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第1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根据区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市**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书》要求,我局开展了前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和达标排放工作的监督落实方面

**区辖15个乡镇,沿江乡镇11个,其中

**镇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沿江的**等6个乡镇,分别于2006年、2008年建成垃圾处理场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我局采取每月巡查的方式对已投产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加强运营监管,督促有关乡镇对垃圾渗滤液采取过滤池、沉淀池、芦苇丛等多种形式有效处理,基本达标排放。

(二)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方面

与区环保局、区委农办、区国土分局等部门,结合新农村、中心村、地灾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批组织实施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安置。目前全区已新修编完成炉下镇、赤门乡总体规划,峡阳镇、*山镇大坝、凤池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炉下镇斜溪村等6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大横镇四朵洋、塔前镇茶林、水*街道后谷等多个村镇住宅试点小区。根据省建设厅安排部署,计划于2010年起,对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沿江居民集中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和集中处理试点工作。

(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方面情况

截止10月21日,我区已全部完成2009年5个集镇、44个行政村(含库区村2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行。实现了沿江除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外的8个乡镇,全部完成集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和全区共139个行政村(其中沿江行政村44个,完成整治并经验收合格38个)的垃圾整治任务。今年验收合格的炉下镇、樟湖镇、洋后镇、巨口乡、赤门乡等5个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均按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建设,建有焚烧炉、分拣坪、遮阳棚、管理房、拦截坝、进出道路等。同时,有关镇(村)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健全垃圾清扫保洁各项制度,配备了垃圾池(桶)等各项设施,5个集镇共配有85个垃圾池(桶),清运板车42辆,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5辆,44个开展垃圾整治的行政村已配备2365个垃圾池(桶)、59辆清运板车,垃圾专用机动运输车9辆,镇村共投入资金347万元。通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极大地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垃圾乱堆放导致的镇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家园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区沿江、沿溪乡镇尚未列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有6个(即来舟镇新建、傍溪、王富村,大横镇陈墩、埂古、常坑村),我局已督促有关镇村在2009年底前完成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治理任务,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争取列入2010年省家园办验收范畴。

(四)开展垃圾清理方面情况

沿江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垃圾堆放点,有关乡镇、街道已予以清理,确保无污染物入河,尽量做到水面无漂浮物,岸坡无垃圾。目前,全区共清理沿江垃圾堆放点55处,累计清理垃圾580吨。安丰沟流域生活垃圾处理,经市区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明确纳入市环卫清扫保洁服务范围,据悉于11月20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逐步开展垃圾袋装收集、设置垃圾桶(池)、建立监控系统等工作。

(五)确定由局建管股副股长沈文鸿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联系,定期向区整治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材料。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部分已建的江河沿岸乡镇垃圾处理场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垃圾焚烧炉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果有待提高。建议有关乡镇加大垃圾收集处理服务范围,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已建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严禁在河岸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监督队伍。

2、乡镇、村庄垃圾处理费征收存在较大困难。有些乡镇、村对镇区单位、部分营业场所和村民收取少量垃圾处理费,大多数乡镇、村未实施对村民的垃圾处理费征收,且我区镇、村财力普遍困难,难以保障处理费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整治效果。建议有关乡镇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保障经费的投入。

3、村民清洁家园意识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家园清洁行动主体意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继续开展清洁家园“回头看”活动。督促有关乡镇村进一步完善已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健全相关清扫保洁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巩固家园清洁整治效果。

第2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一、强化组织推动,落实责任主体,不断推进城乡统筹垃圾处理体系建设

按照《XX县城乡统筹垃圾处理实施意见》要求,县城管局牵头推进城乡统筹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总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城乡统筹处理。目前,已建成运行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并被省住建厅等级评定为Ⅰ级填埋场,全县12个镇(街道)全部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各镇中转站均为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并与填埋场同步运行,明确各镇为中转站和环卫保洁责任主体,县城管局为业务指导主体,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体系。

二、创新发展思路,注重工作实效,扎实做好各镇垃圾中转站转运处置

为不断巩固城乡统筹垃圾处理体系,在明确各镇(街道)负责“组保洁”和“村收集”的基础上,由县城管局承担“镇转运”和“县处理”两块工作,申请购置了3台8吨垃圾运输车,专门负责下乡镇转运各镇中转站垃圾,直接送往XX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镇一级中转站“即满即运”。为做好此项工作,将驾驶员手机号码告知各镇,方便各镇中转站提前预约清运,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定期回访,强化联系沟通,掌握各种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不断提升各镇中转站清运效率和质量。此外在各镇遇有上级检查考核时,提前部署相关乡镇中转站清运,确保迎检期间中转站无垃圾积存。

三、做好业务培训,加大督查力度,积极指导各镇中转站运行和环卫保洁工作

第3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__市总面积1687.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人,日产生活垃圾300吨,通过垃圾收购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目标。目前,__市辖11个镇、9个乡、2个办事处,530多个行政村,村镇人口57万,日产生活垃圾684吨,垃圾运输车11辆,收集车22辆,后装式垃圾压缩车18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随着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农村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垃圾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而且会加剧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使农村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市处理”机制建设以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改善。但根据调查,总体上看,我市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形势仍不容乐观,整体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作进展仍不尽人意。

当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置主要呈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垃圾的成分较以前更为复杂,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尘土、纸张、瓜皮等易分解的成份发展到塑料袋、快餐盒、废电池等许多不可降解的垃圾。主要可分为在木、纸、塑料、橡胶、玻璃、金属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生活垃圾飞灰、医疗废弃物、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废旧薄膜、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种植业垃圾。这些垃圾大多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混杂在一起释放出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同时,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又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集中处理。15%的镇区及其中心村、周边村均配置垃圾桶、垃圾房和小型运输车,建立健全“三支队伍”,采取普通的作业方式,通过人工将清扫道路的垃圾及垃圾容器内的垃圾集中收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填埋,定期覆土、压实、消杀。这些镇村道路硬质平整、处处通连、整洁有序,基本做到绿化、美化、亮化。尽管亮点纷呈,但在垃圾分类收集技术层面上还没有一家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

二是简易处理。35%的村组生活垃圾由所属行政村通过简易方式收集,征用废塘荒地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几乎未作任何处理,而且周边环境肮脏,尤其产生的恶臭对周围农作物生长和过路行人危害很大。这些村环卫基础配套设施明显缺失,从事垃圾收运人员年龄在60至70岁,平均年薪5000元左右,没有其他任何保障。

三是粗放处理。50%的村组生活垃圾仍以各家各户就地消化为主,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机垃圾、无机垃圾随意丢弃或向河道倾倒,白色污染严重,村民自行倾倒在房前屋后,沟塘河边。不仅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形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恶化了水系,增加疾病传播几率,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基本生活。

(一)部分领导对生活垃圾处理重视不够。经调研,发现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存在等政策、看风向、走过场的心理。

(二)缺乏专业管理机构,管理不够到位。乡镇政府虽然都设有城乡管理所,但只有六个乡镇城管所为城管局垂直单位,大部分城管所没有行使职能。即便有,其执法范围更多地是集中在镇区,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方面明显不到位。

(三)缺乏资金扶持政策,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经费不足。乡镇普遍反映,其资金缺口大,财政经费严重不足,设施设备建设不够完善,多数乡镇财力难以自行承担较为庞大的运行维护费用。

(四)保洁人员实际配备不到位。我市农村保洁人员按要求应为每500人有1名保洁人员,虽然乡镇都按规定上报人数,但据初步调查,其中有很大水分,村、组保洁人员基本未固定,多为临时请用,存在年龄偏大、体格偏弱等问题。

(五)缺少农村垃圾处理的整体规划。对农村垃圾的收运处理上,没有形成一个全市范围的长期规划,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镇各村各自为“政”。

(六)群众环境意识普遍不高。农民生活陋习难纠,对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的认知度知晓率很低,甚至有抵触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推进。

(七)市区范围内,城管局主要负责城区主次干道清扫清运,城区乡镇负责背街小巷,经调研发现城区背街小巷、河道等卫生死角垃圾积存现象严重。

请市政府下发配套文件,对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由于该工作涉及环卫新体系的建立,启动运作需要市、

乡镇、村三级联动,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增加投资,为此建议: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一是成立环卫清运公司。以省建设厅配备的垃圾压缩车为依托,各乡镇建立环卫清运公司,对所辖区内的垃圾进行统一清运。二是推行三种生活垃圾处理模式。(1)市处理模式(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建议将生活垃圾处理场周边30公里的乡镇村庄生活垃圾全部纳入清运范围。为此需要增加环卫工人、环卫设备等。(2)多乡镇共建共用模式(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镇处理)。由于我市市域面积较大,如都将生活垃圾运至市垃圾处理场,运营成本过高。建议由市政府统一在几个镇之间规划建设共用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可以利用废弃的矿坑、石坑,工艺可以介于简单填埋与卫生填埋之间,污染防治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其他方面与“市处理模式”相同。根据调研,我局认为在盘上(__镇附近或__乡附近)、__乡镇(__镇附近和__镇附近)建3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比较科学。(3)村处理模式(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模式)。有些偏远村庄人口较少,位置偏僻,建议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垃圾分类后,倒入深沟简易填埋。三是免费开放公厕。村民反映如厕难问题,建议乡镇机关所在地工作时间,公厕免费对村民开放。城区公厕24小时对市民开放。

(二)组建乡镇、村组环卫队伍。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管理机构,乡镇按常住人口的千分之五,各村按500口人配备一名清运保洁人员。村组以村民自治的方式推选保洁人员,并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对群众满意的保洁人员兑现奖励补助。组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和分类,村保洁员负责主要交通沿线、村组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

(三)强化分类减量和规范运作措施,建立二次分拣制度。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对垃圾处理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结合实际,立足源头,大力推进农户源头分拣、村街保洁员二次分拣的垃圾减量机制,要求村民在垃圾丢弃之前,尽可能的将厨余垃圾作为禽畜饲料或简单堆肥还田,有用的垃圾进行回收,或者留待卖出。村保洁员负责收集农(居)户的垃圾并进行再分类。再分类的垃圾,对于可回收废品、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采取就近处理的方式,可回收垃圾出售给废品回收站进一步分选回收利用;草木灰、土渣和建筑垃圾用做填埋修路覆盖层;不可回收和不易降解的惰性无机物和有毒有害垃圾经乡镇中转后统一送至就近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推行门前四包责任制。在村庄环境建设整治中,各村庄在所辖区内实行四包四无责任制,即包卫生无杂物、包路面无坑洼、包绿化无枯树、包治安无纠纷。

(四)以严格考核、严明奖惩为手段,建立长效督导管理制度。在强化工作问责中建立环境整治“以奖代补、绩效挂钩”的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部门责任分工,严明工作奖惩,强化工作问效,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节奏同拍,行动同步,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建议市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市政府成立农村环境整治督查工作组,开展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暗访曝光。三是市政府考核组以奖代补,每季度对各镇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按分数高低在全县通报,低于60分的镇需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按考核等次划拨以奖代补资金。

第4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下辖11个居委会、11行政村,286个居民小组,7.5万人。按照3‰的比例配齐、配足农村保洁员242名,垃圾转运车8辆、洒水车3台,扫路车1台,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日产日清。经过近三年来的人居环境整治,已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8个,特色田园乡村1 个,着力打造农房改善项目3个。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盲点多。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大部分村居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不能有效发动群众参与整治。

2、整治标准有待进一步推进。群众卫生户厕废弃的比较多。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桶、垃圾池、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有的村组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3、资金保障不足,因村居在人居整治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期整治经费村(社区)跟不上。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三、如何改革

1、培育群众主体意识。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2、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3、健全资金保障机制。镇将安排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将实现村庄美化、绿化、点化、三类水冲式公厕村(社区)至少一座。同时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

第5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现今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环境卫生方面,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农村房前屋后的垃圾。由于缺乏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使农村与城市的最大差别就是环境卫生[1]。“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新农村建设重要部分,它不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而且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项活动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环保卫生意识。本文将以柳州市柳江县为例,探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动广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们团队以柳江县成团镇的盘石村和三都镇白见村的板朝屯为研究重点,并走访了其周围村镇,采用了实地调查、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柳江县的农村环境

近年,柳江县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优美有序的宜居环境,在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方面有很好的发展,成为成绩突出和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但是据我们团队在柳江县的走访调查,发现柳江县的部分乡村还存在着“垃圾围村”的现象,农村的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房前、屋后、村道、河流和田野上,村民转移处理垃圾的方式较为普遍,一般是将其倒放在一个集中场地,然后由镇政府处理。但是由于垃圾堆放过久,产生了恶心刺鼻的怪味,所以村民将其倒放入河流,造成了当地河流的污染。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分布面广,所以处理难度较大,加之村民经常将堆积的垃圾进行焚烧,造成了二次污染。柳江县每天清运和处理垃圾的数量不及垃圾总量的一半,有些村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和农村垃圾的违例堆放,机动车难以进入和及时处理,处理垃圾难度加大。

二、广西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整体上,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投入滞后。上级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乡村财政无能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为缺乏物质保障而成为一纸空谈。广西大部分农村还存在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家庭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的现象,污水随意乱放、垃圾随便乱倒、类土肆意乱堆、畜禽四处乱跑。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保治理责任缺失。

三、广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得不到有效处理的原因

(一)财政投入不足

广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能力支出有限,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自从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政府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专项投入资金,例如在各个乡村分发垃圾桶,聘请保洁员定时打扫村里的卫生,也在一些地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仍不容乐观。柳州市柳江县现在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乡村财政疲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保治理措施缺位。绝大多数市(县)农村环保机构匮乏且力量薄弱,拥有污水处理或粪便处理设施的规模化养殖场所占比例很低,导致绝大多数废弃物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大多数环境管理机构基本上只设到县级,很少有设立在乡镇的环保监管部门,即使设置了乡镇环保站,其人员、环保监测设备和经费也相当不足,而且还因法律法规缺失而导致其监管职责不明。

(二)村民环保责任感薄弱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主要依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村民受农村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习惯影响,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较为薄弱,难以继续开展工作。广西农村常住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占到87%,教育的落后导致农民思想观念停滞。农村废弃物有分布广、收集难、可就地处理等特点,很多农民为了图省事,直接就地处理垃圾,加剧了农村“脏、乱、差”的情况。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农户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是难上加难。

四、广西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对策

(一)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相结合

政府引导当地农民发展农村当地的优势产业,以资源条件为依托,以特色为纽带,联结农居和“乡村游”的经济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带领人们走上富强的道路,从而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柳江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县城,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农民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例如柳江县成团镇,政府在致力壮大工业的同时,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近年来,广西接待全国各地的“乡村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对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交流起到重要作用[2]。将城郊高效特色农业和乡村农田休闲旅游结合,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进而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

(二)培养新型农民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相关部门需要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进行技术传授或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农村生态建设。新型农民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积极将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应用环保农业技术。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促成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激励约束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大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搞好环保法律意识的日常宣传,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内容的宣传教育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要推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他们参与建设清洁乡村[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各类农村环境生态建设和保护项目审批与监察,保证项目实施及时到位,按时按量完成。

(四)进行垃圾分类

具体处理方式上,农民可以将生活垃圾简单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类型,然后放到村里的垃圾桶,环卫员将可回收垃圾拿到垃圾回收站进行变卖,不可回收垃圾则送往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人禽粪便,可做沼气投料,或经化粪池处理。在处理层次上,农村住户将生活垃圾分类,组(队)环卫员收集送至村垃圾池,村转运车辆将各组(队)不可回收垃圾再收集并转运至镇(乡)垃圾场,镇(乡)运送不可回收垃圾至县(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4]。

(五)教育引导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宣传环保知识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生态意识。在各级学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教育,从小做起,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其次,学生应带动家长参加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通过道德约束与规范制度相结合,督促村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一是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保知识,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6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一、项目基本概况

2016年度我市纳入2016年十大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的5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责任区县。

二、资金补助情况

按文件要求,我市完成50个村庄农村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目标任务,每个村庄安排经费8万元,共获省级补助项目资金400万元。拨付资金主要用于垃圾房、清洁房、生态垃圾池、垃圾坑、运输工具等农垃设施设备和“五有标准”及“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上。

三、项目进展情况

(一)制定方案,推进项目实施。

各区县制定本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将5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列入实施方案内容。对民生项目分别制定《关于下达农村生活垃圾民生工程实施项目的通知》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二)分解任务,开展摸底调查。

各区县治理办分别按照各自的实施方案,对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分解任务,明确目标和进度。其中,重点对省专项资金落实的8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摸清底数,掌握了实际情况。

(三)注重成效,推进项目实施。

召开方山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实施工作会,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推进设施建设,拟投入资金1万元左右,新增竹编新型垃圾箱8-10个;拟投入资金1.23万元,修建垃圾池6个。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市)处理”原则,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即由村组环卫人员每周定期将垃圾收集池和清洁房的垃圾集中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按标准分类,并进行生态化处理,对无法进行生态化处理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在每周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由镇环卫人员负责将中转站中的垃圾统一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四)广泛宣传,惠及广大群众。

各区县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家庭;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垃圾治理知识传单,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从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存在问题

(一)区(县)财政压力大。

由于上级补助经费较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项目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主要还是由区(县)、镇乡政府财政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的积极性。

(二)项目建设进度不均衡。

由于各级政府财力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的建设进度不均衡,部分工作进展缓慢。

五、建议

第7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推进文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琅岐环境卫生治理,切实改善琅岐卫生环境,提高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品质。现就琅岐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总体要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生态村镇的目标,把深入家园清洁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琅岐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重点解决环境“脏、乱、差”和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明显改善琅岐主干道和各村主干道等重点部位的卫生面貌,进一步推进琅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目标任务

以深化家园清洁行动为抓手,以创建生态村镇为动力,进一步促进琅岐基础设施向各行政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全镇覆盖,统筹推进琅岐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琅岐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家园清洁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村垃圾治理设施健全完善,环境治理成果有效巩固,常态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琅岐农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强,以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农村生态环境连片整治取得实效。

3、琅岐农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生态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村民道德教育不断深化,乡风文明水平普遍提高,崇尚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实施步骤

1、4月到五一前,动员部署全镇各单位部门要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活动。重点整治的内容:琅岐主干道和村主干道两边杂物、杂草。各单位各村周边环境,各重要的路段,景点周边地区,通过整治达到整治有序。

2、从五一到国庆前,各部门特别是各行政村要持续有序地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彻底清理卫生死角,疏通沟渠,清理垃圾,纠正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停乱摆,乱贴乱画等行为,清除“四害”滋生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疑难问题,加强宣传督查,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和琅岐市容环境卫生水平。

3、从10月至元旦前后,主要扩大战果,延伸辐射,建章立制,巩固和维护取得的成果,为顺利通过省、市生态镇、生态村的验收打好基础。

责任分工

1、镇办公室负责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开展落实情况,并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琅岐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去。

2、镇环卫所要加强两街清扫保洁工作;全岛范围内环境卫生指导、管理、监督、检查评比;垃圾转运场、公厕、卫生检查、督促各村征收垃圾处理费;负责全镇环卫业务工作指导。督促各行政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确保市容环境整洁负责。

3、镇城建部门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严格要求门店落实“门前三包”,坚决遏制“六乱”(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吐扔、乱贴画)现象,督促加强各建筑工地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建筑垃圾,做到围挡作业,文明施工。

4、镇经贸部门和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饮食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件》,督促餐饮业(特别小饮食店、理发店行业)加强自身管理,要会同工商部门加强对各村市场的卫生管理,做到市场内排水通畅,无积水,垃圾及时清运,宰杀活禽摊点保持清洁并及时消毒。

5、镇教育文化部门,要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卫生管理,保证各场所环境整洁,卫生达标。要抓好各中小学幼儿园卫生管理和除“四害”工作,搞好校园内外环境卫生。

6、镇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公共运输工具及车站、码头等场所的卫生管理。

7、各包片领导和包村工作队要督促落实各包片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保障机制

1、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原则,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制。镇里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清洁家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人员由镇党政办、纪委、农办、城建办、环卫所等部门组成。各行政村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各村的重要议程,及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具体制定整治方案,全面落实工作任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争取上级对工作的支持,同时督促各行政村、各单位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及时汇总通报存在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2、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阶段性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有效整改措施。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广经验,同时对工作不落实的行政村进行通报。确保今年完成区里下达创建生态村镇的工作目标。

3、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应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村民征收和社会捐助为辅的经费投入机制。镇政府要把“清洁家园”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利用各类专项资金,集中解决基础设施,环保配套,保洁队伍等重点突出问题,切实保障“清洁家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深化家园清洁行动,各行政村通过上级验收过关的奖补资金外,镇财政给予0.5万元的资金配套。各村应开征垃圾处理费,行政村可按照“一事一议”原则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所收费用实行专款专用。

第8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渗漏

1引言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中,卫生填埋无疑是占据了最大份额。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填埋工作大约就占到了70%,在发达国家的运用是极其频繁。比如说:1991年的英国和意大利在对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达到了总处理量90%左右,很多国家的环保局也都详细的制定了填埋场的设计、施工、检测等等标准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在此方面所运用的不广泛,尤其是在农村,毕竟农村尽管近几年发展形式很不错,但与城市条件相比较之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填埋工作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就会存在着某些问题,而其中,渗漏问题则是最为严峻的一种类型。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2.1生活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生活垃圾指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而产生的固体废物,和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种类。而目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综合利用、焚烧、卫生填埋和堆肥。

2.2生活垃圾的危害

首先垃圾会占用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严重影像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且还会破坏植被表面,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生活垃圾自身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或是疏漏就会使得其直接污染土壤和空气及水源;同时生活垃圾还包括大量的微生物,而这恰恰也是细菌、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从而会严重的危害的人体健康。

2.3卫生填埋概念及工作原理

卫生填埋又称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或“无害化处置”,指的是对城市垃圾和废物在卫生填埋场进行的填埋处置。其处理方法是为了有效的防止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达到了被处置废物与环境最大限度的隔绝。一般归为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

卫生填埋的工作原理就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等方式将垃圾埋入低下,经过长期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同时对气体、蝇虫等进行治理,从而将最大程度的降低生活垃圾所带来的危害。且根据我国农村地理条件等情况来看,卫生填埋法是相对于适合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在卫生填埋设计中包括地下水导排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环境监测设施等。而其中最易存在问题的环节就是在防渗系统和渗滤液系统中,一旦填埋场出现了渗漏问题,那么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物质等都会随空气和土壤等进入人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严重的危害。

3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渗漏问题的影响因素

3.1淋沥液面高度

在填埋体的淋沥液面高度对于卫生填埋场的稳定性影响很大,而我国的填埋场普遍都存在该现象,尤其是在农村等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和设施设备等都不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情况下,情况更是严峻。而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与国际“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导排系统,该导排系统应保证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内防渗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不超过30cm”的规定,都可以看出,淋沥的产生、收集和导排等都是卫生填埋渗漏问题的影响因素。

3.2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主要来自于垃圾本身、发酵过程、浸泡而产生的废水。而渗滤液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非常之高,成分复杂,水质恶劣。而在农村环境中,由于技术比较落后,更新换代较慢,所以渗滤液的COD浓度高达几万,且附有高浓度的氨氮,从而就造成了渗滤液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一旦渗滤液系统没有及时更新或监测,就会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

4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渗漏方法

4.1完善渗滤液处理方法

⑴由于渗滤液水质复杂,因此再对其进行处理过程中也加大了难度。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完善的处理方法。如今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一是与农村污水合并处理,将其就近引入到污水处理厂中,与污水合并进行处理;二是采用渗滤液回灌技术,用适合该农村环境的放啊将卫生填埋场底部所收集到的渗滤液从其覆盖表面或下部重新灌入填埋场;三是直接由渗滤液处理厂处理,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生物法好物理化学法。

⑵处理工艺:一是活性炭吸附法,主要勇于去除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金属离子等,一般适用于水量和有机负荷的变化。该方法的管理简便,设备紧凑;二是化学氧化法,其方法可以分解渗滤液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能力。其中高级氧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处理渗滤液的工作中。

4.2合适选用防渗材料

目前防渗材料主要有天然防渗材料和人工防渗材料两种形式。人工防渗方法是使用防渗材料将卫生填埋场库区进行场底及边坡铺盖,使得填埋库区形成一个封闭的水系,并用防渗材料阻隔渗滤液的渗漏。目前常用的防渗材料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等。

⑴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层:该材料是一种高性能防渗材料,能随着一定的拉力而伸长变形,且适应一定的地基不均与沉降。具备较好的抗微生物侵蚀和抗化学腐蚀能力。同时对于外界温度、紫外线等气候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其特点是:机械强烈好、耐热性高、延伸率良好、抗紫外线。

⑵钠基膨润土防渗层:是一种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防水板材的防渗材料。将其铺在卫生填埋场的底部,形成一种防渗性能连续的防渗层,从而就可以起到渗滤液外渗的作用。

在农村环境中,比较建议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作为防渗材料,因为除了自身特点外,它还具备以下几个优势:防渗效果可靠,与膨润土板防渗能力相比,高出了4个数量级;在卫生填埋场的施工建设中,铺设该防渗层比较容易;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刺穿能力等性能都高于其他的防渗材料;接缝强度高,在运输过程和保存管理方面较方便;通过焊接与铺设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其渗漏污水量。因此使用该防渗材料能够有效的将其渗漏问题止于根本。

5结束语

为了能让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的更快,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是非常重要的,而针对农村环境和经济状况,就需要找到一种投资少、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然后充分利用农村本身的自然资源等,根据自身生活垃圾成分及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处理模式,从而有效的防止其卫生填埋场发生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杰,瞿想兰.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问题的探讨.《中国农业信息》.2013.

[2]代国忠,殷琨.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浆材配制与成墙工艺研究.《冰川冻土》.2011.

第9篇: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范文

一、全镇基本情况

全镇辖区4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554平方公里,总人口1492人,常住人口905人,为了解决生活垃圾问题,4个村共配备了10名保洁员,xx村配有垃圾转运车一台,个别村在收集垃圾工作中用自备的三轮车,为全镇村民发放不可回收垃圾箱一个,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以xx村为试点,建起了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并多为村民发放有毒有害垃圾箱一个,让生活垃圾不再“一包扔”。各村保洁员均按片管理收集垃圾,xx村采取村保洁员定期3-5天左右到各户门前收集垃圾,xx村采取各户将垃圾送至街边垃圾箱,垃圾达到一定量时集中送村指定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各村设有统一的垃圾填埋处理区域。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下达城乡环境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后,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建立以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工作到村、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治理的工作局面。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全村通过广播、微信群等形式广泛宣传,不断强化村民“自己产生垃圾自己收集”的观念,并发放宣传单1000份,同时倡导可回收垃圾自行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垃圾箱,增强了群众在垃圾收集上的主体责任意识,近几年村内的环境卫生宣传引导,村民文明卫生意识逐步养成,有的村民在微信群众还主动提示保洁员及时收集门前垃圾,各村实行常态保洁后,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3、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按照村民自治法有关规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集承包收集费用,将集体收入用于支付保洁清运费用,从而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模范带动,示范引领。组织开展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观摩拉练活动,并召开总结工作会,各村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介绍经验做法,共同进步。每村党员、村干部自发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村内主要干路、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和垃圾治理的监督,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卫生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虽然政府长期进行宣传引导,并在村庄和路旁都配备了足够的垃圾桶,但是还有部分村民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和荒地里,还有的村民为了方便,不管是有毒有害的还是可回收的就地焚烧,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二是垃圾分类意识较差。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没有明确的概念,将可分解与不可分解、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与无害生活垃圾混为一体随意乱丢乱放,使得垃圾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