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工业工程的历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工程的历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工程的历史

第1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进行成本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本做为考核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关键点,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要求等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措施来进行成本管理,遵循成本控制的原则,对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要两手抓,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关键词】公路工程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面对残酷的市场环境,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要靠是否能为目标项目提供成本低,质量好,工期合理的工程产品,既要注重工程质量以使业主满意,又要注重工程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而工程施工中的成本,作为一个基础点,直接反映出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成本管理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控制,使质量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1、成本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但是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对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施工部门往往只偏重于好和快,不惜代价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但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得到最大利润,才是最优的;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由设立的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没有很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关于成本管理奖励机制,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才是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员工在种各自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成本占最大的比重,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没能很好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产生的偏差,造成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导致了材料的浪费和窝工,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2、施工成本的管理

工程成本管理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要求等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措施来进行成本管理。

2.1、事前控制

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可能发展趋势对成本做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在满足项目业主和本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对施工项目计划工期内影响其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比照近期已完工施工工程项目或将完工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这些因素对工程成本中有关成本项目的影响程度。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编制成本计划来预控施工成本。

责任成本中心、加强业绩考核,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企业增加积累。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实际上是在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也就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是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费用的控制、机械费用的控制、人工费用的控制和现场成本控制等内容。2.2.1、材料费用的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占整个施工成本的比例最大,约占整个项目成本的60%-70%,是节约控制的重点。施工单位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主要是改进材料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在整个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其灵活度也相对较大。材料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用量和材料的价格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措施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项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仓库损耗。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对购买前市场的行情的调查研究,产品的质量分析,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择优购料 ;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2.2.2、机械费用的控制。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要求和设备能力等条件合理地配备机械。外租机械设备按照工程进度的实际需要应分别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对于自有的机械要合理使用,避免过度或过载使用,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事故,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2.2.3、人工费用的控制。在科学计算出额定用工量的同时,可以将技术含量较低的的单位工程及零星用工进行分包,进行包干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对包工单位进行管理,提高用工效率,避免无效或低效劳动,对人员进行精简。 2.2.4、现场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对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班组的科学管理及监督。施工班组站在施工第一线,工程的直接成本都由其负责控制。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对各施工班组进行监督。在道路进行施工前确定好合理施工方案的同时,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如地理条件、周边环境影响、天气、单体工程施工要求、机械设备能力、施工人员素质等情况现场进行施工流程和施工现场的布置,保证施工的效率性,持续性,降低成本。3、事后控制

3.1、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以确保工程竣工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3.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力争尽快收回工程价款,明确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

3.3、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第2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施工;工程建设特点;项目经理管理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关系人民群众的吃喝和环境健康,系为民办实事工程。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切实加强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和服务,既要约束项目负责人的行为,又要为项目经理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确保项目经理切实履行施工合同和项目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通过调配授权范围内的一切资源,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为企业培养锻炼一批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为一方百姓谋福祉。

1贵州中小型水利工程特点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侧,多为喀斯特地形地貌。贵州中小型水利工程多分布在山区、丛林等交通不发达地区。工程位置偏远、分散且交通不便;工程布置多以线状为主,工程投资规模不大但关乎国计民生;工程完工后相关施工便道挖除因此后期运行修补难度大。但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渡槽、倒虹管、泵站等水工建筑物普遍存在。虽然部分水利项目招标文件中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是取得一级建造师的人员担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贵州省的大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实际项目负责人多为二级建造师担任。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本身工期较短、造价低、影响小,因此多数企业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实施“放任自流”,除特别强调安全生产外,很少有规范的管理。

2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认识不足,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问题较多,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不够,使得贵州省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闲散,农民工扯皮闹事时有发生。

(1)企业放任,项目管理认识不足,建设过程中落实法律法规力度不够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产生利润小,对外影响小,政府主管部门重视不足(很少去小项目考察、参观等),因此助推了施工企业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放任和不管不问。施工企业对中小型项目经理的委派,多是公司不重视之人,多有“放逐”之意。因此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经理进行质量和成本控制不足,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就万事大吉。

(2)职员竞争,企业内部拉帮结伙,为了占位,大材小用由于近几年贵州省二级建造师的考试要求和市场需要,一大批学员取得了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许多企业内部非工程管理人员也参加了考试,导致部分企业内部二级建造师人满为患。出现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为了占据项目经理位置,团伙内不惜推选资历深、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领头人担任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项目经理,造成大材小用。

(3)工程立项仓促,施工过程中缩项、减项时有发生,需要建立专门的响应机制中小型水利工程由于投资小,工期短,进行严格充分论证有所不值,因此工程立项前缺乏足够的调研和规划设计。工程开工后,由于资金不到位或者征地拆迁受阻,导致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缩项、减项时有发生,工程变更不断,打击项目经理管理积极性,难以确保工程质量。

(4)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劳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水平层次不齐中小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劳务人员,多是当地老百姓和包工头,当然也不乏包工头“以包代管”的实例存在。对于倒虹吸管、渡槽等专业性水工建筑物,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队伍,支模浇铸、喷锚支护、边坡开挖等工序质量难以保证。

3企业部门对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经理的管理

(1)签订目标责任书,以规章条款和考核指标进行管理管理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对项目经理实行目标考核。通过对合同的分析,和企业对项目的侧重进行设计目标责任书,建立相应的规章条款,由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共同签署。责任书签署后,企业各部门就要严格按照责任书条款进行考核,督促项目经理按照法律法规,依据目标责任书按期、按计划完成项目。

(2)管之有章,放之有度中小型水利工程因其自身投资造价低、利润空间小,当然没有必要把公司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上面。还需要根据工程自身特点,结合拟委派项目经理的长短处进行有的放矢的安排和实施。对于项目部内部人员薪资分配、施工设备选择、项目部选择等项目,不必进行严格规定,可由项目经理自己安排,给项目经理适当的自由选择空间。

(3)充分利用中小型水利工程平台,为企业培养锻炼人才正是因为中小型水利工程造价低工期短但水工建筑物又普遍存在,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可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安插、挂职、兼职、委任拟培养的储备干部,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型人才的优点长处,也能从相应的工程建设中淘汰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等一批虚伪面目和虚假人才,为公司选人用人把关。

(4)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三新”的试验场所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施工难度不大,工程进度要求不严,发生工程事故损失小,因此可充分利用该平台进行“三新”试验。施工企业利用中小型工程建设契机,进行“三新”试验,有助于企业减少试验额外成本和试验阻碍,有利于快速取得试验资料,并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5)以项目经理为施工队伍带头人,鼓励项目经理培育自己的劳务队伍多数施工企业为了遏制员工家族式发展壮大或者项目经理搞帮派损害公司利益,都不会让项目经理自己带队伍进行施工。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鼓励项目经理自己带劳务队伍进行施工建设,利用项目经理的经验水平和知识理论,武装劳务施工队伍,在自主选择的环境下,激发劳务队伍和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为公司培养优秀劳务施工队伍。

4结语

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管理,尤其是贵州省的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但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应该更加灵活,张弛有度,使中小型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管理从企业管理的“鸡肋”,转变成企业培养锻炼人才、培育施工队伍的助推器,弥补施工企业对中小型工程管理的短板,并形成施工管理的长效机制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席西民.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施工 会计处理

根据《办法》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来看,《办法》增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及机械作业等。此外,《办法》中也设有与《制度》一样的“工程施工”,只是两者的核算内容与明细科目设置及结转处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希望对相关企业有所借鉴。

1 “工程施工”科目的核算内容与科目的明细设置

对于企业的“工程施工”科目核算而言,《制度》中明确规定,其在建设过程中一切费用开支,都应根据相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及成本的项目进行一定的归集。在《制度》中,成本项目主要包括了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及其他直接或间接费用等,在具体的成本核算时,就需要根据核算的对象进行明细账的设置,并且需要按照前述的成本项目类型进行明细科目的设置与核算。如果企业在月末没有完成相关的工程项目,则应将此未完成的工程项目的余额反映给上级部门,这也是实际施工中的成本之一。

对于企业的“工程施工”科目可算而言,还应注意的一点是,根据《办法》上的规定,由于实际的企业施工中会产生工程施工的合同成本与合同毛利,因此就需要设置两种明细科目,即“合同成本”与“合同毛利”。根据《办法》中的指示,“合同成本”实际上指的是施工中产生的实际成本,然后运用明细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处理,包括了企业在施工中产生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及其他直接或间接费用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办法》中的“合同成本”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同《制度中》中的“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内容基本保持一致。而“合同毛利”则是《办法》有的一项内容,其是新增在核算方面的一条款项,主要作用是核算施工合同中所确定的合同毛利,然后真实地反映在具体的施工盈利水平中。此外,尚未完成的工程项目的合同成本与合同毛利往往可以反映“工程施工”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使得工程项目的成本开支更加明确。

2 施工企业“工程施工”科目的结转

对《规定》与《办法》中的“工程施工”科目结转分析对比来看,两者之间差异很大,尤其是《办法》中对于科目结转的规定变化更大一些。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工程价款的结算办法,主要根据施工的合同来确定,可以对已完工的工程项目成本按月或者按期结算,并要将工程的价款与收入结合在一起核算。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单结算时,必须借记“应收账款”科目与贷记“工程结算收入”科目;此外,对于结转的已经结算的工程项目成本而言,需要借记“工程结算成本”科目,而贷记“工程施工”科目。在处理的时候,必须条理清晰,避免会计信息处理的局限性,完整地反映工程在开工之后的所有工程成本的具体情况。

在《办法》中,重点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工程结算”科目,这样能将工程的价款结算与收入的确认分开加以处理。“工程结算”科目中,当开单结算时,需要借记“应收账款”科目,也需要贷记“工程结算”科目。在进行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还需要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与“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而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在结算过程中,若遇到了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现象,则其“工程施工”科目不予结转;当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及时结清“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此时需要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而贷记“工程施工”科目。从这里来看,《办法》中的“工程施工”科目余额能够为工程提供开工以来累计的工程成本,从而确保核算的准确性。

此外,在《办法》中还规定了“工程结算”科目实际上作为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工程施工”科目抵销项目。一般而言,当“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小于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就将当作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反之,则将其当作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如此一来,便能有效直观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占用资金的情况。

3 分包工程成本的会计处理

大量工程建设告诉我们,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的中标者即总承包商通常都会将工程项目的子工程项目或分部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的单位或承包商。这样的话,总承包商便成为了一个总的负责人,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他便要负担主要责任。由此可见,分包商承包的子工程项目或分部工程项目实际上属于总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并且也是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成本包括签订合同之后发生的以及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或与之有关的活动时所产生的直接与间接费用,因此分包工程项目的成本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合同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制度》中,提到了一点:施工单位完成工作量的应记入“工程施工”科目中,而不是作为该单位完成的工作量记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从这里也看出了“工程施工”科目与“工程结算成本”科目的不同。此外,在《办法》中,在分包工程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上依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规定了工程的价款结算与收入的确认需要分开处理,然后按照单位在年度所完成的项目合同收入与费用百分比来确定。在这种方式下,对于工程项目的完工进度就有了三种确定方法:1)根据累计的实际合同成本在预计合同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2)根据项目工程实际已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在预计总工作量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3)根据已完成的实际合同工作量进行测量来确定。从理论上看,这三种确定方法皆可,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比较实用的方法是第一种。原因在于,第一种方法中的数据能够轻易获取,并且实际累计的合同成本的确定也可以直接根据“工程施工”科目就能得到。

4 结语

施工企业“工程施工”会计处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对于每个环节都应认真把握,因为一个企业的会计工作在一个企业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企业会计工作与财务有关,而企业财务相当于企业的命脉,施工企业中“工程施工”的会计处理应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制度》与《办法》便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斐.施工企业分包工程的会计处理[J].商业会计,2010,(15):50-51.

第4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成本管理 识别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前进,国家对基建产业的投入将持续,工程项目增多,同时市场竞争机制迫使我们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的各个方面控制成本,施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在“开源节流”方面做的出色,才能创造经济效益。目前施工企业暴露出很多方面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和现状

1、低价中标的风险。许多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仅仅注意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忽视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而忽视了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因建筑市场的不规范,项目招标方一般采取最低价中标的方式,施工企业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把标价越压越低,管理好的项目勉强能保本,管理稍一放松,则要发生巨额亏损。

2、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缺乏有效的管理。众所诸知,材料成本是施工成本中最大而是最重要的一项,材料成本管理不好将对项目盈利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粗放,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成本支出。

3、忽视竣工决算和工程变更索赔的有效管理。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对施工中的变更索赔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项目收尾后期,认为项目部结束了,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没有人愿意在后期收尾工程担任职务,变更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人负责,没有人具体操办,项目部领导重视不够,各个职能部门眼见项目进入收尾,都各自找新项目调走,对该项目后期的事情不管不顾,增加了变更索赔的难度,让变更索赔这个“开源”工作陷入困境。

4、非生产性支出费用较大。由于各施工单位远离公司总部机构,项目部对非生产性方面的开支加大,认为新项目建立,一切从头开始,没有过紧日子,能省就省的概念,以前项目部的旧物全部舍去,办公用具等等重新购买,尤其在公职消费方面,支出没有节制,认为这只是小钱,根本不在乎。

5、缺乏行之有效的奖罚机制。当前企业因为上下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项目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外部项目签了承包合同也是简单的形式,项目部只管施工不管结算,结多结少不影响自己的收益,施工成本讲的不多只知道赶进度。项目结束后给盈利的项目领导正职和副职一定的奖励,其他部门则奖励很少或者根本无奖励,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而对亏损的单位正副职领导不进行处罚,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一个项目的盈亏涉及很多方面,不论外界情况如何变化,我们都应想方设法对外争取最大的利益,对内堵塞管理漏洞,避免企业利益的流失,使其形成利润,现金盈余。

1、谨慎报价,避免投标“先天不足”的工程项目。工程投标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现在预算的编制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制,有经验的预算员计算出的预算与业主的标底差别一般不是很大,在投标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把握好报价策略。报价的策略主要就是不平衡报价,在相同的总标价内,不同的分项工程采取不同的单价。主要策略就是对实际施工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分项工程采取高报价的策略,对实际施工中变化不大或可能减少的工程量应采取低价的策略,尤其是在对联合投标过程中,我们要与合作方进行博弈,这样就能在实际施工中为施工单位盈利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投标人员素质和责任心,不能有标就投,而是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有一定把握的才能够投。同时,对投标费用,要进行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规范开支范围和数额,并落实到投标责任人进行管理。

2、把控材料关,防止经济利益流失。

材料成本是工程项目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工程直接费中约占70%左右,因此应当严格控制工程中的材料成本。材料成本控制主要是材料价格控制和材料用量控制。在材料价格控制方面,公司可以组织财务、材料人员应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一个材料采购价格数据库,包含购买价格、购买方式、生产厂家等信息,各个项目信息进行共享,信息及时更新,这样方便项目采购人员找到合格的供货商, 同时也有利于监督。控制材料用量,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控制材料使用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工号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项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保证工期、保证质量,监理和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材料损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仓库损耗。以定期或者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对项目材料负责人员和材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操守及职业道德,防范和避免人员的现象。

3、重视竣工结算工作,强化索赔意识

工程实体完工之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同时要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变更索赔也是相对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之一,项目部针对变更设计应按照“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方式,应以拿到业主的文件,至少得有业主的签字记录的会议纪要,这样在变更中才能取得主动权;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验工计价和变更索赔资料“日清月结”,当天完成的工作量必须找驻地监理签字,至少在月内向总监办和业主的领导签字,以免由于时间长,项目人员忘记,监理人员进行推脱;项目部相关人员需要调离,应先整理好相关资料,向有关人员进行交接,禁止无交接,无资料就离开,在竣工清算和变更索赔需要时,需无条件服从统一安排。

4、加大培训力度,树立节约意识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们施工企业要建立对项目领导的培养和选拔意识,让他们成为职工的表率,对工程项目正职和副职进行培训,使其养成节约的意识,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项目领导恪尽职守,树立节约的风范,减少吃喝用等支出,带动项目全体员工勤俭节约,这样能有效的减少非生产性支出。

5、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激励机制的配套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激励机制的必要保证,对员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在与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他们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多角度、多方位对员工工作表现和行为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以保证激励的公正和科学性,促使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结束语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每个施工企业非常重要课程,虽然企业在具体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但是只要结合自身特点,查找自身的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竣工;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程资料”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各种信息记录,包括基建文件、材料监督和竣工图等,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材料是施工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和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和改建的原始依据,工程建设部门对工程材料的管理都是很重视的,多次强调有做好工程验收材料的管理工作,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市场不断规范,注重工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

建筑工程竣工资料一般由工程验收资料、施工综合管理文件、竣工图、财务决算资料、协议结算等构成,它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资料,关系到工程项目能否安全运营。因此,建筑工程竣工资料应能准确、完整、系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竣工验收全过程,实现原始材料和实物一致,技术数据精准真实,各种手续完整齐全;同时建筑工程竣工资料还要达到符合归档条件,实现规范、标准化管理。但是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资料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竣工资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出现不准确、不完整、管理不善、不规范、丢失等现象,给后期的竣工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此外,收尾工作项目资料管理人员的流动和流失也对各施工单位竣工资料移交、归档等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一定程度上间接导致了收尾工程项目竣工资料不完整,移交归档时间延长,管理成本上升,严重的影响了竣工资料的品质及施工公司的市场诚信度。

二、施工企业工程竣工资料管理问题的分析

1、档案意识淡薄

对档案的管理、编排宣传的力度不够,造成工程管理人员、施工单位领导者对档案意识淡漠,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施工单位都有资料管理制度,但一般都不健全,难以保证资料编排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在文件、技术管理方面没有统一规定,人员变动时资料手续不严密,造成资料遗失。

3、责任落实不到实处

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中对工程资料的编排对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相关部门对资料的管理知识匮乏,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

4、人员的素质不高

施工单位技术薄弱,管理水平差,造成施工验收资料不规范或质量不高,监理人员有专业技术但是管理水平比较差,导致对现场资料把关不严,缺乏既懂技术有擅管理的从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懂技术而不动管理,两者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三、实现施工企业工程竣工资料管理规范化的探讨

工程建设项目想要搞好工程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亟需解决竣工资料出现的众多问题,因此,必须提高竣工资料规范化的认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程竣工资料管理的规范化。

1、提高工程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的认识

整个建设过程中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对竣工资料管理加以宣传,逐步提高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的认识。实现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有关人员思想认识,从思想上让他们意识到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将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深入到他们的每一步工作当中。随着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的提高,他们执行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的自觉性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体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使竣工资料管理规范化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

2、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工程竣工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初期,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竣工资料管理办法,使有关人员清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从而实现竣工资料管理规范化。建设单位建立的工程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办法,必须具备统一的编制细则和要求,约束有关人员不良的工作行为,为实现竣工资料管理规范化打好基础。

3、项目上各岗位工作人员要明确责任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的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向公司分管生产的经理签定的责任制;工地上的技术员向项目经理签定的责任制;工地的资料员向技术员签定的责任制。同时与之有关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签字确认。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只有各方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严格的履行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加真实、可靠地搜集、整理以及保存好工程资料。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工程资料滞后于工程进度的现象,能够保证工程资料整理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4、资料填写的及时性

企业内部资料的填写以及办理签证的过程中都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同时还要做好签证报检资料。首先,在施工现场中施工技术人员自检合格后要真实地填写工序质保的资料。其次,现场的施工人员应当要及时地向质检工程师提交工序质保资料,质检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就要及时地签认资料。最后,质检工程师要向监理工程师进行工序的报检还有就是提交质保资料。接着就是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现场各个项目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只有工程中每个人员的配合与协调,才能够确保资料填写的真实性、及时性。

5、做好资料记录和整理,加强管理资料的分类,以及完善资料后期的整理

翔实的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施工质量真实地反映,因此,项目的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工程施工的进度来收集和归纳。并且要求专业的资料人员来管理工程的技术资料,还要确保对质保资料逐项的跟踪和收集完整,还有就是要整理好各项质量评定等多样的原始记录,以确保资料的整理和工程的施工进度保持一致。在施工过程中,资料管理人员要及时地收集资料,一旦发现其中的错误或纰漏,要及时地进行改正或补救,要确保工程竣工后资料的完整性。现场人员要很及时准确的记录当天施工项目的数据和资料,并且要反复地检查,要避免拖拉延误,而造成资料的纰漏或者错误。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一批专业的人员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复查,一旦发现其中的错误或者是缺项,就要及时地将资料补充完整或者修改。

6、严格把控竣工验收工作

在施工完成后,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此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对竣工资料的验收、审查进行把关,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文字资料、施工报告要开展认真审查。总之,在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档案室要密切配合,严把审查验收关,确保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其竣工档案资料能真正发挥凭证作用,达到竣工资料整编、归档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目前工程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仍然存在有些问题,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工作,抓好监理与设计、建设、施工单位的相互联系,让他们认识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紧密配合,就能够实现工程竣工资料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 琴. 论建筑竣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资讯.2011(23).

[2]赵敏.浅析施工企业的工程竣工资料管理[J].门窗.2013(01)

[3]徐正方,沈安旗,丁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资料管理.科技资讯[J],2012,

(10):170.

第6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职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不高

施工企业对职位分析认知度较低,据相关调查表明,施工企业只有48.7%的做过职位分析,职位分析结果主要用于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用于招聘和人员岗位调整较少,用于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更少。

2、缺乏规范的招聘录用制度

人员招聘程序不规范,很多企业没有进行岗位职务分析,没有编制工作说明书,招聘成果不高,在被调查的施工企业中,只有少数的企业有规范的招聘录用制度并按制度执行,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施

工企业退出机制缺乏。另一方面在招聘配置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计划性,招聘渠道单一,人员甄选方法有待丰富。

3、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国有施工企业对在员工培训经费投入普遍较低,据统计我国施工企业职工每年每人用于培训的费用只有60元人民币,虽然国家设立了职工技能发展基金,规定培训费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3%,但实际上缴额不到1%,这与发达国家用于培训的费用相比差的很远,培训的投资收益不明确,对培训问题观念陈旧,缺乏对人力资源培养的系统性、计划性、超前性,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时间较少,培训的深度、广度不够。培训缺乏系统的计划,课程设计与实际脱离,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重视不够,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培训与其它人力资源职能模块缺乏横向联系。

4、薪酬管理体系设计不合理,缺乏激励性

施工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不同职位类型之间(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承揽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薪酬标准、等级之间薪酬差距不合理:施工企业薪酬与绩效联系不大,特别是对项目经理、高层次的技术人才、项目承揽人员的激励作用不大,对提高员工接受培训和改进绩效的激励作用不大。员工普遍对薪酬福利现状不满,难以有效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1、建立市场化的人员招聘及配置体系

1.1 人力资源获取渠道。施工企业核心人力资源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个真正的专业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交流管理。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在中国属紧缺人才,再加上中国建筑行业人力资源市场还很不成熟,人才需求和供给信息流通不畅,因此施工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的获取一般依靠内部渠道,即是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开发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以及工作轮换和内部晋升来获取所需人才。

1.2 人力资源获取和配置的客观依据。人力资源获取和配置的客观依据是职位描述、任职资格以及素质模型。中国施工企业在职位分析和素质模型构建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使得人力资源获取和配置缺乏客观依据,导致施工企业的适岗率较低。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职位分析和素质模型构建等基础工作,从而增强人力资源获取和配置的有效性。

1.3 人员甄选技术选择。目前中国施工企业人员甄选技术过于单一,主要用笔试、面试方法,对应试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测试缺乏科学工具,因此中国施工企业应加强人员甄选技术开发或借助外部力量来提高人员甄选有效性。另外,为了确保能够招聘选拔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企业必须运用严格规范的评估录用程序进行人员评估。评估活动应按标准化、程序化的模式进行;评估中,对个人品质和工作技能的考察应并重。因此,在录用员工时,既要看重其工作能力,更要关注其个性品质。

2、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

2.1 培训与开发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施工企业培训开发需求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企业发展战略、潜能评价与素质模型的结果、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培训需求分析之后需要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要以来自人力资源其他业务板块或直线主管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培训组织管理者要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培训可以实施的语言,经过汇总后形成计划表。

2.2 培训活动组织实施

(1)课程与教材开发。课程与教材开发要力求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运用本企业的实际案例和素材,还应逐步建立起教材编写审核的机制,加强对教材开发工作的监督,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2)培训师资开发与管理。内部讲师理应成为企业培训师资队伍的主体,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着力培育内部讲师队伍的时候,要特别重视选拔与培养工作。对于外部讲师要拓宽选择范围,并严格遴选程

序。另外可以尝试“外部讲师助手”制度,即为每一个签约的外部讲师配备专门的内部助手,向外部讲师提供本企业的案例故事和实际素材,丰富外部讲师讲课内容,强化其授课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就外部讲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得出建议。

2.3 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评估要通过不同测量工具评价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并据此判断培训的有效性以作为未来举办类似培训活动时的参考。它是一个系统地搜集有关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描述性和评判性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便于企业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其价值的时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培训评估常用方法有访谈、问卷调查、直接观察、测验和模拟、档案记录分析。施工企业在培训效果评估方面几乎是空白,因此急需建立培训效果评估的制度和程序,以增强培训有效性。

3、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实施,首先必须确定组织的任务和战略目标,这为绩效管理过程提供了出发点。制定目标与任务的意义在于指向性与激励性,指向性是指确保企业运行中的每个活动都能以相同目标为基准,有明确的方向,避免南辕北辙与混乱无序局面的出现;激励性是指在目标的指引下,组织及员工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争取早日完成指标。在企业确定整体的任务与目标之后各部门至个体都可以此为参照标准,一层层地分解并建立起自己的目标。第二,确立绩效和发展的协议,这是个人与其管理者、下层组织与其上一层组织就目标和责任所达成的一致意见。这样的协议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甚至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契约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之中,双方要考虑应如何操作去提高绩效,探查上一层管理者能够提供什么样及何种力度的帮助、指导等各种支持,并探究承担者对此目标成功完成的可能与难度,这样的协议应当建立在充分的论证基础之上,这一论证应当包括:目标承担者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有能力做什么,工作目标的实现过程对个体有何种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及所有投入)所期望获得的工作成果是什么等内容。

第三,确定计划,付诸实施。

在这一过程之中,绩效管理帮助并促使组织及员工去行动。这一过程也是企业目标能否得以完成的最关键环节,在这里企业及所有员工必须注重过程与方法,在获得成功的旅途上,量化的、阶段明确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监督与反馈。这是绩效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监督与反馈在企业为达到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之中,必须不断地被重复进行,随时纠正业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差,引导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使用正确的方法前进,反馈的信息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参照。以此理解,事实上,绩效管理并不是某种特殊的必须去做的事情,更不必强加给企业或个体。

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模型或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企业的全体共同努力,从而沿着正确的路线去实现企业目标。在监督与反馈过程中,敏锐的洞察力与制度化的措施极为重要,前者是正确认知的过程,后者是合理充分应用的保证。反馈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与个体的薪酬、任用相关,可是企业理论性的总结,更可表达为操作方式方法的研究。

第7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problems also exist,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key to control the cost of the construction team. This paper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o analyze some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quantity list valuation, and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Bill of quantities; pric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施工队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造价管理方面,有必要采取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同时,加强各个过程的造价管理也很重要。

二、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意义

1、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意义,首先,简化了计算。这种简化首先体现在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上,清单计价项目要比定额计价的项目减少了许多,进行了归纳综合。

其次,工程量清单计价计算规则也相对简化。除另有说明外,所有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均以实体工程量为准,并以完成后的净值计算。这较以前定额中计算土方的放坡、计算电缆的预留量等规则方便简单的多。

2、要打破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工程量清单计价具有可比性,从而使得工程量清单计价更加规范。在定额计价模式下,许多地方都在全统定额的基础上编制了地方定额,以至形成了一个地区一套定额的现象,这与市场经济的流动性相违背,阻碍了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跨地区发展。而工程量清单计价“四统一”的要求,打破了不同地区计价方法和计价依据的差异,同时符合加入WTO后的有关要求,从而真正与国际接轨。

三、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进行的工作

1、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操作程序,研制界面清晰,功能齐全的高水平计算软件,建立工程价格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的目标。

2、招投标法规定,中标人的投标报价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并且要求其满足评审后的最低投标报价。投标价格除了低于成本价外,还要满足投标文件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排除投标报价的不合理性。

3、企业根据自身技术与管理情况,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定额和报价信息库,提高投标报价的技巧与水平,从而促进技术技能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项目成本,使工程量清单在招标中具有优势。

4、编制工程量清单要依据招标文件的规定、施工设计图纸与项目工程量,满足施工质量的高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熟悉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办法,确保建筑工程量的准确。每一项工程量出现的误差都能影响到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每一项工程的变更都能涉及到项目的费用与结算。

四、工程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

1、在投标前的答疑会审中,必须要仔细阅读招标图纸、招标文件及其他资料。从中找出疑问及问题,向招标方询问。

2、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投标队伍。实践证明,投标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中标的成败,选聘那些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知识面广、注意市场动向的带头人为组长,成员由工程造价、施工技术、经营计划、物资供应、施工机械、企管、人事等部门人员组成,让优秀的技术人员加入投标班子。对工程较复杂的还应成立专门的专家组,组织攻关。

3、编制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若招标需要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仅要优化、合理、科学,而且要能体现降低造价,使施工组织既省钱又可行,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优先考虑先进的施工工艺、方法,在造价条件允许时,应多使用先进技术。

4、确定合理的报价。正确的运用好报价技巧、报价策略,首先应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充分了解其要求和内容;调查投标的环境,了解招标工程施工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经济。其次是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再次是要仔细审核招标文件,计算出工程量,使得投标计算准确可靠。招投标时,应考虑材料、人工、设备等价格的变化,还应包括预算包干费、不可预见费、现场因素费用以及采用固定价格的工程风险金等。

5、在中标后,应重视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明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的协议。因此,对于合同中关于调整的条款和合同价款的确定,以及义务的条款和明确双方权利及违约的责任等应高度重视,因为这些条款很可能是将来解决纠纷和索赔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于那些采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范本的,更应注意约定专用条款。

五、施工合同签订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宜采用固定单价合同。

在施工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工程量的调整条件和工程量的调整范围。但调整也不是无限制的,应按照风险分担的原则,在合同中约定工程量超过(或低于)一定范围,才能调整。

在施工合同中还应约定综合单价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即当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超出或者少于清单工程量一定幅度后,超出或者减少部分的工程量综合单价,应按一定的比例做出相应的下调或上浮。当工程量发生变化后,措施费能否进行调整,也应该在合同中约定。因发包人的原因引发停工,这在施工过程中是常有的现象,合同中应该约定停工损失的确定方法,以及停工损失的计算方法。

很多施工合同都约定了在工程量没有变化时,综合单价不得调整。而构成综合单价的各个要素中,材料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企业在自主报价时,其价格的确定只能依据报价期间所掌握的信息价格加上适度的风险因素确定,也不可能准确预测到施工期间不断变化着的市场价格,特别是工期较长的项目。当材料价格上涨波动很大时,施工企业是没有能力承担此风险的。因此对工程造价比重大的材料价格要在合同中明确风险幅度和承担责任。

六、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1、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源泉。施工企业应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向管理要效益。控制人工费,采用计件工资,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和收发制度,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实行限额采购,合理堆放材料,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和损耗;实行限额领料,避免返工,减少浪费。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机械设备的闲置。

2、变更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对变更程序、变更价款的确定,正确计量因工程变更而引起的工程量变化。工程变更的资料要相关人员签字认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办理变更资料,将会损害承发包双方的利益,带来合同纠纷。对施工图以外的设计变更,必须写明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据,不能笼统地签注工程量和工程造价。

3、签证管理

对于现场签证,要明确签字责任人和签证权限,分级把关,限额签证,并严格现场签证单的管理。现场签证必须做到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由于工程项目本身的特殊性,施工时有一些隐蔽性工程及工序存在着交叉作业,工序结束后其客观的数据资料就难以甚至无法核实,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签证、记录,杜绝事后签证和竣工验收时集中办理签证签字手续的现象。

七、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该抓好主要工作

1、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作为企业的造价控制,应该制定企业定额

企业定额的制定应反映企业自身的真实水平.施工企业为了控制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并且要适应市场竞争和招投标的需要,应该制定企业定额。企业定额的制定应该体现企业的劳动效率,技术装备能力,现有机械设备的能力以及真实的反映企业自身的水平,企业定额的制定反映了在常用的施工方式下所需的工期、原料、燃料及材料的消耗,以及企业管理、施工、监理、设计等部门综合比例情况。此外制定企业定额是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2、为了对建设工程的市场分析,从而建立专门的分析研究机构

为了对建设工程的市场进行分析,施工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程造价的构成及施工企业的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对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施工过程中发生较多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然后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实力和企业定额,调整出适当的工程造价,用来确定正确的投标报价。这样既节省了工程造价的编制上报时间,又提高了工程项目的中标率。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量清单对于控制工程量造价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合理地使用控制工程造价的管理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做法。

【参考文献】

第8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 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B18-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00-03

从教学体系的设计角度看,学校开设的每一个门课程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工业工程专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新设专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已经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虽然各高校层次不同,但都在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寻找适合高校自身水平和特点的专业定位,培养合格的工业工程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已经培养了十余界毕业生,在培养中不断探索,寻求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经过几轮的培养方案调整,确定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业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以介绍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特点及体能特征为出发点,研究如何使人―机器―环境系统协调统一,并形成有机的联系,以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从而达到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目的。[1]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且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有必要结合具体的专业培养特点,从内容上进行取舍,辅以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课程需要为培养人才服务,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考虑有限学时内的课堂教学,而不把培养能力放在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必然有所缺失。经过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的调查,结合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将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课程内容涵盖多,课时不足

人因工程学本身是吸取了“人体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思想、原理、准则、数据和方法。人因工程学中的基础性教学模块原理性强,但是略显枯燥,在整个教学内容中计划约占60%。[2]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单一的课堂讲授,偏重理论,学生对现场实践的东西知之甚少,课程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笔者所在教研组选用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郭伏、钱省三主编的教材《人因工程学》为例,全书共有15章。一方面,由于多次培养计划修订,压缩专业课学时,在48学时内要完成理论内容的讲授和相应的实验,相当紧张。而另一方面,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工业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又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和直接的关联,如基础工业工程提倡采用的低级别动作,就和人因工程所说的体力符合相关,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搬运系统布置,就与人因工程的人体测量和工作空间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讲授内容的重复。

(二)学生认知不足,理论枯燥

人因工程学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生理、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性原理,而这些内容以往学生接触少,单讲授这些基础性原理,往往很枯燥。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人因工程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来自经验科学,学生很难在实际中看到应用成果,使其缺乏对人因工程在工业工程专业学习中的认知。

(三)实验内容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过多

实验项目的设立需要必要的实验设备做保证。而在人因工程领域,所需要的多数实验设备价格昂贵,由于学校整体投入的问题,不能全部负担,因此在实验设备的采购上,往往从基本的单个实验设备入手。课程实验也围绕着仪器设备开设,项目多而杂,主要都是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内容综合性差,缺乏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一方面,演示性实验过多,导致学生完全被动接受,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主动性,进而渐渐失去对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课程实验是针对该门课程的某一知识点设计的,仅限于课程内,缺乏和其他专业课实验、实训的联系,不能整体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课程设计主动性不足,缺乏反馈

按照教育部工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需要开设必要的专业课课程设计。一直以来,笔者所在教研组也为学生开设了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某产品进行人因评价,或者对指定的教室和寝室家具等开展初步的设计。由于题目有限,学生选择余地小。同时,以往对于课程设计的成绩评价,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报告评定成绩。对于上交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学生往往并不清楚,缺乏反馈,这使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五)工程实践机会少

人因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理论方法都是在实践中取得的。对于这样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在实践中观察、体验,就不会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实习实践等环节缺少企业参与,一直以来都是众多二本院校面临的困难之一。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造成学生不认识、不了解企业实际,更谈不上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

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人因工程课程改革

对于课程教学的改革,笔者所在教研组一直强调,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要考虑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其他课程或实践环节的相互关系。青岛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着眼点,力争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现实需要,能够快速适应基层工业工程部门的工作,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有鉴于此,按照递进式的能力培养过程,从“理论课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生产、毕业实习的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加以锻炼,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人因工程实践能力的初级工业工程从业人员;逐步把单门课程的教学融入整个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中。

(一)在理论课堂环节:人因工程课程由于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存在课程章节多的情况,以往为了全面地介绍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教师都尽量把所有和人因工程相关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在笔者所在课题组进行的工业工程职业能力调查中,对本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其他课程中已经介绍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协调,最后确定人因工程课程大纲,确定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使理论课教学充分利用现有学时,并且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展开。另外,在原有采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视听资料的引入,提升学生对人因工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课堂一直采用的主要方式,随着视频信息和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加,有必要建立一定的视频资料库。通过视频,向学生全面展示人因工程课程知识的应用过程和成果,让学生真正看到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在课内实验环节:立足现有人因实验设备,结合改建的模拟流水装配线进行重新设计。保留部分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如噪声环境测量实验、微气候测量实验、照明实验、注意力分配实验、疲劳测量实验等,但要压缩相应的实验学时,增设更多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如扩展原有的工作空间与工作效率测量实验,设置为不同工作环境与工作效率测定实验,增加实验复杂性,进一步贴近工作实际。开放人因工程实验室,以便于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形成基本的面向实践的人因工程实践体系,包括:①基础性实验:环境照明实验、环境噪声实验、粉尘及微气候测量实验、注意力分配实验和人体测量实验;②研究型和综合性实验:工作环境与工作效率测定实验[3]、产品工效评价实验、模拟流水线各装配岗位劳动强度测量与分级实验、流水线常用管理看板的人机界面评价实验;③开放性自拟实验[4]:实验教师审定的自拟综合性试验项目。

(三)在人因工程课程设计环节:深入细化原有的课程设计,改变原有简单的大论文方式,从生活和生产实践入手,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人体尺寸测量与应用专题,操纵―显示人机系统专题,手持工具专题,使用行为分析专题,“以人为本”的综合思维与设计专题。[5]开展人因工程的改善实践和评价活动。改变以往课程设计仅通过事后评价课程设计报告给成绩的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还要求学生对所改善的实例进行PPT展示。在课程设计周的最后一天,要求每组学生在有限的5分钟时间内,考虑PPT的配色、背景、信息量以及多媒体教室的照明等环境因素,全面地展示所完成的实例。成绩评定采用教师打分和同学打分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按照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打分,占70%;学生按照PPT展示环节效果进行打分,占30%。课程设计的成绩形成综合的考核方式。

(四)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环节[6]:增加装配作业中的人因工程改善和物料搬运中的人因改善课题,在整个装配线作业过程中,模拟实际生产,通过人因工程视角来审视流水装配作业的优化,弥补工程实践机会的不足。把人因工程和基础工业工程的内容有机结合,在流水装配作业中,设计工作空间、工序工装;同时对整个模拟装配的人工作业进行适应性评价,锻炼学生应用人因工程知识的能力。

(五)在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在生产和毕业实习指导书中设定人因工程的相应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学习企业中真实的人因工程应用内容,并进行初步实践,充分利用实习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在毕业设计环节,对于有兴趣从人因工程实践应用方面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教师应确立人因工程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专门进行指导,使其深入研究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

三、总结

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验设备的改造运行,实验大纲的修订,实验的辅导,课程设计的讲评,工业工程综合实训的指导等都需要教师参与。通过改革,也使得缺乏企业实践的年轻教师在有限的实验实训条件下,增强了指导实践的能力,分担了实践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实验教辅人员不足的问题。

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重点,运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实施相关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原理、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对人因工程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其对人因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工业工程的系统和科学思维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培养。

[ 注 释 ]

[1] 段天宏,李乃梁,任海滨.Web环境下《人因工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2).

[2] 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

[3] 宋维宾,陈冰,李发权,等.面向应用的人因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5):206-208.

[4] 赵林,耿雷,季旭.人因工程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81-82.

[5] 周鼎.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6] 万鹏,原丕业,赵金先,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

[收稿时间]2014-12-30

第9篇:工业工程的历史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集成管理;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手段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1策划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之间不存在任何交叉点,它们是相互独立进行的。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工期。每个工程项目管理都独立完成施工任务,缺乏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它生产环节都会受到影响。这种没有瞻仰性的发展目光和施工计划,不利于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1.2缺乏统一衔接性和一致性。由于策划项目单位、施工项目单位、建设单位实行的是独立的责任承担制,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进行过程中没有能够实现统一的衔接和协调。此外,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在初期的时候不关注项目建设的规划决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才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新更改各种设计方案,这样就不利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的完成。

1.3工程项目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者大多是凭借着自己在工程项目中取得的经验而得到的管理手段,他们没有接触过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成果。

2、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集成化。工程项目的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泛,其中包括社会学科、自然科学、管理知识、系统学科、工程技术等方面。如果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时只采取单一的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存在局限性的,不能够满足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需求、。因此,作为施工企业需要应用多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来实现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目标。

2.2实现管理目标的集成化。所谓的管理目标集成化是指将所有工程项目参与者的管理目标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来实现。它强调的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这种集成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某个单位某种特殊原因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为项目参与者一定要努力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

2.3把各种管理要素进行集成化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包括成本、人力资源、沟通、质量等多个要素,因此,进行要实现施工企业的集成化管理就得把这些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2.4实现管理过程的集成化。明确管理目标和任务、职责和分工的界限,建立一个以集成化管理为核心的决策、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业务统一管理体系。

3、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手段

1)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要建立健全施工企业信息反馈机制就得建立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当代计算机网络传送信息的现实条件,即时实现施工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研究适合自身企业的信息传递系统软件。更好地实现施工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一体化、实时化。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施工企业内部信息的实时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失误、失实,这给施工企业信息集成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2)成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实现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化管理只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集成管理,而要实施集成管理就得成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因此,施工企业按照内部结构来设立各层次的责任分工,维护工作次序的正常运行,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分享和信息处理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信息的实时化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让施工企业在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时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实现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的途径

施工企业要实现集成化管理的方式和渠道是十分丰富的,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来构建各自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对于管理模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将市场需求、发展规律和自身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发展来看,我们都知道结构和秩序是为施工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而服务的,因此,本人觉得最好是抓住内部结构的组建和内部秩序的构建。

(1)内部秩序的重组。企业的内部秩序是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企业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来构建相应的工作秩序。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保证施工工程项目的按期完成。重组内部结构秩序需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加强施工企业制度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得职权明确,责任落实。按照企业管理功能和结构的需要明确不同专业系统和管理层面之间的工作责任。此外还要排列好企业岗位秩序,按照岗位设计来落实个人或单位责任制,根据相应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合理地分配工作岗位,并且形成标准的岗位工作制度。第二,革新审核方式和评价准则。要提高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就得建立健全工作审核制度,针对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来进行考核,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业绩档案,以此作为升职、加薪的依据。但是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对项目经理或员工个人的重奖,忽略了专业人员在工作中的作用;另一个方面要严格审核,坚持给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少数优秀员工给予奖励,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第三,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重视人才资源的培养。定期给内部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活动,并且要求他们将培训中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够从整体上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

第四,加强企业作风建设,杜绝腐败现象。一个企业只有每个员工都将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都投入到其建设中来,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员工一定要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企业的价值统一起来进行实现,将个人意志服从于企业意志。提倡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定要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

(2)企业内部结构的构建。从新构建企业的内部结构,明确企业内部的分工合作和职责关系,从企业的整体运行来满足不同业主的不同需求。一个企业的发展必定要靠某种内在结构来支撑,只有构建得合理、科学、功能得到良好发展的结构才能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经营管理活动主要是围绕两个项目在进行:接项目和做项目。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得接项目,企业要想取得发展成果就得做项目这两大项目是交叉运行的。企业要想在内部管理结构重组上取得良好成绩就得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在接订单项目上,其中包括软件和硬件的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二是,强化企业对外经营部门的专业水平,集中企业优秀人才加入,形成企业的营销优势。为提高企业履行合约的效率,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进行:1、加强企业层面和工程项目层面的联系。优化企业层面系统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2.加强硬件管理系统和软件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在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以软件管理系统为主导力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管理系统专业化的加强,有利于项目合同的履行,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总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力,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必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且在未来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更多的优势。作为施工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我们应当十分清楚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克服它们,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理念,集成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以及实现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为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作出相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