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环经济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扎赉特旗;工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尚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低、思想观念陈旧、企业资金短缺、市场竞争压力大等种种因素,我旗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
我旗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从企业生产流程及主要生产原料分析,除服装制造企业暂时无法参与工业循环经济外,其他企业都在节约原料及保护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技术改造空间,尤其是采矿及水泥制造企业及畜禽屠宰企业,其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及保护环境影响很大。
二、我旗制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成本障碍难以克服。我旗大部分工业企业还属传统生产方式,大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压力大,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成本利益心理尤为严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成了两个现实中相互冲突的目标,企业只是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效应而削弱了通过技术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长远利益,从而使企业很少考虑成本不考虑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导致循环经济难以发展。
2.观念性制约短期内较难改观。循环经济是新理念,一些企业往往侠义地认为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是政府部门应该管的事儿,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长远的经济发展模式。
3.工业生产结构特征不够合理。我旗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占主导地位,生产结构上处于“两有两无”,有的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资金和技术,这种传统的工业模式制约着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4.人才、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供给不足。我旗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需要开发引进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要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三、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前景
1.扎赉特旗绰尔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在进行产业循环化构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园区重点考虑了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布局及相关产业的共生和循环,完善产业链。如,甜高粱生产总溶剂、甜叶菊加工、生物质发电,就是充分考虑到企业之间共生和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产业园区内部循环,打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2.甜叶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是依据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产能力建设的项目,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征和“3R原则”。甜叶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是利用农业生产的甜叶菊叶子生产甜菊糖甙,用甜叶菊的秸秆以及提取甜菊糖的废渣和当地有些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有机肥,阻止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化学肥料使用和对浅表水的污染,阻止土壤理化性质的不断下降和土壤物理性能逆向发展,节约资源,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原则”。甜叶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对其原料的废渣和农业的废弃物秸秆来说是年年以初始形式再利用;生产的部分产品有机肥,对农业来说是养分年年以初始形式再利用,再加工和施在土壤中都不产生污染,符合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企业扶持种植户发展甜叶菊种植基地3万亩,直接为甜菊糖生产提供原料。农业种植是加工的原料,也是其它工业的原料,又能为人的生活提供能源。它是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了资源,最大限度的创造社会财富,获取最大的利用,恢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蓄积生物量,节约资源,符合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
3.扎赉特旗康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猪屠宰正在加大技术改造,集宰杀、分割、冷藏、腌腊制品、罐头制品为一体,延伸产业加工链条,实现企业内部循环模式。
4.扎赉特旗山水水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正在逐步加大环境技术改造力度,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水泥,每年可以消耗大量的页岩、铁尾矿粉等工业废弃物,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还能够解决因工业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占用土地问题;并且山水水泥将完善低温余热发电配套设施和水循环再利用,实现能源的再利用,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积极助推我旗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我旗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应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投资政策和项目的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我旗应进一步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绰尔工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在财政方面,对循环经济项目应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要给予财政补贴或贷款贴息政策。应加大循环经济的科技开发、设备研制、技术产品开发推广、示范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
3.在税收方面,通过税收政策来改善技术创新中的投入和激励。对于企业节约能源和再生资源利用上,要给予减税和免税,还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鼓励企业在减量、回收、利用、修复上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效率,从税收政策上鼓励引导企业向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促进企业的相关技术创新。
4.在金融方面,要降低循环经济项目贷款的门槛,在此方面缓解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必要时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担保和贴息,以激励企业在循环经济技术改造的投入。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explore feasible development model, a strong advocate an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add some vita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ensureeconomic growth is showing a good trend.
关键词: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energy saving; cleaner production; circular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一直延席着勤俭节约优良传
统,那么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人口剧增,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多,如果忽视了节约,不科学不合理地消耗能源、破坏资源,不用心研究可持续发展,后续生活怎么安排,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所以从现在着手、政府带头、社会参入、政策支持、立法规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严格控制能源消耗,用政策法规科学合理地开发资源、合理地利用能源,在保护的政策下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正如国务院总理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体系”。(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三)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比如矿产资源开发,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其二证件是否齐全,包括资源节约证;三是从区域层面是否科学合理,经过论证。具备上述条件的允许办理和开发,否则办理和开发就要追究有关责任,严肃查处。必须卡住关口,不留后患,其他开发也是如此,把好源头,用科学发展观进行规划管理,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在社会上造成一种崇尚节约降耗,资源应用最大化的氛围,奖励一批先进的典型,给予一定政策鼓励,可以再多方面、多行业倡导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加大企事业单位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支持海水、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利用,推广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进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利用材料,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推进木材节约代用,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严格工程建设中材料消耗核算,限制过度包装,控制房地产重复建设,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达到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握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
最小化为主线,合理地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其二是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工艺先进化,装置规模大型化,资源消耗循环化,环境污染减量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再利用原则,将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即“生产—消费—生产”的循环系统。四是资源化原则,要求产品能够以初始的形式多次或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消费就丢弃。现有的循环经济专家学者提出“再思考原则”,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五是经过上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大化来实现决策系统科学化,开发项目投资和效益通过预算衡量好与差,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三个效益经专家评估来决定项目开发的实际意义。
三、循环经济决定可持续发展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第八个部分专门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现代化建设决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报告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有的开发和工农业生产建设必须围绕这条主线不动摇,构建循环模式,创新经济增长点,使循环经济逐步取代传统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实际上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循环经济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
⑴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⑵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
⑶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从而促使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一是水环境每况愈下,部分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国七大水系中V类水质占41%,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有上升的趋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00多万吨,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近1/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0万吨,全国年排放生活垃圾1.4亿吨,处理率仅占60%左右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不足20%。此外,农村畜禽粪便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起经过国家实行三年农村环境整治后大有改观,取得实效。但沉积多年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彻底解决的事情,还要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比如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大量事实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消费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据有关部门测算,受大气污染影响,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不仅产生大量寄生生物,而且废弃物产生的渗漏液还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人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加快发展,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四、结论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目标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要结合节约经济优先发展循环经济,更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建立硬性的约束机制,制定新的评价标准,用科学手段制约、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生产部门的发展,为循环经济创造优化的制度环境。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主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性选择,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优化模式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在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总量不高的国度里,如何调节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大力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而落实循环经济的长远价值与现实意义必将为社会发展所证实。
参考文献:
[1]党的十报告,十六大报告,2012、11,2002、10;
【关键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实质是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核心是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根本出路,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机制制度建设不完善;二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力量不足;三是生产者融资渠道不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一、加强机制建设,强化领导责任
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和《节约能源法》的要求,在认真贯彻落实循环经济的规划、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循环经济的评价和考核、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认证、渔业许可、基本草原保护等制度。要强化制度约束力,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从机制制度上加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远景规划和实施办法,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还要有法规性的保证措施,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目标责任制,实行工作成果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定期进行评估考核,切实做好跟踪问效抓落实工作。
二、引进科技人才,抓好科技培训
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高科技人才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根本保障。政府部门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等;要注重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要加大引进高科技人才、科技培训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效益。基层农技推广组织要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大中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不定期地对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技术工人进行培训,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循环经济培训中,要将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培训全过程,使经营者树立循环经济科技意识,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训工作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现场观摩培训、实地技术指导。通过高科技人才的引进、科技创新和科技培训,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提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在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下进行,既要符合产业政策,又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经过农业、金融等部门专家的评估,对立项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在投资、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政府财政和金融部门给予融资支持,加大扶持力度,对农业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等给予必要的补贴,逐步建立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同时在土地经营流转、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要给予经营者大力支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为投资者和经营者优化发展建设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农业部门还要给予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四、搞好科学规划,实行集约经营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和鼓劢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破解目前存在的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优化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牵动型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新领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同时按照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实行集约经营,在土地上增加优良品种、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投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和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拓展循环渠道,发展再生资源
要通过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研发,不断探索拓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各种渠道,提高复合、多元式农业循环经济效益。具体而言:要大力推广“三位一体”养殖循环模式。畜禽粪便是农村主要的污染源,若有效利用,可以生产数量巨大的沼气和沼渣。由于沼气的能量来自植物当年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所携带的太阳能,没有增加碳的排放,即污染物零排放。沼气可以大量替代燃煤电厂发电,改善农村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大量沼渣(有机肥)每年可以还田,逐步改善中低产田,无疑又等于增加了粮食产量。如圈、厕、沼“三位一体”养猪,具有节能、环保、抗病等多种优点。节能:沼气能用于做饭、烧水、照明、取暖等,既环保又节约能源。环保:人、畜的粪尿全部进入沼气池,且圈舍为全封闭式,彻底解决了圈、厕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抗病:圈舍封闭,有利于消毒,有效地抵御了疫病传入,加之粪尿入沼发酵,也大大降低了寄生虫病的发生。要大力推广应用板栗蘑栽培新技术。板栗蘑是一种珍贵食药用菌,其肉质脆嫩营养丰富,不但是宴席上的山珍,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质量远高于绿色蔬菜标准。板栗蘑栽培技术,是将修剪下来的板栗树枝杈粉碎后作为栽培板栗蘑的主要原料,利用树下空间培植板栗蘑,发展立体种植,实现资源再利用,扩大农业循环经济效益。板栗树下栽培板栗蘑时,需要浇水和保持较高的湿度,采收完板栗蘑后的废料-菌糠留在板栗树下,作为有机肥料被板栗树吸收,这些都有利于板栗树的生长。板栗蘑生长时,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板栗树的光合作用,提高板栗的产量。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增加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在板栗林下进行仿生态栽培,还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为农业生产的布局调整带来积极的影响,是一个极具生产推广价值的高利项目。
六、广泛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推动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分析
循环经济的提出既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也符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政府围绕提高资源效率做了大量工作,像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生产和消费中的资源再利用,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总的来讲,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有许多因素阻碍着它的发展。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障碍
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最大压力,主要来自一些地方政府以本地GDP增长率为最重要的政绩目标,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把本地的GDP做大,把财政收入搞上去,而不看重环境和资源的损耗,而高耗能产业大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一些地方政府主要的税收和财政来源,地方政府对其有很强的积极性,不惜透支本地资源和环境。例如,以单位GDP 产出能耗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日本为1,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我国相当于美国的 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二)观念上的障碍
我国的资源现状不是地大物博,而是人均物薄,从资源拥有角度看,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现在许多人漠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日趋紧缺,错误地认为是政府层面的事,片面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生产消费不断扩张,缺少关注资源使用效率和废弃物科学处理问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没有在全民当中引起共鸣。
(三)机制的障碍
在制度及实施机制方面,尽管我们有了一定的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但仅仅是开端。目前还存在法规、政策措施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同传统工业相比,循环经济的前期投入相当大,但是在财政、税收、价格和执法方面,循环经济的从业者并没有得到政府相关的优惠政策,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例如,企业增值税是按增值的比例缴纳税收,因为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其成本中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按产值计算,循环利用资源反而需要缴更高比例的税。
(四)规划的障碍
发展循环经济不能仅靠市场调节和企业自发行为,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过去建设的循环经济项目,要么当地政府不能持之以恒地执行正确的规划,要么没有持之以恒的百年大计。由于缺少规划引导,在项目摆放的空间布局、上下游产品衔接、各产业和产品的规模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上下游产品衔接存在空间和规模上的不匹配问题,影响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还容易带来盲目上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导致产业趋同、无序竞争,影响循环经济健康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持之以恒的治理效果。
(五)效益的障碍
循环经济无疑会节约资源,但对具体实施者来说,却不能不考虑成本和收益。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取决于已有成熟技术体系的特点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决定经济效益好坏。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往往是成本比较高。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循环直接排放或经过处理后可以排放的废弃物,循环经济难以实现。因此,只有让公众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好处既包括经济利益又包括社会效益,这样才能把循环经济推向深入。
(六)技术的障碍
循环经济涉及到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从一次性转向综合性循环利用,这涉及到先进的技术。由于我们国家总体上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基础薄弱,企业本身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我国大量企业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难以自觉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另外,环保产业市场化运作尚未形成,相应的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开发还不成熟,技术储备更为贫乏,与循环经济发展要具备的技术标准存在很大差距,致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分析
(一)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
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自然界,切实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应该建立和推行绿色GDP考核体系,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遭致的损失计入成本,突出节能减排,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单位GDP耗能、耗水、用地等指标逐年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要将公众环境质量评价、空气质量变化、森林覆盖增长率、环保绿色GDP投资增减率、群众性环境诉求事件发生数量等指标,以及各级政府对国家各项环保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考核政府官员的环保责任,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的狭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起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问责制”,使环保政绩与政府官员任免、升降密切挂钩,促使各级政府、各地各部门的主要管理者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责任心,成为环保考核的对象和环保责任的承担者。
(二)坚持减量化优先原则,建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西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方面的理念先进、措施具体、效果明显,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般侧重于废物再生利用,末端治理。要特别重视减量化,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三)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支持和激励约束机制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从理念到制度的彻底变革,政府作为建立循环经济社会机制的主体,必须依法推进,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 原则确立为发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循环社会提供法律保证。确立必要的行政强制、经济激励和自愿行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由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框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大《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力度,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强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四)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发展规划
抓紧制定实施产业用地、水耗、能耗、环保、就业容量、带动效应等方面的标准,建立产业筛选和综合评价机制,使消耗高、污染大的产业和企业逐步退出。为了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各地应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形成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特别是工业园区的规划要科学合理,项目关联度要大,空间布局要有利于形成一个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创建国家卫生、环保、绿色园林和文明城市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五)建立全面的效益观
我们要确立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决策模式,在对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的选择这类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的长期问题进行决策时,一定要坚持综合效益原则,对可能引发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应尽早进行充分而科学的论证和预测,保持谨慎,反对冒进,避免不可逆转的危害性结果,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从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应立足以下三个基准:一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如土壤、水、森林、鱼类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速度不能超过其再生速度;二是不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优质矿石等)的利用速度不能超过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代替速度;三是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能超过环境对这些物质的循环、吸收和无害化处理速度。只有符合这些基准的发展模式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六)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 制度建设 完善
一、循环经济与制度建设
循环经济(Recycling Economy)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利用与环境效率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物质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机制为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同,循环经济放弃短期的表面物质追求,通过把废弃物开发为新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物质和能量,旨在系统地使经济中的总体资源增值,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很显然,循环经济是一种高层次、高端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其整个过程都贯穿了对制度建设的依赖性。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目前在国内的发展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和试点的建设方面,没有在全社会推广开来。从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来看,制度建设是其推行的重要保障。而我国在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制度的探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建议。
二、制度的内涵与功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纯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已经无法为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人类经济行为提供合理的解释,于是,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开始为人们所认知。随着制度分析理论和新增长理论蔚然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思想、人力资本和收益递增的思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许多经济学家吸收并利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认识到若要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关注发展中的有关制度性因素,认为制度应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内生变量,有效的经济组织与制度安排对可持续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把制度看作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康芒思认为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的方式”,是“遵循同一规则的交易活动的集合”。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定义首先由舒尔茨提出,他为制度做了经典性的分类,将制度分为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用于影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的联系的制度、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框架的制度等,并把制度定义为一种涉及社会、政治与经济的行为规则。诺思则以个人之间的市场交易行为为背景,认为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对制度的定义都围绕着“规则”一词进行,新制度经济学则更强调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的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制度,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制度为人们提供了相互影响的框架。制度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对组织中的个人实施奖励或制裁,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激励或约束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制度来观察和理解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关于制度的功能,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解释:威廉姆森认为制度的功能是降低交易成本;舒尔茨认为制度就是为经济提供服务;还有观点认为制度的功能是通过提供激励机制而使外部利益内部化。谭崇台认为,制度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塑造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提供并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和扩散信息”,促成“社会共识或一般性的认识基础”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帮助人们估计其他人可能的行为进而矫正自己的行为。”从循环经济的内在需求来看,制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经济主体参与循环经济活动提供激励。第二,对经济主体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为提供约束,抑制环境不友好的机会主义倾向。第三,使外部性合理地内部化,将资源要素的投入和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第四,协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炭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资源勘探的重要性,导致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管理,加上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煤炭企业一直是粗放型煤炭开发。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煤炭开采规划和管路体系就没有得到全面的完善,煤炭企业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在乎资源的浪费导致一部分地区乱采滥挖,对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浪费。
(二)煤炭生产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煤炭行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其特殊性,由于它的特殊性就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煤炭企业周边环境的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所造成的。就我国当今时代的形势看,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是因为煤炭开采而发生的。由于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只注重生产,不考虑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对塌陷造成的河流污染、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等问题缺乏综合治理,久而久之,造成生态失衡。
(三)煤炭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有一些煤炭企业只追求企业的发展速度,没有考虑有一些成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有污水、矸石和甲烷气。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情况,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企业每年对煤炭开采排放污染面积要超过22亿立方米,这严重地污染了江河水系,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二、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一)总体构建思路
煤炭企业要想发展,首先必须先确定战略目标与战略方向,然后再对企业内部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最后对其进行详细的战略目标分解,只有这样才能深层次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操作性。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煤泥、煤矸石、维修配件及废油等工业固体废物。因此,煤炭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煤泥、煤矸石、粉煤灰的再利用、深加工,深入开展相关下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合企业资源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循环经济发展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就目前煤炭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应用最广泛的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产业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可利用的资源很少,因此,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这样才能做到济的发展。我国煤炭产业的结构现在出现了集中度偏低的状况,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提升产业结构,同时对资源的整合,从而促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只有尽可能的整合资源,才能创造更多的条件,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1、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发电利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型煤炭矿区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最主要的综合利用手段是将煤矸石以及煤泥等进行发电。煤炭企业对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利用,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变废为宝,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促进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2、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建材产品
对于那些热值较低不适合做发电燃料的矸石,可以用来生产建材产品,特别是用来作为墙体的材料的原料。2010年,我国某省对于这种新型墙体的材料进行了推广,其推广的效果非常好,市场前景也非常的广。因此,煤炭企业可以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建材产品。
3、粉煤灰生产硅铝产品
粉煤灰中含有氧化铝平均达42.4%,含二氧化硅平均达48.05%。利用电厂发电伴生的粉煤灰资源是煤电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煤电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煤炭企业也可以利用粉煤灰生产硅铝产品。
三、相关保障措施
首先,大力宣传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广播、电视、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引入到煤炭企业中;其次,建立项目申报制度,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实行计划单列,专项专款专用,从而为煤炭企业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多种法律法规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限制短期行为和合理引导企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在税收、财政贴息、返还煤炭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及政府采购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扶持和鼓励。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074-02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粗放式开采,直接导致了煤炭资源的高损耗以及综合利用率的低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在追求高增长的目标下,煤炭开采的力度加大,伴随着不合理的开采与利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进而使得煤炭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煤炭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首先提出的。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为“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传统经济模式中,人们粗放和一次性地利用资源,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废物排放到环境中,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基础上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立足于生产消费过程中资源消耗的节约、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和“零排放”,促进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矿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矿区。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一直有很大差距,这已经成为企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阻碍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煤炭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突出表现为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在煤炭开发利用中,由于开采不合理,全国煤矿平均单井产量只有6万吨,资源平均回收率只有35%左右,煤系共生伴生的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实践表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是煤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循环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有巨大优势。第一,循环生产模式引导企业把节能节水作为重点,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循环经济倡导的清洁生产机制可促使环境污染由“先污染后治理”向生产过程中防治结合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和环境治理成本;第三,循环经济的物质闭路流动模式提高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煤炭资源回采率,降低了资源浪费,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并举。
(二)发展循环经济可促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
部分煤炭企业一味追求短期的数量型增长,掠夺性地开发煤炭资源,在利用资源过程中造成惊人的浪费,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普遍存在。近年来,虽然经济增长方式有所转变,但大多数企业不仅在生产经营上忽视了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还忽视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忽视了产业链的延伸和有效衔接。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传统的煤炭企业主要以煤炭开采为主,产品结构简单,产业链短,企业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煤炭市场,抗风险能力低;通过发展电力产业,可纵向延长煤基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增强煤炭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因此,煤炭企业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可促进社会、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各国被提起,要求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履行其应该负担的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感贯彻到生产过程中,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其有助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和社会的双赢之道。其次,发展循环经济可有效解决矿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通常开采后的矿区周围会形成采煤塌陷地,造成大量农田荒废,国家和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复垦。如果在矿区建设坑口燃煤电厂,不仅可变输煤为输电,缓解国家运输压力,有效减少在煤炭运输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电厂粉煤灰也可直接用以充填采煤塌陷区,减少农田损失。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煤炭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处于“富煤、缺油、少气”的局面,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据统计,在我国,煤炭提供了76%的电力燃料、70%的钢铁能源、80%的民用燃料以及60%的化工燃料。虽然我国煤炭总储量较为客观,但达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储量较少, 按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和年产20亿吨煤计,我国煤炭使用年限约为90―100年,与其他煤资源大国相比,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因此尚需要加大地质勘探力度,进一步提高煤炭的经济可利用资源量。
虽然近年我国加大了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但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的浪费也相当惊人。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左右,而同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开采回收率在80%左右。同时,我国还面临着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洲的16.8%。此外,中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分别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3倍。长此以往,资源和环境都无法承受目前的发展模式。
所以,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是缓解煤炭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一)发展清洁生产机制
实行清洁生产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可以控制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可大大减低末端处理的负担,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煤炭企业的清洁生产就是全部排放物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数量和毒性。实现煤炭企业清洁生产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源头控制。比如要尽量减少割顶板、底板, 尽量减少煤矸石出井,回填采空区,矿井水尽量在井下处理和回用,在原材料使用上,要优先选用污染少、经久耐用的环保产品等。这样既可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又可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第二,生产过程控制。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会涌出大量的煤层气。煤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广高效瓦斯抽放技术,并将各种抽放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抽放,提高抽放量和抽放效率。研究低浓度瓦斯的回收、浓缩技术,减少瓦斯直接排放量。
第三,最终废弃物处理。煤炭生产的最终废弃物是煤矸石和污染的尾矿水。对于煤矸石,企业应尽量综合利用,降低粉尘污染,减少向大气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企业可采取对矸石山制空心砖、井下充填、胶结表面、定期洒水等措施对其进行绿化处理。治理污染尾矿水,首先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还应建立污水处理工厂,杜绝污水排放,对其进行消毒净化,提高再生率。
(二)废物资源化利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课题组(2006)指出,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为: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矿井水为主的液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煤炭企业要以此为标准,大力发展对废弃物进行利用的产业链,变废为宝,使其成为新产业链的投入或原料,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样就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污染物最小程度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瓦斯利用,推行土地资源复垦,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矿井水净化。以积极推行土地资源复垦为例。地下资源的开采,带来了土地塌陷等问题,严重的地表塌陷和斑裂造成农田、建筑物等大面积破坏。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应加强对采煤塌陷地不同复垦工程方法的复垦土壤重构技术、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改良技术、塌陷区复垦耕地土壤特性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开采塌陷后土地复垦的最佳时机及土壤重构、改良的方法技术;同时加大力度对已毁土地进行恢复整治,挖深填浅,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将以采矿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工、农、牧、副、养多元化产业结构过渡和调整,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
(三)实现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煤炭企业可研究开发以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产品,实施多元化战略,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实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思路是以煤炭生产为核心,积极引进、建设与现有企业或产品配套互补的企业和项目,努力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内废物的零排放,并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产品或废物食物链(加工链),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比如,以煤炭矿区为依托,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优化煤炭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以煤炭企业为依托,大量发展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品,加大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以煤焦化企业为依托,扩大煤气综合利用途径,减轻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6,(1).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讲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其次,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体现回收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再次,是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不对环境带来污染。循环经济使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
循环经济从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减量化,维持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对生态系统产生尽可能小的扰动,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循环经济把生态建设视为基础设施建设,自然大大促进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途径。
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经济手段是协调市场主体间利益的有效措施,运用税收调节政策、财政保障、优惠贷款等财政金融手段,可以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税收调节政策
(1)扩大税源,开征新税。税收政策能够对产业发展产生推动和制约作用,并进而影响环境的改善和恶化,许多国家针对生产经营中排放的废弃物征收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税。如1972年美国率先开征二氧化硫税,此后,瑞典、荷兰、日本、德国也先后开征此税,1991年瑞典开始征收二氧化碳税,德国从1981年起开始征水污染税。此外,有些国家还对有污染环境后果和资源消耗较大的产品征税。
(2)开征环境税。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征收环境税,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迫使他们在生产、消费计划中对成本重新核算,真正将环境保护与自身经济效益挂钩,并借助工艺的改进、技术的改良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和废物,从而迫使企业从污染和生产低效中解脱出来,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
(3)税收优惠。对生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以及环保产业等生态产业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能有效鼓励其发展,还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为了发展绿色电力,荷兰政府在1995年就把绿色能源税收由过去的17.5%降低为6%,以鼓励发电企业使用风能、生物能以及氢能等可更新能源生产电力,不仅解除了能源短缺的情况,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我们也可以加以借鉴和学习,对资源利用效益高的生态企业进行税收的减免和退税,还可通过加速折旧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财政保障政策
(1) 资源价格政策。目前,我国的资源价格体系不能反映出资源的供求关系,有些稀缺资源从价格上并未体现其稀缺性。初次资源定价过低,而再生资源定价过高,初次资源的低价使得人们过度开发,引发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利于促进人们使用再生资源。因此,如果能够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那么我国资源滥用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2) 废旧物收费政策。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日本规定,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垃圾收费。美国循环经济最直接的刺激措施是根据所倒垃圾数量对人们进行收费,美国的一些州和几个欧洲国家对饮料瓶罐采用了垃圾处理预交制,此法可以使废弃物在重量上减少10%~20%,在体积上减少40%~60%,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当前,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应当加大对不按规定处理废弃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收费标准,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3) 环保补贴政策。在有效应用财政补贴政策方面,发达国家都有各自成功的经验。例如,美国国家环保局从1978年开始对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10%~90%的财政补贴;德国对建造节能设施所耗费用,按其费用的25%给予补贴;日本对废弃物再资源化工艺设备生产者给予相当于生产、实验费1/2的补贴,对引进先导型合理利用能源设备补贴率为11%,补贴金额最高上限为2亿日元;对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要从国库中提供部分财政补贴。
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通过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财政补贴;还可以通过对使用的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企业的有关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这种财政补贴不仅是对生态企业成绩的积极肯定,也是促进生态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3.金融支持政策
(1) 投资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应继续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比例,发挥其引导作用。要积极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有利环境,建立股票债券融资、招商引资、金融信贷、民间资本等多元化融资体系,为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例如,荷兰1995年建立了绿色基金,重点支持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生物能源、地热、水能、冷热储能站、分区供热等可更新能源项目,成为政府支持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还可以通过发展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筹集资金,这样既可以解决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又可以缓解金融风险。
(2) 优惠贷款政策。银行应积极向生态建设提供政策性贷款,同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向生态建设提供贷款的专业银行提供担保和技术援助。可组建非营利性环境专业银行,向环保产业提供贷款,并在相同情况下,对申请发行了债券和股票的环保企业给予优先安排。除专业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外,还应积极利用多边国际优惠贷款,诸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提供的贷款。
三、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要依靠科技。科学技术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从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上明显滞后。尤其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从国外来看,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了鼓励循环技术创新,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相对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将循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放到重要地位,这将阻碍我国循环技术的发展,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 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要借助现代高新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大力开发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和装备,包括废塑料、废玻璃、废电器等的处理设备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
(2)研发适合国情的工业污染防治成套技术。重点安排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治理、燃煤降尘脱硫、汽车尾气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等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以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融通资金,确保资金需要。
(3)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
论文提要: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趋势,它是一种与地球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旅游业则是推进循环经济实践的最佳载体。本文就饭店企业如何贯彻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一系列建设绿色饭店的相关措施,以最终有利于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由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所以在旅游业中分析和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一种新的发展观:第一,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为“储备型”经济;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耗型经济”,而代之以休养生息的经济;第三,实行福利量的经济,摒弃只着重于生产量的经济;第四,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
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九十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一)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二)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
(三)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他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3R原则”有助于改变企业的环境形象,使他们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典型的事例就是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所有的举措都值得饭店企业借鉴,因为饭店业在水电、空调、一次性用品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所以贯彻“3R原则”势在必行。
三、饭店业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一)饭店的节能降耗管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饭店的建筑设计不符合能源运转规律。许多饭店建筑的外表面积过大,或者在方位上没有考虑风向对能源耗损的影响,或采用不符合能源吸纳要求的外墙颜色,或选择的建材隔热保温效果低,这些都会导致饭店能源的浪费。
2、饭店的能源中心和管道分布规划缺乏系统性。许多饭店的能源中心离主体建筑过远,或建筑采用大范围集中供能方式,或中央空调的通风管道走向和分布方式不合理,都导致能源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出现无谓的耗损和浪费。
3、设施设备能耗与饭店的实际经营不匹配。一些饭店的耗能设备设计容量过大,使设备长期在负荷不足的情况下运转;甚至有些设备设施本身的设计就缺乏节能保障,比如灯具不节能、水龙头出水量过大、自来水管存在隐性漏水。设备的能耗方式没有根据客源、气候、活动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4、得不到完全利用。比如,锅炉的热气在没有利用的情况下直接外排;冷凝水得不到回收,阀门质量不好,管道散热严重,导致热能无端浪费。
5、管理缺乏主动意识。许多饭店的电表、水表、煤气表、燃油统计、蒸汽流量表等计量仪表配备不足,管理中难以实时监控、掌握能耗的变化规律,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员工的服务操作也缺乏节能意识,对不用的设备没有及时停止运转,如没有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关空调等习惯。
在饭店的实际运行中,存在大量的耗材浪费使用现象,比如一次性物品在饭店中大量使用;食品过期浪费现象严重等等。可见,饭店在能源使用和耗材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节能降耗空间。饭店可以通过节能技术、节能管理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耗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二)实施循环经济是进行饭店节能降耗管理的有效前提。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以产品清洁生产、物质和能源的闭路循环使用、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对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反复利用,它要求经济活动遵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商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资源循环反馈流程,以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以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从生产的产品形态来看,饭店是一种具有工商结合特征的企业形态。饭店既是重工产品的使用者,也是耗能大户,同时还是轻工产品的使用大户。它是一个独特而庞大的生产系统,需要一种系统的节能降耗思想和管理方式进行指引和管理。循环经济思想所倡导的管理方式与饭店的节能降耗管理有着根本的相容性、契合性。具体表现在:
1、两者的目的具有相容性。它们都是为了节约资源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及影响,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两者的运行方式具有相容性。循环经济思想强调对能源耗材物质的闭路循环使用,主张通过源头管理来减少浪费。饭店服务生产体系的庞大性和资源使用量的巨大性,使饭店对资源的闭路循环使用和源头管理,存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及现实中的经济价值。
3、两者的技术基础具有相容性。循环经济所提倡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这三种技术在饭店当中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饭店也需要以这三种技术作为基础,来支撑其日常的生产与服务运作。
4、经济思想有利于饭店的特色化经营。循环经济思想所倡导的绿色生产、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有利于饭店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使饭店和顾客之间形成绿色互动,在强化顾客绿色认识的同时帮助顾客加深对饭店的绿色印象。
四、循环经济在饭店企业中的应用
(一)减少浪费,注重环保。3R原则中最重要的减量化原则,也是饭店企业最应该把握的环节。餐饮业由于其生产性质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大量的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因此,应实行清洁工艺生产,集中使用水、电、汽,降低能耗,做好污水、废气和垃圾的处理工作,做到达标排放。
(二)实施绿色采购,带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采购,以绿色用品取代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餐饮用品。饭店企业采购上游产品,加工后或直接提供给客人,上游产品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绿色质量。餐饮业在全世界范围的绿色采购行为将对供应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供应商将由此改善自身的环境行为。所以,推广绿色用品、绿色采购,不仅能够帮助餐饮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还有利于规范市场,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广绿色产品,促进产业绿色化。对于饭店企业来说,绿色产品意味着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的餐饮,它需要饭店企业从产品的原料、加工程序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特别是产品的加工环节,应该注意原料的搭配、营养的保护及加工过程中控制有害物质产生。比如,油炸食品所用油的氧化值是否超标、烧烤类食品是否烤焦等。
(四)提供绿色服务。提供绿色服务应该做到:第一,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提醒客人少用餐巾纸,而以消毒毛巾代替;第二,在顾客点餐时,服务员要本着“经济实惠、合理配置、减少浪费”的原则推荐食品,并尽可能介绍绿色、健康食品和饮品;第三,剩余的餐饮产品应主动要求“打包”或寄存;第四,创造一个整洁、安静、雅致的消费环境。餐厅的装饰应采用环保无污染材料,色彩明快协调,空气清新,温度宜人,工作人员着装整洁大方;第五,有条件的餐厅还应推行分餐制,且服务员与食品直接接触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