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媒体融合发展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当前,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福建省新闻媒体顺势而为,打破传统惯性,融入互联网世界,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唱响中国声音。
福建省媒体积极推动融合发展,融合报道取得初步成效
福建日报社初步形成了以纸媒《福建日报》、网络东南网、移动客户端《今日福建》和《福建手机报》为龙头的党报、党网、党端的全媒体全覆盖框架。目前,报社共有法人微博39个、微信公众号59个、移动客户端4个、网站14个,微博微信粉丝及海都公众用户1500万。把媒体融合与“互联网+”相结合,拓展全新的综合服务平台,海都公众服务平台用户超1000万。省广播影视集团成立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手机客户端海博视频实现集团所有音视频节目全覆盖,完成了新媒体内容生产平台、IPTV省级集成播控平台、OTT平台、移动终端平台的建设。据广电集团统计,目前集团共有法人微博49个、微信公众号67个、移动客户端2个、网站6个,微博微信粉丝量近300万。福州日报、福州广播电视台分别推出“掌上福州”、“福视悦动”APP,厦门日报率先建设有中央厨房式超级编辑部之称的融媒体中央控制平台,泉州广播电视台积极构筑微传播矩阵。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省各媒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各类网站的优势作用,创新报道内容、形式,联动互动开展报道。今年以来,省主要媒体围绕同志第二故乡、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拉练活动、“三比一看”、转型升级、扶贫开发,以及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主题开展融合报道,不断为经济建设凝心聚力、提振信心,有力地服务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分析查找症结,充分看清当前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思维理念不清晰。一些媒体融合只是增加几个传播渠道,仍然是“1+1+1=1”,而非媒介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延用传统媒体上的官话套话,话语体系“涛声依旧”,报道形态也多是战役性质的,而非战略层面的,融合新闻成了平移新闻、叠加新闻;媒体融合仅仅是报、台、网互动的变身,空有融合的架子,吸引力不大,装机率、下载、留存度不高,地位尴尬;打造媒体融合的理念、技术、人才、资金链条上也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缺乏互联网思维,缺乏原创内生的技术研发力量,缺乏新媒体人才,缺乏对资本运作的驾驭能力,更为重要也更让人忧虑的是缺乏诞生上述条件的土壤。
体制机制不健全。在融合中存在赶时髦现象,看到哪个媒体在建中央厨房,就一哄而上都去建。但“厨房”建起后机制却跟不上,报刊台网、子报子刊子频率、新媒体还是各自干各自的,它们之间没有真正的融合,“厨房”只是集中办公的场所。此外,当前的媒体融合还较大程度处于面上,主要是依赖管理者、领导者的推动,上层意志痕迹明显;传统媒体体制机制的窠臼、政策法规的限制、传统规则的惯性等,在传统媒体内部还不同程度存在;媒体融合大多通过内部结构的谨慎变化以及一些流程性改造来进行,造成传统采编和新媒体部门条块分割、管理效率低下、责任不明晰等问题。
盈利模式不明确。在“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互联网环境中,拥有海量用户的新兴媒体规模效应明显,并持续不断垒高技术、渠道、用户等优势,对传统媒体竞争者形成俯瞰之势。创造这一优势的原因之一是“抢先烧钱”,形成垄断。传统媒体在融资、上市、股权改革等方面都有诸多限制,很难从“烧钱”中寻找成功模式。只有通过多元反哺来实现时间换空间,调结构、促转型,但由于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和自身市场经验的不足,变得更加困难。
紧贴融合发展的趋势态势,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方向
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服务。就融合发展而言,传统媒体具有的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就是其专业的内容和权威的信息。偏离优质内容和有效的信息服务这一方向,即使建立新平台,搞快餐化、快位移,也是徒劳。优质内容和优质渠道必须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最大化传播效应。同时,互联网传播要坚守和发扬报道的思想力,让主流思想进入互联网,参与互联网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成为新的传播格局中舆论引导者。作为舆论场的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传统媒体只有在众声喧哗中通过优质渠道的传播渠道发出最强音,才能用思想来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
拧开体制机制的“总阀门”。媒体融合最大的难度不是新增新媒体模块,而是对既有体制机制和模式进行彻底革新。“超级编辑部”“中央厨房”对原有的新闻生产模式进行大胆解构和重建,但如何让战术性的运作模式常态化,如何建立统管全局的考核体系来激励生产融合新闻,如何平衡新旧媒体的利益诉求,如何驱动编辑记者适应媒体融合,都是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全面革新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模式,拧开体制机制这个“总阀门”,把思想、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的活力从滞后的管理机制中解放出来,才可能实现对新闻资源的完全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媒体融合才能从追逐走向引领。
葆有传统媒体的入口价值。环顾当前互联网巨头,都是依托平台的强大吸聚能力,聚集起海量用户群,从而实现增值服务、竞价排名、广告经营等。在信息多源、渠道多元背景下,媒体的价值在于信息入口,显得更加突出,这要求传统媒体必须从单一传播到综合服务转型升级。传统媒体需要重构用户关系,只有媒体以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服务来圈住用户,用户把媒体当成信息和服务的入口,传统媒体的商业价值才可能实现,影响力才能提升。
除上述三个着力方向外,我们还需要在技术人才上下功夫。要利用好不断变化的现代传播技术,为内容生产提供强大支撑;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也要倒逼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掌握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叙述方式及各种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不是包袱,在融合发展中大有作为
有人认为,传统媒体导向要求严,新媒体导向要求松,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容易萎缩甚至死亡,不能背着这个包袱去走融合之路。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恰恰是严格的导向要求让传统媒体造就了内容、专业、品牌优势,也决定了它在融合发展中可以大有作为。
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是融合发展的“灵魂”。新媒体在内容方面对于传统媒体具有相当高的依赖性。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严肃和坚守,花边八卦和低俗信息会迅速充斥整个网络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传统媒体离不开新媒体,而是新媒体无法离开传统媒体。有统计显示,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的新闻网站,无论是微博上的媒体账号还是意见名流,今天最核心的内容主要是两大部分:用醒目的标题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用更醒目的标题质疑传统媒体的内容。新媒体在大多数时候提供的是一种简单的“新闻快餐”。与此相比,传统媒体可以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充分的采访、调研,从而做出更全面、更深刻的新闻报道。可以说,传统媒体在提供调查性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等“后新闻”方面具有新媒体难以企及的后发优势。
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是融合发展的“推手”。不管介质如何多元,传统媒体都应有专业传播的那份自信。社会需要传媒的专业精神,我们的挑战是如何把“报纸上”“荧屏上”“波段上”的专业化平移到“网上”。“全媒体采编系统”是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聚合的平台,它在更高层面对专业分工提出了新的要求。暂时还不能苛求记者编辑都成为全媒体的多面手,但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由专业团队、专业平台、专业流程生产出来的内容,其专业性、权威性、公信力显然不是一般的网络媒体所能比拟的。全媒体化不仅是一种报道的形态,还是一种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构建的大传播体系。有了这种体系,传统媒体人的新闻理想、新闻理念和社会责任就会全面渗透到新媒体领域,在新媒体领域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地施展才华。
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是融合发展的“磁力”。一个好的品牌能够锁定忠实的受众,影响未来的受众。传统媒体大都经过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众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当今传媒产业纷繁复杂的格局下,面对供大于求的媒体环境,品牌是一种吸引力;面对媒体分化的市场环境,品牌是一种亲和力;面对产品多样的消费环境,品牌更是一种信任度。对于媒体阵营中后起之秀的新媒体来说,成长的关键因素,是重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之后,其品牌优势就会延伸到新媒体。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筑牢融合发展的根基
传统主流媒体在采取各种应变措施、加快事业发展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网络信息时代报、刊、台、网推进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更是作为的底色要求。
推进融合发展,把握导向基调是必然要求。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把好导向基调。新媒体虽然不同于传统媒体,但主要是应用了新的介质、平台和新的传播手法,本质并没有超出传统媒体的范畴。因此,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媒体本身的属性,无论怎么发展都要严格遵循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坚守原则“底线”,不越纪律“红线”。无论怎么发展都必须为受众传播健康内容,把低俗信息、不当言论拒之门外。
推进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大局是使命任务。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媒体融合就是要与国家的治理体系、民众的社会需求相融合,真实体现社会民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理性疏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改革发展。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面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尤其需要媒体深入贯彻、积极呼应媒体融合这一国家战略部署,通过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讲好中国故事,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融合发展,落实守土之责是可靠保障。我们开拓了新阵地,必须守得住、打得赢。媒体人是落实守土之责的重要执行者,必须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武装新闻队伍,加强新闻队伍的马克思新闻观学习教育,使新闻观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武器和行为准则,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永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加强新闻媒体领导班子建设,把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安排到领导岗位上,确保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忠于、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加强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管理,在导向管理上与传统媒体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体推进。
(作者为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记协主席,福建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困境;途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引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会催生一种新的媒体力量,它会在多个层面影响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其将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并为此做好准备。近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引发了学界、业界对融合的思维方式和融合实践的争论和探索,而且政府层面对融合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作为对媒体传播效果最终检验者的受众在享受现有媒体融合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对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困境
(一)现有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步伐。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滞后于媒体融合的实际需要,而一些具有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又缺乏对传统媒体的深度认知。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其原因在于,现有新媒体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大多来自于纯粹的计算机通信行业,而非来自媒体从业人员。这就导致传播媒体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把握滞后,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媒体融合理念的科学定位及清晰的现实发展策略的制定。
(二)传统媒体未能充分借力新媒体。从简单复制到互动借力,媒体融合始终是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仅被作为传统媒体延伸和圈地的平台,从人员管理到内容制作,并没有真正被作为独立媒体来管理和经营,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内容制作,都没有突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范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借力发展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借助市场上已有的成熟技术、平台、渠道、手段。此外,由于受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限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还不能有效顺应新媒体发展技术,从而逐步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这就直接导致原有受众群体逐渐转移、市场份额萎缩、广告收入下滑、舆论影响力趋弱。
(三)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最终目标不甚明晰。最终目标不明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越媒体业界的认知能力,学界对新媒体不断发展出来的新形态的研究也滞后。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或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理念和实践。由于受现有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以及媒体融合理念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仍然处于明显的“两张皮”状态,即传统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专业化”与新媒体粗糙的信息制作内容及快捷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未有效融合。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传统媒体在强大的新媒体侵袭面前防不胜防的局面,而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浅层化和低下的公信力也并未因为媒体融合而有所改观。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途径
(一)借鉴新媒体的优势。随着手机的普及,过去体积较大的收音机如今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但手机网上下载该去往往要收费,而广播拥有大量的音乐资源,且提供免费的新闻和歌曲,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官博稍纵即逝的特点,还可以跨越时空闲置,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广播媒体传播效果。
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来看,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各自的优势,也要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借鉴。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实际,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快速性的特点;二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采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优势;三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的优点。
(二)充分发掘各自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积极的结合效果,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学习商业网站,提高影响力和服务效果,增加专业频道,打造受众服务平台。目前,网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有效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发展,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提高自身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互为依托,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在融合过程中只有二者互为依托,才能保证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满足实际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优势比较突出,只有充分发掘自身优点,才能提高二者的结合效果。
(三)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队伍建设。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媒体不仅要在业务上推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还要从思想上培养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三个自信”,即:十后,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读懂国情、坚定信念,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信心坚定了,导向正确了,新技术、新媒体才会真正成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助推力。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命题。
(四)提升从业素质。传统媒体有强大的信息产品专业制作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速成。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形态,但不要丢弃传统的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主义,放弃了这些,就相当于忘记了回家的路,忘了出发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人的融合。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新媒体的意识和思维,更要有全媒体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整合信息资源,重组生产流程。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法相,而新媒体也要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二者共同结合,使新旧媒体能够充分为广大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月.从现时代特征出发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5.
王同英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国内部主任
深化思想认识 创新技术手段
媒体的创新融合,是着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部署,是新闻界应对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的战略调整,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的深化。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或是只满足于把网上的东西求证一下,内容相互转一转,而是要认真研究“点对多”的传统方式和“多对多”的网络方式相互融合的规律。
二是手段的创新。技术是媒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传统媒体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技术,让新技术为创新助力,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
三是人才队伍的培养。采编人员能否对重大事件做准确把握?能否与高端人物就敏感问题从容地对话?这其中能力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正能量。中国记协将一如既往地为媒体做好服务,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与中国新闻界一起见证转型发展的艰辛与成就。
顾兆农
人民日报社
湖北分社社长
善于以变应变 创新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本质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传播的介质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社会需求是永恒的。纸媒专业生产新闻的功能,是不会衰亡的,因为社会需要它。
现在很多纸媒都主动地融入了新媒体,普遍运用了电子报、二维码、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这种融入需要一个过程,融入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完善。
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制作要求,与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流程、特征、风格等是不一样的,这需要纸媒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真正地融入新媒体,才能赢得未来。
郭玉福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社长
加强统筹规划 构建立体传播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技术创新为特点,构建传播平台;以产品创新为根本,拓展传播方式;以机制创新为支撑,提升传播能力,走出了一条湖北特色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近年来,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推进新媒体发展,加快转型步伐,实现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立体传播格局的构建。然而,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必须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媒体融合发展更需立足现实,务求实效,大胆探索,科学推进。希望和大家加强互动交流,保持战略沟通,共同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万仕同
新闻战线杂志社
总编辑量力借力合力 重构生产流程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须“三力”齐发。
第一,要量力而行。各地媒体应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不宜盲目照搬、模仿。
第二,要借力做事。商业网站在移动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应用商店等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传统媒体应借助他们的技术和平台,扩大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怎样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形式借力发展自己的产业。
第三,要合力打造。打造全媒体产品,关键还在于流程再造,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这样才能形成团队作战的合力,从而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观点二:发挥自身优势 拓展品牌价值
梁相斌
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坚持内容为王 注重技术创新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我想谈两点感受。
第一,内容为王。不要改来改去忘了自己。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石是内容,新媒体发展的基石也是内容。内容是传媒业的灵魂,以渠道起家的新媒体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持。以内容为王,我们必须牢记12个字:报道事实、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报道事实,要遵循三个关键词:自产、原创、首发。澄清事实,要注重实事求是。引导舆论,则要求我们牢记使命。
第二,技术与创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目前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补上短板。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弱点,包括目前传统媒体主办的官方网站的技术运用,远远落后于市场化旗舰网站;二是由目前的技术支撑,转变为技术支撑与创新并重。
黄合水
厦门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挖掘优势资源 优化新闻产品
传统媒体应坚守本色,将新闻内容做好、做精、做深。
传统媒体还可通过投资第三方,进入新媒体行业,优化现有产品线。新媒体则需要有新媒体思维的人来经营,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发展新媒体。建议传统媒体多参与投资,不参与直接管理。
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新闻报道的精准,让人信赖,公信力高,而新媒体时常会出现新闻失真。传统媒体也应好好挖掘“公信力”这一优势资源,做有品牌信誉的媒体,将普通的新闻消费品变成读者心目中的高端产品。
杨驰原
传媒杂志社主编媒体界限模糊 是融合新趋势
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依然有新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和长处。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优势,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而它在获取信息源、从业人员素质等各方面,也是整个媒体行业中最优质的。不管将来新媒体发展到什么阶段,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权威性优势,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
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发展自己的新媒体部门,这是一种重大改变。近年来,报业在发展新媒体方面表现不俗,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很多报业集团明确提出了要向全媒体集团发展的目标。在未来,媒体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渗透,不分彼此,这将是融合的一种趋势。
观点三:加强受众研究 强化互动意识
高海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社长培养受众意识 再造商业模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必须具备受众意识与互联网思维。媒体的新闻内容重要,新闻展现的形式同样重要。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展现形式和话语体系,都应该跟上受众与互联网发展的步伐,真正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加强用户研究、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维护传统媒体的内容权威。传统媒体人要逆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探寻数字化发展之道。
浙报集团过去三年向全媒体转型,主要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步,构建资本平台――推进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第二步,构建技术平台――打造传媒梦工场;第三步,构建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平台――并购边锋浩方网络。这三个平台是我们未来转型的主战场。
董岳林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党组书记、总编辑增强互动思维 创新表达手法
虽然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中不断进步,但在思维模式、表达手法、受众互动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传统媒体的互动相对缺失。现在,从报纸电子版到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再到官方微博、微信、APP平台,互动在逐渐增加。但不能仅仅把纸媒新闻往新媒体上照搬,而是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延伸。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另外,利用不同类型媒体的差异性来实现互补。新媒体的速度优势与传统媒体深度优势之间的融合,可将交互性、全息化发挥到极致,而传媒集团内所有媒体相互间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二次甚至多次开发,无疑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董林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改变单向传播 加强受众互动
近些年,主流媒体新闻网站虽然也有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访问量与浏览率远没有商业门户网站高,发展速度也赶不上商业门户网站。主要问题还是因为传统媒体缺少互联网创新思维。
加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想观念的改革,要树立用户观念与产品观念,不能被动地灌输,而是要与受众互动;第二,组织机构和采编流程的改革,要将传统媒体“小而全”的观念变成多兵种作战;第三,促进媒体的跨界融合,实现手机全媒体移动,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融为一体。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原执行院长强化服务观念 把网民变读者
传统媒体有很多优质的新闻内容,但由于传播方式的原因,一些内容并没有到达受众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大批读者变成了网民。传统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把受众变成用户,把网民变成读者。应增强内容传播时的用户意识,并研究用户的使用行为方式。
在转型融合上,媒体要形成互联网思维,坚持用户至上,注重读者体验,通过多渠道、多终端,使新媒体的影响力转化为产业价值。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建立和维护内容权威。这其中涉及到一个版权问题,互联网该怎样使用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
陈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总编辑回归传播本质 直接联系受众
报纸集内容提供商、渠道开发商、终端制造商为一身,而今天受众主要通过移动终端,从互联网渠道获得信息。传统媒体在今天面临许多挑战,最根本的原因是与受众的直接联系被互联网阻断,纸媒内容产生的影响力无法被自己营销。融合发展就是要重建与受众的直接联系。
传统媒体要重建与受众的直接联系,就必须回归传播的本质――减少社会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会信息不对称是整体上的、显性的,媒体竞争与发展是看谁能覆盖掉谁。有了互联网,社会信息在整体上已处于对称状态,不对称则表现为对潜在的传播链条的连接需求;谁能发现这种不对称,进而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建立起新的社会关联,谁就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观点四:寻找适合路径 探索盈利模式
余长久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全面转型革新
变“一起”为“一体”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一场深刻的传媒变革、一次难得的转型契机。我们迫切地感受到,全方位革新已经刻不容缓,一体化方向必须坚定不移。
立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实际,我们主要有四个考虑:一是融合层级上,要从局部实践上升为顶层设计;二是融合范围上,要从多点突破扩展为全面转型;三是融合重点上,要从新闻创新为主转向制度创新为主;四是融合路径上,要从携手并肩的“一起”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推动媒体融合,最根本的是思想理念的转变,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有明确的转型路径、系统设计和有力的推进,方能实现媒体深度融合。
曹三省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注重优化成本 探索盈利模式
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首先应该注重实效,在成本优化的原则下构建新媒体平台。此前,新媒体技术相对不成熟,新媒体盈利模式不清晰,导致传媒机构在“沙盘模式”下进行新媒体技术和业务的试水,走了不少弯路,也各自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
其次,由于新媒体有大量的应用技术、内容制作业务等,协同创新和加强业内合作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主流媒体应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媒体机构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新媒体技术与内容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处于不断的爆炸性创新之中。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主流媒体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住阵脚谋发展。
李洪洋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副社长媒体抱团尝试 当互联网入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的融合,应该是内容和经营都做到融合。首先,内容上做到完全的推送;其次,经营上实现全面的盈利模式。现在有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做得不错,通过主流媒体打造影响力,在其他领域创造利润,还有的传统媒体打造的新媒体项目,吸引了民间资本投入等等。但这样的融合能否长远、能否复制,还有待观察。模式能否复制是关键问题,就像都市报、晚报模式能在全国复制一样,这样的模式才是好答案。目前,全国30多家报纸成立的云报纸联盟,把报纸、互联网的内容变成视频放进云报纸客户端,媒体通过收取流量费和植入广告等,所有媒体的商业模式都能利用。传统媒体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可能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一个比较好的尝试。
王晖
江西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寻找适合路径 大胆向前探索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关键在于“融”。要树立起一体化的概念,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新媒体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是新的传播渠道,将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极具互动性的新型传播模式,新闻不再是“我说你听”,而是要借助新技术平台、新话语体系来拓展影响力。技术平台运用得好,会为传统媒体插上一双翅膀。因此,在把握“内容为王”的前提下,要培养起记者的新媒体思维、全媒体素质。
想做好新媒体,必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更要向前大胆探索,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观点五:培养人才队伍 提升业务素质
王志羚
《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执行主编
注重队伍建设 坚持正确导向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媒体不仅要在业务上推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还要从思想上涵养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
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三个自信”,而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读懂国情、坚定信念,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信心坚定了,导向正确了,新技术新媒体才会真正成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助推力。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命题。
宋成卫
武汉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总经理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传统媒体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如公信力强、品牌效果好、重视内容制作等。新媒体有独特的传播平台,但传播的很多内容是传统媒体采编制作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是竞争对手,又需要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和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传统媒体的记者技能比较单一,而现在要求成为多面手,不仅会写,还要会拍摄,有时还要会录制。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增强紧迫感,不断地提升采编人员的素质。
黄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创新新闻教育 培养复合人才
人才源于教育,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已落后于新闻业界的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媒体融合时代的需求。近些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树立“大新闻传播”的教学理念,确立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新建了本科跨专业、跨学科培养模式,打破了新闻传播类各专业的内部壁垒,开辟了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融合教学新路。
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指既具有全媒体理念与技能,又具有跨学科理论与知识的新闻人才。要求其用专家的眼光来辨别新闻线索、解析新闻事实、报道新闻事件。
纵观媒介的发展历程,媒介与技术是天生的姻亲,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都会催发出新的媒介形式。印刷术的发明带来我们今天称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和杂志,无线电的运用则使广播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视频技术的兴起成就了电视的辉煌。同样,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窗口已经打开。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我们没有选择,不能等待,只能积极地投身在这场洪流之中,闯出一条自我救赎、自我发展的生存之路。
传统媒体如何拥抱新技术的浪潮,现在来看国内传媒界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型可供借鉴。但也正因如此,挑战与机遇同在。在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的同时,时代把这个极富挑战性的难得的发展机遇抛给了我们。因为没有现成的成功模式可以复制,大家基本上是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新媒体正在以颠覆式的手法对传统媒体进行改造。如果能把握住这个难得的“窗口”期,我们必将迎头赶上。
当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指导我们的媒介融合发展之路,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免费”、“互动”、“渠道”、“体验”这些关键理念。
要实现从“观众”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必须刻意突出和强调节目内容与用户的互动,实现从看电视、听广播到“使用媒体”的转变。要把观众变成用户,把用户黏在平台上。互联网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服务性思维”,媒体不能再高高在上,要把“用户的优质体验”作为媒体的最高追求目标。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内容和渠道的关系。单纯的“内容为王”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窄途,要同时树立“渠道为王”的工作理念。要对新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敬畏”之心,改变过去把技术作为附属的落后观念,营造学技术、懂技术和实施技术引领的工作氛围。湖南卫视“互联盛典”的成功,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撑甚至引领,根本不可想象。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把“技术引领、渠道为王、体验决定成败”奉为媒体发展的圭臬。
只有将理念彻底转变过来,才能谈到行为方式、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的转变。没有正确的理念,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新旧媒体的融合只能是“融而不合”,最终结果很可能就是“四不像”、“两张皮”,甚至变成“二皮脸”。
思维方式转变了,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转变就会变得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当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媒介融合是一个庞杂和体量巨大的系统工程。全媒体采编经营理念再造、全媒体流程再造、全媒体组织再造、全媒体人才再造、全媒体考核再造、全媒体产品再造、全媒体盈利模式的再造等等,这一系列融合改造的实施不是举手投足、朝夕之间就可以实现的。
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处境,可以借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名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黑暗的季节,也是光明的季节;这是绝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切。
从覆盖优势向受众优势转变。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直接地体现在与受众的关系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不能只追求外在形式的改变,而应强化受众意识,为受众精心服务,与受众共创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广播影视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努力增强有效传播能力和抵达受众能力,不断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要以服务受众为核心,致力于改善受众体验,提升服务用户的质量;以受众为本,时刻关注受众需求变化,做好受众行为习惯分析,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
从数字化成果优势向传播力优势转变。先进技术是驱动广播影视发展创新的关键要素,必须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改造取得了长足进步,节目内容不断丰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为提升传播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已从数字化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向智能化、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演进。广播影视要巩固和扩大数字化成果,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提升面向多终端、多用户、多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生产力和传播力。
从媒体优势向平台优势转变。媒体平台化是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功能的媒体转变为集信息生产、交换、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有利于使广播影视在新的传播格局中不断拓展提升自身价值。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打造一体化、多元化平台,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开发融合视听节目、社会服务、民生信息、医疗健康、互动游戏等多种业务形态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多元化经营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类新兴媒体呈现裂变式发展态势,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与渠道,传统舆论和传播格局正经历着一场大变革。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纸媒经济支柱的广告营收,在进入2010年以后,出现了行业普遍性下滑,报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这样的发展“新常态”下,报业经济如何保持健康稳定增长,进而继续反哺做强新闻主业,传统媒体如何加快转型更好肩负起宣传舆论主阵地作用?成为摆在媒体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曾多次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两个新型”,为这场大变革中的报业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一、媒体融合步伐加快,传播效果得到加强
报业集团内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发展,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目前正经历着第三个阶段。
近年来,国内媒体领域不断加速融合步伐,在报业领域中,浙报集团采取“孵化器模式”,大力发展微信、微博百余个公众号,对其中成长表现突出的再进行重点培育;此外,以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整合大众报业集团新媒体板块组建而成的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揭牌成立;粤传媒积极尝试大数据转型;在广电系统领域,河南广电整合旗下4家传统媒体单位和8个媒体公司组建成立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4类主流媒体业态和38个媒体传播平台;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依托北京广播电视台旗下18家单位的优质资源,集合内容提供定制化服务。
目前而言,微博、微信、网站、APP等已经成为众多传统媒体推进融合发展的“标准配置”,由于迅捷、互动性强、形态多样、设置议题更加灵活,媒体融合发展效果在新闻报道与互动服务中得以彰显。近年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同样积极推进融合发展,旗下各媒体加快新媒体建设布局与融合探索,有效扩充了传播渠道,提高了新闻宣传的覆盖率与影响力。
二、传统广告普遍下滑,经营转型探索出路
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和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的2015年1-11月份报纸广告刊例收入同比下滑35.6%,平面媒体降幅继续扩大。2016年上半年传统媒体广告整体遇到的困境,不仅没有缓解的迹象,还有继续加剧的趋势。
分析近年来全国报纸版面广告营收普遍下滑原因,实为多重外部与内部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其一,与外部经济形势相关。按照媒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传媒行业的广告能够放大GDP的波动,即当GDP快速增长时,传媒业广告收入以超过GDP增速而增长,反之,则会以大于其降速而下降。国内经济受世界性经济因素及国内政策调整影响退出了两位数增长,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处于调整期。为此,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报业广告,尤其在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影响下,不得不告别持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
其二,与投放载体多样化相关。这些年来,广告投放载体的构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前些年兴起的户外平面广告、城市外环路高炮广告、小区楼宇电梯广告,到近年来的免费DM杂志、车身广告、户外电子屏广告等等,可以说载体的多样化,给了广告主更多的选择。尤其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的媒介技术,涌现出一大批媒介产品,如微博、微信、APP等等,对广告投放者充满吸引力。有专业机构分析认为,2014年互联网广告总量占据全球广告支出的23.6%,首次超过报纸和杂志广告份额的总和,预计2016年,互联网广告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8.3%。
其三,与传统广告产业结构相关。进入本世纪以来,房地产、商业百货、医药等行业在传统报纸广告中贡献率占比较高,是名副其实的“支柱性行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相应出现了调整,不仅楼盘开发商的广告投放明显呈收缩趋势,进而影响到与房地产相关的家装设计、建筑建材、家具装饰、家用电器等一系列行业广告投放热情。随着医药行业、保健品行业监督管理的日趋严格,加之《广告法》对该行业不论是形象宣传还是产品推荐更加规范,行业广告投放也呈减少趋势。近年来,国内百货业高档消费以及公款消费明显得到遏制,加之网络购物的兴起,传统百货行业也正经历着经营结构调整、产品不断优化、改变宣传模式等,对传统广告投放的热情同样降低。
其四,与广告投放者需求变化相关。近年来,广告主基于市场变化以及传媒格局的变化,不再安于简单地投放传统媒体广告,一方面对广告投放总量的分布做着选择,另一方面也对广告支付或合作模式进行着探索。一些广告主采取了组合营销模式,拒绝单纯的版面广告,而是希望通过活动等手段来拉动人气、拉动广告。这些随着市场产生的变化,都对传统广告投放与吸纳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也对传统意义上的广告经营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我们清楚看到传统媒体广告普遍下滑的趋势,但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许多综合性传媒集团积极布局多元产业,且多元产业的贡献额呈逐步上升趋势。
之前有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报业的跨界经营涉及范围,已超过100多个品类,包括房地产、艺术、旅游、金融、游戏、文化产业投资、电商等等,而且这些非报产业的收入比例在不断增加。
例如,浙报传媒控股集团前几年收购“杭州边锋网络”和“上海浩方”进军数字娱乐业,已初步形成以传媒出版为核心,覆盖资讯服务、数字娱乐、教育培训、文化投资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综合文化产业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不断做强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三大品牌”,进军有线电视和新媒w、文化园区、楼宇经济、投融资、发行物流、会展等产业领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逐步实现了从平面媒体经营业务向综合性多媒体经营业务的跨越,如此等等。
三、强化互联网思维,做强经营反哺宣传主业
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媒体融合发展理念,2015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互联网+”概念,可以说,媒体领域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新型媒体集团”征途中,互联网思维将对许多具体战术安排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一,创新思路布局新媒体产品。目前,全国各类传统媒体都纷纷“触网”,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微信、APP等,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但从形式和内容而言更多的是传播载体的平移,更适合用“+互联网”而非“互联网+”来形容目前的状态。在新一轮尝试中,建议强化“产品”观念,积极打造和布局新媒体产品,有效吸引受众的眼球,形成良好互动,并且培养受众使用习惯继而成为忠实粉丝。唯有这样,才可能达到扩大宣传、有效传播,才可能为后面的进一步深度挖掘、增值服务提供机会与可能。强化“用户”观念,更加重视平等交流、快速传递、友好互动、现场体验等环节,关心和提升用户的良好体验。强化“服务”观念,媒体必须通过加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技术手段,来为用户做好信息分类推荐工作,打造适合用户的个性化新闻产品,必须高度关注用户对资讯周边的服务需求,进而在互动服务中开发新的商业服务模式。
其二,探索实施多元化经营。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一批报业集团的建立,他们加速资源整合,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纵观国内报业集团,多元化经营主要方式为横向多元化经营、纵向多元化经营、跨领域多元化经营几大类。如上海、湖南等省市媒体领域采取的整合一个媒体品牌打造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位一体的传播体,南方报业通过已有媒体品牌积极创办新的产品。还有一些媒体尝试打通拉长产业链,力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积极涉足文化演出、纸张销售、包装印刷等行业。此外,各地报业集团还凭借资金优势、政策优势,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房地产、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行业。随着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广东、浙江、四川等省的报业单位也纷纷尝试将经营性资产上市。报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不仅会带来分散经营风险、扩大协同效应、充分利用资源等益处,社会资本的局部进入更将带来较为前沿的市场资讯与经营理念,助推报业经济的发展。
其三,积极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在新一轮推动媒体融合,促进报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人才的有力支撑和探索实践,首先必须大力提升管理团队的领导水平,同时,需要加快现有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与结构调整,吸纳新兴媒体产品研发设计、新媒体内容生产、资产资本运作等各类人才。此外,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技术研发目前仍然是传统媒体单位的发展短板,在实践中,如上海的一些全国知名新媒体产品也遇到了发展困境,如技术垄断不易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迭代主动权不够等等。这也给其他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提出了警示,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外部力量的同时,应加大技术研发队伍的培养,注重核心技术的控制,从而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新闻媒体始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不论是推用教迦诤戏⒄梗还是促进报业经济加快转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不断加强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邵华冬、张驰:《2015-2016年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现状与趋势》,《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2期
[2]《地方传媒融合加速 上市或成助推因素》,中国经济网,2015年7月7日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新媒体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更加向多元化靠近。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渗透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软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眼球,占据着碎片化时间,成为当下社会传播新闻、共享消息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的火爆与风靡,也为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伴随着新媒体软件的横空出世,传统广播电视转变传播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为了加快广播电视的创新脚步,提升广播电视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大势所趋的。从社会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讨论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1 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1.1 广播电视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是一种利用导线和无线电波传递视频、声音以及图像的方式。从广义角度来讲,广播电视就是指只能传递声音的广播和传递声音和图像的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载体,有着以下特点。首先,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强,有着强大的监督功能。广播电视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引导方面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在宣传党的执政路线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针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制造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保障社会安定上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某些新媒体平台不可比拟的,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经常出现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而忽略新闻准确性的问题,经常出现虚假新闻误导民众的现象。再加上目前网络监管力度不够,造谣成本过低,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贪图一时的人气、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会故意选择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不良信息,很容易使那些独立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民众受到侵害。其次,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高。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新闻载体,在信息的准确性上一直有着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对内容层层把关,对事件进行调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才会在广播电视上。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有很多的无良媒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不能确保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就进行二次传播,甚至会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实,导致不良信息传播猖獗。还有一些媒体人会故意使用一些夸张的词汇或者和新闻内容不相符的标题,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新闻只图一时热度,严重缺乏严谨性,很容易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等待与期望。由此可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是难能可贵的,是不可丢失的,更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需继续保持下去的特点。第三,广播电视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广播和电视向广大人民群众科普并宣传科学知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第四,广播电视还有着形象化的主要特点。广播电视能传递声音或图像,相比于传统的文字,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1.2 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手机和电脑等终端为群众提供信息的载体,是科技时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注意力逐渐由大屏转换成了小屏,接收、传递、查找信息的途径也逐渐转移到手机上。相比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媒体实现了碎片化的传播,人们通过手机,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关注社会民生、查看社会新闻、寻找信息资料。相比于广播电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新媒体则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新媒体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民众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习惯,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节目或消息。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实现与群众的互动,群众可以与自己喜爱的新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拉进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新媒体也有着传统广播电视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二者之间融合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2.1 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农村广播电视在新闻采集上略胜一筹,而新媒体则在传播速度上占有优势。新媒体简化了审查修正的过程,将内容的制作权留给受众群体,这种形式大大缩短了新闻的制作时间,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速度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的。除此之外,利用广播电视严谨性的特点,也能进一步保证新媒体的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广播电视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也能让新媒体肩负起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能提高新闻真实性,还能拓宽新闻的覆盖面,提升新闻的传播速度。
2.2 使信息内容多元化
相比于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由于有互联网的加持,其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化,那种风趣幽默的新型网络语言会更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更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更符合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的“抖音”,使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新闻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国家大事、缓解工作压力。再比如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软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科学又不失趣味性的文字,得到了很多年轻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会使信息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提高广播电视的创新水平,让广播电视也能与时俱进,具备时代特征,增加新颖性和趣味性,进而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面。
3 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3.1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同质化较为严重
在目前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行业的同质化较为严重,“跟风”行为时有发生,节目创新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无论是电视还是新媒体,都经常出现当某一节目火爆,就会模仿甚至抄袭该节目的现象。甚至有时还会直接照搬国外的综艺节目,剽窃他人的新奇想法,这样的不良行为不仅很容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疲劳,还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造成负面影响,更是不利于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3.2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的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新闻链接们的现有水平难以跟上现代社会飞快立马的脚步。专业人才的严重稀缺阻碍了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领域,都需要有既有新闻素养、又能熟练操作新型软件、能时刻了解时代的潮流趋势、不断吸收新观点和新技能的全面型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因此,建立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领域刻不容缓的。
3.3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缺少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出现时间早、积累经验多,其管控力度也更强、监管效果也更好,相比于新媒体的自由,广播电视新闻更严谨。然而,这种严谨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广播电视形成了固有思维,这种难以打破的思维定势让广播电视固步自封,发展脚步停滞不前,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因此,要想让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发展,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挥创新思维,广播电视需要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和优势,新媒体也要借鉴广播电视的经验和方法。总而言之,二者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互惠互利,最终实现合作共赢,达到可持续发展。
4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4.1 增强合作营销理念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想要融合发展,就要增强合作营销理念,在保留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双方的合作计划和营销策略。广播电视可以和新媒体合作,拓宽自身的宣传渠道,多制作一些网络综艺,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利用互联网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互动,进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扩大受众群体。
4.2 强化内部资源的整合
农村传统广播电视要学习新媒体的自由性和亲民度,在播放电视节目时,可以设置场外连线等环节,提升民众的参与感,拉进与民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建立互动平台,让民众也能跟着一起探讨节目内容、为节目改革献言献策。只有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能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4.3 培养电视新媒体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新媒体要建立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让每一名新闻编辑人员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价值。通过培养全媒体人才,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更好的融合。除此之外,还要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来保证优秀人才不外流。
4.4 推动广播电视新媒体深度合作
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自己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增添新媒体新闻的准确度。新媒体也要借助自身传播效率高的特点,增强广播电视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广播电视的新闻更生动形象,扩大影响范围,创新内容形式。
5 结语
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农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取上述措施,加强创新力度,提高新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帅.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记者摇篮,2020 (10 ).
[2]郭丽丽.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探析[J].记者观察,2020 (27 ).
关键词:融合;坚守;革新;创新报告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3-2-0009-03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之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若想在变革中的新环境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并不断提升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和传播力,就必须在融合中坚守,在坚守中革新。
一、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正式启动,贯通全国广播电台内容体系――真正在理念和行动层面实现从“广播+互联网”到“互联网+广播”的历史性跨越
1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开启“中国广播云平台”媒体融合重大项目,面向全国广播电台、行业机构、个体用户开放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特别是从国家媒体责任和公益出发,搭建国家级音频素材库――中华音库。该项目依托中央台、地方台等广播系统的内容资源,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检索等技术,以建设互联互通平台为基础,实现台与台之间的互联,通过全媒体采编系统,壮大内容生产的核心优势,再造广播行业新闻采编新流程,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与使用。中国广播云平台的搭建,不仅可以从内容、营销、渠道上把全国绝大多数广播电台的内容体系贯通起来,实现广播行业“上下联动、内容共享”的整体发展局面,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广播+互联网”的融合误区,构建“互联网+广播”的新格局,不断提升我国广播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全媒体平台纷纷开启“中央厨房”新模式――充分彰显中央媒体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治担当与主动作为
3月2日,《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并在随后的全国两会报道中首推“中央厨房”新模式。这是《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项目的首次亮相。7月7日,以“中央厨房”式新型全媒体采编发空间揭幕和一批新技术系统的启用为标志,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正式启动运行。“中央厨房”是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创新之举,也是中央媒体探索实现全媒体采编发流程再造、一体化运行和产品研发的实验田和孵化器。为了全面推动各种新闻要素深度融合、各种报道资源充分共享、各种媒介互联互通,“中央厨房”平台由媒体单位总编室组织协调、各编辑部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团队,进行跨部门、跨媒介、跨终端全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和监测评估。通过“中央厨房”,初步实现报道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形式可视化,并全景多维立体记录和展现重大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系统通过平台的试验,将逐步应用于各家媒体单位的各类采编业务,并不断迭代升级。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中央媒体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充分彰显了政治担当与主动作为。
三、《南方都市报》签约成为广东卫视一级广告商――有效拓展纸质媒体与广电媒体经营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6月9日,以“做中国最好的报纸”为目标的《南方都市报》与以“重返中国广电第一阵营”为目标的广东卫视正式签约,成为广东卫视广告的一级商,完成了这场传统媒体之间的跨界联姻,为推动两家媒体的融合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两个不同领域主流媒体的杰出代表,《南方都市报》与广东卫视的跨界合作,是品牌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渠道优势的深度融合,必然会产生“1+1>2”的良好效应与效果。甚至可以说,《南方都市报》与广东卫视的此次合作,既是纸质媒体与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尝试,也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常态、把握主动权的勇敢选择,更是传统媒体转型道路上的抱团取暖之良策,必将不断拓展传统媒体之间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四、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华文期刊第一股”――开启杂志传媒试水资本市场的新路径
6月29日,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上市,上市名称为“特别传媒”,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认购20%股份。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控股并在新三板挂牌的第二家公司,也是第一个登陆新三板的华文期刊。拥有《特别关注》《前卫》《特别健康》《楚天法制》期刊群的“特别传媒”,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广泛的美誉度成功挂牌新三板,打开了文化产业资本市场的又一扇大门,开创了我国杂志传媒进入资本市场的先河,为新三板增添了活力和动力,真正让“一本杂志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提升一个区域”的期刊产业梦想变为现实,为中国乃至全球期刊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样本。
五、全新整合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同时揭牌运营――标志着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传媒集团战略正在探索中稳步前行
7月2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长沙举行。此次两家集团公司挂牌后,均采取“一个党委、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运作。两大省级传媒集团将以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目标,逐步从体制内走出去,陆续剥离所有经营性资产,由集团统一运营,打造统一的市场主体。借助新体制和新机制,湖南广电距离“千亿芒果梦”更进一步。全新整合的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既是湖南省文化资源整合重组、着力打造省级新型传媒集团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是该省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重大实践,更是省级媒体机构从事业集团向企业集团跨越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最大化地释放国有文化资源的活力,引领文化湘军的加速发展。
六、《读者》联合微软、英特尔推出高端商务办公平板――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内容与技术双轮驱动的融合发展之路
8月17日,“亚洲第一刊”《读者》联合微软、英特尔共同研发推出的高端商务办公平板DZ108在兰州举行首发式。英特尔提供硬件,微软提供软件,《读者》提供内容,这三家品牌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创新举措,显然是《读者》主动应对“互联网阅读”冲击“纸品阅读”新常态,积极探路新媒体转型的非常之举。互联网时代,虽然我们无法让读者再回到“纸品阅读”的传统习惯,但纸质媒体可以主动顺应和深度服务当下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深入研究数字化出版的思维方式、商业模式和人员管理方式,给读者和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读者》此次基于文化和科技融合作出的积极尝试,为传统媒体摸索了一条十分可贵的融合发展经验: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媒体融合,离不开观念更新、内容为王,也离不开科技助力、技术革新,特别是尖端科技贴近民生的实际应用。
七、《光明日报》融媒体成果并与十四个单位签约合作――向全世界传递和展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9月29日,媒体融合战略实施一周年之际,《光明日报》融媒体成果暨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推介了“光明云媒3.0版”“光明微站”“光明都市传媒”“光明校园传媒”“光明媒体云”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此同时,光明日报社就旗下的系列融媒体创新产品,与中国有线等十四家合作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光明日报社媒体融合的基本路径是:以创新性的融媒体产品为轴心重组资源,创新和拓展传播渠道,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光明日报社媒体融合的积极推进,不仅实现了与市场接轨、擦亮了“光明”传媒品牌,还极大地提升了自身在教科文卫理等领域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在新媒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是向世界传递和展示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八、中影股份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成立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创新国家级电影衍生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开拓中国电影产业延伸发展的新格局
10月14日,中国电影产业巨头“中影股份”与国内最知名的电影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成功联姻,合作共建“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对外招收“电影衍生品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生。这标志着“中影”“北电”两大中国影业品牌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携手推进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的发展。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已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中国电影市场结构还很不完善,市场构成比较单一,特别是票房收入占到电影业总收入的80%以上,与好莱坞票房收入仅占电影业总收入三成左右的成熟模式相差甚远。“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的成立,可以充分发挥中影股份与北京电影学院在产学研方面的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国家级电影衍生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学术支持,进而开拓中国电影衍生产业发展新格局,引领中国电影衍生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九、阿里巴巴投资10亿元培养青年影人,将开创中国喜剧“漫威模式”――补齐中国青年电影人才短板,为国产喜剧电影带来新平台、新机遇
10月28日,阿里巴巴影业举办“生来无畏”A计划启动仪式,计划拿出10亿元培养“全球范围年龄45岁以下的电影从业者”,选拔出的青年电影人团队将无时机制造投资上限5000万元的院线电影。阿里影业大力推崇富有幽默感的喜剧风格,重点选拔和培养喜剧电影人才,并借鉴美国漫威电影的成功经验,开发持久稳定的创业、创新、创意IP孵化体系。与此同时,阿里影业邀请了国际重量级导演,将喜剧与动漫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新人,延伸产业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而不是依赖于某一个巨匠或某一部电影的成功。这些创新举措必将会催生一股中国电影新生代力量,有助于补齐中国青年电影人才短板,为打造中国喜剧“漫威模式”提供新探索,为中国电影特别是喜剧电影发展带来新机遇。
十、中国纪录片发展基金成立,“中国纪录片第一股”三多堂传媒挂牌新三板――开启中国纪录片从“精英事业”迈向“大众事业”的新征程
关键词:媒体融合 舆论引导 特征 机制 平_ 路径
全媒体时代,媒介的融合发展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增强舆论引导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媒体都在积极地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发展新媒体,媒体环境可以说焕然一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出现的问题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有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才能够在媒体竞争中提升实力,实现引导舆论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媒体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和策略,新闻舆论环境气象一新。可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多元化与真实性产生矛盾。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传播的信息承载了更多的监督、协调与导向功能,这就对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真实性是决定大众对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媒体的社会影响力”。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必备工具,人们可以随时接受多元化的信息,只需要鼠标一点,就能看到自己想关注的信息,接收信息或者传播信息都很便捷。但是当人们收到虚假信息时,如果缺少判断能力,就会将虚假信息的危害和不良影响传播出去,这就与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二、正面传播信息引不起重视。新媒体时代,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和传播,为了吸引眼球,增加关注度,不断制造热话题,以抢占媒体的头条,使得社会的一些真实信息或者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引不起人们重视,主流媒体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屡屡遭受质疑,甚至陷入“你越说我越不信”的恶性循环中。网络舆论分散也不利于形成强势主导性舆论,给社会增加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同时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健康发展。
此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发展较为普遍,问题在于很多媒体只是集中在娱乐和服务类板块。比如新闻类报道与新媒体互动大多停留在事件发展的跟踪和跟进上,舆论引导能力不强,一些“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宣传和正面信息尽管占据主流媒体的重要位置,但是在新媒体面前缺少说服力和引导力,也难以引起重视,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三、商业化助推舆情的负面影响。一些媒体受商业利益的影响,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制造大量的负面信息,通过热点话题的发酵与泛滥,让大众沉浸在心理情绪营造的自我暗示中,只关注事件的表象,而疏略对事件本质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娱乐化、媚俗化倾向容易模糊舆论的焦点,大众常常摇摆于网络舆论与传统主流媒体之间。而网络新闻的‘标题党’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的‘碎片化’更是加速推进这种舆论怪圈的形成”。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一定要强化创新和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媒体新环境下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和特征,努力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弥补在媒体融合道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媒体深度融合舆论引导特征
一、凸显公共舆论价值,缩短传播时间。传统媒体往往在报道一个重大事件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是在媒体融合发展阶段,随着大量新媒体的介入,尤其是微信和微博的广泛应用,让舆论的发酵和酝酿时间越来越短,缩短了大量的传播时间,为大众参与舆论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工具,凸显了公众舆论价值。
在近期“辱母杀人案”的舆情传播中,媒体营运者以法律和正道作为关键词眼,让大众积极的转发,并进行投票,迅速地占据了社会道德的高地,一时间成为引导大众道义的指向标。比如:让大家积极转发,看似是普通的传播,实际是动员了大众在向法律讨说法,吸纳公共诉求中的理性成分,让司法机构作为理性判断,助推舆情的发展,实现法律法规的合理导向。
二、扩大公共议题讨论范围,激发人文关怀。公共议题的建构是一种选择性建构,社会议题要成为公众议题必须经过选择和淘汰机制来实现,这种选择的重任往往落到媒体身上。可以说,社会议题被扩散成为公众议题的前提条件必然包括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成本等因素,扩大的扩散范围是形成公众议题的前提条件,新媒体具有的时效性和传播广度这些优势,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公共议题讨论范围,使得扩散和协商成为可能,既能激发人文关怀,也能较好地引领舆论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三、传播手段与形式的转变创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与手法,开辟了新的传播平台,并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改变和创新传播形式,开始两微一端、动漫、视频的利用,将传播的角度面向更多的大众,传播的语态更加亲民,以人们乐于接受的网络传播方式传播信息。
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面对小众化、碎片化传播趋势,传统媒体在引导舆论传播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兼容并蓄,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路径
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猛烈冲击下,大多数传统媒体面临困境,受众快速流失,广告收入直线下降,骨干人才流失,导致舆论引导能力和效果降低。国家提出的媒体融合战略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下降的问题。如何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媒体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调整创新内部机制。要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要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破除采编部门间相互分割、自成一体的藩篱,破除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新媒体采编发环节的壁垒,创新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采编分离、全媒体生产的运行机制”。③
观察媒体融合工作,很多媒体只是停留在表面,随波逐流。深度的媒体融合不单单是建立一个网站,开通个微信、微博就能实现改革,应该尽快健全和改革体制,卸掉传统的媒体发展包袱,打破传统格局,选择复合型的新媒体发展人才,通过网络、移动客户端、电视、报纸等融合发展。事实上这些都涉及传播理念、报道手法、运营机制乃至新闻体制的综合性改革。当前传统媒体的机制大多秉承传统媒体时代的运营理念,这些机制极大地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进度。因此,媒体融合发展要求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建立完善的辟谣机制、预警机制、自净机制、监督机制,建立媒体内部创新机制,培养媒体人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设立扁平化的工作平台,实现不同平台与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打造媒体的真正重组与融合。
二、平台再造和组织重构。从媒体深度融合的诉求上讲,要把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体打造成一个融合全媒体,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传播阵地,需要把内容生产、技术创新、用户集聚、服务营销连成一体,从而将传播价值链较好地连起来。这些转变,离不开良好的支撑体系,这就需要传统媒体打破传统束缚,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构企业组织构架。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研发支撑媒体融合的新型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媒立方”,在新媒体平台上集聚了互联网注册用户6.6亿。以“大编辑中心+垂直采编部门”模式为牵引,实现了三个“重构”,即传播格局重构,建立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渠道的新型传播格局;采编流程重构,建立以全媒体指挥中心为枢纽,以中央厨房为牵引,三端(报、网、端)融通的一体化采编流程;采编队伍重构,以项目制为载体,以“媒立方”“记者包”等为支撑,以传播力指数、KPI考核为激励约束手段,推进采编人员全媒体转型,力图打造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传播技能的“新军”。
人民日报社2014年启动“全媒体平台”即“中央厨房”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架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将传统意义上的采编人员重新定义为指挥员、信息员、采集员、加工员、推销员、技术员等岗位。指挥员针对重大选题进行策划与指导,其他各“员”有效分工合作,最终将制作的新闻产品送达人民日报社旗下各发稿终端以及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外媒体终端,实现重大报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通过技术手段升级,打通人民日报社体系内的所有媒体和终端,可以实现各媒体的稿件共享和网页、客户端、微博、微信的同平台。
当然,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再造和组织架构重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根据不同的融合发展层面,改进传播渠道和组织架构。
三、提高舆论信息内容生产的质量。媒体深度融合,要求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随之发生深刻的转变。首先,在品质上要追求专业权威;在传播上要多在“微”字上做文章,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要认真研究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舆论引导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订做、精准传播,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④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综合运用音视频、图文、动漫等多种形式,满足受众丰富多彩的需求,多措并举,方能保持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在这方面,中央媒体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现在,打开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网页,看到的已经和传统通讯社、报纸的网页“判若两人”,不仅有文字、照片,还有大量的视频、直播、动漫、H5动画、游戏、图文产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下属有“数据与可视化实验室”,新华社甚至组建了90多人的无人机拍摄团队,推出的航拍作品令人惊艳。2017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在首页首屏开设全国两会报道融媒体专区;新华社客户端推出了升级后的“现场新闻”全媒体直播态产品,带给受众更加真实、生动、立体的感受;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推出了可视化评论栏目“两会微视评”,推出《数据新闻:看懂国家账本――财政预算报告》《动漫视频:奔跑吧,国社》等系列全媒体产品。
四、注重收集网络民意与新闻材料再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强大,新媒体的受众包括中青年群体、少儿和老年群体。而且,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表象下隐藏的是其非匿名性的实质,“85%的人认为自己在网络上的性格和他们在现实中的性格表现完全或基本一致,这样环境下人的心理认知和群体压力是一定存在的。”⑤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的推动,大众每天接触的信息很大,面对大量丰富的信息应该如何甄别和筛选,这就需要媒体人注意网络民意收集与新闻材料加工,网络民意的搜集与引导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一是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贯彻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能够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整理,再加以创作,这样出去的新闻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真正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一个名为《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的H5互动产品把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答记者问的现场用微信群聊的形式生动展示出来,交互式的对答场景,让人犹如亲临会场,结果引爆微信朋友圈,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0万次。这是收集网络民意与新闻材料加工的绝佳案例。
结论
舆论引导是营造社会文明和谐氛围的“定海神针”,人民群众认同的价值观应当居于舆论引导的核心地位。“所谓的舆论即是人民大众意见的总和,舆论的引导效应来自于大众对社会价值的选择与传播的舆论价值的认可,媒体融合就要突出舆论引导的意义。”⑥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原有舆论阵地的占领,又要充分发挥融合时代的自身优势,实现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①孟 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国际新闻界》,2006(7)。
②李宗建,程竹汝:《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5)。
③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中国记协网,2017/01/12。
④本刊评论员:《着力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求是》,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