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新媒体教学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教学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教学目的

第1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运用电教媒体使数学课堂达到什么教学效果?教师要心中有数,使用电教媒体要为数学课堂创设良好的氛围,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要突出教学重、难点,不能以电教媒体的绚丽多彩而取代课堂教学的重点。

(2) 参与性原则:数学电教媒体的使用尽量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可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3) 实效性: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遵循实用性,制作的课件要有利用激发学生兴趣,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发,更要简洁规范,易于操作。

(4) 整合性:要寻找数学教学重难点和多媒体运用的最佳结合点。使媒体能最大发挥自身优势,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根据教学目的恰当地选择媒体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始终要把教学目的放在首要位置上,让多媒体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是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应该看到,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媒体的选择要能达到教学目的,不要盲目的乱用,在该用时再用。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突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论运用何种媒体,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多媒体为教师所用,教师要成为教学的设计者、主持者、示范者、及评价者,要将不同媒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能进行比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情况精心选择,恰当运用媒体。要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他们所要学习的方面,达到所要学习的目标。同时设计课件时还要考虑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在制作课件前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简单、明了,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要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生发。

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比如在《勾股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勾股定理”结论的探索,我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用《几何画板》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运用《几何画板》度量和计算功能,求出a、b、c,a2、b2、c2、a2+b2(a、b是两直角边的长,c是斜边的长),然后拖动某一个锐角顶点,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直角保持不变),借助电脑以高速运算,通过参数的连续变化,使原来抽象的教学表达和模糊的理解变成直现的动态图景,可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想象和提出猜想,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4. 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要把握好节奏。

多媒体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效率高而受青睐。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5.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第2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多媒体 应用 原则 手段与目的

适用与猎奇

实效与炫耀 利于学与利于教

多媒体是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与教学理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在教学媒体使用方面,它应以多媒体为主,与其他媒体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育手段的先进与教学最优化并无直接的必然的联系。随着计算机的深入和普及,教学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教师上公开课都采用CAI,好像一堂课若没有CAI课件就不能算一堂高质量的课,于是置教学内容不顾,一节课从头到尾使用CAI,黑板上一个板书也没有,片面追求直观,把课上成了动画欣赏课。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课例发生,本来利用简单的媒体就可以实现教学目的,执教者为了追求媒体的先进,结果降低了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手段而非目的

任何教学媒体都只是通向教学目标的手段。多媒体选择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教学媒体对促进教学目标、目的的完成具有潜在的能力来进行选择。

多媒体教学因为有声有色,形象生动,能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我们在选择媒体,应充分考虑到对教学目标、目的潜在能力。比如:在讲授《爬天都》一文时有的老师播放了大量的有关黄山风景的影片资料,结果学生被这些与本文重点不相关的内容所吸引,而对课文所讲述的道理注意不够。由此可见在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是为了突出重点一,突破难点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

(二)适用而非猎奇

对媒体的选择,不在于猎奇,而在于适用。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的目标都是最佳的,每一种媒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或属性,这些特征属性使每一种媒体应用在某一教学情境下比其他媒体更合适。比如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不能把多媒体看作是时髦的道具,甚至在黑板上很容易写出来的信息却偏要用鼠标在多媒体画上半天。如:在教学《骆驼和羊》一文中“大摇大摆”一词,本来让学生上台一表演就完全可以解决,但执教者却一味猎奇利用相关软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设计了一段动画,其效果却很一般。

(三)实效而非炫耀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并非次数越多越好,容量越大越好,越先进越好,要以较低的成本、代价,尽可能地取得最好的效益。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教学容量

转贴于 大大增加,这是其优点,但在大容量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副作用:学生来不及思维,还没有回味过来,屏幕上的内容就已经换成了新的内容,因此容易“煮成夹生饭”。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消化”这个因素,要保证学生能接受,来得及思维,真正把问题搞懂。不能因发挥多媒体的特点而无限度的过多使用多媒体,造成学生贪多嚼不烂。另外,多媒体一定越先进越好,能用Powerpoint完成就不用Authorware,256色就足够表现的内容并不一定用32位真色彩做。多媒体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我们运用多媒体时不是炫耀这些工具,而是如何运用多媒体,去完成传统媒体无法完成的任务,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追求的是效益。

(四)利于学而非仅利于教

运用多媒体,不是只利于“教”的角度,更要注重有利于“学”。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说明只有当我们站在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设计“如何教”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内在规律。运用多媒体促进教与学的吻合,才能使语文课堂客体达到和谐统一,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对象,学习主题——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使得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多媒体技术逐步深入教学领域的今天,需要人们对“多媒体”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一方面,它不是多种媒体简单的组合,不能用普通媒体替代多媒体。多媒体是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服从教学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选用常规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使之有机舍结合,合理分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尽管多媒体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与其它媒体相比有信息传输质量高、信息量大、速度快、多重感官刺激和交互性强的优点,但它并不是万能媒体,因此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它媒体。多媒体是语文教学中日趋广泛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把先进的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

参考资料:

①《现代教育技术》

李芒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语文教学设计》

时金芳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③《小学语文教学》

第3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多媒体 误区 新课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逐渐进入课堂。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板书设计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由于其具有直观性、交互性、智能型等特征,特别是能将抽象变得具体,使静止变为活动,使无声变为有声。因此,应用多媒体教学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精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防止多媒体教学步入以下误区:

一、忌追求形式,舍本求末

时下教师在参评优质课和作公开课时,为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于是采用了先进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手段。为了让自己的课“花哨”一些,课件中放置了大量的图片、音乐甚至把例题也放进去。有些是传统的教学工具完全能胜任的任务也用多媒体。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全围绕着如何展示课件,片面追求表面的声形美观和主动,由于对学情了解不足或对教学把握不准,导致教学主题冲淡,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认知主题。虽然课上得热热闹闹,但教学过程中失去了思维的互动,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似乎展示完课件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并把握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从教学实际出发,了解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突出的重点、无法突破的难点,尤其是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或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方面所不能及的,有针对性地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二、忌单纯模仿,缺少创新

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很不实用,其原因在于“拿来主义”。很多公开课往往只有一个模式,新课由多媒体导入,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展示,课堂小结由多媒体完成,整堂课甚至没有板书、板画。名家名师制作的课件固然好,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不一定出现最佳效果。就每个教师而言,在多媒体的使用上都应有自己的个性,既要符合学科特点,又要符合学情特点。教师要学会整合各种理念、方法和技术资源,创建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很多成功的课例告诉我们,精心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而言,生活环境不同,熟知的事物就不一样,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素材就展示形式也不能完全相同。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是学习的过程,但要有自己的创新,避免学得“形似而神不似”。众所周知,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付出很多。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还要注意平时积累大量的素材,包括文字、图像等,只有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才能在用时信手拈来。

三、忌为用而用,画蛇添足

多媒体虽然有其它多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是教学手段之一。只有和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并非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就学习内容而言,有些章节适应于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多章节不适用多媒体教学。再加上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设计好的固定内容,无法完全符合变化着的课堂教学情况,因为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随机生成的东西,需要教师及时调整。

第4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与信息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方式的一大创新,特别是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达到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目的,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和体会,谈谈对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一、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从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众多教师对历史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和操作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替代”思想

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片面认为多媒体可替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从而自己脱离课堂之外,一味依靠多媒体,出现了“机灌”现象。

2.追求“华丽”

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将显示效果作为重点,将精力放在画面渲染等次要方面,忽视了多媒体的本质内涵,使许多多媒体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

3.舍本逐末

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对适宜用传统教学手段解决的教学问题依然用多媒体来替代,过分强调现代设备应用,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学生理解和吸收[2]。

二、提升多媒体效果的对策

不可否认,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但必须从实际出发,将传统教学与现代设备有机结合,巧妙设计,认真推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1.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

任何教学手段无外乎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因此,要按照宜传统则传统,宜现代则现代的理念,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传统手段效果较好的坚持利用传统方式,不可牵强附会,将多媒体硬性化。对部分抽象的历史事件和问题,确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提升多媒体教学效果,就要针对课堂内容课前进行认真设计,巧妙构思,做到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达到提升效果的目的[3]。

2.抽象和形象的有机结合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解决抽象的历史教学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因此,提高多媒体的应用效果,要把重点放在抽象和形象相结合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无声为有声,做到视听并用,从而实效教学目标。比如“新航路的开辟”,大多数学生对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思维历史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容易混淆,难以理解。为此,多媒体设计要注重形象化,通过单个途径的路线、重要地点进行演示,在通过叠加的方式进行区别,达到易记的效果。再比如“”,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P的转折点,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提升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要对多媒体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们看到虽突破了四道防线,但当时依然被挡挨打,士气低落,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然后在让学生们看后战略战术的巨大变化,胜利一个接一个,全党再度焕发生机,通过鲜明对比,再辅以提问等互动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从而达到抽象和形象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3.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历史教学的宗旨,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效果就是要做到传承和创新的统一。传承就是历史多媒体教学不能脱离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本质,要把发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核心。创新就是紧扣以上理念和宗旨,对单靠语言和粉笔无法进行描述的,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共鸣,不能为仅仅提高美观而牵强附会,胡乱拼凑,与历史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比如“”,在媒体画面上不仅要再现鸦片输入后对中国人民的巨大危害,对中国后期发展的影响。同时,还要设置“启示”板块,让学生了解的危害,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强化防毒意识。

4.技能和技巧的有机结合

提升多媒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始终是主体,必须要做到技能和技巧的有机结合。要提高技能,就是对多媒体如何应用进行科学设计,讲求艺术性和引导性,突出最佳角度、不同方位,要在最佳时间进行播放,进行启发,强化教学效果,切忌将多媒体教学变为“电影课堂”,简单地播放了事。要注重技巧,就是要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上下功夫,不能简单地拼凑画面,更要融入声、光、形、色等辅助手段,让学生近距离认识遥远的历史知识,但也切忌采用过多的声色来堆砌,出现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甚至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适得其反[5]。

第5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关键词:flash 8.0;多媒体课件;框架制作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433-02

随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到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教育的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广泛的应用于中学以及大学教学课件中,而搭建一个比较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框架是很多课件制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教学课件制作的实例来讲解如何通过flash软件来搭建一个常用而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框架。

1 效果功能介绍

框架操作如图1所示:点击左边的按钮区的教学目的,右边弹出相应的与按钮对应内容的页面,如图2所示:点击左边的教学内容按钮右边内容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红色强调动画产生于相应的按钮中。

2 制作方法:通过flash软件来制作

2.1 制作步骤

第一步:安装flash 8.0,或者下载一个flash 8.0的绿色版本。

第二步:在场景中输入如图1所示的文字,左边部分为按钮层;

第三步:制作教学目的按钮,插入如图3所示的按钮,给指针经过时候给予颜色变浅的动作;

第四步:复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小结教学作业按钮,直接在在库中复制按钮产生;

第五步:分别新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小结以及教学作业影片剪辑,分别用于存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小结的内容,库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的管理如图5所示;

第六步:在场景中的插入新层内容层,插入新的关键帧,每个关键帧的内容存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小结以及教学作业影片剪辑,具体关键帧设置如图6所示;

第七步:新建名为红色强调的影片剪辑,制作如图7的移动动画,第一关键帧和最后关键帧都是红色消失,最后将动画剪辑放置于各个关键帧的相应按钮中。

第八步:输入代码,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作业、教学小结分别输入如下代码:on (release) {gotoAndStop(2);} on (release) {gotoAndStop(3);} on (release) {gotoAndStop(4);} on (release) {gotoAndStop(5);}

此法优点:修改更新教学内容方便,直接在影片剪辑中修改即可。

缺点:需要新建多个关键帧多个影片剪辑,更麻烦管理库。

2.2 补充方法

场景中只需建立一个关键帧,一个强调影片剪辑即可,在场景新建一个空白影片剪辑,拖入场景中定义名称为kejian,然后通过调用外部swf文件来产生不同的内容,使用代码为:on (release) { loadMovie("教学目的.swf",”kejian”);};

此方法的优点为:管理规范,在通过修改外部文件来更新课件内容,场景中只需要一个关键帧,一个影片剪辑。

缺点为:外部文件的文件大小必须与场景中的空白影片剪辑大小想匹配,此外,外部的flash文件必须建立4个。

3 总结

本文介绍了如何多媒体软件来制作一个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框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flash软件的影片剪辑控制代码,第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关键帧插入影片剪辑,然后通过调用文件内关键帧gotoAndStop(2)语句跳转到相应的关键帧来实现,而第二种方法主要是通过loadMovie来调用外部swf文件来实现。作者推荐第一种方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胡海.ADOBE FLASH CS3 PROFESSIONAL标准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美)葛雷布勒.优秀动漫游戏系列教材--Flash 动画入门[M].孙哲,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第6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 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常态化。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汽修专业课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能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一、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现状

首先,从中职学生方面来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薄弱、思维狭窄、学习兴趣不浓,为此,在汽修专业课上存在学习困难,尤其是在学习汽修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方面,更是表现得束手无策。虽然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差,表现得没耐心和没信心,但大部分对操作技能表现出浓厚兴趣。为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在选择制定最优最适合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教学手段方面要认真考虑。

其次,从中职教师方面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进入中职学校任教的,缺乏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少数虽有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师资培训。因此,导致大部分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设备条件、生源情况不佳造成对本专业的教学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实施方式缺乏深层理解,出现教师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教学效果较差。

最后,从中职学校的教学设备方面来看,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设备缺乏或陈旧落后,而汽车维修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实训环节要求更高,就整个专业建设来说,要求实训设备投入非常大。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达不到该专业的教学要求,要么设备品种数不足,要么台套数不够,影响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直观演示、图片、视频展示等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汽修专业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只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照教材、挂图凭想象理解专业原理知识,缺乏多媒体和先进实习设备的运用,导致教学过程抽象,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给中职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困难,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汽修专业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直观教学与图片、动画或影视等多媒体教学,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又能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发动机时,通过用数码相机拍下发动机上“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实物后投影教学,相对轻松地让学生对其安装位置、形状、结构甚至功能都有较深刻的印象,解决实物体积小、数量有限的问题。把这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利用图片、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得知识表达既形象准确,又一目了然,从而降低学生抽象思维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汽修专业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法,通过模拟系统学习,学生便能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掌握基本原理知识或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目的。又如:在汽车检测、排故实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具体的汽车工作原理、操作技能进行模拟仿真系统练习,不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汽车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各类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有效提高了实习教学的目的性,强化了实习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从教学过程来看,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组织环节或实施教学的步骤,即课堂教学由教师根据要求,提出具体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时空中给学生施加影响,经过学生接受影响、实践训练,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发动机中“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利用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图片兼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便能弄懂喷油器的结构、原理及工作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仿真的标准行为模式,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学生多做多练为主,教师适时指出标准规范操作的要点、程序,学生再及时反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加深和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第7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得以逐步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识谈谈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莫将多媒体手段与教学目的异位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式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得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综合运用。为教学解决了不少难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是从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所拥有的媒体或设备来设计教学,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这就出现了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异位的现象,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媒体技术如何方便,快捷,它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工具手段。教学手段应该服从并为教学目的服务,并且,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不可动摇,尽管多媒体教学能代替教师进行讲授,但这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小部分工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特别是不能代替教师的情感和机智。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应该围绕教学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使用,教师仍要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始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进行学习引导和调控,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决不能让“电脑老师”取代自己。

二、莫使多媒体手段冲淡了教学主题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实现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问题多出现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制和使用上。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相差甚远,结果不能达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预期目的;有些教师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好玩”的课件,恰恰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课堂教学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应力求与教学内容达到高度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和使用也不例外,其着眼点都应放在教学内容上,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采取相应的表现形式,使之变得简单、明了,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这才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过于复杂、过于华丽,无用信息太多,势必造成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后果,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莫用多媒体手段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耳闻目睹的具体视听形象,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整个课件将整节课的结构按照教师的课前设想进行整合,学生只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即可,这样压缩了学生从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环节,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独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利用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这一课件: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出现一个三角形,闪动底和高;接着从原来的三角形中复制出一个三角形,旋转移动后与原来的三角形组成一个平形四边形,闪动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显示面积公式为S= ah/2。这样,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非常形象,可是,展示过程却也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几乎不要动脑筋就解决了问题。其实在这一过程中,用多媒体提醒一下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何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接下来的思维过程可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对个别困难学生再让他们看多媒体演示。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兼顾了一些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同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因材施教的作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莫让多媒体手段取代了学生的操作

第8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 广告媒体研究 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68-01

广告教育发展三十多年来,已经为行业输送了优秀的广告人才,然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广告教育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广告行业的发展步伐。重理论、轻实践的广告教育一直被广告界业界诟病,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广告学科具有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在课程建设中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本文将以广告媒体研究课程为例探讨“项目导向法”的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以及对于提高广告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项目导向法”教学的内涵

项目导向式教学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其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最早的研究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1]。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德国企业职业教育领域十分盛行,以奔驰汽车公司开发的“蒸汽机项目”为标志,许多大企业如西门子、大众等相继开发实施了各自的项目导向式教学。[2]

项目教学的主要内涵是学生在明确项目任务的基础上,收集项目有关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并达到设计或生产完成一个具体的产品为目的的一系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在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中心思想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自主创新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虽然项目导向教学法在最初是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项目导向法应用的领域已经逐渐扩大,项目导向在商业、财经、服务领域的应用也为教育工作者的提供了借鉴。

二、项目导向法在广告媒体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

广告媒体投放作为广告运作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使得“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成为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新兴课程,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都尚待完善。尤其在广告媒体投放实际应用部分,由于无法在教学环节中每一个教学单元实现参与广告公司的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也逐一暴露出来。

(一)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一是就目前的国内通用的广告媒体研究相关的教材忽视具体实际案例的介绍,如何在具体实施中灵活应对的技巧性经验的介绍还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媒体、社交性媒体等新兴的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投放的实践经验及其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但是教材中并未进行有效地更新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逐步拉大了他们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广告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能适应新媒体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但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单一,削弱了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时缺乏相应的连贯性,无法系统的掌握媒体投放的整个运行过程。

三、广告媒体研究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一)能力培养目标

《广告媒体研究》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广告专业学生广告媒体计划、组合、购买、评估等各环节作业的经验和技巧,因此在课程的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对课程目标的描述,必须明确“能够会进行广告媒体计划书的撰写”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简单了解广告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学会根据各种媒体不同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媒体对象,会进行媒体量和质的评估,学会对媒体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媒体投放的目标。学会根据到达率,结合接触频率的分析和计算来进行最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学会进行媒体行程的设定。媒体执行方案和媒体预算的制订。

(二)课程结构设计

在课程结构的设计方面,结合广告媒体投放实际工作中的逻辑关系和工作流程,将广告媒体研究教学的结果表现为广告媒体计划书的撰写,将这一总项目分解为:广告媒体特征市场调查、广告媒体量与质的评估、广告媒体营销环境分析、广告媒体营销环境综合分析、广告媒体目标的设定、广告媒体的选择与组合策略、广告媒体的策略等七个模块,由此组成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这七大模块,课程将设置若干接近实际生活的项目选题,项目选题包含以上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三) “项目导向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流程

其具体的流程为:项目导入教师讲解学生组队,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个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策略文本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教学成果全班分享教师点评学习体验情况学生完善策略文本教师单元总结。

(四)“项目导向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要求

1.对项目的要求。要求项目中提出的广告主是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而非虚拟的;在学生进行前期调查时,可以进行模拟训练,难度适中。

2.对学生的要求。课前,学生明确项目导向的教学在课程教学整个周期如何操作,并选定可行的项目类别。学生依据项目任务内容在每次课前主动完成项目的市场调查,并根据调研结果完成项目实施中相应的任务环节,与小组成员商定后完成策略文本,并针对这一任务环节制作汇报提案,以便在下次课前能够在课上进行提案。进行相应的策略点评,为完善后期的内容提供借鉴。

3.对教师的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准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要启动的项目事先将项目名称、教学目标、项目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学习方法步骤、典型案例等内容进一步明确并整理给项目小组成员。在策略点评环节进行策略对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实施“项目导向法”教学法的意义

(一)“项目导向法”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项目导向法”教学强调以“项目”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项目的推进,学生从项目的选择与确定、项目信息的收集、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各个环节的实施、项目提案,信息的反馈都由学生共同参与。不仅使学生了解项目运作的基本流程,而且能通过学生对项目的参与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二)“项目导向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开启智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项目导向法”教学要求基本方法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而这些都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卷.以项目教学法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2008(5):73.

[2] 丁永玲.高职旅游礼仪课程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当代经济[J],2009(23):123.

第9篇:新媒体教学目的范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基于数学的特点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3、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4、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的弊病

尽管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弊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 的局面,一些评优课更是如此,把是否有多媒体课件作为一条评分标准。而有的教师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并且带了本校好几个信技教师做帮手,这样兴师动众,化简为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2、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设计课件时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滥用动画,盲目添加大量的声效、图像,课件设计得很花俏。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华丽繁复的场景给吸引,看似在积极认真听课,实际上反而对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3、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教师只是把预先设计好的课件逐一播放,出现教师在讲解课件的怪现象。而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多媒体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三、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

(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以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为基础。

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先进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