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自主学习理论的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强调学习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和技能。学生只要拥有了自主学习的理念,这种理念就会作为一种内驱动力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此外还可以进行自我的控制和调节。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二、自主学习理论视阈下怎样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1.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
学生的学习现状会和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其目前的成绩和应该达到的成绩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采取课前预习的方式,摸清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疑惑。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后,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舍先生为什么不写春天,而是选择了冬天。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疑惑,在课堂上就会听老师介绍济南的冬天。
2.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的内容
学习策略是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可以从春天的美景入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蕴,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激励学生要爱惜光阴,抓住美好的春光去努力学习。
3.设计教学的过程
让学生自身去获得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才会更加稳固。例如,在进行《范进中举》这一课的讲授时,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任务。比如,选取学生分别扮演范进、胡屠夫、老丈人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4.制订出整体的教学方案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余地。要将教学目标确立,明确教学设计的理念,安排好教学过程。比如,在讲述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时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方案:①教学目标是教导学生在为人处事时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诺言。②教学理念是教导学生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总之,整个教学要围绕“守诺”这个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在使用自主学习理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的内容。此外,还要设计教学的过程,制订出整体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语文教学 语文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选择最合适的问题,用有条理的提问来强化学生思维,让他们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注意问题难易适中,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提问,同时还要提出具有悬疑性的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提问,让提问的效果最大化。
一、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在一个初中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有高有低,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给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选择适合他们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来说,循序渐进的问题可以让他们逐渐适应教学强度,不至于在教师提问的时候手足无措,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提问可以相对简单一些,如:“济南的冬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出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山和水这两方面来展现济南冬天的不同之处。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更有难度的问题,例如让他们思考一下文章是如何体现寓情于景的写作特色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理解作者是如何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还要找到作者是如何情景交融的。例如作者通过某些词句的形容将原本没有情感的景色变得有情了,如“水也不忍得冻上”中,用了“不忍得”这样一个明显带有情感的词汇将无情之水写得有情,这就体现了作者情景结合的写作特点。通过难易适中的提问能让学生更自然地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在循序渐进的问题中,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乐趣,阅读文本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对于文本的解读也会更加准确。
二、充满悬疑,引导探究
具有悬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探究的兴趣,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逐步找到探究文本的切入口,从而体会文本的深层次内涵。
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在引入课文学习的时候加入一些具有悬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如:“大家知道本命年是什么意思吗?作者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并没有先介绍自己的本命年是什么样子的,而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回想起春节的种种民俗活动。大家想不想看看作者当年是如何过年的呢?有哪些活动是我们现在依然在进行的,又有哪些活动现在已经逐渐消失不见了呢?”这个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在两个不同的方面产生疑问,并带着问题继续阅读课文。一是作者为何要如此安排文章的结构,二是作者笔下的春节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在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构思巧妙,在布局上展现新意,烘托春节这个特定时节的韵味,并感受到作者如何写出具有乡土风情的文章。
有悬疑性的问题往往能在课堂上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初中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高。
三、适时提问,恰到好处
要让提问更有效,教师还要掌握更多的提问技巧,如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来适时地提出问题。在教学中,预设十分必要,然而课堂生成也十分重要,有的时候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修改自己的提问方向,让学生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
阅读了《社戏》之后,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这篇文章的名字叫《社戏》,但是文章真正描写看戏的内容却并不是很多,难道是作者写作偏题了吗?作者为何要如此设计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很多学生都开始讨论这篇文章是否“文不对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原本是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的,但是在课堂生成中既然学生产生了疑问,那么就不如利用这个机会来适时提问,“作者为何写了那么多戏里戏外的事情?”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作者以“社戏”为题,但是并非只能写看戏的情景,期盼看戏时候的心情,在去看戏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看戏归来的情景,这些其实也都和“社戏”这个主题是有关的。作者这样写非但没有跑题,反而还让写作的内容有所扩展,作者对所看的“戏”表示不满,但是却对农村孩子的聪慧表示赞赏,这才是其想要突出表现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选择适当的提问时机也可以加师生对话,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基于PGP电子双板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基于PGP电子双板的物理课堂教学 基于电子双板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 电子双板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DBR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双板的应用案例分析 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发展应用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字摄影》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冯亮.陕西省高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个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吴军其,郑懿新,曹芬荣,刘卫青.交互式电子双板的应用案例分析:以《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34-38.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各方面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与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体,尤其适合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现行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理解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胜任。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多媒体教学谈谈看法。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获得。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学生在没有课件的情况下会觉得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听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2.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完成教学任务。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及模型等烦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板书,教学任务繁重。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它那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3.使学生学习更主动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因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较多。例如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根据语文教学结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环节和呈现时机,合理应用媒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种媒体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媒体,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充分发挥多媒体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尽可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初中能提供的阅读物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阅读。而计算机储存阅读材料等大量教学信息,可随时让学生检索相关有用知识,还可提供标准的读音。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可将多种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
2.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教学中,多种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一般来讲,背景设置的格调应与课文文本内容相呼应。如: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背景,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紫色系列作为背景色衬托作者因爸爸去世而表现出的平静而成熟;制作《木兰诗》等文言文课件时,应选用使课件整体呈现古典沉稳风格的底色;另外,在设置背景时需要根据教学步骤选择相应背景,同时要注意避免各页的背景风格反差太大,应尽量保持课件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3.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种媒体
【关键词】教育技术;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育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因为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势,所以这个对学生个体的发挥、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下面我就以初中语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把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把多媒体引入了课堂,它像一个百变的精灵,融图片、动画、计算机、音响、录像、实物投影为一体,灵活、便捷、形象、直观的优势特别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着把“听、说、读、写”的教学巧妙地和多媒体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印象中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鲜活起来[2]。
一、利用教育技术提高资源的丰富性,拓宽学生语文阅读的知识面。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广阔和天地,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学习《空城计》的时候,可以预先让学生在网络上广泛涉猎有关课文的小资料,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放映该文改编过的的影视,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教学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室里,先打开备课时准备的素材,找到与这首诗风格相近的送别诗,然后公布一些相关的古诗词网站,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内容。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容量必然大大提高。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在网上找,在电脑上设置自己的古诗卡,最大可能丰富了学生阅读的知识面。
二、利用教育技术的工具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教育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可查阅功能,它的这个特点,可以很好地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3]。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能够校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春》时,先让学生在网上找出描写一年四季景物的有关资料,然后让学生对比阅读,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四季美景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再由学生分类整理归纳积累,这样一来内容就非常丰富多彩了……,虽然都是网上的资料,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和知识结构,却不是老师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的,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确实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三、利用教育技术的交互性进行课外辅导,加强学生课后阅读。
可以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在校园网上,条件允许也可以建立相应的语文辅导网站。建设这类网点最大的学习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如果学生当堂没有学好,课后可以自己登陆网站找到相应的模块来学习,教师不必要浪费时间个别辅导。教师只要把自己的授课课件或是讲课录像上传到网站上,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网站找到需要的教学内容,反复来观摩学习,也可以把重点挑出来看,这样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的,教师不用再消耗精力解决个别学生某个内容没学好的问题,学生也没必要为一节中没弄明白的内容而担心影响以后的学习。同时,教学网站的建立,教师还可以把与之相关的众多的教学资料、包括试题、背景知识等不能在课堂上很好使用的有益教辅材料放到网站上供学生选择学习,促使学生更好更深入更有兴趣的学习,有效地利用网络传播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不无裨益。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丰富了学习内容。
为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分层次,因人而异地设计习题内容[4],以便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增加反馈信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中,如:字词拼音的读写,词语搭配练习,选词造句练习,补充或改写句子练习等等,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往往可以把教学内容细化,使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更容易掌握知识。另外,利用现有教学软件,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出实用的课件来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能改变文字枯燥的呈现形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去“读”课文。这是教育技术所带来的直观而生动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济南,而对于一些南方的学生来说,从来没有见过雪,虽然课文中已有介绍,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通过播放课件,将美妙绝伦、风景如画的“冬天济南”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图文并茂,激活他们的感官,他们对课文内容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学生听着配乐朗读时,脑海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情感自然被激发,他们在语言与思维的碰撞中,想象着美景、品读着课文优美的语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就油然而生[5],课文教学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地圆满解决了。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将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直观,更具有感染力;同时,也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它是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只要充分合理地发挥它的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2011年).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3] 于漪 于漪文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初中语文;衍生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17
衍生式教学就是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背景来对教学进行灵活的调整,从而达到共建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综合素养的目的。但是前提是要有弹性预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着重把握“衍生”的理念,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反映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进程。同时在预设的时候,应该突出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在课上,要预设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还可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
一、开拓教学空间,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归于生活。生活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空间只局限在课堂上,会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除了在课上传授课本知识还要开发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将课堂延伸到学校外,让学生去了解社会生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1. 具有选择地运用课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具有选择性的使用课本,没有必要将整本教材都讲解,比如说书上的自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画出学生自己疑惑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上讲解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其次,老师也可以选一些具有时代性并且符合学生水平的读物,让课堂更加具有开放性,教材更加充实。
例如:鲁迅的《风筝》就可以以开发课外教学资源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延伸,因此选择清代诗人高鼎的《风筝》一诗导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旱,忙趁东风放纸鸢。”同学们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情景?
生:主要写了儿童在誊天放风筝的情景
师:好多同学都有过放风筝的体验,能说一下你们放风筝的感受吗?
生纷纷回答(学生结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有话可说)
师:如果你想放风筝却被粗暴的阻止时,内心的感受会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自然的引入了本文的难点:在误解和冲突中表现亲情。)
在课后的结尾处,可以选择课外短文《风筝》与课文比较阅读,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多角度阅读训练,这样教学延伸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丈本《风筝》的领悟,把全文的难点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延伸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
在衍生式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来开设第二课堂,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既拓展了教学空间,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拓。
3. 重视学生的思维与体验
这主要是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以及学生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但是它的前提是尊重文学作品。在此期间,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阅读体验的感悟,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化以及独特性,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够与作者相匹配,产生共鸣。
二、延伸教学内容
教师在可以整体把握课本的情况下,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紧扣教材来对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在延伸学习内容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紧扣教学目标
我们应该知道,延伸的教学内容是属于课本范围之外的,所以它必须服务于教学的目标。在对知识进行拓展的时候,要进口教学目标,不可搞形式主义。
2. 延伸适度
教师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拓展栝伸,并且不随意延伸,尽量把握延伸知识的度。
3. 注重创新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延伸的形式需要多样化,具有新颖性。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来进行比较阅读。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用延伸的形式,从而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整合学习方式
在国内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另外一种则是学生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前者主要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依赖性还有受动性的基础上,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合作性,总而言之,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封闭式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后者则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合作性,主要提倡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真生的学习的主人,换言之,这就是一种合作的、发现的学习方式。其实这两种学习方式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关键的是我们应该以哪种学习方式为主,哪种学习方式为辅。
在新课改中,改革重点便放在了学习方式上,并且学习方式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步骤。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从片面失调调节为整体和谐,还可以使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比如说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会自我调控;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既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使学生领会到合作的真谛。然而,这也仅仅是这几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所在,并不代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就是学习语文的全部。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许会更适合。因此,在衍生式教学中,应该让教师学会把多种的学习方式整合起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困境 突破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分析语文教学工作存在哪些问题,思考和寻找问题突破的路径,这对提升语文教学成效意义重大。
一、初中语文教学困境
当前教育背景下,追求卷面成绩成了一些教师唯一的目标,这样的状况导致一些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学生兴趣不足导致动力匮乏。有些语文教师一走上讲台就是“满堂灌”,较少兼顾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听到老师鼓励的话语,感受到课堂氛围的热烈,这就影响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投入程度,进而对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产生制约。
2.信息容量不足导致课堂枯燥。语文课堂信息量不足是一段时期以来广大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部分教师仍然抱着陈旧的思想理念,没有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完全依靠口头讲解或是静态的演示工具,无法为语文课堂提供更加生动丰富、更多容量的教学信息,导致课堂非常枯燥,这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3.师生互动不足导致能力低下。语文教学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促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拥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互动,会影响学生学习深入程度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4.空间拓展不足导致资源分散。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是课内外相结合、各种资源广泛汇聚的教学过程。有些教师局限课堂,甚至没有将课外拓展活动融入,使许多有利于教学开展的资源无法汇集到教学体系之中,特别是一些兴趣活动、实践活动无法有效体现对语文教学的支撑功能。
二、创新理念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在当前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理念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落实改革的措施,推动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1.以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初中生最显著的特征是自尊心强、表现欲强,教师如果和学生之间没有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就根本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以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学习中充满激情,首先改变以往以负面批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多发掘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闪光点、进步之处,多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这一点能够显著调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充分运用校讯通平台,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学生的进步之处,向家长发送短信,实现成长与进步快乐共享,使学生在家庭中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以生动演示提高教学趣味程度。多媒体手段的引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广大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而且不断增加自主创作设计的比例,使教学课件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多媒体手段的促进功能,一方面在运用的时机上认真思考,无论是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兴趣,还是课堂分析环节补充信息,以及营造氛围强化思想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以济南冬景的美丽场面作为教学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教学伊始就充满兴趣。再比如教学《故宫博物院》时,笔者以多幅图片配文字介绍,向学生全面展示了故宫博物院的风采,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无论是激发学生兴趣还是补充教材信息,多媒体手段都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另外,笔者还注重积极开展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尽可能搜集素材,根据教学方案针对性地制作教学课件,强化多媒体课件的适应效果。
3.以热烈互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渴望参与、渴望表达,无论是哪一方面都需要教师搭建平台、设计线索,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笔者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理念的转变,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直接讲解灌输的过程,更多时候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在教学组织环节,笔者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启发,向学生出示问题要求他们认真思考,更多时候采取小组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形成小组的集体研究成果,进一步体现独立思维与协作学习的融合。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体现学生自主和教师启发引导的互动,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学习研究,同时也不一放了之,还要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汇报,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性、思维的深入性,同时借助交流活动进行补充完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将完整的学习成果和学生共同梳理出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能力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4.以前延后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空间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师要在抓好课堂的基础上向前后进行延伸。向课堂教学之前延伸主要是指导学生提前预习,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制定预习提纲,明确在预习过程中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重点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熟悉等方面的问题。在完成了自主预习环节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预习的成果进行总结,包括存在哪些问题、具有哪些收获、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课堂进行拓展,在课后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兴趣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宽泛的空间、有良好的平台,这对语文目标任务的落实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中无论是向前延伸还是向后拓展,都重视了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自己摸索,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广大教师一定要坚持素质化理念不动摇,将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针对性地破解难题,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54-001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情感的,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情感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丰富情感、受教育者的情感潜能,以及充分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育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些文章无不是“情感”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语文教学其实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让学生与作者情感相融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在指导学生阅读和学习文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交融的契合点。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当学生带着期待阅读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审美境界。初中教材中《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春望》中杜甫的思家忧国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有所感悟呢?《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劝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担负起民族振兴的责任。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情咏叹,无不通过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当我们领略《海燕》中海燕搏击风浪的雄姿,当和学生一起感受《济南的冬天》的温晴……这样的境界在学生心中怎能不产生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学生自然会受到情感的熏染,从而与作者情感相融。
二、让教师与学生情感相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应当有浓厚的情感投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具体、亲切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穿越历史、走近人物、赏读山川……在这样和学生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和尊重的信息,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启迪、精神的鼓励和情感的感染。那么,语文教师如何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1.精心挖掘教材,培养情感目标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及学生品质、情感等因素,来设立情感目标。如古诗文应以通过意向的勾勒、意境的营造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及语言文字作为情感目标;而说明文则应以抓住对象的特征,从功能、用途等方面挖掘自然美、建筑美、创造美作为情感目标。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背影这个意象中深入体会父子之间的绵绵深情,感悟无穷的艺术情味。
2.揣摩重点语句,丰富情感教育
优秀的文学作品饱含了作家的深厚感情,正如作家高晓声的作品《摆渡》中所言,“作家没有真情实感,是应该无路可走的”,“以真情实意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编入语文课本的文本大凡都是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的佳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作品的优秀情感,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挖掘文本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深意,把文本的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启发学生进行深思,从而引导学生情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如教《孔乙己》,只读出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显然是不够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抽象的结论。所以,教师要在课文语句中所蕴含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距离感,以及强者对弱者的肆意捉弄和欺凌等情感因素上多做文章,以唤起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怜悯心和仁爱心。
3.营造情境氛围,创设情感教育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为文学作品,情感无处不在。而学生的或欢乐、或悲伤、或崇敬、或憎恶的情感都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学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中的意境,学生就会赏心悦目,受到感染。
特别是当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距甚远时,这种情境的创设就成为必须。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与课文内容相契合,这样才可以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隔阂”,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4.师语激情表达,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只有把感情融入教学语言中,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使课堂语言具有浓厚的感彩和动人心魄的魅力,与学生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文章,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成功地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
总之,我们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培育,让师生都在充满积极情感的课堂中,带着情感去教、去学,努力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墨,欧阳芬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2]新课程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课例选录,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一、端正语文教学思想认识,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成为具有主动性的现代人。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目标的认定与把握,不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
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如:读(读课文、读写作方法、读赏析等)、看(看导读、看思考、看练习等)、梳(按一定顺序把目标梳理出来)。尤其确立重点目标的方法:从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看,记人文章中记了哪些人、哪些事;写景文章中写了哪些景、景物怎样,写物文章中的物有什么特点等重点目标;从能力训练角度看,单元读写训练是重点目标;从情感角度看,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作者怎样的壮志等)是重点目标,等等。如《故乡》的目标: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的苦难及其根源;背诵课文的最后两段,理解议论在文章中的作用。目标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明确,也可由学生在小结时归纳。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主动参与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如何操作仍是当前主要问题。绝不可为完成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围着布置的任务团团转。它与以前的教育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此,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角色变换。要从心底里改变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等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向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层次认识学生,教学设计要从学习目标、学法、学生活动等方面考虑。课堂上成为学生的一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传授方法;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做好“点”“导”。例如在《秋天》、《济南的冬天》等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充满丰富想象的稚拙、巧妙而又富有灵气的诗文、绘画和细腻逼真、绘形绘色绘声的作品等。
2.紧密联系教育理论,注重认知规律。充分把握及应用新的教育理论,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优化教学环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教学思想、目标、方法、手段等要与学生的学习情绪、方法、动机、参与意识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一个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能动的人,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法、学路,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自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尽享成功喜悦中,使求知之情、探索之志得以激发和升华。
(1)情感主动卷入。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带任何精神压力和畏惧心理参与学习,全身心投入,使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现自己,如讨论分析、交流等氛围。
(2)思维的主动参与。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确立思维主动参与层次:模仿性、尝试性、创造性地参与,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参与难度,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3)感官的主动协调。注重感官的综合应用,即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达到综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动,相互启发、补充、纠正,使观点渐趋完善,认识不断深化。例如进行小说《社戏》教学时为让学生体味豆香般的童年,我让学生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由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说得带劲,听得有味,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