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身心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分析了解小学生身心与性格的特点是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通过把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能够极速的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环境因素

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完成小学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地、设备等,良好的教学场地和完善的教学器材设备,以及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是小学体育教学环境构建的必备内容。这些环境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心情,应当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重视。

三、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合理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设计相结合

小学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拥有一个共同任务,那便是教学质量的提升,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便是培育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从中不难发现,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切实的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载体,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及怎样安排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切实提高。

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环节融入游戏元素是一项明智的选择,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保障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注重游戏环节的运用,能够以兴趣的角度提升教学质量。以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结合点,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优化教学方法

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但持续性差,这是处于人生初级阶段的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注重从教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入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主要手段。通过引起学生保持兴趣的不间断性,而起到提高教学高度参与的目的。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比较适合小学生,因其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某种欢娱,能满足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小学生天玩,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通过积极的参与,学生能实现“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体育课堂中趣味性和教学效率就都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实现提升了。除游戏教学法之外,比较教学法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非常有效。

(3)注重技术和方法的传授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小学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技术和方法的传授。抛开传统单调式的知识传授,用技术和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中逐渐用心体会,这样得来的体育知识会比听到的体育知识,来的更加深刻。学生通过实践验证来掌握体育知识,会更加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有利于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宇艳. 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2]段陈涛. 抓住小学体育教育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

第9篇: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185-02

引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差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体稳定的情感;(2)具体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心理学专家马文驹教授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注重预防性教育,关注教育对象的未来。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以已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对象),也不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以正常学生中存在着心理问题或偏差的学生为对象,旨在帮助来访者消除或缓和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它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是面向每位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是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面情绪问题;

(3)学习中表现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

(4)身心疾患,主要是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知自己,接纳自己,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会适应客观环境。既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学科教育渗透法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二)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三)建构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并加以辅导。

二、个别辅导

是指辅导员为某个来访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要求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祈求改善现状的来访学生提供帮助,使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三、活动辅导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向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级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四、环境渲染法

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

(一)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室要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保密效果要好,座位的软硬、高矮要适应。成90度的摆放,窗帘等饰物应选用浅蓝色、淡黄色调,装饰画要表现自然,积极向上的。选用一些花草调节气氛,还要准备茶杯、纸巾等物品供来访学生使用。

(二)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