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法医学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医学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有很多显著的特点:开设西医课堂,重视临床实践,优化和促进了中医学教育的发展。重视教材的编写,对中医学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实行“刊学相辅”,对医学研究更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创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教育有章可循,为中医学教育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近代教育还有许多优势:继承了教育要重视医德修养的传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切磋的平台,是现代中医学教育的雏形。近代医学教育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目前我国的中医教育经典已经在慢慢淡化,古代和近代的特点和优势将会为未来中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参考。通过对近代中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的了解,主要是希望在未来的中医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对中医经典的重视,深化中医教育改革。总之,近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医学教育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世界上的医学教育形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系统的变化,人们对医疗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才质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医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医学教育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从研究到教学再到培训,医学教育机构要从研究本专业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出发,再通过教学来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实施“最佳循证医学教育”是由英国丹蒂大学医学教育中心主任Harden教授提出的,其与循证医学相联系,世界各国也进行了“最佳循证医学教育”协作,在网上交流相互的教学经验,定期召开会议,使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均得到提高。Harden教授提出的QUESTS六维度搜索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标准,有利于医学教育改革的进行。在此基础上,美国、日本等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革,日本开展了综合诊治教学,模拟患者,标准化病人等教学法,对我国进行深入医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故中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中,方法学应占有一席之地,多借鉴和创新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对中医学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

三、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及发展趋势

第2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创造 参与 探究 研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Awareness

WU Ping

(Yangzhou Jiangdu Distric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Abstract The world today is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education challenge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s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 the classroom should be good at creating scenarios and create a democratic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allows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the past; classroom to encourage the creation of problem situations students to explore, students focus 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reliability,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migrate cultivate knowledge; classroom student organization last report by the group method of operation, mutual evaluation work. The students develop a dare to explore, to be creative, thoughtful, with good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ross-century talents.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 creation; participate; inquiry; research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它为学生适应新世纪信息化时代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阐述教科书或教师说过的问题,还要能够自己发现问题;不但能够利用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解答方法来解决问题,还要能够依靠自己的独立劳动来寻找解决办法。要让学生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研讨。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中,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会引起思考。在小学信息课,一般都是计算机房进行,学生希望多接触计算机,多了解各类信息,但在讲授知识时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常常看到他们只顾自己在操作,甚至沉迷于游戏,上课的内容却不再听了。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呢?

情景创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制作声像、模拟动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扩展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鼠标器的操作”和“键盘输入”时,利用实物展台投影按键的方法和正确的指法;讲授“认识计算机”一课时,用PowerPoint或flash模拟出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和过程,让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隔膜和畏惧。这样本来在无趣的课堂上能够找点吸引眼球的东西,学生展现思想方法的时间和空间都将大大增加,新知识也就被他牢牢抓住了,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各自潜在的创造力。

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渠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究未知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自己所有的学习行为都能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同学的认可和重视。为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应持理解态度并给予鼓励和称赞。尊重学生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想法和做法,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成功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容忍个别学生因一时的“顿悟”与“发现”而出现短暂的“忘乎所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 鼓励学生自由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设置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潜能。其二要注重在实践操作中举一反三,让其学会知识的迁移。信息技术课程极富时代性,课程内容更新快,但在软件的学习方法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迁移点与生长点,运用知识的迁移,尝试操作,探索思路。

如教学幻灯片模块“插入超链接”一课时,学生在学习了文字对象的超链接后,我打开网页,鼠标在页面在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同学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除了在文字上找到超链接,能否在其他元素上找到超链接?”“能否把你的想法在幻灯片上实现?”“你能想出几种方法?”问题的出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立刻动手按自己的认识去探索返回目录页的超链接,许多同学通过探究能利用对象“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进行链接,甚至有的同学去尝试动作按钮的制作,学习困难的同学也能寻找到一两种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尝试,真正理解了超链接的含义。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要重视一题多解、学会迁移,另外也要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寻求不同的答案。

3 组织学生大胆研讨

3.1 在汇报中研讨

学生在完成一定的任务之后,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本组完成情况以及本组作品优势。对学生陈述探究时所形成的想法要耐心倾听,不随便打断学生的思路,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汇报和聆听中取长补短,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3.2 在评价中升华

第3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时代意义;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8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青少年大学生接受外部信息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他们的个人发展更趋向于自由和开放,青少年大学生对于个性化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拥有活力和创新的思维,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教学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时代意义,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将对促进我国青少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起到非常积极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代意义

1.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求。当前,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批具有独立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去完成,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我国自身的教育体系。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主要的途径是加强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还比较落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仍然较深,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系下,大学生的个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压抑,大学生们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观念严重缺乏。因此,必须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和培育,要摒弃简单的传统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和精神,促使大学生自由地发挥个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创新型人才。

2.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急需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支持企业发展。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物品需求的品味逐渐提高,更需要一些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因此,高校教育要不断立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立足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天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进一步解放学生们的个性,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听取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和主要目标,不断促进学生们个性化的发展[2]。

3.知识经济发展的未来需求。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和竞争,已经从单纯地消耗能源的加工工业向工业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转变,工业企业已经从传统的粗糙加工型向高新科技技术充分应用的新型企业转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也必须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高校教学要注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增强自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培养能够掌握高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活力,提供人才保证。

4.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观需要。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尤其注重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在和谐社会的体系下,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教育也受到了深刻影响。首先,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与大学生个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和谐相处分不开的。要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和谐成长,必须要促进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和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可以有效地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扬长避短,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的发展。

二、强化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途径

1.正确认识分析形势。在当前,素质教育的体系之下,高校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要看到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进步,对全球形势带来的重要影响[3]。要从人才强国和科技兴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战略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的正确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高新科技能力的重要作用。要不断地增加对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思想引导、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要进一步确立高校对于提高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根据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和学科,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压力的影响重新调整教育方向和教学内容。政府职能部门要根据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和高校自身建设的需求,不断地为高校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不断制定适合高校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高校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2.重视教学理念和内容的革新。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才的知识构成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教育要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要坚决杜绝以分数作为检验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要充分将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要注重增加教学方式的革新,要注重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要充分尊重和吸收学生们的个性化要求,要以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重新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多组织开展一些课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时代进步、社会变迁和文化繁荣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3.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当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将教育目标和理念全部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要促进学生知识储备、创新思维、社会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要将学生的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将学生知识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增强学习奠定基础。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将起到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注重对教师的教育和培养。要不断增强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要定期开展培训,不断促进教师进行知识更新,以便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实际。其次,要在教学考评机制上下功夫,要注重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注重性和创造性,将教师的个人发展、职位晋升、薪酬提高等与教学质量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不断进行教学革新和创造的内在积极性,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齐宏博.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J].江苏高教,2009,(03).

第4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内化智慧数学应用意识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渠道来发展学生智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表明,他们的认识能力还不成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其智慧的发展需要介入教师的媒介而产生。但是教师并非能直接规定学生智慧的发展,学生终究要用自身的力量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我们知道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达到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在处理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表现出较灵活的思维、较开阔的思路、较好的数学素养等,这样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启迪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举措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考虑到教学的起点是“1/2”的认识,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用三点水表示姓江的一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桃子,一把刀切成两半。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就是生活中的一半,你们心目中的一半。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学生们来表示,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分数来表示,但乃有几个学生坚持用他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老师没有阻止他们,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的发现。画了一会儿,觉得“画图实在太麻烦”,终于接受了分数。这节课,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学习数学的动力逐步从“有趣”转向“有意义”,并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稳定心理定向,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和力量。

2,动手操作,强化应用意识。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后,可创设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圆柱形饮料瓶、茶叶筒、饼干盒等物体的体积问题。要求体积,必须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高比较好测量,如何测量底面半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了各自的智慧:有的直接用直尺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把圆柱形物体用力往作业纸上一压拿开后,测量出印在本子上圆的直径,再求出半径;有的用小绳围绕圆柱体一周,用尺子量出绳子周长,再求出半径;有的直接在圆柱体上画一点,再把圆柱体在作业本上滚动一周,量出作业本上两点间的距离(也是周长),再求出半径。通过这类实践性活动,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

第5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文学;影视;艺术创作

影视作品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很自 然地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影视创作都从文学那里获得灵感。同时,影视作品和文学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它们根本的差异是使两种不同的媒介材料构成了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学艺术是以文学组合为自己的媒介,影视艺术则以影像组合而成的镜头语言作为自己的媒介。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图像技术的影视剧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要实现新的发展,应借助对方的长处,交流互通,促进文化的声像化,让优秀的书籍文化与声像文化接轨互补,相映生辉。

一、影视艺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文学因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长期以来一直享有着崇高的地位。掌握了文学的叙述能力基本上即等于掌握了符号性的权利。自从造纸和印刷术诞生以来,文学作者不再是远古时期史诗和传奇故事的忠实记录者,而是一个对“自我”有坚定自觉的“世界创造者”。巴尔扎克的鸿篇巨制被视为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林肯总统也曾高度评价斯托夫人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认为这部小说引发了南北战争并促进了黑奴解放运动的最终胜利。然而,随着19世纪末电影的问世,影视艺术实现了快速发展,给传统的以书籍文字为媒介传播的文学作品带来了严峻挑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射雕英雄传》、《渴望》到近期的《士兵突击》、《金婚》等,骄人的收视率引得各路媒体竞相炒作,相关消息连篇累牍。相比之下,各类文学书刊的发行量急剧下降,许多曾在80年代中前期风光一时的文学刊物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一些纯文学刊物发行量大幅萎缩,使文学失去了从前的光晕,面临读者流失、刊物滞销的困境。

二、影视与文学都是艺术的两种创造形式

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文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学不仅使人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而且还能认识整个生命的运动过程,从而使读者获得审美认识的。文学艺术发生是主观与客观的一种契合,将个人的主观情感客观化和社会化是其创作的动机。比如,巴尔扎克的鸿篇巨制被视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的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但是,影视的艺术与其不同。以影视为主的图像文化作为我们新的审美对象,打破了传统文学曲高和寡的局面,以往所有艺术都是社会少数分子参与的活动,只有电影获得了世界性和全民性的成功。人们借此获得了许多接触艺术的机会,一辈子不曾读过一本小说的人大有人在。但没有几个人没有看过一场电影?在当代文坛,很多有分量、有影响的作家,在他们与大众电影化“联姻”之前,其影响的范围只局限于“纯文学”的圈子之内。大家知道莫言不是因为他的小说《红高粱》,而是因为影片《红高粱》而被大家熟知。这说明视觉文化的审美因子,是不排斥文学的,反过来还要依靠文学作为其基础。人们观看影视艺术作品的感受也许与文学课堂上所体会的意境不大一样,与纸质的作品阅读不一样,、获得的感想、心得与满足不一样,但得到的审美的愉悦却是一样的。影视的仿真技术与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结合弥补了文学虚构的不落实,从而开拓新的审美空间,也使文学在当代受众审美取向的日常化趋势中得以存续。

三、交流互通是影视与文学共同发展的必要途径

第6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学校教育要想取得良性循环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这方面,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学校以文化为基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深入开展建章立制、规范办学、民主管理、科学发展、特色兴校等工作,全力打造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铸依法治校之魂

学校的主体是师生,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如何做好师生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各司其职、各安其分,让老师爱岗敬业、学生乐善好学,这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其实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够自由发展,实现教育的进步。

为此,学校在平时的工作中,把重心放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平安”意识 坚持依法治校,就是要将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学校制订了《东山实验小学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

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学校坚持依法治教,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整合办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树立“管理”意识 加强学校管理,学校深入实施“二线三级”管理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师德双达标”及“三爱”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师德演讲、师德征文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师德档案,营造了“讲师德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学校建立了一套教师、学生申诉制度及管理办法,加强师生权益保障,保证教职工及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对学校处理决定有异议时,有权利有机会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申诉。

健全监管制度,奠依法治校之基

学校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依法治校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副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宣传组,负责老师、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还与各处室、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

学校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草拟了《龙井市东山实验小学学校章程》,并在全体教师大会上通过,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坚持推行校务公开,把财务管理、收费、学籍管理等7个方面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为使校务公开工作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设立了由党、政、工、群及家长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审议校务公开的内容,检查公开的内容是否客观公正,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学校还畅通校务公开渠道,向社会家长公开校长信箱、家长学校、教学开放周为学生、家长架起了参与学校管理、反映他们心声与要求的桥梁,此举为更好地依法治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多措并举,务依法治校之实

制度再完善、再详细,落不到实处,也等于是“纸上谈兵”。所以贯彻执行情况如何,才是制度是否见效的重要保障。学校的管理也一样。

学校在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后,并不因此而高枕无忧,而是通过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和每周工作安排层层落实法制教育内容。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进行经常性教育。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全校签名仪式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活动以及开展法制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小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增强守法能力。再有,学校还聘请市消防支队教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等对全体师生作法制报告。此举极大地强化了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学校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把法制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初步建立了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教育网络。除此之外,学校每学年都要制定并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并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建设承诺书等,以此增强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用政策、法规约束教师的执教行为。

随着学校依法治校进程的加快,学校师生的法制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同时,也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先后获得省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延边州校园建设十佳学校等30多项荣誉。

第7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

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定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2006年换届以来,**县始终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谋划、跨越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把解放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时刻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创新的实践完成工作。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新的明确定位,提出了“争创**‘三化’一流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发展思路。工作中,不断强化“等不起”的责任感、“低不得”的目标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欠不起”的使命感,坚持“三化”并举、和谐发展、协调并进,依据工业、农业、城镇化建设工作实际,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块抓落实的责任制,分块评比、考核、奖惩,确保了工农同步发展、城乡建设与旅游事业协调并进。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这个核心,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主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农业两大产业失衡问题。近年来,**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走经营城市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一是城镇规划取得较大进展。自2006年来,按照《**城市战略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先后完成现状测量45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规划设计20平方公里;组织编制了8个区域性详规,完成了县城给排水、燃气等专业规划。各乡镇总规修编工作进展顺利,并通过评审。二是认真把工业园区规划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县工业集中区为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分一区三园,即县城西产业园、溶江产业园、界首产业园,分别处于县城、国家级重点镇和自治区级重点镇,工业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城乡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成了一批城市建设改造工程,县城面积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仅2008年县城完成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各乡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道路、排水排污、房屋立面改造、公共活动场所等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两级环境明显好转。四是想法激活三产,集聚人气。通过举办湘桂同源旅游推介会、桂林米粉节、国际市民古灵渠徒步大会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提升了**知名度,繁荣了旅游市场,促进了城镇化。

第8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责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自我和谐是每个公民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作的应有贡献。公民自我和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身心和谐。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不知如何排除,以至导致精神崩溃,这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少见,我们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行为经常背离生命与精神的真义。我们现代人最难找的就是心理上的平衡点,以至迷失自我。多少人感叹活得累,工作生活不如意,一身疾病,一生苦闷,遗憾多于自豪,这一切均源于失去心理平衡,以至得不偿失。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实现人生价值,更重要是找到心理平衡点,进不求名,退不避祸。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聪明才智,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积极进取,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华秋实,相信一定会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实现人生价值观,获得人民的信赖和尊重。

二、以德立身。做人德为先,以德立身应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过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对于人的要求虽有不同的变化,每个人体验和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建设铁路不畏艰险科学施工的铁路建设者刘刚毅,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敢办大要案的检察战线普通一兵方工,几十年如一日走遍苗寨山水确保邮路畅通为民办实事的普通邮政员工王胜友……一个个鲜活典型事例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以德立身的教材。应当知道,只有当组成社会的基因——人,能够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超越世俗的拘束,抵达精神的制高点;能够让生命走向丰富走向壮丽走向深刻;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视野和人文目标;能够不被负面的情感所制约,不被简单的功利所遮蔽的人生追求时,以德立身便宛如春雨润物,潜滋暗长,整个社会即在和谐氛围中守护生命并创造和谐生命,传承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因此“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声音振聋发聩,回响在历史长河。

第9篇:法医学发展史范文

随着组学技术渗透至检验领域,使得检验医学朝向分子化、标准化、网络信息化发展,也使得检验医学要跨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屏障,并与之紧密交叉配合,从而产生转化检验医学这一崭新的理念。通过各种先进的转化检验方法,可发现个体的差异(如个体基因差异),从而进行个体化医疗。可见转化检验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均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转化检验医学相对传统检验医学有以下特点:①传统检验医学主要功能是参与诊断疾病,而转化检验医学除了参与诊断疾病之外还能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比如,转化检验医学可依据个体基因差异,解决该个体用何种药或多少药、何时换药或停药等问题。②转化检验医学能评估患病风险。这种基于个体基因差异而进行的疾病预测和评估,就使得对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更有针对性。

2加强转化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

转化医学理念要求多学科、多专业交叉配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树立转化医学理念,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新知识,具备“基础-检验-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创新与转化应用并进,推动转化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转化检验医学人才迫在眉睫。应以患者为中心,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依据科室技术梯队的建设需求,积极培养高素质的转化检验医学人才。

2.1做好转化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与重点做好长远规划,建设好培养复合转化型人才的坚实平台,逐渐建成人才梯队[6],规划好各级人员的培养重点。①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才,实行双向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鼓励他们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积极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攻关;②对高级职称的人员,发挥其技术和经验的优势,面向转化医学方向,开展新项目和科研课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③对中、初级职称的人员,重点进行专业知识和转化医学的培训。

2.2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检验医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转化检验医学指导对疾病的用药、评估与预防,直接服务于患者与临床。因此,检验人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认真的作风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和全心全意服务精神,并时刻以医学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通过加强医德规范和学习先进事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2.3加强培养质量控制意识之前医学检验质量只要求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和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而转化医学模式下更强调对疾病样本库、标志物、预测和个性化医疗等的研究,对医学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基础和临床间的相互转化提供质量保证,才能为疾病的及早预测和个性化诊治提供质量保证,这也是转化医学的具体要求之一,没有高质量的医学检验就谈不上高效率的医学转化。因此,必须加强对疾病样本库、标志物和检测数据库的研究,对检验前、中、后的全过程,包括从医师开检验单到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析及结果处理,直至签发报告与反馈,都要进行高效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持续提高检验质量[8]。加强医院实验室与各相关科室的相互沟通与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检验医学的质量保证。全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以提高检验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更高的检验质量满足转化检验医学的发展需求。

2.4加强转化医学理念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检验人员要积极参与转化医学的理论培训和平台建设,持续提高专业素质和多学科知识学习,这是转化理念发展的基石。不仅要有过硬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要有严格作风、严谨态度和严密组织。重视继续医学教育,鼓励各种在职培训和学历学习,鼓励多学科知识、转化理论的学习,开展多科室间专题讲座,参加医院内外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进修学习,建立转化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和档案,以满足医院发展和医教研工作的要求,更好地适应转化模式下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2.5加强新技术的掌握与应用随着基础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检验医学领域中的新技术也不断增多,化学发光技术、电化学发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床旁检验技术等不断应用于临床,作为检验人员要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接受新技术,不断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并积极将其转化与应用到临床中去,为丰富转化检验医学作出努力。

2.6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才有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转化医学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疾病预防与诊疗技术,使基础研究实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转化过程。学会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设立科学假设和科研题目,并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论证,最后得出科研成果和经验。转化医学的实现需要有综合性团队共同完成,实验成果转化研究的关键是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转化平台,加强学科整合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合作。在转化医学模式下检验人员应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积极参与临床科室的科研工作,不断促进双方技术的提高与转化,通过合作加深与临床协作,提高检验人员科研意识和水平,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

2.7重视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的交流与转化医院信息化可加强医院各科室间的有效、快速连接与转化,提高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管理水平。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其他应用系统实现无缝衔接,使检验信息真正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检验数据与临床病例紧密连接与转化,利于统计分析与科研转化,更好地为转化检验医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