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

第1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1.1实现计算机管理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并且这种模式下的管理实现了全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中的各项技术得以充分利用。

1.2具有新型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

数字信息时代必然有很多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当然,在图书馆管理中同样应用了数字化的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可以利用移动光盘、超媒体、超文本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还可以构建出分布式的文本信息库以及文本检索系统。

1.3具有方便的联网查询功能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通信手段实现查询和检索,比如,可以应用互联网将图书馆和网络中的信息中心进行连接,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的信息数据库和查询功能。

1.4构建出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模式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管理能够构建出一个用户体验中心,在网络上用户就可以查阅到喜欢的书籍或者是文献,用户不用为了一本书或者是资料到图书馆中去查阅,只要用户家中有网络,就会大大节省检索的时间;但是如果用户在检索文件过程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互联网中的管理人员能够为其提供信息导航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图书馆在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信息的共享效果得到了大大增强。

2数字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创新的重点

如见,图书馆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在飞速发展下的数字信息时代下,图书馆要努力适应时代变化,做好与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的创新。

2.1构建信息导航系统

图书馆构建出的以文件搜寻为目标的网络信息导航服务系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从网络上获取需要的网站以及网站信息,在获取完网站信息以后,工作人员再按照图书的种类进行筛选,最后可利用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

2.2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帮助读者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因为图书馆会在特定的时期推出电子信息资源专辑,而专辑的选择是建立在社会热点话题基础上的,比较重视题目选取的范围及资源。图书馆还要在数字信息基础上实施数字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在传统参考咨询基础上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3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手段

3.1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任何一项事物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创新,图书馆管理也同样如此,要想使图书馆管理顺应时展的步伐,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要将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列入重点,并引进竞争机制和制度任用优秀的管理人员,从而改变人力流失这一现状。更能体现出公平、公正。还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人员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多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管理人员能够增强合作意识,共同为构建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而努力。

3.2构建出特色数据库,做好用户培训

如今,社会已经步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各项生产以及建设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图书馆作为一项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公众个人文化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新时代下,图书馆一定要体现出时代以及社会需求,使自身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图书馆可以依靠网络平台构建出具有特色的数据库,数据库中能够实现文献的检索以及在线阅读,将所有图书资源都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在信息资源获取、利用以及信息资源管理方面都有深刻影响。

3.3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最为明显的标准就是其能够实现信息的共建和共享,可以应用多种手段做好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将有利的条件逐渐融入到图书馆中,将人员、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实现最优的图书馆管理。

4结语

第2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背景;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必要性;方式

1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科学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原理还是方法都以技术的形式实现了全方位的功能化与实用化。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以现代通信和电子计算机两大手段为媒介,通过对文字、图像、声音、数值等信息进行数据获取、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变换和数据显示来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该技术具有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这众多的特征使其得到迅速的普及,促成了信息时代背景这个大背景。信息时代背景的重要特征就是网络技术与网络应用的全面普及,这点在高校教育中也不例外。许多高校的许多学科已经开始试验网络教学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多媒体化的特征更强,互动性和交流性也体现得更明显,因此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转变。具体来说,网络教学取消了学生上课时的地域限制,只要拥有可以连上网络的设备,学习可以在任何地点上课。另一方面,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被动搭配,透过网络,学生能自主选择授课教师,并更自由地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这种双向选择权具有很强的互动效果,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更优秀的双向评价平台,透过网络和计算机的辅助,教师能够当堂迅速完成对作业或考卷的批改与回馈,这样就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第一时间加以改进。

2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①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③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④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而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3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1)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实时性和先进性等优势。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更新和引入新内容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本身有为了高效化、高质化而使课堂内容较为紧凑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新内容也很难添加到课堂里去。教师有时为了添加一个新内容要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调整,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而应用网络教学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都放宽了,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即时添加各种计算机技术的最新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优点,教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有必要建立长期、完善的课程更新体系,以便于随时更新和充实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内容。以信息安全课程为例,该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型信息风险与相应的安全技术出现,学生在学习时对新旧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满足教学要求。但传统计算机教学过慢的更新速度令这种教学要求很难得到实现。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后,该学科的新技术可以有条理地按学期进行更新,并且旧有教学内容也会有序地排列保留,令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交流平台,并且是高质量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教学。因此,二者结合后产生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令这个新的交流平台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高质量完全传输。在这点上,计算机学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先天优势,提高信息的表达效率和传输效率。以C语言编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例,程序的执行演示一直是该教学的一大难点。由教师直接演示的话,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直观印象,教学效果不佳;由学生自己执行操作的话,教师又分身乏术,难以确保所有学生所编程序都能正确执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多模块连线教学解决,教师利用局域网对全体学生的编程过程进行指导与确认,既能令学生获得自行操作的体验,又能及时指出个别学生的错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思妤.计算机网络课程启发式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

[2]黄信聪.以问题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创新探究[J].广东教学,2015(7).

第3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组织沟通; 有效沟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49

[中图分类号] C9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81- 02

1 概 述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和共享流平台,导致沟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引起沟通从内容到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1.1 信息时代沟通的典型特征

信息传播媒体主要是个人电脑、丰富的联机数据库和可视化交互设备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凭借这些先进的传播媒体,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远距离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数据实时处理。便捷、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是信息时代的主要表现,显示出一系列全新的特征[1]:

(1) 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为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充分共享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人们只要打开网络,就可以获得和行政信息, 可以摆脱封闭的传统媒体的束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是网络环境下沟通的最本质特征。

(2) 沟通媒介更多,互动性更强: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微薄、微信、QQ等媒介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流通,以互联网为媒体的沟通突破了传统媒体沟通的单向性模式,实现双向的互动式沟通。

(3) 信息量巨大:因特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与之俱来的“副作用”是:信息的爆炸增长使人无所适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而准确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变得非常困难。

(4) 语言和文化差异: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同时同一组织中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人员的沟通日益频繁,沟通的难度也在显著增加。

1.2 拟研究的问题

针对信息时代沟通的特征,研究沟通的新变化,并提出提高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中心课题。

2 信息时代组织沟通的新变化、新问题

2.1 新的沟通陷阱

信息技术给编码、沟通渠道、解码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但也形成了更多的沟通陷阱。编码时未能将全部必须信息进行编码,如信息发送者的姿态、示范、停顿、语气等;传输阶段时渠道增多,导致接收者就同一事件接受到不同渠道的多种“声音”,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去辨别,甚至无从辨别;信息量的爆炸增长给接收者解码信息构成了新的障碍。

2.2 全球化环境下文化和语言差异

全球化导致不同国家人们的商业交往更加频繁,如果沟通发生在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沟通故障就会经常发生。跨文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主要是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所产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焦虑与适应、理解与误读、塑形与抵抗等,这些问题关涉到日常生活层面跨文化沟通的智慧与技巧[2]。

2.3 电子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渠道

管理者不仅用计算机收集、分发定量的数据,而且通过电子邮件和他人“谈话”。在决策时可以共享文件、交流观点和共同合作。可以远程召开电话会议、视频会议。

电子沟通的优点有:更多的信息共享;更快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效率;更少的旅行、复印和说话时间,且成本低廉。它的缺点是难以解决那些需要面对面交流的复杂问题;不能采集沟通人员思考或发出的微妙的、非语言的线索。

2.4 虚拟办公室

很多小企业家在互联网上做生意;与此同时,许多大公司也在大量削减办公空间,并向员工提供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通讯软件、语言信箱和其他沟通渠道,以便他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工作。基于管理应该侧重于人们做什么而不是在哪里做这样一个哲学,虚拟办公室成为信息时代的流行。

短期来看虚拟办公室效益显著,更少的办公支出、更有弹性的工作安排。但长远来看,组织可能面临失去太多“人文关怀”因为缺少只有两个人真正在一起时才会发生的真诚接触;一些人不分昼夜地工作,深更半夜发传真、电子邮件和声音邮件,而别人又不得不接收;直接监督和指导的缺失难以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

2.5 信息过载与有效信息不足

电子媒介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手段,很难想象没有它们工作会变成什么样子;但人们也被迅猛增加的信息量所压倒,与此同时,人们开展工作却出现有效信息不足的情况。面对信息过载,关键是如何把重要的信息从大量的常规信息中挑选出来,明确你的目标,把时间优先安排在关乎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3 提高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信息时代沟通的特征、新的变化及出现的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高组织沟通的有效性。

3.1 管理、监督信息流通

(1) 建立专门管理沟通的岗位或部门。对沟通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对信息沟通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提出进一步改进沟通效果的对策建议等。通过设立专门的岗位或部门来管理沟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沟通不到位、缺位和沟通事务落不到实处的不良现象[3]。

(2) 坚决推行信息标准化制度。在组织内外推行信息标准化,以规定的独特格式编码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这样可以减少在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出现的主观性偏差,也可以降低组织成员在查阅信息时的机会成本,相关组织也易于从信息中辨认和识别。

(3) 建立信息沟通的快速反馈机制。通过快速反馈机制,实现双向沟通,能使整个沟通过程成为一个闭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间传递,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反馈不及时而给信息沟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信息接受者不但能确认信息被正确理解、接受,还能促进更多的相互沟通。

3.2 按信息重要性、沟通难度将沟通的信息分级管理

信息分级,就是按重要性、沟通难度对信息分等级、分类别地进行过滤的方法,它预先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准对要沟通的信息进行分级,为选择沟通渠道和沟通过程提供依据。分级一般由发送者根据分级标准自我分级,特殊情况下由第三方来分级。

信息分级是解决沟通问题的优选方法,对过滤无关信息、净化沟通环境将产生较大影响,并可以降低沟通管理成本,简化沟通流程。

3.3 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

(1) 媒介传递信息的数量称为媒介丰富度,媒介传递给接收者的信息和线索越多,它就越“丰富”。最丰富的媒体更人性化而不是技术化,提供更快的反馈,允许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并传递不同类型的线索。面对面沟通就是最丰富的媒体,电话的媒介丰富度低于面对面沟通,电子邮件次之,备忘录最差。

(2) 根据沟通的信息分级情况合理选择沟通渠道。一般来说,应通过丰富度高的媒介发送难以理解和非日常的信息,通过备忘录这样低丰富度的媒介发送简单和日常的信息。通过多种媒介发送那些你认为重要而且希望人们注意和理解的信息,还应考虑组织中接收者所偏好的媒介、沟通风格和成本等因素。

3.4 提高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的沟通技巧[4]

(1) 把握管理沟通“七要素”:把握目标、分析信息源、组织信息、了解服务听众、分析沟通背景(环境)、优选媒介(渠道)、重视反馈。

(2) 打牢管理沟通的基础:① “善听”,为了使倾听有效,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倾听障碍。② “能说”,提升面谈水平,要制订面谈计划、确立面谈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谈结构和环境,以增进关系。③ “巧读”,信息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渐繁多的信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细读我们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读。略读则跳过某些阅读者完全了解的段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要主动阅读,越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④ “擅写”,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纸张、传真、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系统的不同作用。二要按受众导向的文字组织原则进行并根据受众特点来组织文字信息。三要提升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技能。把握笔头沟通的语言逻辑的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善于运用演绎、归纳等推理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要重视笔头沟通的写作全过程,包括收集材料、组织观点、提供材料、起草文稿和修改文稿。五要把握写作特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并使读者乐在其中;明确写作目的,按不同受众选好风格、渠道偏好及不同的沟通方式;把握好写作的换位思考。

(3) 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为了优化管理沟通,发展管理沟通的换位思考,有效引进中医的望、闻、问、切,善于从医生对病人的探询、沟通诊断的角度以对受众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深入地、全面地通过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管理沟通更臻完善,是十分有益的。

3.5 建立扁平化组织

沟通所经过的管理层次越少,信息的丢失和失真就越少;扁平化组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过滤导致失真的问题较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增加了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使得减少管理层次更容易实现。

3.6 管理非正式沟通

组织内的沟通按正式程度来划分,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官方的、组织规定的信息传递过程;非正式沟通是非官方的,如闲谈、抱怨等。基于非正式交流的社会性网络称为“交际藤”;它一方面帮助员工理解组织,使未经正式系统说明清楚的信息得以准确传递;另一方面它也会造成毫无关系的流言、错误的谣言漫延而损害组织利益。管理“交际藤”可有已下3个方法。

(1) 事先防范“谣言”:就重要而又未作说明的事情进行解释;通过提供事实来消除不确定性;建立公开的沟通渠道和长期的信任关系。

(2) 事中调查:发现一个可能失控或对组织有害的传闻,去找相关的主要人物来弄清事实,并询问看法。

(3) 事后处理:一旦谣言产生就要对其进行“中和”。具有来讲,谣言很荒谬就不予理睬;公开评论、并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有事实依据就否定谣言;保证与该问题相关沟通的一致性;寻找一个具有合适位置和相关知识的发言人。

3.7 构建无边界组织

边界,不是物理上的就是心理上的,存在于不同的组织层次、部门以及组织与外界利益相关者之间。理想的无边界组织就是没有信息传递障碍的组织,它能使观点、信息、决策和行动转向最需要的地方。

构建无边界组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营造超越边界的对话机制,将人们之间的障碍弱化为可以穿透的薄膜。来自不同部门的人需要学会“如何交谈”、“如何走动”,在整个过程中“对话”至关重要。

4 总 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但也给组织沟通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先分析了信息时代组织沟通的典型特征,接着研究了信息时代组织沟通的新变化、新问题,最后在前两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并对信息过载、虚拟办公室、“交际藤”、无边界组织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主要参考文献

[1] 覃宪儒. 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行政沟通[J]. 广西社会科学,2005(7).

[2] 佘文斌. 交流的无奈:跨文化网络传播的现实困境[J]. 国际新闻界加,2009(10).

第4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一、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与社会功能

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指反映图书馆本质与特征的功能,是所有图书馆所共有的功能。学界对于图书馆基本功能的描述有很多,虽然说法不一,但综合来看,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保存功能与利用功能。保存功能即图、整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保存,而利用功能则是指在保存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使用。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是其基本功能的社会表现形式,是图书馆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以其基本功能为基础,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扩展和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图书馆的社会表现形态会有所变化,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会根据其性质、任务、服务对象、收藏范围以及地域文化等情况的差异而各有侧重,进而形成不同的主导功能。

二、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关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国际图联指出其主要包括: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探讨,综合来说,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信息服务以及营造公共文化空间。

从本质上来说,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其基本功能的具体社会表现。在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并不能脱离其基本功能而产生新的特质,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在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侧重发生了变化,其主导功能的变化使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新考验与挑战。

三、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信息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深刻的改变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形式。在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如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信息服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轻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也可方便快捷的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不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一些网络平台或是机构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如百度、谷歌所具有的提供信息服务的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图书馆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得到几乎所有所需要的信息;而对于社会教育功能,百度文库、豆丁、豆瓣等同样功能强大,而且百度贴吧、豆瓣等所具有的学习、互助、交流等功能,已经远超图书馆。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功用在一定程度上被不断的弱化。即便是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的受到冲击。电子化、数字化文献资源的保存已经不单单是图书馆所独有的领域。

当然,挑战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信息时代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同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到目前为止,还没其它任何一家机构如图书馆一般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职能,其它一些机构即便有着类似的功能但囿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持续性与全面性、专业性难以与图书馆相提并论。由于保存与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拥有巨大的保存优势的前提下,在信息时代,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优势也自然是十分明显的,所需要做的,只是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拓展服务功能与领域而已。

四、信息时代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前文已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信息服务以及营造公共文化空间四个方面,那么在信息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如何有效发挥其社会功能呢?

(一)基层公共图书馆保存文化遗产要注重地方特色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最基础功能,但并不是说基层公共图书馆也要致力于保存全部的文化遗产,这是不现实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保存全部的人类文化遗产。因此,对于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来说,加强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存,才是其发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作用的重点与关键。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保存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对文献的利用上,信息的共享与利用才是保存的核心要素。一个图书馆,只有在保存功能上体现出独有的特性,才能在共享与利用上体现其独特的价值。注重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存才能有效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最基础功能。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有效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与信息服务功能

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内容保存优势,是其发挥社会教育与信息服务的功能的关键。但在信息时代,要将这些优势真正转化为在功能与服务方面的优势,则必须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建设,即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此外,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与加工,是增强其社会教育与信息服务功能重要内容。

第5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美国人巴菲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投资精英,在近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创造了一个从200元起家最后成为世纪首富之一的神话,让亿万投资人无不心向往之,连续40年平均每年以26%复利增长的业绩战胜了证券市场所有投机者。巴菲特40年来执著于自己的投资理念,不急不躁,日积月累,理性而幽默,刻苦而认真,让理性与智慧发出耀眼的光芒。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包括:

1.必须投资于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即企业每年为股东赚的钱应大于要股东投入的钱,这是投资所必须首先考虑的本质因素。很多我们熟知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的企业,比如钢铁厂,纺织厂等,都可能每年为股东创造的利润不过1元,而更新设备厂房的投入却以10元计,股东要从此类投资中长期获利是很困难的。真正具有股东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是那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而又能为股东带来丰厚利润的企业,比如媒体(电视台、报纸)、金融(银行与保险公司),周期性消费品等,它们不是依靠固定资产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依靠特许权或商誉等不需要折旧且可能增值的无形资产为股东带来超额利润。

2.必须投资那些通过建立壁垒而具有独占利润来源的收费桥梁公司。巴菲特认为企业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基本的保证是企业的经营壁垒,即企业是否具有对利润的独占性特点,能否通过修建"护城河"把别的竞争者和投资人排斥在本公司产品线之外。经营壁垒的方式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先天壁垒,即依靠专利、技术、资源和政府保护把别人排斥在圈外,例如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依靠政府对金融牌照特许权的保护而获得独占性的利润来源;二是后天壁垒,即产品本身并不具有排他性,但由于其在行业中居于领导地位而具有排他性,他们通过寻求垄断或成为行业标准而具有利润独占性特点,比如可口可乐就是因为占有市场份额之大甚至成为碳酸饮料代名词,而微软更是不遗余力地寻求成为业界标准,所以好的公司和投资是把产品企业转变为独占性的"收费桥梁公司",这样投资的安全性可以极大地提高。

收费桥梁公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通过建立标准形成壁垒的收费桥梁公司,又可称之为麦当劳商法,只要分店与总店标准不变形,则收费规模可以无限放大。二类是品牌收费桥梁公司,又可称之为可口可乐商法,它的特点是用无形资产去收费,比如耐克、万宝路都是利用品牌去收费。三是管理收费桥梁,即通过联结厂家与商家的通道收费,媒介(电视台、报刊),展销会,交易市场都是此类。

3.投资企业必须学会从量上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找到那些每年都能够平均地带来超过国债收益率的股东收益报酬率的企业。

巴菲特的现金流、净现值、完全边际等观念为我们在20世纪投资获胜搭建了一条理性与安全的桥梁。巴菲特告诉所有投资人,只要你有足够的理性和耐心,你就会成功。他保守、稳健、遵循古老的价值反映论原理,相信企业的价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相信企业的前景是可以预测的,一切是那么精确而理性。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在成熟的工业化时代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无往而不胜,因为他的投资理念符合了工业时代的整齐划一、标准统一的特点。

但是,在人类面向21世纪的时候,我们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却不能不受到信息时代观念和方法的冲击。面对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却完全行不通,Yahoo,Amazon,eBay,Ao1等高达几百倍市盈率公司的广泛存在,以及那些就像在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世界性技术企业向巴菲特观念提出了全面挑战。

信息时代,巴菲特不管用了?

信息时代生产的是和工业时代物质产品完全不同的精神产品---信息,信息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没有形状,没有重量的知识。它的特点是跳跃、不拘形式、大批量地以流动方式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的虚拟空间之中。工业时代的特点和规律是客观、精确、整齐、流水线作业、按部就班,人们被告之只要遵守规则和纪律就可以获胜。而信息时代是标准待确立的时代,当爱因斯坦提出物质的重量在高速运动下会发生变化的相对论后,动摇了我们对物质的确定性观念,再加上微观世界量子理论的发现,使人们明白了微观世界的测不准、跳跃性、无序性及非连续性特点。我们这个社会在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型中,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信息化时代所具有的突发性、测不准、跳跃性和非连续性特点,许多我们过去以为是规律和必然的东西都发生逆转---几十年都高速成长的东亚经济奇迹不是突然就危机四伏了吗?从来是咄咄逼人号称要买下美国的日本不是突然间就发现自己需要搞活经济了吗?许多号称绩优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不是仿佛一夜之间就亏损了吗?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过去不能证明现在,现在不能表明将来,事物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不连续、非线性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跳跃和逆转的特征,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主要表现为量子运动的信息时代。

工业时代的财富积累是依靠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的日积月累,所以大部分企业在比控制成本及提高管理效益,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章可循的过程,一个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成长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而信息时代的企业却普遍呈现出突发性跳跃性的特点,财富的积累几乎可以在一天内完成,而10倍速的企业层出不穷,Yahoo、Amazon、eBay、Ao1等传奇不断涌现,使我们很难用传统的投资理论和市盈率标准评估它们。对信息产品类企业应关注其成长性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应关注其是否具有产生跳跃性变化的能力。

Amazon是一个每年亏损数百万美元并且至少在2001年前无望赢利的公司,但其资本市场价值却高达100亿美元以上,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Amazon是最著名和最大的网上电子商务品牌,该品牌与Yahoo一样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可以延伸其它商品的销售,从而人们可以合理地预期该网址的潜在市场价值是无限的。因为电子商务的市场实在太广阔并且发展速度惊人,根据Forcestre调查公司数据,1998年人们花费78亿美元用于网上购物,预计2003年这一数字就可猛增到1080亿美元。这种趋势给投资者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信息时资新理念

1.注意该公司提供的是物质产品还是信息产品,这是区别工业时代企业与信息时代企业的首要标准。只有精神、文化、艺术、信息类的弱物质产品才具有发生量子跳跃的能力。Amazon提供的并不是书这种物质产品,而是关于书的信息及客户的反馈信息,该公司收有310万个书目(这比地球上任何一家书店都大15倍以上);Yahoo提供的并不是网址这种产品,而是关于网址的信息。这是信息时代企业与工业时代企业的本质区别。

我们甚至要将信息服务企业和信息处理设备企业区分开来,生产电脑、电视等信息终端、修建网络设备等产品企业本身并不是纯粹的信息企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要遵循工业时代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生产方式,只有软件、网址、文化艺术产品及媒体才可能完全体现信息时代的量子运动规律,出现跳跃、突变式的发展现象。可能是观念的转变,也可能是一种概念的提出,就可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征服亿万观众的心。在信息时代,Yahoo不过是提出了一个最快捷方便的网址目录概念,Amazon不过是提出了网上电子商务概念,Dell不过是提出了电脑直销概念,微软更是概念不断,一会儿PC,一会儿即时即插即用,一会儿又是数字化神经。总之,信息时代的经济实质是概念经济,谁的概念最动听,最能得到公众最大程度的认同,谁就有最大范围的用户和注意力,谁就能在掌握未来的竞争中获胜。

2.该公司是否建立了一个可以发生量子跳跃的开放式信息平台,是否形成了足以产生量子运动的信息场,这是衡量信息时代的企业能否产生量子运动的前提。Dell和Amazon之所以能够成为信息时代的先驱,在于他们不仅提供的是关于电脑或书的信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收集客户偏好的即时反馈信息,可以据此推测客户还想买什么,并为他们提供电脑配置和书目的最新信息,从而使他们的公司成为关于某种商品的交互流动的开放式信息平台。这种双向互动式的特点导致了某种商品的信息场和虚拟空间,从而可以迅速地跳跃成为该种商品的最大经销商。开放、交互式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因为他们是开放的,所以他们是跳跃的和前景无限的。

3.该公司是否具有极大的商誉和无形资产、是否建立了信息时代的知名品牌和客户忠诚度,这是衡量信息企业生命力的标准。信息时代的投资原则并未完全抛弃巴菲特,只不过是更高层次上的螺旋式回归。巴菲特所考虑的商誉是指向过去的,即是否能够在会计上带来超过社会平均回报的价值。而信息时代的品牌则指向未来,是一条正在修着的通向未来的收费桥梁,它的价值从会计上尚无法核算,只能从它吸引的注意力和关注人数上进行预期,也许下个世纪的经济形态真的会是一种注意力经济,资本不再重要,现金不再重要,来绩也不再重要,财富不过是一组组的数据,企业生产变成一种虚拟空间。未来的收费桥梁是建立在谁拥有最大限度的关注度基础之上的,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注意力和关注人数,人们甚至来不及收费就把所有的收入投入到桥梁的建设中了。这里有一个收费和架桥的悖论,你一收费可能桥就建不起来,所以信息类企业现在大都忙于架桥,即通过最大程度地拓展市场以吸引注意力。只有当客户的注视和认同成为标准时才标志着收费桥梁的建立。大多数信息企业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来不及收费甚至到了免费奉送的地步,因为谁都知道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注意力可能很快就会丧失收费的权利,所以大多数信息类企业现在还很难赚钱,只能以人们对这种信息是否满意和是否忠诚作为评估价值的标准。

信息时代的投资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

①轻市盈率,重成长率:市盈率(股价与每股收益之比)观念对于全新的信息时代企业并无价值评估意义,人们不能局限于市盈率观念评估投资的安全与风险,一个10倍成长的信息企业即便给出1000倍的市盈率也不足为怪。因为信息本身运动速度就是惊人的,信息高速公路之上,信息是以光速传递,信息的增长是以"爆炸"形态出现的,这必然导致信息企业跳跃式发展和高速扩张。企业的爆发力和表现出来的成长性是信息企业不同于工业时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工业时代的市盈率标准。

②轻历史,重未来:对于信息产业类企业来说,过去的经营历史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信息类企业的发展并不依靠积累和接力,它的发展是跳跃的和非连续性的,过去的成功不能证明现在,现在的成功不能保障将来,投资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发展的未来上,它的未来创意很重要。

③轻计划,重发展:由于未来不可捉摸,所谓企业的计划完全不可相信,那种预测企业明年业绩到几分几厘的做法,完全是形而上学的做法。由于信息时代的普遍测不准原理,我们应该放弃预测,而将注意力倾注于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上。

④轻固定资产,重人力资本:由于信息企业生产的是信息类知识产品,企业的资产规模等物质条件在信息的发展中并不起决定作用,固定资产在信息企业中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成为增加折旧成本的负担,我们应更加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源投入状况及发展潜能。

⑤轻生产环节,重市场影响力:信息产品几乎可以无成本地复制,信息企业的生产环节变得无足轻重,我们应更多地关心企业的销售环节和市场领导力。信息企业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它提供的信息能否为消费者认同接受和发生共振?是否具有收费能力和市场号召力?这些才是关系到信息企业生存状态的根本问题。

第6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管理和传播的载体机构,对高校教学与科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情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进入21 世纪,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日趋信息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把信息看作是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投入,为此,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如今,信息社会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驱动,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以及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加速进步,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索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的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我们有必要在这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1.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1.1文化特征。高校图书馆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人类文明和信息知识的载体,更是体现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图书馆文化是集人类之大成者,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结晶,也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

1.2学科特征。高校图书馆建设始终是围绕高校学科建设服务的,也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需要。学科研究和学科发展始终是高校提升质量和迅速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需要,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和文献工作流程,组织存储和编辑文献科技信息,使文献获取、检索、传递信息化,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学科化,优化文献服务职能。在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需按照学科专业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编辑,整理成信息化的文献信息图书馆,开发学科专业数据库,建立学科种类系统化学科数据库体系。优先建设学科专业相关文献和重点建设学科文献数据库,通过学科专业文献数据库建设,促进各个学科教学科研快速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库资源,提高图书使用效率。

1.3教育特征。高校图书馆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教育功能。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知识传授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需要适应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科研需求,以及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1.4信息特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体系日趋庞大,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人的一生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加以获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各自学习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方向和学习导向,从而不断丰富发展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因此,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寻找知识方向,捕捉和有效利用原来的文化信息,是高校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知识的信息化管理是有效提高图书馆功能的重要手段。

2. 建立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2.1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2.2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 实行图书馆员轮岗制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大学的图书馆流通部门的馆员每天通过在书库内的工作,认真的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统计各类图书的借阅量,定期制作报表,提供给采购等部门作为调整购书策略的依据。

2.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通道读者和管理员应该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对读者来说这比站在馆员的办公桌前拘谨的陈述要人性得多, 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服务工作也更好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3.管理模式观念改革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收藏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主要围绕纸张文献的借阅服务,图书管理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法简单。并且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要目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重点是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存在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这种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因此,需要革新落后的管理模式观念,并依据信息化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图书管理模式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3.1突破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是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文献资料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文献检索与阅读过程中,通过筛选甄别,科学思考,挖掘信息资源,寻找教学科研的新思路,从而在反反复复的科学思考、论证、演算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也离不开文献信息资源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为师生提供需要的文献资料,帮助师生科学有效的查阅文献,是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图书馆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向师生推广介绍文献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帮助师生掌握文献检索系统方法,提高文献检索效率,加强文献检索和使用的服务工作,真正突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

3.2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信息时代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利用,社会对图书馆文献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需要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的变革到图书管理制度变革,需要全新地思考应对信息环境下图书文献管理的新模式。文献信息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管理员需要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与知识技能,提高知识与能力素质,需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功能。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思想。使文献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之间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融合,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系统模式创新,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4.增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4.1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4.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4.3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 倍到10 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第7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市场营销创新

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也使企业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扩大了企业的业务信息空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及电子商务模式的构建,企业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都受到巨大挑战,给企业营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创新面临的形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无限制地扩大了企业的业务信息空间,使业务活动和业务信息得以分离。在订单的驱动下,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得以解决,并提供了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变革活动。目前,国内外企业都加紧了信息化建设。从国内、国外成功的案例,如微软、Intel、通用电气、海尔、华为等可看出,谁把握好利用好了信息技术,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就提高。企业信息化通过对企业经济和营销管理活动的影响,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因此在信息时代,企业在全新的网络市场上都处于同一起点,每个竞争者都有同等的机会,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在营销理念、营销制度、营销策略、营销手段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

二、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

信息时代具有鲜明的信息环境特征:一是信息的获取更加快速便捷。通过不断的信息积累与信息收集,然后把信息用在销售面上;二是信息由简单的广播式大面积散播到可以方便地实现定点渠道的传播上,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都很便利;三是信息反馈更及时,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及时改变营销手段。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营销机制、营销方法上不断变革与创新,才能提高市场营销水平。

1.企业营销理念创新是前提

在信息时代,消费者掌握选择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以低廉的费用,与网络空间中任何一个企业进行双向、全面的信息沟通。由于信息交流、交通运输的快捷便利,必须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要在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顾客的需求,更加重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正是由于需要重视顾客,所以在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每个环节,在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都要考虑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在满足顾客需求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价值。

中国网络通信公司的CRM系统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多渠道电子商务应用软件供货商SiebelSys-terns.Inc的产品SiebelSystems。中国网络通信公司采用了这个系统以后,客户服务成效卓著。在第一次通话时就可以处理85%的一般查询;在24小时内完成98%的客户要求;减少32%的平均来电处理时间及减少20%以上的员工流失率,同时增加30%的整体员工生产力。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信息化软件都只是企业资源规划的工具,是为了给企业的领导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管理企业的平台,软件是没有思想的,所以真正的信息化实现还要依靠那些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的管理者,用企业家们的智慧和高科技技术的结合来完成信息化时代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

2.企业营销制度创新是保障

制度创新一般指组织创新,它是企业有效运用人、财、物等资源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

首先,企业经营的重点,已不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获取资金和成本上的优势,而是以更小的经营单元来适应市场微型化趋势,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其次,从管理层面看,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精简管理层,扩大被管理的范围。最后,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企业的普及,以及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等这些信息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方式都受到很大影响。

例如,在青啤股份决策层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青岛啤酒将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集团内部市场网络、管理、品牌、销售等方面的融合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强有力地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工作方针,经过两期的实施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不仅统一了22041种物料的编码、品名、计量单位、基本属性及分类,而且通过以上集成数据的规范整理形成公司整体的编码规则,加强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将来的滚动实施做好准备。另外还规范优化了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全面梳理了6大类100多个流程,通过软件平台固化,划分责、权、利;流程设计以客户为中心,剔除非增值环节,向“服务导向型”发展,按新流程的要求取消、修改了8种关键业务单据。

3.企业营销策略创新是核心

(1)产品创新。传统上认为,产品创新就是开发新产品,向市场提供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研制的全新产品,最终将产品通过广泛的销售渠道推向各个细分市场。实际上这只是产品创新的一个方面。在信息时代,消费者在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要求供应商提供个性化的商品,要求企业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生产产品。由于网络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而且可能发出信息,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充分的双向信息交流,未来产品开发必须针对特定目标和市场顾客的需要,更加“亲切地”贴近顾客,甚至做到一对一的“量身定做”。

(2)价格创新。在前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广泛存在于传统商品市场中,消费者对价格的无知,一直是商家获得利润的重要来源。但在信息时代,市场却是开放的和透明的,消费者在价格的透明度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透明价格更多地在网上进行,基本解决了传统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间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由企业提供价格解释系统,这样就使得买卖双方心明眼亮,使消费者买得明白,买的放心,从而建立信誉,扩大产品销量。

(3)渠道创新。渠道创新在未来企业营销管理中日趋重要,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会对传统渠道提出严峻的挑战。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DoortoDoor”的交换,市场可以建立在网上,广告可以放在网上,甚至资金结算也可以网上兑现,使得产销距离大大缩短。这种网络化的流通方式,导致了传统渠道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即从过去占领市场空间为主,转化为现在的以占领市场时间为主。在信息时代,营销渠道的创新必须与渠道的控制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4)促销创新。在未来的市场中,没有创意的促销活动将越来越失去吸引力。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和促销活动费用不断增长的现实,那些消极的、乏味的频繁促销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注意促销的组织方式和媒体的选择。如利用地方性媒体,加强焦点环境的促销活动,利用直接邮寄宣传及有线电视网络等。除此以外,人们更加重视互动式的交流效果,特别是希望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

4.企业营销手段创新是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宽带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推广,电子商务已逐渐成为人们一种购物消费的习惯,而对于信息时代的企业来说,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营销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网络广告、网络公共关系兴起,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动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新闻、栏目赞助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电子公告牌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网络营销具备如此众多的优点,它一出现便对传统营销方式构成了强大的冲击。每一个希望自身业务持续发展的企业都必须重新审视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广告宣传、销售策略、合同签订、货物发运、付款方式到售后服务,并考虑将营销战略的重点转移到互联网上。例如,通过网络进行市场调研,运用复杂的数据分析技术解析市场调研信息,找到为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率的消费群体,然后针对这些群体的特点,设计专门产品和服务,可即时生产定制的产品,产品定价也可借计算机软件随供需水平、竞争对手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公司的专家系统能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营销困难和解决方案,帮助各部门密切与最终顾客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借助网络的互动性与一对一性来最大价值地发挥整合营销的作用。

三、结论

企业信息化所带给企业强大的生命力和激发的无限发展潜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营销模式的变化,使营销模式趋向简单化、扁平化。在信息化环境下整合营销是基础,顾客是营销观念的核心。信息化使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都成为营销的要素,信息成为企业最稀缺和重要的资源。企业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一、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价值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再次,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第9篇: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

【摘 要】信息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电教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如何让教师从传统角色转向新角色?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为切入口,联系实际的电教工作,并加以探讨,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信息素养 ;培养

当人类社会的步伐迈入2000年时,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要成功的从传统角色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特征

人类的教育形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

知识型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采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

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信息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二)教育内容信息化 (三)学习方式自主化 (四)师生交往平等化。

二、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新特点

教师角色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信息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在信息社会中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换,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教师原有的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

(一)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基础的建构者

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二)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只是在教授课程、教材,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实际上,学校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如果让一线的教师参与,可能会吸引许多其他教师使用开发出来的课程教材。同时,因为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课程、教材可能会更清晰,更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因此,教师更应该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

(三)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扮演“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二是纪律的执行者。这样,教师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具有至上的权威,容易造成师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和依赖关系。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在此,我们结合他们的做法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二)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据对304所学校的抽样调查,约有85%的抽样学校软硬件配备不足,未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配备情况。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丁薄V匾蛟谟诮淌θ狈υ擞孟执?a href=//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据1997年一项对部分设备较完善的学校的调查,有超过5096的学校只有少数教师会用电脑或是几乎没有教师会用电脑。据对304所学校1991—1994年电教经费支出调查,用于人员培训的仅占2.74%,这与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硬件、软件、人的培训各占1/3,相去甚远。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师新角色的关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同一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信息素养(hformation 1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在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另外,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低,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其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因此当前,对我国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成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