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信息时代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时代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时代特点

第1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我科通过对实习护士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带教措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护生快速成长为优秀护士奠定了基础。

1 第一阶段(实习早期)

焦虑、恐惧、困惑的特点。

1.1 原因 护生刚从校门走进医院的大门,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感到无所适从,对患者经受的痛苦感到恐惧,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衔接不上,对此感到困惑。

1.2 带教措施

1.2.1 做好人员介绍 护士长应该热情迎接实习同学,将护生逐一介绍给每一位工作人员,让护生感觉自己很受关注,在集体的氛围中树立起学习与工作信心,第一印象将影响实习护士的整个实习心态。

1.2.2 介绍环境 带领护生熟悉科室的整个环境,包括收治病种、患者各个房间的作用,如换药室、被服室等,各种仪器设备的放置,再介绍相关科室的位置,如供应室、放射科等,消除其焦虑。

1.2.3 介绍各项规章制度 如实习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使学生有个初步的制约观念,为以后的实习生活设定警钟。

1.2.4 介绍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应选择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士担任。要求有爱心、耐心、亲和力、语言有艺术性,对工作负责、富有热情的护士带教。美好的护士形象,和善的护理语言,规范的技术操作,宽容的处世态度,良好的人际沟通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护生。

2 第二阶段(实习中期)

注重操作,急于求成,不重视人文护理的特点。

2.1 原因 实习生活步入正轨后,护生急着学会各种操作,主要精力放在静脉输液、导尿、鼻饲、心电监护等操作上,而不注意评估周围环境、患者感受,不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缺乏经验性的疾病指导,缺乏健康宣教知识。

2.2 带教措施

2.2.1 带教老师制订严密的教学计划 注意满足护生的求知欲,操作时让学生多看多记,待其熟悉后,再放手不放眼,指导其正规操作。并可以采取放录像、看图片等形式以加深印象。

2.2.2 重视评估环境 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评估环境,如周围环境是否有妨碍因素,患者的身心状态能否耐受此时操作,应学会观察与思考,加强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机械性的动作。

2.2.3 护理当中贯穿健康宣教知识 健康宣教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具体给学生示范,如与患者说话的眼神、语气、手势等应亲切平和,语言通俗易懂,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与理解程度。其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并加强对护生的礼仪培训。

3 第三阶段(实习后期)

厌烦、大胆、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特点。

3.1 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实习,护生已了解了疾病的护理常规及基本操作,再加上护理工作本身的平凡与重复,使护生感到厌烦与焦虑,再加上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使护生注意力不集中。

3.2 带教措施

3.2.1 注重安全教育 在实习后期,带教老师更应当注重安全护理,使护生一举一动在视线范围之内,避免其独立操作。与护生加强交流,强化各种规章制度,并引申出现差错事故的实例教育护生,增强安全意识与慎独精神,避免出现差错事故。

3.2.2 重视素质教育 用生动的实例给护生讲述护理工作的重要与伟大,以及护士的平凡与奉献精神,增强护生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3.2.3 提供就业指导 可以请新毕业护士讲述其应聘经历,进行经验指导,也可以帮助护生参考招聘启事,提出意见与建议,使护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工作信心,稳定情绪。

第2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新词语突出的特征就是“新”,我认为只要具备这一特征的词语都可称为“新词”。下面我将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的大量新生词语为对象进行研究,探讨“新词”的特点。

一.从构词角度看

1、汉语词缀化现象突出

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词根语素弱化、虚化为词缀语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从理论上说,允许这种处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渡成分的存在。我们称之为“类词缀”,虽然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但具有向词缀靠拢的趋势。大量“类词缀”的出现即称之为“词缀化现象”。近年来,汉语新词“词缀化”趋势非常明显,出现了很多新型“类词缀”,如2006年的“门”(电话门、解说门);2007年的“奴”(房奴、车奴、白奴);2008年的“跑跑”(范跑跑)等。其中2009年的“被”类新词的产生最令人关注,“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就业”等,这类词语充分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

2、缩略语趋势加强

大量缩略语的产生是现代汉语的一大发展趋势,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缩略语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数量。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人们追求简洁的心理,即所谓的“语言经济化原则”。受这一原则的影响,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捷的方向发展,即用尽量少的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逐渐成为人们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贝克汉姆”简称“小贝”,“罗纳尔多”简称“小罗”,“白奴”指身负巨大压力的白领一族。其他如“非典、入世、三讲、、倒扁”等都是目前人们常常听到的缩略语。

3、构词能力强

在新生词汇中,有大量词语构词能力很强。如:“走”(走低、走高、走穴、走弱、走强);“零”,(零距离、零增长、零贷款、零首付);“裸”,(裸婚、裸考、裸房)等。上述各词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能产性,实质是其词根逐渐虚化,逐渐变为一个词缀,从而可以自由附加在各种语素或词的前后,变成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

二.从词义角度看

1、词义转移化

词义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对新词使用的制约。如“写真”,本是画像的意思,元代传人日本。日本后用“写真”一词借指照相,后来发展成“”之义;80年代中期,现代汉语从香港引入“写真”,词义再次发生变化,引申为“真实写照”之义,如“北京写真、社会写真”等。再如“911”已不再纯粹是一个日期,而是“恐怖”的代名词;还有一些词汇“语义反用”,如“天才”指“天生的蠢才”、“白骨精”是指“白领、骨干、精英”,“可爱”指“可怜没人爱”等。

2、口语化和形象化

新词大多来源于群众,表现了群众的心声。例如:“豆腐渣工程”、“山寨文化”、“楼脆脆”、“豆你玩”、“蒜你狠”等。读着这些词语,似乎眼前有鲜明、生动的形象相伴出现。“豆你玩”“蒜你狠”表现的是最近一段时期,由于一些不良商人的炒作使物价飞涨,这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生计的问题,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还有“奔奔族”:意思是“东奔西走”之族。他们多指生于1975年一1985年间的一代人,在事业的道路上到处奔走,他们是目前中国社会压力最大、工作最努力也最爱玩乐的族群。“蚁族”,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人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房奴、考霸、合吃族、啃老族”等词语目前也很流行。

三.从社会的发展和新词的关系来看

第3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四大公共传媒主宰的传播形态。在传统的公共传媒传播形态中,新闻的采编与主要遵循以下特点:

虽然受众也可以在传播链条中将自身的少量感悟、情绪、评论和涉及事件的递进信息等反向回馈给传媒,但这种“逆传播”的信息量极为有限,且传播的主动权极大限度掌控在传媒平台的手中,形成了媒体与受众在信息话语权上的极端不对称(不平等)。

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从理论上打破了原有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其特点表现为:

通过图示可以发现,在自媒体时代,首先,“采访权”从职业新闻记者手中转交到――起码是部分转交到公众手中。每一个微博用户、微信用户,都可通过手机、DV拍下具有传播价值的事件或片段,再上传到平台无条件地对全体非特定访问者开放,实现对“采访权”的掌控。

其次,微博、视频平台、公共微信提供了信息的载体,这让每一个用户实际上拥有了更大自由度,更低门槛的“新闻发表权”。

第三,自媒体时代的互动性,为信息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海量受众群体,同时也提供了策动“信息爆炸”的可能。任何一个普通用户只要通过某种开放的网络连接,就可以第一时间有效接受新闻者提供的信息;同时,以微博为例,只要某个拥有巨量“粉丝”或“听众”的微博用户,对他人的一条原始微博进行转发,就可以瞬间形成信息爆炸式传播。

由此可见,自媒体时代如下传播特性:(1)短链条的直接传播;(2)海量信息造成传播内容的“把关难”;(3)“低门槛”的爆炸式二次传播;(4)便捷反馈与互动;(5)原始信息易于修正和递进。

在这样的传播特点之下,电视媒体如何把握自媒体时代的契机,实现电视新闻传统采编手段与自媒体传播特点的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电视新闻自身的强化和完善?笔者认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加以探索和实践。

一、电视融入自媒体

1.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视频的方式,占领自媒体高地,实现传统电视媒体、电视新闻栏目在自媒体领域的“开疆扩土”

自媒体首先是一种“媒体”,要想在这个全新领域具有影响力,必须首先拥有舆论阵地,这也构成了电视媒体深度融入自媒体的前提基础。

2.以工作人员个人身份开设自媒体账号,用于与受众的互动和新闻线索搜集,并影响和推动新闻事件的进程。

电视名主播、名记者、等本身就具有海量的传统受众,他们开设自媒体账号后,将产生“粉丝”群体的叠加效应,扩大自身和其所供职的电视栏目、媒体的影响力。同时,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强、亲切度高,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既有优势,有助于其在新领域开疆扩土。

3.利用自媒体平台,打破电视栏目原有时长、播出时段的限制,与受众实现24小时的全天候的“零距离”互动。

电视新闻利用自媒体,随时搜集刊发、转发忠实粉丝的可靠信息,有助于服务受众。

二、弥补电视采编局限

以经过核实的自媒体信息为采访素材,弥补电视采编局限。自媒体拥有海量信息源,在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和灾难事件发生时,这些信息源所第一时间传递出的可靠信息,足以弥补电视媒体在人员、设备、路途等方面的不足和不便,彰显“全民记者”功能。

2009年,央视《新闻联播》主播罗京去世消息最初传出之时,部分记者,甚至在不知道罗京最后在哪里抢救的情况下,就急于前往医院和其家中。但是,在这场“突发”的新闻应对过程中,已经有记者意识到了微博这一信息来源,并第一时间搜罗微博中的知情用户所提供的信息,基本还原了罗京去世前后的情况,同时挖掘出罗京生前播音“零失误”、医生透露生前病情、公共的评论与情绪等,使得内容更为饱满,实效更为凸显。此后有人总结:在前往现场的记者还在路上堵车时,利用微博搜集信息的记者已经大体完成了稿件的脉络。

再如,2012年7月,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电视记者除前往灾区一线采访外,大量在节目中使用微博、微信等来自自媒体的信息,同时,将公众信源提供的大量有效路况进行二次传播,起到了绝佳的服务效果。

在辽宁,越来越多的广电媒体也意识到了自媒体的强大作用,辽宁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就较早开通了官方公共微信,听众可以借由此平台,“喊路况”“送祝福”。

三、丰富新闻线索来源

电视媒体还可以把自媒体作为提供和补充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微博、微信、由用户上传的视频等,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提供着海量的求助类、城建类、奇闻趣事类新闻题材。

与此同时,网络反腐案件通常也由自媒体最先鸣响“第一枪”,通过对自媒体的监控即时了解这方面的新情况,有助于电视媒体在后续报道中抢占先机。目前,网络自媒体反腐,已经成为民间反腐的重要途径,“表叔”“房妹”“郭美美”事件等,都是最先由知情人士于自媒体,传统媒体随后跟进并推动事件走向调查与反思,促进了制度建设。

四、去伪存真 净化舆论环境

自媒体包含海量信息,它们往往泥沙俱下、真假难辨。电视新闻在使用自媒体素材时,必须去伪存真,认真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践中,甚至可以开设单独的调查栏目、委托专门记者对发酵中的尚未得到求证的自媒体事件,展开权威调查,实现净化信息传播环境、传递正能量的目标。

第4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新闻编辑工作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并且也在积极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讲,数字时代给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实现了其工作领域的拓展,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以全新的角色去融入,以保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积极分析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数字时代给予新闻编辑工作造成的影响

数字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的所有机器语言都是用数字代表的,都是以数字媒介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并且严重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信息传输的速度快,信息传输的方式便捷,信息媒介的影响范围不断蔓延。简单来讲,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得以改变,传播内容得以丰富,传播途径得以拓展,传播速度得以提升。数字化媒介时代的信息特点为:其一,新闻素材的不可预知性,也就是说在数字环境下,新闻报道素材可能来自于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来展现,并且也难以预料事态的发展情况;其二,新闻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无论是怎样的信息资讯,都可以在短短几秒的时间内实现迅速的传播,并且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迅速的接收到信息;其三,强调互动,由此形成强大的言论自由环境,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事件开展探讨,随着即时信息之间的互动,很可能使其传播范围得以延展。而作为信息媒介体系中的一部分,新闻编辑工作者就需要:设立更多的综合评论专题;强调报道的细节性内容,以满足信息真实性需求;强调个性化语言和诙谐语言的运用;保证更多的信息互动;主导基本思想,坚守新闻编辑的职业操守。

2 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

对于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特点的探析,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字时代给新闻编辑工作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来讲,当前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新闻传播设计和组织效能来看

从新闻传播设计和组织效能实现的角度来看,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新闻编辑需要制定编辑方针,并且由此去实现新闻媒体形象的设计。一般情况下,编辑方针主要涉及到受众对象,新闻报道内容,新闻编辑语言特色等内容,这是新闻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积极对新闻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从排版结构,外在形象,设计包装等角度去探析,以保证新闻传播设计组织效能的实现。其二,作为新闻活动各个步骤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应该树立新闻立体化发展意识,积极以多种元素和风格并用的方式,实现新闻编辑,以促进新闻活动整体效应的发挥。其三,在引导记者采访方面发挥着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作用。在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可以与新闻编辑去确定新闻切入点,新闻采访注意事项,确定实际的采访任务,保证对于记者采访行为的正向引导。

2.2 从新闻传播引导和决策角度来看

从新闻传播引导和决策的角度来看,新闻编辑工作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积极将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以统一的方式去进行传播,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工作者决定了要以什么样的内容来展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其次,为了使信息能够更加吸引人,并以传达某种正能量精神的方式去实现效能,这还需要新闻编辑工作者结合新闻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筛选,编辑和排版。也就是说,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份信息,更是基于信息的文化产品,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这样的理念。最后,新闻编辑工作中,假如存在编辑传播负能量新闻的情形,其不仅会给新闻报道平台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因此承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作为新闻传播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应该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避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任何差错。

2.3 从新闻传播拓展和提升角度来看

新闻编辑工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粘贴,而是在真实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拓展和提升。首先,新闻编辑工作者凭借自身编辑能力去对新闻材料进行加工,以形成特色化文化产品为目标,除了能够对新闻事实形成客观认识之外,还应该能够站在全局角度去审视,从而挖掘更加深刻的内容,以达到新闻传播的深度;其次,规避简单信息加工修改的做法,在保证新闻材料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同时,以新闻创作的心态去进行编辑,保证其符合新闻撰写的规律,这也是保证新闻传播质量的关键所在;再者,作为新闻传播的拓展者和提升者,新闻编辑应该积极融入读者群体,了解其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积极的由此入手去改变传统的新闻材料编写方式,以创造出更大的信息文化产品;最后,针对于当前阅读需求的个性化发展,积极实现信息定制,使得阅读者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对具体信息的接受,由此实现信息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也是当前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3 结论

第5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管理 管理工作 优化

图书馆中,期刊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期刊的出版周期短,内容更新速度快,能够将最新的社会动态反应出来。任何的领域,期刊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通过阅读期刊,可以获得该领域最为前沿的信息。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技术纳入到图书馆期刊管理中,随着期刊模式的转变,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使期刊管理工作更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特点

1.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施期刊管理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期刊管理中,使期刊管理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以网购的方式就能够购买期刊,读者可以操作计算机检索馆藏的期刊,使期刊借阅程序简化。期刊自动化管理,使得图书管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被电子期刊所取代[1]。对图书馆电子期刊的查阅,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式,甚至使用智能手机登陆图书馆网站,就可以进行电子期刊检索。图书馆的期刊文献除了纸质期刊之外,还包括电子期刊,使得期刊的馆藏结构向多种类型转变,期刊文献的传递方式也由单一的载体向多载体发展。

2.各个图书馆资源实现共享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文献信息是图书馆重要的信息组成部分,但是迫于多种因素的局限,就会出现读者所需要的文献在一个图书馆内不存在的情况。为了能够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性可以实现各个图书馆信息的共享。各个图书馆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将网络库构建起来,使读者登录图书馆网络平台就可以对多个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检索。从图书馆的角度而言,可以在购书上节省开支,对于读者而言,则可以在馆际间对期刊资源进行检索,以通过在多个图书馆内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期刊。

二、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的优化策略

1.提高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尽快适应新的期刊管理环境,相应地补充操作技术上的不足。图书馆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是机械性的借阅和退还。信息技术融入到期刊管理工作中后,使得管理从期刊的管理层面跨越到服务层面。这就需要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职业综合素养,以在读者咨询中能够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2]。比如,当读者对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进行检索时,期刊管理人员要能够对读者以耐心指导,使读者能够对检索方法以掌握,能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期刊。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能够对网络信息以获取,并在下载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技术处理。如果网络出现故障,期刊管理人员能够对小故障妥善处理,保证读者的期刊借阅工作顺利进行。期刊管理人员还要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指导读者能够从众多的信息中寻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以将期刊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2.根据读者需求创建馆藏数据库

图书馆期刊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面需求,特别是读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询和借阅期刊,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图书馆的期刊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但是,图书馆期刊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要从读者本身需求角度出发,以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需求,特别是馆藏数据库,要突出本图书馆的馆藏特色,让特色资源在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上实现共享[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使得电子期刊备受青睐。人们只要打开智能手机,登录图书馆网站,进入馆藏数据库,就可以阅读自己所选择的电子期刊。图书馆购买期刊,也要根据读者的这一需求扩大电子期刊的比例。

3.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期刊资源服务

目前,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启动“一站式”管理服务,将各种分散的服务资源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实施集中化管理。从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情况来看,为读者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往往是分散性的,特别是为读者提供的期刊资源服务,由于其分散性而让读者感到诸多的不便。开启“一站式”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服务效率。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中运用“一站式”服务,是本着“以读者为本”服务原则,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期刊服务更为满意[4]。作为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要对图书馆的各种期刊都极为熟悉,包括期刊的类型,期刊的内容以及与期刊相关的各种科研课题等等,以为前来借阅期刊的科研领域的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图书馆期刊服务。图书馆在期刊管理工作中,已经实现了网络电子化管理。为了提高期刊管理的科研层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部门可以与高校的图书馆合作,为读者开通进入高校图书馆借阅期刊的通道,同时,高校的学生也可以浏览图书馆的期刊资源。

结论

第6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在这个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媒体在争取受众“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的竞争中,无一例外地以一种争先恐后的姿态宣示自己对于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在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冲击着受众的信息承受能力,而电视媒体更是在其中占据了最为主要的位置。

泛信息时代下电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身处泛信息时代,人们不禁要问:“从什么时候起,信息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泛滥成灾?”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世界村”一词。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泛信息时代开始的标志。

1925年,在英国,拜伦成功装配了一个名为电视机的“黑匣子”,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这个在当时被称为“破玩意儿”的东西,居然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电视的普及发展,是对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的一个全新挑战,此前,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仅限于纸质媒介和广播。可以说,当电视将信息声情并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受众已经迈进了泛信息时代的门槛。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地球村”的说法风靡一时,人们谈论的话题由抽象的文字和简单的声音,发展到更加有理有据的“亲眼目睹”,可见电视普及发展对受众的影响之深。

如今,在风头正盛的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电视媒体不但没有被打压下去,而是正在努力打破传统的枷锁,与新媒体一较高下。2013年4月27日,在“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现代广告》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联合了中国传媒公信力数据。在公信力上,传统渠道的电视媒体仍然高居榜首。可见,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依然是众多媒体中被谈论最多,却也是最受信任的媒体。正因如此,泛信息时代才更加实至名归,也使受众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当然,电视媒体如果想要真正赢得受众的全力支持,保持自身对受众的影响力,让其所传播的信息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还是要有所改进。毕竟,在泛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下,受众已是有些眩晕了,所以千万不可弄到“恨铁不成钢”的地步。

受众参与对泛信息时代下电视媒体发展的作用

在泛信息时代的时代特点影响下,电视媒体已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受众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例如:央视曾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普通百姓,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成为热门话题。虽也遭遇褒贬两极评价,但有关“幸福”的讨论却也由此展开。央视《新闻联播》能如实播出一些很“搞笑”的如“我姓曾”等回答,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不再板起脸孔说话,变得亲民了。受众参与在泛信息时代下对电视媒体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在我国,有受众参与的各类互动节目早已成为媒体节目中的主导形式,如央视的《焦点访谈》、辽宁电视台的《新北方》,以及丹东广播电视台的《第一传媒》。此类民生新闻的兴起和发展,使大众通过公共媒体充分行使了表达权和话语权。受众通过参与电视新闻,使他们在公共媒体前宣泄情绪成为可能。受众通过电视媒体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并在新闻事件中起到监督作用。参与让电视成为普通人拥有话语权的方式,也表现出当前在泛信息时代下大众的精神诉求。

第7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从信息时代的特点来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面域更加宽泛,在专业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往往能获得多种媒体的支撑,学生能够从平面媒体、图像媒体、视频媒体等各种载体获取相关知识以及信息,这对于专业学习的帮助非常有益。但我们也应看到,基于新型载体的学习内容往往停留在浅尝则止的阶段中,这是由于信息和载体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学生虽然能够从各种媒体上获得信息,但这类信息往往庞杂且缺乏系统性,一般显示成断片式或者表面化的展示途径,停留于知识结构的表层,所以,在专业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梳理设计史论、设计结构、设计方法等内容^来帮助学生创建具有序列性柄知识体系,并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扩展吸收途径的多样化,转换学习方法与思考角度

虽然在信息化时代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较为便捷,但是对于学生受众来说,信息时代的吸收途径大多集中于网络载体,加上使用习惯的惰性使然,反而容易导致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学生对于新型载体的认知优势,也要了解这种载体暴露出的各种问题。

例如过于依赖信息的传播速率而导致缺乏权威性的研判,缺少专业角度的严谨研究等。以本专业调研课题为例,笔者在此类课题的反馈中,往往在不同年级的阶段性调研中发现同类课题在商业背景、企业文化、运行结构等内容上相似度和局限性极高。

虽然学生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得较多的背景信息,但更需要依托这些内容,深化专业设计与背景资料之间的关系。换言之,要帮助学生在相同的获取途径下,转换学习和思考的角度,通过方法的多样性促进自己养成更合理、有效的思维模式。即使在初期使用同一信息载体的情况下,也要通过后期设计活动的深化,帮助学生扩展所需信息的吸收渠道,结合方便快捷的新型传播媒体与系统化较强的传统媒体,整合更趋于条理化的学习方法,革新设计环节的思考角度,以建立更适合当前环境的设计方法系统。

三、促进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交互性锻炼

根据上文对新型信息传媒载体的分析和教学的变化内容来观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直接获得各种环境设计案例的设计图纸,或是成果展示的影音资料,也因此会间接产生一些媒体资料等同于设计实物的观念偏差。但从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来看,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根据使用需求,密切结合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审美行为,对设计项目进行有目的地判断和规划。

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各种设计过程,既需要掌握行业内的前沿信息,也需要有现场勘查、思考、判断设计方法的过程,更需要有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等等一系列实践经验的累积,不能只存在于纸上谈兵的空想,更不能将媒体化的信息和实际设计效果混为一谈。在当下环境设计的教育模式中,既要发挥新型媒体的优势作用,又要结合专业学习能力、创意思维锻炼的良好途径。

四、总结

第8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提高质量

1 概述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认识到信息手段的作用并学会积极运用信息手段,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在具体的图书馆建设中,要想提高图书馆建设质量,就要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从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入手,确保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在提高图书馆建设整体质量的同时,还能满足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

2 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对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进行建设

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需要,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需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满足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2.1 运用网络手段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相关建设发生了质的改变。图书馆建设应积极运用网络手段,使图书馆与外界网络信息互连。在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下,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拓展图书馆的藏书量,最终提高图书馆的建设效果。由此可见,运用网络手段来解决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问题是新时期的重要方法,这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科技含量、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积极运用电子信息手段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如何加强图书信息的管理,是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质量中的关键要素。为了加强图信息管理这一目标,就要在建设中运用电子信息手段,建立完善的图书档案信息查询系统。这可以提高图书档案信息的查询效率,为图书馆建设更好的服务。可以看到,积极运用电子信息手段来解决图书馆的建设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其对图书馆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积极运用数据库技术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一般都藏书量很大,在图书馆的建设中,优化藏书管理一直是图书馆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图书馆的建设和藏书管理的现实需求,可以将数据库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中,将藏书信息统一录入此数据库中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实现随时查看或调用有需要的图书和档案资料,方便、快捷、准确,提高了图书馆的建设质量。由此看来,积极运用数据库技术来满足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需要也是重要的一环。

3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提高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中,完善的信息系统不仅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满足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措施。相对于国外图书馆建设的实际经验,国内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足。为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来积极完善我国的图书馆信息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3.1 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可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

为了规范信息管理行为、提高信息处理质量,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于信息管理手段的正确认识。而且由于图书馆建设中所涉及的信息量很多,也要积极结合网络化和电子化信息的管理手段,使图书信息得到快速处理。最终提高图书信息的处理质量,满足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可见,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3.2 完善的信息系统可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质量

除了要建立数据库系统外,还要注意管理的质量和时效性。所以应根据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服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系统,满足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要。另外,在图书馆建设中,也要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根据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信息系统构建方式,合理地设定信息系统功能。

3.3 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可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当前,在图书馆建设中,我们应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升和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这对于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图书馆应在建设过程中,根据职能需要,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以保证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应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最终提高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整体质量。

4 应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中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

如今,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信息管理和稻莨芾硇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在图书馆建设中,应该针对时展和读者对于服务质量的需求来构建集网络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技术型图书馆,这也是未来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4.1 积极构建网络系统有利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互联网的连接在当今社会中非常普遍。因此,在图书馆建设中,我们也要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图书馆信息的网络共享。在图书馆建设中,运用网络技术来构建网络系统主要分为:在图书馆内部建立网络系统,以实现内部管理的畅通;在图书馆与外部,连接并应用网络技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网络,提升了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水平,最终推动了图书馆建设的网络化发展。

4.2 积极构建智能化系统有利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在网络化的基础上,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建设应对智能化技术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建设中,要积极构建智能化系统,建立完善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以保证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因此,积极构建智能化系统并准确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促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

4.3 重视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将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根据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需求,优先选择网络化和智能化手段,使图书馆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目标,以期能为提高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和建设质量提供支持。因此,重视网络化和智能化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十分重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信息手段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中的影响可见:只有在图书馆建设中认识并了解信息手段的作用并积极运用,才能提高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在具体的建设中,关于提高图书馆建设质量的措施包括: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如果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基本可以确保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能达到提高图书馆建设整体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群,吕东.信息时代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1).

[2]蒋永福,付军.图书馆服务五原则[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

[3]祝春晖.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测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2).

第9篇:信息时代特点范文

关键词:教师 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

一、提高教师信息意识,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但是,在信息时代,学生积极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猎取认知对象,在过程中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收集与组织信息,对各种信息知识进行系统比较,做出判断和选择。作为教师个体,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增强提高信息素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参与者,把自己塑造成为教育信息时代所需的新型教师[1]。

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形成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良好氛围

(一)引入激励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计算机培训和进修制度,有计划、分层次对新老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把掌握相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教师升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二)加强学校管理

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水平的提高问题归根结底是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师资队伍建设涉及的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应把注意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2]。 学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要“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进行科学、合理地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3]。这就意味着对于学校来说,学校管理面临着组织变革。学校应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将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拓展为既培养学生又培养教师的双重职能,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为突破口,将学校培育成适应信息时代特点的“学习型”组织。

1、学校管理者应树立将学校培育成“学习型”组织的观念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并为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学校形成“学习型”组织的催化剂,也是将学校组织培育成“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机遇。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建立人人自学和互学并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2、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模式

教师的在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采用校本培训模式有助于缓解培训的供需矛盾和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有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率;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4]。 为此,学校应抓住这一时机,抓好教师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从学校总体情况和师资队伍情况的实际出发,确立合理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模式,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目标。

3、学校应正确处理培训组织与有效激励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激励是研究个体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管理者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完善各项校内考核评比和奖励制度。为此,学校应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成绩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挂钩,将培训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是否合格和能否晋升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并将能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作为教学评优课的依据之一,对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积极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将他们送往高一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三、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为了师范生将来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仅要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还必须努力使他们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信息素养。

(一)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要为学生打造一个体现信息文化和方便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为了给师范生构建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我们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提供更加方便、安全的网络服务。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计算机使用机会。

第二,加强网上资源库的建设。建设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媒体素材的素材库,建设基于素材库的电子教案、授课录像、实验实训、题库、案例库等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并能在校园内充分共享。

第三,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网络课堂。网络课堂教学为学生自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应使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公告等多种功能,并保证其形式生动、图文并茂、界面友好,能在互联网上安全稳定地运行。

(二)建立健全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师范院校只有建立和健全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体系,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结合学科的特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结合师范教育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工具平台和优秀的教学软件。与此同时,本专业课程的学科教学法也应该加入信息教育内容,使未来的教师能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观念融会贯通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满足基础教育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帅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7 (2):64.

[2]朱永新,管理心理学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