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生物防治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防治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防治的定义

第1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房地产交易市场收费行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现将房地产交易手续收费问题通知如下:

    一、收费范围交易手续费是指房地产管理部门设立的房地产交易机构为房屋权利人提供交易场所、信息服务和代办房屋产权审查、登记等所发生费用的合理补偿。

    凡经过房地产交易机构办理房屋买卖、租赁、抵押、分割、交换、赠与、继承等房地产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经营活动,房屋权利人应按规定向房地产交易机构交纳一定的交易手续费。

    二、收费项目和标准

    1.房屋买卖,按成交价总额的2.5%收取。其中,职工按房改政策购公有住房首次上市交易和实行差价换房的,交易手续按成交价的0.5%交纳。买卖双方各负担一半。

    2.新建商品房交易手续费,按成交价的0.5%交纳,(经济适用住房按价格主管部门核准价格的0.5%交纳)买卖双方各负担一半。

    3.出租生产经营性用房,按年租金总额的3%交纳,出租非生产经营性用房按年租金总额的2%交纳,租赁双方各负担一半。

    4.房地产抵押,按抵押额0.2%?0.4%交纳,由抵押人负担。具体执行标准,由地、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备案。

    5.房地产分割、交换,按评估价的1%交纳。双方各负担一半。

    6.房地产赠与、继承,按评估价的1%交纳。由受赠人、继承人负担。

    7.为体现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凡企业在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发生的房地产权属转移的,免收交易手续费。

    为方便房地产交易当事人,房地产交易手续费内含房屋产权登记费(权证工本费),由房地产交易机构统一代征。房地产交易机构按本通知规定收取交易手续费后,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不得再重复收取房屋产权登记费(权证工本费),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交易双方征收其他费用。

第2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概念 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第3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综合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 综合防治 病虫害 森林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一、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三、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第4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范围

《切花非洲菊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切花非洲菊的相关定义、保护设施及条件要求、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与贮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切花非洲菊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99号(2002)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切花

植物体上剪下来的花朵、枝条、叶片等的总称。

品种

经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具有稳定遗传特性、性状均匀一致、具有商品价值的栽培植物群体。

保护设施及条件要求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不易积水、交通便捷的场地进行设施建设,水、电、道路应配套。

设施类型选择

可选择日光温室或连栋温室。

保温、加温、降温设备

保温一般采用草苫、保温被、双层膜等设备;加温设备可用常压锅炉、风机等;降温一般采用遮阳网、喷雾、湿帘、风机等设备。

品种选择

花型饱满、茎杆粗壮挺拔、瓶插期长、适应性广的抗病、耐热、耐寒、适合贮存和长途运输的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1)定植前准备。

(2)土地整理。

(3)将前茬作物的残留物及杂草清理干净,并集中销毁。

(4)每666.7 m2施生物有机肥2000 kg、复合肥50 kg(符合NY/T 496-2002)、敌克松2 kg(符合GB 4285和GB/T 8321)。

(5)施肥后将土壤深翻并耙平,使土壤充分粉碎成细粒,无大于直径2.5 cm的土块。整片土地要尽量平整。

(6)检测土壤pH和EC值,pH6.5~6.8,EC值1.2~1.5 ms/cm。

(7)畦的标准 畦宽60cm,高30cm,畦间距40cm。

(8)定植。

(9)全年3月~6月为最佳定植时期, 上午10:00前或15:00以后进行定植。

(10)选用无病虫害、大小均匀一致的脱毒苗。

(11)株行距为30 cm×30 cm,定植时,将种苗根系向下放入定植坑内,然后埋土并稍微提苗稳苗。定植深度为根颈部露于地表1~1.5 cm,

(12)病弱苗在3 天内拔除并补苗。

(13)定植后,应立即浇透水,并向叶面喷水,用50%~70%遮阳网遮阳。

(14)肥水管理。

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1992标准。

浇水时,遵循“见干见湿”原则,定植7 天周内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5%左右,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

缓苗期恢复生长后,每隔7 天用0.1%的复合肥(N:P:K=5:3:2)浇一次,每隔15 天用0.1%的磷酸二氢钾加0.1%尿素喷施一次叶面肥。

(15)营养生长期追施复合肥2~3 次,偏磷氮肥。

(16)开花期偏钾肥,每隔15 天施用0.1%的磷酸二氢钾或0.1%~0.2%的螯合铁,加0.1%~0.2%的硼砂或硼酸进行叶面追肥。

(17)温湿管理。

温度 最适温度为18~25 ℃,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3 ℃,最低温度不能低于9 ℃。

湿度 保持空气湿度 60%左右。

(18)疏蕾

初花期未达到5 片以上功能叶,应摘除花蕾。

同一植株上保留3 个发育良好的花蕾,多余疏除。

夏季高温时,应多疏蕾少出花,以蓄积养分。

(19)剥叶

剥去植株的黄叶、老叶、残叶与病叶。

一般每个分株上保留3~5 片功能叶,保持整株叶片均匀分布。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要求

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的结合化学防治,农药施用要采用合理混用、交替用药。执行 GB 4285、GB/T 832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9号(2002)公告的规定。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使用灯光、色板等诱杀害虫。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或人工放养寄生蜂等有益生物,使用微生物类杀虫剂和植物源杀虫剂。

化学防治 见附录A。

采收与贮藏

采收

在花梗挺直、花瓣展平、中部花心的管状花有2~3轮开放、雄蕊出现花粉时采收。采收通常在清晨和傍晚进行,用手掰掉,及时放入水中。

贮藏

第5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综合防治方法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

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6 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7 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6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污染生态学研究现状讨论了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在污染环境中生物受害原因以及与污染物的关系;②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以及在生态系统、生物体内的化学行为、变化规律,即吸收、转化、富集、降解规律和生态效应;③研究生物净化机制与生物防治污染的措施;④研究生态系统承受污染物的负荷能力,确定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一、引 言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兴起,生产和生活的性质与规模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正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今天,人类强大的技术力量严重地影响和干扰着自然界的许多自然过程,如气候、植被、水分乃至与之有关或包含于其中的物质化学组分的交换、循环等。特别是目前这种影响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影响或破坏人类生活的正常性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的可怕后果,这即是当今环境问题成为倍受全世界关注的热点的原因所在。

    与其他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一样,为了研究和解决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探索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奥秘以及如何协调或控制这种关系,大约在20世纪中叶以来,一系列有关人类环境的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和发展起来。而从自然循环、物质变化角度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目前发展起来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几门:环境地球化学、污染生态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无机化学。这些学科都尚在形成发展中,其最主要特点是不同学科交叉,即用已有学科的理论、方法去解决已存在的或新出现的环境问题。

    也是在20世纪下半叶,生态学有了重大发展和认识上的飞跃。[1~2]新的生态学建立在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础之上,成为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特殊的学科,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已故着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曾指出:“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应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最主要界面——地球表面存在和发生的一切现象及与生物的关系,[3]尤其是与人类的关系成了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4]

    “污染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已成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前国家教委就规定其为与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平行的本科环境科学专业必修专业课程,当时也曾提出了相应的研究任务和方向。然而,和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污染生态学”本身在许多方面尚处于发展、充实、完善阶段,目前对之尚存在不同一的定义或认识,人们还尚未对它的对象、任务、研究范围等作出确切的规定。其实,晚一点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好事,因为广义的环境科学也包括生态学,其涉及内容较广,学科交叉性很强,人们对它的理解不能不受到原先的专业知识范围、研究经验、兴趣及对环境生态问题的不同认识等因素的影响。也正是这种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会促使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去研究问题,由此可能会大大地丰富和充实这门新兴学科的内容,同时也促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去研究和探索,以使其不断成熟、完善和更有效地为保护人类、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目前,在国外能与“污染生态学”完全对应的词条尚很少见,最为接近的可能是“Pollution Science”或“The Science of the Pollution”,但是,就针对自然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却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一点在科技杂志刊载内容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尤其是一些重要刊物更是如此。如“Ec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Research”、“Applied Geochemistry”、“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 Management”、“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以及“Nature”、“Science”、“AMBIO”等刊物经常刊登大量的污染生态学研究成果。除此之外,有些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也常常分散刊载于其它有关环境科学或生态学领域的期刊中。这些研究内容实际上已基本勾勒出了污染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框架。笔者结合近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讲授研究生“污染生态学”课程及科研实践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就“污染生态学”研究内容做些浅显的讨论,与同行交流,希望大家指正。

    二、污染生态学研究内容讨论

    近年来不断进展的污染生态学研究和大量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内容基本体现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①研究在污染环境中生物受害原因以及与污染物的关系;②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以及在生态系统、生物体内的化学行为、变化规律,即吸收、转化、富集、降解规律及生态效应;③研究生物净化机制和生物防治污染的措施;④研究生态系统承受污染物的负荷能力,确定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1.污染环境中生物受害原因以及与污染物的关系研究

    污染物质之所以会对生物产生毒害是由于生物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摄取与利用而引起的。环境一旦被污染,生存于其中的生物即会自觉不自觉地摄取和吸收污染物质,当这些物质的量在生物体内超过生物机体本身的承受或转化(无害化转化)极限时,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毒害作用即发生了。不同的污染物质其体现出的效果往往区别很大,而自然环境中常常是多种生物并存和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的。查明生物受害原因和明确厘定具体致害物质及致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是污染研究的关键所在,这些问题在实际情况中常常非常复杂。环境中生物受害原因以及与污染物的关系研究是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污染生态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同时也是目前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2.污染物在环境以及在生态系统、生物体内的化学行为、变化规律,即吸收、转化、富集、降解规律及生态效应研究。

    污染物一旦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生物体内,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便会发生一系列作用和产生相应后果。在此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习性、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是制约因素。因此,生物对污染物从摄取到进入体内的一系列生化作用及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毒害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如摄取、输送、吸收、浓缩、转化、富集、降解和排泄等各种作用和过程。它们是研究生物在污染环境中受害机理的最基本内容。这些作用和过程对不同生物不尽一致,因而相同的污染物质对不同的生物群体常常体现出不同的生态效果。因此,这项内容是认识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化学行为和运动规律,即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运动循环机理和生物对元素的需求与中毒等基本原理的关键,对阐明污染生态环境的生态效果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同的生态系统常常有不同的污染特点,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系统间同一污染物质各自分别有不同的生态环境效果。自然界大气、水、土壤、生物体系又都不停地与生物进行着物质交换循环。在各种方式的交换循环中污染物质会体现出各自的毒害效果。生态环境污染生态效应研究是污染生态学的主体内容,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5]

    3.生物净化机制和生物防治污染的措施研究

    生物对污染物的抵御能力体现在生态效应上即为净化功能,这项功能因生物种类不同而差别很大。生物净化机制研究一方面是制定环境容量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可用于污染防治。这是目前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许多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环境净化功能,常常会起到其它人工措施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生物净化机制和生物防治污染的措施研究是污染生态学环境对策的重要内容,对确定环境容量和治理、预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崭新的、前景无限光明的领域。[6]

    4.生态系统承受污染物的负荷能力研究

    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污染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理预防污染的主要参考条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负荷能力或环境容量进行研究,以及对为促使人为污染物不超过其负荷能力或容量的相应政策措施进行研究是污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生物机体本身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环境中有毒物质或污染的抵御能力和对策研究是目前一个充满兴趣而又具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7~8]

    三、结 语

    从学科史角度看,污染生态学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据目前本领域研究状况,本文将其研究内容归纳如下:①研究在污染环境中生物受害原因以及与污染物的关系;②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以及在生态系统、生物体内的化学行为、变化规律,即吸收、转化、富集、降解规律和生态效应;③研究生物净化机制和生物防治污染的措施;④研究生态系统承受污染物的负荷能力,以确定生态系统的环境容量,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上述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作者学习污染生态学的体会,同任何一门新学科一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补充和修正。

    参考文献:

    1 Ronald S. Oremland1, John F. Stolz. The Ecology of Arsenic [J]. Science, 2003, 300(5621): 939~944

第7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保护绿色植物措施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气候的变化?农产品的广泛交流以及滥用农药造成的病虫抗药性及杀害天敌等因素?近年来?农业外来有害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越来越重。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广大农民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滥用农药、违禁用药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植保”新理念应运而生。20xx年3月31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植保植检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其中把“绿色植保”定义为?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这一定义的核心就是强调植保措施要与自然界和谐友好。 1 推进绿色植保的重要性 1.1 绿色植保是现代农业安全的有力保障 现代农业安全主要包括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产品农药超标、人畜中毒事件、生态环境污染事件?使绿色植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大米买了不放心?大棚里的反季节蔬菜不敢吃?市场上安全的食品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位从事植保工作几十年的老专家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植保科技创新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出的感叹。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一则顺口溜“素菜有毒素、荤菜有激素、饮料有色素、吃什么没有数”,也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绿色植保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大力倡导生态防治,种植业结构调整、虫源基地生态改造、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激素防治等。尽量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1.2 绿色植保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 生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产物,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是参与国内外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十分重要意义。绿色植保是如何降低农药使用量,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减轻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对作物、环境和人类的污染,从而为生产绿色农产品,营造绿色家园创造有利条件。如以色列、加拿大等国植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植保。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看不到任何化学农药的使用,靠的就是农业防治、遗传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设施保护,如对土传性病害及地下害虫靠的就是深翻伏晒这一农业防治,防效极佳。

1.3 绿色植保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植保的目的就是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空等绿色防控措施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将有害生物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之内,并生产出无公害“绿色产品”。它降低了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成本,降低了农业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效地保障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推进绿色植保的必要性 2.1 化学农药用量居高不下 当前化学农药用量一直居高不下。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农业有害生物呈加重发生趋势。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条件变化?农业有害生物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化学农药是控制病虫草危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化学农药用量一直持续较高。二是病虫抗药性增强。由于化学农药单一、长期使用,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为了达到防效,农民常常加大农药剂量和使用次数。三是生物农药推而不广。目前,虽然研发并推广了不少生物农药?但由于其作用效果慢、杀虫效果稳定性不高、药价较高等原因,其推广面积一直难以提升。四是农民“贪便宜”思想较重。由于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的化学农药售价较高,大部分农民贪图便宜,购买价格较低而杀虫持效期短效果较差的化学农药?这些农药与高效农药相比使用剂量大,且由于防效较差,要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就得增加防治次数和药量。

2.农产品农药残留屡有超标 高毒高残留农药及混配剂残留期长,施用后不易分解,大量积累在林果、蔬菜、农作物和土壤、水分、空气中造成环境危害、极易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近年来,由于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规使用,国内频繁出现农产品农药超标现象?如20xx年据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蔬菜农药残留抽查结果表明,农药检出率达36.7%?农药残留超标率23.3%?还检出了国家明令禁止或限用的农药甲胺磷,对硫磷、毒死蜱、氧化乐果、敌敌畏等,20xx年先后出现了海南毒豇豆、广西毒白菜、青岛毒韭菜事件。禁用农药屡禁不止,农药残留屡有超标的原因有,一是部分农民的环保、安全意识较差?施药时片面追求治虫效果滥用农药。二是农村一些农资销售部门仍在存放或购进这类农药,国家虽然明令禁止,但他们为了牟利?依然继续向农民出售。三是个别厂家利欲熏心?仍然在暗中非法生产高毒高残留农药。 2.3 生态环境污染依然突出 近年来?随着农业、物理、生物等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虽有所缓解,但问题和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环境、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学农药不仅直接污染水、大气等,而且常常在粮食、水果、蔬菜中超量残留,农药包装废弃物农民随手抛弃?随处可见,既直接污染环境外,又带来农村面源污染,许多地方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农药包装袋随风到处飘散。二是大量天敌被杀伤,间接加大化学农药用量。化学农药的持久使用,不计其数的有益生物也在其间被消灭了,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被破坏,常常造成害虫猖獗危害,间接加大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三是病虫害抗药性与用药量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农户发现某一种农药使用效果好,就长期单一使用,不分环境条件和年际的变化,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用加大用药量的办法。造成病虫害抗药性越来越强,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农药剂量越用越大的恶性循环。 3 推进绿色植保的几点建议3.1 强化组织领导,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引导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条件变化,农业有害生物为害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呈逐年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将农业重大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上升为政府行为,纳入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范畴,同时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继续加大对高效植保机械的补贴,加快高效植保机械的普及,要加大资金投入,扶持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的建设?确保做到示范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农村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确保病虫防治信息传递到位率和时效性。

3.2 加强基础研究?集成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绿色植保是一个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各科研院校、植保部门、农药、植保机械生产厂家、企业应加大科研技术力量、资金投入?认真开展农业作物病虫害控制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大力研发与环境相容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及其配套技术?加强高效植保器械的研究试验示范和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要掌握不同作物上各种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开展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集成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应用。 3.3 严格市场监管?规范农药经营销售秩序 针对当前农药市场秩序混乱?违禁农药兜售时有发生的现象?各地农业部门应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密切联系与配合?积极开展农药市场监管、规范农药经营、使用行为。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高毒农药禁用工作。加大高毒禁用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着力做好高毒农药禁用工作的宣传力度、全面查处高毒禁用农药、积极开展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的宣传、推广和使用工作。二要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全面清理过期农药?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确保监管工作着实有力。三要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市场秩序。农药经营企业?户?经营农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加强企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做到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守法经营。 3.4 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农民植保科技素质 为了保障农业的安全生产?有效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健康需求?就需要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使“绿色植保”理念深入人心?使农民朋友尽早掌握“绿色植保” 技术。植保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各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安全的综合防治技术,还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及时学习掌握植保新技术。

同时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向农民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防治意识、科学用药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树立绿色植保理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从而真正做到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升病虫草害的防治水平。 3.5 实行专业防治,提升病虫防治效率效果 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病虫防治难、防治效果差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植保专业化防治通过统一田间查虫、统一药剂配方、统一施药时间、统一技术规程?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提升了防治效率和效果。因此,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健全服务组织制度建设,拓展服务组织服务内容,由粮食作物病虫防治向经济作物拓展,延伸服务组织服务范畴,由单一植保病虫防治向农业综合化服务发展,确保农作物病虫防治做到全面绿色安全。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服务组织的技术优势、装备优势、队伍优势?切实做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绿色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迅速崛起,高楼鳞次栉比,“热岛效应”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带给我们更多的喧嚣、污染与忙碌,我们逐渐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绿色,迷失在灰色的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然而,返朴归真的心理本能,又使我们开始呼唤绿色,渴望得到一块宁静、幽雅、充满自然气息的绿色世界。于是室内绿化装饰应运而生。

目前,宾馆、商务楼及娱乐场所等,在其筹建时即已将绿化装饰作为室内软装潢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考虑,并根据不同的建筑空间和色调,通过精心构思和布置,创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绿色氛围。另外,由于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绿色也开始进入了千家万户,使百姓居家的室内绿化与室外绿化形成了一个绿色的有机整体。

一、室内绿化装饰的必要性

1、有利于生态保健

都市人的一生大约有90%的时间要在室内度过。人们在室内工作生活的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时时困扰着现代都市人。科学研究证明:每人每小时应有30立方米的新鲜空气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而在室内合理种植绿色植物是净化空气的有效方法之一。美国专家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摆放植物的房间中,空气中所含的霉菌和细菌比没有植物的房间要少一半以上,在室内摆放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有关资料介绍,许多植物具有去除有害气体的能力,如吊兰吸收空气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能力最强,其效果甚至超过了空气净化器。在一间10平米的房间中,2盆吊兰可在24小时内将空气中由家电、塑料制品及烟火所散发出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氢等有害气体吸收干净。如果有人在室内吸烟,摆上一盆吊兰,就不会感觉到烟雾太大。

有些植物还可以释放香气,既有调节神经、消除疲劳、使人轻松愉快的作用,又能杀灭细菌、辅助治病。有关实验表明:置身于芬芳、宁静,有花香的环境中,能使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平均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均匀,心脏负担减轻,嗅觉听觉及思想活动可以得到增强。在国外,有医生专门利用花香给病人治病,称为“芳香疗法”。

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出杀菌素,例如,仙人掌类能释放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等,使空气得到净化。又如,文竹、秋海棠等植物分泌的杀菌素,能杀死细菌,减少喉炎、感冒的发生。研究证明:有15种疾病用花香治疗的效果不错,如哮喘、高血压、痢疾、流感、失眠等。

此外,室内植物时时刻刻都在蒸发水分,从而能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和增大湿度。同时,植物还有阻隔和吸收噪声的作用。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植物如景天科,龙舌兰科及仙人掌科植物等,在夜间也能吸进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浓度增加,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2、有利于陶冶情操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美的化身。利用有蓬勃生命力的植物美化与装饰室内空间,是任何其他物品都不能比拟的。多姿多彩的绿色植物具有自然美,变幻的美。植物的形状、高矮、色彩会产生变化,使人犹如在美丽的大自然中。

此外,在人类的社会文化心理中,植物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作用。在各民族的文化中,很多植物都具有其特有的语言。梅花象征高洁,牡丹寓意富贵,文竹枝叶纤柔,温文尔雅,象征永恒。龟背竹叶色深绿,叶形开阔,体现自由、豪迈之气。

可见,不同的植物展现出不同的风情,寓意着不同的涵义,为居室增添了文化气息。既可营造幽静闲雅的气氛,也可装点出引人注目的景观。绿色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化,绿色使我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二、室内绿色植物装饰的功能

在居室绿化装饰中,植物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并有组织空间、调整空间布局、丰富居室空间层次等功能。

1、承接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

在绿化装饰设计中,为了从室外到室内形成自然的过渡,可采用如下手法:在建筑入口设置盆栽,在门廊的顶部或墙面上作悬吊绿化,在门厅内作绿化装饰等。还可以采用借景的办法,通过玻璃窗,使室内、室外的绿化景色互相渗透、融合、联系起来。

2、分隔、充实空间

在一些空间比较大的场所,如现代家居中的客厅,就可以利用植物对空间加以限定和分隔,可使原本功能单一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可采用盆花、花池、绿色屏风、绿色垂帘等方法进行分隔。利用绿色植物分隔空间可以达到像家具、色彩、灯光同样的作用。

3、提示、引导作用

通过绿化布置,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对活动方向起到暗示与指导的作用,是无声的“指示牌”。例如,在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同功能区的过渡处、走廊楼梯的转折处、台阶坡道的起止点,恰当的摆放植物可起到提示的作用。若用盆栽植物或吊盆植物采用线性的布置方式,也可形成“绿色通道”,引导人流走向。

4、处理空间死角

在室内装饰布置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死角不好处理,利用植物装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楼梯下部、墙角、家具的转角或上方、窗台或窗框周围等处,用植物加以装饰,可使这些空间焕然一新。

所以,不论从生态的角度、保健的角度,还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讲,绿色对于我们的生存与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在居家装饰中,可以通过有创意的绿化设计,用各具美态的观赏植物进行室内绿化装饰,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柔化建筑环境,营造出回归大自然的氛围;还可展现户主的个性和住宅特色,创造出优美、温馨的居家绿色环境。

保护绿色植物的标语1、打开蓝天的窗,扣开青山的门,走进环保世界,共享美丽人生。

2、以法保护自然环境,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3、植树造林,美化家园;展现绿色浦东,维护生态环境。

4、植物青青,水也清清。路房园新,家也温馨。

5、爱护大自然,建设美好家园。

6、用心灵播撒绿色的种子,用汗水犁出绿色的家园。

7、绿色,是自然之美,是心灵之声,是人类的依靠。

8、世界因万物而和谐,生命因绿色而美好。

9、保护蓝天碧水,爱护生态家园。

10、让绿色走进家园,使生命远离污染。

11、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12、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13、自然在身边,保护在心中。

14、小草睡觉,请勿打扰。

15、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16、多一份绿色,多一份健康。

17、请保护一草一木。

18、与绿色相约,与环保同行。

19、人生百年环保千秋

20、生命是树,绿色是根。

21、花朵香又美,倩君不要采,留着大家看,美景常存在。

22、有了我--植物,家园才会更美丽。

第8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1有机农业定义

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有三个原则:health(健康),ecology(生态),careandfairness(关爱与公平)。它是一种新农业生产方式,按照规定的有机农业生产准则,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含化学成分的化肥、农药、生长剂、添加物等物质,也不使用转基因产物及其有关生物,农业生产中不破坏自然规律与原生态,同时平衡养殖业和种植业,使农业生产维持续稳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机水稻的种植生产,是指人为制造适合水稻生长的自然生态条件,利用生物之间循环产生的有益物,增强水稻自身同化能力与优良特征遗传能力,从而增强对外界恶劣环境抵抗能力,提高其产量与质量。

2品种选择

有机水稻品种选择十分关键,选择的品种需具有适应性广、耐冷性强、稳产性好、抗病性高和熟期适中的优点,选择好稻种需做去除杂质、病虫害与杂草种子的筛选处理,籽粒饱满、粒型整齐纯度高的稻种发芽率更高[1]。

3种植地选择

有机水稻种植地选择非常重要,这与国家制定的有机水稻标准有直接关系。所以,选择种植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三项标准,其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92三级标准,国家空气环境一级质量标准。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有机水稻种植地土壤需有较高肥力,便于排灌水,其他地块与之有自然隔离屏障,周围不能存在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或污染源[2]。

4播种

有机水稻播种宜选择在晴朗温和,平均气温维持在12.5~13.0℃的天气进行。地面有冻土时需待冻土完全融化后再播种,以免影响出芽率。旱作床面必须过水浸床,使床底土和盘土最大程度浇足浇透,排水晾床后方可进行播种,防止发生营养土落干导致“秃疮”缺苗的情况。水作床面根据床面水分可选择适当过水或不过水,保持床面水分饱和均匀。覆土厚度一般为0.8~1.0cm,覆土完成后,总厚度应为2.5~3.0cm,过厚或过薄都不利于水稻生长。插秧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地土质情况、气候等不同因素,控制在适合范围内。

5稻田管理

水稻生长过程中应对稻田及时管理。首先是温度管理,播种到出苗期间,适当的增加覆盖进行保温处理。出苗初期多通风,保持田间温度,不得超过28.0℃;秧苗1.5~2.5叶期,加大通风量,注意日夜温差带来的冻害,温度维持在20.0~25.0℃,防止高温烧苗或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需昼夜通风,时同对秧苗昼揭夜盖,温度维持在20.0℃,最低气温不得少于7.0℃[3]。育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低温冻害,温度过低进及时加厚覆盖物,如出现高温或大风天气,对其采取相应遮阴通风措施。其次是水分管理,出苗前使稻种保持一定湿度,但不能出现积水,对出现的积水或干裂进行晾床或浇水。根据秧苗发芽不同时期需要及时补水,可早晚浇水或者一次浇足浇透[4]。

6施肥

有机水稻施肥有严格要求,主要包括生物肥和有机肥,通常施用的有饼肥鸡粪等非化学类肥料。插秧前需做好施肥工作,可将发酵的鸡粪均匀撒入田中,尽量避免肥料堆积造成烧苗。对于条件许可的苗床地可结合整地,有机肥与腐熟饼肥作为基肥,旋耕平地,田面高低差异保持在3.0cm以内。播种后再施适量有机肥,提高出苗率与成活率。秧苗的分蘖始盛期、搁田中期、促花期及保花期需进行追肥,16:00以后喷施新宝佳,如果喷施内6h出现降雨,必须重新喷施。有机水稻所施底肥要量足品质优,追肥宜少量多次,同时根据地力、底肥、秧苗不同情况合理追肥,分蘖肥、调节肥和穗粒肥的追施非常重要,追肥不当可影响水稻生育期营养吸收。

第9篇:生物防治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有机水稻;高产高效;技术

有机水稻的基本定义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经化学方法合成的化肥、农药以及各种生长激素,按照生态规律与自然法则,运用各种可长期发展的种植方法种植而成的水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种植有机水稻并不只是单纯的为了生产无公害、无农药残留、无污染曲水稻,更重要的是为现代的农业创造出―条可长期发展的水稻种植方法。总的来说,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的要点在于提高土壤的肥效,推进水稻的种植过程,再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彻底防治,然后取得水稻高产营养的目的。

1 整地

有机水稻种植地选择非常重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项标准,其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92 级标准,国家空气环境一级质量标准。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有机水稻种植地土壤需有较高肥力,便于排灌水,其他地块与之有自然隔离屏障,周围不能存在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或污染源。

2 选优良种

要选择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虫危害)、分蘖力强、偏大穗、富营养、商品性好、优质米,适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优良品种,发芽率存95 %以上,纯、净度99 %以上,不能越区种植,保证霜前5~7 d充分成熟,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充分发挥种子的“种尽其用,地尽其利”的作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3 种子处理

利用温水替代水稻药剂浸种杀菌的方法防治恶苗病。温水处理的要点:①水稻种子必须干燥。。②用15 kg的温水,水温维持在60 ℃。③稻种4 kg,放入60 ℃温水中浸种10~15 min。④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立刻用15 kg的冷水浸泡,使其恢复到常温状态。然后用1∶1.13的盐水进行选种。

4 播种

播种宜选择在晴朗温和,平均气温维持在12.5 ℃~13.0 ℃的天气进行。地面有冻土时需待冻土完全融化后再播种,以免影响出芽率。旱作床面必须过水浸床,使床底土和盘土最大程度浇足浇透,排水晾床后方可进行播种,防止发生营养土落干导致“秃疮”缺苗的情况。水作床面根据床面水分可选择适当过水或不过水,保持床面水分饱和均匀。覆土厚度一般为0.8~1.0 cm,覆土完成后,总厚度应为2.5~3.0 cm,过厚或过薄都不利于水稻生长。插秧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地土质情况、气候等不同因素,控制在适合范围内。

5 合理密植

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保证个体发育良好,群体数量发展适当,使单位面积上实现最好的产量结构,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得到统一和协调,从而夺取高产。密度的确定,应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移栽早迟、海拔高低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一般中下等肥力田,常规育秧的每亩移栽大田4~4.5万丛,塑盘旱育秧的每亩2.5~3万丛;上等肥力田,常规育秧的3~4万丛,塑盘旱育的1.8~2.5万丛。薄膜育秧的采用双行条栽,塑盘旱育秧的提倡单行摆秧。

6 施肥

有机水稻应以施用农家肥为主,提倡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农家肥要翻耙前施用,做到全层施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 kg,化肥施用量以每亩500 k量计,每亩施氮(N)量8 kg左右。其中基肥用量掌握在50 %~60 %

即4.8 kg;P2O5用量4~5 kg,K2O用量5~6 kg;锌肥等微量元素用量0.5~1.0 kg,生物有机肥50~80 kg,连同磷钾肥全部基施。低洼盐碱地适当增施磷钾,适量施用锌肥和微肥。结合水耙水整全层施入。实行平稳施肥,以基肥为主,基、穗、粒和调节肥相结合。

7 病虫害防除技术

水稻以纯有机栽培,一定会发生病虫害,如何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则有赖精湛的栽培管理技术,通常采用杀虫灯、稻田养鱼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水稻最常发生的病虫害有稻纵卷叶虫、二化螟虫、稻热病、胡麻叶枯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苏力菌对二化螟虫未进入叶鞘或茎内之前及对稻纵卷叶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如果二化螟虫已进入叶鞘或茎内,则无防治效果,所以应密切注意二化螟虫发生时期,进行连续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