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工程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业工程;创新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已经从“知识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称之为“创新力经济”。有效利用人力与资本并鼓励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因素生产力”。在历次科技革命的高新技术发明的前提下,信息与信息之间、经营与管理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着交融互促的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必要的技术与理念的前提。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工业工程将人、信息、物料、设备、过程和能源集成到产品、服务或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把获利性、效率、适应性、响应能力、质量同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贯穿整个寿命期做为目标。
工业工程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围绕提高作业效率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工业工程阶段;与运筹学相结合进行更系统和精确设计的独立活动阶段;以系统工程为新的支柱,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科学体系阶段;目前可以认为是工业工程应用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在其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职能。
一、工业工程的内涵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不仅用于生产事业,还可用于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由其广阔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出它的内涵相当广泛。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研究方法多样,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另外与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工业工程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改进,追求创新的过程。坚信“改善无止境”——“Thereisalwaysabetterway!”。工业工程强调人的因素,它将影响人的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追求人——机——环境关系的最佳、最和谐状态。工业工程是集成系统的整体优化,将系统中的各要素孤立考虑和仅仅将各要素简单相加都是不合适的,它追求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整体效益,要产生1+1>2的效果。
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评价、完善改造以达到促进系统不断创新的目标,是工业工程的功能之一。这里的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作开发等。
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从其内涵可看出,改善是实现工业工程任务和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工业工程的永恒目标,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而改善的结果是创新。
工业工程是一门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综合技术,其工作过程是一个集体努力和综合创造的过程。如果把它理解为管理,它需要不断探索改进管理系统与工作程序以提高效率。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外,就是创造性技术。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这些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由此可见,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改善改造性,改善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功能。
三、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的特点
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可以概括为:针对知识资源无形性,使用价值的间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实现集约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它的研究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集群性。把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全方位的改善效益。
(2)虚拟性。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高智能性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创新技术的虚拟化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
(3)融合性。创新技术应当是多元、合作与共享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享,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改善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忽布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形成双赢或多赢的管理运作。
(4)模糊性。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没有明确的边界。
小结
工业工程是解决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创造性方法。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研究领域,凡是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时纳入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为一种社会主题。而工业工程从一诞生起就强调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业工程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实践中,永无止境地改革、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1作业成本的控制方法
作业成本法引用成本动因的概念,并将此作为分配基础,采用从“资源”(人工、材料等)到“作业”,再到“最终产品”(建筑物)的归集模式。
1.2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系统
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时,需要设计一套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系统,该系统包括划分作业中心、归集资源耗费到相应成本库、作业成本计算3个环节。
1.2.1划分作业中心
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系统中,一个工程项目被划分成几个作业中心,每个作业中心都有一个成本库与之相对应,成本中心库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归集中心,要求将作业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项目施工包括一系列的作业,以作业核算成本,通过作业来控制资源消耗和目标成本。如天津市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某标段的分项分部工程有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每个分项分部工程都有详细地工程数量和单价。这样就可以把该标段划分成6个作业中心,分别是路基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隧道工程、临时工程和辅助工程。
1.2.2将资源消耗归集到相应成本库
在项目的施工作业中,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成本分为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分包工程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通过分析消耗资源的动因,将所消耗的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成本库,再由作业中心成本库分配到具体施工作业中去。
1.2.3作业成本计算
根据划分的作业中心和确定的作业中心成本库及资源消耗动因,将消耗的资源费用按照资源消耗动因分配到相应的作业成本库,然后再按作业成本动因分配到施工作业中。还以天津市某高速公路某标段为例,计算直接成本应先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分包工程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归集到6个作业中心,采用作业成本法控制项目成本。间接费用的计算和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有3种费用需要计入间接费用并进行分配:(1)与施工有关的劳动保护费、工程保修费和排污费等;(2)与部分施工作业有关的夜间施工增加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等;(3)与某一施工作业有关的试验标定费、试验检测费等。通过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汇总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根据汇总结果,即可计算出某项工程的总成本[6]。
2作业成本法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作业成本法控制项目成本及系统实施的研究,在建筑工程领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的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
2.1确定施工工序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施工工序。施工企业应针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
2.2同质作业归集
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消耗人工和材料资源费用,产生一定的成本,应根据施工工序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划分,同一性质或类别的工序归入同质工序库。
2.3确认成本归集中心,汇总成本
成本的汇总是以工序作业库为标准,每个工序作业库都是一个成本收集中心。记录、汇总每个工序作业库所消耗的资源费用时,应按照成本或费用的性质及对应的科目进行记录,如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
2.4建立成本分摊方程式
成本分摊方程式可以反映出各工序作业库的实际成本或预计成本。在完成工序作业成本归集后,应根据相应的作业动因建立成本分摊方程式。
2.5成本分摊
成本分摊率是根据实际或预计作业量计算出来的。所以,每道施工工序所消耗的作业成本=动因消耗×成本分摊率。对各道工序作业成本进行汇总,便可得到全部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然后再将全部间接费用分摊到不同的工序作业中去,便可完成成本的分摊。通过成本分摊还可以计算出分项分部工程的单位成本。在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时,重点是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水电费、管理费、设计变更或工程变更等。对加强过程控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7]。
3结束语
关键词: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平台建设也很重要,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信息构建起各行各业交流的平台,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工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计算机软件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中的重要性作简要介绍。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两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最后整理的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最有益企业发展的决策,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其中关于信息的一系列处理就是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如此,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较大程度地使人力资源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很大地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软件工程与信息化平台的概念和关系
软件工程是一项包含了多种技术的综合的学科门类,具有高科技的特点。对软件进行开发和使用是一个系统、规范以及可定量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是拥有强大数据库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各种管理理念、发展模式都可以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保存,并且可以和其他的技术方案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建设信息化平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可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处理人才,以及网络设施和数据库,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软件工程来完善信息化平台,软件工程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软件,而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可以省时省力地采集分析数据,比如可以记录本公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公司的收支进行详细记录等等。这些过程都体现了软件工程在信息化平台中的作用,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3计算机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中的问题
3.1应用出现两级分化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人民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现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和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并且已经培养了一些发展良好的开发信息化软件的公司。但是在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大公司意识到了建设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且有效地对其加以应用;而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建设并不完善,投入的关注和资金相对较小。但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2发展观念落伍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将企业置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之中,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仍然沿用之前老旧的企业管理理念,忽视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没有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另外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措施,这样使得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4.1提高生产力
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有利于劳动效率以及企业的产量的提高,进一步地帮助企业增加收益,提高盈利。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应用软件工程、建立信息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速率。生产管理效率高自然会使生产力和产量提升。
4.2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可以帮助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3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
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质量说话,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将生产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软件工程建立起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产品的生产监督,可以帮助企业把控产品的质量,保障产品质量。
4.4物资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企业的库存,可以有效利用存储空间,较少产品的积压,提高企业的再生产量。面对复杂的产品信息的采集,庞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做出详细的分类整理,减少生产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5结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寻求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而软件工程是该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现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地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努力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31.
[2]周红.试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4):25.
关键词:施工企业 目标责任成本 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压力的持续增大,利润率逐渐降低。在这种形势下,施工企业要获得良好效益,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成为施工企业保持稳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及工程项目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施工企业目标责任成本的概念及重要性
施工企业目标责任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可控成本费用为对象,以成本责任为中心,将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重要的目标,然后按照对其设定的目标在现场实际生产中加以控制与约束。目标责任成本的否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目标责任成本对整个项目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通过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让企业员工融入到企业集体当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企业发展的责任目标,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它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的理念,是一种手段,大大加强了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实施责任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同时又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百战百胜。
二、责任成本管理的核心
成本管理工作的每一项工作、每个内容都是需要人员来参与才能完成,因此责任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人。一是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意识的提高、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实施方向的把握和具体实施方法的推进。二是企业全员的认知的提高和参与的积极性。只有施工企业把握好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导向,工程项目负责人自觉承担责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实施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效果。只有参与者身体力行,才能实现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施工企业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班子流于表面疏于认识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已面临淘汰,不能再适应社会日益发展变化的需求,故施工企业领导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方法,而此时企业目标责任成本法出现了,虽然其方法能很好的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并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但大部分施工企业并没有完全理解企业目标责任成本法的运用,致使它落实不当,不能发挥本身具有的重要作用。企业领导只是片面的认为企业目标责任成本只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没有将成本综合效益整体来看,造成其很多相关成本因素没有被考虑。并且有的企业领导者并不清楚企业目标责任成本的真正涵义,所以只能继续使用以前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也无意去创新,浪费人力物力去更换管理方法。其中企业目标责任成本最重视企业人员的全员参与,而施工企业往往忽视员工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员工不能更好的参与,故其在企业中很难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
(二)各职能部门、责任中心交叉管理环节薄弱
在项目部各责任部门各尽其职,负责现场生产的只负责现场生产质量与安全,负责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的只负责物资的管理,负责计划合同的只负责劳务成本的管理等,尽管每个参与人员人工明确、职责清晰,但是忽略了各部门、各责任中心之间的交叉管理对控制总成本的重要意义,同样也会导致成本的流失。
(三)没有细致的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没有详细的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往往会使得预算成本和实际项目成本产生一定的偏差。粗预测、粗分解、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使得人材机消耗统计数据不准确,责任成本预算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核算不全面,导致和实际的编制不匹配,责任预算和项目实际成本之间的严重脱节,因而利润无法得到保障。
(四)流于形式的责任成本核算
在一些企业中,经常出现不遵循成本管理的顺序,甚至是没有成本的预测和计划,在管理上十分随意,缺乏关键成本管理,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过于形式化。
即便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执行上还是有不按照计划执行,存在边干边算的情况。一些部门没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自做自己的工作,使得预算没有核算,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偏差时,不得不对目标总成本再次做调整。在进行经济指标的分析时,缺乏具体的建议和节超的措施,在项目的亏盈方面,虽然有一些数据作为参考,但是具体的盈亏原因也是含糊不清。
(五)激励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标责任成本制度将责、权、利相互结合,通过考核与评价,对各责任部门实施奖惩,奖罚分明,对成本起到控制作用,激发企业员工共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但现仍存在激励制度落实不到位。例如,责任部门即使完成了责任目标,但没有得到奖励,挫伤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或责任部门没有完成责任目标,但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提高施工企业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施工企业管理层对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视
为使得施工企业可以顺利实施目标责任成本法,就需要企业管理层不再轻视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改变一贯的成本管理方法,加深对于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方法的认识,要全面看待问题,不能仅仅是片面的认为目标责任成本就是仅仅为了降低成本,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目标责任成本法的概念要有清晰,明确的认知是企业领导的关键,当成本固定不能改变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收入利润目标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当利润目标已经确定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当两者均可调整时,可以提高企业收入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要求企业的人员全员参与目标责任成本法的实施,只有领导重视责任成本管理,才能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只有员工对目标责任成本法的认知程度得到提高,使其意识到自身对于目标责任成本法的重要性,才能更加努力积极的工作,使得目标责任成本方法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项目责任成本组织机构
施工企业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它是一个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员的参与,物资部、财务部、经营核算部等多个部门都必须要参与进来,因此,需要组织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对目标责任成本的实施过程进行参与、协调和监督。项目经理是责任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及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负全责,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责任成本管理小组,各责任部门领导为组员。建立健全各层级管理体系。
(三)做好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与分解
施工企业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是在未开工前,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施工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所要发生的成本。目标责任成本的编制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如果预算太高不能达到成本效益为目的,只是 的一味提升施工效率,若果十分低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责任成本的严肃性。制定分解各要素的目标责任成本,主要是编制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分包费用、项目部管理费等5个子要素。在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预算编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进行责任成本预算之前,一定要到现场考察之后,才能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责任预算的准确性。其次,编制预算时不能随意杜撰,而是要有理有据。对于成本预算编制的责任,应根据项目合同、招投标信息、设计概算施工图进行预算;现行的管理体制,管理规范的企业对企业数据的历史成本,经济指标类似项目的完成情况;该项目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技术组织措施;对项目所需的内部机械台班价格与市场租金价格的材料消耗和市场价格;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的人材机单价。再次,虽然目标责任成本是刚性的,但不是不可更改。在进行成本预算时,采用动态成本管理法,进行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需要进行适当的修订,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会产生很多诸如市场价格波动、施工条件预先认知发生差异、不可抗力的影响等。因此责任预算的编制也要在不断的动态调节中进行,要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然后,测算目标责任本不但是要测算总成本,而且要反算单位成本。所以,分解成本时,横向要按成本要素划分,项项有人抓;纵向要按项目机构划分,层层有人管。
(四)做好责任成本的控制
既然是责任成本管理,就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责任不落实,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实现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项目部围绕所确定的目标责任成本,合理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强化对施工过程控制,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确保目标责任成本的实现。首先,加强人材机费用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0%-70%,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对主材、辅料的用量控制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防止浪费与倒卖现象;材料单价控制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指导价内。对机械设备租赁严格按计划实施,合理调度,避免增加机械台班数量的消耗。对劳务费的控制严格按照企业内部定额来控制单价,严禁超单价结算、严禁超合同数量结算。其次,加强对项目管理经费的控制。项目部实行严格的内部审批制度,对费用的使用用途、范围、数量等严格把关控制。然后,加强对分包费用的控制。对分包工程实行招投标形式,选择优质的分包队伍,降低分包费用的支出。
(五)责任成本分析与考核
责任成本分析是使用成本会计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对成本变化进行综合的分析,改变其原因系统性研究的要素成本,挖掘其中降低成本的潜力,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变量成本。通过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分析能都针对有效的成本控制,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损失和浪费。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完成进度、月度验工计价、实际成本费用的归集与责任成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责任成本分析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必要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最终的落脚点是责任成本管理的成本评估,但也表现为严格的成本考核和评估。但是,确定是否是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
采用施工节点阶段期的节点考核、项目竣工验收的终期考核。节点考核主要依据目标责任成本承诺书上的内容,对责任项目按月对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成本支出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竣工验收终期考核是指项目竣工验收后,竣工决算所最终确定的工程造价与最初项目承包成本收入进行考核。根据责任成本执行偏差与考核结果对责任人与责任部门进行奖罚。通过责任成本考核充分调动全员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心,挖掘员工的素质与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收益。为总结经验,促使责任成本管理不断上台阶,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和动力。
(六)提高责任成本管理执行者的综合素质
责任成本管理是管理精细化、标准化的有效工具。要做好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要大力提高责任成本管理参与人员素质。参与人员作为责任成本管理具体实施的执行者,既要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处理日常管理工作,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项目成本偏差并进行分析,为第一责任人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可行的建议。对于项目成本预测、计划编制以及控制,需配备专职人员,强化成本核算管理职能,通过有效的成本分析,进行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是企业的主要责任,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为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每一个施工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所以,加强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科学的责任成本管理,才能节约生存成本和期间费用。只有科学的责任成本管理,提高成本预测、执行、考核,通过成本管理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只有严格控制成本,实行有效的定量管理和刚性约束,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的终极目的,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施工企业管理层对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视,做好责任成本的控制以及责任成本考核与分析,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的专业素质。因此,施工企业进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研究对提升施工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陈拥军.浅谈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J].经济师,2014,12:148-149
[2]王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183-184
曾在18-19世纪风云一时的欧洲银行家族洛希尔(Rothschild),由于忽视了当时的新兴市场美国,从而在20世纪被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华尔街投行赶超,被历史边缘化。如今在华尔街已达成一个共识:如果华尔街投行现在不进入中国的话,50年或者若干年以后,这些银行就会像洛希尔一样,不再是世界的一流银行。
基于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合资投行中国业务的成功要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具有全球领先地位和规模优势的外资股东:在现有的合资投行中,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位列全球十大投资银行之列,里昂证券与大和证券实力则相对较弱。在准备进军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外资投行中,摩根大通、美银美林、花旗集团、巴克莱与麦格理具备相当的实力。
2.具有相当实力与深厚政府关系的国内股东:毫无疑问,在现有的合资投行中,中金公司的中方股东(建银投资)与瑞银证券的本地合作伙伴(包括北京国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银投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具备相关优势资源。高盛虽然通过资助成立其合资伙伴高华证券而获得了绝对的控制权,然而政府关系资源不足的缺陷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从而影响了高盛在华投行业务的拓展。
3.外资方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与资源投入:内地资本市场的竞争激烈,新进入市场的合资公司面临巨大挑战,坚持“持久战”的发展策略才能脱颖而出。具有全球领先地位和规模优势的外资股东才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对中国市场给予长期承诺与资源投入。
4.合适的市场进入时机:进入时间早未必一定占优势,与2003-2005年的低迷熊市相比,股改后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投资银行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舞台。
5.合资双方的目标一致与分工明确:在合资投行的日常运营与业务拓展中,中外方股东的发展目标一致以及彼此之间的分工合作至关重要。惟有如此,合资公司才能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推动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发展
1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它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规划与预测,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建筑施工环节的成本运转消耗情况有着良好的动态监控;其次,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最大化的加快建设速度与提升工作效率,科学管控项目建设总规模并有效限制重复建设,坚决避免随意自发性与盲目性,保障各个投资方的利益,把投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再者,合理确定与有效管理是建设单位工程的核心,它是严格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特点与客观规律的,它能够良好的维持建设单位中工程造价与管理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兼顾好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投资效益。总的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深刻的重要性,能够保障企业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全过程控制意识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建筑工程造价缺乏全过程控制意识,更多的是把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重心放在了竣工结算方面,使得预算与实际存在较大的悬殊;事后控制的情况也层出不穷,缺乏事前良好的防范与控制,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投标环节中,严重缺乏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监理,它对后期建设工程造价与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强施工管理与科学组织施工以进一步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管理与造价,工程造价管理落实到建筑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增强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控制意识与理念。
2.2忽视了整体工程造价的前期预防控制
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项目的结算时控制后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针对实际结算费用的方式而提出来的,可以往往存在忽视整体工程造价的前期预防控制,把重心单纯的放在审计成本上,而不是预测与控制项目成本上,也没有重视投资估算的作用,缺乏对产品实际需求情况的市场调研,没有准确科学的拟建项目的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因为当前我国的市场准入门槛在不断的降低,不少企业进行异地承揽与跨行业经营,这就增大的预算定额工作的难度,典型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缺乏有针对性的定额标准,预算定额体系有漏洞。
2.3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综合的工程造价管理涵盖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不确定性比较强的工作,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可是不少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遍不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与素质建设,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为日后的建筑项目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规划。可是有些建筑工程造价人员,成本控制在活动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一些因素,他们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办不到,而且成本控制领域的工作人员质量也不达标,预算定额的扩张活动在这些人员的影响下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建筑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1)建筑价格将实现计划向指导性价格的转变。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预算定额管理方式,不能仅仅以计划价格为指导性价格。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尚未成熟,政府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能够有效调节建筑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不再仅仅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行业的造价管理工作也逐步发挥作用。(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引人信息化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造价信息网,可以将一些与建筑造价管理相关的政策到该网站上,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相关信息系统,开发各类造价管理软件,以此来实现建筑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建筑行业造价管理工作效率。建筑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建筑企业与政府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够将造价管理相关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也有利于实现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化。(3)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中造价审核工作将逐步正规化。造价审核工作主要是以计算工程量的方式,来考察预结算是否正确、费用是否准确。审核工作的正规化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合同、签订招投标书、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的正规化,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来计算工程造价,审计部门严格进行计算审核。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审核逐步正规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作用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完成,以加强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管理,使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但是,社会时代在发展且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预算法则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本文探究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建波.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03):187-189.
[2]马卫龙,马庆国,王珍.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6):233-235.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重要性;农业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虽然规模相对不大,但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抵抗水旱灾害、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1小型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产权不明晰,操作困难
80 年代以前建设的工程主要是国家投资和集体投资,产权一直未明晰,除一部分已归个人管理使用外,其余部分归集体管理使用。80 年代以后国家投资修建的工程,大部分为国家与集体或国家、集体、群众共同投资修建,并且国家投资渠道来自多部门,虽然政策上提倡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国家投资的工程产权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国家不受益,工程事实上归集体或群众一方管理且受益。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水利部门要具体操作比较困难。
计划经济体制下,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一直由国家投资、群众无偿使用。80 年代以来,虽然群众个人投资水利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投资数额不断增加,但是国家投资修建的大部分工程一直由一部分群众无偿使用。群众普遍认为,国家投资的工程无法搬走,能无偿使用就无偿使用,不肯积极购买,一些工程实施拍卖后,购买者不积极按合同规定履行付款责任,使拍卖资金难以回收。多数工程拍卖、承包或租赁后国家不受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80 年代后期开始,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资除一些专项工程如“380 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由水利部门直接管理外,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均纳入农村牧区综合建设项目中,如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家庭草库伦建设项目等。相当一部分资金由财政切块层层下拨至乡(镇、苏木),由乡(镇、苏木)分配到具体工程上,工程完工后移交集体或个人管理,但由于未建立产权管理制度,大部分国家参与投资的工程产权不明晰,管理责任不明确,造成国家投资回收和滚动发展困难。水利部门每年都进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计,但对具体工程资金投入等并不完全掌握。水利部门要统一管理监督国家投资的小型水利工程,缺乏政策依据和政府及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因此,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对广大群众进行教育引导、打破多年来用“大锅水”旧体制,树立“商品水”的新意识,以此来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1.2 认识不统一,政策依据不明
长期以来水利作为一种公益事业服务于各行各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必须建产业、兴产业,这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进入 90 年代以来,水利的基础设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97 年国家颁布《水利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明确了优先发展水利事业的政策。但是一些干部和群众包括水利部门的干部对发展水利产业认识不清,缺乏紧迫感,认为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国家投资、群众受益,发展水利产业困难重重,一些同志认为小型水利工程无利可图,谈不上发展产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的倾向,造成一些地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式改革起步晚,进展慢,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等靠思想。
1.3 水利行业行为,缺乏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结构主要是国家、集体与个人,或国家与个人,而国家投资涉及多项目、多部门,直接由水利部门下拨的项目经费很少。因此要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必然涉及到一些地方利益或部门利益,一些地方基层政府或部门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不积极支持与配合水利部门的改革,使工程管理方式改革遇到困难。如杭锦旗原农委(水利局主持)1994 年通过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对独贵塔拉等地 8 处扬水站、泵船实施了拍卖,水利部门应收回 40 余万元,但由于购买者不积极履行合同及有关部门配合不力,拍卖资金只回收了8 万多元。
鄂尔多斯市政府早在 1995 年 4 月发文,规定对国家投资的已建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拍卖、租赁和股份合作制经营后,属于国家所得的拍卖收入、租赁费、股份红利,由旗区水利局收回,专户储存,作为旗市水利发展基金专款专用,滚动发展。但各旗区对已建工程的拍卖程序及回收资金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由水利部门操作回收。由此可见目前各地缺乏统一的回收资金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长此以往,必然阻碍小型水利工程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和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1.4 水费偏低,难以拍卖或租赁
一般而言,如果小型水利工程所处位置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土地开发潜力大,灌溉面
积大,设施完好率高,则相对容易拍卖或租赁,否则难以实现管理方式改革。特别是在牧区,牧民居住分散,投资购买深井需要资金较多,但经济效益差;有的工程申请项目时,规划能解决很多人畜饮水问题,但建成后效益未达到设计要求,致使实施拍卖困难,不能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由于现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年代跨度大,在此期间,机构几经变动、人员变动也很大、工程建设投入档案不健全、不连续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资产不清,给工程管理方式改革造成一定困难。另外,由于许多水利投资用于高压输变线路和机泵设备配套等方面的建设,如今电力部分归农电部门管理,而机泵设备又达到了使用寿命而报废,因此也就不能形成水利固定资产,难以产生效益。
此外,目前的小型水利工程水费计价普遍偏低,水资源费尚未征收,水费计价只考虑人员工资、电费、燃油费、小维修等几项,大都不考虑工程折旧费及利润率,一些工程曾收过折旧费但未能延续,折旧费的征收管理也难以做到专款专用,致使许多老工程设备改造更新需要国家再次投入,一些塘坝出现险情不能及时维修加固,也影响着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的转变。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部分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其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合区情、水情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到本世纪初,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仍然缓慢,一些地区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2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目前全国约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2000 多万处,遍及各地,分布极为广泛。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方式一直是由政府组织发动并给予一定补助,然后由农民投劳筹资兴建。这种方式在当时条件下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小型水利设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有制大一统的水利产权格局的弊端逐步显露。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管养经费不足、工程老化失修,导致水利工程不能发挥正常效益,水利资产闲置流失严重,水利工程使用效率不高,用水浪费等现象严重。产生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根源是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不适应新形势,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条件下提出的新问题。小型水利的政策体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对政策体系的建立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策体系。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决定了小型水利的政策体系必然会改变。
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可以为高效、特色和避灾农牧业服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利发展由外延型向内涵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水利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关键字: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重要性;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为了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空间以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保证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当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将我国的建筑施工推向国际社会,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建筑施工企业中关于项目成本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市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在获得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格之后,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对项目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自身利益。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网络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以及预算等多个方面,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着建筑项目成本,也是对企业自身成本管理水平的检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创造精品工程、营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固然重要,但是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利益空间,这样才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设备、技术更新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有效的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2.2是对经济技术指标的直观反映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与投标报价、成立项目部、材料选购、建筑机械以及人员的配备以及安全管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项目成本的管理要在充分的把握其弹性限度,严格按照“尽量用最少的资金去完成各个项目细节”的原则去办事。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材料物资的使用效率、资金的周转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等都是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反应。所以说要加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才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不会超出预算范围,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空间。
3如何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
3.1实行超前管理
正所谓“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长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来说要有超前的预见性,而且要保证项目成本管理的善始善终。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而导致对于项目成本的管理不会重复,如果对于项目成本的管理出现失误就很难在后期的工作中进行弥补,对建筑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要围绕项目法人开展工作,严格的按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项目建设。对于项目成本管理要虚心向管理经验、方法先进的团队进行学习,对迂腐的管理方式要坚决杜绝,通过风向预警的方式,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计划制定、确定目标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实现对项目成本的超前管理。
3.2加强对于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项目建设成本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加强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2.1提高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材料是建筑项目的主要成本,通常要占据工程造价总金额的75%。对于工程材料的采购阶段、运输阶段、保管阶段以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工程材料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图纸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在材料清单中对各类材料详细的例举,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综合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合理的计划购买建筑工程材料。对于材料市场的价格信息要充分的利用现达的网络信息技术,综合了解材料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材料价格的未来走势,并且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和施工过程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状况进行材料的批量采购。在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中运输也是材料选购中的一项重要支出,据相关调查显示材料的运输费用大约要占据材料总金额的21.3%。制定合理的材料运输计划不但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材料供应,还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节约很多运输成本。水运的方式比陆运的价格要低,火车的运输价格比汽车的要低,工程材料的批量运输价格比单项运输的价格要低等问题在材料运输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在工程材料的运输过程中还要通过合理的包装方式以及装载技术避免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而且要保证施工现场具有足够的材料储备,防治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断货的情况。在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中要对各个施工团队的材料使用量进行控制,避免材料的浪费,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施工量能够对工程项目的工程量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3.2.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有一句古话说“黄金累千,不如一贤”,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要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调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关键岗位的人才聘用要十分慎重,不但要求能够胜任此项工作还要有经营头脑。在普通岗位的任用中也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初次之外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加强对于工作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条件去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保证项目工程的中的各类专业人才能够安心工作。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在工资杠杆的作用下激发企业员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员工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贡献给予合理的薪资待遇,这样对于成本管理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3.2.3制定科学的资金管理计划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渠道来自种渠道。在项目开工之后,单位只能够给项目部提供工程总金额20%以下的启动资金,工程项目建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避免停工情况的出现,就要对资金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从而保证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
资金管理计划的制定中首先要保证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现金流量,防止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突发状况的出现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还要综合考虑国家对于金融方面的相关政策,对自身的贷款结构进行调整,充分的利用利率的时差,这对于贷款的回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需要垫资施工的工程项目,要对业主单位的偿还能力进行动态考察,对于无偿还能力的业主要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
3.2.4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离不开机械设备的参与,选取合适的机械设备对于项目成本的原理有着十分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种类复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其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合理调配使用,避免对于同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冲突,还能够避免设备长时间负荷运转导致设备故障或者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机械设备要定期的检修,对于存在问题的零部件要及时的更换,对于机械设备使用中燃料、电力资源浪费的行为要坚决的抵制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4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结合对年的建筑施工经验对项目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分析以及如何有效实现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能够有所帮助,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利益空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
参考文献
[1]孙进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9.
[2]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一、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绩效考核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辅导沟通、绩效结果应用及绩效目标提升这几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管理者与职工一起参与实施,最终达到提升个人、企业的整体效益的目标。绩效考核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需要明确战略目标。单位的战略目标是绩效考核的基础,这样可以保证各部门建立共同的意识。其次,需要遵循平衡性、客观性的原则,绩效考核既要兼顾各个单位、部门,也要对各个岗位进行细化。最后,需要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及职位提升挂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切实效益。
二、企业绩效管理的难点
随着企业规范管理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管理者逐渐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执行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但现实中绩效管理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削铁如泥,用不好,反而割伤自己。
(一)难以设定规范的考核指标
以企业部门的绩效管理而言,考核项目虽然包括考核目标、考核指标、衡量标准、权重等重要内容,但实际应用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尤其定性指标难以准确考核、评定。
(二)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反馈和沟通是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员工及其管理人员共同对考评的结果进行回顾和讨论,这样一来有利于企业员工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其原因进行绩效考核的改进工作,但就目前企业绩效考核反馈工作来说,部分企业没有将绩效考核反馈给企业员工,更不注意企业绩效反馈的技巧,从而造成企业绩效考核激励效果不理想。
(三)绩效管理体系很难发挥整体效果
从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来看,出现了比较典型的“四大脱节”,即部门考核和员工考核脱节,员工的考核并不是在部门考核基础上进行的,部门绩效的好坏未能对其所属员工的考核产生直接影响;目标考核和素质评价脱节,对员工的考核偏重于结果性的目标考核,忽视了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全面客观评价;在考核时没有或者很少借助日常的工作计划和汇报记录,增加了考核误差;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脱节,考核结果未能及时进行通报。
三、石油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误区
(一)石油企业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
在绩效管理中,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由于员工的收入与绩效挂钩收入所占的比例较小,即使石油企业开展各种各样的考核,其结果也没有很好地与员工的收系起来,甚至一些石油企业的绩效管理只流于形式;第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大多数员工认为绩效考核上不能公平、公正、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心理。
(二)石油企业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石油企业开展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多数石油企业并没有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甚至一些石油企业将绩效管理作为绩效分配的工具,虽然这样的绩效管理模式对员工有促进作用,但是,绩效考核具有双面性,若绩效考核不合理,则可能会加大员工的心理压力,导致绩效考核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
我国的石油企业绩效考核的体系不够健全,考核指标的设定与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流程不当。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围绕岗位职责和职责标准两方面设计,但很多考核制定者就没有真正理解绩效考核的理念,仅仅是看作对员工的考评,甚至是变成了考勤。用那些模糊不清或难以量化的考核标准,对越来越细的岗位职责进行考核,缺乏对被考核者的客观判断,而且在考核过程中缺乏部门配合,导致考核操作缺乏严肃性与连续性,难以达到绩效考核的目标。绩效考核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激励机制的正常施行,加之油田企业人力薪资报酬、激励机制单一,缺乏活力。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手段无力,严重地挫伤了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热情。
四、改进石油工程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石油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质量
首先,对于绩效考核指标组合进行精心的设置,达到相互抵消测量误差,在技术受限的环境下,想要提升单个绩效指标的质量不太容易,而采用绩效考核指标组合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测量误差,进而达到全面提升绩效考核指标组合质量的目的。其次,完善工作绩效的记录,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当被考核者发生某些行为之后,需要填写详细的工作情况记录,详细的记录被考核者行为发生的过程和效果,并将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这样能够极大的避免考核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减少心理因素的干扰,进一步提升绩效考核质量。最后,审计考核目标,在进行考核目标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盲目的追求全面,更好突出战略性目标,而如果什么都是考核重点的话,就是造成什么都不是考核重点的,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目标设定过程中明确考核指标,并做到结合不同阶段工作发展的需要进行考核指标的调整,进一步体现出战略重点。
(二)多角度综合性进行绩效考核
在石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制定中,还需要明确的规定在绩效考核的角度上应该进行多角度综合性的评价。主要应该以领导考核为核心,员工自评和他评为辅助的考核形式,领导可以从领导的角度对员工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员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能够对自身的绩效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而通过在平时一起工作的同事的评价,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员工的绩效情况,进而可能得到一个较为科学较为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
(三)重视考核过程
石油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制定,并且在绩效考核制度中还应该明确的提出如何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形式是如何的,进而能够使考核人员以及员工都能够了解绩效考核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员工也会更好的准备相应的绩效考核内容,以实现良好的绩效考核结果。
(四)绩效考核方法要科学
在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在石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进行明确的规定,应该用哪几种绩效考核方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例如,可以将员工的工作成绩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对其进行充分的考核,进而得出考核结果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另外,还可以将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给予员工晋升的机会。还可以根据员工在平时工作中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进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给予员工一些奖励等等,进而通过选择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能够促进石油企业更好的发展。
(五)合理科学地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的结果应通过计算机信息手段,实现与人才能力开发及使用相结合的目的。建立职工绩效管理档案,积极体现绩效考核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优秀人才选拔、评选评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岗位变动、职务变动等方面的重要性。
(六)强化绩效考评机制的反馈与沟通
绩效考核中应加强人员信息之间的传递与沟通,以使考核主体更能了解被考核职工的工作具体情况,因此才能依据实践性的考核机制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使考核人事管理人员认清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差距,才能不断在原有的测评机制上做出创新改变,只有通过强化考核过程之间的沟通协作、做出及时反馈、加强互动等考评协作交流方式,从而为设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做出有力铺垫,才能促进考核实现的管理作用,不断的提高职工自觉和积极的工作状态。
(七)有效激发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
在绩效管理体系下,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绩效管理中,并设定绩效标准,这样不仅能实现原则自身的价值,也可以明确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期望。针对当前石油企业绩效管理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多数员工对绩效管理都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绩效管理主要是企业对员工的考核监督,导致员工对企业绩效考核产生抵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绩效管理的推进。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石油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需要注重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应加强和员工的交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绩效考核并不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只有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有了共同认识,员工才能跟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来实现自身价值,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总的来说,企业绩效管理的过程主要是管理者和员工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其可以达到一种共识,从而实现员工与石油企业的目标。
五、绩效考核对石油企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绩效考核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科学、合理的绩效
考核制度作为企业战略的执行手段,能够确保企业战略及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管理漏洞,通过绩效考核了解问题,及时的找到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通过绩效考核,企业能够全方位的了解经营过程中企业员工的工作
及时的发现企业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工作技能缺陷,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企业经营者培训计划,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的目的,使员工按照企业的要求更好的成长,为企业效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企业绩效考核的最根本意义是与企业利益相结合的
通过绩效考核来分配员工的绩效工资,但企业绩效考核并不只是分配利益的工具,它能够让企业与员工一起进步,在绩效考核中发现管理漏洞,达到企业与员工互利共赢,员工通过薪酬的合理分配得到很大的激励,企业可以从中找到漏洞,更好的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