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题讲座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文献检索课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学生开设有全校公选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以及文献信息检索基本技能的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开设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为自主更新知识、撰写毕业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服务。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信息素养、印刷型文献的检索和获取、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侧重经济学及相关专业数据库介绍)、网络免费学术资源的检索利用、实用信息的获取、学术论文撰写及学术规范等。教学对象为本科生,选修。可见,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能够开设《文献检索课》,按学科分类区别进行教授,缺点在于教师为兼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理论滞后。且图书馆馆员兼职讲授《文献检索课》容易造成误解,学生会认为就是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问题,不能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反应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等5所高校图书馆变革读者教育培训模式,让读者根据自身所需,选择培训方式,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技巧与方法,则极具灵活性与针对性。
2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已成为常态化。17所院校均开设新生入馆教育,由图书馆办公室统一安排各院系部新生,在合适的时间内参与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咨询馆员组织的新生培训。培训利用图书馆报告厅和多媒体大教室,具体讲解图书馆布局、资源分布、图书借阅规程、图书馆服务及规章制度等图书馆基本知识,帮助新生在最短、最快、最方便的时间内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开设研究生入学培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授课一次,时间为3小时。培训内容:图书馆资源介绍;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本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与技巧;网上免费资源的获取等。不足之处,实地参观与讲解欠缺,注重多媒体视频展示,技术性较强,缺少人文关怀的色彩。
3专题讲座
17所院校均重视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包括定期与不定期,定期举办频率增大。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等5所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专题讲座替代了文献检索课程的讲授。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实施信息检索课与一小时讲座双轨制,特别是一小时讲座每周定期举办,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图书馆主页上公告栏中的通知为准。读者若有特殊要求,可与咨询部联系,开设专题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读者教育培训的若干需要。中山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通过提供专题讲座,包括一小时系列讲座、学科专场讲座、或按课程和专题开设讲座,并规定组织讲座参加人数不少于10人。武汉大学图书馆举办90分钟专题讲座,每周定期在电子阅览室举办,主要内容涵盖Internet基础知识及网上搜索引擎介绍;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各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各种类型文献的查找和获取技巧;常用软件及热门软件使用方法。边授课边操作。及时公布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可见,专题讲座已成为17所高校图书馆提升竞争力的制高点。诚然,专题讲座也存在着欠缺,如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表现在专题讲座消息在图书馆主页上的显示度降低,有的在主页最新消息栏公布,有的链接读者教育培训栏目公布,还存在专题讲座更新滞后的现象。〔4〕由于图书馆信息较多,而专题讲座开设频繁,一旦新的图书馆信息公布,都有可能以“更多”形式覆盖前一条的讲座计划,读者必须点击“更多”来浏览本学期讲座的总体安排情况,必然增加了读者查找难度。
二、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读者教育培训
读者教育培训是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强化,不能削弱,构建一定规模的具有特色意识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前提条件在于图书馆管理者思想认识水平。从17所高校调查可知,图书馆管理者虽普遍重视读者教育培训,但仍存在若干认识上的差异,忽视了读者教育培训体现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的特点,必须引起重视。因此,构建有效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全面考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读者教育培训。《文献检索课》是读者教育培训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它也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从政策文件、教学要求与内容均在不断发展与完善。1992年5月,原国家教委颁布《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1993年,全国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成立。〔5〕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6〕。2010年7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7〕。一系列权威性的文件为文献检索课的建设与发展奠定牢固基础,不断巩固着文献检索课的地位,提升了对文献检索课的要求,深化和拓展高校图书馆的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文献检索课发展,把信息素质教育理念推广到教育界、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促进全社会信息化进程。此外,信息素养教育还有: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一小时讲座”、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在线”、湖南大学图书馆“在线大讲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阅读大视野”等。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涵盖了新生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讲座等各种形式。〔8〕各种配套规章制度也相应建立,如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专职教师岗位职责等。因此,高校图书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了读者教育培训的品质,促进了读者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2优化组合,完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逐步完善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设计与教授、各种讲座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针对17所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在为新生进行多媒体演示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实地参观。参观讲解作为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环节,不能借口急剧增长的新生人数干脆省略,反而需要强化。至于文献检索课程,17所院校图书馆均重视对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并增加其透明度,公开文献检索课程讲授方式、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因此,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讲授应侧重外文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要改变授课内容单一的现象,将数据库专题培训与图书馆宣传推广紧密结合,及时把专题讲座与培训通知发到校园网上、贴到图书馆和各学院楼门口,做足舆论宣传工作;或主动与相应的院系部取得联系积极推广对方有意愿的讲座,开展一线讲座培训服务品牌活动。只要读者有培训需求,图书馆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培训服务。多则开设专题讲座,少则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个性化辅导,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讲座培训三位一体。图书馆应统一协调、培训教师、制定规章制度,成立读者教育培训中心。由不同学科背景咨询馆员组成教师团队,设置若干专职培训岗位,享受教师授课待遇,减少兼职教师的数量,引进或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咨询馆员充实教育培训队伍。配套设置文献检索课程教研室,定期集中教师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一些新问题和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对读者培训工作的管理,组织文献检索课的讲授,研究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手段等,不断优化与整合,完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
3重视读者研究,开展读者教育培训绩效评估
部长带头上讲堂
强化责任敢于担当
8月18日上午,镇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忠菊作了主题为“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的专题讲座,分享正确认识压力的能力与心理调节的方法。她说:“作为宣传思想干部不仅要学会减轻自己的压力,正确进行心理调节,还应主动承担起调节社会人压力的重要任务,引导社会人竖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专题讲座紧紧围绕主题,重点讲述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心理调适的主要方法等内容,形象地以数字“1000000…”表述了健康与金钱、权利、地位、荣誉、社会名声、美满家庭等的关系,再配以轻音乐,让听课的人心情舒畅,听得入脑入心。
通过讲座,蔡忠菊勉励大家要以健康为重,切忌为了金钱、地位、荣誉、名声等贪图安逸快乐与腐败沉沦。讲座结束后蔡忠菊还向大家现场推荐了自己阅读受益的两本书籍,一本是《阳光心态》,另一本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精选干部上讲堂
提升干部整体能力
今年,镇远县致力于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将“宣传部长上讲堂”纳入全县干部队伍培训课堂,精选宣传干部在党校干部队伍培训班上做专题讲座。通过多场宣讲后挑选出两名班子成员到县委党校培训班作主题为“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本职工作”和“文化旅游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培训对象为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和妇女干部以及党务干部。
通过专题讲座,既达到提升宣传干部“动脑、动笔、动嘴、动腿”的能力,又能让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当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全媒体时代对党政工作的影响,学会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本职工作,整体提升干部队伍应对新媒体的综合能力。
入乡镇进社区
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镇远县自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以来,已开展70余期宣讲,其中进乡镇乡村、社区30余期次,深受群众欢迎。
镇远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主任科员李镇江每年都应邀到县直机关和乡镇讲课,内容包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讯员培训、党的理论、群众工作法等,让广大党员干部从理论上、业务上、工作作风上受到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今年以来,镇远县委宣传部结合“两创一满意”工作开展,精心选题,认真准备课件,到舞阳镇12个社区、部分乡镇村寨进行宣讲,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精神,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民族精神观和文明素质。
以强化科技支撑和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及科技示范户建设为重点,讲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技术业务素质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目标,,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挑战和做好年农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对象
重点向那些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农民传播相关知识。培训农民3.5万人次以上,主要是针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等实用人才600人,培训区乡两级农业站的农技推广人员50人。
三、培训内容
推广普及玉米、水稻、大豆良种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农区统一灭鼠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少耕、免耕栽培技术、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绿色水稻综合生产技术、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四、培训形式
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冬春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讲课、电视讲座、播放专题片等形式进行。
(一)重点解决全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疑难问题。邀请我区“冬春培训”技术依托单位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专家授课。集中办班讲课。由区乡两级农业站技术骨干讲解种植业实用技术。
(二)组织广大农民收看电视专题讲座,电视讲座。春节前后在区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电视收视率,以此来扩大培训面,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和区电视台要加强合作,将年重点推广的实用技术制作成专题片,区电视台播放。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3万张以及其它技术资料。指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
(三)参与兄弟单位的科普活动。积极参与科委、科协、工商等部门组织举办的科普活动。
五、时间安排
活动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阶段:完成培训师资等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活动阶段:按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冬春培训”活动,全面掀起“冬春培训”。具体安排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三)总结阶段:完成检查验收和总结报告。
六、组织保障
(一)区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加强领导。冬春培训”今冬明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区里成立由主管农业副区长为组长。各乡镇(街道)主管农业的乡镇长(主任)为成员的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农业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区农业局副局长兼任为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负总责,主管农业工作乡镇长(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用户教育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2
1 研究背景
高校图书馆(简称高校馆)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教育不仅是多途径、全方位培养用户IL的教育活动体系,更是系统胜宣传和推介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馆IL教育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快,IL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用户需求更加迫切。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研究员2006-2008连续三年发表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各年度中国大学评价,笔者对比2006―2008三年中国大学排名前100名,从中抽取三年来跻身于其中的前30名高校(计32所)为调研对象,藉由网络调查法,在2008年9-10月间(2009年2月更新文中相关数据)调研32所高校馆IL教育所含业务项目、在其主页中的呈现及组织方式、通过主页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等。尽管网络调查所得结果并不完全准确,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馆IL教育的实际情况。所以,本次调查基本上代表了我国高校馆IL教育的优良水平,其调研结果及建议可为我国高校馆IL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IL教育所包含的业务项目
高校馆IL教育设置的业务项目多少,可反映出各馆开展IL教育的全面性及为本校各类型用户提供针对的细分程度。
2.1 IL教育所含业务项目
如表1所示,我国高校馆IL教育所含主要业务有:新生入学教育、围绕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定期开展的系列专题讲座(简称定期系列专题讲座)、结合各院系学科需求的不定期专场讲座(简称不定期院系专场)、文献检索课(简称文检课)、在线IL教育五项业务。它们在举办形式、开设时问、面向对象等方面各有不同,互为补充,形成现阶段我国高校馆IL教育体系。另外,少数馆还设有特色业务(详见2.2)。
2.2 32所高校馆IL教育主要业务项目开展概况
如表2所示,新生入学教育(24所,75%)、定期系列专题讲座(30所,93.8%)和文检课(26所,81.3%)是大部分高校馆IL教育的固定业务;结合院系学科需求的不定期院系专场(2l所,65.5%)也是大多数高校馆IL教育的重要业务;而特色业务(如一对一教师培训、新教师人校培训、上门教师研究生专场培训服务等)仅少数馆(4所,12.5%)开展,这些特色业务服务对象专一,需求明确,更具针对性;另外,有14所(43.8%)高校馆开展在线IL教育以弥补传统服务方式的不足。
就各馆所开展的业务量而言,32所高校馆中,IL所(34.4%)设置5-6项业务,7所(21.9%)设置4项,8所(25%)设置3项,5所(15.6%)设置2项,I所(3.1%)设置1项。因此,多数馆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设置了由浅入深、重点不同的业务项目,体现出IL教育的全面性;少数馆业务开展不够完善,尽管它们均在其主页的业务部门设置及岗位职责简介中提及开展某项业务,却未在主页中设置相关栏目。
3 IL教育在图书馆主页l中的组织及呈现方式
IL教育在图书馆主页中的揭示方式影响用户对其了解的程度。层次清晰、开宗明义的组织与揭示方式有利于用户了解并参与其中,是有效宣传的基础。
3.1 IL在图书馆主页中的组织
各馆对IL教育及其主要业务的组织方式各有不同:①16所高校馆在首页一级栏目“服务”下设二级栏目“用户教育”,将所有业务内容归置于此,在此可查看本馆IL教育的所有业务,为用户展现出IL教育的全貌,便于用户全面了解IL教育及其所含各项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逻辑体系清楚。②lO所抽出5项主要业务中的1-3项,作为一级栏目“服务”下设的二级栏目;有5所或将某项业务作为一级栏目,或将IL教育放置在首页导航条,或将常开展的业务放置在首页快速链接。这两种方式虽突出重点业务,但无法整体、全面展示IL教育。③另有1所将IL教育及其业务设置于业务归属部门(如科技查新)栏目下。由于业务部门使用图书馆学专业术语命名,对于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广大用户而言,这些命名不通俗、难理解,将IL教育隐藏于其中,用户很难发现。无论采用上述何种组织方式,仅5所图书馆在各项业务页面添加“相关参照”链接。
3.2 IL在图书馆主页中的命名
业务命名关系到用户对IL教育的接受及认识程度,为此,其命名不仅应体现业务特色,更应便于用户理解。各馆对IL教育的命名各有不同,常用的有“用户(读者)教育”、“用户(读者)培训”,有些馆直接使用业务(如“一小时讲座”)或其他名称(如“教学园地”、“在线学习中心”)替代常用命名;IL教育所含5项业务的命名呈多样化特点,定期系列专题讲座服务的命名最为多样化,其中有些全面易理解(如“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系列讲座”)、有些仅体现出讲座的系列性(如“系列专题讲座”)、有些仅揭示讲座的时间性(如“90分钟专题讲座”),有些强调资源(如“数字化信息资源利用讲座”),有些突出教育性(如“读者培训”)。
简言之,目前IL教育在高校馆主页中的组织存在名称缺乏规范和一致、类目层次设置混乱、缺少必备的服务项目介绍等问题。这表明图书馆界缺乏行业名称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导致页面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在使用时更是毫无规律可言。
4 IL教育通过主页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
图书馆主页是数字用户在图书馆环境下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重要途径。IL教育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的服务功能可反映出各馆IL教育的完备及细致程度。
4.1 服务宣传报道
现阶段,高校馆对IL教育的宣传渠道有:①依托各项业务的开展,向参与其中的用户宣传;②68.8%(23所)的高校馆在主页中个别业务的预告信息;③虽有13所开通最新消息RSS订阅服务,但仅7所在最新消息栏讲座信息,主动推送讲座预告信息;④少数馆在学校BBS中张贴服务预告,也通过解答用户提问顺便推荐相关服务;⑤少数馆在主页中IL教育报道资料等,从侧面宣传服务;⑥个别馆开通手机网站服务和图书馆博客。方式①②是大多数高校馆采用的IL教育宣传渠道。但由于业务参与人员较少、访问图书馆主页的频次较低等原因,高校馆对IL教育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可喜的是,一部分高校馆正采用
新技术增加宣传渠道,扩大服务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帮助用户更容易地获得服务信息。
4.2服务预约
服务预约可增强IL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目前,仅62.5%(21所)的高校馆提供此功能。预约方式也不够全面: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电子表单三种预约方式的仅1所高校馆,有13所采用电话及电子邮件,有3所仅采用电话,有1所仅使用电子表单,还有3所采用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并通过电子邮件预约的方式。
4.3 服务效果反馈
开展用户调查、收集用户反馈可以了解服务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32所高校馆中,仅31.3%(10所)在主页中表明或提及该功能,但存在反馈收集方式单一、调查内容不同等问题。就反馈收集方式而言,有的发放印刷问卷,有的利用电子表单在线调查,有的给出邮箱或电话收集意见。就调查内容来说,有对“网络培训”使用情况的调查、有对定期系列专题讲座意见的征询,有对文检课教学满意程度的调研,有对课件使用问题的考察,也有对数字图书馆接受程度及用户需求的摸底等。可见,高校馆还未建立起收集用户反馈的多种渠道,收集方式也过于传统,没有利用先进技术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调查内容仅针对某一项业务,即使在业务开展比较全面的图书馆,也没有对所有业务项目的反馈。
4.4 课件管理及
课件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也可帮助图书馆挖掘潜在需求。32所高校馆中,81.3%(26所)提供课件下载功能,课件格式多为PPT,方式略有不同,包括:①在IL教育栏目下与各项业务平级设立“课件下载”栏目,内容多限于文检课及定期系列专题讲座;②在定期系列专题讲座课表或培训计划内给出课件下载链接;③在首页新闻公告栏课件更新通知,其中提供课件下载链接,多限于定期及不定期讲座;④将课件放入资源栏目,在资源列表中给出课件下载链接。不难看出,此项功能面临的问题包括:课件内容单调、格式单一,形式无异。而这种仅限于课件,缺少课件管理功能(如下载量统计、课件检索等)的现状,无法了解各项业务的潜在用户量,也无法最大限度挖掘IL教育工作的效益。
4.5 在线IL教育服务
32所高校馆中,仅14所提供该服务,其内容、用途及实现形式大致分为两种情形:①开展文检课教学时必备的教学管理系统,或是图书馆自行开发的认证系统,或是学校开发(或购买)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非选课师生无权访问;②图书馆自行开发的网页平台,有些按教学大纲组织文检课的内容,有些汇集并在线播放定期系列专题讲座的PPT课件,有些用于新生入学教育,有些汇集IL教育的各种学习材料(如图书馆使用指南、数据库使用介绍等)。此类网页平台通常自成体系,不与主页布局保持一致。页面中包含图片、说明性文字及flash等内容。这表明,现阶段高校馆在线IL教育局限于网上的组织并某项业务所产生的课件,且存在页面不友好、内容设置简单、缺少互动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线课件资源并不等同于在线IL教育,其教学内容与资源类型远不能满足高校不同用户群的学习需求。
5 思考及建议
用户能否从图书馆获得有效的IL教育,与各馆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业务设置,在线IL教育的建设,IL教育在主页中的组织、揭示及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等有很大关系。忽视这些细节性问题,会使IL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为此,高校馆IL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拓展IL教育的业务项目
目前,新生入学教育、定期系列专题讲座、文检课三项业务专注于培养用户掌握信息检索与评价的通用技能,即通用IL。与此相对的是专业IL,它要求馆员将IL教育整合到特定学科的研究过程及环境中,使用户能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并在具体学科中开展研究实践。为此,IL教育不仅是高校馆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高等教育中学科课程的必备环节。尽管实际工作中,多数馆均已开展不定期院系专场业务,但由于其时间灵活、需提前预约等特点,无法避免稳定性差、受众面有限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学校层面争取到融入学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IL教育项目,深化IL教育内容;与此同时,针对教师用户参与少、图书馆在教师IL培养方面作用不够的现状,个别馆已开展了培养教师IL的特色业务,这均为开展高校教师用户群IL教育打开了良好局面。
5.2 完善在线IL教育体系
IL教育在主页中的组织与揭示是在线IL教育体系的基础内容。在各馆自主规划、自行建设、自我发展的现状下,应注意:①充实IL教育及其各项业务的内容介绍;②业务命名既要打破图书馆员专业思维,又要摒弃新潮化;既要体现业务内容,又要便于用户理解;③设置IL教育及其各项业务的清晰类目,利用“参照”将各项业务形成互联整体,便于用户全面体验IL教育;④完善包括信息推送,讲座预约,课件管理、与使用统计,服务反馈等功能,做到全面提供、方便使用,进而帮助馆员了解各项服务的潜在用户量及需求。
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在线IL教育体系是培养IL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教学课件以数字形式在网页中的再现,也不能仅作为现实IL教育的辅助,更应成为用户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此,要在现有课件资源的基础上,以深化内容、丰富形式、加强互动为原则,构建完善的在线IL教育体系。
5.3 重视服务效果调查与评估
建立多样化用户调查方式,重视服务效果调查与评估。除运用座谈、访谈等传统调查方式外,现阶段以多媒体和信息交互技术为基础的调查方式,已形成特色各异且适用面广泛的用户调查方法体系,包括:①基于Web交互技术的用户调查方式,包括Email问卷调查,BBS专题调查,基于ASP、HTML等技术实现的网站问卷调查等;②基于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统(包括主页、OPAC、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等)及各类电子资源使用日志等统计数据的挖掘分析。在IL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馆应根据各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渠道畅通且相对稳定的用户反馈收集体系,及时、持续收集用户需求和意见,以调整服务内容。
关键词:家长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形式
农村家长学校与城市比较存在较大差距,还处在比较落后状态,家长学校需应突破传统办学的框框,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因校制宜和灵活多样,这就需要办学单位不断去探索、去创新。本文在通过农村家长学校的教学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对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和途径作一探讨,旨在进一步改进和拓宽农村家长学校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实效。
一、开好专题讲座,家长培训每级办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家长进行集体授课,是家长学校采取的最主要、最常见的教学活动方式,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讲座开设常态化
讲座开设原则上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每次不少于两个课时。讲座的开设时间尽可能安排在每个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各校可根据情况每个学期确定一个家长学校活动月(周),所有年级的家长专题讲座都集中在活动月(周)内进行,并且形成常态和惯例,做到长期坚持雷打不动,学校除了确保每个年级每个学期举办不同内容的一期专题讲座外,还要尽可能让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都能参加对应年级家长的专题讲座学习。
2、讲座内容序列化
讲座内容序列化是指对不同学段、年级家长开设的专题讲座内容每次都不一样,每次的内容主题都是随着子女就读年级的递增而改变的,讲座主题与子女所处年龄的身心发展相对应,各个专题讲座内容形成一个序列,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为了做到讲座内容序列化,学校最好选用一套现成的分学段、分年级编写的家庭教育教材,如“爱的智慧”幸福家庭教育读本等,如果省市有统一编写的教材,那么直接运用即可,按照教材确定每个年级学生家长的专题讲座内容。
3、讲座教师团队化
为了提高家长学校讲座的实效性,家长学校必须按学段组建讲座教师团队,主持讲座的教师必须经过精心挑选。要聘请相关专家、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者、学校的领导等组成比较稳定的家长学校讲课教师队伍,人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也可打破校际聘请,本校与外聘相结合。教师团队组建后,要进行一定的集中培训和交流讨论,充分发挥集体作用,围绕学段系列专题讲座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和备课,最后每个教师负责分担若干个专题,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固化不变,以便熟能生巧,提高讲课水平和效果。
二、编好文字资料,家长读本每户配
利用文字材料学习是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家长学校一定要重视做好家庭教育的文字材料编写工作,定期给每一位学生家庭发放一定的文字资料,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配发学段家长读本
以幼儿园、小学段每个学段为一个单元,编写一本家长读本,即编写《幼儿园家长读本》、《小学生家长读本》(可以编成低段和高段两本),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按照年级为单位编写读本,每学年给每个学生的家庭发放一本家长读本,确保家长学习和子女教育同步进行。读本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子女就读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对家长的有关要求,另外一部分主要是该学段或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家庭应如何配合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编写的读本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应知应会,突出可操作性。
2、编印家长学校小报
除了编写配发系统的家长读本以外,另一方面还应尽可能提供动态的文字资料。这方面的资料可以通过编印家长学校小报形式发放,家长学校小报可以学期、季度或月为时间单位编印,定期发放。小报内容力求丰富多样,既可介绍家长学校的教学安排,学校教育教学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刊登家庭教育动态、前沿知识和案例,让家长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同时还可以起到密切家校关系的作用。在遇到重大的节日或特殊事情时,也可以给家长寄发公开信和倡议书,以此对家长开展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和培训。
3、寄发家校联系清单
家长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实行家校有效合作,共同做好子女教育工作,因此,家校及时联系和沟通非常重要。为此,学校应定时(每周、每旬或每月)寄发书面家校联系单,及时把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告知父母,父母收看联系单后在单子上填写反馈意见并签字后交回学校,这样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实践表明,这种定时寄发家校联系单的制度,不愧是一种非常有效、值得推广和坚持的好做法。
三、办好各种活动,家长活动每班开
对于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家长来说,除了以上两种学习形式以外,还有的重要学习形式就是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赋学习予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实践证明在活动中学习是最好的形式之一,也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形式。
1、开好学生家长会
以学生所在的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教师召集组织,通过家长会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每个学期1至2次形成制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家长学校教学形式,也是很多家长学校所采用的形式。要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老师除了通报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外,要把重点放在对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培训上。除了班主任老师主讲外,也可以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让家长们交流各自的育子经验,可选举家庭教育成绩突出的家长进行主要演讲,让家长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及经验感染和教育其他的家长,给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还可以采用座谈会方式,事先确定主题并指定几个家长充分准备,让多个家长或每个家长参与交流发言,大家相互交流提问,畅所欲言,既可介绍成功经验,也可分享失败教训,还可求教或共同探讨面临的困惑和问题,让各种思想充分碰撞,以达到转变概念、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
2、串好学生家长门
串好学生家长的门,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家访制度,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家门来到学生家中,亲自和学生家长见面接触交流。不要用电话式家访代替传统上门式家访,电话式家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登门式家访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派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到学生家中走走,定期家访每个学年或学期一次,要做到全覆盖,不漏一户,不定期家访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定要串好学生家长的门,在了解情况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开展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授和渗透,把家长教育送进门、送到家。
3、牵好家庭大小手
牵好家庭大小手,就是开展好各种亲子活动,亲子活动能起到对家长和孩子共同教育作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家长学校主要应开展好三类活动。一是家长开放体验活动。每月设立一日“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观体验学校一日教学和学生一日学习生活,开放所有课堂,允许家长随意随堂听课,这样既可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也可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同时也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二是亲子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多设计和布置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合作完成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型、操作性类的课外家庭作业,让家长和孩子在合作完成作业过程中融洽关系、增进理解,同时使家长也得到教育。三是家庭节目展示活动。学校或班级每个学期组织一到两次家庭节目展示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家庭都参与展示,每个家庭人员都参与,共同完成一个节目、一项游戏或一项活动。
四、建好网上家校,网络资源每日看
网上家长学校是传统家长学校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家教的有益补充,是解决传统家教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呼吁各家长学校积极举办网上家长学校。
1、建立家庭教育网站
一要加强学校网站建设。重点加强校园网中家庭教育板块和栏目建设,设立家庭教育专区。条件不足的学校,可先有选择的建立优秀网站链接,链接优秀家庭教育网站(比如各省级妇联建立的家庭教育网站),要充分做到资源共享,可以采用合建和共享的方法来解决,以解决人力精力投入不足的困难,也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二要加强本土资源建设。建设有本校自己特色的网上资源,力求内容具有丰富性、针对性和本土性,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本校开设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包括讲座的文本、课件或直播课堂,学校编印的家长读本,家长学校小报,家长公开信,还可以包括典型案例分析等,并且内容要进行及时更新。三要开辟家长互动平台。在网站上开设互动空间,如家教BBS论坛,为家长和学校、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网上交流搭建平台,学校应安排专任教师负责网上答疑,定时与家长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沟通,一起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学校可建立有关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学习的家长给于一定的奖励,以促进网上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2、开通学校公众两微
开通学校公众两微就是学校开通公众微博、微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通家长学校专项公众微博和微信,通过微博家长之间可以分享家庭教育体会和经验,开通家庭教育公众微信号,学校可定时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知识和动态。如果不单独开设家长学校的微信和微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公众微博和微信,定期和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开展好家长教育工作。
五、用好通讯平台,名言警句每周发
目前基本上的农村中小学都拥有了移动公司的校训通或电信公司的天翼通这个平台,学校应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平台使用率,精心设计有关内容,既发挥其家校联系功能,更要充分发挥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
1、加强平台使用管理
建议学校要加强对平台使用的管理,制定平台使用有关要求和制度,学校一级确定专人管理,除了用作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外,重点探索如何利用平台开展好家长学校的有关教学工作。
2、每周发送名言警句
各校可组织教师分年级收集和整理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每个年级整理出40条以上的短信内容,各个年级的内容不重复,确保每个年级的一学年时间内,每周能够发送一条内容不同的短信。完成每个年级短信内容整理以后,给每个年级的短信内容进行编号排序,然后把内容交给学校平台管理员(或各班主任),每周定时给学生家长群发一条短信,这样每个学生家长每周都会收到一条有关家庭教育的短信,日积月累效果肯定会逐步显现。家长学校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还远不止以上几种,以上各种不同教学途径和方法也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关键是要做到因校、因时、因人而择法,多种教学方式穿插运用,以达到适校、适时、适人之目的,最终取得实用、实际、实效之结果。
作者:厉显畈 单位:磐安县社区学院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M].妇字[2004]41号.
[2]浙江省妇联、教育厅.浙江省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M].2001.
2016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一
7月26日,省卫计委在西安市妇幼院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陕西活动举行。省卫计委健康处副处长温春梅说: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陕西由省卫计委主办,西安市卫计委承办,活动期间将举行系列惠及我省妇女儿童的活动。
据了解,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是国家卫计委和全国妇联联合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活动,自2014年以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举行,旨在普及妇幼健康知识、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陕西内容为:举办长安讲坛、主题征文摄影、微视频、专题讲座、制作专题宣传片及免费赠送健康检查和义诊活动。
2016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二
自2016年1月,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云南活动开展以来,东川区妇幼保健中心精心组织,分别在东川辖区各乡镇(街道)陆续开展。此次活动以妇幼健康宣传、专家义诊、健康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截至目前,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云南活动已在6个乡镇和2个社区开展,共发放健康宣传品、画、处方35000 余份,抽调了12 名专家对辖区内1060 名孕产妇进行了义诊,为 400余名群众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8场,共计服务群众 3000余人次。此项活动为妇女儿童保健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妇幼健康中国行是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关注妇女儿童健康,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开展了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两年来陆续在全国近20个省份开展,云南省作为其中一站,于2016年1月以妇幼健康中国行--走进云南为主题进行宣传,已在省内普遍开展实施。
2016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三
2016年5月20日上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全国妇联联合指导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的2016年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天津市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让妇幼健康知识、理念、技能更广泛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2014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开展以系列妇幼健康专题讲座、科普知识宣传和专家义诊、健康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两年来,活动已走进19个省份,开展活动数千场次,直接服务妇女儿童近百万人, 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活动将继续在全国12个省(区、市)陆续开展,天津市以爱在津沽 情暖妇儿为主题,开展了妇幼健康大讲堂、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
王国强充分肯定了妇幼健康中国行自2014年启动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天津市政府通过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为妇女儿童提供20项免费惠民项目,有力促进了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表示赞赏。他强调,各地要顺应新时期人们对妇幼健康科普知识和优质服务的新期待,科学研判新形势下妇幼健康管理和服务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普及妇幼健康知识,宣讲妇幼健康政策,开展基层人员培训,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卫生计生部门要树立大妇幼、大健康的理念,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加强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群众团体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把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做大、做广、做强、做实。他希望天津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动新引擎、取得新成效、打造新品牌。
天津市曹小红副市长表示要以妇幼健康中国行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和宣传工作,进一步落实党的政策并惠及全市妇女儿童,让母亲更安全、儿童更健康。
[关键词]送培;价值取向;主题式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5-0028-02[作者简介]胡敬汶(1968―),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市浦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中学高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思想层出不穷,学校和教师对这些新理念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了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结合小学教师讲师团送培活动,在“课例呈现、互动交流、点评提升、专题讲座”上狠下工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基层教师的欢迎。
我们主要深化“主题式”送培模式,提高送培实效,立足一线教师的需求,追求“实用、实效”有价值的送培。讲师团在送培中着力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培训主题,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践与师资培训融为一体,呈现示范课的“常态课”,让广大一线教师学得来、用得上。专题讲座让经验得以提升,走向理论层面,让教师们经历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促进教育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一、让“主题”变得实实在在
在开展小学教师语、数、外学科送培活动前,我们对全区小学语、数、外三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三大块:1.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形式送培?2.送培能帮助你们解决课堂教学中哪些问题、困惑?你们还要哪方面需求?3.对讲师团送培有什么建议?调查结果统计如下:1.讲师团“主题式”送培模式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2.送培的效果是有的,但还需要加大力度,放大效益;3.提出需要帮助和解决的一些问题:语文学科(14个)、数学(13个)、英语(8个);4.对送培活动的建议有15条。针对一线教师反馈的信息,我们及时召集讲师团成员进行研讨。在讨论、交流中,肯定了送培活动是有意义的、有效的,肯定了“主题式”送培模式是可行的、可寻的有效之路,等等。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分学科重点讨论了来自一线教师反馈的50条信息,各学科有针对性地选定了送培的主题共8个。主题是开展送培活动的灵魂,讲师团的每位成员围绕各自确定的主题进行针对性的资料搜集和学习,丰富自己,丰富活动,把一线教师的需求做足文章,把主题变得实实在在。
二、让“课例”变得可学可用
面对变化多端的课堂教学,送培活动中呈现的“常态课”中的示范课,让常态课经常“变态”,常教常新。培训活动让参培教师有了新感受与新思考: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教学手段,一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却不一样;“主题”内容怎样体现在教案设计的细节中并且让细节流动在课堂整体中,彰显其价值;执教内容实施的不同策略、执教教师展现的不同风采等;解读教材之艺术、调动学生之艺术、调控课堂之艺术等。为了达到送培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加强了“研课”。
研课的目的是研讨问题,探寻问题,发现问题;抓住关键或疑难问题进行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鸣中深化认识。第一,各小组围绕选择的主题定内容,定研课时间、地点和合作教师。第二,进行课堂观察,通过两节“同课异构”的课例展示,寻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广泛捕捉对比课例的素材,捕捉有研究价值的关键细节,进行多种教法的“比较研究”。第三,执教者谈想法,由两位执教者通过课例展示,说说困惑、提出问题、阐释设想。第四,获取共识,完善课例。以讲师团成员中的执教者课例为主,与合作教师同构的课例进行互补。研讨这些内容和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研讨运用什么语言把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出来,力争语言精练,表述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内容,又能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切忌上课时不着边际地“信口开河”;研讨教案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如何具体地实施,发挥其高效作用;研讨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充分估计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准备等。第五,结合“视频”录像进行课例“回访”,进一步调整互补后的教案设计,最大限度地搜集有关资料,以最优化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教案有实用性,的的确确起到统领课堂教学环节的作用。
三、让“交流”变得丰富充实
送培活动是教师的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专业对话”活动,但交流与分享需要“深度会谈”与“讨论”的技术。为了让参训教师在交流中有话可说,说得有理、有据,实实在在,在互动交流这个环节中,我们对交流形式和交流方式作了一些调整,使交流充实,丰富。交流形式有对话式交流、小组内交流、校际联动交流与分享、释疑式交流和提升点评。1.对话式交流由讲师团成员中的点评教师与执教教师、参培教师进行问答式对话。内容是围绕“主题”针对现场呈现的课例,设计一系列问题开展对话。这样的对话让参培教师进一步发现、知道课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一些处理方法的技巧以及教者的精心设计、钻研教材之艺术等。2.小组内交流是针对课例进行校内的交流。3.校际联动交流与分享是由整个研训片的教师共同交流并分享。4.释疑式交流,由点评教师或执教者针对参培教师提出的困惑的问题以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释疑。5.提升点评:点评教师把活动现场反馈的情况结合主题进行归纳、评价、提升,提出意见和做法,让参培教师明晰课堂,领悟并吸取课堂教学中所提供的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等,让大家能感受到“一滴水能够见太阳,一节课能现思想”。
四、让“微讲”实现理论“着陆”
送培过程强调的是“现场、过程、对话”,呈现出“不加修饰”的研讨情境,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主题”的落实,让主题体现在实践的活动中、体现在交流的碰撞中,更要体现在理性的认识上。故此,送培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微型专题讲座。通过微型专题讲座凸显“四变四实现”:1.变理论学习为问题解决,实现理论“着陆”;2.变浅尝辄止为深度研究,实现经验提升;3.变结果呈现为全景阅览,实现过程开放;4.变一锤定音为各抒己见,实现差异引领。讲座人需要将前面几个环节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筛选,诸如课例中教师的行为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交流中教师的观点看法等。然后再通过微型专题讲座进一步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经验,让经验提升,走向理论层面,再让理论回归实践,让参培教师随着主讲者的旋律,在解决问题中前行,在感悟中提升,在参与、对话、交流中收获。
参考文献:
[1] 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
关键词:优化 效益 提升
1.优化课程,为新员工专业成长提供“丰富营养”
员工参训最直接的活动就是消费培训课程,培训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员工所需要的课程。课程是实现员工高效培训的核心内容,也是员工专业成长的营养元素。打造优质培训课程,让员工消费到“色、香、味”俱佳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我们采取“思想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双轨并进”的培训策略,在新员工培训班上设置了“入职培训专题讲座、与优秀员工座谈交流和专业技能实践”三个模块的培训课程,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做为提升新员工专业素养的两种强大力量。
1.1互动研讨式的专题讲座
新员工培训的专题讲座包括企业文化教育类、思想政治教育类、职业道德教育类、安全文化教育类4个系列7个专题。新员工刚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到企业,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快速并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是新员工步入职业发展良性轨道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求培训者不能仅仅研究“怎样使新员工完成角色转变”,更要考虑“新员工如何主动转变角色?”的问题,因为“没有新员工主动、深入的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新员工培训”。过程中要体现“生命化”培训的特征,即培训者与新员工的交往互动性、生成发展性和生命体验性,力戒培训者垄断,独霸话语权。
例如,在《职业素养》培训中,我们组织新员工讨论:“马云所说: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更残酷,后天是美好的,但大多数企业都死在了明天晚上。”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应该秉持怎样的工作态度?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研讨,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培训变单项传输为多维互动,培植了新员工的建构意识、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
1.2与优秀员工座谈交流
新员工理论知识多,拥有非常积极、充满激情的工作心态,对专业技能、职业前景等内容充满着渴求。因此,我们在新员工培训中,摆脱了以往的以灌输为主的硬教育,而是注重了“集中培训和座谈交流相结合、静态的成果总结和动态的过程讨论相结合”,让培训持续在交流传递的过程中。
例如,在与优秀员工座谈交流前,我们先进行问题部署,要求新员工针对当前实际,人人要提出今后职业生涯中最关注的三个问题并提交,我们把问题集中筛选后分类别提前反馈给参加交流的不同层面的优秀员工,使之在座谈时更具有激励引导性。同时,这也是开发和利用“优秀案例”的活性资源,是借用彼力“自培”、“互培”的有效方式,其效果是“他培”所不能比拟的。
1.3跟进指导式的实践培训
新员工虽然学历层次高,但学业精深不等于适应专业岗位要求。针对新员工本体知识丰厚、实践能力薄弱的特点,为解决新员工上岗后面临的“安全意识不够、岗位职责不清、专业技能不精、处理即时问题不当、”四大主要问题,我们将眼光投向了技能实践的前沿,把岗位实践培训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之中,利用“草根”资源对新员工进行跟进式指导。
新员工们虚心拜师、潜心学习,在实践中自主建构了关于“专业素养”的概念和意义;跟进式的指导既强化了部门班组的培训水平,也强化了培训中心与部门的密切合作,标志着员工培训走进了提高员工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的主战场。这种以团队力量扶持个体成长的实践培训,打破了集中封闭式培训的壁垒,生成性的活性资源为培训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个个专题讲座,正德规行,令人幡然领悟;一次次交流座谈,传递经验,令人能力提升;一回回现场实践,历经锤炼,令人自信生成。新员工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精神的“阳光”,领悟着专业的真谛。
2.优化管理,为新员工专业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为保证培训课程实施的有序高效,我们树立了“管理就是超前引领、深度参与、及时沟通”的理念;推行了“高定位要求、低重心运行、按需求服务”的管理模式。对于集中培训,我们强化管理规定的严格执行;对于分散培训,我们强化各项工作的计划落实,历时3个月的岗位实践培训,培训人员全面谋划、全程跟踪、全员参与,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指导老师一对一培训,做到了明确要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周密安排、反馈及时。培训结束后人人一反思一总结——指导老师总评签字、部门领导审阅盖章。最后我们综合部门对新员工的评价意见,从中推选出优秀学员。
由于我们为新员工建设了一个高度认可的制度环境、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创设了一个多元评价的成长环境,新员工的思维意识日趋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通过优化管理,使培训排除干扰、顺畅无阻,为加快新员工专业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
3.优化师资,为新员工专业成长发挥“催化作用”
新员工培训的师资水平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为此,我们倾力培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3.1优化部门“本土”师资
按照我们的要求,部门为每一位学员从技师、班组长中优选了一位专业实践指导老师,明确了一位专业主管具体负责,他们在职业道德上有境界、在理论上有高度、在实践上有智慧,对学员有较强的认同感、亲和力和引领性。
指导老师是“主教”,对新员工开展的是“一对一”的有形培训。在其背后还有部门、班组和培训员的主动介入和自然渗透,这支队伍是“助教”,对新员工开展的是“多对一”的无形培训。显性的优质师资和隐性的群体力量协同发力,对新员工精神上滋养、心理上支持、智慧上贡献。
3.2优化培训机构师资
在新技术、新设备背景下,培训机构面临着严峻挑战,惟有观念领先,研究超前,培训创新,才能引领广大员工共同成长。为此,我们实施了培训员成长工程:一是提供机会参加高层次的离职培训。二是把培训员的差异作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活性”资源,在内部定期组织培训员开展培训方法研讨沙龙、专题论坛等活动,用“任务驱动法”启动培训员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拟订“培训菜单”,供部门自主选择,然后选派培训员“送培”。以上措施,加快了培训员的成长步伐。
3.3优化外聘高端师资
我们根据培训的需求,聘请了国内资深机构培训师、著名的行业技术专家、以及优秀的班组长作为培训活动的客座教授,购买了先进培训理念的DVD光盘,强力扶持培训工作。
县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局接到县委办《关于组织参加云南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专题培训的通知》的通知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协调,按时收看了视频讲座,现就组织收看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与12月14日下午准时组织全局领导及干部职工人员一起收看了由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观》为题,重点论述了什么是群众观,群众观与党的传统优势、执政理念、方针政策的密切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群众观等重要理论。他指出,进入新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发生了转变,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要深刻认识解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要善于妥善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因素,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密切联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将群众观点贯彻落实到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的始终,并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各种行之有效的具体工作措施,努力将“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的要求落到实处。
15日上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收看了由中央党校政党制度教研室主任、教授祝灵君以《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从党在历史上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好经验、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如何走群众路线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21日上午组织收看由省政法委专职副书记马继延围绕着新时期群众利益,结合我省实际,以第一手资料,对新时期群众利益存在着社会矛盾多发、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件形势严峻、来信来访和涉法涉诉要件高位徘徊、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普遍存在的特点,新时期群众利益遵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断满足群众利益要求,依靠民主法制和基本保障规律,弱势群众内涵和外延是发展变化这四个规律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22日上午组织收看了由普洱市市委书记沈培平作专题辅导的主题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沈培平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以及普洱市的探索实践,充分阐述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教育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开展“四群”教育,是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全局上下将继续认真收看“四群工作”系列讲座,并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